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3篇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3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港珠澳大橋》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3篇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1

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場55公里,海底隧道6.7公里,歷時14年,總投資1200億元。這些震撼世界的數字背後,是建設者們共同努力創造的奇蹟,作為一名中交人,我感到熱血沸騰,無比自豪。

影片一開始就從多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座世紀大橋的恢弘與壯麗,遠遠的望去,大橋彷彿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於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整個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建設沉管隧道,一共有33節,每節重達8萬噸。影片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為敍述主線,真實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艱苦。其中沉管E15號也經歷了兩次失敗,終於第三次下海沉管對接成功。成功的一剎那,整個指揮中心安靜無比,全員異常冷靜。彷彿那一刻時間已經停滯,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與艱辛。

海最寬廣,比海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胸懷,才能創造出這項偉大的奇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胸懷,才能體現我們國家的強大。港珠澳大橋帶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自豪、精神的振奮、哲理的思考和時代的審美愉悦,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2

港珠澳大橋這一國家工程、國之重器的背後,是一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中國橋樑建設者隊伍。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歷時14年,建設者們順境不驕、逆境不餒,在伶仃洋上“作畫”,在大海深處“穿針”,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彰顯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國奮鬥精神。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是我國自主創新發展的又一進步,依靠內生動力解決了前進中的問題。建國以來,中國人民憑藉勤勞智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斷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

港珠澳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所遇情況紛繁複雜,建設者們集思廣益,遇到問題勇於面對,積極解決,不斷地改良創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作為一名中交高速人,我們在學習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精神的同時,更應該把學習的精神融入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勇於攻堅克難,為中交高速未來發展做出新貢獻。

《港珠澳大橋》觀後感3

5月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等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全國院線上映。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全長70分鐘,歷時8年不間斷跟蹤拍攝,是在電視紀錄片《港珠澳大橋》的基礎上,二度創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電影紀錄片。

影片總導演閆東:當一座雄偉的大橋建設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覺得不光是看到橋,更想表現的是建設這座大橋的一線建設者,這個片子在今年五一勞動節上院線,向全國的各界的職工致敬,他們分守在各個職業當中,是工匠精神鑄造了國之重器。

看了電影以後,心潮澎湃、倍感振奮!因為作為一名鋼鐵人,我們也是支撐“國之重器”的堅強力量!

港珠澳大橋可謂是中國鋼鐵行業一次空前的“大閲兵”,中國寶武是港珠澳大橋最大的鋼材供應商,供材覆蓋了橋、島、隧三大主體工程,合計約50萬噸。而寶鋼股份供貨合計約34萬噸,在大橋主體工程用鋼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港珠澳大橋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np0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