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話劇《雷雨》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1

《雷雨》中周家人要搬新家了,幾乎每個人的台詞中都會有涉及到關於搬新家,但是每個人的態度卻不盡相同。不過,在周家老爺看來,這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是曹禺給大家在人世間留下的希望。雖然説,周萍選擇了逃避,蘩漪選擇了堅持,周衝選擇了追求,表面上看周家人都沒有人為這樣的希望是真正屬於他們的希望,但是周家老爺是這麼認為的,他們家裏每一個人的希望都是建立在這個希望之上的——就是擺脱現在的狀況。

可是,就在搬家的前夜,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這樣的希望根基破滅了,所有人的'希望也就無從談起,最後曹禺先生以一個大悲劇的形式為《雷雨》畫上了句號。但是,我們總是會在心裏描繪出一個喜劇的樣子,在新的家中的樣子,這也就是曹禺先生所謂的送觀眾回家。不過在這次改編劇中,搬新家有關的全部台詞刪掉,雷雨成為了一場揮之不去的陰霾,如果單從劇中看,我們找不到出路,整場話劇,觀眾始終陷入一種不可自拔的絕望當中,當編導除去了最後一根稻草的時候,雷雨變成了死亡的讚美詩,而不是靈魂的安魂曲。

首都劇院裏完美的視聽效果,給了我最初的震撼,但是,對於原著的“隨意”修改,卻讓我帶着些許的失望與無比的絕望,走出了那個充滿焦躁與腐味望的周公館。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2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温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誌。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悽慘,哪來現在的幸福甜美?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3

看過話劇《雷雨》好久了,心裏仍對其中的一些情節難以忘懷,當時的一些感受久久留在身體裏,所以想一吐為快。

第一次瞭解是在語文課本里節選的文章,曹禺的代表作,強烈的衝突很激烈。後來買了書,看得很快,記得20xx年12月31日,全地球的人歡慶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那時非常不屑人類的自我自娛,伴隨着新世紀的到來,我看完了《雷雨》,瞭解了整個故事,感慨很多,不過印象不是很深了。

今年,有幸和同事們到人藝看《雷雨》又一次深深觸動了我。

對於大少爺和四鳳,百轉千回,四處找不到出路。到後來母親隱瞞事實讓他們私奔不再回來,在我看來已經是一條沒有辦法的出路了——有些事實不知道至少能減少痛苦讓人還能活。可事情到了最後,自以為是的老爺用他的道貌岸然,讓孩子們知道了事實,逼着大少爺認母親。當“母親”説出口,結局再也無法挽回。這話劇就像一道題,左右突擊,終於找到一條有些明朗的路,最後卻發現是個令人絕望的死結。

絕望,深深地絕望,讓人看不到出路。就是這種感覺,壓着每個人的內心,讓我也覺得心裏積蓄着萬種苦衷卻找不到出口,就這樣壓在胸口,實在憋悶得很。

這種絕望在繁漪身上也處處體現,就像她是絕望的化身一樣。我一直以為四鳳才是話劇的主角,中文系的宇哥告訴我,繁漪才是,我才重新認識繁漪這個角色。繁漪作為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女性,落入這個家庭,一方面被老爺的忽視、無愛、專制控制着,另一方面,被自己對老爺的愛的索求、對大少爺愛的要求控制着,即使追隨內心有所突破——可惜並不被世俗認可——另一方面又落入另一個欲求的陷阱。最後也成為壓制別人的人。繁漪也曾苦苦哀求,也曾像鬥獸一樣反抗,卻四處碰壁,突圍不得。當繁漪伴隨着閃電的霹靂,出現在四鳳的窗口,着實的嚇得我心驚。緊緊拉着旁邊的人的胳膊嚇得不敢看。一個可憐的繁漪,終於被內外的壓迫變成了一個可怕的繁漪。

作為曹禺的代表作,話劇實在精彩,短短的三個小時跌宕起伏讓觀眾也投入其中。《雷雨》即使作為現代的故事,似乎仍然是無解的題,除了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對現今的意義又有什麼呢?現在每每經典的演出仍是過去的那幾出,這樣精彩的新劇本很少有——屬於文藝的範疇不再説。

我想這種絕望是在讓人難受,其中哪些絕望是我們現在可以避免重複的?如果説那些絕望是當時社會造就的,如果説曹禺老先生批判的是當時的社會,那麼我們現在的社會又如何呢?我們已經解放了什麼?又被什麼禁錮着?又有哪些是人們自己畫地為牢,被自己的思維套牢着的?

我想,想想這些,可能我們就能夠少些絕望吧。

——僅此作為《雷雨》的,也算作一個小結,暫時放下心中的情緒,繼續前行。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4

曹禺先生的《雷雨》一劇作圍繞着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天津周公館和平民魯家兩個家庭的兩代人之間斬不斷、理還亂的種種糾葛,講述了一個令人歎惋的悲劇故事。在傳統的悲劇故事裏,諸如一場疾病、一場車禍之類的意外戲碼往往都顯得有些拙劣,真正的悲劇是所有人都在尋常的生活軌道上行進着、努力地想要變好,但事情卻依然一步步無可阻止地潰敗、走向深淵。曹禺先生的《雷雨》正有這種悲劇意味,因而格外耐人尋味。

在這部作品中,有愛而不得苦苦思念的周樸園、有追求自由和愛情卻兩次碰壁的蘩漪、有因出身低微被心愛之人拋棄的侍萍、有墜入愛河卻得知彼此兄妹關係的周萍四鳳,有無辜受到牽連慘死雷電之下的周衝。曹禺先生製造種種令人驚歎的巧合、為每個人都安排了一個悲劇性的結局,在不細究的人看來,似乎有些殘忍。而在我看來,這種“殘忍”恰恰體現了其對世人的慈悲與憐憫。

在《史記·伯夷列傳》中,司馬遷曾質問過中國人傳統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思想,他問,“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中國人自古有“善惡終有報”的説法,但隨着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人們越來越會發現這句話是多少帶着點理想主義的,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賢者如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自己被李陵事變牽扯受宮刑)會顯得嘲諷,在《雷雨》一劇中也是如此。善良直率的周衝、美麗純潔的四鳳,在這場牽連了兩個家庭的悲劇之中他們何錯之有?至此,“善惡終有報”的説法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世事變遷的規律,卻終究是人們一廂情願相信的一種美好願望。

與中國人不同,在另一個古老的國度古希臘,人們信奉“命運”,認為就連神也要受到命運的制約。法國文豪雨果在他的《巴黎聖母院》中就曾表現這一主題,我認為《雷雨》這部作品與之有相似之處,因為它恰恰體現了對人們被命運殘忍捉弄的憐憫。劇中,命運交織着無數的因果和偶然,裹挾着人們向着各種不可控的、未知的方向前進。沉浮在命運中的人們苦苦掙扎,以期追尋到自己的幸福終點,卻終究如同蜉蝣撼樹、螳臂當車,註定不能抓住自己想要的一切(更有甚者要不斷地失去),被命運玩弄於股掌之間,不知哪一日就會被推向深淵。選擇什麼樣的活法、如何尋找救贖,沒有人能給出這個答案,人們所擁有的權利只有迷茫,有太多抗爭於改變結果而言微不足道。

先生自己在序文中寫道,“《雷雨》所顯示的,並不是因果,並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天地間的“殘忍”。……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着躊躇滿志的心情,彷彿自己來主宰自己的命運,而時常不能自已來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的捉弄。一種不可知的力量的——機遇的,或者環境的——捉弄;生活在狹的籠裏而洋洋地驕傲着,以為是徜樣在自由的天地裏,稱為萬物之靈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麼?”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位被喻為“東方莎士比亞”的先生心裏懷着的、悲天憫人的情懷。他正是對茫茫眾生受限於天地、經歷着“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種種不能靠自身主觀努力擺脱的苦難感到無限的悲哀,這種情感引起了無數觀眾的共鳴,使得《雷雨》成為中國戲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成功的文學家必然有憐憫眾生的博愛情懷,曹禺先生正是其中代表,他的胸襟及其在作品中的體現值得我們致敬。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5

“轟隆隆”,一場雷雨從天灑下,給人震撼,不禁又使人想到那部驚世之作《雷雨》,想到那為我們留下寶貴財富的曹禺,想到以的心來讀它。

四幕情節,起伏,跌宕不已。

第一幕,四鳳與魯貴的對話,周樸園與周繁漪的衝突尤為精彩。只貪幕錢財,輕個人感情的魯貴只是為了那幾十元錢與女兒鬧,四鳳,若不給錢就説與大少爺的事,可見他對的追求的了何種地步。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東方葛朗台般鮮活的人物形象。周樸園與周繁漪,雖為夫妻但沒有感情,繁漪吃了好多年的藥,吃膩了,不願意吃了,而周樸園卻逼着她喝下去,但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最的,最有秩序的家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者與被者的'形象。

第二幕,周樸園與魯侍萍相遇。周樸園在家遇見魯侍萍,他開始並不知道他是侍萍,只是打聽一下關於侍萍的事情,後來經過對話知道了站在面前的就是魯侍萍時,態度立刻轉變,喝問:“你來幹什麼?”後來想用錢來打發她走,而侍萍卻撕了支票。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被拋棄人的悲慘形象。

第三幕主要講述在魯貴家中,魯貴與魯大海的衝突。

第四幕,最精彩的一幕。四鳳與周萍想要一起走,侍萍知道,不同意,在他們的苦苦哀求下,侍萍雙手,着若要懲罰這的事,就來懲罰她自己,剛要放他們走。周繁漪卻衝了出來,在於周萍的對話瘋狂起來,叫來了周樸園,最終周樸園説出了,周萍呆在那,四鳳衝了出去,周衝也跟着出去,伴隨着兩聲,兩人雙雙觸電身亡,周萍也飲彈自盡。

悲慘的結局,給人以震撼和無限的想象,本是美好的愛情卻發展到最終的死亡,這隻能怪這的舊制度。是這舊制度產生的人導致這一切,人們的心都被利益染黑了,心中只有錢,去不顧別人的死活,如文章中的魯貴與周樸園。正是由於這,進而產生了悲劇的魯侍萍與四鳳,瘋狂的周繁漪,以及的周衝。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6

《雷雨》是一部悲劇,一部由眾多人物感情糾葛而造成的悲劇。

周樸園作為周家的掌門人,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嚴厲,但受家人尊敬的長者”,而他的家是一個最有秩序的家。

但這個家,充其量不過是個空中樓閣——美好但不實際。他的家中處處存在叛逆,繁漪不服從他的管教,不吃藥,不聽他的話。繁漪是叛逆的。周衝敢當面指出不公平,也有叛逆。只有周萍,才是周樸園心中的孝子。

周樸園為什麼一直要繁漪做一個服從的榜樣,他為了在家中樹立威嚴,讓所有人都懼他三分。

他當年的確愛過下人梅侍萍,但他愛的只是過去,30年後的侍萍,眼前的這個老婆子已經完全打破了他心中侍萍的美好形象。他此時本質已暴露無疑。他責問侍萍:“是誰指使你來的?”“指使”可以看出他的憤怒中更有恨。

當侍萍要見萍兒時,周樸園説了一句:“我這輩子就做錯了一件事。”豈止一件?

他的財怎麼發起來的,昧心錢。剋扣工人工資,斷人性命得來的錢。這不是錯嗎?

他要魯貴與四鳳離開周家,永遠不要再進周家大門,這只是他想掩飾自己的錯,自己的狡詐。

他是一個資本家,一個社會造就的資本家,一個黑心的資本家。

繁漪的確叛逆,但當週萍下跪時,她還是把藥喝下了。這裏面也許有周萍和她關係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繁漪的服從,他雖叛逆,但社會不允許。周衝也是表面上説不公平,很恨他父親,但當他父親要他立刻離開時,他就乖乖走了。他想反抗,但是他沒有膽。

社會造就了周樸園的'可惡性格,沒有人敢違抗他的命令,他也就越來越輕狂。這是這個社會造成的。

這許許多多周樸園犯下的錯,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個社會的錯。階級觀念深重。人們欺騙,虛偽、自私、狡詐。這個社會的錯,已經害死了多少人。

做個最好的假設,周衝與四鳳相愛。但是最終由於門第關係,四鳳也不可能被明媒正娶。到頭來可能還是會有這樣的悲劇。

《雷雨》是悲劇,這其中有許許多多的偶然性,但又是社會造成的必然性。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7

讀完整本書,覺得心中總帶着一份酸楚,當時的曹禺是個大學生。很難相信他在1993年的時候就能把人生大悲劇寫得如此入木三分。

這本書總的描寫主人公在命運殘忍的捉弄下的故事。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以及那個被愛弄暈頭的女子——繁漪,所有人的命運都緊扯在一起,那麼的息息相關。一直到文章的末尾才將祕密有高潮的跌宕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讓文章的各種尖鋭矛盾環環牽制,扣人心鉉而且順接得相當自然。

在劇裏唯一帶來的一絲純淨形成敏感對比的周衝,使我影響深刻的少年。他對四鳳説的那些:“海——船——草——。”都表現了他一直被困在美麗的憧憬裏,他是無辜的'又是善良的人,最後卻和四鳳一起在雷雨天因一一根斷了的電線而喪失了年輕的生命。僅僅是因為他看見四鳳被電着而急忙伸手去拉電線的的衝動,就這樣,如畫的生命退去了色彩。

而魯媽也是一個仁慈的悲哀角色。她的孩子們不明身份的互相相戀,()讓他傷透了心,指導書中的結尾。高潮不分時,一直被她辛苦埋葬得祕密才被揭曉。“走,走得越遠越好,再也不要回來了!”但看到自己親身兒女的畸形戀是還是不忍心揭開真相與必須剋制自己對兒子的鄉人的衝動,她是一個堅強的母親。

《雷雨》——一部當時社會背景的社會矛盾在筆下活靈活現地勾勒出來。這是一部成功的話劇。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8

《雷雨》中,我最喜歡的是周蘩漪,她最讓我同情,也最讓我心痛,通篇看完,總覺得她是一隻困獸在做着最後的鬥爭,又覺得她是一隻黑夜裏甲蟲,看不到明朗的天明,但卻用最最低沉的調子和最最炙熱的心做着掙扎,她的命運是讓人糾結與惋惜的,但就是這樣一種惋惜,讓我覺得她有一種魅和魔相互並存的魅力。作者曹禺説“整個劇本,最讓他疼惜與愛慕的就是周蘩漪,這個人物讓他覺得他自己與周蘩漪是多年的故友,總是在不經意時與她心靈相惜”。一位可以衝破桎梏又有着一顆強悍心的女人,我自認為她是值得我們去欽佩的,雖然她最後依舊落在了情愛的火坑裏。

對於周蘩漪的垂愛,讓我又憐惜另一位女人,那個單純,天真又不失真誠的四鳳,整個劇中四鳳算是一個悲劇角色,在愛與世俗面前,她選擇了突破,但是這一切都不過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同母異父的兩兄妹,在彼此內心困鬥的掙扎中走到一起,也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或許,老天總是希望錯誤越美麗越好,就像飛蛾撲火一般,不到灰飛煙滅都不覺得這是一種美麗。四鳳的結局是必然的,也是果然的,殘酷的社會造就了她本身的悽苦,當她以為自己可以超凡脱俗時,越愛越深,直到最後無法自拔,愛,本身不是一個錯誤,但有時候,愛容易出錯,錯了一步,反而步步都錯,直到最後泥足深陷。

同樣擁有兩個女人愛的——周萍,這個永遠希望妥協又矛盾的男人,雖然他不是一塊完美的寶玉,但是卻讓兩個女人同時愛他愛到痛徹心扉,掏心掏肺,我不得不説,這個男人有一種魅力,他的魅力就是他的矛盾和懦弱。周萍這個在矛盾與現實中掙扎的人物,讓人既產生一絲憐憫又帶有幾分恨意,憐憫他在這個家庭環境中的處境,痛恨他做事優柔寡斷。作者曹禺説“如若可以,我希望有個好的演員化開他性格上的一層雲翳,起首便給他幾根清晰的線條,隨後在一層一層的去描繪”。這樣一個男人,你不能急切給他做一個定義,需要你抽絲剝繭的剖析和窺探他內心世界,所以我説,這就是他的魅力,一個無法輕易下定義,需要你用心、用情去解釋的`男人。

與這個世界有着鮮明對比的人物,就是周蘩漪的兒子周衝,他是一個夢想的幻想着,可悲的是,他不是夢想的主宰者,他可以做夢,但是卻無法織夢,作家曹禺説“周衝是個最讓人心疼的人,他的天真,他的單純,把劇中本已不看的的社會彰顯的更加污穢不堪。”這個織夢的孩子,當夢破碎時,他就已經無法生存,作者給了他一個做好的歸宿——死亡,看到他死亡時,我的心到不覺得悲傷,反而覺得這是最美的結局。記不清誰曾經説過“既然不能讓夢綻放在時代的腳步裏,那就將它扼殺在自己夢的搖籃裏,死亡便是最好的歸宿”。

仔細看《雷雨》中,你不得不注意這樣兩個人物——魯貴和周樸園,一個是見利忘義的小人,鄙俗不堪的社會下等人,與之相反的卻是位有著名望金錢又極度自私的上等人,兩個人物的穿插與搭配,讓人不得不想到“生存‘二字,一個在下等社會苟延殘喘的下人,一個在上等社會裝腔作勢的財主,為了生存,都選擇了齷蹉的行徑,只不過一個的卑鄙行徑富於形色,而另一個則將卑鄙的行徑匿跡隱藏。

魯大海,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抵制社會一切的不平,但是,魯大海做起事來卻不動腦子,憑意氣用事,雖然最後不曾寫過多他的結局,但認真讀《雷雨》的朋友們都一定懂得,他最後的結局必是被殘酷的社會打敗,也如飛蛾一般。

將魯侍萍放在最後來寫,並不是她不重要,反而是因為太過重要,雖然劇中她不是第一個出場,但是她卻是整個劇本的線,悲慘的命運,讓她並不曾得到老天的垂愛,反而變本加厲的將一切殘酷的事情都付諸她身上,當她知道自己的兒女有了不應該有的結果時,她反而用一種逃避的方式,來掩飾內心的苦楚,也許,痛苦到了一定程度時,反而自己就不知道痛是什麼滋味吧!魯侍萍就是這樣一個人,痛到極致,反而覺得痛才是最好,最美的結果。

《雷雨》最後將兩個悲苦的女人變成了瘋子,可想而知,作者曹禺不知經過多少的揉搓塑抹才有了今天的我們看到的《雷雨》。過多誇詞不必言説,只想對未看過或已看過的朋友説一句”這是一部值得用心、用情看的話劇“。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9

最初接觸雷雨是上高中時,課本上講的,當時聽老師講了那麼多還是不能從中有所感悟。直到最近我右一次讀它,才真正從中思考分析。曹禺曾説:“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這句話讓我知道他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平坦的。這也讓我更加深信正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才使他產生了偉大的作品,訴説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

周樸園,作為劇中中心矛盾的焦點,無疑是情感衝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樸園,或許還能説是仍有一絲純淨殘留。可自那個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後娶了門當户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在三十年後,他重又認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悦,而是徹頭徹尾的'猜忌,懷疑與恐懼。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來也許會對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脅,是真相揭穿後自己將面臨的尷尬處境,而不是對侍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憐愛。他口口聲聲的説他一直留着她喜歡的傢俱,説他保留她的習慣,珍視那繡了梅花的舊襯衣,可説到底,這些都不是因為愛,都是因為要彰顯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其實哪裏有什麼情呢即使曾經有過,那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給侍萍五千大洋,承諾包管她的生活開支,要她們永遠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門——全都,全都,是為了他自己。對他而言,愛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薰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於魯侍萍,悲劇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運無疑是坎坷苦難的,但何嘗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場愛情,她也是錯誤締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為何糾纏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愛三十年,三十年以後還仍拘泥於自己所受的委屈與災難愛也好,恨也好,難道最終受傷的不是自己麼。既然如此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間你將這一生的苦難歸於命運,歸於看不見莫不着的生命之線,唸叨着如何苦如何悽慘,緊緊抓住那血紅色的恨意,執拗的不願放手。難道這就是你生命價值的所在麼堂堂正正的對峙,隨後瀟瀟灑灑的揚頭離去,總比自行降自己於他人身下要舒暢,不是麼。

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醜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麼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間,沒有什麼事能真正達到永恆。人生如夢,夢裏淚雨滂沱。夢醒之後,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10

記得在高中的語文書上有雷雨 的片段那時候剛剛接觸戲劇就被情節裏的人物所吸引了。現在將它重新閲讀確實有另一番感受。

在《雷雨》裏的八個人物中感覺較真切的是周蘩漪其次是周衝。我歡喜看周蘩漪這樣的女人可謂是當時生活 背景下的典型婦女。她們都在陰溝裏討着生活 卻心偏天樣地高;熱情原是一片澆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罰她們枯乾地生長在砂上。這類女人許多有着美麗的心靈 然為着不正常的發展和環境的窒息她們變為乖戾成為人所不能瞭解的。受着人的嫉惡社會的壓制這樣抑鬱終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氣的女人在我們這個現實社會裏不知有多少吧。作文在遭遇這樣的不幸的女人裏蘩漪自然是值得讚美 的。她有火熾的熱情一顆強悍的心她敢衝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獸的鬥。雖然依舊落在火坑裏情熱燒瘋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憐憫與尊敬麼?這總比閹雞似的男子們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

周沖和四鳳是整齣戲中最讓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們倆個同樣的單純、清澈對甜蜜的愛 情那麼憧憬對未來充滿了熱情他們明亮的'眼睛無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濤洶湧一心只勾勒着幸福 的輪廓當他們的幼稚在殘忍的現實面前被得頭破血流的那一剎那老鍾就已經鳴起其實周衝化比四鳳更加無辜雷雨過後我們不得不扼腕歎息:多麼年輕的生命埃

回念着《雷雨》象一場噩夢慘痛如一隻鉗子似地夾住人的心靈喘不出一口氣來盪漾在讀者心裏的應該是水似的悲哀。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11

外面暴雨如注,清涼的雨水滴落,彷彿芙蓉覃般微涼。一直以來,我都執意為自己筆下的故事勾勒出蒼涼的底色,認為世界上任何事都是無所謂的。就像匪我思存説得那樣:“僅僅是因為年輕,見慣了潑潑灑灑的奼紫嫣紅,於是就總惦記着那一句,付與斷井頹垣。”

然而在讀《雷雨》之時,面對那樣突如其來的結局,彷彿刺啦一聲,心裏有什麼被硬生生裂開來。曹禺就這樣將美好殘忍地撕裂開來,千瘡百孔,讓我有些措手不及。

那是一個罪惡的世界,給人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同樣的背景,同樣的起緣,匪我思存筆下的愛情是冰雪中的點點温存,即使痛了也是幸福;而在曹禺的筆下卻只剩刺骨的疼痛,是可以凍結一切的寒冰。劇中,社會和家庭給予一羣人的悲哀,在你尚未察覺之時,就已被展現地淋漓盡致。他們的確可以在黑夜裏去尋找一個真正的光明,但那對於他們而言太難了。

我悲憫周樸園,他一個人獨撐到劇終,何嘗不是一種孤獨和煎熬。他可以自私絕情到大年三十把侍萍趕出家門,任其自生自滅,這樣薄情寡意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得到真正的愛?他對舊時的留戀反而顯得有些可笑了——那些傢俱,那些擺設,那些習慣,還有那些照片和舊時的回憶。那是一場精心謀劃的騙局,要騙的人卻只是他自己。劇中,始終沒有人走進過周樸園的心裏,是他不願讓人走進,因為他對愛情是灰心的,認定了不管怎麼樣,身家利益總要排在愛情前頭。然而機關算盡,他卻不是最後的贏家,心中無愛,何其可悲!

我亦悲憫侍萍,她是一個滄桑的女子,沒有幸福的過往,卻有悽慘的命運。

三十年前的她,應是微揚着臉,眉目間黑白清晰分明的吧,她眼中的世界也該是黑白分明的。然而三十年間,悲慘的命運使她磨滅了僅剩的稜角,成為一顆滑不留手的鵝卵石。三十年後的她,最習慣的動作已成了低頭。她不停的容忍,不停的退讓,委曲求全,哪怕那把刀刃上鏽出血來。因為她還在期待着什麼,所以才安憑寂寞如雪,仍舊是從頭再忍。一切恍然如夢,她僅存的期待也被現實打碎。是的,她不曾料到,原來她只是他的錦上花,盛放絢爛過,撕裂後只能靜靜凋謝。紅顏已逝,韻華不再,往事成非。

我甚至悲憫蘩漪,這個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子,卻有着同年輕人一樣純真的愛。她在無人可愛中尋找自己唯一的愛人;可找到的卻是錯誤的愛。她是一個被愛折磨卻沒有出路的人。如果對於一個人來説,愛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麼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質疑。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希望任何一種幸福從指尖流過。可惜,就是由於她對愛的執著,讓她所謂的愛情邁向了黑暗的深淵。這樣的一個女子,雖不似生長在陽光下純潔的百合,但卻是讓旁觀者永遠不能輕易靠近的帶刺玫瑰。

還有周萍,那個懦弱得幾近使人唾棄的角色,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一切的狀態裏,他有着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追求。但是痛苦卻始終沒有流淌的出口,他只能反反覆覆地掙扎着。其實,他只是在命運的衝突裏偏離了原有的軌道。然而那個世界卻沒有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他拿他所有的一切,去換取他沒有的,得失只有他自己知道。

還有周沖和四鳳,他們單純、清澈,他們的眼睛無法看到掩藏着的波濤洶湧,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輪廓。然而,天意撥弄,一錯再錯,一路行來,風雪多明媚少,終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劇終,所有的愛情都凋零了,頹廢地躲在牆角邊喘息。繁華一夢,什麼都沒

有留下,一切被註定了的就這樣永遠被註定了。彷彿是一場噩夢,醒來後,盪漾在心裏的是水似的悲哀。然而當我們將所有的沉重與痛楚都交付文字,然後返回現實中來時,我們有多幸福,就要多幸福。

但凡家族式的故事,總是離不了悲劇的結局。《紅樓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它之後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著)、《金粉世家》(張恨水著)、《京華煙雲》(林語堂著)都是這樣,一個封建式大家族從興盛到衰落,一直到崩潰,就是一個悲劇。

《雷雨》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曹禺先生用不同於小説的文學劇本的形式講述了這個悲劇故事。更令人覺得奇巧的是,僅僅是一天的時間,就揭示出了30年的恩恩怨怨,只有8個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蜘蛛網,紛繁複雜。讓人覺得刺激緊張,加上雷雨式的渲染,更覺得讓人震驚,令人潸然淚下。

曹禺先生在《雷雨》序中説,周蘩漪是一個最具有雷雨性格的女人。嫁給周樸園,本應相夫教子,可是,周樸園對她的壓迫,周萍,也是她的所謂繼子的出現,令本應壓抑的愛情之火瞬間迸發。她可以説是對愛專一,因為周萍愛上四鳳的時候,她千方百計要抓住這份愛,即使這份愛早已不屬於她。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她披頭散髮地出現在四鳳家的窗口時,在她當着周衝的面失去了母親的本性,揭穿她還忘不掉周萍的愛時,也同樣是愛,讓她突然像暴雨一樣瞬間爆發,也讓她走向了悲劇的邊緣。

周衝,是一個充滿陽光又有着悲劇情結的人物。他心裏有着浪漫的夢想,有着美好的空間。他愛着四鳳,這也是他17歲的初戀。花季雨季,誰沒有做過美好的夢?可是,悲劇的是,就是他的美好的夢。他明白,他最愛的女孩心裏有着他的哥哥,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可是,他沒有放棄這個夢。當夢境破碎的時候,他在説:不,不,我忽然發現……我覺得……我好像我並不是真愛四鳳;(渺渺茫茫

地)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鬧!也許,他愛的,並不是四鳳本人,而是那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這個時候,也是他夢醒的時候。而這個夢醒,也是他的悲劇。他很可愛、很可憐、很可悲,他為自己的愛獻出了生命,不知道四鳳會不會感受得到。

周樸園、魯侍萍。三十年前的相愛,三十年後的反目成仇。其實這個故事,是再也屢見不鮮的。富家子弟愛上平民丫頭,不知是真愛還是玩弄。本應是人人羨慕,卻成了常見的結局。就好像現在嫁入富家豪門,不到幾年就被人遺棄是一樣的。悲劇的起始也源於他們,或許,就沒有周萍與四鳳的那段孽緣,如果沒有他們,周萍與四鳳只是樸園與侍萍愛情故事的翻版,也正因為有了父輩的孽因,這一對同母異父的親兄妹才有了這有因無果的悲劇愛情。蘩漪也是這個悲劇的攪局者,是她將這個悲劇更近了一步。魯貴也是悲劇的催化劑,如果他不將四鳳送到周家做着和她的母親一樣的工作,重複着和她的母親侍萍同樣的命運,她也不會遇到周萍,更不會有着這樣的悲劇。魯大海也是造成他們悲劇命運的因素之一。悲劇的是,他與周萍同父同母,卻要面對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也是階級的懸殊,構成了周萍與四鳳悲劇愛情的一個原因。

《雷雨》是個悲劇,8個人物,各有各的悲劇。是時代,是當時的社會,是人物的性格,構成了這個悲劇情結。我們可以抱怨為什麼曹禺先生塑造了這麼一個讓人心堵的結局,我們也可以抱怨為什麼命運將這幾個活生生的人推向悲劇的火爐。我們可以為悲劇命運流淚,但是我們不可以陷進悲劇的陰霾當中。作為文學作品,我們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團圓結局,雖然人們樂於接受,但是,悲劇自有她的魅力,不然,一些作品不會流傳到現在。悲劇可以令人回味,可以令人悵惘。只要你的心境是樂觀的,你可以不被悲劇的結局所影響。只要我們肯以陽光的心情面對生活,再悲劇的故事,它也是美的。

拿到雷雨立刻放下手頭的事,一口氣讀完。

在封建權威的籠罩下,人們如同跌在沼澤裏的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澤裏。掌權者也失掉了可貴的"本真。周樸園生活在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斷層中。年輕時,他曾經試過跳出封建的束縛,追逐自由,真心地對待所愛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飽受摧殘的侍萍便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她沒有權力去愛她所愛,恨她所恨,而是將一切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這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又是一位對封建權威的臣服者。

氣氛沉重得有些透不過氣來,人似乎在受着情感的`捉弄,這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着躊躇的心情,本應主宰自己,卻發現自己時常被環境所主宰着。在這樣的環境中,周府的豪宅,侍萍的陋室,極端的痛苦與愛情在一天中強烈的碰撞。隨着陣陣雷雨滾滾而來,抑鬱,絕望,充斥在空氣中,一幕幕就如暴風雨中的波濤,惡狠狠的撞向人們,人們無處可逃。

在這樣一羣隨波逐流的人中,蘩漪是一隻獨自綻放的花,她更讓人們所接受,因為人常常身不由己,迴歸到原始的路,流着血,不是恨就是愛,一切走向極端,要轟轟的燒一場,中間不容易有一條折中的路。當她嫁給了被封建思想腐蝕了多年的樸園時,她奮力地要跳出緊縮的牢籠。在茫茫尋找中,她陰錯陽差地愛上了丈夫前妻所生的長子,周萍。她的生命如火一般的白熱。也是一般短促。情感,境遇,激成一朵朵火花,在周萍身上交織成了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然而她很勇敢,站在滾燙的砂巖上,她用火熱的情和那顆強悍的心做了一回困獸之鬥。當時有許多女人也都有美麗的心靈,是環境的窒息使她們乖戾,抑鬱終身。蘩漪雖然最終回到了火坑,但這更值得人們去尊敬和憐憫。

如果説迷走在愛恨中的是蘩漪,那麼沉浸在自己的伊甸園中的就是周衝了。也許是從小的高高在上讓他一直被埋藏在理想的堡壘之中,對社會,家庭,以及

對四鳳的愛情都天真得像是在心中編織的一個個美麗的童話。然而現實的殘酷讓他不得不感到理想幻滅的悲哀。從父親逼迫母親喝藥的那一剎那,他已經感受到了現實的醜陋。直到慈祥的母親變成了站在眼前神志不清的女人時,他的夢驚醒了,心中的激盪早已不再。終於,這個悲情故事在雷雨的轟鳴聲中達到了高潮,一根電線,結束了四鳳和周衝的生命,扼殺了蘩漪和侍萍的意志,擊潰了一個罪惡的家庭。周萍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崩潰了。但他平靜得如一潭死水,也許是知道了自己的命運,終於可以不再被命運完弄,以死來結束自己內心的折磨是最好的解脱,這是大廈轟然倒塌後的死寂。

是時代和命運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這一出悲劇。

“轟隆隆”,一場雷雨從天灑下,給人震撼,不禁又使人想到那部驚世之作《雷雨》,想到那為我們留下寶貴精神財富的曹禺,想到以感恩的心來讀它。

四幕情節,高潮起伏,跌宕不已。

第一幕,四鳳與魯貴的對話,周樸園與周繁漪的衝突尤為精彩。只貪幕錢財,輕個人感情的魯貴只是為了那幾十元錢與女兒鬧,逼迫四鳳,若不給錢就説與大少爺的事,可見他對金錢的追求的了何種地步。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東方葛朗台般鮮活的人物形象。

周樸園與周繁漪,雖為夫妻但沒有感情,繁漪吃了好多年的藥,吃膩了,不願意吃了,而周樸園卻逼着她喝下去,但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最圓滿的,最有秩序的家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形象。

第二幕,周樸園與魯侍萍相遇。周樸園在家遇見魯侍萍,他開始並不知道他是侍萍,只是打聽一下關於侍萍的事情,後來經過對話知道了站在面前的就是魯侍萍時,態度立刻轉變,喝問:“你來幹什麼?”後來想用錢來打發她走,而侍萍卻撕了支票。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被拋棄人的悲慘形象。

第三幕主要講述在魯貴家中,魯貴與魯大海的衝突。

第四幕,最精彩的一幕。四鳳與周萍想要一起走,侍萍知道真相,不同意,在他們的苦苦哀求下,侍萍雙手合十,祈禱着上天若要懲罰這違揹人倫道德的事,就來懲罰她自己,剛要放他們走。周繁漪卻衝了出來,在於周萍的對話瘋狂起來,叫來了周樸園,最終周樸園説出了真相,周萍呆在那,四鳳衝了出去,周衝也跟着出去,伴隨着兩聲慘叫,兩人雙雙觸電身亡,周萍也飲彈自盡。

悲慘的結局,給人以震撼和無限的想象,本是美好的愛情卻發展到最終的死亡,這隻能怪這腐朽的舊制度。是這舊制度產生的人導致這一切,人們的心都被利益染黑了,心中只有錢,去不顧別人的死活,如文章中的魯貴與周樸園。正是由於這,進而產生了悲劇的魯侍萍與四鳳,瘋狂的周繁漪,以及無辜的周衝。

作者曹禺這篇著作,揭示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命運,寄託了對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有人評價:作者追求的,是“大融合”的戲劇境界,他包含了人類戲劇的精華。是莎士比亞,易卜生,契訶夫,奧尼爾的融合,是東方文學與西方的融合。

我們記住了《雷雨》,亦不能忘記他的偉大的作者,我們應懷着感恩的心去讀書,且不止這,應該懷着感恩的心讀千萬本書,感恩這些偉大的作者們。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12

記得曹禺曾説:"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這句話讓我知道他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平坦的。這也讓我更加深信正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才使他產生了偉大的作品,訴説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

《雷雨》描寫了一個大家庭的崩潰。周樸園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統治者,也是一個資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壓抑的苦悶,與繼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係。受過一定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然而缺乏反抗勇氣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擺脱與繼母的這種不倫關係,又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婢女四鳳,而蘩漪的兒子周衝也愛上了四鳳。出於嫉妒,蘩漪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來領走四鳳。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樸園引誘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後又被遺棄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第二個兒子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作為罷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鬥爭…這些矛盾醖釀、激化,終於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周萍和四鳳終於知道他們原是同母兄妹,一場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而死,蘩漪的兒子周衝為救四鳳不幸送命,周萍開槍自殺,善良的魯媽痴呆了,絕望的蘩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罪惡的家庭崩潰了。

曹禺曾還説:"《雷雨》的.主題不是以道德敗壞為主題的,也不是寫因果報應,《雷雨》寫的是一種情緒,是情緒的發酵,情緒的洶湧推動着我誹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雷雨》所顯示的是我所覺得的宇宙間的殘忍,相信種種宇宙鬥爭的背後有一個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創作時候並沒有一種明確的主題,而是處於本能地一種傾訴,跟着自己的感覺去表現一個世界。

無疑的,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但是這也更多的是對世界的一種感覺,不僅僅存在於某個歷史某個時期,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代去讀的時候,還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衝,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裏,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脱,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覆覆地掙扎,甚至死成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我想這也正是一種無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為自己作品集寫後記的時候説:今天看來,必然有很多缺點和謬誤,然後他談到沒有寫一個無產階級人物,沒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卻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會跨越時代,跨越階級。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13

《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奇葩,關於《雷雨》品析賞鑑也是不勝枚舉,但是在我看來,《雷雨》更像是一部具有極其濃重的預言性質的話劇鉅作。

《雷雨》是作者曹禺在他23歲那年創作的,可以説,這樣一部在中國話劇領域有着標杆性質的作品出自一位年輕人之手卻是極其的尋常,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出名趁早,曹禺當時或許不知道這句話,但是他卻做到了,他用與其年級極其不相符的洞察力和思考力,讓自己的這部《雷雨》一舉奠定了其“中國莎士比亞”的美譽,直至現在。

拋開別的因素不談,從我們現在的眼光看,在《雷雨》中,確實是有曹禺人生寫照的影子,雖然這樣的説法會被詬病為馬後炮,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賞析《雷雨》,解讀曹禺,也不失為另闢蹊徑。

《雷雨》中,繁漪是這樣被定義的,“受過一點新式教育的舊女人”,是的,我想表達的就是,在我看來,曹禺的性格,人生經歷和繁漪卻是那麼的雷同,曹禺出身在一個外表近代實質卻封建的大家庭,從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是“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的業餘演員”。甚至,有學者將曹禺納入自由主義作家的行列,我們由此可以得見,曹禺的的確確是自由的鬥士,他的《雷雨》經過無數演員的深情演繹,將自由和民主的呼喊以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傳遞給了無數普通大眾,或許曹禺受的不是“一點新式教育”,而他更像是一位領頭人,是裝備着新思想,用力的將舊社會的圍牆砸爛的那個人。

當時曹禺極其敏感的`內心世界與亂塵翻滾的社會激烈的碰撞,碰撞出的火花點燃了他的創作之燈,這盞燈又為無數人照亮了路,而《雷雨》中的繁漪雖然身處封建家庭的深處,但卻能洞察其虛偽罪惡的本質,於是相繼做出了反抗周樸園,與其兒子周萍相愛等一系列在當時或許在現在看來也是驚世駭俗的舉動,繁漪用這樣毀滅性的方式尋求自己的出路,極端,更多的卻也是無可奈何。內心極度敏感的曹禺或許也是將自己不曾或不敢實施的想法寄託在了繁漪身上,用一種更加誇張和無所顧忌的形式表現出來,舊社會的種種毛病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當時的中國已經是病入膏肓,唯有先破後立才是救國之路,繁漪的毀滅帶動了整個封建家族在一夜之間瓦解,其中的隱喻不言自明。在天津這座承載着血與淚,中外各個方面都激烈摩擦與交融的城市,在封建與現代,新時代與舊社會邊緣遊走的曹禺,自然而然的對於衝破舊社會的黑暗,尋求光明這樣的時代命題有過深刻的思考,而《雷雨》毫無疑問就是其思考的精華。

精品文學永遠都是精品,不管創作年紀是23歲還是13歲,一部《雷雨》成就了曹禺,讓曹禺在以後的60多年的人生中做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

曹禺確確實實是嚐到了“出名趁早”的甜頭。

那麼,為什麼又説曹禺生不逢時呢?

話劇《雷雨》讀書心得14

死亡”一詞其實幾乎貫穿了整部《雷雨》的脈絡。從序幕中兩位尼姑談論的鬼神論,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為了愛而萌生出的懺悔和執着,最終直指那些為愛徇情的無知青年,每一個佈景和情節都瀰漫着對死亡的輕聲歎息。

周萍的死倒並不算意外,或者説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該死”的角色,這個男人的一生應該算是極其卑微潦倒的了,他總是在是非之中搖擺,不能忘卻前世與繼母的失足情網,也不能割捨後世對魯四鳳的愛戀糾纏,他活得過於矯情,淡薄了尊嚴,丟棄了理想,湮滅了自由,結餘的那些生命就只獨守着一個“情”字不了而已。我以為,愛他就好比施捨同情,但是在於他的評價我只能説懦弱得幾近使人唾棄。

曹禺曾經在《雷雨》的序言中評價過他自己筆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讚賞的卻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便是同樣慘遭不幸的二少爺周衝。相比而言,我到認為周衝是個極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對四鳳的求愛失敗;又在爭執中委命於父親的呵斥,認識到獨權的威嚴終究是不可動搖的;之後他又抱着近似菩薩的善心去探望困頓中的四鳳,卻被魯大海視為不速之客辱罵出門;結尾他又被周繁漪無情地拉出來,眼見了殘酷的事實,最終被親生母親手丟棄在暴風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夢想的事情接踵而來,現實生活留給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種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絕望。周衝是無辜的,他只是一個被社會矛盾、家庭仇恨無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個在夢想與現實中游離屈尊的'年輕人。他最終還是死在自己夢開始的地方,令人悲憐不忍,心痛不已。

在這裏我唯一想説的一個還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靈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也是他認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來,周蘩漪並不是什麼討巧的角色,但她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到不失是半邊天空的一個鮮明代表——為了愛情而活,卻又被愛摧殘了身心,絕望了人世。我能夠給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説是仁愛。周蘩漪是鮮活的、真實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經沉淪,但是在感情崩潰的邊緣卻忽地懼怕起了死亡,露出對現實的無盡渴望和激情,於是她本能地抓牢身邊最後的一棵救命草,不顧一切地瘋狂地向上攀爬,但卻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終還是土崩瓦解在一個懦弱卑微的男人手裏。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終沒有獲得死亡超脱的權利,她將終生帶着遺恨和罪責感孤守在愛人和兒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雷雨》裏這幾個在死亡邊緣徘徊的角色,其實都有着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們在命運的衝突裏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最終,淚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織相濡的。但是,關於那些愛與恨的矛盾糾纏,也許會因為這些死亡而被我們釋然吧。

標籤: 雷雨 話劇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wn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