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華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華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華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前幾天,我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事和蕭紅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寫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在這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讓我不知道哪個茫然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它可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的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為了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在不知不覺中,手中的那本《呼蘭河傳》就翻到了最後一頁,而我的心情卻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忽然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呼蘭河傳》讀後感2

這幾天,我讀了蕭紅的代表作——《呼蘭河傳》。

有人説,《呼蘭河傳》像蕭紅的一本自傳而又不是自傳。而茅盾所認為,《呼蘭河傳》不是一本嚴格意義的小説,而是一首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首悽婉的歌謠。

這些都是別人眼中的《呼蘭河傳》,真正看完《呼蘭河傳》後,我則覺得,《呼蘭河傳》是蕭紅在為自己兒時的家鄉——呼蘭河所代言。借蕭紅手下的筆,描述出了以兒時蕭紅眼中形形色色的呼蘭河。

這不僅僅是蕭紅自己的一本自傳。這是以一個小女童的視角所看到的呼蘭河的風土人情。

蕭紅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寫法再現了當時呼蘭河的'情景。將每一個人的性格都真實地反饋在紙上。讓我們看着書,就很容易聯想到當時小蕭紅所在的呼蘭河,當時小蕭紅身邊的人或事。雖性格不同,但他們純樸的民風在蕭紅筆下可是一點也沒少的。讓人讀着讀着就會想到自己的童年。

讀《呼蘭河傳》時,我很容易將自己帶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會笑起來,看到可憐人是我也會替他傷心。在其中我更少讀到了各種風俗,更近地瞭解到了他們的生活。而在裏面讀到了曾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原著——《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寫到:“《呼蘭河傳》給我們看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蕭紅也多次在《呼蘭河傳》中提到“荒涼”“寂寞”,但我覺得,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開心,雖單調,但每天都在發生新事情。

在作者童年的後花園裏,她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有一次祖父和作者在後花園裏剷草,她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作者小時候真是幼小而又無知。

《呼蘭河傳》這部作品寫了人們的無知、愚蠢。蕭紅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那時候的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害的舊思想。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還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當中。

我沒有茅盾那麼有文采,文學。如果實在讓我用一句話概括,評價《呼蘭河傳》的話,我只能説:“這是蕭紅純真的孩童回憶。”

《呼蘭河傳》讀後感3

讀《呼蘭河傳》有感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十分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正因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十分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説:“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那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十分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我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咱們最好的禮物,因此咱們要好好珍惜自我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正因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咱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説來説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脱不了小市

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能夠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温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情緒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能夠惋惜的,正像咱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但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4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呼蘭河傳讀後感800字左右。

寒假裏,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作品中描寫了單純的“我”經過幾次大變故後,回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樁樁往事:伴“我”成長的大泥坑子,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後園,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印記;迷信鬼神的人們,給生了重病的小團圓媳婦舉辦各種驅鬼活動,最終白忙一場;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實勤懇,對主子從不懷二心;馮歪嘴子疼愛妻子、疼愛孩子,雖遭人嘲笑奚落,卻樂觀積極……

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眾多鮮活的.人物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她後來的婆婆花了好多錢買回來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罵她、打她、掐她??之後,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可是,做婆婆的畢竟不能袖手旁觀,請來鎮上的人們幫忙。呼蘭河鎮的人們太純樸善良,這個出了個偏方,那個請了個“神仙”;但鎮裏的人們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藥、熱水湯驅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個人,被她們折磨來,折磨去,最後無人問津直到死去。

多麼令人痛心,多麼令人悲憤呀!那時的人們真的是太愚昧迂腐!生活的平凡並不可怕,但知識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僅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呀!我慶幸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脱落後愚昧的知識時代!

故事的結局是悽慘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廚子也去世了,父親母親也不知去哪裏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雖然童年記憶有着淒涼的往事,但“我”依然願意去追憶那樣的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明白童年就是美好的,它像一塊玉,就算有點瑕疵,也掩飾不了光澤與質感。我正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我會好好珍惜它。

寒假裏,這樣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本書寫小城裏的故事,整篇文章的內容就像一盤顏料,赤橙黃綠青藍紫全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卻又別有一番風韻。《呼蘭河傳》中有寂寞、有美好、有悲傷、有希望,這故事沒有優美的句子做裝飾,沒有華麗的詞藻作為點綴。

只有簡單的文字敍述那些人兒,那些事兒。作者用一個安靜的筆調來呈現一個平靜的世界,當一箇中年人推開往事的門窗,用一個初涉人間的孩童的眼光,再一次經歷那令人心顫而又嚮往的童年時,平靜下依舊是洶湧潮流。

呼蘭河城裏的人大概是這些:尖酸刻薄,小心眼兒的老廚子;忠厚愛做事,愛妻兒的馮歪嘴;率真開朗,卻被活活燙死的小團圓;害怕男人的女人們…一座小城彷彿是一個封閉的廣闊的世界,剛剛提到的人物身上重疊着無數呼蘭河人的影子。

女人們不平等的地位,肇事者不平等的命運,生活其實並不單調,但可怕的卻是重複護欄和人並沒有太壞的心思,縱使是譏笑嘲諷,也只是為了打發着簡單而悠長的時光,活着是小城裏的人唯一的`追求。

這本書像極了作者寫的自傳體小説,它讓我看見了她快樂的童年,她的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支歌,令人嚮往,在她的描述中,她有寫到童年仍存在寂寞。

但我認為,她的快樂大於它的寂寞,我很羨慕,我的童年沒有大大的後園子,沒有神祕儲藏室,沒有整日陪伴着我的祖父園子裏的小蝴蝶小蜻蜓,小蚱蜢,小黃瓜是她的玩伴,還有二伯,老廚子,東鄰西舍,磨坊的磨官,他們呀,全都陪着她,這還不快樂嗎?

但這些往往都不會一直存在,祖父去世了,二伯去世了,廚子去世了,小蝴蝶,小黃瓜也不知哪裏去了,那時世界在作者眼裏變成了灰色,雖然作者童年記憶中有着悲涼的往事,但她依然願意去追憶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那時人心愚笨,把別人尋死的事當做茶餘飯後的新鮮話題,把對自家媳婦的虐待叫做管教,這一切一切的變態心理真是令人髮指,而在意識中反抗着幾千年來傳下來的習慣,而思考而生活的作者,所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説不完,作者的惋惜,我深感體會,而對我來説也不能永久停留在童年,時光總會走,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6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愉悦的,正因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他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為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祖父卻有着驚人的耐心和寬容。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裏必須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必須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正因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有了一個愉悦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愉悦的,正因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裏裏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方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抬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裏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愉悦的,正因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着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咱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悽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重。

《呼蘭河傳》讀後感7

茅盾説,蕭紅是以含淚的微笑回憶呼蘭河這座寂寞的小城。他並不像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説,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對於茅盾的這一評價,“並不像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説”這一點,讀過以後深有體會。但我並不認為蕭紅的《呼蘭河傳》是敍事詩風土畫或者歌謠,或者説,這些並不夠。

隨季節消長的大泥坑及因此而有的便宜豬肉,夜一來就有的蛤蟆叫和蟲叫,八月的女人漿衣服、拆被子、錘幫錘,早晚街巷叮叮噹噹的亂響……日子不温不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這樣的小城裏,生活理應如此,卑瑣而平凡。

呼蘭河城裏的人信大神二神,拜娘娘廟,有為纏綿病榻的親人請來的大神,就有呼朋引伴翻牆頭看跳大神的鄰里。鼓聲敲得有腔有調,趕上雨夜就格外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請神為了治病,卻使街坊感慨興歎,終夜不能已的也常有。不知是天上的神太忙,來不及庇佑這卑微的`生命,還是這大神功力尚淺,不能通靈?“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第一次看到此處,覺得這樣的感慨實在突兀莫名。蕭紅一生與貧困苦難為伴,悲劇緊貼她的肉身,對一個女人,她經歷的實在太多,用她自己的話説,一生走的都是敗路。蕭紅最後淪落於香港,病魔纏身,寫回憶錄,寫呼蘭河傳。“老,老了也沒有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着。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經歷了這一世的風雨,生於她,也未免沉重。遲子建的北極村是純澈的明麗油畫,大朵的葵花和夢裏的家;蕭紅的呼蘭河城是輕描淡寫的水墨,生命走到如此,她已調不出許多色彩,只得用簡單的灰白墨色塗出一片黯淡與寂寞。

《呼蘭河傳》是一部很單純的作品,沒有太多複雜的人物性格與情節,像是在講故事,而不是演劇本。生者如蕭紅,想必很難再用控訴與疾呼來一發胸中苦悶,所以呼蘭河傳儘管“好看”的很,卻同樣“難言”的很。就像一個虛弱的病人,回憶着有過生活,儘管想要努力微笑,卻難掩哀傷。因為過去越是單純,就襯得現實越發傷痕累累。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麼那麼悲涼?”

這又何嘗不是她的人生一歎?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西二道街、東二道街的對比,及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讓人感覺那個泥坑裏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麼多的人,牲畜及馬車,但無任何人修補他,是諷刺還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這種現象在現代文明的都市依舊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無任何關心的立場,只是作為莫名的、陌生的、堆滿笑臉的無情看客,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爾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來就任其自然生長,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瀟灑,痛苦,但其隱含其中的淡然、不關心,像個活死人,更讓人心痛,沒有靈魂的活着,似乎從出生只是為了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一樣。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跳大神的利用人們對神鬼的敬畏,騙取人們的血汗錢和食物,裝大仙的人樂此不疲,進入其中被騙的也是從未懷疑過,任憑哀傷的.鼓聲勾起內心深處最為難過傷心的回憶。

“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娘娘廟與老爺廟的區別和差異對待,顯現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傳下來的老規矩,對娘娘廟的不尊,對老爺廟的心悦誠服不都是這般體現的嗎?很多節日都是為鬼準備的。例如,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燈,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麼人性應該放在何處呢?這個問題引人深思,也必須要重視起來。

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一段快樂的時光,只屬於我,“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只有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和祖父共同擁有的後園及玩樂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愛温暖着我,很令人羨慕和感動,祖孫之間純樸的友誼和愛的傳遞。除了後園的樂土之外,還有兩個小黑屋子的寶貝,任我隨意翻看。

“家裏邊多少年前放的東西,沒有動過,他們過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就算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尤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着。”他們對他們之外的人麻木,連同自己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對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9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了舊社會時的封建思想,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地位,也沒有了欺壓百姓的罪惡統治者。

疫情期間,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這本書。記敍了舊社會人們的封建,思想,導致無意識的殺人。但其中也充滿了人們對“生”的希翼。

在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小團圓媳婦,才只有12歲,嫁過去了沒有幾天,那家就開始打團圓媳婦,打得很厲害,總是傳來哭聲、叫聲。鄰居都説那團圓媳婦早該打,走路快如風,坐得筆直、不害羞。而在我心目中,他是最活潑、最可愛的。那家不打了,又開始跳大神,跳了一個冬天,把團圓媳婦都跳出病了,面黃肌瘦,但還是笑呵呵的'。這團圓媳婦一病,她婆婆就給她吃連毛雞、吃黃連豬肉,又請來抽帖兒的,還把他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竟還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眼見小團圓媳婦越病越重,人們又想出了法子一當眾洗澡。這消息一傳開,鄰里都來看熱鬧。團圓媳婦被破棉襖蒙着,蒙的沒頭沒腦的。過了一會兒,小團圓媳婦被當眾脱了衣裳,還進大缸,用滾燙的熱水澆,她叫着、跳着,但怎麼也跳不出來,被人們按着。最後連洗了三次,洗一次昏一次。還沒有到二月,那個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死了,那小團圓媳婦一死,老胡家也亂了。我讀完後為小團圓媳婦打抱不平總有兩三顆冰涼的淚珠落下,不覺感歎一個孩子竟然都會成為封建思想的犧牲品。

我的奶奶就是一名小團圓媳婦,她12歲訂了婚,嫁給了我的爺爺,奶奶的婆婆也對她很不好,經常打她、罵她,有時還騎在她背上打。我不明白為什麼總有那麼多婆婆虐待兒媳的畫面?難道古人都是以捉弄兒媳為樂嗎?奶奶現在有70歲,不識字,還患有高血壓、腦梗塞,但是她對生活總是報以樂觀的態度,從不在困難面前低頭折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奶奶有封建思想。奶奶共有兩個孫子,但是對我的堂弟更疼愛一些,如果堂弟弄壞什麼就説是我的錯,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有時我晚上梳頭髮,奶奶就不讓我梳,説晚上梳頭不好,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愛我的奶奶。

我們新時代擁有了新文化,對於那些封建思想我們要巧妙對待,人們的迷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新社會的新風尚是不能改變的。

通過讀《呼蘭河傳》,我明白了:一個人,應該活在希望之中,要明辨是非,對於封建思想不能盲目跟從,建立新的社會。思想意識。生為女孩,我一定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用法律來捍衞自己,決不能讓那些無知者和惡人,拿新中國未來的花朵去踐踏侮辱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書是讀不盡的,就像是海一樣。寒假裏,我讀了一本蕭紅寫的關於她童年趣事的好書——《呼蘭河傳》。

書中寫的呼蘭河是東北的一個小鎮,這裏就是蕭紅小時候生長的地方。在這裏有着她童年時快樂的回憶:“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個園子,裏面五顏六色的,很漂亮,很新鮮,讓人感覺十分有活力。在園子裏無論我怎樣鬧,祖父總是放縱我,寬容我。有一次,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説:“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着壟上的草。我跑得很遠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藉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説,就大笑了起來......”。此時此刻,我的思緒回到了兒時與奶奶一起在田間的情景:奶奶在菜地裏忙個不停,我也跟在後面鼓搗着,不一會,奶奶回頭一看,着急地朝我奔來,又好氣又好笑地説道:“你這個搗蛋鬼啊!”隔壁的嬸嬸聽見了一瞧,樂得哈哈大笑。原來奶奶在前面撒種子,我以為她在地裏藏了好東西,隨後就將之刨出。

蕭紅小時候還是封建社會,鄉村農民都十分迷信,個個奉若神明的。有一個團圓媳婦,成天受到她婆婆的欺負,半夜都能聽到她的叫聲。後來家裏人聽跳大神的主意,用開水給她洗澡把她折磨個半死,她的病越來越重。之後,來了一位雲遊真人,用迷信的法子幫團圓媳婦治病,婆婆雖然信奉但是卻捨不得給錢,團圓媳婦最終被折騰死了。讀到這兒,我的心情無比沉重,我在想,不一樣的時代,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

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僅僅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鄉村生活,還得到了一些啟示,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珍貴的,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平平凡凡,健健康康,這才是我們所向往的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生命如秋葉般一吹即逝,雖着有華麗的金裝,卻一碰即落,脆弱不堪。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一個貧苦的小城,每個生命的消失都不值一提。

“我”的家鄉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城一一呼蘭河。她家在一個大庭院中。在這裏,有人死了便是死了,即便活着也如同死了般。連小城中的生活都是反反覆覆、枯燥乏味的。每隔幾月就會舉行一次“精神盛舉”——祭拜鬼神,熱鬧也不過是過度迷信引起罷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都只是平平坦坦地過去了。

亂世的熱鬧來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

在平淡的生活中也曾有一個生命成為了亮點,卻慘忍地熄滅了。

生命是頑強的,但又是脆弱的。年僅十二的小生命,卻逃不過婆婆的毒手。小團圓媳婦被婆婆虐待,不幾天便得了重病,迷信的婆婆用了各種辦法治病。跳大神的大神説要用開水燙才能好,婆婆迷信便依了,她被開水燙時許多人圍觀,無一人阻攔,不久後她就死了。在她重病時依然對“我”笑,最後在眾人眼前死去。

馮歪嘴子也是極慘的一位,他一直生活在人們的流言蜚語下。在人們口中,他並非什麼好東西,其實他善良、大方。在後來的`生活裏,他與王姑娘在一起了,生了兩個兒子,然而在生下第二個兒子後,王姑娘死了。人們的亂罵與王姑娘的去世讓他苦不堪言、生不如死。在結尾,他看到兒子,又找到了活的希望。

呼蘭河城的人們,比石頭還冷漠,比惡魔還惡毒,甚至視生命如塵土,他們苟且地活着。在生活的壓迫下,他們早已忘卻了生命的價值,變得不堪入目,憐憫之心也早已化成了虛榮心。在小説中,有一句話直接體現出了他們生活的艱苦及無奈,一羣窮人來到扎彩鋪説:“人活着還不如死了好。”

生命本該是無價的,是頑強的,是多彩的,但再怎樣也避不開社會的黑暗。小説的背景都是黑暗的,無時無刻都散發着化不開的悲涼感。在“我”的童年中,只有祖父能給予温暖。讀的過程中,也有與祖父一同在後花園戲耍時才能感受到色彩,如同黑暗中零碎的光亮,似明非明,被黑暗籠罩。

沒有目標與理想的生命,就如同空氣般的存在,黯淡無光,毫無意義。如今的生活,有理想的人、琳琅滿目的城市、良好的教育,生命已不再只是塵土,已是如浩瀚海洋般的存在。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喃喃自語般平靜的敍述將我們領進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整個村子裏面,到處都是蕭殺,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整個村落就像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那麼多交替出現的人物,我甚至都來不及辨認出哪個是我應當同情的,哪個又是我該鄙夷的……呼蘭河人遵循着一種“屏息低頭,毫不輕舉妄動,兩眼下視黃泉,看天就是傲慢,滿臉死相,説話就放肆”(魯迅語)的生活規則。偏偏小團圓媳婦正是這種極度卑瑣低下的生活方式的背叛者。她本性天真、善良、活潑,走到哪兒永遠都掛滿了笑容,打破了呼蘭人所遵循的生活陋習。因為她“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因為她“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羞”,所以她被人們認為是“團圓媳婦不像一個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的這些行為,只不過是一個正常人正常的欲求和需要,但在這個人性扭曲的世界裏,這些都是不允許的,在這種非人的環境中,她的本性始終被壓抑着,她希望盡情展示自己的本性,不願像其他人那樣屈服,過着卑瑣低下的生活,所以她感到苦悶。她的苦悶、沉默被認為是一種病,她的婆婆按照習俗請了大神並按大神的指示把她扔進開水缸之中,用開水燙。這個“奇聞盛舉”招來了很多的看客。這些人還七手八腳幫忙,直到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死了。”

其實,小團圓媳婦的悲劇是必然發生的。首先,在這個畸形的環境之中,她的善良、活潑的本性使她成為一個越軌者。如果她不想向這個環境屈服,那麼她必然遭到扼殺。其次,這個環境產生了殺害小團圓媳婦的兇手——呼蘭河的人們。呼蘭河的人們,他們也是可憐人。他們是無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儘管他們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愚昧的善良比單純的惡毒更可怕,惡毒令人憎恨,愚昧的善良則不同,它其實是惡毒的一個分支,只是掛上了“善良”的頭街,因為愚昧無知,所以總是被人們諒解。正因為人們對它的縱容,它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變相地“殺人”。他們的畸形變態心理無以發泄,而小團圓媳婦的離經叛道正好成為他們排泄無聊的工具。人的健康成長被阻礙,人的心靈殘缺不全,心理扭曲,於是成就了小團圓媳婦式的悲劇。從本質上來講,小團圓媳婦的悲劇,是一個社會的悲劇。

作品總的筆調是沉鬱哀婉的,如同一曲末世的輓歌,低低地吟唱着無盡的淒涼與落寞。一段已經逝去的遙遠的記憶,但在蕭紅心裏卻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痕跡。過去與現在,已然達成了某種契合,並折射出人之命運的脆弱和不堪。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用針扎我的祖母去世,年幼的我並不感到悲傷,只是和來的小夥伴們玩,去了很多我之前未知的世界,到了街上,感覺後花園已容不下我,那一句是不是將來一個人也可以走得很遠?觸動了我的心,年幼的思考,以及對未來未知世界的那種好奇讓我感到很驚訝,是否一個人也可以很好地走的很遙遠,我也在問自己。

我想將來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沒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和祖父學詩,祖父給我烤乳豬,鴨子吃,可見祖父對我的疼愛之情,那種濃的化不開的親情,陪伴着我成長,讓人羨慕的幸福!

破敗的老屋,其中幾件租給了養豬的,還有的租給了賣粉的人,他們生活很辛苦,整日為了活着而工作,很可憐!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又是人生的淡漠,人性的麻木與冷漠

我家是荒涼的不論周圍的風景,還是居住的人家都是荒涼一派的,團圓媳婦的'到來,看似一則喜事,其實不然,只是她悲慘命運的開始,健康的,活潑的硬生生的被折磨出了毛病,竟然還説是被靈魂附體了你,用各種偏方醫治,麻木和愚昧好讓人無奈。

小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終於小團圓媳婦被他們折磨死了,在我看來,死或許是一種美好的解脱,不用再受折磨,死後被埋在城外,就如同死了一個不相干的人,沒有同情,只有人性的冷漠,有二伯的半瘋半癲,整日的胡言亂語,偷東西也是平常的事情。還有那馮歪嘴子的事,都讓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和壓抑之感,壓抑的是他們周圍人的態度,極致的冷漠,任何一點上吊自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不用買票的表演節目,從別人的悲傷之中尋求一點活着的快樂,成為別人的看客,也在看着別人。其實,縱觀整個中國,這種愚昧的情景隨處可見,潛在的具有麻木性質的無形思想在統治着他們,失去所有作為人該有的意義,生只是為了死,過日子也只是為了完成從生到死的過程,何其悲哀呢?

但是,在小説的背後馮歪嘴子的女人王大姐死了之後,他堅強的擔起了撫養兩個孩子的情景,很令人感動,其中閃出人性力量的光輝,作為男人,或許他不成功不起眼,但他疼愛自己的老婆,堅強獨自地撫養自己的小孩,或許他不知堅強,希望為何物,但是他在別人對他絕望的眼光中堅強了,結局不知怎樣,但在那樣一個愚昧的年代,是很令人感動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在我的知識的海洋裏,有一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呼蘭河傳》這本書。每當我經過書店門口的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呼蘭河傳》這本書。然而,此時此刻書中的每一個情節都駐足在我的腦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文章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覺得人怎麼可以無情到這種地步?節選主要講的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她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卻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還被她的婆婆説她有病,説她不能受涼,還用棉襖把她蒙起來,蒙的沒頭沒腦的連臉也不露出來,明明是想憋死她,表面上還説怕她受涼。真是太虛偽了,如果將心比心,如果有人這麼對待她的女兒,她會怎麼樣。

真是不知道她被折磨過多少次,“等一會你看吧,就要洗澡了。”這句話竟然是小團圓媳婦自己對“我”説得,可想而知她一定是不止一次被這樣折磨了,接下來真如她所説的該“洗澡”了,但此“洗澡”非彼“洗澡”,她的洗澡是被她婆婆在眾人面前把衣服扒光扔進滾熱的熱水中,還被人按着頭,從頭上澆水,對於我們常人來説洗澡是非常享受、舒服、愜意的,而小團圓媳婦卻洗的吱哇亂叫的,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折磨!

她最後被燙昏過去了,就這樣連續洗了三次才肯罷休還説是為了驅邪;就這樣被折磨了六七天裏,她都是不飲不食的昏睡;就這樣她家裏的人還説“她這種不飲不食,似睡非睡的狀態不但不用引以為憂,反而覺得應該慶幸”。她昏睡四五天她的家人就快樂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的家人就快樂六七天,這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如果我當時在場,我一定會問他們還有沒有人性,這樣對待一個小姑娘,他們的良心被狗吃了嗎?

更可恨的'是在小團圓媳婦死的那天,埋葬她的那天去幫忙埋葬的人卻好像是過年回來的,而不是出喪回來的,讀到這裏我深刻體會到了蕭紅説的話:“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是呀,人性愚昧到如此地步,人情冷漠到如此地步,怎能讓人忘卻呢?

這就是我對《呼蘭河傳》的讀後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我讀完全書第一個感受。回頭想想,書名《呼蘭河傳》就有着鮮明的一種印記或是別有意味的標識,我去過的地方不多,但生長在虹橋鎮——據傳因橋樑遠眺宛如長虹卧波而命名的古鎮——橋樑眾多,水道縱橫,對溪河湖海總有一份自然的親切熟稔,絕沒聽過“呼蘭河”這樣的名稱。“呼蘭河”、“呼蘭城”一經叫出,咀嚼不出小橋流水的江南氣韻,卻能咂摸出獨具特色的北地風情。

這風情在蕭紅筆下不是壯麗無邊的風光景緻,不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也不是驚天動地的情情愛愛,就是一個童真質樸的孩子的所見所聞。真,真實地懷想,真實地展露。

呼蘭河的人們怎麼活着?“一天一天的,糊里糊塗地過去了,也就過着春夏秋冬,脱下單衣去,穿起棉衣來地過去了。”呼蘭河的人們活着是為了什麼?他們會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回答“人活着是為吃飯穿衣。”讀到這些,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麻木和無趣的。對他們來説,一日三餐有塊豆腐吃,有大醬下飯都是奢侈的事情,“温飽”二字已佔滿心胸,榨盡所有念想,容不下旁的了。

“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着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着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

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着。”

頓生民生之多艱的`悲悽感!呼蘭河的人們也是可悲可恨的。趕車的老胡家接來了團圓媳婦——12歲傳做14歲的童養媳——婆婆從最開始的下馬威,到打罵、烙鐵、請大神各種迷信行為摧殘折磨,難以置信的是起因只是團圓媳婦的天真活潑,而不是媳婦樣的畢恭畢敬。其間各種請大神、偏方“治病”都稱得上酷刑折磨,最終無數看熱鬧的人,看着12歲的赤身裸體的女孩在大缸裏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善心的人上去施救,救活過來後善心的人還要按着團圓媳婦的頭接着澆熱水。這般冷漠、愚昧的一面,堪比魔鬼。

蕭紅的《呼蘭河傳》語言有着獨特的幽默與童真,但有些地方令我覺得絮叨和凌亂,可能是未入其境,不得其意吧,《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也沒讀出獨特見解,有機會再細細品讀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p0o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