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合集15篇)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合集15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教學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合集15篇)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1

轉眼來美的學校工作已經半年,這一個學期裏,我見識到了國學的無窮魅力,見識到我們美的學校推行國學教育的魄力,以及諸多優秀教師國學課堂的風采,我深深嚮往,現就我對的國學教學的認識及工作開展總結如下:

從這學期開始,我第一次接觸到國學教學。我對國學的認識是相當膚淺的,僅僅停留但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薰陶上。但通過這半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學校設立這門課程用意遠不止如此。通過國學的學習,還可以對學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還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我校創編的《國學蒙讀》教材內容豐富多樣,古詩、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遠,幅幅對聯更是充滿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先讀通詩文,再借助註釋、詩文釋義,讓學生對詩文意思有初步瞭解。然後再讓學生彙報對詩文的認識,以達到加深理解。最後帶領學生深入讀詩文、並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小組分工演一演。孩子們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幫助學生誦讀記憶,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樂中對古文的描繪進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詩文的意藴。這樣學生在詩情畫意顯身手的環節中,就會有強烈的`創作慾望。

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學方法存在語文教學方法教學古詩文的痕跡。

2、朗讀方式比較單一,趣味性不強,學生在課堂上背誦詩文顯得吃力。

3、教學環節把握不準,課堂效率較低,“詩情畫意顯身手”環節有時會完不成。

4、教學中缺少“聊課”環節。

本學期,聽了很多優秀老師的國學課,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1、提高個人文化底藴,為學生樹立榜樣。

2、吸收優秀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提升自己課堂的活力。

3、把握國學教學的規律,以“趣”促學。

4、提高課堂效率。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2

我已帶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有一年了,一路走來,我和學生們一起欣賞經典的無窮魅力,共同感受誦讀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本冊教材節選自孔子的《論語》、《大學》,五個主題分別是:孝敬、仁愛、修身、君子和交友;在經典的潤澤中我們感受着成長的快樂;同時在教學方法上面也收穫頗多。

首先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經典誦讀課教學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投入激情,以興趣作為原動力。如:故事法:把經典誦讀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學生探究經典、記誦經典,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巧用法:讓經典走進生活,在平時生活中、在作文中時不時把經典名句用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經典”,感覺到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其次,隨着國學經典學習的深入,古文的內容難度也逐漸增加,想要學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內容,難免過於急於求成,我想還是採取“不求甚解”化吧。因為我深信書要慢慢讀、細細品,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了解書中的道理。因此在閲讀教學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經典的學習意在提高文化底藴,是遠離功利的一種精神修養。因此它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教學目標單一,讓學生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學習的特點是化整為零、刪繁就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觸摸”語言。

最後我想説的是:誦讀形式應該多樣化。重視朗讀,強調背誦,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讀出節奏、音律,可以集體讀、分組讀,也可以個人讀。多樣的誦讀延續了學生的誦讀熱情,使得他們漸漸地喜愛上了誦讀詩詞。

還記得,開學初,有的同學便迫不及待地問:老師,這學期我們背哪些詩啊?什麼時候學啊?”看着孩子們的張張笑臉,我感到異常欣慰。

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語言不斷得到積累。我覺得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學生已經能夠背誦《大學》、《論語》。經典誦讀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大量誦讀豐富了語言積累,增強了語感,獲得了審美體驗。同時,説寫能力也不斷得到了提高。多樣的誦讀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自從國學經典教材走進校園的課堂以來,我與學生們一起行走在這開滿鮮花的誦讀之路上,體驗着誦讀的快樂,欣賞着經典的魅力。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穫,學生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思維開闊了,興趣廣泛了,聽、説、讀、寫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時間飛逝,期間不乏有許多困惑,有幾許收穫。時間在變,但我們的信念不變,我們的行動不變,期待收穫更多!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3

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藴藏着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在於:

一、傳承美德

傳統經典中承載的“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至今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樸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從孩子們接受國學教育之後,變得更加謙讓、團結同學、尊重師長了。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着他們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二、健全人格

學生接受這樣的薰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裏埋下種子,隨着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優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化底藴和優雅情懷。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藴涵着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學生,就是給了他們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國學經典著作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從小就吸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弘揚國學。

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

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4

本學期是學校在四年級學生中開展《弟子規》的校本教學活動的第二學期。《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諧的人生鑰匙,其中的一詞一句,都教育人們為人處世應該恪守的規範,學習後,讓每一個人都受用一生,讓每個孩子那純潔的心靈都有一顆感恩之心,讓孩子們接受聖賢智慧的教誨,能夠擁有健康美好的人生!現總結如下:

一、基本學情

《弟子規》是一本操作性很強的經典讀物。其中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行為舉止上要求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表裏如一,在與人交往中謙遜有禮,善於向他人學習,倡導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些都是我們共同期望孩子養成的一些可貴的品質。因此,我班決定從本學期開始,開展《弟子規》國學教育。

二、具體做法

1、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每天早上學生一到校,第一件事情就是誦讀《弟子規》。這些古文,思想內涵深刻,不易被學生理解。現在先讓學生“不求甚解”地背下來,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些沉澱在腦海中的古典精華經過反芻,逐漸會被消化、理解,慢慢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內化為自我的思想精髓。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我用優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弟子規》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韻律和氛圍裏,誦《弟子規》,學《弟子規》,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弟子規》的熱愛。

3、故事化。採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解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規》所選內容,是中國古典優秀文化,內涵豐富,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讓學生破譯文章的宏旨要義是教學的難點。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用精典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難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4、生活化。讓《弟子規》貼近學生的生活。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寫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通過反思,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經文內容的初步感悟,讓學生來講講《弟子規》在生活中的運用;説説自已哪些規範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進,鼓勵學生踴躍投稿,把學習心得與大家分享。把學《弟子規》與學做人聯繫起來。

三、主要成績

1、班風更上一層樓

自開展《弟子規》誦讀後,同學之間和睦多了,班集體更團結友愛了,校園裏的打鬧現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班級衞生問題也明顯好轉。《弟子規》讓學生明白了“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既為偷”的道理。在班級,學生們更加註意集體團結,注重班級榮譽,一種互幫互助的班風也悄然形成。

2、師生關係更為和諧

自開展《弟子規》誦讀後,課前紀律明顯好轉,學生上課精神了,課堂的組織教學工作自然就輕鬆了許多;《弟子規》的講解與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誦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很多學生克服了學習上的惰性,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弟子規》教育讓學生懂得尊重老師,讓老師懂得尊重學生,這樣師生關係更為和諧。《弟子規》教育在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3、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人習慣

《弟子規》本身就是規範學生行為的一本書,它本身就具有一些行為要求和道德要求,這就決定了對它的學習不能只侷限在書本上,也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它必須擴充到課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強調學生身體力行。自學院和班級開展此項活動以來,學生們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識和行為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很多學生改變了對父母的看法,開始尊敬長輩、老師,體貼老人。《弟子規》讓每個學生懂得了如何學會生活,如何學會感恩,如何為人處世。

四、存在不足

1、學生在家進“孝”的行為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2、學生對《弟子規》的背誦情況不夠理想。

3、學生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不知道勤儉節約,亂花零錢,學習不夠積極,仍有打鬧現象發生,作業完成不及時。

五、努力方向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去。對於《弟子規》的學習,我校將會把它作為師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除了繼續踐行以上措施外,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學校將結合教育進展情況,分階段舉辦一系列師生共參與的《弟子規》誦讀比賽活動;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共傳承”活動,讓學生帶動家長繼續共同學習傳統道德文化,搭建學生家、校共學習教育平台;通過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動、溝通,要求學生對《弟子規》活學現用,學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教育與學習相統一。

我們相信,在全體師生教職工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弟子規》進校園活動一定會做好,我們也相信,讓學生認認真真地去學習的這本小小的、薄薄的《弟子規》,一定是解決如今出現的學生教育問題的一劑良藥。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5

經典誦讀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經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神聖使命。

我深知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不僅讓孩子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是尋民族精神的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尋學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讀國學經典過程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藴。我們轉變觀念,讓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迴歸教育本質,以育人和提高師生修養、提升改造社會能力為宗旨。我們把國學經典誦讀作為學科建設、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徑和抓手,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做了以下幾點要求:

一、課程滲透

為了讓經典真正植入孩子們的生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脈,我把經典文化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通過德育課程和語文課程進行文化浸潤。在德育課程中,主要通過朝會、德育課對學生進行養成(禮儀)教育、環境教育和心理教育,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環境,通過德育課程、班級個性化評價、主題班隊會等途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實現學生、教師的和諧發展。

二、融入教學

國學誦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語文教學同步,與學生生活聯繫。語文學科主要通過課前三分鐘的經典誦讀、課堂教學的適時鏈接、課外閲讀的有效拓展,營建孩子們與經典對話的環境,隨時隨處感受經典的魅力。同時,還把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評價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評價來激勵孩子們積累祖國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們的文化素養。

我在備語文課時,從單元主題入手,尋找相關的國學經典內容,進行有主題,有目的,有序列的誦讀。而在經典誦讀的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着眼“薰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雖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要承認個體差異,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齊劃一、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寧靜勿燥、寧簡勿繁。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

堅持三條原則。既重形式又重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程參與,在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提高素質,發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開展古詩文誦讀,我要求三年級的學生每週背誦一首古詩,做到厚積薄發。既求數量又求質量。正確處理背誦與理解的關係,三年級同學規定一定量的背誦篇目,但不把背誦古詩轉變成學生新的負擔。要讓學生輕鬆地背,愉快地記,提高學習經典的質量。

三、活動推進

我校還組織各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師生風貌發生可很大的變化,語文學科建設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學習着,實踐着,收穫着,快樂着,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1、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開展,不但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時空,而且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校園美化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誦讀活動實現了育人和學校“三風”建設的結合,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使學生的行為習慣進一步規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2、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基於以上理念和目的,本學期,我重點完成了以下工作: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查閲資料,在自己弄懂基礎上再向學生傳授。

2、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老師給予適當適時的點拔。

3、制定了“經典要義”背誦表,檢查、記錄每一個學生經典要義的背誦情況,要求人人過關,課堂上不能過關的課後補救。

4、組織學生辦國學經典小報,對於優秀小報,班上和學校都進行了評獎,為學生贏得了自信。

5、分小組檢查了“經典誦讀”的朗讀情況,整體效果較好。

教然後之不足,我們在學習與實踐中,面臨一些問題:

A、教材自由度過大,不好把握。

B、教師的國學功底不夠深厚,極需提高。

C、關注國學經典誦讀的方法。

總之,一期的時間匆匆而過,我們在歲月回望中積澱着、豐富着、成長着。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肩負的歷史重任,也是我們國小語文教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在學習了經典的同時,又受到了品德的薰陶,為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奠定了基礎。一路行來,其中的甘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然而,我們甘願為之匍匐,不為別的,只為晨光熹微時那傲人的綠意,微風輕撫時那縷縷的馨香。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6

一、教學成果總結

經過老師與小朋友們的共同努力,一個月下來,國學經典誦讀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現詳細説明如下:

1、論語《學而第一》篇,趙心鏡小朋友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餘能夠背誦下來;馬博洋小朋友第一段比較熟練,其餘需提示,可以背誦下來:李梓睿小朋友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餘能背誦下來;孫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誦下來。

2、論語《為政第二》篇,趙心鏡小朋友第一、二、三、四段熟練,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餘能背誦下來;馬博洋小朋友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練,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練,需提示,其餘能接誦下來。

3、論語《八佾第三》篇,趙心鏡小朋友全篇熟練,幾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誦讀;李梓睿小朋友熟練,幾乎全篇能誦讀;馬博洋小朋友較為熟練,個別段落需提示,其餘能接誦下來;孫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誦下來。

4、論語《里仁第四》篇,趙心鏡小朋友熟練,幾乎全篇能誦讀下來,李梓睿小朋友熟練,幾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誦讀;馬博洋全片較為熟練,個別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誦讀。

5、論語《公冶長第五》正在學習中。

二、近期教學計劃

根據中班小朋友的實際學習情況,老師制訂如下學習計劃:

1、每週抽出一節課複習已讀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對所有已讀篇章複習鞏固一次。

3、每個星期五上午對小朋友們檢測一次,以幫助鞏固已讀章節。

總之,老師將一如既往地帶領小朋友們多讀多誦,總結經驗,取長補短,真正使得小朋友們成為國學經典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7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在一年裏,我在校領導及同事們的關心與幫助下圓滿的完成了各項工作,在思想覺悟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政治思想方面: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適應社會發

展的形勢。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教育教學指導思想明確,安教樂教,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對工作精益求精。遵紀守法,為人師表,樂於助人,團結協作,文明禮貌。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

二、教育教學方面: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2、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5、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6、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7、熱愛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楷模。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努力做到教書和育人,在教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兒童進入國小之後,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其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主要場所,而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楷模。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平時對待學生方面,對學生耐心指導,給予適當機會進行鼓勵。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使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我們不僅在課堂上要跟學生交流,在課後,我們更應該多關心

他們,多聽聽他們的意見,瞭解他們的想法,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的,這樣才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圈子,成為他們信賴的朋友,這對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

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並做了大量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複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傳遞知識接和文明的力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負的責任和應具備的素質。首先,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為此我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勤於學習,勇於創新,踏實肯幹,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文化水平,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優秀的下一代。其次,教師也是學生的楷模,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我

們跟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多,所以我對自己嚴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則,始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學生的榜樣,在不知不覺中傳送一些良好的品質,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這對他們的成長十分重要。

平時能繼續注重業務知識進修和知識更新,刻苦鍛鍊口頭,普通話,板書等教學基本功。教學中能鑽研課標,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注重雙基和能力培養,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做到因材施教。能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多次在校內承擔公開課、實驗課任務。能熟練的自制電教軟件,運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住一切空餘時間去聽其他教師的課,這裏的每一位老師都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影響着我,啟發着我,着實讓我進步着。聽課,成了我的一大樂事,每學期超額完成聽課任務。聽課,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

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使我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更好的把握了課堂。而且為了能及時發現和改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我有意識的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反思。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熱愛自己的事業,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並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

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特點、發現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四、業務進修方面

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擠時間學習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學習有關計算機的軟件、硬件、網絡的知識,掌握了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表格函數運算。

總結一年的工作,儘管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創造性的工作思路還不是很多,個別工作做的還不夠完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在新的一年裏,我將認真學習各項政策規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覺悟和工作效率全面進入一個新水平,為學校的發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8

通過國學經典教育,讓孩子在青少兒時期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為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定基礎。本學期,我在國學教學工作中有得有失,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身教勝於言傳。

要求孩子們做“仁義禮智信,勇勤儉廉潔”的君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積跬步,致千里”。作為教師用《國學經典》中的內容來要求自己的言行,處處為學生做表率。教師須先行一步。只有教師比學生先學一步,多讀一點、多背一點,懂鑑賞方法,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二、教學方面

1、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不求甚解。

國學本身也存在着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國學教育的時間可採取彈性制。如老師每天早自習前10分鐘讓學生誦讀,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採用對對碰、同學接龍、師生接龍、男女對抗賽等形式進行誦讀教學,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其中所藴含的道理,達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過和古代聖賢對話,在經典裏遨遊,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摸着文言的精彩。

2、國學教育須注入現代元素

如何擺脱枯燥、晦澀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領略國學的精華?必須給1 國學教育注入現代元素。如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伴有古樂,並輔以動畫片演繹,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國故事,讓孩子們在逼真的環境裏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採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的方法進行輔助教學。 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故事、圖片等,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內容的同時,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生動性,如在教學《忠》時,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教育學生報效祖國就是忠。在教《孝》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漢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導同學們明白,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兒女,你必須無條件的孝敬他們。

4、課堂教學實現理論聯繫實際。

在每節課教學內容的講解後,都設計一個師生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聯繫學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認識前人,讓學生學會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去其糟粕,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弟子規》的內容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聯繫起來教學,讓學生在古聖賢的身上找到今天行為準則的影子,讓學生明白與聖賢結朋友一樣可以修身正德,同時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達成,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適應。

5、堅持不懈的檢查誦讀背誦。

各班設立《國學經典》小助手,每組選一名代表做教師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飯的20分鐘組織全體同學朗讀《國學經典》,平時檢查同學2 們學習掌握《國學經典》的情況,這幾名小助手工作認真負責,對教學效果的達成起到推動作用。

三、教學效果顯著。

《國學經典》的教學效果已經在同學們身上顯現。我們發現了學生們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教室乾淨了,無論何時學生們總是用雙手送給老師作業,主動向老師問好的學生多了……學生懂得了努力學習,許多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變得孝順了、懂事了,主動為家長鋪被子。周

六、週日幫家長幹些家務活,家長看了心裏也很欣慰。孩子對父母的孝順與尊重深深地影響了家長、感動了家長。家長一致讚揚學校國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總之,國學進校園活動意義深遠。學生們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起了很大作用。作為教師,也在教學中獲得人生的啟迪。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9

國學經典誦讀課作為我國的重點課程,他將東西方優秀文化經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小朋友們通過口誦、目視、耳聽、熟記、成誦的方法把國學中的精華灌輸至身心,使之成為小同學們的精神食糧,而《論語》作為國學經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園把《論語》作為國學經典誦讀的重要內容,經過幾個星期的言傳身教,總結經驗,回顧過去現就近的一些情況簡單做一下總結: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孔子早教園中班現有四位小同學,由於來園學習時間及入園前的基礎和年齡存在差異,小趙和小馬兩位同學的基礎較之小孫和小李要好些,也更願意朗讀。小李同學上課雖然比較認真,但令人頭痛的是他不太願意吭聲、不願意放開喉嚨大聲讀書。糖糖是個性格比較活潑的'小女孩,他很招人喜歡,無論是老師還是小朋友都很喜歡糖糖。糖糖天生好動,上課也奈不住性子,認字也很活躍,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認真,可是他自開學來認識了101個字。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了孩子上課奈不住性子並不代表孩子沒有認真聽講,或許他有自己的方式。針對四位同學的自身特點,老師將因材施教,讓每位同學都能跟上節奏,以便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二、教學成果總結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經過老師與小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幾個星期下來,同學們的經典誦讀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現詳細説明如下:

1、論語《學而第一》篇:小趙同學第七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練需要提示,其餘可以背誦下來;小馬小同學第一段比較熟練,其餘需要提示可以背誦下來;小李同學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悉需要提示,其餘可以背誦下來;小孫同學由於年齡較小,比他們讀的時間短,在背誦時只要提醒就可以被下來。

2、論語《為政第二》篇:由於朗讀的遍數不夠多(只有六十多變),四位小同學都是部分能誦,大部分都需要提醒。

總之,老師將繼續帶領四位小朋友在今後的國學經典誦讀中總結規律、揚長避短,儘量讓四位小同學多都多記、多誦,使每位孩子都成為國學經典誦讀的實踐者和真正受益者而努力工作。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10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中華古詩文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學習國學經典對於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淨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學經典教學影響深遠,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最好資源。我校從20xx年開展國學經典教學以來,以其深厚的內涵,活潑的形式、獨特的魅力,春雨般無聲地滋潤着孩子們的心靈。不僅夯實了學生的文學功底,陶冶了學生的道德情操,而且改變了學生的行為習慣。現將我校辦學以來開展的國學經典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我們把國學經典教學作為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根據國小階段及我校師資力量的具體情況,我校的國學教育課程分為規定內容和選學內容。依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做了要求:着眼“薰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積少成多。

二、科學安排,營造氛圍。

我校突出以“國學經典詩文誦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和佈置,突出傳統文化氣息,注重厚德載物、大氣沉靜的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構建書香校園,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人文底色。我們的做法是:

1、“五條途徑”組織學習

為了讓學生能在濃郁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感受經典詩文的魅力,受到潛移默化的性情薰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採取了“看”、“讀”、“抄”、“講”、“賽”這五條途徑。

看,即通過裝訂經典國學、古詩詞文化長廊,詩文圖展以及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古詩文佳作佳句,在每個班級的`牆壁上,都有經典古詩詞、名人警句,使學生在有意、無意之中將古詩文記住。

讀,每天由班主任組織讓學生自由誦讀國學經典古詩文,學校開設“國學班”由原二中校長張重陽老師定期為學生們授課,並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國學經典古詩文。

抄,讓學生做詩文卡、辦手抄報。

講,學生在背誦古詩文的基礎上,講解詩文的大意和所描繪的畫面,講誦讀詩文的感受、心得和體會,講詩文的意境、情感和韻律。

賽,定期或不定期舉行“國學經典詩詞朗誦比賽”。

2、抓實措施深化鞏固

為了讓學生對中華經典詩文的學習能得到深化和鞏固,形成全校誦讀國學經典熱潮的持續和長效,學校還制定了一項措施促進誦讀活動的深化鞏固。

其一,班級要建立古詩文背誦個人檔案。每生一誦讀本,用於記錄學生已背誦過的古詩詞題目、國學經典詩文等。學生通過誦讀、熟背經典古詩文、演唱古詩文歌謠,表演韻律操、舞蹈等活動,以達到文化薰陶、智能鍛鍊與人格培養的目的,使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和課間活動、課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

其二,學校要進行專項檢查,對各班級的詩文誦讀活動情況予

以督促,評估,並列入年終考核。

三、存在問題

在不斷的探索和試驗中,我們認為誦讀國學經典、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不求數量求質量。質量第一,數量第二。要正確處理背誦與理解的關係,不能只單純追求背誦數量,更不能把背誦古詩文轉變成學生新的負擔。要讓學生輕鬆地背,愉快地記,提高學習古詩文的質量。

第二,不講速度講效果。速度和效果並非相輔相成。以適於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的方法、方式,把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推向深層次、深領域。

四、成績與展望

1、根據年級段不同,由班主任監督指導一年級背誦古詩詞25首,二年級40首,結合語文教材完成識字量1800個;三、四年級80首,結合語文教材完成識字量2600個;五、六年級120首,結合語文教材完成識字量3600個;選學課程:一、二年級《三字經》、《弟子規》,三、四年級《千字文》、《幼學瓊林》、《百家姓》、《增廣賢文》,五、六年級《孝經》、《古代著名家書家訓》、《大學》、《論語》、《中庸》選段,《新編千家詩》。

2、獲得的榮譽:20xx年12月,參加塔橋鎮中心學校舉辦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榮獲“優秀組織獎”;20xx年7月被“中國小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總課題組,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評為“先進集體獎”;20xx年被“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全國青少年‘中國驕傲’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20xx年被“中央共青團”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教育‘試點單

位’”;20xx年被“中國閲讀學研究會”評為“書香校園建設‘示範學校’”;20xx年參加“駐馬店市第一屆民辦中國小校中華經典誦讀大賽決賽”榮獲“三等獎(國小組)”。

3、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豐富了詞彙,拓展了思路,開闊了視野。原來很多學生不願寫作文,通過詩文誦讀活動,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開闊,想象力進一步增強,作文下筆輕鬆,語言流暢,古詩文用得恰到好處,妙筆之處不勝枚舉。

4、通過國學經典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們充分體會到了參與學習的興趣與成功的喜悦,優化了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在這些強調全員參與,不設門檻的活動中,不論是優生還是後進生都一樣獲得成功的喜悦,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風采。

總之,誦讀國學經典詩文已成為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是學校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我們將繼續努力,把誦讀國學經典詩文推向深入!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11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眼看着這一學期就要結束了,真是歲月蹉跎,感慨多,不堪回首,究竟有何收穫?

一、加強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

1.設立詞語抄寫本,加強字詞的音形義的學習記憶。

2.課堂上注意生字、多音字、詞語的整理、記憶。

3.注重古詩及文言文的積累。

4.設立週記本,注重寫作能力的培養,或摘抄,或寫自己一週的.所得: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5.設立課堂練習:學而時習之。

6.設立作文本:完成教材安排的作文。

7.佈置課堂作業,加強練習鞏固。

8.收集社會上、學校裏各種各樣的標語口號,積累生活中的典型語言,感悟生活感知社會。

二、注意過程管理與方法的傳授:

1.加強課堂管理,讓學生坐得住,能靜得下來,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學習、思考、理解、記憶。

2.加強練習管理,養成按時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的行為習慣。

3.注意平時歸類積累等行為的指導督促。

4.經常進行聽課、筆記、思考、理解、記憶、練習、答題等的方法的指導。

三、反覆地進行情感的體驗和價值觀樹立的訓練:

1.喚醒學生自身經歷的情感感受去理解文中作者、人物的情感經歷,受到情感的薰陶。

2.體會、理解課文的價值走向並從中受到感染,進一步樹立健康進步的價值觀。

以上工作有待長時間堅持下去,隨着時間的推移,相信學生能有相應的進步,最終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國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任務、歷史教學任務。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12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學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國學為學生髮展奠基、讓我們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尋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藴。這一學期,我們學校根據上饒縣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國學教學活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積極地開展,現小結如下:

一、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充分的準備。

1、成立國學教研小組,確定好教研組長、組員,使教學活動、教研活動能有序地進行。

2、以國學經典教學作為本學年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級每週每班一節,確保有充足的'教學時間。

3、安排文化素養較好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作為任課教師,確保教學質量。

二、以豐富的活動調動了老師教學經典、學生學習經典的熱情。

1、學期初學校大力宣傳國學經典研讀活動的目的意義、實施目標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驟,使研讀活動深入師生心中。

2、十月份,學校成功開展了金秋師生經典誦讀會,全鎮師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日益高漲,氣氛濃厚,同時豐富了老師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學校開展了全鎮教師國學講壇活動,各位國學教師踴躍參與,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經評比,選送了葛江紅老師作為縣國學講壇老師獲選人。

4、十二月份,學校進行國學優秀教案的評比活動,並選送王水金老師參加國學優質課比賽。

三、存在問題及今後工作

儘管學校國學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老師參與國學活動的熱情不高,國學經典的學習還得不到部分學生尤其是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學生雖然學習了經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為還是沒有改變,沒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們今後的工作中還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使國學工作向着“傳播國學知識,構建書香校園”的目標努力奮進。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13

國學經典誦讀課作為我國的重點課程,他將東西方優秀文化經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小朋友們通過口誦、目視、耳聽、熟記、成誦的方法把國學中的精華灌輸至身心,使之成為小同學們的精神食糧,而《論語》作為國學經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園把《論語》作為國學經典誦讀的重要內容,經過幾個星期的言傳身教,總結經驗,回顧過去現就近的'一些情況簡單做一下總結: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孔子早教園中班現有四位小同學,由於來園學習時間及入園前的基礎和年齡存在差異,趙心境和馬博洋兩位同學的基礎較之孫小慈和李梓睿要好些,也更願意朗讀。李梓睿小同學上課雖然比較認真,但令人頭痛的是他不太願意吭聲、不願意放開喉嚨大聲讀書。糖糖是個性格比較活潑的小女孩,他很招人喜歡,無論是老師還是小朋友都很喜歡糖糖。糖糖天生好動,上課也奈不住性子,認字也很活躍,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認真,可是他自開學來認識了101個字。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了孩子上課奈不住性子並不代表孩子沒有認真聽講,或許他有自己的方式。針對四位同學的自身特點,老師將因材施教,讓每位同學都能跟上節奏,以便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二、教學成果總結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經過老師與小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幾個星期下來,同學們的經典誦讀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現詳細説明如下:

1、論語《學而第一》篇:趙心境小同學第七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練需要提示,其餘可以背誦下來;馬博洋小同學第一段比較熟練,其餘需要提示可以背誦下來;李梓睿小同學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悉需要提示,其餘可以背誦下來;孫小慈同學由於年齡較小,比他們讀的時間短,在背誦時只要提醒就可以被下來。

2、論語《為政第二》篇:由於朗讀的遍數不夠多(只有六十多變),四位小同學都是部分能誦,大部分都需要提醒。

總之,老師將繼續帶領四位小朋友在今後的國學經典誦讀中總結規律、揚長避短,儘量讓四位小同學多都多記、多誦,使每位孩子都成為國學經典誦讀的實踐者和真正受益者而努力工作。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14

本學期我執教於五(1)班的國學。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無數國學經典被人們傳承詠唱,國人不斷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庇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基於此理念和目的.,教育部門也要求老師認真進行國學經典的教學,本學期,我重點完成了以下工作: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查閲相關資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礎上再向學生傳授。

2、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老師給予適當適時的點拔。

3、制定了“經典要義”背誦表,檢查、記錄每一個學生經典要義的背誦情況,要求人人過關,課堂上不能過關的課後補救。

4、學校為全校學生舉辦經典誦讀,組織學生背誦,我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結合一學期的《國學》講授,以下是我個人的《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查閲相關資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礎上再向學生傳授。

2、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老師給予適當適時的點拔。

3、制定了“經典要義”背誦表,檢查、記錄每一個學生經典要義的背誦情況,要求人人過關,課堂上不能過關的課後補救。

4、組織學生辦國學經典小報,對於優秀小報,班上和學校都進行了評獎,為學生贏得了自信。

5、分小組檢查了“經典誦讀”的朗讀情況,整體效果較好。

總之,學生在學習了經典的同時,又受到了品德的薰陶,為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學經典教學總結15

時光匆匆,隨着“七、一”的到來,我校的國學教育實驗已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兩年整了。作為一名國學教育課的老師,每天帶領孩子誦讀我國古代聖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看到孩子們在國學教育的沐浴下一天天的健康成長,心中充滿成就感與自豪感。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經典誦讀計劃的要求,我們二年級下期的誦讀內容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10首及《千字文》全文。為了順利完成誦讀任務,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備好國學教育課

為了改進以往單一背誦詩文的國學課堂面貌,構建新的國學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學校統一提出的備課要求,我認真備好每一節國學課。課前,我在網上廣泛收集《千字文》的註解和啟示,瞭解相關的歷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類知識。在自己讀懂內容的基礎上,構思教學環節,設計教學過程,力求讓每節國學課都生動活潑,讓學生興趣盎然。如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誦讀中的各種背誦競賽,讓學生講自己蒐集的經典故事等等。讓備課這一環節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國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更加喜歡國學課,喜歡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不斷改進國學課堂面貌

經典誦讀進入課堂兩年來,我和老師們在實驗中邊摸索邊改進。至今,國學教育課堂面貌已經歷了三次變革:

(1)單一的誦讀指導實驗初期,我們的國學課堂主要是在教師帶領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單一的教學生誦讀經典內容。在誦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在最初的新奇過後,漸漸對這樣單調的誦讀失去了興趣。

(2)趣味化誦讀指導

為了激發孩子們誦讀興趣,我們採取了多種激勵方式。比如:教師領讀,學生跟讀;一小組領讀,其他小組跟讀;“小老師”帶讀,學生全體齊讀;還由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男女生賽讀,同桌拍手讀等。還將背誦內容融於各種遊戲活動中,比如學生邊踢毽子邊念,邊跳繩邊念,邊打年蕭邊念,邊做室內操邊也念。這樣變換各種方式指導學生熟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勁頭十足。

(3)全方位誦讀指導

隨着實驗的深入,孩子們漸漸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誦讀,他們對經典內容產生了興趣,許多學生向老師提出疑問“老師,這句講的什麼意思啊?”一些家長也提出“能不能給孩子講講誦讀內容的意思?”。學校課題組也發現如果僅僅是單一的背誦,學生的收穫會受到侷限,何不順從孩子家長的意願,在誦讀的同時適當講解文本內容,擴充孩子的'知識面,增強孩子閲讀興趣呢?於是,從07年9月起,我校的國學教育課的教學目標由原來的一個(誦讀)擴展為三個(誦讀、識字、理解)。

教學目標的修訂,促使我們國學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創造出更豐富的國學教育課堂。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國學課上藉助拼音識字,查找各種資料理解文本,相互講解相關歷史典故,談論收穫,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經典內容。他們讀經的興致更高了,勁頭更足了。

三、積極參與國學課研究,想方設法提高誦讀成效本學期,為了深入地開展課題實驗,交流國學教育經驗,提高國學課堂教學效率,將國學教育引向更高的層次。

我們語文教研組16位教師人人通過賽課的方式,展開研究,逐漸摸索出我校國學教育課堂的新模式。廖老師給學生印發了《千子文》解釋資料,在一節課上完成了識字、理解大意、背誦三個目標。尹老師則指導學生廣泛查閲學習資料,將閲讀內容理解得詳細透徹。我選取了古詩《別董大》作為國學課堂探討內容,帶領學生邊誦讀,邊理解,邊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在深入挖掘這首詩思想含義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回顧多首送別詩,從而找出送別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擴大了學生視野。此課得到了聽課老師們的廣泛讚賞,促進了我的國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認真參與傳統節日紀念活動

國學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誦讀上,就難免枯燥乏味,難以起到豐富學生知識,規範學生行為、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只有與日常生活學習、社會活動等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揮國學教育的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因此,在本學期,我積極參與學校的國學教育活動。如:清明節來臨之際,我校在市精神文明辦公室的指導下開展了“清明情思祭先烈”系列活動,我承擔了其中的《清明獻詞》節目和宣誓時的領誓指導,在短短十幾天裏,我上課之餘,擠出時間組織學生編排隊型,進行朗讀指導,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錄音那天忙到晚上12點多才回家。辛勤的汗水換來了節目的成功演出,我們的《清明獻詞》節目不但在主題集會上得到了與會領導來賓的誇獎,並當即被區領導抽調,參加區各界人士在烈士墓進行的清明祭掃活動。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我校又承擔了由重慶市文明辦、重慶市教委、重慶市語委、重慶廣電集團(總枱)主辦,江北區教委承辦的“中華魂,愛國情”迎端午經典詩文誦讀會。我又和幾位老師一起負責了其中的《經典誦讀串燒》節目,我們集中用了4天的時間,放棄了週六的休息,排練、配樂、錄音。圓滿的完成了演出任務,該節目在重慶電視台播出,獲得了一致好評。

一學期來,我藉助經典國學在孩子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中播撒詩書的種子,墾荒植綠,讓孩子們在誦讀中成長,在誦讀中進步,在誦讀中體會快樂。他們的記憶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漸增強,學習成績也不斷進步。先賢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相信,隨着我們國學教育的深入開展,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校長的領導下,我和我的同事們繼續腳踏實地一點一滴着手工作,一定會逐漸開創出培新國小的人文風光,為學生道德觀念的養成,文化基礎的奠定作出我們的貢獻。

標籤: 國學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m07v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