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狼圖騰讀後感1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着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但《狼圖騰》這本書卻為我們展現了狼充滿魅力的一面。

讀罷全書,我還久久沉浸在蕩氣迴腸的故事中不能自己。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倫草原,跟隨着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羣守獵、見識狼羣偷襲羊羣、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這些讓陳陣記憶猶新的事情慢慢扭轉了他長期對狼的不良印象。

陳陣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祕、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冥之中影響着人的信仰,讓狼這個並不兇惡,反而能讓人着迷的靈魂鑄入人心。而且這靈魂讓他着迷,讓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迷:為什麼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百萬大軍,卻能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的王國?許多人都毋庸置疑的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個草原人,那就必須與狼打交道的,而與狼打交道,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維中,無論是狼的訓練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或是狼的毅力、勇敢、團結等,都給成吉思汗帶來不可小看的威力。

人不是狼,但狼的種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而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狼,也不是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靈活運用策略的能力。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

現在的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難忘《狼圖騰》,難忘狼的自由強悍的進取精神,也更難忘狼為了勝利,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犧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意義。

狼圖騰讀後感2

很早就聽説過這本書,但最先卻是通過經過改編的電影瞭解內容的,書裏小狼被打死的結局比電影中放生更加悲壯。這本書説是小説感覺怪怪的,因為其中經常飄離小説情節,穿插民族性格、國家發展的宏大敍事觀點,到了後面幾章完全是聽陳陣楊克一唱一和的講座了,所以這更像是借小説之名來表達個人觀點的論文。

關於作者的觀點,評論區裏“百家爭鳴”。作者通過草原狼引出草原生活的`各種細節,進而提出草原人在與狼的鬥爭中磨鍊出狼性精神,不屈不撓、自由獨立、團結一致、永不滿足,即狼圖騰,進而將這樣的精神昇華為遊牧民族的特質、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起源,到後面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地認為遊牧民族是全人類的祖先。然而,作為對比,認為農耕文化、漢族人存在深深的“畜性”“奴性”“羊性”,是中國歷史上喪國辱權、破壞生態的始作俑者,矛頭直指漢儒文化,最終得出“改革須先改史”的結論,表達中存在明顯的“抑農揚牧”“抑漢揚蒙”傾向,很難不讓人(尤其是漢人)抗拒。

個人覺得這樣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華夏文明發展至今自有其不滅的道理,影響文明發展的因素太複雜,國民性格只是其中之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農為百業之本”是經過歷史篩選出的理念,也是地理、歷史、文化的必然結果,當不符合歷史規律時,自然會被淘汰。反觀遊牧文化,作為人類文明初級階段,在與農耕、工業的融合中已被完全同化,並不可取。開拓進取、勇往直前、自由獨立,這些精神氣質才是需要傳承和發展下去的,也是我國正在有意識加強的。作者把積極精神與遊牧文化畫等號,顯然有偷換概念、牽強附會之嫌。

無論作者傳輸的觀點是否有失偏頗,本書文筆的光芒是無法被掩蓋的。關於額侖草原上的生靈、草原人與命運抗爭的描寫是亮點,印象最深的是驚心動魄的圍獵馬羣、黃羊羣、狼羣片段,以及美輪美奐的天鵝湖片段。作者對草原狼的耳朵、眼睛、嘴巴、四肢、洞穴、捕獵、交流、謀略、精神的研究之細緻、深刻,沒有經年累月的觀察是寫不出來的。僅此一項就足以令人歎服。

狼圖騰讀後感3

最近,我懷着深深的感動和深深的悲憤讀完了《狼圖騰》一書,我被蒙古草原狼超神的智慧和不服輸的精神震撼了,當然,這本書讓我對狼有了新的認識。

我讀過家喻户曉的《小紅帽》《狼和七隻小羊》《狼來了》……在成語中,好像沒有讚美狼的詞語,都是這樣的: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狽為奸、狼子野心……這些故事和成語都是在寫狼如何如何的壞,如何如何地狡詐。在故事中,狼永遠是壞人,貪婪的化身,不折不扣的魔鬼。羊永遠是好人,善良的化身,不折不扣的天使。我是在這些故事中“泡”大的,所以説,我一直非常的厭惡狼,喜歡羊。然而,讀了《狼圖騰》之後,我越發越明白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那些故事和成語有多麼的愚昧。

現在,在我心目中狼是聰慧的

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處處都體現着草原狼的威猛、智慧,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是那麼的'出乎意料,不愧是神的寵兒。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如果那個國家用“狼子兵法”的話,我想那個國家的勝仗一定不少。在狼與人的激烈爭鬥中,狼的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暴露狼羣,被人發現的獨立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這種可貴的精神下,狼羣,沒有叛徒。

現在,在我心目中狼是勇猛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每一隻狼都是烈士。它們為了消滅馬羣,每一隻狼都不惜生命地與壯馬同歸於盡。與草原狗的爭鬥,狼更是不顧生死,所有狼都是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每一隻狼都是先烈。每一隻狼都拿生命當賭,戰鬥到最後一刻。在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真真實實的王者

現在,在我心目中狼是團結的

它們狼是羣居動物,很少獨來獨往。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指揮和調動下進行的。即使面臨着生死危機,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團團包圍,它們也神情自若,臨危不懼。

在草原上,人類就是狼的學生。人從狼那裏學來了打獵的技巧和勇敢。於是有了不畏艱險的蒙古騎兵,威猛的兒馬子……

狼圖騰讀後感4

狼,在歷史上有着數不清的罪惡,許多成語都用來形容狼的十惡不赦,如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等等,人們一提到狼便聞風喪膽,我對犬科動物一直沒有什麼好感,自然也不怎麼喜歡狼,直到我看了這本書才有所感觀。

陳陣是一名北京知青,自願來到蒙古草原,在分到蒙古包之前就一直住在組裏德高望重的老人畢利格家裏,畢利格老人傳授給陳陣許多打獵技巧,帶他親眼目睹了狼羣圍獵黃羊的全過程,陳陣也第一次對狼產生了興趣,沒過多久,陳陣對狼幾乎達到了痴迷的狀態,只要一有時間就直奔畢利達老人的家,纏着老人給他講有關於狼的傳説,那一個個狼故事時常令他手舞足蹈,兩人好似聊上一天一夜也不覺得累。

隨着時間的推移,陳陣對狼的好奇也越來越重,在好友楊克的幫助下,他親手掏到了一窩狼崽,並決定飼養,在養狼的同時也在時刻觀察着狼。與此同時,草原開始大量湧入農民,打着滅狼的名號大肆破壞草原的生態平衡,不久後,狼羣離開了草原,小狼也被殺死,狗們開始變得無精打采,畢利格老人的離開,一片景然之下卻透着死氣沉沉,沒有了狼的草原亦沒有了生機。

《狼圖騰》這本書是歷史上唯一描繪、瞭解、研究蒙古狼的“千古奇書”,讀完之後,我心潮澎湃,難又平復激動的心情,書中的每一處情節都歷歷在目,好似我已置身那曾經春意盎然的額侖草原……

農耕民族一直崇尚“温柔敦厚”,它的歷史始終是一個閉門造車、自給自足的`支流,而遊牧民族卻能在嚴酷的環境下生存,常年與狼的鬥爭使他們更加驍勇善戰,這也是遊牧民族之所以能戰勝農耕民族的原因之一。中國人崇尚龍圖騰,龍的形象來源於書會考證是狼的演變,我雖不識真相,可卻依然希望那是狼的化身。

狼依舊在嚎,但我們很難聽到。人們拓荒的足跡已深入草原,碧綠、清澈的天鵝湖成為拓荒者們的地盤,高雅、尊貴的天鵝成為他們的鍋中肉。騰格里的保護消逝,草原也終將成為人們心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狼圖騰讀後感5

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狼,一直是一種令人討厭的生物,我們都認為狼是一種狡詐多疑的動物,兇殘無比,殘忍,清朝的蒲松齡還專門寫了幾篇關於狼的文章,一系列的貶義詞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都從它們身上來的;在西方,童話故事中的小紅帽中的大灰狼也是壞人的代名詞。

可在《狼圖騰》這本書中,卻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給我展現了狼真正的'精神面目。

首先,狼是大自然的清道夫。神奇的草原中,不斷有被捕獵的動物殘骸和病死的動物,正是因為有狼,草原上才沒有腐爛的動物屍體,所以生態平衡才能得以維護,也正是有狼的存在才使自然優勝劣汰,使得強壯的物種得以繁衍生息,使得草園生機勃勃!

第二點,狼是一種團結的生物,有句話不知大家聽過沒有,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一個日本人好像一條蟲,但是三個中國人是三條蟲,三個日本人則是一條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擅長團結,我們總是喜歡內鬥,就像現在華為正處在內憂外患的關頭,還有人説幫助華為是道德綁架。但是,日本人呢,他們的確個人素質不如我們中國人,可是他們卻擅長團結,因此往往取得勝利。從這本書中我們得到什麼呢——狼也是一種團結的生物,因此他們在草園上才能共同雄霸天下,共同抵禦外敵,共同堅守家園,那是不是我們也應該學習狼的這種團結精神呢?

第三點,狼使草原人民有頑強的鬥志、堅韌的靈魂,成就了不同的草原傳奇!你可能會説,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在草原中人們和狼可謂互為“天敵”,但也正是在和狼的不斷戰鬥中造就草原人民勇敢堅韌的性格和不屈的靈魂,不怕狼的襲擊,勇敢面對狼的到來。現在我們內地的小孩是多麼的嬌嫩,這個做不得那個碰不得,説一句就會嚎啕大哭,摔倒了還要大人去扶一下。與他們相比我們難道不是被寵壞了嗎?我們中華民族也不是正缺少這種堅韌的品格嗎?

如果我們中華民族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那麼我們就必須管理好我們並培養好我們的下一代,就必須給他們狼的性格,給他們灌輸狼性而不是給他們灌輸一種羊的懦弱性格,娘炮大行其道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他們不會發展中國更不能保衞中國。孔老先生有句話叫以德報怨,但也不要忘記下一句:何以報德?

狼圖騰讀後感6

狼是世界上除人以外最厲害最意志堅定的動物了,人可以馴養狗,卻不能馴養狼。我們往往沒有狼那種寧死不屈的意志,在外族入侵時,好多人都抱着好死不如賴活着的態度,別人死了也就幸災樂禍一下,直到刀劍臨頭,才追悔莫及。這一點上人不如狼啊!

狼,是一位很好的老師。狼懂氣象,懂地形,懂選擇時機,懂戰略戰術,懂近戰﹑夜戰﹑游擊戰﹑運動戰﹑奔襲戰﹑偷襲戰﹑閃電戰,懂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還能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知己知彼﹑兵貴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等等等等,這些都是狼的拿手好戲,只要是條狼就會。為什麼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能用區區十幾萬騎兵橫掃整個歐亞,很簡單,跟狼學的。

狼團結而又勇敢。為了不使狼羣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狼羣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狼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咬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而且,狼殺了一些獵物也總會留下一些,一部分儲存,另一部分就留給後面那些老弱病殘的狼。所以狼王一聲號令,往往會有一大羣狼來協助。

狼學習力強而除害。狼懂人語和手勢,每當人大規模聚集的時候,總會有話語和動作,每當這時,狼王總會組織狼安全撤離。草原上,老鼠﹑黃羊﹑野兔﹑獺子是四大害,因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黃羊、旱獺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護了草原。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裏文明的起點。

所有那些有關狼的故事正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符號,真想去額侖草原探尋狼的風采!

狼圖騰讀後感7

一看這個書名,我就知道,這本書主要是講狼。

剛開始,看到畢利格老人在跟狼“打仗”,看出了蒙古牧民對狼的憎恨,以及想把狼全部殺光的念頭,覺得人類真殘忍!“五條可憐的小狼崽從半空中飛過,五具血淋淋的軀殼全部落地。”看到這時,我的心不禁地顫了一下,他們是有多麼痛恨狼啊?竟然如此殘忍,連剛出生的可愛的狼崽也不放過!

“什麼狼孩不狼孩!狼是吃人的東西,還會收養小孩?整個兒胡説八道。”“掏狼崽是我下的令!從前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掏狼崽活動,確實是減少狼害的好傳統,但是隻減少狼害還不行,必須徹底根除狼害!要把全部牧場的狼窩統統掏光!”包順貴壓根不相信狼有一點好處,在他看來,“掏狼崽”是“好傳統”,他只信自己的那一套:狼就該殺乾淨,一個不留。

可惜他看事太過片面,沒有想過真正把狼殺光之後的牧場,真的可以像他以為的那樣,羊兒馬兒都在安詳的吃草,牧民們也不用時刻警惕着會有狼突然出現,草原就安全,人們就安居樂業了嗎?不是的。他們這樣破壞生態平衡,家禽死得更快,更多;草原也會因為草供應不足而荒漠化,後果不堪設想。所幸,他們最後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在這種情況下,想把錯誤在短時間內硬掰回來的可能性不大,他們只能一點一點地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

看到最後時,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們可醒悟過來了。中途我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他們的“迷信”以及一副“狼不是什麼好東西,只要有它們在,我們就沒辦法正常生活"的態度。想直接跳到最後去看結局,可想想還是忍住了,讓結局還是保留了些它的神祕感。

看完後,回想起自己也有看事情片面的時候,往往到事情做到了快無法挽回的時候才發現,真是愚蠢吶!可惜我沒有一眼就看穿事情結果的能力,也沒有神仙在我旁邊告訴我怎樣做是對,怎樣做是錯。所以以後做事還是小心點為好,三思而後行。我慢慢琢磨着。

狼圖騰讀後感8

狼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大多是貪婪、可惡和殘暴。故有詞典中諸多詞語含有貶義的,都帶有“狼”。所以,狼就在我們的罵聲中羞辱地苟且偷生了。

可電影《狼圖騰》裏,騰格里的子女——擁有高貴血統的草原狼,卻是和這種倫理觀相悖。

草原狼有着機警的心理和聰明的頭腦。狼羣隱蔽在枯黃的野草中,注意着黃羊的一舉一動。那些可憐的黃羊卻不知自己的危險處境,還爛醉於美食的天地。狼羣不會逞一時之快,誤了大事,而是靜靜地伺機獵捕。等羊吃飽了草,跑不動時,再神勇出擊,逼到冰河之中。第二天,才慢慢品味這來之不易的戰利品。這草原狼可真“精” 啊!

草原狼是勇敢的。那犀利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敵人,繃緊的四肢,咬着牙,似乎在擺着要準備發起攻擊的架勢。頭狼一馬當先地猛衝上去,風捲殘雲,跟敵方將領開戰了!而緊隨其後的狼羣四肢觸碰着雪地,發出“吱咔”的聲響。狼羣可真謂前赴後繼。前面一隻狼倒下了,後面接着撲上來另一隻狼。

草原狼擁有團結精神。每次圍獵,身為統帥的頭狼都要親自觀察地形,預測天氣,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而每個得到任務的狼都情願服從狼王的調遣,盡職盡責,甚至不惜犧牲自已,為狼羣“拋頭顱,灑熱血”。它們這種強烈的組織紀律性,才成就了狼羣在戰鬥中的`團結協作精神,這使我由衷敬佩。

但“天有不測風雲”,一羣外來者打破了蒙古族人與狼羣的和諧,打破了大草原上的寧靜。

他們將狼羣戰利品的黃羊一網打盡,佔為己有。害得狼羣飢腸轆轆,只得冒險捕食家畜。而牧場主任更是火上澆油,命牧民掏狼崽並將其殘忍地殺害。竟然還開展了滅狼行動……

我們人類才是那貪婪的“惡狼”,破壞大草原生態、導致食物鏈崩潰等災害,都是我們一手造成的,那些誇大其詞將罪惡加於狼身上的人是邪惡的。

我們常常看到生物惡的一面,卻沒看到它善的一面,惡與善是並存的。

狼圖騰讀後感9

狼,這種動物,原來在我心裏只是一種兇惡的野獸。“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這些成語無一例外地在貶低狼。可是當我讀完《狼圖騰》後,我對狼的看法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狼,在廣袤的額侖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視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當地的牧民在死後要進行“葬天”,即被狼吃掉。他們相信用這種做法能使自己的靈魂升上騰格里(天)。一開始我感到十分吃驚,狼在我們民族是狡猾、殘忍的象徵,怎麼能成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用這種“葬天”法,不是違背了我國傳統“入土為安”嗎?

這些謎團終於在我讀完後得到了解決。原來草原民族的`這種做法也不無道理。狼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反而,它是一種十分智慧的動物:它們會利用各種地形來進行打圍,成功率很高;它們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讓明年也豐衣足食。它們會把食物儲存在“雪湖”中,十分有遠見;它們還能識破“野獸剋星”捕獸夾;它們的毅力很好,有耐心,為了一頓飯常常會等上一兩天來選擇時機;它們是草原大害——野兔、旱獺、野鼠等的天敵,可以有效地保護草原……它們用這些勝過《孫子兵法》的手段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萬年,成為了草原霸主。它們捨棄“小命”,保護草原“大命”,是草原的守護神。它們這種強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圖騰。

然而,書中以包順貴為首的農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額侖草原千百萬年的平衡。他們只看到草原狼獵食家禽,就膚淺地認為草原狼對人類只有害,沒有益。於是,他們大肆地殺狼,用槍打,用車追,用火燒。一隻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圖騰的老牧民,如畢利格阿爸感到痛心。但那些人卻引以為榮,變本加厲地捕殺狼甚至捕殺草原的其他物種,最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後果。在書的最後寫道:額侖草原嚴重沙化,旱獺、野鼠成羣,絲毫看不到往日的美麗風景,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狼圖騰讀後感10

有一些書是你非常感興趣,自始自終都興致勃勃,手不釋卷;有一些書是你剛開始看的時候非常感興趣,越看越無趣,而最終放下,還有一些書是剛開始無太大興致,抱着試一試的態度,但後來竟看的如痴如醉。《狼圖騰》就是這樣一本書。 姜戎的這本書獨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生存環境。

以前,我從未考慮過這樣的問題,總以為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那是多好的一件事。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事物的另一方面。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教育。 上學前,我們的孩子是各式各樣的:圓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可是經過學校的教育,最後都變成無稜角的',一個形狀了。他們很乖,很懂事,不會反抗。真的就如同作者筆下那些乖寶寶似的小綿羊。慢慢地在中國所崇尚的儒家,大儒文化的薰陶下,與世無爭,中庸之道,一味退避,一點點氣概都沒有,在現實中陶醉,就像行屍走肉般,完全沒有了自我的精神。那狼來了怎麼辦,給它吃掉左腿後再將右腿伸過去嗎,所以,一個曾是中國附庸的日本才能侵略中國吧。

這樣的成長起來的未來的棟樑如何能擔當國家的大任呢? 還有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寶塔型的家庭結構把小皇帝、小公主“慣、寵、溺”成温室動物。作為班主任老師老師我時常受到家長這樣的電話:老師,家居住較遠,能不能不安排我們孩子早晨值日?孩子聽課不專心,可不可以往前調一調座位?可憐天下父母心,卻不知如此温室的花兒,怎能耐得住風吹雨打? 思想決定出路,奴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不出強者。我們的教育思想需要強硬,需要狼性些。我們不願意看到書中描繪的:狼在羊羣中吃羊,其他羊都是默默地吃自己的草,或者無聲地注視着這些;我們希望看到百舸爭流、海燕翱翔大海,更希望看到風雨後彩虹。

狼圖騰讀後感11

曾經在大學就讀過《狼圖騰》這本書,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沒有讀完。由於某種機緣,今年暑假讓我在一次與它接觸。再一次讓我感受這本書中告訴我有關草原狼的故事。

在中國,對狼的讚美的卻少得可憐。在童話裏,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貶低,狼竟成了邪惡的象徵,妄圖吃了“小紅帽”。即使你從沒看見過,僅憑這些,就讓我們已經不寒而慄了。

但認真看了《狼圖騰》後,你會對狼的形象給予了重新的認識。起碼在這本書裏,狼已不在是殘忍的、粗暴的……而人類卻扮演了狼的角色。在皎潔的月光下,在內蒙廣袤的大草原上,狼在這兒自由地奔馳、與人類鬥智鬥勇。然而,一羣見識短的人竟然闖進這個屬於狼的世界,進行了一次殘酷的殺戮,多麼慘無人道!多麼淋漓盡致!

這就是《狼圖騰》中講述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陳陣與幾名知青,去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與狼的搏鬥,看到了狼的興衰起伏,由開始的害怕狼,到最後與遊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這幾十個緊張離奇的與狼相關的故事,將我吸引到了一個狼的世界,似乎真的與這些狼共同生存在一起。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頑強的`。它們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以團隊的名義,與人類進行抗爭。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羣中的又愛與親請無不震撼着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為殘忍,但狼只在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去攻擊牲畜和人,這比飽暖思欲,物慾橫流,貪得無厭的人不知高尚多少倍。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卻惟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種精神不正是強悍進取的精神嗎?我也深深地被這種 “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學會像狼一樣,強悍智慧,勇於進取,我想這是我讀了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

狼圖騰讀後感12

春眠不覺曉

微風吹拂狼毫,王者氣息向微風更深處漫溯,沒有鷹的天空,藍天失去尊嚴,沒有狼的草原,等於沒有生命。鋭利的眼光,主宰草原動物的存亡,鋪天蓋地的冰雪冷凍不了沸騰的狼血,飛奔的馬蹄,揚起的塵土,英勇的牧民與狼共舞。獨崇勇士的佩刀,狼血灑在草原,狼魂歸屬獵刀。呼嘯的寒風穿不透幽黑深邃的狼洞,那裏孕育着騰格里的希望。

處處聞啼鳥

童昔年少,朗朗上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在神州的北方,有一個神聖的殿堂,草原的天空藍得與草瑕接,天衣無縫,湖水是草原的乳汁,養育一代又一代草原生命,夕陽的餘輝染紅浮動的白雲,把天空折射得金黃金黃,彷彿是為草原披上迷人的嫁裝,碎碎的野花點綴一方綠毯,幽幽芳香牽引多少魂飛夢繞?山獺,黃羊,綿羊,草原狼……奏起元古的天籟,匯成成吉思汗的凱歌,薄薄草原上演繹千年物競天擇。

夜來風雨聲

是誰配槍草原橫行,是誰焚燒牧野,是誰要把農耕世界強加給草原…….寒風吹不走狼的悲傷,寒雪凍不住復仇慾望。羊羣,馬羣,傷痕累累,鮮血淋漓,噴湧的.血灑在雪地,冰冷的大雪又覆蓋着血,殘酷草原,重複着萬年的殘酷。狼羣在靜靜地蒙古高原草皮上,殘酷吞噬着無數鮮活的生靈,烙下一代又一代殘酷血印。狼狗相撲,套馬杆,佩刀無情地被機槍代 替,牧場被農場無知清洗,神聖的狼洞成了永恆的回憶。

花落知多少

往事猶如黑白照片,清晰了久違的記憶,模糊了含恨的雙眼,彷彿一座大山瞬間在你眼前崩潰,白毛風四處放肆搜索,瘋狂尋找狼的蹤跡,再也聽不到狼嚎,取而代之的是寒風的咆哮,悽悽的雨滴清洗狼的蹤跡,和草原上的每一棵小草告別,隨着蒙古勇士遠去,一片片草原沙化一聲聲比利格老人的吶喊,無知的人停不下貪婪的心,騰格里帶着沙塵暴,席捲草的靈魂,把草原的一切帶到一個狼的天堂。狼的故事,在人間,曇花一現。

千年狼文化,等一切風塵落定,可堪回首?

狼圖騰讀後感13

記得那天回家,媽媽遞給我一本書。我一看,哇!是姜戎的《狼圖騰》。我立刻打開了它。很快,這本書就吸引住了我。從狼羣獵黃羊,圍殲黃羊,到狼羣將黃羊趕入冰湖,我一直大張着嘴巴。狼怎麼會這麼聰明?我始終認為,狼這種動物,只有貪婪和不自量力罷了。可是,在這本書中,狼羣狩獵的條理性、對時機的精準把握程度和它們的耐力都讓我吃驚。狼怎麼會這麼聰明?狼怎麼可以這麼聰明?帶着滿腹的疑問,我看了下去。

下一部分又是一次狼羣的狩獵。這一次更加驚險,因為人們的過度掠取和掏狼崽行動,使得本來就勇猛異常的狼羣更加兇惡,在狼羣的瘋狂進攻下,許多馬倌抵擋不住,而這一羣軍馬更是無一生還。

而與此同時,北京知青陳陣、楊克他們去掏了一窩狼崽,並且抱來兩隻養着。到最後,一隻給了道爾基,另一隻還是他們自己養着。

從此以後,故事就轉入了陳陣養狼的主情節。從狼羣圍殲村莊、開墾新牧場,再到人們屠殺天鵝,運走芍藥花,再到最後的.因草原環境過於惡劣而搬回城內的知青,圍繞着小狼,細節描寫了小狼成長的全過程,形象刻畫出了狼骨子裏的這種兇狠頑強的鬥爭精神。

看到最後,我心裏十分難受。一片美麗的額侖草原,因為一些卑鄙無恥的荒唐理由,被開墾成了農田,最後變成沙漠。這麼一個悲劇,卻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重複上演。在沒有漢民族入主這塊草原的時候,人順應自然,不亂砍亂伐,所以這塊草原得以保存了200年,20xx年乃至20000年。可是自打漢民族入主中原,不但漢人,一些蒙古人也開始學漢人過度放牧,亂砍亂殺。於是,短短7年,美麗的額侖草原,就變成了一塊荒漠。狼羣被迫北遷,獺子洞隔兩三步就有一個,而黃鼠猖獗尤甚。

現在,中國已經劃定了保護稀有動物的保護區,動物們的生存條件有所改善,但這是不夠的。我們要退耕還林,還給動物們真正的生存環境。因為這個環境,才是我們真正的家。只有在這個家中生活,才是地球命運共同體。

狼圖騰讀後感14

今年暑假,我懷着深深的感動讀了《狼圖騰》一書,我被狼的智慧和精神震撼了,而我對狼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以前我認為狼只可是是喜歡羣居的野獸,憑藉着數量的優勢能捕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趕不上獅虎,速度比不了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在電影中,它永遠只能做配角一樣。然而,讀了《狼圖騰》時,隨着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羣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我,保全羣體。這絕不是一般的聰明,而是大智慧。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羣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即便是戰鬥到最終一刻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裏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於是有了成吉思汗,於是有了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

今日,我們不能不為《狼圖騰》中狼的精神而感動,不能不去學習狼的智慧和精神。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有時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有時做事只想自我,沒有團體觀念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去克服改善的。我期望大家也能消除對狼的偏見,學習狼的精神,做事有頭腦,不屈不撓,勇敢頑強,團結協作,讓《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像烈火一樣在我們的胸中燃燒,永不停息!

狼圖騰讀後感15

看完《狼圖騰》,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印象,但正當我想詳細瞭解一下作者怎樣寫成這本書時,卻意外地發現很多當年和作者一起插隊的知青對作者的批判。在電影《狼圖騰》熱播之際,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則聲明又引發了關於狼是否是蒙古族圖騰的討論,郭雪波發表在新浪微博的聲明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這是一漢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禍蒙古人的偽文化!蒙古人最早信薩滿後佛教。狼是蒙古人生存天敵,狼並無團隊精神兩窩狼死磕,狼貪婪自私冷酷殘忍,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法西斯思想。我們保留訴諸法律捍衞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權利。”

曾在內蒙古草原當了7年知青的作家馬波認為,小説與事實出入較大。草原牧民對狼恨之入骨,沒有任何牧民把狼當成神來膜拜。《狼圖騰》虛構了一個事實,虛構了一種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劉小萌説,從史學的角度看,對狼的圖騰崇拜只存在於原始的.先民信仰階段,並且只是諸多圖騰崇拜中的一種。但同為當年內蒙古知青的畫家陳繼羣認為,《狼圖騰》畢竟是一本小説,對它不必過分苛求。《狼圖騰》一書的價值在於,它有助於促進人們的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它能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觀念,使更多的人增加對草原和草原文化的瞭解。

德國漢學家顧彬説:《狼圖騰》讓中國丟臉!《狼圖騰》這本書,早就翻譯成德文了,但一直拖着沒有出,為什麼?我跟我的同學、同事、學生看過這本書,體會都一樣:它寫的東西讓我們想起希特勒的時代來。

幾年前,郭雪波就認為《狼圖騰》借用了自己作品關於生態文化的理念:“我也寫過長篇《大漠狼孩》,後改版《狼孩》從積極角度描寫過人與自然人與狼關係。20xx年《大漠狼孩》出版後《狼圖騰》作者通過他人從我這裏討要過一本,三年後他拋出《狼圖騰》借用我的生態文化理念是小事我不計較,但給蒙古人愣按狼為圖騰那就褻瀆我們祖先篡改民族歷史文化大事了。”

宗上所述,我比較相信狼圖騰的作者為了博取眾人的眼球歪曲了事實。那我們還該不該讓學生看這本書,或者看這本書的時候該如何引導呢?

標籤: 狼圖騰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61n2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