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弟子規》的讀後感

《弟子規》的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的讀後感

《弟子規》的讀後感1

暑假裏,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因為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平時説話時要謹慎,不要隨意亂説,要講信用,説到做到。再次,和他人相處時要平等待人,有愛心,與品德好的人交朋友,並學習他的優點和長處。最後,在做到了以上這些後,就可以認真學習書本上的科學文化知識了。以前我也明白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但沒有把它們系統化。原來“弟子”也有“規”啊!

讀《弟子規》,讓我感觸最深的有兩句話:一句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一句是“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恭敬敬的將父母的話聽到心裏。當我們犯了錯,父母責備時,我們應當順從的聽父母的教誨並且承擔自己所犯下的過失,不可以頂撞父母,使他們傷心。以前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雖然也知道這方面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經常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我今後堅決要改正,做個聽父母話的好孩子。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如果父母疼愛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那是極其自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討厭子女,子女卻還能用心盡孝,那才是難能可貴的,是有賢德的體現呀!這方面在以前我還真做不到。以前只要父母一批評自己,哪怕是自己錯了,心裏也會想:父母現在對我不好,長大後我也不對父母好。看來我是大錯而特錯了,今後我一定改正,做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

這就是我初讀《弟子規》後學到的道理和感想,寫出來與大家共同交流。

《弟子規》的讀後感2

暑假裏,我詳細閲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個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意思是:我們借別人東西,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就應歸還。以後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給我了。

這令我想起在三年級的暑假裏,我經常到鄰居家裏玩。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小熊玩偶,我一看,呀!還真漂亮!我目不轉睛地打量着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還有月亮彎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愛極了!我心想:要不讓她借我幾天,回去讓妹妹看看,她肯定會喜歡的!於是,我對她説;“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猶豫了一會兒,説:“好吧,你過二天再還給我。”於是,她把那小熊遞給了我。我把它帶回去後,妹妹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熊,整天陪着它玩遊戲,還定時餵它“吃飯、洗澡、哄它睡覺”呢!媽媽誇我真懂事,我樂得像吃了開心果似的,在這二天裏,妹妹也不會吵鬧。到了還小熊的時間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卻不肯,我只好讓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會介意。第二天,朋友親自來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搶走,還給她之後,她馬上就走了。然後,妹妹每天都吵着要那個小熊,媽媽又罵我説我沒有帶好妹妹,我只有試着再向鄰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麼求她都借不到這個小熊了。

讀了《弟子規》後,我後悔極了,我從中體會到借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及時還,不然別人以後也不會相信你了,即使沒及時也要提前向別人解釋清楚才行。

《弟子規》的讀後感3

談到珍愛生命的時候,我們總不會忘記強調,是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可貴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忘了賦予我們生命,無私哺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愛與關心,是因為他們的悉心照顧,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優異的環境下茁壯長大。

這些天不知怎麼的我把書房裏的《弟子規》拿來翻了翻。當我看到“入則孝”的時候,我心裏湧起了陣陣好奇與疑惑。“入則孝”説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順父母嗎?我好奇地查了查資料,果然就是這個意思。在孔夫子那個年代就開始講究孝道,對於受到父母的愛越來越濃的我們怎麼能夠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了。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説。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你做到了嗎?

感恩父母從現在做起,吃飯時候給父母夾肉,幫父母捶背,給父母端洗腳水。感謝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謝把我們養育成人——父母,大喊一聲父母我愛你們!

《弟子規》的讀後感4

學校給每一個學生髮了一本《弟子規》,要求咱們每一天誦讀。於是我每一天做完作業就會和母親坐在沙發上一齊讀,母親還為我解説意思呢!母親常説,領悟《弟子規》對咱們很有幫忙,它教育了咱們生活上,領悟上很多做人的道理。

這天晚上,母親和我又在大聲地念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母親解説道:“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理解。”聽到那裏,我低下了頭,正因我想起我平時也真的做得不對。有時我做作業或者領悟不夠認真,父母會説我幾句,但是我不但不虛心理解父母的教導,而且還覺得父母好囉嗦好煩,亂髮脾氣。此刻我看着手裏的《弟子規》,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必須要聽從父母的教導,還要虛心的理解父母的批評。例如:母親經常説我的`東西亂放,書桌上擺滿了領悟用品、玩具,每次都是她幫忙收拾。以後我要用《弟子規》中還提到的“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來警惕自我,每次做完作業我必須自覺地把領悟用品和玩具放好,不再讓母親為我操勞。

《弟子規》讓我還學到了許多道理,這真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好書,以後我必須更加認真地領悟《弟子規》。

《弟子規》的讀後感5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我們沉澱,那論語學而篇,兩代之間,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歌曲——《弟子規》。想必大家都看過《弟子規》這本書吧!那可是一本好書,它能教會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

在小的時候,我有事找哥哥姐姐都會直呼他們的名字,但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中的一句話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憲能。”我就會有事沒事喊一聲哥哥,姐姐,他們聽到後都很欣慰,説我變乖,變懂事了。可以説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呢!

在過去,每次只要媽媽把燒好的菜端上桌子,我總是第一個衝上去,還大聲嚷嚷着:“媽,快給我盛飯!”但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中的一句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我就懂得了,不管是飲食還是坐走都要讓長輩先來,我們小輩永遠要在他們之後再行動。之後在家的每一次用餐,我都會乖乖地等父母先坐下,我再坐下。等父母先動筷,我再動筷。他們都説我長大了,我的心裏真是樂開了花。

當然,《弟子規》中教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在這裏我也無法都一一道盡。我只能再次説《弟子規》真是一本好書,你可能讀了一遍、兩遍,懂得了一些,領悟了一些,可是當你讀到三遍、四遍、五遍的時候,你可能又會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了。

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吧!

《弟子規》的讀後感6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比如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是我閲讀後的點滴體會。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 “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着太陽轉。

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提高自己的修養。

《弟子規》的讀後感7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的讀後感8

回想《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在我家有幾年了,記得幼兒園大班時老師每天給讀論語,媽媽也曾經給我讀過,所以這本書沒怎麼翻閲就被閒在了書架上。一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讓同學背誦《弟子規》,我才把這位沉睡已久的老師請出來。

讀了這本書,雖然有些我還不是特別明白,但我還是收穫了許多,比如:“父母呼應勿緩 行勿懶父母教須聽從 父母責 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候媽媽喊去擦桌子,叫幾聲我還磨磨唧唧的不想動,再叫,我有時還會回上一句:“有獎勵嗎?” “什麼獎勵?”我説“那就擦一次獎勵一塊錢吧!”媽媽也許是想讓我乾的有動力些,索性就答應了我的要求,説實在的那段時間我的錢包真的是鼓鼓的。後來媽媽覺得我大了一些,媽媽再次喊我擦桌子的時候,她説:“兒子,咱家四口人,那這四口人是不是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説“是”媽媽繼續説:“那既然是,那咱乾點家務,做點事情,還用錢嗎?”從那以後,我感覺我再也沒有擦過桌子。讀了弟子規之後,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

還有“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大意是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牀,務必洗臉梳粧、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想想我自己呢,每天早上都是媽媽叫完一遍又一遍,像是個打鳴雞,督促我的學習,又像是個嘮叨的'唐僧。

這本書讓我的臉紅了一次又一次,很多我不太明白的地方,我會仔細閲讀。以後也會以《弟子規》來要求自己。

《弟子規》的讀後感9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擁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國學大致分為哲學、史學、文學和禮俗學等。平常像我們國小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文學了,文學也分為古詩詞、名言等。

通過學習文學,我感受到中國的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學生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和熱愛祖國。《弟子規》就是能很好説明這些事的一個例子,大人們都説學《弟子規》是決定孩子好壞的第一步,能很好的管理孩子的行為舉止與言行。《弟子規》中講的最多的就是孝敬父母,所以中國的孝道也是作為一名中國人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就像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鑽進爸爸的被窩為出去幹活的爸爸把被窩捂熱乎了,在炎熱的'夏天小黃香用扇子把爸爸的被窩扇的很涼快,這樣爸爸回來睡覺的時候就可以舒服一點了。這個故事就可以很明瞭的解釋了孝的這個字,如果沒有了孝道,就是沒有了人性,如果你連親情都沒有,世界就將變得冷漠無情。

當然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不瞭解中國的歷史,不知道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你就不配當一名中國人,就更不配做一名炎黃子孫,我們國家從前受盡了他國的欺辱與迫害,可是現在中國日益強大,是個富強民主的國家,我們終於揚眉吐氣了,不用看別人的臉色生活了,中國人證明了他們在這幾百年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也證明了中國現在已經強大了!

要想了解自己的祖國,要想了解國學,要想當一名合格的中國人,就要好好學習,俗話説的好活到老學到老長大後要是有了出息就一定要好好的回報自己的祖國,不愧對於自己的良心!

《弟子規》的讀後感10

暑假裏,學校讓我們讀《弟子規》,去學習弟子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弟子規》裏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讀到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慚愧起來。

正如《弟子規》裏説,父母的呼喚,應及時應答。父母的教導,

應該恭敬的聆聽。犯了錯誤的時候,應當虛心的接受,而不頂撞,父母是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應當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我們要把學習學好去報答他們。

但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想,不多吧!每人多多少少,在有些時候也會頂撞父母的。認為他們的思想太封建了,一天到晚的約束着自己。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父母對我們的教誨,我總是不耐煩,父母説的話我也是頂撞,和他們説不了幾句話,然後就把自己一人關在房間裏。

在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無論在何時,無論何地,我們説的話,父母總是把他們當作沒有睡醒時説的,父母的.愛是傾其所有的,是無微不至的。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在父母眼裏,我們永遠都是小孩子。雖然它們也不想我們犯錯誤,但我們每次犯了錯誤之後,總會耐心的給我們改正的機會。他們耐心的等待,期盼我們成長起來。因為他們想:“總有一天,我們會成長起來的。”無數次的看到他們為了我的成長進步而流下辛勞的汗滴,無數次的看到他們因為我不爭氣的成績,臉上留下的焦慮神情。此時此刻,我要對父母説一聲:“對不起!”請原諒我的不懂事給你們帶來的煩惱。

父母啊!你們是我永遠的歸宿,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不管用什麼方式,我們都要盡所有去報答你們的愛!

《弟子規》的讀後感11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説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戲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的讀後感12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養家餬口,背井離鄉,遠離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這種親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都在。聽到你在外面過得很好的時侯,他們很高興,逢人都説。要是遇到什麼麻煩時,父母都會擔心的不得了,睡不着覺!為了讓我們娶上媳份兒,操心至極!所以,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卻忽略了父母的愛,認為父母總是杞人憂天,嘮嘮叨叨,總會跟父母產生不一致的看法,甚至認為父母不愛我們了,這個時侯,我們還會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答案。不管怎麼樣,我們聽從父母的.意願是對他們的尊敬,我們應該更加寬容,體諒得照顧父母。對他們要有耐心,父母健康的時侯,我們會很自然的孝順父母,父母真正生病了,需要我們照顧的時侯,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耐心,孝心呢?

父母也有犯錯的時侯,我們做子女的要幫助他們改正,對他們的不良嗜好,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孝心。但是一定得講究方法。

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怎麼,珍惜現在,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的讀後感13

《弟子規》中有言:“次謹信”,“謹”即要謹慎小心,“信”則要誠實守信,從中,我領悟到了做人做事要講求誠信的重要性。我們將伴“信”至天下!

“凡出言,信為先。”每説出一句話來,一定得以誠信為首要。即誠信是做人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誠信,作為一種傳統美德,是我們人人都應該具有的。誠信是做人之基,立業之本。一個人如果不講誠信,就得不到他人的信賴和尊重;一個企業如果不講誠信,就無法生存與發展。

曾子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守誠信,對一個還未懂事的孩子就如此誠信,那麼,他對待家人,別人,國家呢?不更是如此嗎?所以他聲名遠揚,他為信守承諾而殺豬的故事千古流傳。

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吳起,他做到了言必信,所以他得到了好的回報。他贏得了別人的信賴與尊重,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中國是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薰陶了我們幾千年,然而近年來,信用危機已經大大增長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弟子規》教育我們道:詐與妄,奚可焉。那些爾虞我詐的`事千萬不要做,不要讓邪惡充斥我們的純真心靈,法國拉羅什夫科曾説過:“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因此,我們要讓誠信伴我們至天下,則我們需要有堅強的意志。用這些抵禦生活中的污點,則心靈會更加安定。

一個人守信,折射的不僅是他自身的素養,更是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的內在素養。

一個守信的人才能夠光榮步天下,一個守信的民族,才能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被國際所信賴。

所以,我們要堅守“信”,做一個誠信之人,彰顯我們獨特的人格魅力,讓我們的中華民族因為我們而伴信至天下!

《弟子規》的讀後感14

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其中一些道理很簡單,但平時沒有真正去領悟。因此,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真諦。

《弟子規》讓我的智慧得到增長,使心靈受到震撼。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我有了三個新的領悟。

第一,做人應當心存感恩。

作為一個人,我們首先應該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弟子規》的第一章是關於孝道的。感恩體現在“孝順”這個詞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想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是,對比一下,我為父母做的並不多。通過這次學習,我希望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加倍努力,希望能給辛苦養育我的父母創造幸福的生活。

第二,做人要恭敬和謙虛。

恭敬和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心的謙虛怎麼能做到待人恭敬呢?“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我從小讀過很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沒有意識到謙虛也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感到驕傲和自滿,為人爭強好勝。

第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導人們要善良,要培養自己的品格,目的是讓人們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過得怎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的讀後感15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裏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想到這裏,我就回憶起那件事。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

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

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裏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説:“小純,爸爸媽媽説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標籤: 讀後感 弟子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o2p3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