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必備】國學經典作文彙總5篇

【必備】國學經典作文彙總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國學經典作文彙總5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國學經典,是凝聚了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他們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文筆出類拔萃,又或者是記錄了歷史上的名人名事,而具有收藏價值。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應該細細體會這些前人的智慧結晶。

就拿《論語》來説,這本書雖然是由孔子的學子們編著而成,但是這本書記錄了孔子一生的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事件與名句。其中有我們六年級所學到的《兩小兒辯日》,這件事也可以跟孔子説過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串聯起來,一個人知道就説知道,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才是大智慧,就算是聖人,也會有他所不懂的地方,所以這不是什麼令人羞恥的事情。這就是這句話與《兩小兒辯日》所藴含的哲理。看,短短不到100字的文字,字裏行間卻藴含着如此耐人尋味的深刻道理,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覷,假如當時古人的壽命能和我們一樣長,可以和我們一樣把一些發現傳遞大部分人,可能發明出手機,汽車和飛機的就是他們了。

説完古典,我們現在來説現代。曹文軒,大家應該知道吧!一個北大的教授,代表作有《草房子》《根鳥》和《青銅葵花》。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在此之前中國還從未有人拿到過這個獎項,他是第一人。也在今年3月獲得了“20xx~201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他的《草房子》連續獲得了四個獎項,同名改編電影也獲得了3個獎項,曹文軒自己也獲得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編劇獎”。《草房子》我也讀過一點,裏面的內容催人淚下,描繪了一幕幕感動人心的畫面。文筆優美,似乎將曹文軒心中所想畫面又完美呈現在我的眼前,一篇篇故事看似是人間常態,可令人深陷其中的真情又分外感人。這就是語文的魅力,將小事寫得分外感人,讓人覺得一件件尋常的小事竟也能體現出那樣的情感,這都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

古代人有古代的知識,現代人有現代的知識,若能將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就會走的越來越遠。最後回到正題,國學經典會使我們的品味提升,使我們的文學素養提高,而不是像一些混混一樣張嘴閉嘴都是污言穢語。

既然是經典,那麼就有它成為經典的道理,當我們閲讀這些經典,可能我們自己體會不到,因為這些改變總是在細微之間,當你多閲讀這樣的書籍,可能給人的感覺就是風度翩翩。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説國學經典人人讚的原因,它總是給人一種良好的感覺,讓人情不自禁的迷上閲讀。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其實“國學經典”這四個簡單而又深沉的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長輩們提起過。

依稀記得是春節拜年的時候。我隨着爸爸媽媽來到大爺爺的家中,那時候表姐長我幾歲,她見到我就歡歡喜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間,看着那佈滿灰塵的書櫃,輕輕地對我説:“小妹啊,你要多讀國學經典啊!”

吃飯的時候,大爺爺看向我,我記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大爺爺這般意味深長的眼神。他沉默片刻,低沉地對我説:“丫頭,好讀書,讀好書,讀國學經典。”

回家時,表姐遞給我一本書,紙張有些泛黃,卻依舊能看清楚封面的字:“紅樓夢”。表姐對我説:“小妹,多讀國學經典!”

那時的我還很小,就單純地以為“國學經典”是一本書,而且很重要。我慢慢地長大,慢慢地知道“國學經典”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一種傳承。

我慢慢記得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記得《道德經》中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記得孟子的“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在生活中也見到了“國學經典”的真實事例。在火車上,我見到一位花甲老人,他戴着老花鏡,飽經風霜,他用皺紋遍佈的雙手吃力地翻動着手中的“國學經典”。在路邊,我看見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推着嬰兒車,悠悠地漫步在公園裏。年輕婦女輕柔地對嬰兒車裏的嬰兒念着:“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想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你想學國學,一切就都還來得及。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品,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樣,去品國學,讓心記得這一本本厚厚的、耳熟能詳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國學經典。

我長得越大,就越清楚春節三次聽見“國學經典”的緣由,也明白“國學經典”為什麼婦孺皆知,而且還那般深入人心。

“國學經典”不止陪伴我成長,也陪伴了老人的垂暮,嬰兒的童年。國學經典,謝謝你!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當聽到六歲的弟弟背誦這些經典誦文,我彷彿看到兒時的自己同樣在背誦《弟子規》、《三字經》時的.情形,這些國學經典的誦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承載着古人的智慧,在三字韻文中以通俗、精煉的語言講述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弟子規·泛愛眾》一篇中“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一句讓我回憶起曾經經歷過的一些事。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和朋友一同漫步在繁華的街市,無意中瞥見牆邊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他蓬頭垢面,垂着臉,坐在地上,身旁放着一個瓷碗,裏面零星有幾個硬幣……在周圍穿着花花綠綠的行人裏,他顯得有些突兀。驕陽下,他原本黝黑的面容顯得更加蒼老,汗水從臉頰滑落。望着那個瓷碗,內心彷彿被一種力量撼動,我心生上前幫助他的念頭。但很快在朋友談天的笑聲中被驅散。這時我明白,這種力量是“良知”而此時我的良知彷彿被壓在巨石之下殘喘着……內心深處迴響起誦文“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同處一片天地下的人們需要互相關愛。人格本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想到這裏,我在沒有猶豫,走上前去……

“人之初,性本善。”從這些國學經典中我看到了真善美的品質,也能在自己身上發掘出原本善良的心,漸漸長大,學習了更多知識,卻漸漸忽視了提高自身素質,但好在這些國學經典在時刻提醒我們不忘本心。

在學習上,這些誦文更是心靈的燈塔,引領着我在學海中奮進。

記得國中班內展板上有一副語文老師題的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每抬頭,看到這兩行蒼勁的大字,老師的話語在耳畔迴響“學習上想比別人走得更遠成績高人一等,必須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三字經》中有曰“幼不學,老何為。”與《長歌行》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句觀念一致,現在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古人認為人長大後想要成功有一番作為,年少時就必須努力多讀書。每當學習時叫苦叫累,想要放棄時,我總拿這警句鼓勵自己。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只是堅持的人太少,為了自己的未來,我必須堅持下去。那面牆上的警句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一直鼓舞着我,陪伴我度過三年崢嶸歲月。

直到現在,我們在物質文明不斷進步的社會,是否也應當同時注重我們的精神文明呢?!毫無疑問,我們需要通過學習這些經典訓文,提高自身素質,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

一路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受國學經典的薰陶,不斷完善自我,現在我們不僅要發揚這些文化,更要身體力行,帶動身邊的人,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今天下午我讀了《國學經典》這本書裏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辭官事雙親》。

講的是包拯是個孝子,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出任建康縣知縣。但是因為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包拯想時時待在父母身邊,便推辭不去。後來又得到監督和州賦税的職務,父母還是不想和他去赴任,於是包拯辭官回去奉養雙親。過了幾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鄉守孝了三年。三年後,還猶豫不忍離去,鄉里的人多次勸他,又過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遠游,包拯為了侍奉在父母身邊連續兩年次拒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後他還守孝了三年。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原來我們全家生活在深圳,由於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想落葉歸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媽媽擔心我們便向老闆提出辭職,老闆三翻五次的挽留,並加工資希望媽媽能留下來,媽媽想到我們依然決定辭掉不錯的工作回家。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通過這兩個故事便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幫父母減少負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幫父母掃地、洗腳等這些小事做起,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幫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儒家文化中,特別提倡孝道,”出則孝,入則悌。在文化之聖孔子看來,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麼要怎樣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強調孝的關鍵,在於和顏悦色。“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悦色,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品嚐。古人也有很多孝順父母的典範,如:為父温席的黃香,“卧冰求鯉”的王祥。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與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會以先人為楷模。不斷改進自己。

透過國學經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靈的中華民族精神。沒有了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靈魂,當然我們也將不再擁有凝聚力、生命力。細細品讀國學經典,就會品悟到,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品悟國學經典,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價值。國學經典引導着我們追求真善美,適應大自然的生活環境,順乎天時,合乎人情,與時俱進,保持一顆永久年輕快樂的心。國學經典,其中多有思想義理,人生真諦。不僅古已有之,至今猶有價值,而且永遠對人有用。如今在中國港台地區,東南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及海外華人文化圈裏,都越來越重視國學經典的訓練與學習許多著名的高校也興辦起國學院,孔子學院更是遍佈全球各地,"國學熱"悄然興起。國學經典給我的給我的初印象就是經典的份量,讓我從心底產生一種敬畏。我怕以我淺薄的學識難以領悟其中的奧妙。但當我手捧經典,細細品讀,我豁然開朗,想想自己的學識,似乎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意思是,世界萬物都以誠為信,為本,不誠者就失去了萬物。在當今世界上,誠顯的尤為重要。

禮記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為人為子的道理。我覺得:當今社會經濟越來越快,可人們的人文素質卻每況愈下,華夏子孫幾千年的文化在流逝!我們應生生不息的把他傳承,發揚下去!

標籤: 國學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21p9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