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經典)呼蘭河傳讀後感

(經典)呼蘭河傳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典)呼蘭河傳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感觸頗深,她用童年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一部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給我們看的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頗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是多麼單調呵!年年種着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後花園都有些蝴蝶、螞蚱、蜻蜓……堆滿了破東西,漆黑塵封的後房是她玩耍消遣的地方;此項而富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雖然一年之中也必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等的熱鬧、隆重的節日,而這些節日卻也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樣單調而呆板。如果這樣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麼突然冒起來的浪花,那也無非就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病了,老胡家又跳大神了,小團圓媳婦終於死了;那也無非就是磨坊的馮歪嘴子有老婆有孩子了,而後老婆突然死了,留下剛出世的第二個孩子……

呼蘭河就是這麼個小城,單調,呆板,可又不是沒有一絲色彩的。每一間茅舍內,都充滿爭吵、歡笑、嘮叨。那兒的人民多是善良的,他們照着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思索、生活,有時顯得麻木,愚蠢,但他們按照他們的想法,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就是因為這“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老胡家的婆婆“照着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思索、生活”,就因為她的小團圓媳婦“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羞”,“十四歲就長那麼高”,説這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小團圓媳婦,堅信得狠狠管教,打啦罵啦,到最後花了五十吊給他家小團圓媳婦治病,而結果呢,卻是把這個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名為十四其實不過十二的小團圓媳婦送回了老家去!

《呼蘭河傳》裏的人物,似乎都是些甘願做傳統思想的奴隸的可憐蟲,似乎都缺乏積極性。馮歪嘴子是他們中間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讚美他,特別頑強,是原始性的頑強。

這本書,儘管悽婉,儘管憂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合上書,我的心是寂寞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讀完《呼蘭河傳》,讓我不禁心生感慨。

西二道街、東二道街的對比,及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讓人感覺那個泥坑裏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麼多的人,牲畜及馬車,但無任何人修補他,是諷刺還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這種現象在現代文明的都市依舊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無任何關心的立場,只是作為莫名的、陌生的、堆滿笑臉的無情看客,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爾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來就任其自然生長,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瀟灑,痛苦,但其隱含其中的淡然、不關心,像個活死人,更讓人心痛,沒有靈魂的活着,似乎從出生只是為了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一樣。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跳大神的利用人們對神鬼的敬畏,騙取人們的血汗錢和食物,裝大仙的人樂此不疲,進入其中被騙的也是從未懷疑過,任憑哀傷的鼓聲勾起內心深處最為難過傷心的回憶。

“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娘娘廟與老爺廟的區別和差異對待,顯現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傳下來的老規矩,對娘娘廟的不尊,對老爺廟的心悦誠服不都是這般體現的嗎?很多節日都是為鬼準備的。例如,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燈,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麼人性應該放在何處呢?這個問題引人深思,也必須要重視起來。

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一段快樂的時光,只屬於我,“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只有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和祖父共同擁有的後園及玩樂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愛温暖着我,很令人羨慕和感動,祖孫之間純樸的友誼和愛的傳遞。除了後園的樂土之外,還有兩個小黑屋子的寶貝,任我隨意翻看。

“家裏邊多少年前放的東西,沒有動過,他們過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就算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尤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着。”他們對他們之外的人麻木,連同自己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對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意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矛盾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敍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峯之作。

她是帶着鄉土的眷戀,帶着生活的苦楚和強烈的愛憎去寫《呼蘭河傳》的。她不是為了寫回憶而寫回憶,她有自己明確的創作目的。她深刻體會着封建傳統思想對中國人民的毒害,她親眼目睹者人間的一樁樁悲劇,她不注重華麗的詞語,卻力求創造深度的意境。

雖然他們語言極其簡單,但包涵着深刻的意義;雖然他們的語言充滿童趣,但還是掩飾不了童年的淒涼;雖然他們的語言詼諧幽默,但還是突出了封建社會的.壓迫,我們是新時代的花朵,我們的生活的多姿多彩,過的有聲有色,這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更加透徹出童年的寂寞。

在作者蕭紅看來,這些故事並不美。可在我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更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從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這個寒假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呼蘭河傳》我覺得,《呼蘭河傳》這本書正如那些評論家所説,用一句話來説:這是本好書!

有的人的童年是快樂的,有的人的童年是驚險的,蕭紅的童年也是快樂的。

她生活在呼蘭河,她的家鄉帶給她許多樂趣如:她的爺爺,那儲藏室,她生活在一個貧困的時代,連吃一塊豆腐都可以多吃掉兩碗飯。還相傳有個人破產了都還要吃一塊豆腐。她還很喜歡與祖父在一起唸詩,那時祖父説一句,就解釋一句。蕭紅會問許多的問題。後來蕭紅對團圓媳婦很感興趣,但知道她是一個小姑娘就沒興趣了,後來蕭紅想和她玩,但是團圓媳婦的家人不讓。

《呼蘭河傳》講的內容與現在無關,對未來也無關,只是蕭紅對童年的回憶罷了。她沒放大美和醜,也沒縮小美和醜。呼蘭河裏的人有時善良,有時邪惡,有時醜惡,有時純真。它還是一部東北民間文化的説明書,讓我們知道了上個世紀的風土人情。

《呼蘭河傳》它不光是一部好書,還是一本讓人可以穿越時空去領略上個世紀的風土人情的旅行書!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他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為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卻有着驚人的耐心和寬容。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裏一定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一定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裏裏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面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抬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裏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着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我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悽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呼蘭河傳讀後感800字左右。

寒假裏,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作品中描寫了單純的“我”經過幾次大變故後,回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樁樁往事:伴“我”成長的大泥坑子,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後園,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印記;迷信鬼神的人們,給生了重病的小團圓媳婦舉辦各種驅鬼活動,最終白忙一場;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實勤懇,對主子從不懷二心;馮歪嘴子疼愛妻子、疼愛孩子,雖遭人嘲笑奚落,卻樂觀積極……

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眾多鮮活的人物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她後來的婆婆花了好多錢買回來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罵她、打她、掐她??之後,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可是,做婆婆的畢竟不能袖手旁觀,請來鎮上的人們幫忙。呼蘭河鎮的人們太純樸善良,這個出了個偏方,那個請了個“神仙”;但鎮裏的人們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藥、熱水湯驅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個人,被她們折磨來,折磨去,最後無人問津直到死去。

多麼令人痛心,多麼令人悲憤呀!那時的人們真的是太愚昧迂腐!生活的平凡並不可怕,但知識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僅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呀!我慶幸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脱落後愚昧的知識時代!

故事的結局是悽慘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廚子也去世了,父親母親也不知去哪裏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雖然童年記憶有着淒涼的往事,但“我”依然願意去追憶那樣的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明白童年就是美好的,它像一塊玉,就算有點瑕疵,也掩飾不了光澤與質感。我正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我會好好珍惜它。

寒假裏,這樣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一到冬天大雪便封了路,而最繁華的地方是東西和南北走向交匯的十字街,呼蘭河就是這樣一個略顯荒涼的小城。蕭紅的童年在這裏度過。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激昂的評判,我們只是隨她用六七歲孩子的眼光看着這世界。

“我”最愛的地方是後園。後園裏有果實,有雜草,玉米如果願意,能長到天那麼高。一顆櫻桃樹,一顆李子樹,雖然不開花,不結果,卻寄予了“我”美好的期望。祖父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總是掛着慈愛的笑容,帶“我”去地裏掰苞米吃。下午在後園裏除草,任“我”給他戴了滿頭鮮花,還以為是今年雨水好,自家玫瑰香飄十里。

“我”在祖父的庇護下一天天長大,卻也看到周圍的'悲歡離合。“我”看到扎花店的夥計把給死人燒的房子丫鬟粘的漂漂亮亮,自己卻終日待在昏暗的店裏,活得沒有人樣;“我”看到賣粉絲的人住在風雨飄搖的家,能享受到的美味是雨天房頂上長起的蘑菇,一年到頭為温飽而忙碌,卻在陽光下流着眼淚唱起歌;“我”看到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初來時健康開朗,黝黑的面容上連一雙大眼睛都在笑,卻最終受害於封建禮教和思想,在眾多“善人”的“關懷”下悽慘死去;“我”亦看到磨坊裏的馮歪嘴子冷靜堅強,獨自撫養兩個年幼的孩子微笑面對生活。

“我”的生活裏有封建,有善良,有無奈,有樂觀。蕭紅的筆觸簡單卻也真實,一點一滴,是那個年代的人間百態。

這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同樣是與祖父祖母生活在一個小鎮。仍記得,那時放學後,爺爺騎車載我穿梭在大街小巷,經過慣常買豆腐的一家,那阿姨便裝了豆腐出來,順便給我切了一小塊兒吃。白豆腐吃在嘴裏並沒有什麼滋味,但坐在自行車上啃着豆腐,看西山一點點吞了那火紅的太陽,卻是無比的快活。更不能忘了的是朗朗上口的古詩和一個人的意識流。你一定不會想到我在傍晚的堂屋裏看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茫茫敕勒川,亦想不到我在大院的台階上感受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浩瀚與清涼;更不會想到我經過鄰居家的籬笆,看到流連在黃四孃家的蝶子棲息在碗大的黃花上。

童年的事,現在想來,時常感動,偶爾神奇。總想着要把那些浪漫的事一一寫下,害怕時間一久,竟忘了那時簡單的快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前幾天,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述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以往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述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杯具……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杯具在那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一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讓我不明白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僅只是呼蘭河,它能夠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人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終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境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樣樣,就怎樣樣。

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童年,在我們的眼中,是天真、快樂、幸福、自由的代名詞。大人們回顧童年時,總是會發出無限的感慨:“童年的時光真令人難忘啊!”我想,作者蕭紅也是怎麼想的吧!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的童年十分有趣。有一次,她把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草帽上,祖父卻以為玫瑰花香太濃了,把全家人都逗笑了。這樣有趣的故事不止這些,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一次—— 趕廟會。每當我讀到這一段的時候,總會回想起我逛商場時的一段小插曲。

那是我小的時候,媽媽帶我去逛一家大型超市。媽媽叮囑我要一直牽着她的手,不能鬆開,要不就見不到她了。我一開始很聽話,媽媽也緊緊拉住我的手。可是媽媽一見到了漂亮衣服,就鬆開了我的手。我也忘記了媽媽的話,東跑跑西逛逛的',像個掙開了鐵鏈的小瘋狗。等我玩夠了,玩累了,我才發覺事情不對勁。媽媽呢?對呀,媽媽呢?我只覺得心裏一陣恐慌,想按原路返回去找媽媽。由於剛才玩得高興,哪還記得路啊!於是我在路上見誰都叫媽媽,確認不是後我又馬上跑開。最後沒辦法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突然,一個極似媽媽的身影走過,我沒多想,一下子衝了上去,抱住了她,嘴裏大喊:“媽媽!媽媽!”那個被我誤認為“媽媽”的人急忙掙脱開,我這才看清楚那不是我媽媽。就在這時,媽媽卻從商場另一頭跑過來,一把抱住我,對我嘮嘮叨叨:“傻孩子,沒事往哪鑽!”還對那個人不住地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孩子認錯人啦。”媽媽帶着我像逃離災區一樣跑出了商場。回家後,媽媽把我訓了一頓,並讓我牢記了一句話:“逛商場時絕不鬆開媽媽的手。”

當時走丟的時候真是“心驚膽戰”,但現在想起來又覺得童年的天真是那樣的有趣。就像蕭紅寫《呼蘭河傳》的心情一樣吧!短暫又美好的時光總會悄悄地溜走,所以就讓我們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來好好珍惜這短暫的童年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蕭紅的自傳體小説——《呼蘭河傳》。蕭紅在創作此書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此時,漂泊在他鄉的蕭紅非常懷念自己的家鄉。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切感受到當時蕭紅內心的悲傷與淒涼。

作者描寫了呼蘭河這個城市,在這個小城裏,“人與城”、“少女與老人”、“生者與逝者”、“愚昧與人性”交織在一起。第一章、第二章描寫了呼蘭河城的日常生活,風俗人情以及呼蘭河人過節日時精神上的“盛舉”。第三章描寫了蕭紅童年時與祖父過着快樂的生活,描寫了他童年時調皮的情景,後三章則描寫的荒涼的庭院。每一章寫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如:二伯、祖父、團圓媳婦等。

《呼蘭河傳》中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天真可愛、調皮搗蛋的小女孩蕭紅,有慈祥、温和、鶴髮童顏的祖父等等,但我最喜歡文中的是馮歪嘴子,他是生活的最強者,不合理社會的抗爭者,他任憑人們的奚落,任憑人們的訴説,一直平靜的活着。他愛自己的孩子與妻子,他不怕累,不怕苦,堅強勇敢地生活下來。他的態度和行為使周圍的人都很驚奇,覺得意外。馮歪嘴子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作者通過回憶童年生活,描寫小鎮的風土人情,真實生動地描寫出當地老百姓生活艱苦,缺衣少糧的`狀態,並痛罵那腐敗、腐朽的封建思想的社會。

蕭紅,曾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她的筆觸無疑是震撼人心的,小説從三重視角,展現了“北中國”鄉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也一個女子的細膩情感展現了她對家鄉人的獨特表述,我看到了他們的悲慘命運,在那個年代,人命如同草芥,社會現狀又是多麼的淒涼。這本書語言自然優美,卻又通過敍述表達了作者無聲的控訴,體現出散文式的藝術魅力,同時這部小説也展現了蕭紅不凡的寫作才華。可惜,天妒英才,一代才女僅僅活了31歲就英年早逝,留給世人不盡的遺憾。

讀了這本書,我更感受到我們如今的社會多麼祥和與美好,我要好好讀書,努力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國小生,為我們這個時代做出應有的貢獻。(作者系青州市雲門山街道職工子弟國小學生姚嘉皓,指導教師:劉光茶)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著名作家矛盾曾稱這是一篇敍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當我讀到 “ 嚴冬一封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我便領略了呼蘭河的自然、社會、人情風。之後,我又順着作者的筆觸進入呼蘭河人們的精神世界。那全身無處不哆嗦的大神,跳到半夜時分,那鼓打得分外地響;擁擁擠擠變得荒涼孤寂的河燈還在黑色的河水中流下去 ; 野台子的戲牽動着小鎮所有的人們,釀造許多或許歡樂或許不幸的故事;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沒有兒子的婦女們正在給送子娘娘戴一副眼鏡;人們圍擁着爭着看倒翁的表演 …… 後來,我又看到了童年的作者在其祖父的庇護、嬌慣、溺愛中那種悠然意的任性的成長。

作者又以這種自然而灑脱,毫不嬌柔,毫不矯飾的手法,讓我感到齋要一個完整的情節和中心的人物。當我看到後面的漏粉的一羣的生活,貧苦卻還苦中作樂,直感到一種淒涼和悲哀。及至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周圍鄰居的評頭品足,又使我既為他們的愚昧狠毒而痛恨,也為他們被毒害不覺悟而痛心。直至最後作者寫到王大姑娘同磨官馮歪嘴子的愛情,他們居然衝破封建 樊籬 ,在窮苦、中傷中生活得恩愛、興旺,才透出一口氣。我不禁為他們的勇敢,為他們頑強的生命力而讚歎。

作者蕭紅不僅以獨特的`結構布醜《呼蘭河傳》的篇章,以從容平實的筆觸敍述呼蘭河畔人們的鄉土生活,風情習慣,同時又為我們創造出詩一般的意境,童話般的情調。

作者童年的回憶是一個童話的王國,雖然語言仍不失其質樸,卻着了重濃的色彩,色調斑斕,生機躍動,彩蝶飛舞,金光閃耀。而你也正漫步其間,接受靈魂的陶冶。正是這 美麗的花園 ,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樂,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的熱情奔放,而又堅強剛毅的性格。

讓我們一起讚揚她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知道了蕭紅童年在呼蘭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蕭紅細膩地寫下了呼蘭河是一個並不熱鬧的一個小村莊,敍述地寫出了她的家和那美麗而沉寂的大公園。祖父,二伯……在蕭紅的筆下讓我知道了那個小村莊的民俗風情和那些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蕭紅告訴大家,她的童年既快樂又寂寞。在蕭紅家的`大花園裏,她的快樂童年回憶全部都裝在這個大花園裏了。她和祖父一起在這個大花園裏笑聲總是在盪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鏟地,但蕭紅不會,拿不動那鋤頭杆,於是祖父便把鋤頭杆拔下來,讓蕭紅單拿個“頭”來鏟。因為不知那個是苗那個是草,所以用鋤頭亂勾一陣,把菲菜當野草割掉了。還有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蕭紅搶過來澆,但她並不是往菜上澆,而是往天空澆,還説:“下雨咯!!”

蕭紅快樂的童年不禁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那一次,奶奶在樓頂拔野草,我也跟着拔,我看到綠油油的菲菜,不知那是野草還是菲菜,心裏頭想“這草長得真夠大和夠多的,今天讓本姑娘看見了,絕不手下留情!”我大叫“看我的拔拔功”。沒一會,那菲菜就被我連根帶須起拔掉了。奶奶一看我,哭笑不得地對我説“焮賢,你把菲菜都拔掉了”。

而且,呼蘭河裏還有很多有趣和令人發笑的故事。特別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後釘一個鈕釦,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隻耳環,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着抱走一個。據説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特別多,婦人們都爭着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呼蘭河雖然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都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今年暑假,作業很快就寫完了,在百無聊賴之際,我從書架上隨意拿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

本文的主人公蕭紅,其實就是一個平常的女孩子,但她因為生在舊社會,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受盡了苦頭。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幸福、最歡樂的時光,我們此刻的生活都是屬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就像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可是相比之下,蕭紅童年受的罪,簡直比我們苦一千倍、一萬倍,她連一段最温馨的、最完美的童年回憶都沒有,她僅有在祖父的園子裏與祖父相處在一齊時幼小的心靈才能得到一點安慰。

此刻有些我們的同齡人,住在農村,生活環境不好,於是就整天抱怨這、抱怨那,可是你們在仔細想想,你們的童年至少還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與關心啊!可是蕭紅呢?她什麼都沒有,除了她的祖父,沒有人會關心她的`死活,沒有人會關心她是不是冷了,是不是餓了,就連爸爸媽媽也是這樣,你們有想過這對她的心靈是有多麼大的傷害嗎?所以,正在童年時期的朋友們,別在抱怨了,珍惜你們此刻的童年時光,你必須會過一個活在歡聲笑語裏的童年。

記得,在前一段時間,放學後,我想讓媽媽帶我去買一雙好看的平底鞋,媽媽説:“你先穿穿涼鞋,等天冷了再買。”於是我就耍起了我的小脾氣來了,説道:“你這人怎樣這麼摳呢?你自我就能夠買好多衣服鞋子,就不給我買。”當媽媽正要説話時,我立馬用手堵住耳朵説:“不聽、不聽、不聽……。”可是,講完這幾句話後,我就後悔了,我又想到蕭紅,想到了她的悲慘命運,於是,我沉思了一會兒,開口説道:“媽媽,要不然平底鞋我等到秋天再買吧。”媽媽説:“這才對嘛,這樣才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經過這本書,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抱怨自我的生活,只要你有家人的陪伴,有別人的關懷,心中就有光明,你就會成為一個幸福歡樂的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其實一天的時間可以過得飛快,手捧一本書,靜靜地坐着閲讀就可以。

今天我讀完了《呼蘭河傳》,盡是寂寞和冰涼,除了祖父和“我”之間有點温情外,我感受到的盡是悲涼和悽愴。呼蘭河人的生活竟是那般:無知迷信的人、憨厚老實的人、無聊的看客們……還有被折磨致死的團圓媳婦,未出嫁就死去的翠姨,馮歪嘴子早逝的女人,難產死去的女人……不斷地死人,並且是女人。有種窒息般的壓抑感,泛着徹骨的寒意。我有點看不下去了。

文中有描寫春的句子,有寫年輕的姑娘們打扮的場景,但絲毫讓人感受不到一點春之活力和青春的朝氣,彷彿悲慘和苦難是既定的命運,受欺凌遭暴打是慣常的事情,死去也不過是伴隨點哭聲,打着白幡,埋在荒山,在世間留下一個長着枯草的墳墓罷了,或者説是小土丘也行。活着就是活着,不管是以什麼姿態活着,死去就是死去,沒人在意,生與死就是這般尋常。越是這樣,越是沒人反抗,也不可能去抗爭,只有掙扎着死去,要麼就屈辱地活着。所謂人性、愛、温暖幾乎在這部作品裏是絕跡的。

我想起了去年讀的《家》《春》《秋》,那是家族中不同命運的個體演繹的故事,《呼蘭河傳》是一個地區的人們演繹的故事,然而又都折射了更廣闊的地區的`更多人們類似的故事。基調同樣悲涼,但前者有抗爭,有不屈的靈魂向舊社會和舊制度作挑戰,()能讓人看到光明和希望,感受到還有一顆顆火熱的心在跳動。後者沒有,讓人感受到了太多的冰涼、絕望、灰暗和死寂,彷彿不能自由地呼吸

篇幅《生死場》及之後個別篇章,格調變了,人們是被逼迫,被壓迫得不能好好活着。日本人、地主們,泯滅人性的行徑逼得人們活不下去,逼得人們會認為早死晚死都一樣,逼得人們去自殺、瘋掉。於是,社會變得慘淡至極,看不到希望的光景,活不下去只有死,這是唯一的解脱,也是對命運無望和悲痛後的抉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0eeg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