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必備】國學經典作文7篇

【必備】國學經典作文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國學經典作文7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塊純天然產生的翡翠玉石,如果不歷經細緻的打磨拋光,就不容易變成一件價值連城的玉石。人如果不學習培訓,不遭受文化教育,他便不清楚做人的道理。

有一個故事講:有二塊具備靈氣的大石頭,被挑到一座寺院裏來打造出佛像。之後,大家發覺第一塊石頭品質更強,因此先用第一塊。但是,在打造出全過程中,那塊石頭感覺十分痛疼。它對雕刻師説:太痛了,我不會做了!快停下來!雕刻是由於它不協作,只能慢下來。

雕刻師對第二塊石頭説:現在我要雕刻你,十分痛疼,你可以憋住嗎?石頭説:我可以承受,你雕吧!果真,在雕刻全過程中,石頭沒有叫一聲疼。它被雕刻變成一個詳細的佛像。

佛像開光後寺廟來膜拜的人許多 ,因此和尚們將第一塊石頭粉碎把他作為鋪路石鋪在大門口供大家踩踏。

人如同石頭一樣,務必要歷經打磨拋光才可以變成受數萬人膜拜的佛像不然,不歷經磨鍊就只有變成在一般但是的鋪路石了。

在學習方面大家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實質,發奮學習,積極主動發展,塑造好自身的個人目標;長大以後做一個對別人和社會發展有奉獻有協助的人。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消逝的是他們的軀體,不滅的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發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衝擊心靈的文學著作.時代的鐘聲已在21世紀的今天深沉敲響.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作為一名正中學子,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國學經典,應該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這筆寶貴財富?毫無疑問,應該學習,繼承,發揚!

清晨醒來,手捧《歸去來兮辭》,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着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温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輕輕滑過泛黃的《詩經》;無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繾綣,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這豪邁,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着寬度,詩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三維空間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汗青似乎依舊淡淡滲出,優美的重章疊句,用思緒凝成的經典卻跨越數十個世紀抵達心魂.日益發展的信息網絡只不過縮短了物質的距離,而國學經典卻打通了連接古典與現代的時光隧道,使我們的心靈有一個端口,能與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對話,與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產生共鳴.所以,請不要閒置這個寶貴的端口,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

讓我們從日常做起,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守候國學這片泛土,用我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使民族的精魂萬古長青!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那書中醉人的清香淺淺,縈繞在我心中。

小時候的我總不喜歡“大塊頭”似的名著,覺得厚厚的一本翻閲起來總枯燥無味。可當年齡逐漸增長,那些《兒童文學》雜誌已經滿足不了我對書的強烈渴求。於是那些頗具時代感的名著漸漸走進我的視野。起初還不能夠讀懂它的意思,還需要藉助翻譯,後來慢慢喜歡上了那些有些難懂卻又極吸引人的詞詞句句。

現在越來越喜歡厚重的國學經典它們就好像是沉澱了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的璀璨文化,捧在手中極有分量。

我在這些經典中成長。“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是老子教育我們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老子一生的堅守,將權勢名利都看清。

我在這些名著中感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彷彿感受到了李白憂國憂民的情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我彷彿領會到了辛棄疾以身報國的豪氣;“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彷彿看到了李清照孤獨寂寞的神態……

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看到了《紅樓夢》,我感歎這結局的悲哀,直到放下這本書,我仍不知該將那些絲絲纏繞在心頭的憂愁怎麼辦才好,於是也曾抱怨曹雪芹狠心:為何不成全寶、黛二人間的那一段情,最後落得天各一方?許多個日子後,自己的情緒才能夠稍稍平復。

《水滸傳》,這是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名著。我總敬佩那些忠義兩全、俠肝義膽的一百零八條好漢,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他們兄弟間出生入死的情誼,當有人遇難時,他們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去救回,正是因為他們這種團結的精神,才一次次擊敗強大的朝廷官軍,取得勝利。我常常沉迷於這種英雄豪氣的情節裏。

最讓人耳熟能詳的便是《西遊記》了,小時常常驚歎作者吳承恩的才能,為何他能夠將原本虛幻的人物描繪的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瞧,那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還有火眼金睛竟如此厲害!往往在看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為他着迷。

值得一看的經典還有許多:《詩經》以古樸的文字表達了人本初最真摯的感情,它不僅僅告訴我們愛,更讓我們知曉了人生有萬般無奈,好像生離死別、陰晴圓缺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來自三千年前古老的呼喚,如曼珠沙華,縱然無法摘取,卻依然一直存活於心。

國學經典伴隨我成長,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只願往後能捧一卷經典,靜下來,再慢慢品讀。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國學如同一碗香甜可口的濃湯,向四周洋溢着淡淡的清香,製得你去細細品味精雕細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幼在我心中牢牢的紮下深根,就是粒種子讓我一步步踏入國學的大門,正如孔子所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確實如此“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月夜思鄉的情景歷歷在目。“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該是怎樣開朗,達觀的情懷?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大學》,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如果説國學是一片汪洋,那麼我們就只是一滴牛毛細雨罷了;如果説國學是片森林,那麼我們只是其中的一片葉子而已;如果説國學是浩瀚無比宇宙,那我們只不過是一隻渺小的螞蟻。我們對國學的接觸也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罷了。

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的源泉,更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國學,它教我們明白事理,辯是非。讓中國文化站在世界的頂峯。

中國,擁有着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澱了厚重文化底藴,字骨,畫魂,音容,文氣,詩節,篆刻下了五千年曆史的興頹變遷,凝練成了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鑄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從我們剛開始説話,就在接觸國學歷史,我依稀記得小時候媽媽教會我的第一首詩,是唐朝詩人李坤的《憫農》,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詩。這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還有我國小背的《三字經》,裏面的孔融讓梨教會了我們要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温暖。還有“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教會了我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大事的本錢,要做一個才德兼備的人,就必須從這兩點做起。

還有很多關於國學經典的故事,我們要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才能掌握其中的奧祕。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將從國學開始。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讓國學陪伴我們成長吧!

國學就像一片汪洋大海,而國學經典就是那騰起的浪頭,雖然只是表面淺淺一層,卻承載了一個個先輩們的思想和無價的精血組成的道理,去鼓勵我們深探、去鑽研、去踏上研究國學的旅程!

從娃娃起我就慢慢接觸到《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由於太深奧,年幼的我呆站在國學的大門口,進不去也不可離去。所以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他陪着我一起成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是懂非懂的語言,直到我現在才初步的理解它。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們小時候天性是善良純真的。“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性格是與向善的表現相近的,因為習慣又決定了性格,而習慣又受環境所迫,所以沒有根本的好人和壞人,只有根本擁有好習慣和壞習慣的人,所以我們先要養成的就是好習慣、好禮儀。如此簡單幾句,道出了莫大的哲理。“親師友,習禮儀”也讓我明白古人對禮儀的重視程度有多大!從此我開始步入國學的大門,試着去品嚐、去鑽研。終於我發現國學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基本常識,做人的根本!

品國學,國學像大海!鑽國學,國學像蜜糖!它給我們無窮的啟發。它就像一把把鑰匙,引領我們去打開那一扇扇智慧的大門。而我將用我的一生去國學之海中漂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國學經典更是數不勝數。《周易》、《孟子》、《論語》、《三字經》等更是出類拔萃。

《孟子》中,寫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古人立世的標準,也體現了中國人的骨氣。我們現代人也應該傳承這種精神,培養自己的高尚人格。

《周易》中,寫到了“人之所助者,信也”,人一定要講誠信。這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石。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人人講誠信,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傳遞“正能量”。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只知道學習而不知道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所以在學習方面,我們要做到學思結合。

《三字經》裏説:“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教育我們要尊重父母,耐心聽取他們的教導。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國學經典,它們會告訴我們很多人生的道理,我們要細細去品味。

讓國學經典伴我們成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讀書聲從我耳邊傳來,我想起了國小時老師教我們的一首首古詩。這是我小時候學的一首,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兒,並不能體會到這首詩的含義,但隨着我慢慢長大,所學的知識越來越多,我明白了,原來它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才種出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他們的勞動果實。

除了這些詩、詞以外,我們還讀過一些經典名著,在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四大名著裏的《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收了三個徒弟,其中一個那可是神通廣大啊。在這師徒四人裏面,我最喜歡的就是他了,他是誰呢?他就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變,一會兒變成小鳥,一會兒又變成蚊子,但我最羨慕的就是他那金箍棒,它可以細如針,也可以粗如擎天柱,變換自如。

他的火眼金睛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妖魔鬼怪,他的金箍棒不會對任何一個妖怪留情,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退縮。這,就是孫悟空。正是因為有他,取經路上才會安全,唐僧才會平安的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也會用一些詩句來表達我們的請感,比如:《秋思》中的‘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表達了在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而《遊子吟》看似是一個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卻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看,這些國學經典就在我們身邊。

在時間的長河裏,直到現在,我們已經整整度過了十三年,而國學經典也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從在媽媽肚子裏便開始搖頭晃腦的默唸古詩,到出生時的激昂誦讀。從一歲時的牙牙學語,到兩歲半的倒背如流。從唐宋三字經到論語百家姓,直到最後的大學,中庸。從紅樓、三國、西遊、水滸,再到後來的背影、匆匆、受戒、孟子。甚至深入到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的內心,每一個作者的想法。

從經典裏,我們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論語》中,老子和他的弟子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知道謙虛,懂得廉恥。在《三字經》中告訴我要心胸寬闊,懂得謙讓。在《紅樓夢》中讓我瞭解了大家族中的心機謀慮,以及那之間的兒女情長。《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了戰爭之中的殘酷和江湖中的愛恨情仇。《西遊記》令我看到了師徒四人努力取西經的堅強意志以及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水滸傳》中,梁山伯一百零八好漢使我忍不住為他們的兄弟義氣拍手叫好,他們一個個歷經曲折且都是有罪之身,但他們齊聚梁山之後衞國報效,也讓我知道了他們的愛國之心。

多讀經典故事使我受益非淺,如聞雞起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都令我知道他們那其中的紛紛擾擾,甘之若霖。

直到如今,我也還在讀更多的國學經典,學習更多國學經典中那一個個的小故事,我相信,國學經典將會伴我成長!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峯,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裏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離騷》中有許許多多道理,仔細品讀。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從中讀懂了許多道理。

國學經典源遠流長,我希望能一直流傳下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來了眾多讓後人們受益匪淺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一説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時候的我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其中所藴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就是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的教誨。“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温則定”就是告訴我們要善待自己的父母,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儘管現在大多數家裏都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是我們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真心的去愛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温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就是告訴我們在學習上面不能弄虛作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焉。”比喻到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告訴我們應該去多向別人學習,而不是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盯耿馳際佻宦寵為觸力處比。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選擇他們中的優點跟從着學習這些優點

現在國學經典已經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風向標,是我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陪伴我一直健康快樂的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誕生了許多經典名著。而這些名著,既引人入勝,又讓人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我從小就知道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詩句,但那時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覺得挺順口。後來明白了意思,體會到了詩人的思鄉之情,這首詩也許是我最早接觸到的詩了吧。

然後我又從書本上接觸到了其他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明白了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後來,我不僅僅侷限在古詩這方面了,我還閲讀了《西遊記》《三國演義》這樣的名著,《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擁有火眼金睛,能識破妖怪的偽裝;還擁有定海神針——金箍棒,能大能小,打得妖怪眼冒金星、落荒而逃;還能七十二變,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到現在,詩句與四大名著也滿足不了我的求知慾,我便開始看老聃的《道德經》和莊周的《南華經》這兩本書,雖然還沒看完,但是我相信我會看完的。

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熱愛中國,也熱愛中國的文學經典。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國學如黑夜中一輪明月,照亮了夜空。國學如沙漠中的一棵大樹,灑下了一片綠陰。國學如一個寶庫,充實了我的幼小無知的心靈。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吃飯,吃着吃着,我覺得不好吃了,説:“這菜能吃嗎?太難吃。”我轉身就走,可媽媽又念起了我剛學的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愣了一下,又耐着性子吃了一個“光盤”。

此後,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不斷增多,古詩也學得多了。我體會到了“本是同根生,盯煎何太急?”的悲憤,“明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博大胸懷,還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中藴含的濃厚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中的思鄉之情,“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豁然開朗的感覺……

看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我體會到其中人物的壯志豪情和淒涼悲壯。我想成為裏面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劉備作出了巨大貢獻。因為他“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空城計”等故事都讓我萬分佩服。

《三字經》裏面短小而精美的句子也藴含着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怎樣做一個明是非、懂道理的好孩子。

是國學中的經典讓我健康的成長,每個兒童、少年都應在國學的天空中翱翔。雖然國學我們一輩子也學不完,但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體悟它、感受它、學習它。這樣才能在當今社會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我們的成長少不了國學。在我還是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常常在我耳邊唸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不太明白媽媽這是在表達思念,只感受到她眉頭淡淡的憂傷。

稍稍懂事媽媽就教我讀“人之初,性本善。”簡單的三字,直白的文義,讓我喜愛上了《三字經》。自此,我便逐漸迷上了國學。年幼時,我經常要被催促着完成作業。爸爸發現了我拖拉不認真粗心大意的毛病,一有空就講論語裏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天長日久,漸漸能懂這句話,感到非常羞愧。寫作業開始被我認真對待,在學中思,在思中悟。

六年級的時候,我開始變得叛逆,原來的乖乖女變成了脾氣暴躁的小魔頭,頂嘴互懟成了家常便飯。媽媽發現了我的變化,悄悄買了一本《弟子規》。我讀到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責,須順從。”這讓我感到非常慚愧,向爸爸媽媽道了歉。媽媽笑着説。傻孩子,你聽話,我們就高興。

記得去年母親節。我早早地回到家把飯做好,等媽媽回來。媽媽回來後看到屋裏的景象又驚又喜,走到我跟前,緊緊的抱住我,生怕我跑掉似的。媽媽鬆開我時,我把他推到餐桌邊上,叫他坐下來,取出捶背玩偶幫媽媽捶背。邊捶背邊背誦《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媽媽聽後笑得燦爛了。

國學經典的朗讀,不但給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你是我生命裏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前行的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要理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子在《道德經》寫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墨子曰:“仁人之所以為事,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些先輩們用智慧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受益匪淺。

想必大家一定聽説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在孟子小的時候,特別不愛學習。一上課就走神或者睡覺,一點兒都不自覺,孟母發現孟子的學習態度很成問題,於是便搬了三次家,就是為了給孟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再讓她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下去,到了新家後,孟子的學習態度果然有了很大的轉變,開始好好學習,久而久之,孟子便開始曠課,這天孟母正在織布,看見了兒子曠課回家,便剪斷了剛織好的佈告誡兒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一絲不苟,堅忍不拔。從此“孟母斷機”的'典故便流傳至今,它與“孟母三遷”齊名,這兩個典故給我們以很深的啟迪。

孔子曾經在《論語》裏面説過:“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這一句名言呢?又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把學習過的知識重新温習,複習一下,把知識加深一下,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就有資格去成為一名老師。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用自身的言行,向我們證明了謙遜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中華優良傳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國學經典與我同行,國學經典伴隨我們成長。

小時候咿咿呀呀地跟着媽媽念古詩,也不曾真正地讀懂它。我在慢慢地長大,也在慢慢地學習着更多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那一個個的國學經典是先輩們用智慧為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那一個個國學經典也是先輩們為後人留下的指路明燈,那一個個國學經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鄭燮的《竹石》中寫到:“千磨萬擊還堅勁。”意思是:經歷了上千次的折磨,上萬次的打擊,巖石中的青竹依然堅強剛硬,就任憑你東西南北狂風狂吹亂刮吧!示意着我們不論在生活上或學習上,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像巖石中的青竹堅強剛勁。《遊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告訴我們: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永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不總是依賴着父母。

《論語》中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要是説對於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告訴我們學習分為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為樂,才是讀書、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三字經》裏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們知道了“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心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有什麼用處呢?”這個道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告訴我們:與他人相處,應抱有真誠、誠懇、熱情之心,懂得知恩圖報。

國學經典陪伴着我成長,告訴我做人做事的道理,為我的學習道路增添了色彩,我愛國學經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帶給我們許多國學經典。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甘甜,而國學經典正像這茶一樣,需要仔細品讀才能體會到其中無窮的奧妙以及珍貴的精神食糧。

《增廣賢文》中提到“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羊羔都知道要跪下來接受母乳,小烏鴉都知道要銜食喂母鴉,所以我們人類更要有“孝”的精神,不能對父母不尊重,要知孝、守孝、行孝。

孔子在《論語》中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我們也要向別人虛心求教,要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不能因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才華而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的一句詩。因此,在追求真理方面,我們不只是要虛心求教,還要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但是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正如蘇軾在《晁錯論》中寫的一句詩:“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

有一個詞非常重要,那就是“誠信”。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在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底藴中,還有不少國學經典值得我們去學習。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等。這些國學經典都藴含着無數的道理,能讓我們成為滿腹才華之人。

國學經典伴我成長,國學經典就像我們人生的導師,教育我們,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的成長變得更有意義。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藴、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了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古時候人們的氣節。其底藴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了內心深處的淨化,超凡脱俗。 有人問過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着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曆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説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含義,在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讀了以後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燈取代了蠟燭、手機取代了書信、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

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來到了曾經壯觀的好水雲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了着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經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了,茶也幹了,這時我睜開了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我先讀《王泰讓棗》,知道了不能和兄弟姐妹搶東西吃,要懂禮儀,知謙讓。第二篇是《曾子避席》,我的感受是求學的態度要端正,像茶杯一樣,只有自己的位置低,茶壺才能給你倒滿水。

第三篇是《孟嘗君請學》,我明白了對老師要尊敬,這是一個學生對待給自己傳授知識和道理的老師的最基本的尊重。第四篇是《隔籬偷學》,我懂得了不能因為經濟困難就放棄求學,要像賈逵一樣,求知若渴,才能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國學經典能帶給我這麼多的知識和道理,以後我一定要多讀多學,成為一個儒雅博學的人。

標籤: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pnp6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