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幸福的方法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1

為何疾病在年輕化,魔爪慢慢的伸向了年輕人,小的時候只顧玩樂,不會想那麼多,也沒有明顯的感覺,總感覺那些讓人心痛的東西距離我很遙遠。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這樣的人,年紀不大卻身染頑疾,自己心裏也為之擔憂,放佛自己也從鬼門關走了一遭。或許你感覺那依舊遙遠,不在自己身邊,可是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事。

我的爸爸為了家庭奮鬥了大半輩子,喝酒抽煙不控制,也不太照顧自己的身體,一身的健康問題,本來是個特別樂觀開朗的人,有時情緒低落的讓家人的心相似被揪了一把。我們不斷的勸他戒煙戒酒,可哪有那麼容易,鍛鍊照顧自己的身體特別重要,於是督促他多鍛鍊少想些煩心事。一個人的心被這些負能量佔據的時候,才是最容易垮掉的時候。

或許你們也感覺比較遠,畢竟自己的父母健健康康。就在昨天,一位同學半夜病情發作,口吐白沫,舌頭都咬破了,險些嚥氣,還好及時送到醫院,沒有生命危險。那些年紀輕輕丟掉生命,後果也沒必要去描述,後悔遺憾和淚水。

作為喜歡讀書的人會羨慕那些每週大部分都在讀書的人,有一部分已經成家立業有工作了或許還有了孩子,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讀書。沒錯,有些人犯了重病,在家調養,出於無奈的調養。直到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才明白到自己所謂的追求和荒淫無度的生活有多麼不重要。我們的一天天大都給了網絡,給了身外之物,沒有真得照料好我們自己。千萬別等到身體快垮掉,才認識清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活着,有自己想法的活着。

病魔為何有利可趁,這樣問問我們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問,我們忙忙碌碌的,又有多少時間去照料自己。有的.人做着所謂的正事,有的人沉迷於虛擬世界,不要以為挺着肚子看球星打球,就能獲得健康。不要拿自己很忙為藉口,推脱掉運動健身的時間,照顧不好自己,一切都是白搭。

讓我們一起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如果是惰性或者有拖延症讓你止步不前,不妨像我們一樣建立一個民間組織,互相督促着,去先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態,你若過得很好,必然會有人追隨你的腳步。不要妄想去用言論改變別人的觀念,即使他感覺你説的對,一句他做不到,也不過白費口舌,讓行動見真章。用自己的行動和温度,去帶動身邊的人上路,閲讀健身生活並不衝突。唯一的衝突是,你太浮躁,想抓的東西太多。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2

幸福是什麼可能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為什麼人們都可望得到幸福,而幸福是什麼,這沒有個嚴格的定義。在沒有閲讀過《幸福的方法》前,我本人對幸福也沒有明確的定義,原先幸福並非擁有豐盛的金錢和物質,那麼幸福是什麼呢,怎樣才能擁有幸福呢?

幸福是什麼我們都期望擁有幸福,都能感覺到幸福但卻少一個完美的定義幫忙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它,書中説道:所有的人都能夠分成四種,第一種是忙碌型,第二種是享樂型,第三種是虛無型,第四種是幸福型。我們需要確立了怎樣的生活態度才能離幸福更近或者擁有幸福。書中舉例説到,一個作惡多端的人死後到了一個不用工作,整天吃、喝、玩、樂的地方,他以為自己到了天堂,在他慶幸着自己到了天堂不久,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寂寞,此時,上帝出現了,上帝告訴他,其實你此刻是在地獄。另外一個故事説到,有一個年輕人和一羣老人一齊去登山,年輕人十分迫切的期望登到山頂,去欣賞美麗的風景,並沒有時間和情緒去拉欣賞沿途的風景,結果他並沒有在老人們前面登上山頂,這兩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幸福並非是每一天要做有好處的事情和結果並非是最重要的,過程才就應是接近和體會幸福的捷徑。

如何實現幸福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他自己以為能拿到世界冠軍就是他最大的幸福,當他自己拿到世界冠軍的那一刻,他卻並不感覺自己幸福,返而是迷茫,為什麼會這樣?這引起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深思,作者到處尋求答案,他發現幸福並非是短暫的、單一的`,而是長遠的,多樣的。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學歷、不同的閲歷,幸福感是不一樣的,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幸福沒有固定的公式和統一的標準。因為幸福是相對,所以就引出了一個慣性,習慣和他人比較。隨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的號角吹響,一部分人真的比其他人跑的快了,真的奔小康去了。所以沒有發達起來的人,有些失落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以前的人容易感到幸福,那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前,普遍的貧窮,大家沒有比較就沒有失落。不可否認的是,相比較以前,此刻的貧富差距是有所拉大,但是我想幸不幸福的參照系不就應是任何外在的東西,參照系就應是過去的自己。我常常對自己説當漸行漸遠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剛剛出發的樣貌,這樣我才能始終記得出發的原因,才能始終懷有感恩之心。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3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泰勒·本一沙哈爾博士根據他的課程,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實證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創新的編排的一本書。作者將幸福用簡單道理詮釋,用鮮活的案例展現,透出質樸、温暖的生活態度,沁人心田。

書中提到的四種人生模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漢堡模式。它通過對四類漢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種不同的人生狀態: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和幸福型人生。

享樂主義型的人面對的是口味好但對健康無益的漢堡,只在乎漢堡當前的美味,而不管這類漢堡是否會給自己未來的人生帶來益處,他們注重的是及時行樂,不想為可能發生的負面後果負責。

忙碌奔波型的人與此恰恰相反,他們面對口味差但對未來健康有益的漢堡,寧願犧牲眼前的幸福,也要去實現未來的目標。儘管他們在這奮鬥的過程中並不快樂,但他們總在期盼實現目標時的成功感。

虛無主義型面對既不好吃也不健康的漢堡,毫無反應,將其吞下只為填飽肚子、完成任務,這樣的人對未來已經喪失了希望和慾望,只活在過去。

上述三種類型並不是所有人的選擇,但現實生活中卻不在少數,有的人為了眼前的利益,犧牲他人利益、自己的健康甚至是道德底線,殊不知這樣的犧牲對未來的人生已經埋下了隱患;有的人為了追逐成功和物質生活,不願停下腳步看看沿途的風景,在忙碌中透支生命,待到功成名就時或許已無福消受;有的人在現實的`挫敗與打擊中,一蹶不振,失去了人生目標,混吃等死。那麼,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與第一種一樣好吃且與第二種一樣健康呢?會不會有一個平衡了即時和長久益處的漢堡呢?

作者在最後重點闡述了這樣一種漢堡“幸福型漢堡”。擁有這樣人生的人,他們生活幸福,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努力去收穫更加滿意的未來。這樣的幸福型人生值得現在大多數人思考、探討。

該書通過許多現實的案例闡述了這樣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是積極,健康的快樂生活,這才是高質量的人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4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泰勒·本一沙哈爾博士根據他的課程,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實證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創新的編排的一本書。作者將幸福用簡單道理詮釋,用鮮活的案例展現,透出質樸、温暖的生活態度,沁人心田。

書中提到的四種人生模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漢堡模式。它通過對四類漢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種不同的人生狀態: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和幸福型人生。

書中用四種漢堡比喻四種人的幸福觀。第一種漢堡是口味誘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於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埋下未來的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被稱為“享樂主義型”,他們只顧及時行樂,不管任何負面後果;第二種漢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夠確保日後健康,吃它等於眼前很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們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未來的目標,他們被稱為“奔波勞碌型”;第三種漢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沒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後也會影響健康。這類幸福觀的人,對生命已經喪失了期望和慾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對未來沒有任何期望,我們稱其為“虛無主義型”;最後一種漢堡就叫做“幸福型漢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透過目前的行為他們能夠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相信所有追尋幸福的人讀罷這一段文字,都會掩卷歎息。我們不禁感慨,我們都曾千萬次地追問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究竟什麼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為什麼整日勞頓而沒有快樂;那些學習着的.,為什麼耗費時間卻收效甚微?那些擁有萬貫家財的人,為什麼精神空虛百無聊賴;那些手握着幸福的,為什麼身處其中渾然不覺?

幸福是什麼?如何找到幸福?其實幸福快樂的祕訣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於我們的視野,我們的心態,我們的選擇,換一種角度生活,以用心戰勝消極,學會“自我幫忙”,你會發現離幸福更近一步。

該書通過許多現實的案例闡述了這樣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是積極,健康的快樂生活,這才是高質量的人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5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紅玫瑰》陳奕迅

“知足常樂”是我們常常會掛在口頭上的一個詞語,但是知行合一往往不是那麼容易。結合這本《幸福的方法》中説的:幸福是一種感知力,我認為“知足常樂”並不是讓人玩物喪志,放棄追求,而是對自己已擁有的感知到快樂和滿足,並且不會因為得不到自己追求的而感到焦慮。

如今社會,相聚一起吐槽愛人、孩子已經形成一種風氣。戀愛時候有無數個幸福的理由,結婚後有無數的吐槽藉口,從當年欣賞愛人的優點成為指責對方的不足;孩子出生時,我們都覺得ta如此可愛,等到ta長大了,我們又覺得ta不肯好好寫作業,不願認真彈鋼琴,內心裏恨鐵不成鋼。

究竟是我們的愛人和孩子改變了,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變化了呢?書中説幸福的反面是麻木,我們對於自己的愛人和孩子,是否已經麻木到習慣了他們的可愛之處,反而處處尋找他們不盡如人意的點呢?

開頭沙哈爾教授的這個故事,我就想到了這樣千千萬萬個雞娃的父母,當你的孩子喜歡某件事物,但是由於讀書或者其他原因暫時無法觸及的時候,他就會和沙哈爾教授一下,等到我。。。的時候,我一定要吃個夠或者玩個夠,比如等我大學聯考結束了,我就要連打一天一夜的遊戲,或者一定要迅速談戀愛,或者要給自己買三個全家桶。

這就是在“高壓政策”下的彈簧效應。我曾經在國小的時候和幾個同學一起立志,等我到了成年領到身份證的那一刻,我一定要去遊戲廳瘋狂的打遊戲,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啊。不幸的是,在五年級的時候,我因為在遊戲廳玩遊戲被同學舉報,叫來家長捱揍;更不幸的是,等到我成年的時候,市面上已經幾乎沒有遊戲廳了。

樊登老師在講解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任何期望通過改變外部的`環境來改變自己幸福狀態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樊登《幸福的方法》

無論我們現在是忍辱負重型,無助型亦或是及時行樂型,至少我們現在還有機會,解開我們自己心裏圍城的桎梏,強化自己幸福的感知力,做一個現在幸福將來也幸福的人。

最後,祝所有人中秋節快樂,闔家幸福。把我們的家人當做自己工作中的“客户”一樣來對待,給愛人多一個微笑,給孩子多一些陪伴,相信我們自己也會更幸福。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7rmy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