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

剛拿到這本書,就被裏面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吸引。“把你送到小班去”“對你真棒的質問”“你們喜歡不喜歡呀”這些熟悉的例子都是曾經發生在我的身邊。特別看到“為什麼她總是最後一名”這個例子,讓我想到了不管我接手哪個班級,似乎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有這樣的問題。

筆者舉的這個例子很貼近生活,裏面老師的做法其實是有普遍性的。老師們因為礙於日常生活環節的時間安排,所以很難有時間心平氣和的去和這樣的孩子交談。看了這本書,讓我突然想到,是不是真的是因為沒時間,還是自己對孩子沒有真心的接納。環節時間緊湊不是客觀原因,是自己浮躁的心造成了與孩子之間的障礙。讓孩子懷疑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是否真誠。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也許這些孩子就是被我們無形中加倍的放大了這一個缺點,以至於遮蔽了孩子身上其他的優點。看來真的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始終要以接納、尊重、信任的態度了對待孩子。其實這些動作慢的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這樣的孩子做事往往很仔細、謹慎。我們應該多挖掘孩子的優點,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他想要改變自己缺點的信心與勇氣。

真的很喜歡這本書,裏面一個個的細節看起來似乎是小事情,但確實是我們一線老師們經常會遇到,甚至是常犯的一些錯誤。書中的“細節透視”對每個案例都進行簡單的理論闡述,剖析了細節背後的積極或消極意義,讓我感受到了小細節,大學問的魅力。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做好每個細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茁壯成長。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2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寒假裏我認真學習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獲得幼兒教育專業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她從事幼兒教育事業近30年,當過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大學教師和教育培訓者。本書着重介紹如何培養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積極有益的家園關係兩個方面的內容。她以講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個幼兒教師與孩子、與家長相處的細節,包括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應對孩子的錯誤、如何幫助孩子學會合作與分享、如何與家長合作等。對於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將此書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導師。

翻開書的第一輯,第一個章節的題目《使用非語言交流方式》首先吸引住我:當筆者與故事中8歲的男孩做了15分鐘的遊戲後,這樣寫道“男孩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來碰了碰我的胳膊。他這個動作對我來説意義非同一般。因為這不是處於他的好奇,而是想向我表達他的友好。”故事後附有一段“小貼士”以及給教師自省的幾個問題——“問問自己”:我有沒有使用非語言教師方式呢?我會不會用肢體語言來向小孩表達自己的讚賞與肯定態度呢?雖然是短短數語,但帶給我深深的思考,面對孩子,我們應如何走進他們心靈給他們愛,書中對此給了點睛的指導,這在工作中是很受用的。

我非常贊同作者從始至終闡述的觀點:儘量給幼兒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時間和自由去探索一個豐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環境。要知道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説並不是什麼分散精力的壞事,相反,那是他們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要理解並尊重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與能力發展水平。只要我們明察秋毫,他們就會給我們指明方向。

蘇格拉底説:“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都發人深思,第一遍看完這本書後我又細細研讀了第二遍。在重讀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案例呢?我可以試着做哪些工作?我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我應該怎樣靈活地應用這些道理來處理自己特殊的情況呢?反思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雖然已經是有10幾年的老教齡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慣性,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對幼兒的關注、對家長工作等反思的深入還是不夠的,通過學習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形成對教學工作的新動力。

威廉.詹姆士説過:“智慧就是懂得應該忽略什麼。”我相信,細節決定成敗,不要放過日常工作中、與孩子們相處中、處理事情過程中的任何小細節,用心對待與孩子們的每一天,一定能在保教實踐中提升自己與孩子、與家長相處的智慧,走向成功的職業人生。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3

《教育的細節》全書共分五輯——“活在觀念裏”“守住教育的重心”“一釐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道出鮮活案例中藴含的思考和啟示。細節雖小,卻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

假期我有幸讀了朱永通老師的《教育的細節》。細微之處多常識,細微之處藏卓見。捍衞常識,大而言之就是捍衞未來;小而言之,就是對規律和人性的尊重。細節的力量在於理性的批判和建設。縱觀全書,朱永通老師以敏鋭的視角不動聲色地真實記錄了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見所聞。審視之中難免憂思,也不乏批判,但他不囿於一時情緒上的發泄和憤慨,更多的是客觀省察後的理性思辨。讓我們在“自我發現”的同時,還能增強“自我變革”的行動力。

他在書中直面教育現實中司空見慣的種種問題,切中要害,思想深邃。書中沒有對宏大敍事的理論闡釋,只有面對一個個教育細節的`理性思考,既啟迪智慧,又滋養心靈,是追根溯源、探尋教育本質不可或缺的“活的範本”。書中對很多教育細節的思考,喚醒了我們對常識的尊重和敬畏。閲讀品味中,我們會不自覺地和朱永通老師一同進行深層次的拷問,繼而反觀自身,或頷首稱讚,或汗顏不已。如《潤澤的座位》一文中,他從女兒受傷的經歷中發現了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細節:如果班級學生數為奇數時,怎麼安排那一個單獨的座位?在慣性思考中多是消極懲罰的答案,而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把這樣特殊的座位變成了“表揚的座位”。在鄭也夫先生《後物慾時代的來臨》中,我們看到了這一做法和“喜新厭舊”背後的理性分析:“追新”構成的適度刺激,變成了激勵學生的媒介,暗合了人性炫耀的本能,激發了潛在的正能量,體現了潤澤人性的價值和意義。

教育一定要直面現實的問題,直麪人性的善惡,不逃避,不偽裝。一味的批判會贏得羣情的迴應,但這種非理性的情緒宣泄於事無補,於人無益。正如朱永通老師倡導的“一釐米之變”——“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釐米一釐米地努力去改變。小如一釐米的改變,如果它挑戰了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中反教育的‘習慣無意識’,積少成多,就能引發更大的改變。”的確如此,在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建設之路如何根植素樸的大地,哪怕有暫時的彎路,但拐角處總有會有驚喜,有亮光,哪怕很微弱。微,也是一粒種子,一份力量,一種希望……這本書對一線教師而言有很深的啟發意義,它能指導我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保護學生,保護學生是在保護人的心靈,讀完這本書,我在思考:我要成為什麼樣的教師,我能成為什麼層次的教師,我應該從哪些角度去自我反思,我目前的不足和我將要努力的方向分別是什麼。

這些思考不會停止,只要我在一線教學,只要我從事教育行業,我就會把這份工作當作事業去經營,去創造,去豐盈。讀書的目的就在於使自己成長,我的教育事業剛剛起步,我相信,如果我能保持自我審視,自我鞭策,並且不斷汲取前輩經驗,吸收專業營養,我一定會幸福地工作,我教出的學生一定會是幸福的孩子。

一本書物理意義上的重量輕如鴻毛,但“化學反應”意義上的重量卻有無窮的意味。豈止如此呢?於他,或許只是個體的“精神側影”,但於讀者而言,這種潛藏的富足卻是一種莫大的“正向力量”,它如精神暗夜裏“自明的火種”,將鼓舞千千萬萬個你我不斷匍匐前行。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4

《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是朱永通先生的新作。本書共五輯“活在觀念裏”“守住教育的重心”“一釐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教書生活”

每輯又分出相關的章節。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認知學習”中注意力這點,自認為這個內容最貼近實際,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書中提到“孩子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注意力的集中水平不同。不同的孩子一天中在記憶裏最集中的時間不同。”

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發現學生在課上的精力不夠集中,個別學生來時走神,聽課質量很低。對此我一直很疑惑,不知道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讀完這本書使我有那麼一點點開竅。“不同的孩子一天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不同,即有不同的注意力日週期類型。通過研究發現一天中孩子注意力集中情況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晝間型、夜間型和混合型。其中聽課質量最好的應是混合型,其他則差強人意。那麼如何來應對學生的這種注意力日週期呢?文中提到”有趣程度能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疲勞會加速注意力的衰退。有研究顯示,孩子在高度集中注意力20~35分鐘後,就開始出現注意力衰退的現象,而最初的15分鐘注意力衰退的速度最快。“

因此我結合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注意力情況,以及對於本班學生注意力日週期的分析,對我今後的課堂有了嶄新的認識。首先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佔主導,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有所增強。因此在日常授課時,增強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性。我班學生絕大多數屬於注意力混合型學生,因此在上午進行新課的教授,知識點的深化,下午的整理課期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安排時間,回顧和複習一天所學的知識。為了能夠是學生在新授課上調動最大的興趣,瞭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知度和興趣點,旨在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升學生興趣,延長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學生是在不斷髮展的,每個人在不同時間段發展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想要在學校這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獲取更多的知識,那麼注意力的訓練必不可少。我應與家長共同觀察孩子日常的表現,來判斷孩子到底哪個時間段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較高,尋找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從而提高孩子學習效率。進行時間表的安排,按時行事。塑造孩子日週期節律。

另外一點,對我啟發較深的是——自信。自信是孩子對自己和自己能力有信心,是對自己整體價值的肯定。它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響。

孩子主要從重要感、自我勝任感和外表感三方面來評價自己,獲得對自己的自信。一年級的學生對自我評價呈上升趨勢,孩子對自己的認識相對客觀,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價值,自信心有所上升。孩子的自信心來源於三個方面:父母、老師、同學的態度和評價。

下學期我將採取以下措施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每位學生健康成長。

一、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超越自我。

學生往往由於自己表現的機會少,而產生膽小的心理,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從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現自己,針對這種心理,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表現自我,發現自我,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大膽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讓學生學會善於競爭,增強自信心。

自信心對於良好的競爭心理素質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會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就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滿足學生這種心理需求的最好辦法是激勵。老師可以開展”找優點“等活動,讓學生找自己的優點,找別人的優點,瞭解自己也有閃光點,從而增強自信心,樹立”我能行“的積極進取精神。

三、讓學生學會賞識自我。

幫助孩子獲得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是孩子產生自信心的基礎。只有當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自信才會產生。因此,老師或家長要經常用賞識的目光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有原則的、藝術的表揚調動他們內在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星期五無批評日“和”説説我的優點“或”説説他的優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他們始終感到”我能行“。

四、協調家庭教育的影響,強化學生的自信心。

老師可通過家訪、電話聯繫、等多種途徑與家長密切聯繫,使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共同培養學生健康的自信心。

一個稱職的老師,不僅要有較好的能力和技能,還要有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德和行為。要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老師與家長就必須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因此只有掌握了規律,按規律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5

近段時間在我們工作室的建議下,翻開這本由中學高級教師許傳利撰寫的教育書籍,感受頗深。這是一本重在中學教育的書籍,它所折射出的教育原理、教育思想、方法等對我們高中教師日常教學和工作影響深刻。

開篇的教育熱點探討如“禁補令”為何成了“禁不靈”。國中和高中的“會考及大學聯考”的升學壓力大,也在無形中成為廣大家長、老師和學生的沉重包袱。為了能在殘酷的競爭中成為佼佼者或者不被淘汰,家長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施壓,報各種補習班;老師能做的就是執行領導的施壓政策,完成指標;學生能做的就是接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事實上,不管是教育所涉及的任何一方,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能在這個社會脱引而出,或者説有一席之地。説得更白點,就是這個社會的各項制度,如考試製度、評價制度、用人制度等等,無一不反映出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刻苦學習,拼盡全力考入好的大學。對於此現象,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的我們感到無比痛心,素質教育的旗幟高高掛,應試教育卻依舊深入人心。

在“問題生”更需關懷中提到經濟學中的名詞“邊際效應”。何為“邊際效應”?簡單地説就是對於需要或缺乏某種東西的人來説,給予其這樣東西的附加值遠比給予不需要或者不缺乏的人要大得多。將這一效應應用於教育中,也就是説對於“問題生”“後進生”,他們缺乏老師的人關心、鼓勵、表揚;而優等生則對老師的表揚與關心早已習以為常,無論老師再怎樣發自內心的讚揚,優生都不以為意,因為他們“嬌生慣養”慣了,而對於“問題生”,老師的一個親切的眼神都會成為他們肯定自己的源泉。對於“問題生”,他們之所以成為問題生,是因為所有人對他們漠不關心,冷嘲熱諷,家長如此,老師如此,就連同伴也如此,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如果在教育中,我們教師能發現這一點,多對他們愛護、關懷、理解、體貼,他們就會產生積極情緒,並逐步朝向正常轉化,這一過程也可以與家長溝通,家校共同努力,使得問題學生重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從而肯定自己,進而督促自己向優生髮展,因此,對問題生的轉化,情感教育很重要。

下面我摘錄一些許老師的觀點和語錄,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和認識:

1師生關係的零距離與温熱有隙效應。零距離由此衍生出一些非理性的做法和一些形式化的操作,違背了教育規律,於切實改善師生關係無益。無數事實證明,追求“零距離”在理論上是值得商榷的,在實踐中是應當緩行的,在後續影響上是令人擔憂的。保持距離,適度交往是人際關係的適度準則。教師還是應該與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好,保持“親而不熟,敬而不遠”的狀態更益於恰到好處地體現“師表”的作用。“師道尊嚴”並非都是“發黴的奶酪”凡事都有底線,就像木桶都有鐵箍。放開了,就全散了。

2教師着裝不能過於“隨便”。服裝有人的第二皮膚之稱。教師的着裝必須有助於育人的功能發揮。由於教師人際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教師着裝時尤其要把握“性的吸引力”這個維度,有研究表明,學生最受不了教師的幾大衣着:低腰、低胸、透明,緊身,下襬喇叭超大的褲子,顏色太過豔麗,濃粧豔抹;男教師蓄長髮,女教師爆炸式發現。教師應該如何着裝,並非一己之事,還需與其具體的職業性質結合起來,掌握一個恰當的.分寸、尺度,應該在尊重教育對象、契合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做到衣着個性與教育規範、個人形象與職業形象的有機統一。教師的服飾也是一種軟環境,同樣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教師的着裝除了摒棄“薄、透、露”外,還應注意:莊重整潔、典雅大方;重在得體,切忌太土;與時俱進,儒雅宜人。

3新課改謹防“唯新主義”:所謂唯新主義就是新的兩個凡是“凡是新的就是好的,凡是新的就要緊跟”。要處理好如下關係:繼承與創新、基礎與提高、能力與知識、個性與主體、模式與經驗、激勵與求實的關係。所謂教育模式是為解決特定問題,在一定抽象、簡化、假設的條件下,再現原型客體的某種本質特徵的方法,它是溝通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樑”,是一所學校長期穩定使用的教育方法經過概括、抽象而逐步演變形成的。

4構建和諧校園,校長鬚處理好另外的十大關係:

“決策力”與“執行力”的關係

“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

校長的決策力:善於規劃學校近期與遠期的發展目標,確立學校特色發展方向,制定出既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又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具備紮實豐富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業務理論知識和計劃管理的能力。換言之,就是要建立學校共同願景,在全體教職員工中形成比較一致的教育理念,激發全體教師共同參與。

作為校長還需要有將決策力轉變為現實的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是通過一套有效的系統、體系、組織、文化或技術操作等辦法把戰略決策轉化為結果的綜合實力。

校長決不能“第一年宏偉藍圖,第二年糊里糊塗,第三年唯利是圖,第四年一塌糊塗。

“制度”與“制裁”的關係

學校管理既要有“制度約束”也要有“人文關懷”。須知,對教師這一特殊羣體而言,言之有“禮”比“言之有理”更為重要。如果不是簡單地以“制度”去“制裁”教師,而是靈活運用人際關係心理效應,就比較容易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達到最優。

“門房”與“心房”的關係

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人的根本需求與特殊性作為出發點,使各項工作合於人性。換位思考就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拇指”與“食指”的關係

管理的藝術不在於做指示、下命令,而在於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師生為學校的工作目標去奮鬥,校長對學校工作的管理,不能僅僅滿足於“食指效應”——指點工作,指點方向,而更應發揮“拇指效應”——激勵先進、激勵師生,讓教師感受到學校領導的真情與關愛。

“價值”與“分值”的關係

“領導”與“引領”的關係

領導者,應具備“君子三變”的素質,《論語》記載:“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温,聽其言也厲”。作為校長應該在引領方面下功夫。

“20%與80%”的關係

“無為與有為”的關係

“教學”與“教研”的關係:“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

“政令”與“朝令”的關係:校長應該在組織上、制度上、措施上、方法上確保“政令”相對的穩定性、持續性、導向性。

5班主任隊伍的現狀及對策

班主任分類:經驗型、科學型、高壓型、保姆型、燈草型、

經驗型:這類班主任的特點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年限長,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人生閲歷豐富,工作起來不温不火,按部就班,管理常常建立在“經驗”和“體會”上,這類班主任時學校常規管理得以落實的基礎。

科學型:思想活躍、積極進取、事業心濃、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素質,且善於吸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先進的管理方法,工作熱情高,方法較靈活,業務能力強,教學受到學生歡迎。這類班主任不僅在常規管理中能做到井然有序,所組織的班會或其他活動也往往很有創意,班級幹部管理能力強,學生自律覺悟較高,學習成績普遍較好。是班主任隊伍中的優秀分子。

高壓型:這類班主任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不善於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對班級的管理“高壓”多於引導,訓斥多於激勵。學生對班主任又畏懼感,一般能言聽計從,但對任課教師則尊重不夠。師生關係貌似融洽,實則虛假。班集體似一潭死水,缺乏應有的生氣;班級組織紀律尚好,但學生的成績普遍較差。這類班主任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願望良好,但是缺乏經驗,急於求成;另一種是對班主任工作不是出於熱愛而是迫不得已,心有怨氣,借“壓”整人。這類班主任約佔總數的1%—3%,是班主任隊伍中的稀有元素。

保姆型:熱愛班主任工作,事業心較強,但缺乏科學管理的經驗,對學生常常無原則地呵護溺愛,甚至將班級學生視為私有財產,容不得有關領導及任課教師的批評和指責。這類班主任工作勤勉,工作量大,成天忙忙碌碌,但管理效果不突出。這類班主任多為剛剛步入教壇的年輕女教師,約佔總數的5%—10%,是班主任中的常見因素。

燈草型:他們對學校安排的班主任工作能推則推,實在不行則原則上同意領導的“分配”。班主任工作一般無長遠規劃,猶如燈草,領導撥一下就動一下,毫無主動性。對班級同學較為冷淡,對班幹部缺乏應有的指導和培養,平時對班級情況亦少主動過問,一旦出了問題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成天忙於救火,收效甚微;一旦出了問題,不願意從自身找原因,不是指責學生及其家長的素質差,就是私下抱怨學校領導或其他教師對自己要求過高,既聽不見不同意見,又不願意化力氣鑽研現代教育理論,既壓不住台,也叫不住座,班級秩序混亂,學生情緒低落,後進生面大,根本無法完成學校領導下達的各項任務。這類班主任雖然人數極少,但對學校的聲譽及所在的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學習成績提高等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是班主任隊伍中的“阿斗”分子。

以上是我對《教育細節的深度反思》近期時間的一些隨意閲讀,感悟膚淺。這本書,又一次讓我學會"聯繫實際、取其精華"的閲讀方法。我不是領導,不是校長,只是個平凡的老師,有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雖然提出,卻也難以解決,我可以操作的內容是有關於教育教學的。此書教育教學方面的建議,值得我在日常教學中推敲,實踐。另外,瞭解了幾個名詞。"緘默知識"是我瞭解的新名詞,這也是我受到啟發的所在。如此來説,"百年樹人"的價值越來越被教師感知。顯性的知識是我們能夠直接感覺到的,還有一部分知識就是"緘默知識",是難以表達的,卻也有老師的教育作用。"第三教學"的意思也是初次涉獵,對我有用的教育格言、教育方法在以後的讀書過程中不斷摘抄,予以積累。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6

當我開始瀏覽《教育的55個細節》這本書的目錄時,就感到有點迷惑。這是一本能風靡全美的十大好書之一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它真有點像《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裏面記載的都是一些常規的條文。如寫道“不要……或要……”這些生活中細節。相信很多人都會忽略,都覺得有點小題大做。

還沒有看“細節”,我就被一大堆的致謝吸引住了,作者克拉克對他的父母、老師、學生以及幫助過他的人都作出了感謝,並且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從致謝中,我首先學會的.是感恩。

全書主要由55個細節構成,大體上,感覺有點兒像《人性的弱點全集》,在每個細節中先用幾句話擺明自己的觀點,教我們如何去做,然後再深入論述,用事實説明。所不同的僅僅是:《細節》是分析教育中應注意的每一個細節,而《弱點》則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細節》最後還附上幾個技巧,讓讀者參考。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與家長相處的幾個技巧。

要想讓班裏的制度得以實施,求得家長的支持是必需的。頭一年任教,與家長打交道可謂我工作中最頭痛的事了,如果家長們支持並信任你,會有助於全班走過一個快樂而且相安無事的學年,然而假如沒有建立一種正確的關係,那麼,後果可想而知。

對於剛畢業出道的老師,家長總會用很專業的角度來觀察、評價,只因為沒有經驗。無論我如何注意,我還是碰到了釘子。現在我看到了克拉克老師總結的技巧,反思自己,碰釘子是在所難免的事了。因為,無論怎樣,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寶,父母總會包容他們的缺點,那麼與家長接觸時就必須注意技巧了:“與家長初次接觸時,切記報喜不報憂。”哦,原來如此,在初次接觸家長時我沒有注意到這點,和他們談話的時候也沒有注意語言,現在,我只能在日後的談話中彌補了。“與家長談話時,一定要先表揚孩子在課堂上的優點。”這點我是深知的,因為家長都喜歡聽到自己的孩子有好的表現,否則,要讓家長配合實在是異想天開的事。

在書中,克拉克老師還寫到兩條技巧,確實很值得參考。“一旦孩子有不錯的表現,老師應該寫好便條,請他們帶給家長,或打電話給家長一個驚喜。”“尋找各種機會感謝家長”,“家長們受到激勵,日後將更樂於提供更多的幫助。”回想自己以前做得不足的地方,吸取教訓,以後,我確實應下功夫留意每一個孩子的表現,把孩子表現得不錯的地方大力表揚一番,並且向家長反映,這樣做不僅俘虜了孩子的心,讓他們喜歡我,從而更喜歡我上的課,同時也取得了家長的支持配合,一同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作為老師,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我為自己努力,但很多時候,我要為別人付出:我要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儘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處處受到關愛,給他們增添生活的樂趣,更要教導他們熱愛生活。因此,如何取得家長的支持是我繼續努力的方向。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7

《愛的教育》一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角度,寫下他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書中用不華麗的辭藻描繪出的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伴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神聖的愛動人心絃。

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們賦予了你生命,傾盡一生呵護你,《愛的教育》讓我感悟生活中的親情。處於青春叛逆期的我有時會與父母頂嘴,甚至爭吵,我總會認為他們對我的關心,對我的愛不夠。事實上,他們的`愛都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中,一句叮囑,一個擁抱,一份關懷,他們或許不善言辭,所以一切愛的心聲都隱匿在了行動中。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父母,生活會是多麼孤苦,淒涼,無論怎樣都不要傷害他們的心,即使現在你不懂,時間久了閲歷深了你就會慢慢明白。

老師是一個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人,《愛的教育》讓我重新感悟生活中的師愛。年輕氣盛的小小少年討厭被人約束,討厭教導,討厭老師佈置的任務。然而,老師的閲歷與文化素養遠比我們高深,他們看得更遠,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更能指引我們。當你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多時,不妨回過頭看看,想想當時老師説過的話,做過的事,是否在未來得以印證效果。古人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他們如同路燈,照亮你迷茫的前程;如同北斗星,指引你走向正確的道路。

同伴是伴隨着你,與你共同經歷成長的人,《愛的教育》讓我重新感悟生活中的友誼。朋友,一個在你難過時安慰你,在你成功時祝賀你,在你落寞時陪伴你的角色,這樣的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我們需要朋友來交流溝通,説説一些只有在朋友間才會説得出口的話。如伯牙子期,有一人能讀懂你,生活也變得更絢爛,有良友共進,生命也變得更精彩,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愛是必不可少的,難以想象沒有愛的世界會存活幾天。不僅應向《愛的教育》裏的人物那樣學會發現愛,更要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守護身邊的每一份愛。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8

最近,我閲讀了《教育的細節》這一本書。接下去談談自己教育的一點感悟。從大學畢業至今已從事國中英語教學十三年了。從當七年級個懵懂、稚嫩的小後生,我變得更加成熟。回顧這些年的教學經歷,我覺得是快樂與痛苦並存。和學生在一起,心情會變得愉悦,心態也會更年輕。但面對成堆的作業和班級的瑣事時而會變得煩惱。

但雖然工作中有少量苦楚,我從沒有放棄過。因為對於我來説,它就是一份事業。雖説平凡又微不足道,但它是我人生前進的動力和心靈的寄託。的確,就是這份對工作的執着和熱情,讓我每次都能精力充沛地走上三尺講台,和同學們一道去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學工作繁雜而又有些枯燥,但有時靜下心來去思考、去總結,定會發現許多樂趣和那片屬於自己的沙漠綠洲,給人無限遐想。

在教學中,和同學們談談英美文學,中西方文化差異會讓學生們覺得你知識淵博;和他們談談人生會讓他們覺得你很有人生閲歷;和他們一起課堂互動,會讓他們覺得你很有親和力。是的',這就是我教學經歷的真實寫照。每每想起,都會喜悦湧上心頭,心情自然舒暢起來。

談到自己的教學觀,我覺得可以用“與生為友,共同發展”這幾個字來概括,雖説語言樸實,但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那麼,我該怎麼做呢?

第一,與學生為友,相互理解。

自己也是從一名普通的國中生成長而來的。國中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的一個階段。所以,我都會正視學生成長中的一些錯誤,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改正。

第二,永葆年輕心態,跟上時代的節拍。

從剛工作時的90後學生到現在面對的00後學生,我發現我所教的學生們的觀念有了很大的差異,社會賦予給他們的責任和榮辱觀也有不少的變化。教的學生越來越年輕,而我們老師年紀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們更應該保持一種年輕心態,更好地融入新鮮事物中,而不會變成學生口中所謂的“老人”。

第三,教書育人,從我做起。

為了不被社會所淘汰,我經常學習。更多去了解學生的心理,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關心幫助他們。

以上,就是我個人教育的些許感悟,或許很平實,但我會繼續慢慢摸索,去開闢更為廣闊的教學綠洲,和學生們一道,共同發展。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9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書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今後的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希望教育工作者們都來看看這本好書。儘量給孩子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時間和自由去探索一個豐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環境。要知道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説並不是什麼分散精力的壞事,相反,那是他們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要理解並尊重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與能力發展水平。只要我們明察秋毫,他們就會給我們指明方向。

蘇格拉底説:“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都發人深思,第一遍看完這本書後我又細細研讀了第二遍。在重讀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案例呢?我可以試着做哪些工作?我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我應該怎樣靈活地應用這些道理來處理自己特殊的情況呢?反思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雖然已經是有近20年的老教齡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慣性,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對幼兒的關注、對家長工作等反思的深入還是不夠的,通過學習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形成對教學工作的新動力。

教育如果有大事,那就是孩子們在乎的事。孩子們在乎的事是什麼呢?是這堂課好不好玩、有沒有趣,是新發下的`語文書裏有沒有好看的故事,是課間能不能到操場上追跑打鬧,是學校讓不讓去郊遊,是體育課會不會被主科佔用,是老師的一個微笑,是校園裏的一片紅葉……這些事都能讓孩子們或歡呼雀躍或“黯然神傷”,大人眼裏的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們的大事,恰恰是教育的大事,又是教育的細節。可惜我們的教育者常常忽略這些細節,卻喜歡去做大事——給學校一個大大的理念,在牆上寫上大大的標語,讓孩子喊出大大的口號。

其實永通寫的所有的小事、細節,無非是呼喚教育、呼喚學校、呼喚老師給孩子以平等、尊重和愛。

把小事做到一個個小孩子的心坎上,用細節體貼每個學生細密的心思——這或許就是我們教育的大事。《教育的細節》裏班主任堅持“睡眠第一”而非“作業第一”感動了我;宋校長説“開慢點,寧可遲到也不要急”感動了我;清林國小校長楊勇為了讓學生享受一地落紅之美而特地交代校工不要把紫荊花的落花掃光感動了我;龍崗外國語學校和晉江實驗國小用心為孩子們設計方便放書包的課桌感動了我——他們在乎孩子的感受,他們拿孩子們的小事當大事,他們把關乎孩子們的細節做成了精品,洋溢着濃濃的人情味兒。

《教育的細節》好像是我在內心深處一直呼喚的一本書,好像是我很想對老師、家長們説的一些話,好像是我天天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個個故事,所以很親切很柔軟。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書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今後的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0

今天讀了蘇州德育的一片文章《良好的教育從細節開始》覺得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很有幫助,忍不住談談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班主任不僅要有足夠的智慧、耐心、責任,還要時時、處處、事事關注細節,把教育做死細、做小,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今年在教二年級,所以學生來打小報告的特別多,某某打了我、某某不讓我走路、某某偷我的鉛筆……每次解決要花費我很多時間,怎樣讓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讓學生學會寬容別人呢?我給學生講寬容的小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藉此越牆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他跳在長老的身上,後者是用脊樑來承接他的。小和尚愴惶離去,這以後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等候着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裏的佼佼者,若干年後,成為這兒的長老。我在晨會課上讓孩子們講講身邊的寬容故事,找找別人的.優點,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們變得越來越有禮貌了,打小報告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在教育中班主任要有寬容心,要允許學生犯錯。並給予一定的耐心、等待學生去改正。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裏了。陶先生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顆糖,説:“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説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説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説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説:“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讓我們班主任學會寬容吧,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大愛,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教師也不是完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失誤,只有對孩子們有一顆寬容的心,才能贏得孩子們對自己的寬容,心裏互不設防,才能實現真正的心與心的交流。讓我們以博大的胸懷、獨具的慧眼接納我們的學生,賞識與寬容我們的學生。多一份關愛,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多一份民主,少一份個人專斷……我們的教育或許會收到更好的成效。因為寬容,紛繁的生活才變得純淨;因為寬容,單調的生活才顯得鮮麗。寬容賦予了生命多麼美麗的色彩!

標籤: 讀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klek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