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邊城讀後感[大全15篇]

邊城讀後感[大全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城讀後感[大全15篇]

邊城讀後感1

沈從文的名字應該是在書城看過吧,那時對他沒什麼瞭解,也沒什麼興趣,只是單純地認為這個名字很乾淨。之後認識他便是讀了他的小説《邊城》。

《邊城》這部作品和作者名字一樣純潔,那裏描繪的一片藍天,白雲,流水,人家的仙境,那裏沒有世俗的喧囂,沒有欺詐與蠻橫,每個人都是淳樸友善的。翠翠,一個天真調皮,孝順貼心的女孩;船伕,一個憨厚和善的老人;二老,一個不慕虛榮,超凡脱俗的男兒……

《邊城》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純純的情感,淡淡的哀傷。這輕描淡寫地情節,卻帶給人割心般的疼痛。大老,二老同時喜歡上了清純的翠翠,可翠翠只喜歡那個兩年前幫助過她的二老。我隱約感到悲劇即將開演。果真不出我所料,大老開始向翠翠提親,二老卻要面對碾坊與撐船的選擇。還好,最終,翠翠沒有答應,而二老也表示出要撐船的意願。

邊城讀後感2

初次看到這部作品我便被封面的圖畫所吸引了。

《邊城》的作者是沈從文,我們學過他的文章。從照片上看他是一個非常幸福的老爺爺。但讀完一本書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整本數瀰漫了一股恐怖的氣息,彷彿讓我感覺到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無奈與辛酸,有一個片段讓我驚悚好久,盡然在那個年代裏會有人賣人肉,歷史書裏並沒有交代這些。並非沒有正義温暖的片段。第一幕《漁》中哥哥與弟弟的感情深深的打動了我。雖然兩人調皮不懂事,可是在關鍵時刻哥哥拼了命的也要保護弟弟,作者在字裏行間裏彷彿是想讓讀者體會,就算是在黑暗的年代裏,也是會有人性的光輝的。

在《題記》中曾經提到一個問題,用過去與現實作比較,民族品德的消失已經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人們很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喪失道德。妻子命的也成了用來交換的物品,這不光是道德的問題,更是人性的喪失,我們不能改變時代,可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不做骯髒圖利的小人,正是沈從文想表達給我們讀者的。

邊城讀後感3

今天閒來無事做,就把沈從文的邊城看了一遍。想起以前看邊城的電影,好像還依稀記得點翠翠的樣子。

這個故事裏無處不在透漏着茶峒這個小山城的淳樸與親切。人們思想單純,但是又有老一輩和晚一輩們的思想代溝,也許真是這些代溝才讓故事有了真實感和讓人遺憾的結局。老船伕的“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不知道是個好點子還是是一個壞了很多事的餿主意。天保儺送都不要碾坊要渡船,翠翠就是不説出口她喜歡的是大佬還是二老,兄弟二人一起去為翠翠唱一晚的歌,天保的意外死亡,老船伕的過分關心婚事,順順父子對老船伕的冷淡.....這些好似沒有説出口的誤會,也其實是現實中每個人都會做的。看小説時覺得者迷,旁觀者清。但是現實中誰都可以是那些者,迷。

那個茶峒那個時代的人,人人都會感恩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接納這個世界給予的。雖然結果是讓人遺憾和無限聯想的,但過程卻是那麼的美好感人。

翠翠在一天天長大,爺爺為他的孫女忙活直到離世,儺送得不到翠翠的理會,但是他們都知道嗎?其實翠翠瞭解一切,翠翠美在心裏,但她不敢説,翠翠難受在心裏,她也不敢説。

邊城讀後感4

這世間的苦啊!唯愛可以支撐。那一艘小船,載了多少日月,渡了多少繁華。那一晚歌聲,傳了多少情意,唱了多少相思。那一條江水,裹了多少哀愁,沉了多少期盼。

依水而臨的邊城,嘈雜,熱鬧。臨水而居的人們,樸實,善良。炊煙裊裊,燈燭耀耀,這人間的煙火闌珊如夢。“沈從文”的《邊城》,在那一片霧氣濛濛的人來人往中,在那縴夫的強有力的號聲中,在那小溪邊矗立的“白塔”上展開。

人活着,不外乎一個“情”字!晌午時茶樓裏的談笑。傍晚時臨窗翹盼的女人,掌燈時母親的呼喚。然而,這世上的`“情”總是殘缺的,軟弱的人等待,懦弱的人逃避,得到的千瘡百孔。

小城的風景格外秀麗,“愛情”在這裏只是曇花一現。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邊城讀後感5

初讀《邊城》已經是國中時候的事情了,雖然過去了很久,但是翠翠那個單純善良、不諳世事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我腦海裏,剛開始看時,我主要就是圍繞着翠翠與儺送兄弟倆的糾纏不清的曖昧的愛情故事來看的。

一、這個人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這句話是我對這部小説印象最深的。在第一次看小説的時候,我的情感幾乎就是傾向於儺送的,從最初的翠翠和儺送的邂逅,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鍾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老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並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但是或許也正是因為翠翠的靦腆羞澀,把心事藏在心裏,才導致了大老的意外死去,二老也因大哥的死去而將愛意深深埋在心裏,選擇了遠行,留下了翠翠一個人。

翠翠和二老之間的愛是美麗的,也是單純的,單純得就像紙那麼薄,一不小心就會碎了。

二、翠翠和爺爺的相依為命

邊城讀後感6

沈從文的名字應該是在書城看過吧,那時對他沒什麼瞭解,也沒什麼興趣,只是單純地認為這個名字很乾淨。之後認識他便是讀了他的小説《邊城》。

《邊城》這部作品與作者名字一樣純潔,那裏描繪的一片藍天,白雲,流水,人家的仙境,那裏沒有世俗的喧囂,沒有欺詐與蠻橫,每個人都是淳樸友善的。翠翠,一個天真調皮,孝順貼心的女孩;船伕,一個憨厚和善的老人;二老,一個不慕虛榮,超凡脱俗的'男兒……

《邊城》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純純的情感,淡淡的哀傷。這輕描淡寫地情節,卻帶給人割心般的疼痛。大老,二老同時喜歡上了清純的翠翠,可翠翠只喜歡那個兩年前幫助過她的二老。我隱約感到悲劇即將開演。果真不出我所料,大老開始向翠翠提親,二老卻要面對碾坊與撐船的選擇。還好,最終,翠翠沒有答應,而二老也表示出要撐船的意願。

邊城讀後感7

命,順命而為,或有不甘。逆命而為,何其困難。

平淡,樸實的生活,乾淨,利落的文字。卻看的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好似我此刻就在那邊城,好似我也是親眼見證了他們的故事。文中那説不清道不明的愛情,翠翠明白自己的心,她有着邊城小女人羞怯,善良,純粹,美麗的模樣。大老,二老同時喜歡上她,這是翠翠的錯嗎?那又憑什麼要讓翠翠來承擔這悲劇的`結果。愛情不應該和其它任何事情來相提並論,不應該受到其它任何事情的影響。即使我知道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這都不可能實現,所以,大多時候都是留下永遠的遺憾。畢竟捨不得死,生活就依然得過下去,管你悲傷或快樂,你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滄海一粟。

看到爺爺安然死去的那一幕,眼淚配合的留下。兩個相依為命的人,終有一個人先去了,剩下的那個人還得帶着一切的過往和回憶,堅強的活下去。我心中的翠翠,不嫁大老,不嫁二老,不被愛情牽絆,不受世人憐憫,帶着爺爺的期望,遠走高飛,浪跡天涯,不再回頭。

在繁世中待的越久,便越是嚮往那一份寧靜。

邊城讀後感8

“可是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是《邊城》的結尾,給人平淡、清麗、悠遠…甚至有些倉促簡單,殘缺的感受, 但細細品味,卻又能尋見些許耐人尋味的“邊城”之美。

整篇文章都充滿了濃重的純真的鄉村特有的淳樸氣息,他們的心地單純,思想執拗,語言真誠,總感覺有一些韻味在裏面,説不出來具體是什麼。二老既有對哥哥之死的`愧疚,又有對翠翠的依戀,左右兩難,如何能以笑顏面對翠翠?而純情的少女翠翠,不諳世事,自然無法瞭解儺送的複雜心理,豈不是空添愁怨....戛然而止的結尾,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任這故事最後如何,都由我們去想象,或喜或悲,都由我們選擇,殘缺,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邊城”之美,美在殘缺。

邊城讀後感9

讀完《邊城》,我被那些質樸卻不乏俗世人性的人們所震撼,美麗的風景,水上的生活,不是一個小村該有的,在這之中,摻了許多社會的影子,並不重要。

我生活的地方與這相似,卻又有些許不同。文中翠翠的爺爺七十歲的時候發現他孫女長大了,我的這個村不知是否有孫女或孫子陪在爺爺身邊。這個小小的村莊,老人多過年輕人,孩子也在城裏上學,每當早晨的陽光射進低矮的老房,老人們就走出來,顫巍巍地在我面前離去。王維的“大漠孤煙直”固然淒涼,但每當村莊的炊煙裊裊升起時卻勝過大漠之景的悲哀,因為在這裏,只有無聲的'日子,沒有激情,沒有未來,老人們一見面就互相算着日子,沒了老伴的還開玩笑,幾日幾日後就會去陪她(他),遲暮的景色也被染上黃昏。老人們的煙斗與炊煙一同升起。某天,老人生病住院了,孩子們紛紛從城裏回來,原本有説不盡的話的老人那時卻也只能歎息,説多又有什麼用呢?不要成為孩子們的累贅。

這個小村有時縱有談笑聲,卻也只似幽谷裏寂靜的一滴泉水落下罷了,我如同喝了一碗濁而烈的酒卡住喉嚨,説不出話來的同時,觸及到了生生不息卻輪迴無情的生命

邊城讀後感10

《邊城》這部作品是沈從文於1943年所作。這部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風俗為背景的“牧歌”小説,為我們展示了人性的淳樸。此作也是沈從文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高峯。

主人公翠翠有着水晶一般的眸子,黝黑的皮膚,從小因父母有着一段不道德的愛情而相繼辭世。從小受苦的她身邊只有船,一條黃狗和年過半百的爺爺。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幼的翠翠竟時不時的幫爺爺拉渡船。

作者開篇就用淳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淳樸的湘西圖景。“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莊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小説同時也為我們展開了一段翠翠與大老、二老但毫無結局的愛情悲劇。作者一平和的語調包容的心境靜靜地為我們述説《邊城》這部小説悲傷但略帶希望的結局——“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會回來!”

作者將小説人物、主題、背景融合得恰到好處。既表現了湘西淳樸的`民風,又寫出了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憫與無奈。

沈從文用自己獨特的風格——樸素、平淡、抒情,靜默地抒發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對鄉土的深情,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邊城讀後感11

捧讀沈從文的《邊城》一書,從頭至尾,一抹淡淡的愁雲因繞於心。恍然間,似來原始山野的清風輕拂面頰,如夢如幻。作家以真摯的感情,優美的語言,詩意的情緒,把我們帶入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唯美時空裏,讓我們陶醉於一曲清新悠遠的牧歌聲中。

在工業昌盛的今天,《邊城》所帶來的不僅是一種自然質樸的意境......

小説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翠翠在蔓延葱蘢的山林中不知不覺的長到了十五歲,她的世界裏除了爺爺、黃狗、渡船、如今心中竟湧出了“薄薄的淒涼”翠翠和二老間朦朧無結局的愛情為作家娓娓道來,點染這清風白月浸透着流水潺潺。青春的`夢如一般晶瑩剔透的玻璃球.......

作家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寧靜古樸的湘西鄉間景緻,展現出小説人物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近似原始單純生活,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憨厚的本性,與那善良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脆竹白日喧囂夜晚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像詩、想畫、更像音樂的夢境......

我要説最幸運的人是《邊城》的讀者,因為這些人在心底存了一個夢,他駐留在湘西的一個邊城......

邊城讀後感12

一個女孩、一個船伕、兩個小夥兒,寥寥幾個角色,構成了這平靜而動人的故事。本書講述了湘西邊境小城裏的悽美淳樸的愛情故事:翠翠和船伕相依為命,直到她遇上了兄弟倆天保和儺送。大老天保和二老儺送以“車路”和“馬路”的形式追求翠翠,經歷了許多誤會和周折,最終老船伕、天寶死了,儺送離開小城。詩意的神話終於還是破滅了,留給翠翠無限的懷念,留給我對於成長和人性的思索。

1、關於成長:對於翠翠,從遇見哥倆,到喜歡上儺送而羞於表達,再到因為儺送而不停幻想,再到天保和老船伕的逝去,最終到儺送離開她默默地等待……翠翠從開始的無知、純潔,到最後她不得不平靜地面對生活的辛酸和生離死別,我見證的,是一個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這不是她一個人的成長,是每個人的成長。

2、關於人性:人性的美。翠翠從女孩到女人,生活的無奈終究沒能使翠翠喪失人性的純潔善良,她還如往日般擁有着“清澈透明的`眸子”、“善良的心”,只多了一份成熟堅忍。我很好奇:當我走出這個詩情畫意的湘西小鎮,走出翠翠悽美動人的故事,走到現實社會中來,我是否還會看到這樣美麗的人性?我相信我會的。

人性的美不會過時。

邊城讀後感13

讀完《邊城》,我被那些質樸卻不乏俗世人性的人們所震撼,美麗的風景,水上的生活,不是一個小村該有的,在這之中,摻了許多社會的影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邊城給我們的啟示,對於生活的理解。

這篇文章是以翠翠的成長和她曲折的情感為線索而寫成。寫出了邊城人那樸實的民風,沒有對利益的追逐,更沒有那個年代戰爭的喧囂。有的只是更有人性,更近人情,更為平凡的感情。這種簡單的感情更加容易感動人。“二老”儺送為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大老”天保在與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模稜兩可的“馬路”,“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後,毅然甘願站在月夜山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這種純樸的感情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憨厚的本性,與那善良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脆竹白日喧囂夜晚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童話。

邊城讀後感14

沈從文的《邊城》是一部耐人尋味的作品,讀完這部書,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邊城茶峒位於湘川黔三省交界處。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鄉土氣息很重,今年五一,我有幸去鄉村遊玩,參觀了原始森林,體驗了農家的樂趣。河流,山川,渡頭,渡船,竹林,茅屋,小鎮,都是大自然的尤物,它們平凡,寧靜,毫不張揚的散發着它們獨特的美。這使我看到了邊城的.影子,看到了它質樸的村莊。而這座質樸的邊城,在作者筆下宛若世外桃源,散發着迷人的氣息。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小城的景色,那就是——“境”。這座小城的意境,像詩一般柔美,這清新脱俗的境界,令人心馳神往,魂牽夢縈。

作者用很多的筆墨來描寫小城的自然風景,為小城營造了一個和諧寧靜的氣氛,這優美的環境,烘托出了小城中的人們質樸、熱情的性格。在這裏,沒有名利場的硝煙,沒有商場的變化莫測,有的只是淡泊名利,誠懇敦厚的人性光輝。這裏的小城平靜,人的心情更加平靜,所以用一個“靜”字來形容這裏的人,這個字,讚頌小城的人們美麗得心靈,他們並不像城市中的人那樣,喧囂,吵鬧,而是少有的脱俗,一個“靜”字,送給《邊城》中美麗的人物,美麗的人格。

邊城讀後感15

阿爹出生在老部長的家裏,條件好,從小嬌貴着,不知天高地厚。老部長死前把家裏的田地交給他,囑他娶個温良女子生活。他點點頭,説老頭子你放心去吧。老部長閤眼,阿爹當了家裏的田產出門闖蕩,不想軍人家庭出身,半路竟敗給了小賊,錢袋不翼而飛。

阿爹無臉回去,也無家可尋,就一路摸索,給人幹過苦力,也去街上弄過雜耍。學了不少本事,人越長越結實,就帶着攢下的小錢到鎮上去找停靠點。也巧,他晃着錢袋在鎮上閒逛,遠瞧見一個姑娘擺攤賣竹框。秀氣,白嫩,這是我從阿爹口中瞭解到的.姑娘。據説阿爹與那姑娘一見鍾情,孤伶伶的他就隨姑娘回家,跟姑娘一起靠擺渡為生。這姑娘便是我阿孃。只是阿孃從小可憐,七歲時失了雙親一個人生活,得了不少小病沒痊癒,落了一身病根,生孩子時難產,連同腹裏的孩子一同去了。阿爹太悲,葬了妻子,隻身一人在此撐船渡人。那時他約莫四十多,人生不感。潮漲潮落,水深時死了很多人,使他漸漸看透生死,離開人世不過早晚罷了。

渡人者,其實難自渡,他説。四月後,雨多水,阿爹撐船時被急流沖走再沒回來。我終於在人生第十九個年頭接手那支槳,周旋在碧波里。

標籤: 讀後感 邊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pmqp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