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6篇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問一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6篇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1

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略讀了楊瀾出道20年的首部自傳性的《一問一世界》。講述了楊瀾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央視記者、主持人到如今一個成熟穩重的,可以輕鬆應對各種環境的記者、主持人。同時他也是以為企業家、慈善家。

楊瀾對於自己的傳媒文化事業有着狂熱的追求。一路走來,楊瀾從當初的青澀,到如今的穩重,可以説,每天,楊瀾都在不斷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斷的思考,可是始終如一的是她和她的“夢之隊”共同打造的《楊瀾訪談錄》。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對她的“夢之隊”和《楊瀾訪談錄》有着極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雷打不動的“楊瀾精神”。在她的團隊裏,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這套訪談錄已經遠遠超越了維持生計的工作,在“夢之隊”裏工作的每一個人,都熱愛和追求着自己的事業,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將自己融入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楊瀾訪談錄》此生的追求!

楊瀾對於事業的狂熱追求已經超出了對於現實生活中可以用物質衡量的任何東西。

楊瀾對於他的傳媒事業來説,由於狂熱的追求,她,毫無疑問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國傳媒業的領軍人物!正式由於對新聞事業的狂熱追求,她,彷彿忘記了自己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楊瀾可以為自己的採訪不惜一切的金錢來製作一期節目,高端、有品位已經烙如人心。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楊瀾和她丈夫創辦的陽光文化傳媒,可以説是大張旗鼓的成立,甚至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有分部。前期的大量基金投入,讓楊瀾走了一個設備設施齊全的工作環境,加上她組建的'“夢之隊”,可以説是接近完美,《楊瀾訪談錄》作為陽光文化的王牌,楊瀾更是一頭紮了進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楊瀾的事業走到頂峯,收視率等指標均僅次於《鳳凰衞視》可是,即使如此,鉅額的開支難以平衡企業的維持,陽光文化一直處於負盈利狀態,哪怕是丈夫吳徵四處奔跑,籌集資金,也難以維持,即便如此,楊瀾絲毫不減少對《楊瀾訪談錄》的資金投入,原創,高端,有品位,是楊瀾追求的。陽光文化開始走下坡路,最後,上市的陽光文化不得不轉手他人。可是,楊瀾不變的追求,執着,讓她始終未放棄《楊瀾訪談錄》,帶着《楊瀾訪談錄》和“夢之隊”,楊瀾帶着狂熱帶領着這個團隊在艱難前進……

楊瀾,也僅僅是一個對自己的新聞傳媒有着狂熱追求的女人,對於商場上的“低成本高回報”這一類術語是模糊的。我們也可以説她更本不在乎錢,因為對於一個記者來説,“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楊瀾採訪過世界上許多許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爾蓋茨,這些我們熟悉的人,也許是他們影響了楊瀾,文化影響了楊瀾,同時也成就了楊瀾!

楊瀾,也僅僅是個女人,一位母親。楊瀾的工作繁忙,可是楊瀾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係,她回到家,能和女兒一起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在兒子的鋼琴課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長,楊瀾可以説把工作和家庭協調到了極致。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2

看節目,我最容易忽視的,往往便是主持人。很期待下一個精彩的節目,偏偏主持人要出來拖延一下時間,賣一下關子。然而,還是會有主持人成功的擺脱了花瓶的位置,向世人展示了出自己的才華以及睿智,楊瀾便是其中一位。

以前只是知道她是一名非常棒的主持人,通過着本書我看到了她在這些光環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也明白了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無緣無故的,沒有一種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

在這本書書中,楊瀾講述了她從1990年到20xx年的重要事蹟:和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衞視的.失敗與艱辛、十年《楊瀾訪談錄》的台前幕後、擔任申奧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傳媒江湖。“當你為了一個理想去努力奮鬥,而經歷過挫折的時候,我以為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會更深一步……這是人生非常寶貴的財富,你經歷很大的歡喜,也經歷很大的挫折,但是你還是能夠站起來,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來,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很大的考驗,我很高興我經歷這樣一次考驗。”這是楊瀾對她20年媒體生涯的總結,這也代表着她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看到《楊瀾訪談錄》中的她,永遠那麼智慧、優雅、自信。總以為這就是上天賦予她的,天生的才能。其實,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呢。她的背後不僅有着強大的智囊團隊,還有她追求完美的努力。她的助理説她每次採訪之前,即使智囊團已經給她做好了詳細的採訪策劃,她還是經常通宵達旦的努力,把採訪對象的相關資料都瞭解一遍。她在採訪著名音樂人李宗盛時,她提到李宗盛賣車支持某位年輕音樂人發唱片,李宗盛驚住了,他驚奇她對他了解深而細緻。所以説,努力最多的事情,儘量保證其完備這總是沒錯的。

為了讓陽光衞視在衞星上佔據好的寬帶位置,楊瀾親自與衞星公司談判。這個時候的她還處於強烈的妊娠反應階段。儘管她在談判會議期間會盡量剋制,但是有時候實在忍不住,只好跑進廁所嘔吐。吐完以後,用胭脂粉遮蓋滿面蒼白,塗上口紅,嚼上兩塊口香糖,回來繼續談判。由於要忙衞視裏的很多事,並且會經常熬夜準備專訪稿,燈光師會專門給她多打一盞燈,讓節目中的她精神奕奕。在她看來,人生有許多道理是相通的,她用她的心血去孕育未知,然後在希冀中等待幸福時刻的悄然降臨。

而我曾有很多的夢想,一個個被我一邊希望,一邊毀滅。不是我沒有主見,而是沒有要努力的決心。幸福不是需要靠運氣,需要的是努力;夢想的能力。所以不要只想象,請付之於實踐吧。

一旦有了夢想,我們就要不懈的努力,不管環境是否美好,或是太惡劣。當一個人決定離開牀的舒適,去石頭上睡覺,他就已經擺脱了某種惰性,而帶來許多種可能。有一天,頑石也會留下他的温度。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3

對於名人出書,一直不屑,這世道認個字都能出書,當個主持人都能寫書,唱個歌都能賣書,反正自己不求上進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從粉絲時代到了現在的務實時期,但真是開卷有益,而且再用一次膚淺形容自己。

讀楊瀾的純屬等孩子練球時的無聊翻翻,無心看看。(這是西關學校辦公室的書架上放的,隨手翻看,感覺很好。)這一翻一看間,卻又膚淺了N次。甚至感受到楊瀾對女兒讀書的建議和女性優雅的氣質再次折服。崇拜時,抽着下巴想:要是我也理個這樣的短髮,是顯氣質呢還是顯大媽呢?這就是力量!

那一句“你沉睡的夢想,你準備何時喚醒?”夢想?沉睡?喚醒?夢想?有嗎?夢想中過的生活年年歎息。燈下讀書是夢想的一件事,香薰入室,靜靜品茗是夢想中的'事,為孩子整理成長故事的夢想的事,為學生整理相處點滴是夢想的事,用高超的廚藝,愛心小粥是夢想中的事,洗着泡泡浴,玩着插花,練着瑜伽也是夢想的事,可是這些都是夢罷了,偶然想一想。

而夢早已被對生活的炮灰打得灰土一臉,沒有勇氣和信心去深想。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想過自己的生活,想做自己的本性是越來越強烈的事情。《做你自己》楊瀾在書中提到這本書,也是在無數次採訪成功人士後人們所幸福的不是榮譽而自己的感受。文中有這一小段文字:張海迪在人民大會堂做報告,當時的年代,上台前領導交待把一頭大波浪剪短,以保持政治敏感度。而她卻在上台的一剎那,把頭髮一把放下來,讓美麗的大波浪瞬間華麗呈現。那咱勇氣是我們所沒有的,所羨慕的。為何委屈,因為煩惱逢迎;為何憋屈,因為不懂爭功。可是天高雲淡,捫心自問後告訴自己,就做你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問一世界,極像一生一世界,這一字之差,折射了楊瀾留學時的“恥辱”:她努力勤奮,認真刻苦,極具中國特色的好學生,卻有一門課得了B,她和老師理論,老師説:印象中你好像沒有提過問題。這就是差別。而真正的恥辱,是當老師面對中國學生,冷場無人提問時,老師拿出一美元,只要提問,哪怕是白痴的問題也可以把它拿走。這件事楊瀾受到了衝擊,而作為老師的我也同樣震撼。我們今天還在重複着打擊學生熱情而舉手越來越少,培養學習機器的事情。那個90年代的悲劇還在二十世紀的今天發生。

一問一世界,剛剛開始,而夢想怎樣喚醒,怎樣做好自己?今天認真地在兒子的小書桌旁,總結了放假以來每天發生的事情,而粗略地提出新的計劃。讀書是夢想,但靜下心來讀書,不浮躁地去讀書還不是一件易事。一件件地做,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性格的孩子。今天認真地剪貼了電視報,覺得很有收穫,也重温了喜歡的故事、哲理、人生。

深度閲讀從靜心開始!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4

從前,補習班課後,遊蕩在書店,初抬頭,短髮颯爽,禮服優雅,持話筒,低頭沉思,眼神寧靜。拿起書,再端詳,是楊瀾,身襲黑色長裙,眼瞼低垂。書旁幾行不起眼的小楷深深吸引我的目光:“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再渺小的個體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義。”低頭看向包裏滿是硬式氣息的書,一句話在我腦海的深處蔓延:我的夢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

輕捻書頁,三件事交織如雨絲。它先是講述了楊瀾本人從事電視行業的心路歷程以及去外國留學的經歷;再是描述了《楊瀾訪談錄》節目團隊的組建、人員分工配合和團隊成員做節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比較後寫的是與這些被採訪的“大佬”過招。它讓我從楊瀾20年的職業生涯,看到的這個社會的變化以及他們那一代人看問題的角度也讓我看到了方向:問與逐。

書中有幾個問題,我印象比較為深刻:你成功了嗎?到底怎樣才算成功?成功後又會怎樣?看到這些問題,我首先是感到興奮和鬥志昂揚,因為我也想成功,我也想證明自己,但緊接着,我又感到迷茫。

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當今社會的場景:站在空空的舞台,當所有人都走了,燈還亮着,那時的你會不會覺得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就像哲學家周國平寫過的:有趣的是,你們想象不出這是個多麼無趣的時代,我朝四周看,看看人人都在忙碌,臉上掛着疲憊、貪婪或無奈,眼中沒有興趣的光芒。我看見老人們一臉的天真,聚集在公園裏做兒童操和跳集體舞,孩子們卻滿臉滄桑。我們生活在一個渴望成功的時代,社會上到處充滿着對成功的宣傳。我們為了“成功”,卻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和內心真正的.渴望;為了“成功”我們急急忙忙趕路,撞着這個,又撞着那個,來不及把他們扶起來,來不及説對不起;為了“成功”,我們忽略了風景忽略了人,不曾給他們過一個微笑,給他們一個擁抱。……我看見許多有趣的事物正在毀滅,許多無趣的現象正在蔓延。

楊瀾説:我們似乎患上了一種叫成功綜合症的東西。是啊,我們不得不慢下我們匆匆的腳步,回過頭再去思考這個社會,去思考我們贏的價值。我相信有些人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就如楊瀾那樣用問題打開一個個世界,去思考,去改變着這個世界。有位演員曾經是一個理工男,因機緣巧合進入了中戲,卻因第一節課就失去自我而潸然淚下,之後他雖然收穫了名與利,但他説這種錯位感帶給他來的是二十多年的迷茫,直到比較近才找回自我。

反問自己,走出國小象牙塔後是應該順應心聲還是應該繼續隨波逐流,是每天不斷的背誦老套的開頭結尾,背誦虛假的應試式,還是用心觀察生活,一點點描寫生活一步步鍛鍊寫作基礎;是每天不斷背誦不求理解的囫圇吞棗似學習還是掌握方法用心思考和體會;是隻侷限於課內的死讀書還是廣涉獵,閲讀世間美好…想清楚這些,我覺得雖不能給自己一個成功的肯定回答,但也一定是朝着成功一步步邁近。

比較後,迴歸本書的開頭“何為成功?”我想成功的定義是“先問醒自己,再去勇敢做自己吧!”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5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想更加了解下楊瀾這個成功者。我們平時見到的,是楊瀾出現的電視上面風光的形象,而對於我來説,更想知道她背後的故事。果然,這本書寫到了她成功背後的點點滴滴。看完本書之後,覺得有必要寫下她給我的幾個啟示。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這句話,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讓我充滿着力量,興許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但是我沒有行動的動力。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在1994年毅然離開了讓她成為的央視睜大綜藝節目,而飛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放棄在美國電視機構做主播的機會,而是毅然決定回國建立傳播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平台;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不顧懷孕帶來的不便和危險而跑遍港澳辦、文化部、廣電總局等相關部門,遊説每位審批者,所以才有了中國第一個定位於歷史文化的專業化電視頻道——陽光衞視;正是因為夢想,楊瀾才具備各方面的素質而得以與全世界的各式各樣的大人物鬥智鬥勇,因而有了瞭解世界的《楊瀾訪談錄》。無論如何,一個人沒有了夢想,正如航海中沒有了指南針而變得目無方向,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絲實現的可能,就請你堅持到底,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團隊的力量。如果把楊瀾的.所取得的成就歸於一個人的功勞的話,那是不太現實的。其實在楊瀾的背後,還隱藏着一些無名英雄,但是他們都是響噹噹的人物,無論是在上海的團隊,還是在北京的團隊。每一個對嘉賓的問題,都是這些人物,如復旦大學教授蔣昌建,不斷收集嘉賓資料,然後經過整理,細細挑選才整出來的,所以每一個問題是汗水和智慧的結晶,當然在電視機前我們只看到了睿智的楊瀾,卻忽略了背後的英雄。

背後的人。還有讓楊瀾幸運之處就是她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吳徵,從最初的一個小小的想法,到陽光衞視,陽光基金會的創立,這些都離不開吳徵的支持,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從物質上,吳徵的出力都是至關重要的。陽光衞視創辦之初,啟動資金缺乏,衞視的運作困難,從商的吳徵就拿出3500萬港幣與友利電訊聯手收購了香港良記公司,並更名為“陽關衞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並且還負責與海外供片商進行談判,除此之外他還請來了他擔任香港亞視營運總裁時的老部下徐小明擔任陽光衞視總裁,這才讓陽光衞視得以運行下去。在陽光衞視收視羣和收視率提不上去的時候,電視運作的資金越來越多而收益卻遠遠不夠,陽光衞視的發展步履維艱,關鍵時刻,吳徵建議把陽光衞視的控制權轉讓出去,雖然就這個問題他們倆曾發生過激烈爭吵,但最後為了陽光衞視的生存,楊瀾還是服從了丈夫的決定,如果當初楊瀾堅持只做紀錄片的話,陽光衞視只會被商業市場淘汰出局的。所以,每個成功者的背後總是有個為他/她默默付出,時時刻刻支持他/她的人,楊瀾也不例外。

……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6

斷斷續續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略讀了楊瀾出道二十幾年的首部自傳性的《一問一世界》。講述了楊瀾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央視記者、主持人到如今一個成熟穩重的,可以輕鬆應對各種環境的記者、主持人。同時她也是以為企業家、慈善家。

楊瀾採訪過世界上許多許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爾蓋茨,這些我們熟悉的人,也許是他們影響了楊瀾,文化影響了楊瀾,同時也成就了楊瀾!

楊瀾對於自己的傳媒文化事業有着狂熱的追求。一路走來,楊瀾從當初的青澀,到如今的穩重,可以説,每天,楊瀾都在不斷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斷的思考,可是始終如一的是她和她的“夢之隊”共同打造的《楊瀾訪談錄》。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對她的“夢之隊”和《楊瀾訪談錄》有着極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雷打不動的“楊瀾精神”。在她的團隊裏,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這套訪談錄已經遠遠超越了維持生計的工作,在“夢之隊”裏工作的每一個人,都熱愛和追求着自己的事業,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將自己融入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楊瀾訪談錄》此生的追求!

楊瀾對於事業的狂熱追求已經超出了對於現實生活中可以用物質衡量的任何東西。

楊瀾對於他的傳媒事業來説,由於狂熱的追求,她,毫無疑問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國傳媒業的領軍人物!正式由於對新聞事業的狂熱追求,她,彷彿忘記了自己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楊瀾可以為自己的採訪不惜一切的金錢來製作一期節目,高端、有品位已經烙如人心。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楊瀾,也僅僅是一個對自己的新聞傳媒有着狂熱追求的女人,對於商場上的“低成本高回報”這一類術語是模糊的。我們也可以説她更本不在乎錢,因為對於一個記者來説,“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楊瀾,也僅僅是個女人,一位母親。楊瀾的工作繁忙,可是楊瀾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係,她回到家,能和女兒一起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在兒子的鋼琴課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長,楊瀾可以説把工作和家庭協調到了極致。

下面,是書中我喜歡的幾句話,希望與大家分享:

1、真正的成功,不是賺了多少錢做了多大的官,而是有一天出去這一切身份的時候,還有人在你身邊對你微笑。

2、一個理智的人應該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會想去改變環境適應自己。但歷史是後一種人創造的。

3、當我們回首歷史,我們要問“為什麼”,當我們面向問來,我們要問“為什麼不”。

4、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

5、所謂遠見,即洞察力,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掌握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它是某種稀缺資源,不是因為它要求當事人有多聰明,而在於能否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

6、真相,就在你不斷突破偏見而最終掌握的背景之中。

7、明日的創建,今日的改變。

標籤: 讀後感 一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j1o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