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感化《少年閔子騫》觀後感

感化《少年閔子騫》觀後感

導語:閔子騫的義勇博愛和敬老孝親的情懷感動了他的同學和苟剩夫婦,同時也招致後母姚氏的誤解和嫉恨。因而導致了鞭打蘆花的故事。閔子騫寬容和顧全大局的胸襟感化了姚氏,使她成為一個慈母。

感化《少年閔子騫》觀後感

感化《少年閔子騫》觀後感

最近,我觀看了《少年閔子騫》這部影片,一幕幕的情景,一件件善良的舉動,一份份孝心,幾度令我淚如雨下,整個劇情充分的展現出了“孝”這個字。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閔子騫字損,我們叫他損兒。他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娶了一個後母,這個後母帶着兩個孩子,分別是蒙兒和革兒,後母對損兒常常惡言惡語,再加上鄰居們經常來他們家搗亂,後母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了損兒身上,損兒不但沒有暗暗記仇,更沒有對後母破口大罵,而是依舊對後母恭恭敬敬。有一次,鄰居不小心打碎了損兒生母留下的遺物,逃之夭夭,損兒的父母把罪過又推在了損兒身上,損兒經常跑到生母的墓前,對她説心裏話,又一次,被後母看見了,後母十分生氣,又打了損兒。損兒雖然心裏懼怕後母,但嘴上卻從未記恨過後母,父親讓損兒跟着宋夫子去上學了,損兒十分高興。直到有一次,損兒在無意之中誤傷了蒙兒,後母對他記恨不已,冬天,在一次要外出的時候,損兒的後母,給他們都做了厚厚的棉襖。父親帶着孩子們出發了,一路上,損兒凍得瑟瑟發抖,就要求讓自己拉車,結果,損兒的手卻凍僵了,把平時自己最疼愛的弟弟們和父親都摔了出去,損兒也摔倒在地,一直不醒,父親以為他要偷懶,不由分説,拿起鞭子抽了他三下,當第三下抽開的時候,出現了令人心酸的一幕,損兒的棉襖裏竟然塞的全是蘆花,而他的兩個弟弟的棉襖裏,卻是上等的棉花。父親流着淚揹着損兒回到了家,對他的後母説:“我一定要休了你!”當他要在雪地裏當機立斷的時候,損兒醒了過來,跪在雪地上為後母求情,説:“有母親在,只有我一個人受凍,如果母親走了,兩個弟弟也只有單衣穿了。這樣我們三個都會受凍的。您就讓母親留下來吧!”由於過度寒冷,使他又暈倒在地,父親見到損兒即使這樣還再替後母求情,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把損兒抬上了牀。為了兩個弟弟而不讓後母離開,這種善良終於打動了冰雪冷漠般的後母,後母終於真心悔改。當孔夫子來這裏講課時,後母跪下讓孔夫子收損兒為徒,就在最絕望的時候,宋夫子搶上來説:“不知孔夫子説的話,‘孝’算不算其一,閔子騫可以就算得上‘孝’”。之後,孔夫子同意收閔子騫為徒。

觀完影片,對我觸動很深,我為閔子騫的拳拳孝心而感動,為他的寬容,仁慈而敬佩,相比之下,我又做到了多少呢?在自己生氣的時候,把火發到父母身上;父母為我付出多少,我還總是嫌他們嘮嘮叨叨······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今後的我,一定以閔子騫為榜樣,凡事謙和,做温良恭謙的優秀少年

感化《少年閔子騫》觀後感

看了電影《少年閔子騫》,我有許多感受。 閔子騫,原魯國人,後因三桓專列,隨父母到宋國,母親因病重吐血而死。他幼年喪母,他父親又找了個後媽,他後媽極壞整天打罵他,他苟剩叔趁他父親喝醉偷了錢包,打碎鏡子並賴在閔子騫身上,他後媽打他打的半死,幸好他兩個弟弟及時擋住。他還熱愛學習,每天偷看別人學習,夫子提問苟世義唐詩,他不會背,閔子騫背了起來,當夫子追他問他名時,他跑開了,後來宋夫子欣賞他,上了學堂。最終閔子騫以寬容和顧全大局的胸襟感化了後媽,成為慈母。 閔子騫幼年喪母,好可憐的,有句詩歌唱的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裏找。”離開媽媽真的好痛苦,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吧!沒想到愛也能感化人,就像閔子騫用愛、寬容感化了他後媽一樣。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珍惜眼前一切,要用愛去感化他人。加油!同學們,向閔子騫看齊!

感化《少年閔子騫》觀後感

故事裏的事説是就是,説不是就不是。閔子騫作為孔子早期的弟子,以德行著稱是有據可查的。據記載,閔子騫為人沉穩持重,平時少言寡語,然而一旦講話就講得中肯到位。孔子評價他説:“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閔子騫一生注重“仁”的.道德修養,淡漠仕途利祿。

閔子騫從政後,崇尚節儉,當魯國要擴建新庫房,派人徵求他的意見時,他説:“原來的庫房就很好,為什麼再勞民傷財去改造呢?”孔子得知後,讚揚道:“這個人平時不亂講話,但只要講出話來就非常正確!”

魯國權臣季桓子想聘請閔子騫當費邑宰,閔子騫對來人説:“請不要安排我這個職務,如果你們再來勸説,我就離開魯國到汶上去。”因為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所以在孔子的勸説下,閔子騫還是擔任了費邑宰,並把家遷到東蒙之陽的閔子莊(今閔家寨)。他治理費地很有成績,但因看不慣季氏的作為,最後毅然辭職。因此可以看出閔子騫剛正不阿的品格。

真正令閔子騫名傳千古的還是他的孝行故事。除《論語》的記載外,司馬遷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宋元時期的《閔子騫單衣記》等都對閔子騫的孝行有所記錄或讚譽。元代郭居敬編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均將閔子騫的故事列為第三篇,標題是《單衣順母》,亦即俗稱的《鞭打蘆花》。文曰:“周閔損,字子騫,早年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錦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手無法握住韁繩。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有詩讚道: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閔子騫由此被奉為歷史上最為孝順的二十四個典範人物之一。

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一直佔據着統治地位,其核心就是忠孝仁愛。因此,歷代統治者都大肆宣揚閔子騫的孝悌忠義,對其屢有追封: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贈費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又稱費公。歷代帝王賜匾封公和文人墨客賦詩題記,加之民間傳説故事和戲劇《鞭打蘆花》的廣泛傳播,使閔子騫的美德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傳為千古佳話。   這樣一位受人愛戴的大孝子,山東許多縣誌上都記載閔子騫為當地人,比較可信的有魚台縣王魯鎮大閔村、費縣汪溝鎮閔家寨村、汶上縣等處。閔子騫的葬身之地也有多處:除山東魚台縣外,還有河南範縣孟村、安徽宿州市曹村鎮閔祠村等地。目前,尤以濟南市歷城區洪家樓鎮的閔子騫墓,規模最大。墓園約1萬平方米,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30米,墓丘高3米,處於松柏掩映之中。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有祠堂。近年,濟南市文物部門對閔子騫墓進行了大規模整修,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濟南市孝文化博物館”。

閔子騫以純真至孝處理與繼母、父親的關係,是中華傳統倫理、孔子孝道文化的生動體現,對於後人敬老孝親,具有一定的啟發教育作用。2006年11月,民間文學《閔子騫的傳説》,被山東省公佈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濟南市歷城區和濟寧市魚台縣共同擁有。保護、弘揚傳統孝道美德,對於教育青少年尊老敬賢、促進家庭和睦、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文化名市和對外交流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7262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