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春的讀後感

春的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的讀後感

春的讀後感1

今天,我和媽媽開始交流第二本書《西頓動物記·春田狐的愛》。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田狐的一家,慈愛的媽媽叫維克森,勇敢的爸爸叫疤臉,他們有三個可愛的孩子。為了讓孩子們吃上可口的雞肉,滿足它們的成長需要,狐狸媽媽維克森經常冒險去農場抓雞,這一行為惹惱了農場主,讓維克森一家遭到了無情的捕殺。頃刻間,原本幸福的狐狸一家失去了狐狸爸爸“疤臉”。很快,三隻小狐狸被人殘忍地殺害,唯一一隻倖存的小狐狸也被人們抓到農場裏,用鐵鏈子拴了起來。維克森決心要把小狐狸救出來,可是無論它怎樣努力,鐵鏈還是牢牢地套在小狐狸的脖子上。與其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人們活活地折磨死,還不如保留一份生命的尊嚴。於是,在這種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絕望的維克森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詫的決定——給小狐狸帶去有毒的雞頭。它認為只有這樣做,才可以讓孩子擁有一份永久的自由和尊嚴。

我的感受:以前,世界上的人和動植物都各佔半個地球,然而,人類卻加重捕殺動物、砍伐植物,使許多動植物滅絕。但是,流淌在動物之間濃濃的親情,永割不斷。這就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我為春田狐一家的遭遇感到悲傷。為什麼動物們都這麼慘呢?

媽媽的感受:這個故事的確很感人,以至於讓我帶着淚把它讀完。那字裏行間湧動的動物的親子温情、生命的堅韌頑強留給我無盡的回味……“動物的愛和人類的愛一樣偉大”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歎。特別是春田狐對生命自由和尊嚴的捍衞,更讓我猶升崇敬之情!

交流內容:針對孩子若有所思地提問——為什麼動物們都這麼慘呢?我不知如何回答才是最恰當的答案,在這裏我和孩子共同分析了幾點:

第一,食物鏈上的每一種動物都有想讓自己生存得更好的動力。動物和人一樣,都有思想、有感情,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些。但因為食物鏈,強大的總是想方設法戰勝弱小的,弱小的動物就可憐了。這就叫做生存競爭、優勝劣汰,但這是一種自然法則,誰也難以違反。

第二,我們的生態有些不平衡了。人類佔用了太多的資源,比如動物們居住的森林,可能被人類佔了,土地上建了房子、樹木砍了卻沒有及時補種,有些動物也被獵殺了,動物們生存的空間變小了,它們的食物越來越少,環境變壞了,動物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相對於其它動物,人類太強大了!

第三,生命是寶貴的。我們不僅要熱愛自己的生命,也要熱愛動物的、植物的、其它的生命。

春的讀後感2

拜讀了《春深十七層》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作為一名生活在龐莊礦多年的北煤人,從未像今天這樣自豪過、高興過。

工作面條件差、工作科技含量低、工作勞動強度大但工資水平低、危險程度高、工作就是跪着……這些幾乎是龐莊煤礦的特有標籤,每當外出與兄弟礦井的同行、朋友交流時,內心總是有種難言的苦澀感,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也是一名兗礦職工,我也每天努力工作,為什麼就不能像大礦那樣自豪、驕傲,為什麼談起龐莊煤礦總有種莫名的失落感。

因為我們的工作面沒有兄弟礦井好,普採工作面工作條件差,付出數倍的`艱辛但是產量卻遠不及兄弟礦井。因為我們工作科技含量低,作為一個四十多年的老礦井,我們依然是靠炮採、人力來挖煤,絲毫沒有進步。因為我們的工資水平低,我們付出的絕不少,但是我們獲得的遠遠少於兄弟礦井……每每想到此我的內心總是有種苦澀、有種莫名的感傷。

但是,今天一切都開始改變了,因為我們有了新的領導班子,有了新的領路人,我們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向正悄然發生着新的變化。

安全面貌在變化着。記得以前我戴好礦帽下井時,有些人笑我“帽帶繫着多難受、不熱啊?”我就迷惑了,這是基本規範啊,為什麼會這樣説啊?幸運的是朱科長告訴我,“你這樣做是對的,在井下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謹記‘安全’二字,哪怕像戴礦燈、毛巾這樣的小事也要按照規範,絕不能盲從,改變自己的正確行為。”在旁人的眼中這或許只是小事,但是對於一個以安全為重的礦井來説,這都是大事。就像部隊要求每名士兵都要練隊列、站軍姿、疊“豆腐塊”一樣,礦井的安全就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任何人員、任何工作、任何時刻都要安全的理念,才能形成安全文化,確保礦井的長治久安。

精神面貌在變化着。“節約創效、責任在我”已經越來越深入每名職工的心中。正如文中所説“隨着類似機電工區‘標杆區隊’、‘明星班組’越來越多,‘人人都有事,事事有人管’已成為全礦職工的眾心所向。”

新的變化一個接着一個,每一個變化都是那麼讓人欣喜。期待着我們龐莊礦在這一個個變化下,由量變到質變,成為一個機械化的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礦井。就像文中所説“這一串串有力的數字和實例,為集團公司薄煤層開採和可持續發展描繪着美好的前景。”龐莊礦,我們願意為你而努力,我們願意奉獻自己的青春讓你變得更加美麗,我們願以你為傲!

春的讀後感3

日前,在一本讀者雜誌裏,我讀到一篇《蔡春豬的宿命論》,心裏不由陣陣難過。

青年作家蔡春豬的兒子喜禾,在二歲時確診得了自閉症,從此他們夫妻的生活軌跡完全得以改變。

我在上幾年看過蔡春豬的《爸爸愛喜禾》的書,這種帶淚的詼諧,欲哭無淚的調侃,往往最能刺痛我們的心。自閉症的孩子也稱星星的孩子,他們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拒絕與任何人交往,不叫人卻喜歡咬人,摔得頭破血流不哭,逗他玩兒不笑。所有自閉症的父母都寧願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唐氏兒,或是個殘疾兒。後二者具備社會性還是普通人,而前者完全是個外星球的人。作父母的.會吃盡苦頭而改變人生。蔡春豬説”當兒子確診自閉症後,我就清楚自己不能再為理想去做事情了,而經濟上卻因為這個小概率事件就將自己打回到無產階級了”!

這些無奈的小概率落在任何人頭上都象是一座大山壓頂。上幾年看過周國平《妞妞》的書,至今記憶如新。哲學家周國平的散文深得人們喜歡,但《妞妞》這本書卻叫人悲痛無比,他的女兒生下五個月得了先天性眼癌,是妻子雨兒在懷孕時不慎受X光幅射所致。

周國平夫婦為挽救這個小生命而竭盡全力照顧,”去他的什麼哲學,什麼事業,在妞妞面前統統靠邊站”。但最終還是沒有挽回妞妞的生命。在活了十八個月後仍然痛苦地離開了人世。周國平一字一淚地記錄了這段不堪回首的求醫歷程和與妞妞一起的愛與痛的父女深情。

沒有撫養過殘疾孩子的父母,是永遠不會也不能真正感受到殘疾孩子父母需要付出的各種痛苦滋味,同樣沒有經歷過大病孩子求醫問藥過程的父母,也體會不到求醫問藥時的人情冷暖。我兒子在上海北京的漫漫尋醫過程中,這二種滋味已深入骨髓,故能對生活中遭遇不幸的家庭感同身受,對這些家庭產生的同情也特別強烈。這些也已經實實在在影響到我女兒的思想,她現在也正在身體力行地從事着特殊教育工作,努力帶給這些家庭儘可能多的温暖與慰籍。

有殘疾孩子的家庭往往是走向貧困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在絕望痛苦時如果沒有人來安慰和幫助,他們往往會感到世界的薄情,艱難的生活人性最容易流失。所以我們對別人的苦難不能無動於衷,憐弱恤孤助殘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起點和普通人格的自我提升。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更加關心,關注這些羣體,給他們以力所能及的幫助,使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和人情的温暖。

春的讀後感4

這篇散文的意境很像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蓬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空山以如洗的清新,滋潤滌盪了浣衣女、打漁夫世俗的身心,浣衣女的嬉鬧,打漁夫的又賦予寧靜的空山以靈動的生命。人是自然,自然像人,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相得益彰、相映生輝。

羣峯蜿蜒,薄雲漫遊;百鳥凝聽;無限旖旎的大自然,像純潔爛漫的孩子;天真、淘氣,裏酣然遊戲的孩子又多麼像澄澈無暇、春光盪漾的自然!

尤其是,阿桐要邕做他的妻子,邕邕”狠視“並”推開“他,羞澀嗔地拒絕了……天空與飛鳥,綠葉與紅花,陽光與雨露,大地與小草,還有男孩與女孩,自然萬物相依相伴、相親相愛的陰陽和諧,體現了無地宇宙與生俱有的多麼神奇的”心思“啊!

20世紀20年代,西方泛神論哲學及印度思想相繼傳入中國。泛神哲學家產生於歐洲文藝復興後。隨後自然科學的發展,中世紀以來作為人格神的上帝的至高地位自然代替,人們的熱情和關注開始轉向大自然,表現出對自然以及人與自然因因相生關係的膜拜和歌頌。泰戈爾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飛鳥集》、《園丁集》等作品中,其宗旨主要是愛宇宙,愛自然,愛人類,愛祖國,愛和平,並從中完成對自我的實現和與宇宙的相調和。這種思想的淵源是,佛教的教義之一就是在悲憫之心下對眾生的普愛和泛愛。

那麼,影響到的創作則是,對自然與宇宙的熱愛和歌頌,對人類與自然、宇宙和平則是,對自然與宇宙的熱愛和歌頌,對人類與自然、宇宙和平共處,和諧統一的宗教般虔誠的羨慕和讚美,成為一個的主題,而為眾多的作家們所青睞,比如寫了〈女神〉,比如冰心寫了《春水·繁星》等許地山的`這篇,》也正是這類主題的優秀作品。此外,作為以寫小説和散文為主的現代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家,也許又因為有一個深諳佛經並最後做了和尚的舅舅的關係,許地山早期作品尤其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

如果説,郭沫若風格和激情澎湃是青年式的,冰心風格的温柔藴藉是母親式的,那麼《春的林野》這一幅人與自由和諧,閃耀着天堂般聖潔光輝的圖畫,則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恬淡、平和、靜美的中年心境。它是大磨大難後的大徹大悟;是望後的希望;也是充盈、圓滿、出來的甜蜜遐想。

春的讀後感5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嶄新的,春天是冰雪消融的,春天更是放飛希望的。我不知道巴金為什麼給自己的小説命名為《春》,但是讀完了這部小説,我的心底好像隱隱約約有了答案。

在《家》中,小説的很多主人公還是在封建制度的重壓之下,喘息困難,甚至被封建勢力奪去了花兒般的生命。到了《春》中,高家的少爺小姐們,多數有了反抗的意識,不再被封建的勢力所左右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更有自己的行為方式。

回顧《春》這部小説,表面看上去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實細讀,主要的有以下三條主線在不斷地發展中。第一條,蕙表姐被其父周伯濤強行許配給性格古怪的鄭家少爺,在沒有成親之前,蕙是終日擔心的。可是既定的事實未能改變,蕙嫁入鄭家,最後被迫害致死。第二條,高淑英被其父高克明責令許給陳克家的兒子,一個吃喝嫖賭的公子哥兒。淑英也是始終惶惶不可終日的,由於在琴表姐、覺新和覺民等的幫助下,淑英成功逃脱了。她為了逃婚,跑向了上海,投奔了三哥覺慧。第三條,自從代表封建最高勢力的高老太爺病逝後,高家大院,也就是這個封建社會的縮影或者是代表,一直是走向衰亡的。傭人之間的爭吵,四老爺和奶媽之間的荒唐事,五老爺將丫鬟收房,傭人對三老爺的不敬與反叛,所有的這些,不都是表明了封建勢力的逐漸削弱嗎?不都表明了春天正在到來嗎?

回眸《春》這部小説,發現太多的人成了封建社會、封建勢力的犧牲品。婉兒,頂替了投湖的鳴鳳去給馮樂山做妾,被老頭子打得體無完膚,被老太太折磨得不行。但是,可喜的是,婉兒從心裏是反抗的,她樂觀地認為,曙光就在前方。高覺新的'兒子海臣得腦炎悲慘地死去,高覺新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高覺新在失去了梅、瑞珏之後,從心裏默默地愛上了蕙。但是在蕙嫁入鄭家之前的那段時間裏,覺新還是聽從周伯濤的調遣,為蕙做出嫁前的種種準備工作,可以説,他又親手將自己心愛的另一個女人送入了虎口。

巴金塑造的覺新這個人物形象,是非常成功的。覺新的思想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左右搖擺不定。他明知道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可是在通常情況下,他還在維護這一腐朽的制度。覺新對於封建勢力,基本上沒有反抗的意識和能力,他在聽之任之的同時,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處於混沌之中的。

《春》,向我們展示的,正是先進的思想、進步的人物同愚昧兇狠的封建制度之間的鬥爭,從小説的發展進程來看,前者是充滿希望的。

春的讀後感6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意思就是一年的收成就在於春天的種植,不然秋後就不可能有收穫。一天的領悟就在於早晨的用功晨讀,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應該掌握的知識。

或許,我們每個人有所不同,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怎麼去利用它,完全取決於你。有人説,一個人用“分”計算時間,比一個用“小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會多了59倍!魯迅先生正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才鑄就了令人羨慕的豐碑。因此我們也要充分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這樣才能把遺憾變成幸福,把空虛變成充實,把流逝的光陰變成有用的財富,把有限的時間變成無窮的力量!要是我們不抓緊學習的話,那可就白白浪費了這大好時光。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的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時機就在學生階段,一天之中,最好的學習時間就是早晨了。時間對我們每個人來説是那麼地寶貴!如何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呢?這就要求我們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集中精力,有效率地學習。

所以,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

在學習方面,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參加活動守時,不能參加事先請假。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回答問題聲音清楚,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課間活動有秩序。課前預習,課後認真複習,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在生活方面,堅持鍛鍊身體,認真做廣播健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讀書、寫字姿勢正確。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物。愛護公物,不在課桌椅、牆面上亂塗亂畫。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多觀察,勤動手。遵守交通法規,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不玩耍和追逐打鬧。

同學們,時間不會因為你的勤奮而少給,也不會因為你的懶惰而多給。人生能有幾回博,人生不拼不精彩。讓我們趁着這大好時光,趕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計劃變成現實!

春的讀後感7

《朱自清散文遜裏最先看的是《憎》,看完後有很長很長的感想,也不由為文字中所勾勒出的社會感到遺憾。我們國家有很多很多人,每天在不同的城市裏來來往往,彼此互不相識,也就牽引出一片片沉沒。往往一些意外的事情才能打破這樣的寧靜。但這些打破了寧靜的事情常常像玻璃杯,碎了,打破寧靜,也很容易劃破很多人的手,所以有很多人會痛苦。但是對於其他過路人來説,大多是抱着看熱鬧的心理,不過是在回家後跟家人説一個新鮮事:某地某時出了車禍了,真慘。另外還有的人,像文中那位驕傲的華捕一樣,看見一位跌倒的婦女都能讓他舒了冷黑色的眼睛,痛快的叫好“哦——呵!”然後毫不吝嗇的露出他那貴重的金牙。我感到憤怒,同時也為他感到悲哀;我從不喜歡説別人可憐也不喜歡別人説我可憐,但對那個人,我卻能狠狠的説他真可憐,因為他已經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為別人着想的美德。他覺得自己高貴而不可一世,但卻被朱自清先生當作一個人與人間冷漠的灰色地帶的一個負面的例子。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的國家已經充滿了温暖的感覺。近日的四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忘不了救援的戰士們為了拯救生命而日夜工作,忘不了自主前去災區救災民的那些好心的人們。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內心有一種在沸騰的感動,讓我想落淚卻又有種強大的力量支撐着讓我更堅強,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兩個感歎號還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

我一度覺得2008對我們國家來説是太重要太重要的一年了,8月份奧運聖火就要抵達首都北京,掀起奧運的榮光了,在那之前卻發生了那麼多起天災,就不禁要擔憂起來。但朋友很堅定的'告訴我:面臨了這樣的災禍才能向全世界證明我們民族舉辦奧運會的資格!我們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是團結一心的,不屈不撓的!

所以我説灰色的地帶已經變的很淡很淡,因為我們民族的團結凝聚了陽光,撒遍了中國的每一片土地。

尾聲:心情起伏不定的寫了兩個部分,總覺得一直在跟自己説話。朱自清先生筆尖的流淌帶給我的感受根本就不是三言兩語抒發得盡的。放下筆,我想我會繼續將他的文字讀下去。

春的讀後感8

今天,在綿綿秋雨中,我讀了現代文學大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朱自清的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模範”,清新的文字、淡雅的風格,讓我深深陶醉。閲讀他的散文,不僅僅是眼看口讀,更要用心去品味。

春裏的春天是四季之首,繁花爛漫。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兒醒了,還有和風、細雨和城裏鄉下的老老少少,組成一幅美妙的春景。斑斕的色彩,芬芳的氣息,宛轉的曲子、笛聲,強烈刺激着我的感官。靜的是物,動的.是人;靜的球開始滾動,動的風箏在飄蕩;春天裏的一切都彷彿有了生命。晴天也好,雨天也罷,風雨陰晴總相宜。比喻、擬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駕輕就熟,信手拈來,不着痕跡,朱自清為我們勾勒出一季如畫的春天。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草偷偷的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裏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小草的生長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也向我們暗示,嫩綠的春天已在不知不覺中來到我們的身邊。

春裏春天象徵着生機勃勃,寓意着美好的開端。只有春天的萌動,才有夏天的繁華,才有秋天的收穫。“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被人們賦予了太多的期望。春天不再單純是一個季節,而是變成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像剛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壯的青年,”還要“安靜和平”,人、動物和自然和諧相處,朱自清的春天,就是一種幸福生活的象徵。

朱自清不僅是一個散文家、學者,更是一個有骨氣的愛國人士。他生活在舊中國,生活在戰爭和飢餓中。今天我們品讀這些清秀精到、雅俗共賞的文章時,難道你僅僅認為很“優美”嗎?而我卻覺得還有一點“憂美”,隱隱的“憂鬱憂患之美”。這麼絕妙的天地人和諧的春天,對於生活那個時代的人來説,簡直就是一種奢望、一種夢想,只能“盼望着,盼望着”。

現在的人們養尊處優,已習慣了慵懶,對於美好的東西,經常是熟視無睹,而且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春天和未來,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茁壯成長,才有祖國的的繁華和收穫。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能愧對“祖國春天”的稱號,要6e06讓花開更紅更香,要讓草長更綠更廣,為真正實現朱自清夢中的春天,添上濃重的一筆。

春的讀後感9

我自己手捧着朱自清爺爺的文選,讀着讀着,我自己腦子裏浮現出一副美麗的景象,我自己更加愛上了“春天”。

一副春天特有的景象:桃樹,梨樹,杏樹上都開滿了一朵朵嬌豔的花,有的紅的像熊熊烈火,有的粉紅粉紅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潔白的像雪花,花兒散發着迷人的香味,閉上眼睛,樹上彷彿結滿了桃子,杏子,梨子!蝴蝶,蜜蜂圍着花兒翩翩起舞,野花數不勝數:雜樣兒,有名字的,無名字,都像趕集似的聚在草叢裏,像一隻只彩色的眼睛,像一棵棵閃爍的星星,一閃一閃的調皮地眨着眼睛。在朱爺爺的筆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兒,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如果作者沒有發自內心的由衷的喜愛之情,怎能寫出這等精彩之筆!在朱爺爺筆下,春風、春雨都顯得那麼美。風中的柳枝是多麼温柔,風中的樂聲是多麼動聽,風中的氣息是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還有,那綿綿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像薄煙,表現了飄渺朦朧之美。我自己讀着讀着,彷彿正在春風中盡情地欣賞一部春天的樂章,一幅春天的寫意畫。朱爺爺對春天真摯的讚美之情,已不留痕跡地融入了景物描寫之中,讓我自己讀來回味無窮。

而令我自己感觸最深的還是《春》的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綠色,寓意着復甦,象徵着希望。當春風輕輕地吹過,春姑娘的腳步走遍大地,她告訴人們該翻田播種,農民們聽到春姑娘的叫聲,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歡聲笑語犁田翻地,播種插秧,田間變成了歡樂的'戲院。水塘中的青蛙也奏着唱着春歌,正如杜甫詩中所説“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裏説豐年。”這忙碌的田間卻成一幅生機勃勃的鬧春圖。

小朋友們告別了嚴寒的冬天,春姑娘高高興興像春燕一樣飛進了學校,學校立即從冬眠中醒了過來,花開得更紅,草變得更綠,小朋友們也更加美麗,容光煥發。是春姑娘給了我們勃勃生機,一年之季在於春,我們是祖國春天的花朵,要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對我們的培育。

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國小五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到了我們秋天的收穫,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我自己熱愛春天,歌頌春天,但我自己更珍惜春天!

春的讀後感10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裏,“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説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寫雨的“發生”,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着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着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着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着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

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裏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詩人説: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説明詩人體物細膩。

春的讀後感11

餘華説過,川端康成的文字是所有作家中最柔軟的。又有人説他的是粘稠的,這種情感不能單從一段文字、一個章節所得,而是由整篇文章所思考得之。

單從故事情節來説,整篇的情感是畸形的,是違背了道德的。男主父親生前與慄本近子糾纏不清,後又愛上太田夫人。在男主父親死後四年,慄本近子舉辦了一個茶會,在茶會上,男主菊治對手拿繡着千隻鶴小包的雪子一見鍾情,但他偶然間又遇見了與他父親生前有糾葛的太田夫人。太田夫人把對菊治父親的愛轉移在菊治身上。菊治也接受了這份不道德的愛,後來太田夫人出於負罪感的恐懼自殺了。太田夫人的女兒文子在代母謝罪的過程中,與菊治接觸成為了母親的分身愛上了菊治。菊治卻在和文子接觸中,又想起初見雪子的`景象。

“這麼看,這份故事情節的確不能承受這本書所獲的獎項。因為單從故事情節來閲讀,這是最膚淺、最底層地閲讀。”這是我最近所聽到的一句話。

這句話令我重新反思了對這本書的看法。

如果説菊治是人,雪子是佛,太田夫人是魔,慄本近子是鬼,文子是神。那麼雪子就是那在空中撲閃着純白之翅的一塵不染的千隻鶴,因為它純白無暇,純美。雪子的純白就襯托了慄本近子的陰暗,在她的阻撓下,菊治無法看清雪子,所以在他心中,雪子的純美是飄渺的。而文子俯瞰着人間的善惡是非,卻無法做到摒棄在外,也做不到灑脱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她打碎了母親遺留的志野陶罐時,也決然宣告生命的終止。一個陶罐,代表了傳統的道德,在它粉碎的那一剎那,等同否定了人生,否定了他們的愛與恨。

如果説雪子的美是純白無暇的,那菊治和文子以及他們父母的“美”是悽慘,是致人於死地的悽美。

春空千鶴若幻夢,通過茶室勾聯起的五個主要人物,他們內心的美與醜、理智與情慾、道德與非道德的衝突,反映出千隻鶴的幻境,這是一個超現實的絕美境界。

在菊治的記憶中,美是抽象的,如光一般不可捉摸,虛無縹緲,只能處於憧憬。而醜是具體的,是無比鮮明的、是不可抹殺的。

人們因為孤獨而陶醉於罪孽,因為醜陋傾倒於悲傷。我們要學着,如何在塵世中,保持自己內心的純美,純白。

春的讀後感12

牀頭的《春宴》已經擺了不短的時日,翻看了好多,卻始終沒有從頭到尾翻完,

這種有始無終的心態源於我對作者長久以來的心態,她的作品永遠對我有吸引力,卻永遠不足夠吸引我。

從《離別薇安》到《八月未央》,從《蓮花》到《素年錦時》,她的書我看了好多,但從頭到尾看完的真的不多,

並且,正因資料雷同,我經常混淆主角,混亂情節,

唯一瞭解的,是每個女主都莫名清高、莫名孤世、卻莫名得到各等高富帥的垂青。

20歲上下的我號稱文學女青年,中意摘抄書中國麗的辭藻,中意體會那種深刻又飄渺的情感,她的作品實在是對極了我的胃口,

我在陰天的午後,窩在212昏暗的上鋪,看完1個故事,就像歷程了一場不被世俗容許的戀愛,心情跌宕,入戲極深。

《春宴》是她文字最多的長篇,在序裏,她就説,要耐着性子看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由兩個女性的故事串起整個故事節,我跳着看了其中1個,果真有以前相異的心裏感受。

女主一如既往的`遊離於俗世之外,一如既往的享有高富帥的青睞,但她有1個女性對感情最直接最單純的希望,這種堅持,讓她顯得有血有肉,讓她戰勝以前所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奇異女子。

她身世坎坷,處事淡漠,她歷程三次婚姻,人生中還留存一場互為血肉的糾纏戀情,對感情要求純粹,不留中間地帶,不妥協;

那個人生中躲不開的男人也歷程自我的婚姻、情人、無數露水情緣,最後在她那裏找到與自身最契合的本源,但這種力量卻又另外讓他透析自我,變得脆弱。

愛,是命運交給他們的使命,只能相愛,哪怕粉身碎骨,萬劫不復。

最後分離的結局不看結尾也能猜到,但卻讓人更感到心安,歷程過彼此的兩個人在這個世間找到更適合自身存在的方式,可令不那麼純粹,不那麼激烈,平淡卻經得起流年。

看完小説又看了一遍自序,作者説:謹以紀念我們的人生裏,呈現過的每1個愛與被愛的人。他們帶來的種種,一切均是為了幫忙我們行進、生長、完善、純淨。這是相愛的使命。

書中人均已完成使命。

作者寫書十年,蜕變了解可見。

我看書十年,仍感到與心靈有所呼應,心裏感受到內心的成長,故動情留文字了了,紀念這場春的際遇。

春的讀後感13

《春盡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故事延續了《人面桃花》、《山河入夢》,講述了譚功達之子譚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讀後令人哀婉神傷。

端午作為一名詩人,邂逅秀榮後人生的改變,是自己不願正視卻又不得不正視的。總認為“事與願違”的端午,從不曾珍視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無所事事,被離奇的詩人狂魔控制着,維護着這個時代詩人僅有的尊嚴。可端午忽略了一點,詩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詩意的人生道路上,應該珍惜身邊的點滴所有。正因為是詩人,才更應該把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詩意化,在原本就苦難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漿。但端午的基因遺傳(可以這麼説),註定他不是一個“墨守陳規”的人。直至妻子隱瞞病情、兩人離婚、妻子離去,端午才意識到自己對妻子的愛是那麼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後改名為龐家玉),在獻身於端午後,天真地以為生活有了寄託,可以不再孤苦無依下去了。可隨之而來的卻是端午的離奇失蹤。發着高燒的秀容邁着沉重的步子向學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滿滿的.恥辱。正如她自己説的:“我的人生,現在看來就是這麼一個薄薄的膜。其中只有恥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後,家玉毅然離開了唐燕升,開始瞭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後歲月,她一直想要衝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後的尊嚴。可是,死的尊嚴留下了,卻是以死亡來交換的。

書中還有嫉惡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國婦女張金芳等人物,她們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們周圍,並在我們生活的不經意間,抬起一隻腳,狠狠地踹上一頓。而她們自己,也無可厚非地會被別人狠狠地踹上一腳。因此,在她們出腳時,往往乾脆、歹毒而不留痕跡。

生活就是這樣。在一件事情上吃了虧,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補回來。如若不然,人性的弱點從何處得以生根、發芽,以至於長成參天大樹?

嚴重抑鬱症患者綠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慶、被謀害至死的吉士,他們都曾經試圖參破人生,可參悟人生的過程被認為是荒誕的,不得不接受世人異樣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獨醒”,可醒來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春的讀後感14

前幾天,我讀了《暖春》這篇文章,七歲的小花艱辛坎坷的一生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我似乎聽到小花對他爺爺説:“爺爺,我不想回去,我害怕回去,害怕他們,他們打我,不給我飯吃。”看到這,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下來。多麼可憐的小花,難道只因為她是孤兒她就應該受這樣的苦嗎?再想想我自己,我和小花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別。那個小花經常吃不飽,甚至餓暈在路上,而我,每天都過着衣來人伸手飯來人張口的生活。多麼幸福的我!

我的眼裏似乎又浮現出小花跪着哭求她嬸孃的情景。“不要踩我的.風車,這是奶奶給我做的……”如果小花有爸爸媽媽,她也許就不用受這樣的苦了。她是多麼渴望奶奶還在世上,多麼希望有自己的親人,多麼希望有幸福快樂的童年呀!而這一切對她來説只是一種奢望。

那一次,小花聽到她的叔叔和嬸孃説,只要吃100只螞蚱,就可以生下小弟弟,小花記在心裏,放學後都飛奔到田裏捉螞蚱,被爺爺誤會她跑去玩。後來嬸孃被熱水燙傷了,小花聽到後,馬上飛跑過去把她扶起來,而她嬸孃卻厭惡地推開小花,使得小花被一個瓷碗劃破手,鮮血頓時流了下來,而小花卻不顧自己,趕忙跑去叫鄰居胖嬸幫忙扶她的嬸孃起來。鄰居胖叔看不下去,幫小花包紮傷口。晚上,小花拿出她收集到的100只螞蚱,説:“嬸孃,這是我提來的螞蚱,希望你快點生個小弟弟。”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後,這一次,小花終於感動了心狠的嬸孃。看到這個場景,我鬆了一口氣。小花的生活終於慢慢變好了。

小花用她的寬容,愛心贏感化了叔叔嬸孃的心。而我,有時候卻因為妹妹有東西不給我吃而生氣。有時候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認真做作業老是想多玩一會。太不應該了。14年後,小花做了一名鄉村教帥。儘管小花經歷了不快樂的童年,但是她還是選擇了回到她成長的地方,因為那裏有疼愛她的爺爺,有善良的胖叔胖嬸,有她熟悉的一草一木。她要守護那裏。

我一定要向小花姐姐學習,因為她有一顆寬容的心,有一顆陽光向上的心,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春的讀後感15

楊花像雪一樣,瀰漫了大街小巷。朦朧中,我知道春天來了。春天其實早就來了。

因為腰有傷,不敢過早的把冬衣換掉,中午總會出不少汗,因此春天對我來説,並不全是那麼美麗和迷人。可是整整一個冬天,被嚴寒包圍、壓抑了太久的心,一見到朵朵粉紅的桃花以及嫩綠的柳條,總是忍不住要興奮地唱起歌來。如果唱還不足以盡興,那就跳起來,“舞也者,詠歌不足,故手舞之,足蹈之,動其容,象其事,而謂之為樂。”老祖宗説這些話,絕對是有生活基礎的。年輕的時候也會這樣在街上邊走邊唱邊跳,惹得路人側目。年輕時的人就像春天一樣,輕盈而美麗。可當時卻沒有感覺,就像春天的詩,至少有一半是傷時的,花開的時節總是那麼短暫,“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那種感覺讓人很壓抑。你看匆匆間,國小畢業了、國中畢業了、高中畢業了、就業了、戀愛了、結婚了、生子了,然後孩子又國小畢業了……讓人無語。

其實春天太短,也許是因為人的錯覺。初春的時候因為天氣依舊寒冷,就覺的冬天還依然漫長,等連續幾周沒有冷空氣,又覺得夏天就要來了,這樣兩頭擠,把春天擠得短短的,不“匆匆”才怪。這又讓我想起年輕的時候,年紀還小時,迷迷糊糊得不知道光陰是什麼。等大些了,懂事了,又覺得自己是大人了!這兩頭一擠,多少年以後回頭想來,倒好像自己就沒從有年輕過一樣。就算有那麼幾個“片段”也是那麼那麼短,讓自己嘖歎不已。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現在還真有點“空折枝”的滋味哩。

春天若不短,春天的`花卻真的很短。要是把百花爭豔當做春的不二主題,那春也就再短不過啦。春始終和浪漫在一起的,要是太理性了,那春也就少了大部分趣味。就説這百花爭豔,對植物來説,掛果、熟果的時間更長,那也是最終的目的。對我們人來説,年輕時多學一點,多做一點,早走一點,都會對一生的命運產生很大影響。記得年輕時寫過一首詩“昨夜春風動年華,回頭不見舊時家。冷眼應知春最短,不與東風去天涯。”因為當年沒有和東風“去天涯”,所以今天有“空折枝”的感歎。可當年要真的“去天涯”了,那折來的枝子到今天不知道還會不會浪漫依舊。

在春天裏有些不知所措,已經好幾年了。街上在唱那首《春天裏》,當年我沒有破吉他,卻也唱過不少歌謠,那樣的日子真像一朵花,但她早已綻放過了。楊花似雪,卻終究不是雪,它擋不了什麼,更埋葬不了什麼。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62qv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