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11篇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11篇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11篇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

——《詩經秦風》

登上那古老的城牆,撫摸着泛苔的柱樑,當我興奮地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衝上喉頭,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地説: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

有人跟我説,曾經有一條大魚,生活在北溟那個地方,它化作一隻巨鳥,在天地之間翱翔。巨鳥有如垂天之雲般的翅膀,雖九萬里亦可扶搖直上。聖賢賦予我們可以囊括的胸襟,為我們塑造一個大恢弘的殿堂。

那時候,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他臨前,奏了一曲絕響,那寬袍帶在風中飛揚,他用了最優雅的姿態面對。幾千年過去,依舊有餘音繞樑,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斷絕的不是曲譜,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夢迴,和一個叫白的詩人云遊,他用來下酒的是鋒上的寒光,他的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見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長風吹開他的髮帶,長袍飄逸宛如仙人模樣。

可是後來換了帝,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棄了武將。他的子孫最終躲進了,把的拱手相讓。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征戰沙場,敵人都説,有岳家在,我們打不了勝仗。可歎英雄遭忌,讒士高,一縷忠魂終於消散在之傍,一個民族的精神就這麼無可逆轉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陽中,我依稀見到有人把它進土壤,那是用過的,一支寧折不彎的纓。

時間的車輪悠悠盪盪,終於在甲申那裏失了方向。於是瘦畔,梅花嶺上,為紀念這個悲劇建起一座祠堂。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他不願散開高束的髮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給他的衣裳,於是他決定與城共存共亡,丟了性命,護了信仰。殘酷的戮,如山的屍骨,並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後,它依然會在大地上熠熠發光。

就在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坐進的廳堂,我穿起古奇的時裝,我隨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卻莫名其妙的心傷,因為我聽到一個聲音大聲的説:忘了嗎?你的祖先名叫炎。

我記得了,一羣褐發藍眼的豺狼,帶着堅船利,拆了我們的廟宇,毀了我們的殿堂。於是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公德坊,我們穿着西服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裏,那個禮儀之邦?在哪裏,我的華夏兒郎?

為什麼我穿起最美麗的衣衫,你卻説我行為異常?為什麼我倍加珍惜的漢裝,你竟説它屬於扶桑?為什麼我真誠的告白,你總當它是笑話一場?為什麼我淌下的熱淚,絲毫都打動不了你的鐵石心腸?

在哪裏,那個信義之?在哪裏,我的華夏兒郎?

我不願為此痛斷肝腸,不願祖先的智慧無人歎賞,不願我華夏衣冠倒靠人去宣揚。所以,我總有一個渴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撐起民族的脊樑。

記住吧,記住吧,曾經有一個時叫漢唐,曾經有一條河流叫長江,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曾經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誦讀國學經典,爭做孝敬好少年。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我現在給大家講一個我國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小故事,故事的題目叫《黃香扇席暖被》。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在他九歲的時候去世了。他對父親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熱,他擔心父親晚上睡不好覺,就在父親睡覺之前用扇子扇涼枕蓆;冬天的時候,他又怕父親冷,所以用身體為父親温暖被褥,然後才讓父親去睡。多讓人感動的事蹟啊!聽了這個故事後,同學們,你們有哪些想法呢?和故事中的黃香比一比,你是覺得自己很慚愧,還是覺得自己和他做得一樣好呢?確實,家長、老師們無私地為我們付出着,你有沒有想過也要像黃香一樣去體貼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為我們少操心,做一個懂事的,讓家長和老師放心的孩子呢?像黃香學習,不一定要和他做一樣的事情。在家裏,父母下班回家了,你可以給他們倒杯水,幫他們盛好飯。在學校裏,你專心聽課、認真寫作業。一件平常的小事,都會讓家長、老師心裏因為你的孝順懂事而感覺暖暖的。

其實,在我們的國學經典書目中,像這樣的孝順父母長輩,尊敬老師、友愛兄弟朋友,謙虛禮讓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故事可以讓我們明白很多人生哲理。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誦讀國學經典,爭做孝敬好少年吧!謝謝大家!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給我們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那些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經典著作、詩詞曲賦、文學名著、名言佳句,如燦爛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觀看了中國傳統文化誦讀節目,感受頗深,經典誦讀大賽是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複賽和決賽都採取國學知識和應用題的形式,在全國各地的.選手為代表來參賽,已檢測當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品德的傳承。經典誦讀大賽在啟動儀式上,六十名學童集體誦讀《弟子規》,並舉行了開筆禮。

經典誦讀大賽是以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師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我愛記詩詞是在大屏幕上出現1個或2個字,由5名選手分別説出有這些字的詩詞,堅持到最後者獲勝。那麼多的古詩詞流利的從他們的口中説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裏他們要下多少功夫!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相比遜色的多了,以後可得多讀而且這個比賽清晰的體現了我囯學生對詩詞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也體現了我囯學生的博學多才!名師對對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問題,從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最後是美德大考驗,導演會給選手們設置不同障礙,觀察選手們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國小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通過誦讀經典詩文,可以讓我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過觀看《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覺得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誦讀、熟背詩文,讓我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經典文化的薰陶。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提高修養。提升我們語文水平,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每個人誠摯有愛、充滿活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詩詞文賦,曲調令書,筆墨書歷史,素紙繹年華。這是對歷史的詮釋,也是一場文學的盛宴。漢唐宋元明清,千年的沉澱,為後人展現了經辭之美,古典文學的光芒持年熠熠然。且一展中華古詩的畫卷:詩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辭曰"青雲農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唐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宋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君可曾見憑欄雨歇?可曾見月之圓缺?可曾歎天涼秋好?可曾聞花落啼鳥。

如今信息技術發達,互聯網聯通大江南北,人們酒樂於網絡人云亦云不明所以的新鮮詞彙,卻忽略了經辭文史的學習。"國學小名士"這一節目的到來喚醒了五千年文化掩埋的深根,使人們漸漸抽離於虛幻的網絡世界,開始關注這些被時代遺忘的珍貴古文化。選手們豐富的文化底藴,臨場應變的敏捷能力,在僅供一字的情況下,以極短的時間喚醒腦中躍動的詩詞,臨危不亂,對答如流,也令一向自詡長於古典文學的我自歎不如。

在被規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這個被網絡和信息束縛的時代,閲讀經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忘記世俗,試着體味內心的聲音,感受古文化之精華一點點地融入到了腦髓裏,似乎從骨子裏有了一個質的昇華。這份逃脱於時空外的悠然未必不是難能美事。選手們的年齡之於我們所差無幾,卻能做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境界,在比賽的過程中努力克服緊張,忘記輸贏,全身心地感受中國文化經典的魅力,完全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角逐,什麼都打壓不了經過純然文化經典洗滌後的一顆平靜的心靈。

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多麼寶貴的經典文化,我們不應閉鎖學習文史之心。我們如今能夠做的不多,只是把這些光耀中華多年的經典傳承下去,讓它們繼續照明我們的子孫。君可知中華千年傳承美德?古有鑿壁借光之好學,聞雞起舞之勤奮,懸樑刺股之決心……而這些美德正是社會所需要的,正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應當踐行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明國學,更要行國學,將與人為善的中華傳統美德表現在行動之中,深入到心裏。孟子云:"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君勿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君勿忘,"凡人之所以貴於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君勿忘"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君勿忘"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朱衝還牛。要把"學"深入腦裏,把"國"深入心裏。

如今的中國已自夢中醒來。我們不應再沉迷於虛幻的'網絡世界中,應多去培養讀書讀典的興趣,多去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多去關注國家,關注社會,當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會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毛澤東爺爺曾這麼對中國青少年説:"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怎麼不是呢?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碧空中的一輪朝陽,是跑道上新刷的起跑線,我們能做的是從現在起多學國學,品味經典,把沉澱千年的中華文化與中華美德傳承下去,為中華大事業獻出微薄一份力,讓它能以無比的驕傲和威儀傲然於世。

國文美德更是歌,風華正茂大中華。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5

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跟大家發言的主題是“國學和學生心靈的成長”。

在xxxx年,我就和學生們一起誦讀一些國學經典。《詩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老子》《莊子》學生都有所接觸。其中有些書籍是全選讀的,有些是節選的。今年,學校讓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把以前誦讀的內容重新整理、校對,要加上一些難讀字的注音和句子翻譯。我對照一套中華書局的書籍和陳琴的素讀本教材,一個字一個音的校對了幾遍。即便如此,我對有些內容還是一知半解的。正如鄧教授所説的,《論語》《孟子》相比較簡單一些,一讀就能明白。對於一讀就能明白的書籍,我就沒必要贅述了,因為在坐的各位應該悟性比我高,你們的理解可能比我更深刻一些。《老子》和《莊子》則比較難讀。通過鄧教授的課,我們知道,《老子》不光版本多,而且備受爭議的內容也較多。在沒有深入研究學習的基礎上,我是不敢對此發表見解的。因此,我就從和學生學國學的角度説説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言語不當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

這是我前兩屆的學生,這個班我教了六年。從他們二、三年級起,我就和他們一起誦讀《論語》了。誦讀的時間主要是利用晨誦的20分鐘。只要大部分學生都能張嘴讀就可以。一些容易記的句子他們讀幾遍就能背過,不容易記的讀讀了解一下就可以。比如,我們上節課學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類似這樣的句子,學生比咱記得快,聰明點的記得多點,記性不好的記得少些,這都無所謂。帶着學生誦讀國學就是讓學生對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產生興趣,進而能夠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如果硬逼着孩子們去識記一些比較難的句子,讓學習國學變成一種負擔,那跟應試教育有什麼區別?如果孩子有了牴觸情緒,那對孩子們思想上的影響又能有多少?

另外,我給學生們講解句子的意思時都儘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就對學生們説:“我們班有些同學他們儘管性格不同,愛好不同,但他們總是能夠和睦相處,從不吵架,比如xx和xx同學。我們班也有些同學他們的愛好是一樣的,就是喜歡上課玩,下課玩,總是湊在一起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可是我們會發現,他們玩着玩着就鬧翻了,就打起來了,最後還找老師給他們評理,這就是孔子説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為了能夠讓國學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我經常運用學過的內容教育他們。比如,我們班有些學生自身毛病很多,但他從來都看不到,卻很善於發現別人的問題,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到我跟前告狀,我就送他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他們聽了,不再説什麼,轉身就走了。我們班還有些學生寫心理病歷時,總是誇誇其談,説的比唱的還好聽,好高騖遠,行動上卻遠遠達不到。我給他的評語是:“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有些同學作業不認真仔細,我給他們的留言是:“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這樣的引導,使有的學生在習作中也能引經據典。前幾天看到一位學生在習作中引用了曾子的一句話:“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不知道是學國學的原因,還是孩子們自身素質就不錯,總之,我那一屆學生無論是在品質上,學習上,還是能力上都是比較好的。比如,“六一聯歡”等活動,從教室的佈置,到節目的編排,都是孩子們自己組織,我什麼都不管。另外,學校“春之韻”的節目錄制,從主持人到其中的'大部分節目,都是我班學生參與的,獲得濟南市一等獎。我本人性格比較木訥,我班孩子想法挺多,幾個人組織到洪樓銀座搞了一次義賣活動,用以資助低年級的貧困學生。我得知這件事後,去那兒買了一條圍巾,她們以市場價賣給了我。我其實是不戴圍巾的,買一條只是為了留作紀念。

學習國學其實多多少少對班裏的每個孩子都是有影響的。大家看到的這一位學生比較特殊,特別純任自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一、二年級就打罵老師,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三年級曾踢過我兩腳。有一次,他奶奶深表同情地對我説:“王老師,你攤上俺孫子這樣的學生可真夠倒黴的。”他幾乎每天都花樣翻新的折騰出點事來。五年級,我送他一本《忍經》,他又跟奶奶學了點佛學,最後兩年安穩了不少。他現在上九年級,一個月前,他和她媽媽到學校來看我。他媽媽告訴我,這幾年她也學習國學了。她發現《大學中庸》這本書,孩子讀了兩遍就背過了。孩子對她説:“這本書我們王老師以前都講過。”確實,只有這一本書較短,我是全部選讀的。我很奇怪,因為我的這位學生晨誦時是從不張嘴的,他怎麼就能記住呢?看樣子,別人讀時他也在聽,對他還是有影響的。他媽媽還告訴我,這幾年學國學,對他們一家三口的改變都很大,後悔跟孩子學晚了。以前很多道理不明白,讀了書以後才明白。

由此我想到,就像一個貧血的人需要合適的血型來配型一樣,如果我們的精神貧血了,我們也是需要合適的文化來豐盈的。作為一名中國人,適合豐盈我們精神世界的文化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曾仕強教授在《易經的奧祕》一書中曾這樣寫道“儘管我們今天講了很多西方的話,講了很多現代人自以為是的話,但是都是沒有用的,因為有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這已經變成了我們血液裏的東西,叫做我們生命當中的基因。

謝謝大家!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6

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弟子規》《三字經》《史記》??猶如一汪清泉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而這其中,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便是——《論語》。讓我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仁禮之風。 《論語》中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

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與之類似,《論語》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其實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隨着自己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當回過頭在看到以前的'學過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為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中的僅兩句話,我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國學經典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如若我們一味讀書而不勤于思辨,就會被書本牽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見,學習的過程亦是味同嚼蠟,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張網捕風,一無所得。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品國學經典演講稿

《論語》不但詮釋了學習過程中温習與思考的重要性,還提醒我們要重禮儀。“不學禮,無以立。” 只有簡單的六個字, 卻含義深刻。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不學禮,不懂義的人;只有言教,沒有身教的人,最終也無法以德服人,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的。兩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這樣教書育人,而我們,作為全國文明衞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品國學經典演講稿

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國小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復禮;躬行仁義,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於道,建中建極。兩千五百年的荏苒時光,沒有讓《論語》湮滅在汩汩的歲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時間的打磨而顯出璀璨之華。

朋友們,用仁愛之心,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願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穫精美的花朵,閲讀經典之書,享受精緻生活。然後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絃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讓經典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裏開出璀璨之花!

謝謝大家!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7

尊敬的各位老師:

我很榮幸有機會去縣三中觀看國學經典誦讀大賽,看着孩子們背誦着不同的經典詩文,表演着各種有特色的節目,不知不覺我已陶醉在那琅琅的朗讀聲中。

對孩子而言,舉行這樣的誦讀大賽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使自己的語文能力增強——背熟《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易經》、《論語》、《孝經》、《文學啟蒙》等經典後,孩子的識字量大大增加。此後,孩子作文、發言時就會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很有深度。同時學生的記憶力也會大大提升——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50%的孩子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鬆,並一生保持這種超越常人的記憶力。更重要的是無形中學生對”文言文“有了天然的'親近感——有的家長認為經典以”文言文“為主,擔心孩子不理解,其實,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關鍵的關鍵是把這些經典先背誦下來,並不一定讓孩子去理解,以後,經過複習及日常的應用,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閲讀文言文的能力。讀懂文言文則會掃除接受聖賢教育的障礙,從而為考大學、做學問、幹事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説,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收穫可以從兩方面來説: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

《論語?述而》中還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今,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説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於是自己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説:”因材施教。“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髮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徵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箇中國人。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瞧,那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看哪,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還有那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着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啟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着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着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裏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啟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思想。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打開一本國學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脱俗的國學經典吧!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六年級一班的__。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

天地造化,日月精華,孕育了祖國的山河大地;廣土眾民,敏秀鍾靈,創造出燦爛的五千年文化。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知識的結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藴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傳。經典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學習之道;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抱負;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意志和胸懷;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有“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為人準則以及“無為而不為”的聰明智慧。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經典的誦讀活動在海內外蓬勃興起,大江南北書聲朗朗,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腳步不可阻擋!為此我在這裏提出幾點建議:

一、熱愛文學,親近經典。閲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美文名篇,給自己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藴和知識。

二、讓讀經典、誦經典成為我們學習的一部分,與同學、老師和家長分享交流的快樂與心得。

三、培養文明行為。從自己開始講文明話、做文明事,遠離自私、遠離冷漠,讓經典中的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理念傳頌在校園和社會每個角落。

國學的'經典,華美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與經典同行,誦讀美文,用我們的言行去守候這片熱土,使民族精神萬古長青!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伴我成長——國學經典”

從我蹣跚學步開始,媽媽便開始了她深謀遠慮的早期教育——牀前讀故事。每天晚上,她都要讀一個故事。那短短的15分鐘是一天裏最温馨的時刻,我幸福地偎依在媽媽身旁,心靈彷彿插上了翅膀,我在媽媽有聲有色的朗讀聲中進入夢鄉……

媽媽的陪伴讓我感受到了讀書帶來的快樂,書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喜歡童話,喜歡寓言,喜歡中華傳統故事,還喜歡國學經典書籍。

由於我的爸爸曾經在朱子故里——五夫鎮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他常帶我參觀紫陽書院,還經常給我講朱熹的故事,所以,當我第一次接觸到《朱子家訓》時,我感到特別的親切。朱熹彷彿就是我身邊的一位親近的.長者,他的諄諄教誨讓我銘記心頭。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見到師長,要問好;見到同學,要誠懇;升國旗時,要敬禮。是啊!人因讀書而美麗,人因識禮而高雅。我的老師就把這句話作為我們的班級口號,告訴我們,讀書識禮,二者不可偏廢。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不道德的行為,比如亂丟垃圾、講髒話;在花壇裏摘花、踏草坪,這些雖然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是,卻是多麼的不應該呀!

其實,在生活中去做些小小的善舉是件很開心的事。有一次課間休息時,我經過走廊,看見地上有一張廢紙。“這多影響班級衞生啊!”我不假思索地彎下腰,把它撿了起來,送進了垃圾桶。這原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一幕正好被老師看見了。上課時,她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我,我的心裏喜滋滋的。我下定決心:無論善事多麼小,也要積極而為。

如今,我已經是三年級的國小生了,我對閲讀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使人明志;讀書,讓人習禮。所以,我讀書,我快樂!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1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誦讀國學經典能讓我們品悟中華文化;能傳承民族精神;能涵養自己的修為。可以讓我們承繼民族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個德才皆備的人。此次,蘇興教授以《弟子規》為主線,為我們開了一堂不一樣的講座。

通過蘇興教授對《弟子規》的講解,讓我更加懂得了孝順、博愛、謹慎、講信用。有父母、愛親人,繼而才能關愛每一個人。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才會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就不會變成一個危害社會,讓人唾棄的人。《弟子規》還讓我明白了友善、禮讓,生活上不要挑三揀四。不要把長輩對自己的疼愛當成是理所當然,養成驕橫的壞習慣。衣服不再於華麗,而應注重整潔;要看輕財物,少計較個人得失。學會禮讓,寬以待人,嚴與律己;多用讚美的眼光去看待別人。這樣我們的心胸會變得寬廣,生活會變得快樂甘甜。 誦讀《弟子規》,讓我領悟了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還要實實在在的做到。不要養成浮華的習性、馬虎的習慣;在學習上要多下功夫,不要做一個半罐水響叮噹,一個一知半解的人是攀不上了科學高峯的,從點點滴滴做起,滴水能穿石。

《弟子規》讓我在言簡意賅的文字裏,休味到它豐富的內涵和深遂的哲理;裏面的不少至理名言深深印在我心裏。它讓我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我在誦聽聖人的教誨中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蘇興老師的話不僅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還讓我增長了許多國學知識及社會問題。 蘇興教授將傳統文化融入於現代生活,用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造福於現代社會,他的熱情,通古曉今,融會貫通,感染了我們。

講座期間,蘇興教授對現代人的情商做了一個簡單的剖析。我認為情商和智商的關係事實上很簡單,高情商,高智商的人,他的一生必定是一帆風順的;高情商,智商一般的人,他的生命中十有八九有貴人相助;低情商,高智商的人,大多是懷才不遇,最終鬱鬱寡歡。 生活本身就是財富,生活就是我們修養培養的'大熔爐,我們要用心去體驗我們的生活。讓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有素質的人。一個人的修養好壞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來,包括我們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個人形象等等。有時一個人的修養不只代表我們個人,還體現了我們的家庭環境,工作環境,文化素養等。

蘇興教授的精彩演講為我們展示了儒家、道家的精髓,使得我們重新審視國學與當今社會的密切關係,他的妙語連珠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通過這次對國學學習,明白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應該做有修養,懂孝道,好心態,廣交友,有知識,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人,在他的啟發和引導下,感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境界。我將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實踐這些理論。錘鍊個人價值、凝塑自我魅力。

標籤: 國學 演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kdo4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