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合集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合集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合集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此書作者羅貫中,全書主要講了蜀、吳、魏三國爭天下,隨着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三國勢力漸漸減弱。司馬懿駕崩後,三國不久便被孫皓征服開闢了西晉王朝。

讀了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最大則屬“驕兵必敗”和“不能對人太粗魯”。驕兵必敗的例子很多,如博望坡諸葛亮用計,讓子龍、玄德詐退。而夏侯惇以為他們不禁打,部下勸莫輕敵,可他就不信,只顧催軍緊追。致曹軍大敗,糧草盡失。關羽敗走也是自已以為很牛,才輕信諸葛瑾的。而張飛被範疆張達刺殺就是因為殘暴。我受益匪淺,我敬佩諸葛亮足智多謀,敬佩劉備仁慈,關羽重義、張飛英勇……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

讀了三國演義,我不禁想到了水滸傳。水泊梁山上的好漢和三國演義的人多麼像!宋江似劉備,吳用似孔明,林沖似關羽,李逵似張飛……不愧都是名著,人物像,寫的也精彩!

讀完以後,我對這些傳世英雄感到敬佩,也為這個歷史故事感到驚奇。

讀《三國演義》有感2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生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們要多讀書,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書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書裏面一開始講了蜀國和魏國的誕生,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吳國,三個國家有時聯手,有時卻互相都看對方不順眼,想把對方幹掉;最後,魏國打敗併吞並了其他兩個國家,獲得了勝利。書中我最新喜歡的部分是《敗走華容道》,裏面講了曹操因戰船和主城被諸葛亮燒了,失去了優勢,還有些士兵被火燒死了,無奈他只好逃跑,跑到華容道時,他大笑起來,隨從問他為什麼笑,他説:“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卻沒在這裏設下埋伏”。突然,草叢裏衝出一大羣伏兵,把曹兵打得屁滾尿流;重複幾次後,曹操彈盡糧絕,只剩下27人,被關羽攔住,曹操懇求關羽放他走,關羽同意了。

書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着十分鮮明的性格特點,如:張飛十分講義氣、關羽十分堅強、趙雲非常忠誠。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草船借箭、火燒連環船、空城計,全是他提出來的。

我十分崇拜關羽,華佗曾給他刮骨療毒,所謂的刮骨療毒,就是先把皮切開,然後用小刀刮骨頭,把毒刮掉;換作別人肯定早嚇哭了,而他卻鎮定自若的跟別人下棋;關羽真是有着堅強毅力的大英雄!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沒有人能永遠高枕無憂,戰爭永遠不會停止;這本書為我們講述了古代的戰事,這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

讀《三國演義》有感3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説,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生動地記錄了那時蜀、魏、吳三個大國之間的鬥爭。

這本書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更是膾炙人口。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裏行間,真是很妙。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歷史演義小説大多是批古判今。《三國演義》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又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給予我們一些啟發,讓我們增長見識。它不但真實地反映了三國曆史的真實面貌,還反映了許多明朝社會內容。讓我們大開眼界,更好的瞭解歷史。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軍事鬥爭以及社會矛盾。書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着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魯迅在《中國小説的歷史變遷》稱:“因為三國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説。而且三國時代的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説底材料。”

書中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死於寶雞岐山五丈原。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機智,勇敢,忠誠。他幫助劉備解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諸葛亮也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而當中的戰爭,手法多樣,往往使人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也是波瀾起伏,使人讀來驚心動魄,將史書上所沒有的情節描寫得十分細緻。不過,前33回寫了從桃園結義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的27年,而以後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場。可見作者多麼“偏心”於諸葛亮。

讀完《三國演義》,讓人感覺驚心動魄、熱血沸騰。它讓我瞭解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也讓我觀摩了各種大戰。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許多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趙雲、關羽、劉備、諸葛亮……等。

他們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地學習、奮鬥、拼搏,為的就是那心中無愧的選擇!趙雲,這位五虎將軍在長板戰亂的時候,他為什麼要拼死保護劉備的妻兒老小?為什麼他在長板坡肯把馬讓給劉備的夫人?因為他心中有他那無愧的選擇,他最終把精神轉化為一種動力——從曹操八十三萬軍中衝了出來,這不禁讓人回憶起那首高亢激昂,鏗鏘有力的詩:“血染爭袍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要常山趙子龍!”糜夫人在當陽板坡中,身受重傷,趙雲找到她時,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趙雲三番五次請她上馬,她卻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為了不連累阿斗和趙雲,為了讓趙雲順利衝出包圍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典韋,他是曹操的貼身將領,率領虎衞軍,為了保護曹操,他不惜捨去性命,他手無寸鐵,身無片甲的保護曹操,人們都説曹操是亂世梟雄,可為什麼這麼值得典韋保護呢?因為他選擇了曹操,就要為曹操效力,他認為為曹操付出生命是應該的,這難道不是從心靈上做出的正確的選擇嗎?這是他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鬥而義無返顧的大義。

請讓我們從內心,從心靈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吧!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閃耀着奪目的光芒。捨棄自私,選擇高尚,捨棄奸詐,選擇誠信,捨棄小我,而完成大我……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上的大無畏的問心無愧的選擇。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我在暑假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當時也寫了讀後感,並做了讀書卡,近期利用課餘時間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再讀讓我加深了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理解和認識。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紛爭和興衰的過程。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足智多謀孔明、忠膽俠義的關羽、英雄過人的趙雲、陰險狡詐的曹操等人物。小説描述了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有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等,每個故事都非常動人,引人入迷,讀後讓人彷彿又回到那個年代。

在讀三顧茅廬的故事中,劉備三次親自邀請孔明出山,讓我明白了只要你有學問,你就是住在深山也有人知道,只要你有學問,就會有人發現,所謂“有麝自然香”的道理;也讓我明白對人要真誠、尊重別人才能換回別人對你的真心回報;同時讓我感受到有學問、有知識的人在一個時代的重要性。從赤壁之戰中,我們看到了孔明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周瑜火燒赤壁的英雄氣概、非凡才能,曹操因為目空一切,驕傲自滿所以造成了重大失敗……故事情景描述非常動人,對人物刻畫生動,特別是對人物內心變化的'描寫非常出色,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教材。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很多優秀的故事,學習這本書,不僅能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它優美的文采更能提高我們寫作的水平;不僅能引導我們對歷史故事的愛好,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一個社會的和平、和諧是多麼的重要,人們生活在一個戰亂年代是多麼的悲慘。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好日子,努力學習,保護好我們的祖國,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讀《三國演義》有感6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

就先講講孔明吧。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是,可惜孔明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真是不幸。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總為天下百姓着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説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着想。但走麥城關羽遇難,就像天空中一顆巨星墜落,得到消息後劉備張飛悲痛欲絕,廢寢忘食,下令攻打東吳,從而我體會到了劉、關、張兄弟三人的情誼,回想當年,桃園英雄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日死。”還有張飛,他不是死在戰場上的而是被奸細害死的關羽,張飛都是好漢。

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陣布了。

度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也給我深刻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在暑假裏我看了很多書:《西遊記》、《我要做個還孩子》、《小兵張嘎》、《三國演義》等。在這些書中讓我最喜歡的就數《三國演義》了,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一篇又一篇耐人尋味的故事在我心中迴盪,讓我回味無窮。

第一篇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篇“桃園結義”。我很好奇以前怎會有如此的兄弟情義,非親兄弟卻更勝親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想只有在當時那種戰亂紛飛的年代才會有這種情同手足的兄弟情義吧!

劉備、張飛、關羽不同的行業,他們三人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張飛是個賣豬肉的,他身長八尺、面貌兇悍、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英雄,可是他卻不懂各種道理。我想他小時候肯定是沒怎麼讀書吧。關羽原來是個賣綠豆的,我們還叫他“關公”、“關夫子”等各種好聽的名字。他一身正氣、神勇無敵,現在在很多人家的門牆上都會看到貼着關羽的畫像,以借關公之威驅邪納吉,保一方平安。

劉備本是個賣鞋的,他是仁義寬厚、心胸廣闊、還善於收買人心。平時雖然寡言少語,但是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就像張飛、關羽都要叫他大哥。我想就是因為劉備的這種性格才能使他最終成為了“漢昭烈帝”。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請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真是一幅幅宏偉的戰爭場面。

我愛看《三國演義》,我愛那書中栩栩如生、形形色色的人物,我更愛那一個個趣事連連,是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演義》是記述中國古代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征戰的故事。書中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故事是經過作者羅貫中加工美化的。

從前,我一直認為曹操是個壞蛋,因為許多影視作品都把他刻畫成奸臣。爸爸告訴我,按照正統思想,漢朝的皇帝姓劉,而曹操佔領北方大片地域,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當於篡位奪權。他有悖於正統,所以在書中作者要貶低他,而抬高同樣姓劉的漢室宗親劉備。

其實曹操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他率領軍隊,征戰殺伐。在官渡,曹操以少抵多,以弱勝強,一舉擊敗了強敵袁紹,奠定了功業。連年戰爭,他終於統一了北方。歷史就是這樣,誰造成了統一,誰就推動了歷史進程,誰就是英雄;誰想分裂,誰就倒退了歷史車輪,誰就是千古罪人。

曹操的文才也是一流。爸爸説,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尤其是曹操的四言詩,可以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樣的人能算是奸臣反賊嗎?

《三國演義》裏曹操的表現就沒那麼高大了,多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徵。他因為懷疑華佗想要謀殺他,一氣之下,將華佗下獄處死。一代名醫就此身死,如果不死,不知道他又能救活多少蒼生百姓,他的醫術也能傳世後人,造福後代。他因為多疑殘殺了呂伯奢一家,逃亡路上將錯就錯,連呂伯奢也一起除掉,留下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句子。

其實,這種亂世,對一個大人物來講,多長几個心眼也沒有錯。不然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人家幹掉了。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曹操,一個功績遠遠蓋過缺點的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今天,我已經第三遍讀完了《三國演義》,其中有一個人物使我難忘,他就是曹操。

曹操之所以被稱為奸雄,是應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不用説曹操為曹丕篡漢打下了基礎。曹丕做了皇帝,即追稱他父親為武帝。在一定解釋下,是兒子產生了老子。把曹操和劉備比就〈〈三國演義〉〉,看不出劉備有什麼可以和曹操相比的。劉備在稱帝之前,很早就想做皇帝了。而曹操,卻未見其想做皇帝之意思,天下的英雄怎麼會以皇位為重。雖地位不低,英雄,或成人之美,也非是容易的事。劉備就連曹操已經有很高的地位時,也不知他是天下英雄。而曹操也不是光説不練的人,他曾經行刺過董卓。這種事劉備從來沒有幹過。末了曹操被人認為是軍事家,而劉備卻沒有見有任何才能,最終失敗。

曹操説:“沒有他,天下不知幾人稱帝,稱王。”這倒是個事實,想要稱帝的袁術,就是被曹操滅了的。此後,再也沒有人稱帝。他自己也沒有稱帝。

要説曹操沒有野心,那是不可能的。在曹操剛出頭時,他想當個中郎將。在他勢力擴大後,他想當個太守。在勢力又擴大後,他又想當個文官。在收復青州後,他的野心最終放在了丞相上。

所以我們不能被表面所迷惑,應該挖掘人物的品質。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我從小到大讀過很多書,我最愛看的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從一年級就開始讀了,到現在雖然讀了許多遍,但我每看一次都能有新收穫。

《三國演義》講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到晉武帝登基建西晉近一百年的歷史,描寫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互相征戰的過程。

三國時期還出現了不少英雄,我最喜歡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歸劉備,有忠心。他在華容道明知立了軍令狀卻還要救自己的恩人,有仁義。華佗給他刮骨療毒,他鎮定自若,有毅力。他單刀赴會見魯肅,面對左右伏兵卻談笑風生,有勇氣。他不僅在中國很有名氣,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喜歡他,很多地方都供有關公的塑像。我也很崇拜他。

在生活中,我也希望能做一個像他那樣的人。但是,我經常面對失敗,就會容易放棄。記得有一次,我數學考試的分數很低,有點灰心,家長讓我好好鞏固多多複習,我也有點聽不進去,總覺得自己不行。爸爸對我説,你不是很崇拜關羽嗎?他經歷了那麼多困難的事情,仍然千里走單騎,堅持自己的信念,回到劉備身邊。你的這點困難跟他比起來,算得上什麼呢?聽了爸爸的話,我被深深地打動了。的確,我只是在學習上遇到了一點小困難,克服它,我一定能做的更好,接下來的幾天,我經常翻看數學書,做練習。並且在下個星期的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關羽忠義的一生讓我感歎,他是一個亂世中的大英雄。作為一個和平年代的學生,我們遇到的困難比他的年代少太多了,但是,我可以學習他的精神,做一個有勇氣和仁義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因為多次看過《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所以讀起來比較通暢,儘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攔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記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處了。

這本文學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説,很有意思的再現了從東漢未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的歷史進程。

全書共四百多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是那麼的性格鮮明,一人一個樣。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周瑜給我的印象最深。

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單刀赴會,空城計,借東鳳等章節,我基本是記熟了。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則更是令我浮想聯篇,受益匪淺。

年輕有為的神勇名將周瑜,可惜的卻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人。他惱怒諸葛亮比他有智有謀,就總想置人家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來,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完不成任務,諸葛亮的命就難保了。誰能想到,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務的軍令狀。到這時,顧不上吃飯喝水也得看下去了。

精於天文地理,瞭解敵方心理的諸葛亮,趁着漫天大霧,利用曹操個性多疑的弱點,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還多了出來的'好箭,使周瑜陰謀又一次破產,不得不傷心苦歎:“吾不如諸葛孔明也!”

本來世界這麼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決不要自認為自己強而傲視別人,更不應該有妒忌之心。尊重人才這方面周瑜好像比不上曹操。

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着:“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離世,一顆耀眼的星星隕落。

風物長易放眼量,這是對我最好的啟迪。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堵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正是《三國演義》裏的開篇詞。

初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只覺得書上的文字太多,看得讓人眼花繚亂,根本談不上細看,更不用説細細品味了。現在翻開來一讀,整個人都沉迷到書裏了,這本書彷彿就像一塊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廢寢忘食地去閲讀,讀到連吃飯叫了一遍又一遍都還坐在書桌前寸步不離。我對《三國演義》已完全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了。

《三國演義》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人物性格各異,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將:昏庸的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許楮、典韋,狡詐的曹操,機智的諸葛亮,仁義的劉備……其中,我最欣賞的是關羽。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關羽有勇有謀,武藝驚人。“温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無不顯其威猛。有一次,車胄設計將劉備留在敵營,一國之主被俘,情形十萬火急,關公義不容辭扛起救主責任,但當時蜀國的力量不及袁紹軍,明着率兵攻城救主,顯然難以取勝。他便命手下穿上曹軍兵服,乘着夜色叫城,守城門的兵怎肯叫開就開呢?這時關公就應道:“只怕劉備知道,快快開門。”小兵一聽就慌了,因為如果讓劉備知道袁紹和曹操聯手的話,一定會戒備,這可是軍機大事,守城兵只有乖乖開門,門一開,關公便舞着大刀衝進城,直奔軍營一刀斬了車胄,救出劉備。

關羽勇氣無雙,毅力非凡。有一次,關羽中計被敵將曹仁一枝毒箭射中手臂。請神醫華佗來診,華佗説毒已入骨,須割開手臂刮掉毒。關羽一口答應。華佗便割開了關羽的手臂,只見關羽邊喝酒,邊與謀士馬良下棋,絲毫沒有痛苦之意。真可謂“戰神”!

不過。人無完人。關羽也是有缺點的。他過分虛榮,過分驕傲,馬超來降時,他問諸葛亮馬超的才能誰能比,諸葛亮在信中説:“孟起雖雄烈過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羣也。”關羽聽後,非常高興,立即到處把諸葛的這封信給別人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讓《三國演義》這本書伴隨我一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悟人生真諦,做平和之人——讀《三國演義》有感三國風雲,大氣磅礴。書中人物各有千秋,講述了一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往事。

在經歷幾遍的詳讀之後,我對書中兩人頗有興趣,一是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一派的少年都督;二是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先生,劉備帳下軍師。這兩個人曾一同指揮過赤壁之戰,顯然是友;而諸葛亮又三氣周瑜,最終使一位心胸狹窄的少年英雄氣鬱身亡。

先説周瑜,他是東吳的大都督,年少便得到吳侯的賞識,又得美女小喬為妻,可謂是春風得意,生活事業雙豐收。就是這樣一位少年得志的奇人,最後卻落得為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氣死於馬上。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又少年得志的人,結局竟顯得如此悲慘。為什麼,只是為了心胸狹窄,滿足自己的虛榮,情節跌宕起伏,讀來讓人惋惜不已。

年少的周瑜只為一是氣短,從而造成了這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這不禁讓現實社會的我們,無不好好反思。而説道孔明先生,他值得我們反思的又有哪些呢?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與龐統並稱鳳雛卧龍。他學識淵博,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做為軍師,他一生奇聞奇事極多。曾主持過赤壁,獨演空城計……書中提到他的情節很多。其中我最喜歡也最佩服的是他與劉皇叔的那一段隆中對,當年劉備三請孔明,終於在最後一次見到了他,諸葛亮當然也不負其所望,為他把後來六十年的戰略方針和計劃介紹了一遍。正是這一短短的隆中對,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學識,更讓劉備以下開朗起來,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它,同樣反映出諸葛亮在隆中多年的修學沒有白費,從而才早就了這樣一位亂世才子,正是這淵博學識才造就了劉備的漢室天下。

總體老説,周瑜和諸葛亮只是書中的兩個代表人物,真正吸引讀者眼球的是這跌宕起伏的情節和亂世中的這些人的真情。正是有了這些情義才造就了書中這些有血有肉,風格各異的人物。正是有了他們才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陶醉其中。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無謀無勇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的。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三國演義》是一部鉅著。讀後感想頗多,不能一一盡述,獨對曹操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曹操的幾次敗仗的描寫,“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潼關割須斷袍……”很是讓人回味。

那回在濮陽,曹操被燒得焦頭爛額,險些死於亂軍之中。誰知他仰天大笑曰:“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足見其鎮定自若,豪情萬丈,換了別人也許早就“急急如喪家之犬”了,笑過之後,妙計速發—“今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燒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救……”如此這般,果然大破呂布,由此可見曹操臨危不亂的頑強和詭譎。

初戰馬超時,曹操輸得割須斷袍,奪船避箭,可以説狼狽不堪,才勉強撿回一條命。當時的曹操不但面不改色,又是一陣大笑:“我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一面笑,一面又已佈下疑兵陷阱,觀察到馬超勇有餘而智不足的弱點從中吸取教訓,變硬拼為智取,遂大敗馬超。曹操在敗軍之際,仍然成竹在胸,不為勝負所亂,同時他樂觀態度又安定了軍心,實為難得的將才。

“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是曹操敗得最淒涼的時候,火燒之後,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寒風刺骨,人困馬乏,死傷無數。八十三萬大軍幾乎片甲不留。曹操卻出人意料地連連大笑,笑敵人乏謀少智。狹路相逢關羽時,合當命休,可他也並不坐以待斃,料定關羽是重情重義之人,竟“死皮賴臉”地向關羽哀告舊時恩義,終得逃出虎口。若是項王窮途末路時必會很有骨氣地叱道:“吾聞漢將購吾頭千金,邑萬户,吾今德若。”

小説戲劇性的一次次安排笑聲未停,計謀已成。將曹操一代梟雄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是非成敗轉頭空”,昔日的得失已煙消雲散了,但曹操在逆境中頑強不屈,永不放棄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借鑑。《三國演義》塑造的許多不朽的藝術形象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我能料其生,卻不能料其死,真乃神人也”。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羽扇綸巾的諸葛亮讓我徹底沉迷其中。《三國演義》通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將東漢末年羣雄逐鹿的歷史長卷展現在我們面前,令人歎服!

亂世奸雄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仁義的劉備、嫉惡如仇的張飛、心胸狹窄的周瑜、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在魏蜀吳這眾多英雄之中,我之所以最喜歡諸葛亮,不僅因為他是司馬懿口中的“神人”,更因為他忠誠勤懇。他終生不負劉備三顧茅廬的厚望,從不背信棄義,從不放棄自己北伐中原的理想,從不偷奸耍滑,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創兵法,還會發明創造,木牛流馬、八卦陣法,每一樣都讓我躍躍欲試。他貢獻了三國曆史中近一半的計謀,空城計、反間計、連環計、將計就計……讓你目不暇接,讓你為他喝彩叫好。難怪周瑜被氣死前説:“既生瑜,何生亮!”草船借箭充分地體現了周瑜的嫉賢妒能、用心險惡,一步步設下陷害諸葛亮的圈套。而足智多謀、膽略過人的諸葛亮胸有成竹、從容應對。他早已料到三天之後必有大霧,也看準了魯肅的忠厚老實、信守承諾,不僅找來了船和草把,還在三天內成功地收到了十萬支箭。這樣一個足智多謀、忠誠仁義之士死後也不修大墳,不埋陪葬品,如此高潔的品格讓人動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通過錯綜複雜的歷史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什麼是友誼,什麼是親情,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忠厚守信,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我要像關羽一樣重情重義,不背叛自己的朋友;我要像諸葛亮一樣謀略過人又愛惜平民百姓,而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活活氣死自己;我還要像曹操一樣具有博學的知識和文韜武略,實現自己的理想。大家都不缺聰明才智,但更需要高尚的品格。我在學習中有點兒成績,但我也不能驕傲自滿,仍舊需要虛心向學,超越自我,幫助同學,共同進步。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以史為鑑,我要向毛主席學習,反覆品讀《三國演義》,讓好的名著伴隨我成長!

標籤: 有感 三國演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k4j4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