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精選】國學作文10篇

【精選】國學作文1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學作文10篇

國學作文 篇1

“請學生們向聖師孔部長老夫子行三個鞠躬禮。一張弓,另一張弓,三張弓……”嗯?聽着,誰在喊儀式?哦!原來,教五年制國學的老師和他的同學向掛在黑板左側的孔敬禮。

不僅學生和張老師在場,還有一些中學的老師也來我們班聽課。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的心不禁緊張起來。

課開始。張老師把我們班的35名學生分成了7組,以"宋、楚、秦、魯、吳、齊、顏"命名。看着桌上的“春秋七傑”牌桌,我彷彿已經走過了孔子生活的時代。我的集團是“宋”國,而我的集團首領已經暫時成為宋國的國王。

在這堂公開的國學課上,老師帶領我們背誦了《論語》課本中的第30章“蜀與齊”:“陳思戰敗了,問:‘召公知禮嗎?孔子説:“知禮”。”孔子退回去,向馬鞠躬。他説,“我聽説紳士不是聚會。紳士是聚會嗎?“你把它從吳和給它相同的姓氏,吳孟子。當你知道禮節時,你知道禮節嗎?吳媽期告。孔子説:“秋也是幸運的。如果你有,你會知道的。“

張老師似乎知道我們的簡短談話中有許多令人費解的問題,所以他讓我們在每次小組討論後再問三個問題。經過討論,我代表小組問:“為什麼周朝有這樣一種‘同姓不婚’的儀式制度?”誰是五馬時期?為什麼孔子覺得自己很幸運,即使他已經被糾正了?“張老師仔細聽了每個小組提出的問題,並在下面的解釋中為我們一一回答。

"召公知道禮節嗎?”這句話是打敗了孔子,指的是國的國君貢。為什麼在戰敗時問孔子知不知道禮?原來,娶了一個姓陸的女人。周代有“同姓不婚”的禮制。因此,魯違反了當時的禮儀制度。但為什麼孔子回答“知禮”?

張老師講了兩個故事—— 《棄老遺筐》和《諸葛子瑜之驢》來回答我們心中的問題。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如下: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子玉子)的長子。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有一張又長又窄的驢臉。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派了一頭驢。他在驢子的臉上貼了一個長長的標籤,寫道:諸葛玉子。大臣們立即開始談論這件事,有些人甚至大笑起來。雖然諸葛恪很生氣,但他怎麼能在這麼小的時候就違抗國王呢?他靈機一動,跪下來説,“請給我一支筆”。收到筆後,諸葛恪在“諸葛子玉”後面寫下了“驢”。於是孫權把驢給了諸葛恪。諸葛恪用他的智慧化尷尬為回報。張老師告訴我們,孔子的回答,就像故事中的諸葛,是“尊重他人”。古代的聖賢們聽説他們喜出望外後,紛紛改過自新。聽到這位老人的去世,我們將盡力温和地提出抗議。“棄舊棄舊”和“諸葛玉子”的生動故事,加深了人們對“出謀劃策,善待他人”的理解。

這門開放的中文課程不僅非常有趣,還讓我們學會了“尊重他人”的原則。

國學作文 篇2

最近,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山東衞視的經典誦讀類節目《國學小名士》。看完節目後,我感慨萬千。

國學,猶如茫茫宇宙間那一顆最小卻最迷人的行星;好像奼紫嫣紅的花田裏那一朵散發着淡淡清香的小雛菊;又似寒冬的一杯簡單而温暖的熱咖啡,讓人們感到心裏暖暖的。國學是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結晶,我們應該好好掌握這些來之不易的知識,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傳承!

節目中,最令我敬佩的還要數六年級的王澈同學了。那一期有許多的高中生哥哥姐姐們,他雖然年紀最小,可並沒有因此而膽怯。一開始,他十分緊張,後來慢慢地適應,迅速進入了狀態,甚至比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分數還高!別的選手也不甘落後,你追我趕,盡情展示自己獨特的風采!

"滿招損,謙受益。"看了節目,沒有什麼話能比這句詩更能體現我此時自愧不如的心情了。這檔節目不僅讓我長了許多的詩詞知識,更讓我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感到慚愧。平時老師總是把我當她的得意門生看,我也自認為已經掌握了許多的詩詞而洋洋得意,和這些自幼刻苦學習國學的哥哥姐姐們一比,真是班門弄斧——自不量力!我羞愧不已。一想到這兒,就有種急迫的心情,真想瞬間把所有的詩詞、所有知識一股腦兒地全部掌握!

學習不是目的,關鍵是學以致用。只有讓國學融入生活中,才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一份力量。我們的人生若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小路,學以致用就是那堅硬的墊腳石,幫我們鋪平人生的道路;人生若是一葉小舟,學以致用就是那揚起的風帆,讓我們能去更高的世界遠航;人生若是一座花園,學以致用就是那絢爛的繁花,把園中裝點的更加美麗動人。

當然,付諸行動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就説説我們身邊的同學吧,電子遊戲的誘惑遠遠超過了經典的國學書,他們無時無刻的想着遊戲的打鬥場面,對於富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氣息的詩詞典籍卻一概不知。是啊,現在去哪裏找曾經古人讀書時的書墨飄香呢?去哪裏找曾經人們在樹蔭下,在操場邊認真讀書的臉龐呢?我們難道要隨着科技的發展而放棄這古色古韻的傳統文化、經典詩詞嗎?不!我們要傳承下去,把人類最聖潔高貴的靈魂發揚下去!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幹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紅領巾的接班人,我們是未來的主人!讓我們從現在起,利用閒暇的、一點一滴的時間去感受國學的魅力,把一代又一代人們傳下來的那些瑰麗無比的華夏文明傳承下去,走向世界,發揚光大!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旖旎風光秀。我多慶幸,多慶幸自己生在了這樣一個擁有長江黃河、擁有萬里長城、擁有五星紅旗的國家——中國!我多麼喜愛,喜愛我那如小麥一般的黃皮膚和那又黑又深邃的瞳孔!我愛這裏的一切,不想讓這何其寶貴的歷史文明在我們這一代遺失殆盡!國家賦予我使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傳承國學經典,長大報效祖國!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國家瞭解中國,見證這燦爛輝煌的中國文明!

國學作文 篇3

微風輕輕地吹着,夜晚月光朦朧.我坐在皎潔的月光下,還不忘手捧一本《唐詩三百首》,卻漸漸沉入夢鄉。

曾記得,在我非常小的時候,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人生的第一本書?《三字經》。從此,兒童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就是這本《三字經》,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聖潔的陽光照進來,。於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

懷着一份不捨,我邁出了幼年。如今,《三字經》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而《唐詩宋詞》便是我探求的階梯。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就使我心曠神儀,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便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對瀑布溢滿了憧憬.我帶者對李太白的崇拜,對杜少陵的嚮往,去更深的瞭解經典,而對經典也又多了一份期望.

短暫的童年如流水,還沒有真正體會童年的樂趣,我又步入了少年時代.少年入花,在這如花的季節裏,我迷上了《古文觀止》關於國學經典的話題作文關於國學經典的話題作文。那一篇篇古文詩字,充滿了挑戰性。它使我學會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深深的沉入了着經典,暢遊在這知識的海洋,其樂無窮。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腦海貯藏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經典,等着我,等我步入青年,我定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

呵,也許沒有人知道,我與經典有約!

國學作文 篇4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有很多經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等,還有很多名著。

從國小習名著,對我們的知識和身心的修養都很有幫助。在名著的故事中,文字、圖片,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都是故事的關鍵,是不可缺少的。在故事中,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他們有可以讓你去學習的,他們也有行為不好的,作為你的提醒,來修養你的身心。

我在小時候,我就學過《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他們教會我很多做人的道理,這些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的,他是做人的基本,永遠的道理。百行‘孝’為先,一個人如果不孝,那他就不配做一個人。國學經典,我相信,無論在過千年,他都會是經典,那是人類良知的代表。

那麼,你又學過多少名著?多少國學經典?古聖人的教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永遠的經典。

從小受我母親的教誨“國學”是必須學的東西,每個人都要做到的行為。他會讓你不斷提升自身修養,改正你的錯誤,完善那你平日的行為,做一個文明,有修養,又內涵的完美的人。所以,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它,朗讀它,把它當作一個很好的例子。聖人的教誨,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

國學作文 篇5

經典如黑夜中的一顆明星,點綴了夜空,他又如沙漠中的一顆小草,點染了沙土,而在當今,他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們的心靈。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古詩詞了,我能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能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崢崢傲骨;能體會到“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潔身自好;能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更能體會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在生活中,我不但聽見過許多名詩佳詞,還見證過國學的非凡魅力。

一次退休的奶奶正和幾位鄰居聊家常,其中一位鄰居説道:“現在國家的政策是越來越好了,什麼‘民主投票’都幹得有模有樣的。”“是啊!你們看,這不,退休職工的工資又要漲了。”一位鄰居説道。大家聽後都隨聲附和。聽了她們的話,我心想:“是呀!國家這些年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斷推出和改進各項政策,讓人民擁有了更大的權力,使我們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奶奶突然深有感觸説:“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聽後連忙糾正她説:“奶奶,現在説這句詩不合適了,現在流行説‘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她們聽了我的話後,都哈哈大笑起來。奶奶還誇我説:“你這個孩子,還懂得不少呢。”我聽後得意的笑起來。

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説:“謝謝你!”

國學作文 篇6

中華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領風騷。傳承文化,學習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經歷過全盤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後,我們應思考傳統文化對於當今中國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當代人對民族文化的精神與特點的認識,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和思想品味,構建未來中國的民族文化。

這週週五的晚上,我抱着極不情願的心態觀看了山東少兒頻道的“國學小名士第三屆誦讀大賽”。剛看時,我十分心不在焉,想着趕緊看完好去睡覺,可漸漸地,我便被這個節目深深的吸引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王澈的'自我介紹。他雖然年僅十一歲,但卻知識淵博。面對他,我自愧不如。當十二道題目全部結束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竟然只對了3道題目。看完這期節目,我的感受頗深,我深刻的領悟到了中華民族的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時我們學習古詩,僅僅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把古詩原文及註釋背過,卻從來沒有認真的體會過古詩之美。我們讀一首古詩,不僅是把它記住,而是要體會它的韻味,理解它的含義,做到身臨其境。當我再次翻開課本上的那一首首古詩,看到的並不是乏味的方塊字,而是詩人作詩的情感和所描述的畫面。從詩中,我體會到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曹操的宏大抱負、毛澤東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了李白的浪漫氣息與岑參的英雄氣概。在那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古詩的獨特魅力。

誦讀古詩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性情,可以使我們更加富有內涵。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古詩當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每天堅持讀一首古詩,一年下來就會掌握365首古詩。假如我是風箏,那麼古詩就是風,帶着我在藍天下飛行;假如我是一個在夜晚迷路的人,那麼古詩就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當我們的國家失去了靈魂,會是怎樣?可想而知,就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而我們作為一名國中生,就要肩負起為國家注入靈魂的責任。我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古詩之美,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國學經典繼續在更大、更閃耀的舞台上放射光彩!

通過這次的觀看,我領悟到了很多。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應該學習國學知識,讓祖國的國學知識長流不息,永不磨滅!

國學作文 篇7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麼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説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是關心,是體貼,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每次讀到這裏,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無論下雨下雪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學習陪我玩耍……我小時候很黏人,一離開媽媽的懷抱哭鬧,媽媽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極了,坐在那裏睡覺!一次我高燒近40度,爸爸一會兒一會兒地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温,竟一夜沒有閤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為值日,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都黑了,但是媽媽一直在校門口等。看着雪人一樣的媽媽,捂着媽媽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淚啪啪直掉!爸爸媽媽是這樣很愛很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好發脾氣,媽媽總是給我洗腳而我從沒給媽媽洗過一次……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愛!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智慧和精神。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國學作文 篇8

在我們的祖國裏,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學書。而我在國小階段,我曾經讀過我們中國的幾本國學經典。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 笠翁對韻》。這些書都有一些高深莫測的知識,

鮮為人知的勤學、做人的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知識、道理,隨時都會出現在一些事情上,哪怕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出現這些道理、知識。所以,這些道理、知識是我們學習、做人和感恩的基礎,一個勤學、做人的好開始。

這些經典文學書,是我們思想的天空。裏面隱藏着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我們勤學的根本,做人的方向;因此,它使我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勤學,如何去面對某一件事情.......

它像一位導航手,而我們像一艘船,它指引着我們走向勝利的道路、正確的航線,到達勝利的彼岸。

它不僅是一本國學經典,還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它還教懂我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

世界有一種書,被代代相傳,價值歷久,人們稱之為“經典”。經典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歷史上知識分子所公認的經典,我們的祖先,就留下了流傳千年不衰的經史子集——國學經典。

國學作文 篇9

“請同學們向大臣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禮。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咦?你聽,是誰在喊禮呢?哦!原來是正在給五年(2)班同學上國學公開課的張堂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向掛在黑板左側的孔老夫子像行禮呢!

在場的不止有同學們和張老師,還有學校的一些中學部老師也來到了我們班聽課,這樣的陣勢我可是頭一回遇見,我的心裏不由得緊張起來。

開始上課了。張老師把我們全班35個同學分成了七個小組,分別以“宋、楚、秦、魯、吳、齊、燕”七個國家命名,看着桌子上放着的“春秋七雄”桌牌,我彷彿穿越到了孔子生活的時代。我所在的小組是“宋”國,而我這個小組長暫時成為了宋國的君王。

在這次國學公開課上,老師帶領我們朗誦了《論語》課本里“述而第七”的第三十章:“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熟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張老師似乎知道我們短話有許多不解的問題,便讓我們每個小組討論後再提出三個問題。經過討論後,我代表小組提問了:“周朝為什麼會有這樣‘同姓不婚’的禮制?巫馬期是誰?為什麼孔子明明被人指正了錯誤仍然覺得十分幸運呢?”張老師認真地聽了每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在接下來的講解裏他為我們一一作答。

“昭公知禮乎?”這句話是陳司敗問孔子的,昭公指魯國的君王魯昭公。陳司敗為什麼要問孔子魯昭公知禮乎呢?原來魯昭公娶了一位與他同姓的女子。在當時的周朝,有“同姓不婚”這樣的禮制。所以魯昭公在這一點上是違反了當時的禮制的。可孔子為什麼還回答“知禮”呢?

張老師為了解答我們心中的疑問,講了兩個故事——《棄老遺筐》和《諸葛子瑜之驢》。《諸葛子瑜之驢》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的長子。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籤,寫上:諸葛子瑜。大臣們看了立即議論紛紛,有的甚至哈哈大笑。諸葛恪雖然生氣,但他小小年紀怎能違抗君王呢?他靈機一動,跪下來説:“請求給我一支筆”。諸葛恪拿到筆後在“諸葛子瑜”四字後面接下去寫了:“之驢”兩個字。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諸葛恪用他的聰明才智把窘迫變成了賞賜。張老師告訴我們孔子的回答正如故事中的諸葛子瑜一樣是“為尊者諱”。古聖先賢聞己過喜而改過自新;聞尊者過則想辦法委婉勸諫。通過“棄老遺筐”和“諸葛子瑜”的生動故事,加深了“忠告而善道之”的理解。

這次國學公開課,不僅非常有趣,還讓我們學會了“為尊者諱”的道理。

國學作文 篇10

讀國學,如品一杯茶,淡雅幽香,沁人心脾;味國學,似飲一罈酒,醇厚香甜,沉醉其中;賞國學,如看一場雪,紛紛揚揚,粉粧玉砌;知國學,如灑一場春雨,悄無聲息,滋潤萬物。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題記

何為國學?那些我們看不懂,那些讓我們心塞的古文?當然不是,國學它的魅力不是文字,那先輩們用智慧為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是國學,那先輩們為後人留下的指路明燈是國學,那一個個國學經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遊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告訴我們: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永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不總是依賴着父母。

《論語》中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要是説對於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告訴我們學習分為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為樂,才是讀書、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三字經》裏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們知道了“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心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有什麼用處呢?”這個道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告訴我們:與他人相處,應抱有真誠、誠懇、熱情之心,懂得知恩圖報。

成長路上,有國學經典一直陪伴在身旁,足矣!

標籤: 國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3qnm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