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儒林外史學生讀後感

儒林外史學生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儒林外史學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儒林外史學生讀後感

儒林外史學生讀後感1

因為之前學過《范進中舉》,小説裏的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令我印象深刻。今年暑假,完整地看了一遍《儒林外史》,那時的封建社會,在讀書人眼裏,“舉業”高於一切,於是大家便全身心投入到八股文裏去,為的是博取一個功名。

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説。小説在一開始就講了王冕的故事,王冕一生受盡磨難,通過勤奮苦讀造就他的博學多才,但是他卻終生不願意入仕途。通過小説後面的各位書生的'經歷,諸如周進、范進之類,與王冕的一生相比,就會顯示出強烈的反差。比如小説中的周進,就令我印象很深刻,已經六十多歲了,還是個老童生。路過貢院,觸景生情,老淚縱橫,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讀到這裏,我不禁心感酸楚。當一羣商人要為他花錢捐一個監生的時候,周進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幾個頭。可見他已深陷科舉毒害中,不得自拔。還有後來周進提攜范進,也是二人遭遇相似,產生共鳴的結果,可見當時社會風氣便是如此。我不禁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感到悲哀,也為這些讀書人感到惋惜!

比起他們,當今社會的我們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實現夢想,成功的途徑是非常多的,而並不一定只有讀書做官一條路可走,比如張謇選擇了實業救國,魯迅棄醫從文,近現代這樣的人物比比皆是。

《儒林外史》中最讓我感到可惜的人物是匡超人,他原本是一個孝老愛親、勤奮好學的人,卻掉進了世俗追逐功名的漩渦,又結識了潘三這樣的壞人,後來還幫着潘三幹壞事,潘三被抓之後,他又立刻和潘三斷絕了聯繫,生怕連累了自己,這也是不正義之舉。他不但不學好,還愛吹牛,經常不懂裝懂,最終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視的一笑。匡超人本來很好,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壞朋友,落得如此下場。令人感到可惜!

《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説,書中刻畫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士子,有的庸俗可笑,有的卑鄙醜惡,有的可憐可歎......幾百年後的今天,當我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仍然感歎不已。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

儒林外史學生讀後感2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范進中舉》之後。看完之後不覺驚異於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後。

《范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中舉從范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於出頭,從他發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痴情一片;但他們的痴情並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財。范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中舉對胡屠户來説,也是意義非凡;對范進中舉前要打要罵由着性子來,一旦中舉後,因范進發瘋讓他打范進一巴掌,他卻説:“(范進)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個勢利小人的嘴臉清晰的勾畫了出來,胡屠户就是那些滿腦子也是功名,中了科舉餘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還有那些鄉紳,都在第一時間忙不迭的為范進送金送銀,正是他們為政府傳播科舉毒推波助瀾。

作書中充斥着諷刺味,辛辣尖刻,這與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聯繫,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後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並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提及科舉這類的話,也沒有了書中迂腐的現象。但是,我們常常看見家中老人為了讓下下代的認凌晨排隊報課外班,諸多考生因為會考大學聯考日以繼夜讀書,有些考上的扔書慶賀,有些考不上的跳樓自殺。很多人拿着文憑大吃大喝。不知以後是否還會有一本“儒林次史”來諷刺這個時代的制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oqlv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