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1

馮恩洪講述的是“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現在的教育現狀是接受教育,講授教學,必須改變教育理念以及課堂變革和建設,才能從根本改變現狀。

課堂教學教什麼,適合比標準更重要,國家課程校本化很重要,進而,設計教學重難點時需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切不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所以,我們不能再抱着課本,抱着教學參考只扣課本和大綱,我們更要關注學生,備學生。另外,老師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才會收穫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怎麼教?怎麼教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教法。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第一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一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一模一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説差異課堂。

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一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説服力。

所以,課堂變革在於關注差異,尊重情感,釋放潛能。

馮恩洪前輩的'講座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他的講座對我來説非常震撼,他是因為有恆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發了我對教育的追求,我並不追求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實的在三尺講台上站好每一個40分鐘。

馮恩洪講述的是“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現在的教育現狀是接受教育,講授教學,必須改變教育理念以及課堂變革和建設,才能從根本改變現狀。

課堂教學教什麼,適合比標準更重要,國家課程校本化很重要,進而,設計教學重難點時需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切不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所以,我們不能再抱着課本,抱着教學參考只扣課本和大綱,我們更要關注學生,備學生。另外,老師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才會收穫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怎麼教?怎麼教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教法。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

第一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一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

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一模一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説差異課堂。

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一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説服力。

所以,課堂變革在於關注差異,尊重情感,釋放潛能。

馮恩洪前輩的講座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他的講座對我來説非常震撼,他是因為有恆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發了我對教育的追求,我並不追求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實的在三尺講台上站好每一個40分鐘。

馮恩洪講述的是“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現在的教育現狀是接受教育,講授教學,必須改變教育理念以及課堂變革和建設,才能從根本改變現狀。

課堂教學教什麼,適合比標準更重要,國家課程校本化很重要,進而,設計教學重難點時需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切不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所以,我們不能再抱着課本,抱着教學參考只扣課本和大綱,我們更要關注學生,備學生。另外,老師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才會收穫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怎麼教?怎麼教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教法。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第一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一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一模一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説差異課堂。

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一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説服力。

所以,課堂變革在於關注差異,尊重情感,釋放潛能。

馮恩洪前輩的講座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他的講座對我來説非常震撼,他是因為有恆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發了我對教育的追求,我並不追求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實的在三尺講台上站好每一個40分鐘。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2

從今天開始讀《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作者馮恩洪是遠傷害建平中學校長,業界普遍認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馮”的説法(北有魏書生,南有馮恩洪),可以説是教育界的一位高人。此書從課堂改革、教育環境、德育、學生個性培養等方面闡述如何為學生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看後令人頗受啟發,下面就自己認為好的隻言片語和大家共享。

1、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是我們的老師由心中有書走進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境界。

2、讓每個學生感動的教育就是讓學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

3、教育不僅要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4、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就能讓學生在課堂裏聽得懂,他就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5、知識就是力量應該這樣理解:沒有知識就沒有力量,光有知識不一定具有力量,簡單的知識堆積不產生力量,只有應用的知識,知識才是力量。

6、教師不要講學生已經會的東西,也不要講學生聽後依然不會的.東西。只有這樣,方能使課堂從低效走進有效,從有效走向高效。

7、美國國家教育中心的實驗報告:調動多種感官獲得知識24小時以後知識的鞏固率要上升到30%,而交流、合作、討論,24小時以後知識的鞏固率要上升到50%。

8、對積極地教育環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賞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誘發積極情感的,使人進入期間,置身其間得到暗示,得到啟迪的。

9、老師不能不像老師,老師不能光像老師。

10、我們應該是給他提供人生必需的而他的家庭不可能提供給他的那一點東西,這是教育的價值。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3

翻開書,首先看到了作者馮恩洪的簡介:全國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等等稱號,以及對於他的點評。其次看到目錄,分為9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很吸引人。

開始進入讀書之旅,本以為又是一些枯燥無味的教育理論,讀了前言之後發現我的判斷是錯誤的,應該説這是一部觸動心靈的書——喜歡!

讀這本書時,總有一個感受,那就是感覺這塊兒説得挺好,那塊兒寫得也很有道理,總想把這些內容都記下來,但是又記不住,所以就潛意識地多翻幾遍。在主題1中提到:如何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呢?講了三方面:第一方面,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其中提到根據學生的`差異應該發展和培養哪些能力,又談到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自然人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差異性。那麼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是不是也應該想到學生是有區別的,我們又應該如何區分對待呢,這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第二方面,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文中提到“和諧”,包括“傾聽才能和諧,合適才能和諧,選擇才能和諧,享受才能和諧。”第三方面,教育要釋放學生的潛能。人都是有潛能的,而且潛能無限。那麼什麼是潛能?就是潛在的能力。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根據學生實際以及我們現有的條件讓學生釋放最大的潛能呢?如何讓學生的潛在能量在我們的課堂裏充分燃燒呢?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在做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問題上邁出了一大步,馮恩洪校長是這樣説的。這也是值得我深思的。

在課堂上我們充分釋放學生潛能,也就提高了課堂效率,正如書中説的:教師不要講學生已經會的東西,也不要講學生聽後依然不會的東西。只有這樣,方能使課堂從低效走進有效,從有效走向高效。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備課時下功夫,其中備學生是不可少的環節。

看了這本書感覺自己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4

偶然的機會,將這本《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收納到書櫥裏,如獲至寶,愛不釋手。這本教育類讀本,不像其他著作曲高和寡,咬文嚼字,而是用大量的事例、典故、寓言等帶領我們探尋教育的真諦。

作者馮恩洪先生,曾經是上海建平中學校長,他不僅具有遠見卓識,還是“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他在建平中學推行“走班制”,首創並踐行“合格 特長”的辦學理念。他著作的這本書深入淺出的向我們講述了教育的真諦,提倡學校積極開展課程建設,努力實施實效德育,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優化學校文化內涵等,每一個章節都有他親自開展的教育實踐,讀罷,讓人對這位著名的教育家仰慕萬分!

馮恩洪先生開篇一個生動的寓言故事《老虎辦學》在有趣、詼諧的語言中,彷彿又給教育了一個重重的警醒,故事講述的是五十知天命的老虎當膩了“百獸之王”後,突然想當校長了,於是辦了一所學校自封校長,要鴨子練長跑,兔子練游泳,老鷹學爬樹----鬧了一番笑話後,學校關門,最後老虎感歎“校長不是人當的”。這個自編寓言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們不是要培養一模一樣的學生,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個個成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應該對於有差異的學生給予適合的教育!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課程是學校教育的載體,如何能讓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的課程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在基於全國統一的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我們有必要根據學校特點、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自己的課程,即將國家課程校本化!而第三課程也稱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設置是解決學生差異教育問題的最好辦法。第三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需、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發展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逐步樹立自信心,發展自己的特長,即馮恩洪先生提出的“合格 特長”的辦學思想。

很榮幸,我校正是以建設“合格 特色”的學校,培養“合格 特長”的'學生為辦學思想,多年來,我們努力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了大社團課程,即第三課程,課程涵蓋舞蹈、音樂等20多門學生喜歡的課程內容,十幾年的堅持中,我們走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學生,再讀馮先生的著作,更加堅定了我們要繼續走下去的決心,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戰線上,我們將精益求精、砥礪前行,不忘初心!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5

利用十個月時間讀了馮恩洪校長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對我觸動很大,感悟很深。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其中關於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如何進行教師自我提高的這部分內容。

在這部分中我讀到了:在三尺講台上,我們不但要珍惜講台,熱愛講台,享受講台,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台。我們同樣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創造一流業績。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複合型的教師,你就會成功。

對照馮校長的真誠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做為,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一是讀書少,二是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更少。平時總感覺時間少,拿各種原因給自己找理由,現在想起來,如果把平時上網看新聞等的上網時間拿來讀書,也能通讀幾部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著作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教中學夠了,正是這種對自己滿足的心態,使自己變得懶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算制定一個讀書計劃,擠時間來讀幾本教育教學學理論名著,除了學校發的讀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讀物來學習,還要做好筆記,以便能不斷地提醒自己,特別是要學習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並用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爭取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使自己的理論素質有所提高,同時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學校服務。

在書中,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一個優秀教師與一個普通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的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一節課,是自己已經上過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餘地,需要有重新審視的環節。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明確自己在專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其專業發展的現有水平、從而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動態的心態。對照這方面的要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一會不能經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是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才去反思,如果每個教學行為後,都去反思一下,總結一下,就不是出現或少出現一些問題,所以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為學生、學校服務。

在書中,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師要學會合作,實現雙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要學習的長處,所以要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充滿合作的團結的集體,合作不僅僅是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因為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行為,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就不會成功。所以學會合作、樂於合作是一個優秀教師的素養。應該朝這方面繼續努力。

馮校長在書中最後指出每一名優秀教師都是複合型的教師,要釋放學生的潛能,除了關注他們所學的國家課程外,還要關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教師能不能上一門國家課程,開一門校本課程,帶一個學生社團也是評價一個優秀教師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然後才能影響自己的學生。今後自己在這方面也要努力。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書筆記6

本期拜讀了馮恩洪教授的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本著作馮恩洪教授圍繞如何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從各方面進行了闡述;內容生動化和生活化,這與一般的就理論內容泛泛而談的教育類著作大不相同,讀這書在有一種讀馮恩洪自傳的感覺,因為書中很多觀點的闡述都是結合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對中國的教育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與展望,他在文中指出: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而由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走進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髮展為本的革命,是一場教育的深刻變革。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研究學生使教師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變革新時代,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人將真正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有個性有特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要改變觀念

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好的教育應該是最有益於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所以我們在教學行為上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

我們學習了很多模式,但現在仍然沒有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模式,感覺我們總是不停地在照搬別人的東西,感到不合適就拋棄了,再搬再拋棄這種照搬模式淺嘗輒止的做法是達不到課改目的的,我們總是想套用現成的模式,通過學模式來帶動教學進而形成模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

二、要關注差異

老師們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正賣力地講着習題時,有的學生正在玩鉛筆、橡皮或做別的事情;當我們批改作業時發現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都錯了。問題出在哪裏,錯誤應該歸咎與誰?至少不應該只責備學生,我們老師也有錯誤,我們沒有去了解我們的學生,雖然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學生存在差異這個事實,但我們在行動上仍然按相同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一旦做不到,就進行批評教育,最後得到的只是相互間的怨言,師生關係漸行漸遠。書中提到的“人皆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這樣的境界,可能我們很難做到,但如果我們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認同我們學生的差異性,更多地包容學生的錯誤,換位思考他們的處境,更多地為學生設計一些他們夠得着的問題,讓他們享受到哪怕一點點的學習的快樂,我想我們的師生關係肯定會得到改善,我們的課堂肯定可以更活躍一些。

馮教授曾經接收過一個女孩,他是被這個女孩感動了才決定接收的。女孩十歲的時候體育課上摔了一跤,摔出了全世界的不治之症,右腿受傷的膝關節軟組織鈣化,而且這個鈣化會蔓延到全身每一個軟組織所在的部位,最後造成終身癱瘓,沒有手術可以治療,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網上搜索全世界治癒的病例只有兩例。這個孩子生活在一個破損型的家庭,父女兩人相依為命。父親不忍心女兒癱瘓,最後毅然辭去公職,賣掉住房,買了兩輛自行車踏上了遠行之路。這一出門兩輛自行車就騎了六年,行程五萬三千公里到了祖國的26個省。六年之後到達總醫院,奇蹟發生了,女兒的病徵全部消失,父親的風濕性關節炎也不治而愈。但是這樣一來這個孩子受傷的時候是國小四年級,等到她治癒了申請重回課堂的時候,她已經16歲,她的同齡人都已經進入高一了。六年沒有進過一天課堂,上過一節課的孩子,她的知識結構肯定是不完整的。馮教授想:她的知識結構是她的短板,但是這個孩子有她的優勢啊,她有六年五萬三千公里的行程磨鍊的鋼鐵般的意志,六年她五萬三千公里在社會大學堂裏積累的見識,這是她的同齡人所不具備的。

因此當年中央電視台的導演跟馮教授説了這件事以後,他非常感動。產生了一個衝動,來幫助她實現重回校園的'願望。這樣就把她安排到集團學校下面的建平實驗學校的七年級三班。六年沒有進過學校,重新拿起課本的時候,馮教授和其他老師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不是讓她坐在七年級三班的教室裏,而是讓老師對她一對一的教學。兩個月的學習過程結束了。這個時候面臨着考試,如果讓她使用七年級年級的共同試卷恐怕孩子的自尊要受到一次重大的挫折。仔細考慮以後,各科任課老師為她度身定做了一份試卷。這兩個月裏她學什麼考什麼,這樣第一次考試,除了英語亮了紅燈,其他學科都考出了優良的成績,經過兩年半的努力,這個學生到國中畢業進入上海的高中的時候,她已經全部消失了差距。

這就告訴我們,教育在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差異,與其埋怨差異,不如研究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樣我們的學生在課堂裏能夠聽得懂,他就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了。

三、學會尊重和傾聽

“現在的老師不好當,班主任更不好當”,我們可能經常要發這樣的感慨。我也曾做過9個年頭的班主任工作,而且還是五十多個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的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然而處理不好,就會激起各種矛盾,不但影響教學,而且還可能有“大事”發生,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怎樣尊重呢?

書中提到馮教授在審閲一份全國十佳模範班主任材料的時候,看到石家莊一位國小老師他的班級到畢業班六年級的時候,校長給他的班級裏面安插了一個數學只考個位數8分的學生,這個班主任正好是數學老師。面對畢業班只有一年的時間,這個學生性格內向自卑,數學課他從來不敢舉手,結果他遠離了這個學生羣體。這個時候,老師鼓勵他,不管你會做不會做,聽懂沒聽懂都要舉手。這樣好不好,老師講課的時候,你聽懂了你就舉右手,老師肯定叫你。你沒聽懂你也不能不舉手,因為你一不舉手,同學就遠離你了,你看全班同學除了你,誰不舉手啊。如果沒聽懂你也舉手,你就舉左手,你舉左手的時候不叫你。會了舉右手,不會舉左手。

這就説明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通過滿足學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來實現,讓他們獲得成功,產生成就感,給他們以肯定和鼓勵,特別是不能言語損傷,侮辱性的語言甚至超過一頓痛打對學生的傷害。我曾經與學生交流中獲悉,學生記住對自己不好的老師的原因都是説曾經怎樣訓斥過他,要博取學生的認同,還必須有心靈上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我們要更多地俯下身來聆聽學生的想法,這樣我們就會和學生建立一種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係,學生的心裏話會對你説,你才能解決他們中的實際問題。

四、加強學習

馮恩洪教授説:“讀書可以使自己變得聰明,使自己變得更智慧。”從1980年到昨天的晚上,他沒有一天不讀1個小時的書,讀書長智慧,當讀書使人對教育的認識,從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迴歸到簡單的時候,他發現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諦。養成讀書習慣,體會讀書樂趣,作為一名教師,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不讀書眼界就狹窄,理念就落後,只有通過不斷地讀書學習,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科教師提供有效地指導和服務,才能贏得老師們對我們的認可和尊重。

最後,把一直鼓勵馮恩洪教授的泰戈爾的一首詩同大家一起分享,這首詩的題目就是“播種”: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到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到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到的將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到的將是一個命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2n5w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