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後感

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後感

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後感1

抬眼於浩瀚的星空,不覺會感歎人類自身的渺小——螻蟻一世,須臾一瞬。然而,即便是身為蘆葦的我們也都有去追問探尋的慾望和權力。面對匪夷所思的種種現象,有人選擇了等待英雄,有人選擇了寄望於飄渺的幻想,但是,更有人勇敢地站起來,質疑、觀察、推演、實踐,敢於去向世界“索取”。這就是我們需要的科學精神。

時代呼喚着偉人,偉人也終究沒讓我們失望。有一位老人,驅散了生命山谷前的薄霧,掙斷了禁錮只會自由的枷鎖,將上帝的假皮生生從教皇虛偽的身上剝下,將源於神的時代的愚昧菲薄從世間驅逐,人重新認識了自我——我們是“優勝劣汰”的勝者而不是上帝心血來潮的玩具。“人”的時代來臨了。

十九世紀,歐洲乃至世界科學史上的輝煌,人類歷史上有許多推動時代進步的偉大構想在這裏起航,藍圖在這裏鋪展,被馬克思譽為“三大自然發現”之一的進化論也位列其中。

它的科學價值、社會價值、思想價值不可估量。

愛科學,號召的並不是滿腔的熱血,反而是理性的思考以及甘於寂寞的淡泊。年輕的達爾文意氣風發,沒有像絕大多數的“實驗室嬌花”那樣閉門不出,達爾文選擇了去室外探索世界,選擇用科學實驗代替了“紙上談兵”,開始了他的航球旅行。然而就如蘇格拉底愈加地發覺自己的無知一樣,達爾文結題計劃也一拖再拖,一年、兩年、三年……最瞭解生命科學的達爾文,彷彿變成了世上最無知的人,不斷地思索發問,論題不斷被提出、證明、質疑、推翻……如此反覆,孜孜不倦、樂此不疲。與他同時代的.物理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英國的學術界革命如火如荼,有人也全達爾文提前把部分論文發表,卻被他婉拒了——在真正揭開生命奧祕之前。《物種起源》,達爾文畢生心血,當他放心地將手稿託付給出版社時,離他立志於博物學研究已經整整二十年。

“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在科學界,永遠不需要頂禮膜拜,積極思考,敢於提出質疑,往往才是對偶像的最高致意,倘若因此來使他們的學説更加完善和發展,那才是科學先驅們所期望的。拜讀科學鉅著,讓我們有幸與大師零距離接觸,去聆聽他們的教誨,吸納他們的精華,然而,最重要的是——領會他們的精神。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僅僅是單純的接受必定會被同化,而只有敢於質疑,才能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當然,提問並不是詰問,是辯駁而非詭辯,倘若只是有一時衝動、沒有根據的猜想,缺乏科學嚴謹的實驗證明,定然會貽笑大方,縱使確有其理,最終也與成功失之交臂。

熱愛科學不僅要有獨自堅守的毅力,也要有與合作共事的胸襟。不僅要有埋頭苦幹的執着,也要有獨闢蹊徑的創新。不僅要有義無反顧的果敢,也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不僅要有奪取成功的信心,也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自豪地宣誓:“以熱愛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後感2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為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説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愛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因此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脱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此刻,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拔河比賽方案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敍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正因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刻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為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為沒有帶給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在那個年代,違背教會之難,難於上青天。但烏雲遮不住真理的光芒;黑暗無法阻攔人類追求真理的腳步。總有那麼一批堅持真理的人,不畏教會等反對組織的壓迫,堅持真理,經過幾個世紀,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奮鬥,真理終於戰勝謬誤,人類終於見到了科學的曙光。達爾文就是這樣一個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人。

然而,科學與唯心的鬥爭是長期的。直到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90年代,有的宗教人士才承認了進化論。1996年,在生物進化論日趨深入人心的環境下,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不得不改變了教會對達爾文主義的否定態度,教廷不得不拋棄了“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始祖”的信條。

而事實上,如今仍有很多人(主要是一些宗教信徒)否定並駁斥進化論。我不久前還看到一篇文章,文中仍然以神創論否定進化論。

由此,可想而知,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要否定殘酷的教會的理論是多麼的困難。讀此書,讓我知道了對待科學一定要認真,對真理,就要百折不撓地堅持。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所體現的認真精神同樣值得欽佩。當他談論到一些問題時,由於版面的限制,無法進行再多的論述,雖然書中提到的事例已足以證實他的觀點,但他仍告訴讀者,他在其他的文章中已有或將有對此問題更深入的論證。我想,對這種問題,能夠不敷衍,充分體現了達爾文對科學認真、嚴謹的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v9vl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