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喜福會觀後感

喜福會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喜福會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喜福會觀後感

喜福會觀後感1

一個女孩做童養媳進入一個地主家庭,在某種層面,她更像是一個僕人和生育工具,被婆婆教導三從四德,逼着吃藥讓她可以早點生孩子,盼着孩子生出來之後,如果是個女孩,婆婆臉上的期盼和笑容就一下子淡了下去,開始新的一番喂藥,盼孫子。

如果你覺得這個婆婆是簡單的壞和沒人性,那麼你就錯了,因為或許在很多年前,她也是一個童養媳嫁進地主家,被婆婆的婆婆逼着生子,最終熬到當了婆婆。

有句話叫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也不禁思考“同是遠嫁他人家的婦人,又相煎何太急”呢?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女性受的摧殘不可謂不強,我們都容易把摧殘背後的那隻手,聚焦在一個惡毒的婆婆身上,聚焦在一個軟弱或濫情的丈夫身上,聚焦在説閒話的鄉里鄉親身上

但或許“自相殘殺”又被“男人迫害”的女性們,實際是被困在了對男性和女性的深層認知和定義上,她們都走不出來。

這種認知中,女性的價值感來自於丈夫,來自於擁有男性後代,來自於良好的行為帶來的認可,她的價值感並不來自於她自己這個獨特的個人本身。

可怕的是,沉浸在這種認知和邏輯中的,不只是男性們,還有女性們本身,甚至於,她們沉浸更深,就像傳統社會中,逼迫女性最深的,往往是那些深深沉浸在對女性角色錯誤認知中的婆婆或母親們。

她們始終順着這種“邏輯”來進行自己的生活,來教育自己的女兒,認為是生命本身就是苦,卻沒有想過是這種“邏輯”本身或許就並不正確。

文化和思想的迫害,是透過人來進行的,像怪圈的迷宮,但是是需要改變的,女性需要順服的品質,但獨立並且值得被尊重。

喜福會觀後感2

《喜福會》所講述的是四位華人移民婦女和她們在美國長大的兒女各自之間的故事。小説的題目《喜福會》原是母親們打麻將的聚會。這些婦女移居美國已有幾十年,但她們仍念念不忘從小受過的傳統教育,恪守着中國幾千年來滲透於婦女血液之中、幾乎已成為天性的封建男權的思想。她們共同的理想就是要嚴格教育、管束自己的女兒,使她們能逃脱自己這一輩女人的命運,成為她們眼中幸福的女人。然而,對於母親的管束,女兒們則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一味反抗,在這個種族、階級、性別不平等的美國社會裏,兩代女性上演了一出由相互爭鬥到殊途同歸、相互認同的悲喜劇。在這出悲喜劇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人物口中道出的事情,而是那些她們無法啟口、無法觸及、諱莫如深的事情,是沉默背後的東西。在那裏,沉默已經變成了一個象徵,它那巨大的毀滅性力量摧毀着女性賴以生存的自尊、自信和勇氣,使她們在沉重的壓抑之中喪失生存的潛力。然而一旦打破沉默,這毀滅性的力量就會立刻消失,被壓抑已久的.人性就將得到復甦,平衡和諧的關係就會得到恢復。《喜福會》中母女們的悲歡故事大部分都是以沉默和打破沉默這條主線編織起來的。

《喜福會》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在美國,所謂的多元文化,也就是亞文化與主流文化持續一致的新格局,從本質上來説但是是一場掩人耳目的把戲,是對亞文化的同化和心理侵略的掩蓋。那麼,與其他少數民族的女性一樣,華裔女性只有重新找回原本的自我,打破文化的沉默和性別的沉默,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尊、自信、自主地應對生活,才能最終進入“喜與福”的境界。

標籤: 觀後感 喜福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mk95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