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集合13篇)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集合13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集合13篇)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1

常言道:要育兒,先育己。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們寄予孩子夢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實現。我們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對孩子最有價值的是我們選擇的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可是作為家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呢?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觸到國學經典,才明白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誦讀國學經典,相當於和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輕鬆的接受他的教誨、吸取他的智慧。讀經典一部,勝雜書萬卷。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可以終身受益。

藉助中心校“讓孩子們海量閲讀”的'活動,我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到目前為至,我和孩子們已經讀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等。和兒子兵兵讀完了《易經》、《大學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笠翁對韻》、《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兒童詩詞啟蒙》,現在正在讀《孟子》、《黃帝內經》、《詩經》。

在誦讀中孩子變得有愛心了。每當我在家裏蹲下摘菜的時候,兵兵就會邊搬來一個板凳邊説:“媽媽,你辛苦了,請坐。”每當我在教室掃地時,總有孩子説:“老師辛苦了,我們會自己掃。”每當我聲音沙啞時,總會有孩子給我倒杯水。

在誦讀中孩子們變得講禮儀。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沒答應,邊上的同學們都説他不愛説話。針對此種情況,我及時教孩子們誦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下午,在校門口又見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馬上站好,説:“老師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誦讀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過來,看着土豆就説:“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聽到兵兵讀詩,心裏很驚訝,從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詩》真是太棒了。我就問他:“你看到土豆,是怎麼想到《七步詩》的?”他説土豆,煮豆,都有一個豆字。看到大風他會脱口而出:“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節前一天,我問同學們明天是什麼節日,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説是清明節,一説清明孩子們就爭先恐後的背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薪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看到孩子們能由節日想到古詩,心裏真是樂開了花。看來誦讀對孩子們的影響挺大的。

在誦讀中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興趣提高了。一次課堂上,我讓同學們預習《陽光》,同學們一下就讀出來了: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陽,像,金,野這幾個字都還沒學,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説:“老師,看看《格林童話》就認識了。”“是在讀書的時候認識的,我還認識好多字呢!”我故作驚訝的感歎道:原來讀書有認識生字的好處呀!這是孩子們又接上了:讀書還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認識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遊玩沒去過的地方呢!我趁熱打鐵,既然書有這麼神奇的力量,那就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我的孩子們真的迷上了讀書,每天午飯、晚飯後總能看到他們痴迷在書中的身影。

經常誦讀國學經典,孩子不僅變得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性格也開朗了,在學習上奮發向上、在做事中互幫互學,為以後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還能從中培養孩子愛上閲讀的好習慣。我發現經常讀書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結合自己誦讀國學經典的親身體驗,想給在座的各位説和孩子們一起讀國學經典吧,在傳承中國文化中,在誦讀經典中,不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暫,唐朝的繁榮,宋元文化的燦爛,明清文化的鮮明特點,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們成長的點滴,成長的快樂。

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們應該多學國學,多讀經典,瞭解歷史。在中心校倡導的海量閲讀中,和孩子們一同暢遊在書的海洋中,與書為伴,與書為友,讓經典一代代傳承下去,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愛上經典,與孩子們一同行走在誦讀經典的路上,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2

劉金國同志能夠在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這與他勤於學習 ,善於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通過學習他的先進事蹟,我門覺得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做到:

一、要養成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的好習慣。

先進人物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和長處就是刻苦學習,善於思考,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主動自我加壓,手不釋卷,利用一切工餘時間學習,鑽研技術和業務知識,使自身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很快得到提高。我們要學習他們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是與自己工作的實際需要分不開的。因為如果不注意讀書學習,不注意知識的積累,不注意研究新問題,思想就會封閉,思路就會狹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辦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於一般化,難以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像他們那樣,利用一切空閒時間抓緊學習。具體來説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努力推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並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恆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於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二、要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幹的好作風。

劉金國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幹好每一項工作。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他顧不得照顧家裏的親人,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

正是靠着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通過學習先進,我覺得我們就要像他們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要養成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好品質。

劉金國同志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可貴之處在於他們通過艱辛勞動,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這説明他踏實工作,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懷着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得養成一種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缺乏埋頭苦幹的精神,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興夜寢,殫精竭慮。要經受住苦與累的考驗,勇挑重擔,以累為榮,以苦為樂,永葆艱苦奮鬥的作風。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3

我是來自洙泗國小三年級七班的張恆宇。今年暑假我很有幸參加了丹陽市舉辦的公益國學夏令營活動。在活動中受益無窮,下面就讓我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開營第一天,我很榮幸被分到了君子一班,見到了兩位和藹可親的老師,還認識了很多小夥伴。最棒的是我還被選做了副班長呢!每天我和我的十幾個小夥伴一起讀背《易經》、《大學》、《弟子規》、《醫學三字經》,課餘時間,老師還經常帶我們到操場上快樂地做遊戲,每天中午,我們和班主任老師還有義工老師一起吃美味可口的素食午餐,我們相處的就像一家人一樣。

這個活動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孝親午餐了。那天中午我們君子四個班的男生早早的來到了餐廳,等待着自己父母的到來,不一會兒,爸爸媽媽陸續來到了,這時餐廳裏響起了《燭光裏的媽媽》這首歌,在丹陽孫老師的指引下,我們親自為爸爸媽媽打飯,親手把飯端給爸爸媽媽,並對父母深鞠一躬説:“爸媽你們辛苦了!”孫老師還讓我們親手喂父母吃三口飯,這時,我看到在場所有的父母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孩子們也都已泣不成聲,這時,我腦海裏浮現出媽媽平時對我的.辛勤付出,眼淚止不住的流,我和媽媽緊緊的相擁在一起,靜靜的享受媽媽帶給我的温暖,我感覺我更愛我的媽媽了……

在這短短的十幾天裏我過得快樂而充實,夏令營不僅讓我收穫了珍貴的友誼,還增進了我和媽媽的感情,讓我得到了鍛鍊和不斷地進步成長,如果再舉行這個活動,我一定還會參加的,感謝本次夏令營活動,感恩所有付出的人!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4

這次去英國,我去了很多地方,學了很多知識,特別是我們在唐校語言培訓學校的那幾天,我學到的東西最多了。

在唐校的時候,我的夥伴buddy是Glenda,那幾天我和Glenda一起學習,一起玩,我們還一起去郊遊,一起做遊戲,一起做運動。我們一邊玩,一邊學習,一邊用英語交流,在這過程中,使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我們還成為好朋友。我還體會到英國的國小生們很有禮貌,很熱情,對人很友好。例如: 我們坐火車的時候,他們會把座位讓給我們,走路的時候讓我們不要太靠近馬路等等,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原本是一個喜歡大聲説話的人,而且坐車的時候一般沒有系安全帶的習慣,但這次去英國遊學後,這些壞習慣我都改了,我説話的聲音變小了,坐車的時候一定會提醒自己繫好安全帶。還有我還養成了一個好習慣:被人幫助後要説“Thank you.” (謝謝),請人幫忙的時候要説“Please.”(請),哈哈,這個好習慣將會永遠陪伴我,甩也甩不掉。

這次交流活動使我改變不少,也讓我學習到很多新知識,同時我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是我的英語説得不夠好,還不能完全聽懂別人的話,也不能準確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今後我要更認真地學好英文。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5

很久沒有如此激動的感覺了——看着孩子們讀國學後的點滴進步,我深深地感到:山高方知路遠,水激才感源深。

國學,這是孩子們人生中收集的第一滴露珠,心靈沐浴的第一縷陽光!在這些欣欣然張開眼睛看世界的孩子身上,人類無盡的潛力充分顯示了出來。一花一世界,每一個可愛的孩子,都向我們展現了國學對他們的潛移默化。這潛在的內化過程,對於孩子們即將展開的花樣人生,彌足珍貴。

我們知道,展開的書本,相伴的經典,並不能將這些孩子與社會絕緣,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去面對人生與社會。但是,在每一日的誦讀聲裏,孩子們用天然的純淨和聖賢進行交流,獲得“學與思”的力量,這力量將為他們構築永恆的精神家園,使他們前行時免於流俗的平庸和卑微。在孩子們日常踐行對經典最純樸的理解裏,我們分明能感到一種久遠的歷史和文化積澱的力量,在激盪着他們純淨的心靈。

今天的每一個小小改變,都會影響孩子們漫長的人生之旅。為了明日的遠行,孩子們需要這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我們慶幸:人生之初的關鍵幾步,有國學的精華,滋養他們的'心靈。有多少人在感慨傳統的喪失,在眾聲喧譁的時代,相信我們這些讀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念着“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長大的孩子,終將釋放巨大的人格與精神的魅力。

所以,我們為之欣喜,為之驚奇,為之激動……

他們的成長,記錄在文字裏。成長的背後,是知遠國學與我們共同的堅持與努力。

感謝知遠國學的奉獻與支持!感謝李老師的一路陪伴與引領!深深感謝!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6

學習我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後深有感觸,下面淺談幾點心得體會:

1、“素質”與“素養”的區別: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闡述,要點是:“素質”的主體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徵和基本品質結構”;而“素養”的主體則是“人”或“學生”,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是否可以這樣考慮: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這裏藴含的深層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描繪。受教育後的“人”的表現,成為關鍵所在。應該關注的是:“受教育後學生能表現什麼”,而不再是“我能給他們什麼”,這裏面的細微但深刻的差別,需要引起關注。

2、“核心素養”的演變:作者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德性論”(代表傳統的理論)、“能力論”(以四個學會為核心的工業時代的認識)、“素養論”(90年代後,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代表後工業時代的認識),結論是:核心素養“受到當代世界的普遍重視”、“對它的界定總體上一致但也略有差異,體現了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個人與社會協同作用下的漸進過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架構應兼顧個體與符號(工具)使用、自我發展,基於社會之間的關係”。

3、“核心素養”的概念:作者給出的“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是:“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從“目標”(培養什麼人)、“性質”(共同的最基本素養)、“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等等的綜合表現)、“功能”(超越升學與就業)、“培養”(先天遺傳基礎上的後天環境影響)、“評估”(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架構”(涵蓋文化學習、自我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發展”(終生髮展與階段目標的結合)、“作用發揮”(整合各個方面)等九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作了解釋。作者又從宏觀(國家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微觀(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考試等)。從作者引述的國際組織的有關文件看,一般把這個“核心素養”分為“能互動的'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羣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方面。4、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核心素養:作者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愛物”“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禮敬謙和”五個方面概括。為了比較,作者用從“倫理道德”“求學治學方法”“生活禮儀與日常行為習慣”“人文歷史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自然科學技術”“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視程度作了分析。整體來講,按照第一章“演變”的討論,不管怎麼美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演化”的視角,屬於“美德論”,至多是“美德論”的最高表現,僅此而已。

5、從現實需求中歸納核心素養:這一部分最有參考意義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獲得的“現實需求”對“核心素養”的影響。儘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參考意義。

6、從現行課程標準中反思核心素養:這一章篇幅達55頁,在本書中僅次於“國際視野下的核心素養”。不過,在我看來,這一章真正有意義的,不是它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有什麼新的補充。而是一份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對我們現

在的課程和教學存在問題的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參考意義的。很少見到這樣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文本。

對核心素養推進的實踐探索:算是收關之章,談了幾個問題:從質量評估入手推進核心素養(這並無特別);從核心素養着手進行教學改革(前一章已經詳談,這裏提到的“直接指導型”“互補融通型”值得一提);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部分提到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有點新意)。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的10月28日有幸聆聽葉觀瀾老師的《國學智慧與職場修煉》。通過葉老師對國學經典的旁徵博引,駐足時代,回眸千年既有哲理的高度,又有大眾的視角,感觸於五千年國學智慧的博大精深,古往今來,堅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成就了眾多偉人,“修身”則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審視歷史過往和當今案例,其如因果邏輯,不可或缺。萬物皆有道,做人做事也有道。從邊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簡單,有誰不會呢?其實不然,做人做事是一門很難掌握的學問。每一個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人為了心中的夢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卻很少,不夠勤勞,可為什麼偏偏落得個一事無成的結局呢?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認真思考。葉老師在講課中有圖表描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種職場人生:歸零人生、跳躍人生、平淡人生、幸運人生,四種不同的人生正是四種不同修養的寫照。

修心就是要修養我們的心智、心性、心情。就此而言,心智的修煉一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記得葉老師在課上講“我們要均齊方正,讓團隊成員各安其心、各安其位、各安其事”應該學習老祖宗傳給我們的精華,如學習國學,我認為要學好國學,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要對國學智慧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如:四書中《大學》是成功學、《中庸》則是反映中國式的成功之道、《論語》《孟子》如我們人生的“交通規則”,五經中《周易》是哲學思維通過簡易變化彰顯進取精神、《尚書》是政治思維書以道事。

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為人之道才是根本。“職場事事皆智慧”,葉老師講課中提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學會先做人,後做事。做人體現在:言行舉止細節的注重:做事與做人是硬幣的兩面,二者緊密相連。不會做人,就沒有根基;做事是立身乘人之本。做事一時成功,不能成為真正的成功;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1、做人的言行要得當

説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種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葉老師的“職場説話見智慧”高度概括瞭如何在工作注意言行,做到“看情形説話,按角色説話,待時機説話”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人的舉止要穩當

從一個人的穿衣打扮來體現一個人的品味,做到“與家相襯,與貌相宜,與歲相仿,與份相當,與境相合”。

老子的《道德經》中也説:“天道好還。”所以凡事從良心先行才是處事之上策。因為一切背離良心的謊言終會被拆穿,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若被拆穿得早,就是人們所説的“現時報”來得快;若一時未被拆穿,日後還得處處陪着小心,一切謹言慎行,用越來越多的謊言去堵住原來的謊言漏洞,把自己弄得個身心疲憊不説,還免不了最終的“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時候一到,馬上就報。”做人只有做到讓別人對你事事放心,別人才會願意把身家性命託付給你。只有生活在這種人人互助、真誠關愛的環境之中,我們才能談事業、談成功。

3、做人要講究誠信

誠信是立身之本。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更通俗的話説誠信就是實在,不虛假。孔子經常教育他的學生要“言必信”,這就是要求説話一定要算數,説道做到。許諾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對不應辦的事情或辦不到的事情,總要對自己所説的話負責。一旦許諾,就要千方百計地去兑現。否則,就像老子所説:“輕諾必寡言,多易必多難。”一個人的誠實與信譽是他獲得良好人際關係,是否守信用對事業成敗也有巨大影響,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

信譽是一個人最響亮的名片,是金字招牌。在做人辦事時,一定要讓你的信用代表你,覺得你是一個可靠的人。做一個誠信的人不容易,因為它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功利,需要實實在在地付出、奉獻。真誠待人、克己為人的人,也許偶爾會被欺詐,但他們會真正實施受人歡迎。對一個處處為他人着想,絕不為個人利益放棄誠實的人,人人都會真誠接納他,願意和他交往。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公司通知開會,有的人來不了也不請假;有時候單位有急事臨時電話通知有的人到單位來處理,有的`人不來也不説明原因,等等,這些行為都反映出一個人的誠信問題。

4、做人要懂得謙遜

做一個謙遜的人首要的是不能驕、矜。因為具有驕矜之氣的人,大多自以為能力很強,很了不起,做事比別人強,看不起別人。由於驕傲,則往往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由於自大,則做事專橫,輕視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驕矜不忍危害很大。作為領導驕傲自大,不能以平等的態度待人,就會失去人才,失失去人心。作為普通工作人員,自以為是也難以成事。只有謙虛、聽勸、忍耐驕矜之情的增長,謙和對人,才能無往而不勝。

如果一個人喜歡自大自誇,就算是有了一些美德,有了一些功勞和成績,也會喪失掉。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會失去自己的功勞。固執自己的見解的人,會不明白事理;自以為是的人,不會通達清理;自傲者,不會獲得成功;自誇的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會保持長久。驕矜的對立面是謙恭、禮讓。要忍耐驕矜之態,必須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約束,剋制驕傲的產生。常常考慮到自己的問題和錯誤,虛心地向他人請教學習。謙受益,驕至敗,幾千年來都是這個道理。成功的人,未必都是完美,也未必都是很快樂,但他們有項特質是常人所沒有的,就是專心致志,就是勤奮。勤奮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階梯。在日常工作上,它需要用誠實的品格來支撐,需要用精明的技巧來激勵,需要用美好的理想來引導,需要從做小事、做好小事開始。而且,在你看來也許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對有心人而言就是難得的機遇,也就是説,即使是機遇,也不是什麼人都能看得見、抓得住的,這是需要平時積累的一種高素質。

以上就是我聽了德、慧、智後的幾點心得體會,歸納到一點總結為就是: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做事是做人的體現,人不管身份高低,要做個好人。不論

大事小事,要做點實事。“小勝靠智,大勝靠德”。我們必須以老老實實的態度做人,以踏踏實實的態度做事,只有這樣方可成事。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8

為了提升我縣黨外幹部綜合能力,湄潭縣委統戰部組織了40多位黨外幹部赴山東威海校區學習,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學習。9月13日上午,聆聽了青島市委黨校副教授、哲學博士、山東省社會學會理事徐文濤的國學講座,讓我係統的瞭解了什麼是國學,國學的歷史地位,使我對做人、做學問、搞好各項工作深受啟發。

徐文濤老師精彩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刻了解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中華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完善。在工作中,要時刻從求學、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中不斷提升。通過學習,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聖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良好的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的約束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在當今這個日漸浮躁的社會中,我們要經常開展“學國學、思先賢、樹正氣、揚美德”的活動,通過讀《國學》,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啟迪,修身正心,有所收益,也就是説,按對照一下我們是如何做人的、如何工作的、如何經營家庭的、如何教育孩子的、如何當好領導的……我們的心地是不是夠善良,我們有哪些是君子行為,又有哪些是小人行為,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怎樣……我們要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夠盪滌內心深處的污垢,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9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至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與此同時,中華民族也在漫長的實踐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值得我們永遠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情懷等等,這些無不凝結着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輝,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俗話説:古為今用,古今貫通。在學習國學經典的同時,我們應當嘗試將國學的精髓思想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指導自己每一天的實踐。例如:

1.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追求

靠素質進步,靠素質立身,靠素質發展自己;德能正其身,才能勝其任,言能達其意,書能成其文。

2.要有積極負責的良好態度

要對單位、集體、他人、自己負責;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教育提高;多些大智慧,少些小聰明;吃虧是福。

3.要有寬闊包容的眼界胸懷

古語有言,和為貴;容人長、容人優、容人錯;心中找個比自己水平高的人當“對手”,才有提高;要把自己的長處看小,把自己的短處看大,對他人,則反之。

4.要有任勞任怨的頑強毅力

工作中堅持高標準,生活中堅持低標準;看任何事情應當看主流、看發展、看趨勢、看長遠;困難、波折、磨難、痛苦都是財富。

5.要有明辨是非、勘正誤的能力

要遵守紀律,養成良好習慣;思想健康必須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多説人家的長處,少説人家的短處,時刻牢記:來説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6.要有客觀存在的目標追求

沒有,只有更好;明天比今天干得更好一點,每天都要有進步。

7.要有科學合理的提高方法

多看書、善思考、常總結、會結合;好讀書、讀好書、多總結;點點滴滴有道理,時時處處有學問;人人身上有優點;堅持白天走、看、講;晚上讀、寫、想;追求時時要努力,天天有進步。

8.要有履職盡責的.基本素質

用心想工作、下實力做工作、動真勁圖發展;要讓素質等職務,而不是讓職務等素質。

9.要有真切恰當的交往基礎

要會聽、要會説、要會交流;學會聆聽,聆聽是一種美德、聆聽是一種責任;想出道理來,説出味道來,談出技巧來;把握語言的分寸和説話人的心理;相互之間要學會交流,注重溝通。

10.要有團結互助、和諧相處的團隊精神

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把關係當“財富”,不要把關係當“包袱”;做人要內方外圓。

我相信,如果可以將這些領悟付諸實際,必然將會為以後的人生之路鋪就更加暢順的康莊大道。

總之,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們要繼續學習國學,用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作為中流砥柱的國學教師,學習國學任重而道遠,我們有責任將推廣國學的事業進行到底!讓華夏民族的天空永遠飄蕩着國學之彩!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暑假,我參加“立德樹人”公益國學夏令營,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吃飯禮儀。

中午,我們小淑女和小君子們陸續來到餐廳,整齊地坐到指定的位置。首先主持人引導我們一起讀《飲食之德》和《感恩詞》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每一粒米都來自愛心人士的捐贈,我們要學會感恩他人。接着給義工老師行鞠躬禮,感謝他們辛勤的付出。

接着,我們淑女一班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地取盤打餐,我們吃的.都是素餐,如:西紅柿炒雞蛋、西蘭花、木耳炒山藥、豆芽,雖然沒肉,但是非常好吃,每次我都吃得乾乾淨淨。還有乾飯和饅頭、粥。我們打完了,我們要一起説:“請老師先用餐”,老師説“請坐,請大家用餐。”我們才可以吃,吃飯時左手扶碗右手扶筷,不能説話、抖腿。

我們很快吃完了,走到前面排成一排面向老師同學們説:“老師同學們我們吃好了,請大家慢慢吃。”我們行鞠躬禮。最後把餐盤依次放到指定地方,我們站着整齊的隊伍回教室休息了。

原來吃飯也有這麼多禮儀,我以後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11

一、國學教育的意義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職類學校每年向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合格勞動者,優秀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令人堪憂。進入中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多是九年義務教育中文化素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在文化基礎知識、思想、心理等多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學生素質低劣。再者,中職類學校注重技能教育,忽視道德情感教育,以致學生中出現了許多知行不一的現象。因此,作為職教人我們有義務把學生培養成既有充實的文化知識,又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更需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現代化高技能人才。

二、如何進行國學教育

1、主題教學

國學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學習,規範學生言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潛移默化中繼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使他們能夠用一種謙遜的充滿仁愛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因此,我們要確定教育的主題,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目的性。例如“禮儀篇”、“誠信篇”、“交友篇”、“孝道篇”、“勵志篇”、“仁愛篇”等等,這樣逐層推進,並組織相關的班會和綜合實踐活動,有計劃地開設國學課程。

2、吟誦經典

蘇軾説:“腹有詩書氣自華”,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也説:“積子成句,積句成章,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綴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國學經典是雅言的記錄,熟讀成誦,自然會養成良好的品德氣質。

讀的方式多種多樣:誦讀、美讀、比讀、議讀、品讀,各有側重,各有特色。根據文章,選擇讀法,力求每讀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收穫,讓學生愛上誦讀,從而提高對經典作品的興趣,進一步感悟經典中的人生道理。

3、領悟國學

對於中等職業學校來説,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在於要求學生對國學的深入研究,而在於通過經典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説:“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例如《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這六字中就藴含着很深的道理,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如何對待父母、兄弟,如何為人處事,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意識、獨立意識,對他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了規範作用。又如《論語·學而第一》中“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告訴學生“孝”、“悌”,是“仁”的根本。又通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克己復禮為仁。”等選文讓學生領悟“仁”的內涵,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此外,在學習中,更應該注意的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

4、教學方式

國學教學課堂應擺脱浮光掠影的講授課、枯燥無味的學術研究課、簡單劃一的語文專題課。學習方式貴在師生互動,提倡共同學習,同伴互助。採取各種活動豐富課堂形式,藉助多媒體手段展現生活中的典型事蹟,如“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教師張麗莉”等人的感人事蹟,以“身邊事、身邊人”來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從而讓學生積極行動,主動投入到國學的學習中。另外,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與文本間能夠展開自由交流,使課堂成為互動型、對話型、反思型課堂,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學到屬於自己的國學經典。

5、評價方式

教學測量與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效,確定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根據教學評價,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師教學,從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對於學生學習國學的評價不能拘泥於考卷,要建立以“興趣、收穫、成長”為核心價值觀的評價機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一次小結、一則隨感、一篇論文都可以是考查的手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素質教育對學生們基本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最為關鍵。希望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學習,讓學生徜徉在古香古色的傳統文化之中,並從中受到薰陶感染,並一同來踐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學年度,重慶市教委組織全市教師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繼續教育公共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頻。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深層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使我受益匪淺。

一、深層次的領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們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並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澱着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國學從教育作用、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原則等多方面給我們認述的地十分精闢。如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很多篇章都中對師德修養的相關論述,帶給後世為師者莫大的啟示:立志有恆,加強修養;自省自克,改過遷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愛護學生,無私無隱;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不斷學習,努力創新。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國小教師,就應該吸取國學之精華,結合今天的先進教育理念,不繼充實自己,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當今教育趨勢。

二,深層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指教師培養人才,傳播知識、技能的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學校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傳授知識和技能給學生,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活動。通過此次學習,教授為我們講授了中國古代教學藝術的五個原則: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問對”(問答對話)啟發式的`教學原則、相機而授,適時而教的教學原則、寓理於事,寓義於趣的形象化教學原則、師生相諧,美善相悦的教學原則。讓我明白了啟發式是教學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啟發的前提,問對是啟發的主要形式,相機而授是把握啟發的最佳時機,形象化是使啟發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師生相諧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易接受啟發的一種和睦協調的師生關係。要求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做到學與思辯證統一,學與行緊密結合,學與教相通相長。教師在教學中,起到是一個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於引導,善於鼓舞,善於啟發學生沿着正確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學生,壓抑學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學生學習,一定要學生保有積極上進的情緒。教學不應拘於單一的形式,而應形象生動,有張有弛;教學的生動性並不影響教學內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温中國古代的教學藝術,也不禁讓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中國古代大師們的視角是極富現代意識的。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繼承中國古代教育家的教學藝術,去認真研究,認真揣摩,作為今天指引我們教育教學的財富。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通過此次學習,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正確的運用國學中的教育思想與教學藝術,結合當今社會的先進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努力工作,為農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篇1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泰國將近一年的學生生活,讓我獨立不少。也讓我對泰國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就我個人而言,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新的體會與認識。

一、生活方面,學會了獨立

還記得剛下飛機的那一刻,意味着經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環境,開始了10個月的學習生活。也是那一刻,真正體會到泰國的熱。當老師把我們接到學校,住進宿舍,還為我們準備了飯菜,我們在泰國的生活就真正開始啦。

那一晚,我們還不適應那裏的氣候,雖然開着風扇,但是半夜還是被熱醒了,然後開始有點想家,有點抱怨,也有點激動。慢慢的,我們適應了開着風扇睡覺的生活,也發現,雖然很熱,但是空氣很濕潤,大家的皮膚也在慢慢變好,睡覺也就變得舒服了。

至於吃的,大家從一開始的不喜歡,吃到後來慢慢變胖,也就證明了大家對泰國食物的喜歡。由於我們在的學校,泰國學生下午放學就回家,所以食堂早早就關門。老師就允許我們自己在宿舍買菜來做。這樣10個月以後,大家的廚藝都是不可小覷的。對於我自己,我也從學習買菜開始,到後來能做出一頓家常便飯。

這樣,10個月以後的我,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把生活打理得僅僅有條,不再是住不慣就想跑,吃不習慣就抱怨,做不來就想放棄。我已經學會了獨立,能處理好遇到的一些問題,讓自己的生活過的輕鬆愉快。

二、同學之間,要團結互助

剛去到泰國,由於大家泰語不是很好,也還沒有時間認識一些泰國朋友,所以大家的生活圈子一下就縮小了,僅限於同學之間。這樣,大家相處的時間多了,雖然更加親密,但也更容易產生矛盾,發生各種不愉快。有時甚至是一件小事,或者是一句無心的話,都會傷害到同學,朋友,彼此糾結,影響了學習生活。但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是一起過去讀書的同學。

所以儘管我們有暫時的不愉快,但是隻要哪個同學生病了,或者是遇到什麼困難,大家的那一點小矛盾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互相關心,彼此照顧。我肚子疼的時候有同學幫我買飯,找藥。胃疼時有人陪着我,心裏有什麼想法或者是有什麼不愉快有同學聽我講,還給我意見。每晚吃晚飯有同學陪我去散步,聊天。誰煮了好吃的,都不會忘記帶一份給自己嚐嚐……

每當想到這些時,就覺得很幸福。有時候會想,如果沒有這麼多的同學,自己一個人的話,雖然可以撐過去,但是就會比較辛苦。所以我得感謝她們,這10個月的幫忙照顧。也明白了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關心。這樣,如果有緣大家在一起。就應該團結互助,有小矛盾,小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隻要我們能好好的談一談,再想想平時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就會覺得應該珍惜這一份友誼,學會團結互助。

三、學習方面,知道了要堅持不懈

對於我而言,去泰國之前學的泰語基本為零,所以過去時當老師講第一堂課時,我真的是一頭霧水,隨時需要聽老師的講解或者是查字典,問旁邊的同學。幾乎一句完整的話都聽不懂。那時候一堂課下來,我們累,老師講的更累。但是教我們的老師都是很有耐心,態度很好的老師。他們不停的解釋,不停的帶讀,讓我們慢慢的有了進步,從聽懂一個詞到一句話,最後到一段話。雖然這個過程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是經過一個學期以後,老師還是認為我們大家都有了進步。我也慢慢摸索出學習泰語的一些規律,對泰國文化有了瞭解和興趣以後,感覺進步的就比較快。現在,對於泰語,我只能説知道點皮毛,可是我有了學習泰語的方法,對泰語也比較幹興趣,所以即使不上上課,我也會自己繼續學習泰語,相信持之以恆的學習會讓我有所收穫。

四、走進泰國人家,瞭解了泰國生活

在有限的15天假期裏,我有機會去到了泰國朋友家,瞭解了真正的泰國生活。朋友家住在普吉,我們是在中國認識的,她媽媽也到過我們家玩,所以當知道我去到那邊讀書時,一定要我去她們家玩。在朋友家六天的.泰國式生活,讓我喜歡上了泰國的海,泰國的人,泰國的一切!首先,我覺得她們很友好,每次跟朋友爸爸去橡膠園時,在路上會遇到很多鄰居,就能感覺到大家的鄰里關係比較好,同時朋友家也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她們全家帶我出去玩,做很多好吃的地道的泰國菜給我吃,還教我們學習泰語。家住的地方離海比較近,所以我可以騎着自行車就能到海邊看日落。那是我第一次看海,現在想起來都還是那麼的懷念。

在泰國,由於氣候原因,大家早上起牀比較早,晚上睡的也早。生活過的不是那麼忙碌,但是日子卻過的有滋有味的。泰國人很友好,喜歡微笑,幾乎都會幫助有困難的人。泰國的流浪狗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會捕殺,卻經常有人拿食物到路邊去餵它們。泰國的沙灘很漂亮,會讓你流連忘返。泰國的人妖很漂亮,但是她們的壽命卻很短。泰國有很多的寺廟,很多的熱帶水果,很多的大象,喜歡上這一切,就愛上了泰國。

在泰國十個月的學習生活,讓我從開始的想家,抱怨陌生的生活環境,漸漸的被泰國的人,泰國的文化,泰國的海所吸引,到最後離開時的不捨。這一過程,讓我整個人都有了全新的改變。這一年曾讓我有過失望,有過無助,想過放棄,但是經歷過後,我知道了長大意味着獨立,應該學會堅強,自己的路沒有別人能代替,自己得學會面對壓力,面對未知的生活。

標籤: 心得體會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r57p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