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幼兒園教育心得15篇

幼兒園教育心得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育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育心得15篇

幼兒園教育心得1

新一輪的後備幹部培訓拉開序幕,本次培訓的主題是幼兒園遊戲活動的組織。這輪培訓,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浙江幼兒師範學院的王春燕教授給我們帶來了《遊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講座。下面我就這次培訓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感想。

講座剛開始,王教授首先列舉了五個經典的幼兒遊戲,如荷花荷花幾月開、炒青菜、播種子等,通過遊戲,讓我們明白了遊戲的本質特徵和遊戲以開心為

本體價值,以學到知識為附屬價值,明確了遊戲與活動的本質區別。同時,王教授也提到,在我們當前的幼兒園中,往往把遊戲變質了,存在兒童的遊戲成為教師導演的一台戲,本該是兒童在遊戲都變成了教師在遊戲兒童。為了學員們對遊戲的本質更明確,列舉了遊戲的本質,並一一進行舉例説明。

接着,王教授講述了幼兒園遊戲與課程的關係,總結了在我們的教學中,課程與遊戲有分離式、插入式、促進式等幾種常見的形式。那麼怎麼來區分遊戲與教學呢遊戲是將幼兒主體內在已有的知識、技能以及情緒,通過有趣的活動表現出來,以已知為基礎,享受已知。而課程是教師將外在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幼兒,目的是使幼兒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為了讓遊戲和教學彰顯它們各自自身的價值,在研究中,為純化遊戲,使遊戲顯示出自身的價值和特點,那就是通過幼兒充分自我表現,使幼兒真正享受到遊戲的樂趣,享受到天性自由的歡暢,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健全人格。同時,為保證教學在幼兒發展中的低位,使教學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和功能,那就是讓幼兒獲得知識、技能和智力的發展。

幼兒園中的遊戲是一種特殊的遊戲,主要分為創造性遊戲與規則遊戲。遊戲的分類是出於研究的需要,自然狀態下幼兒遊戲並不以類型命名。在具體活動中,只滿足於幼兒的需要,使幼兒體驗歡快,這就是遊戲。

通過王教授對遊戲與課程的闡述,讓我們對什麼是遊戲,課程與遊戲的關係及區別,以及在實踐中怎樣使遊戲與課程更好的整合,有了清晰的瞭解。在理論的支撐下,相信,所有的學員回到幼兒園崗位中定會將此用於實踐,以此更好的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心得2

灰灰,是女兒非常寵愛的一隻小鴨,它有一身黃黃的羽毛,卻長着一張灰色的扁嘴巴,所以女兒給它起名叫灰灰。灰灰給我們一家帶來了很多的歡樂,平時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我的快樂,所以灰灰也經常被我搬到班上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從灰灰和它的夥伴黃黃到我家,到女兒給它們起名字、給它們在鬼臉城捉小蝦再到黃黃不幸死亡,灰灰和女兒的傷心……每次聽灰灰的故事,孩子們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生怕漏聽了什麼。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對這個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小傢伙充滿了好奇與期待。終於有一天,孩子們忍耐不住好奇心,提出想見灰灰的請求,當我答應他們的請求時,所有的孩子都歡呼起來。於是,灰灰有幸來到了中四班這個快樂的集體。

灰灰改變了大家

我喜歡給孩子創設自主與自由的空間,但是我們都知道,自主與自由是在一定範圍內的,是建立在一定規則之上的。雖然在灰灰來之前,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過要注意的各種事項,但我對孩子們能否照料好灰灰還是疑慮重重。

灰灰剛到中四班時住在一個小小的塑料桶裏。下課後孩子們總是一窩蜂地湧過去,爭先恐後地看灰灰。我擔心孩子們因為擁擠而發生擠壓事件,請孩子們分批看灰灰。也許因為看不到灰灰心急,也許擔心灰灰住在狹小的桶裏難受,有孩子就提出了建議:“老師,灰灰住在這麼小的家裏,它一定很難受,我們把它放出來走走吧!”聽到這個建議,我內心激動,卻有意驚訝地説:“哦,這確實是個好辦法!灰灰聽了一定會很高興,還會謝謝你們呢!可是……”我故意停頓了一下。“可是什麼呀?”心急的佳佳問。“我擔心你們會不小心踩到它。”“不會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就這樣孩子們為灰灰爭取到了一個更大的活動空間。灰灰突然從狹小的桶裏來到了寬大的教室裏,有點不習慣,總是怯生生地走幾步便停下來左右看看,叫聲裏也有些緊張。慢慢地,灰灰變得膽大起來,不管教室裏有多少小朋友,都敢搖搖擺擺地在教室裏走來走去,叫聲也顯得歡快了起來。孩子們看灰灰時方便了很多,擁擠的現象也少多了。之前幾個喜歡在教室裏奔跑的孩子,走路時變得小心翼翼了,生怕碰到灰灰。班裏還不時還有“監管員”提醒大家:“小心一點,別踩到灰灰哦。”進餐時,小朋友會提醒老師:“給灰灰留一點米飯。”;灰灰什麼都吃,為個別挑食的孩子做了好榜樣,我趁機説:“你看灰灰多好呀,它什麼都吃,這樣才會更健康呢。”望着小灰灰,挑食的孩子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遇到不愛吃的居然也能硬着頭皮往肚裏嚥了。哈哈,我覺得真開心啊!孩子們對灰灰的這份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沒想到他們如此細心、用心地照料灰灰,這讓我很感動。

灰灰做客記

下午快放學時,望着可愛的小灰灰,孩子們眼裏流露出不捨。這時活潑的妮妮提出:“老師,我能不能把灰灰帶回家?”妮妮的想法一下子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響應:“老師,我也想帶灰灰回家。”“老師,我也想……”把灰灰帶回家做客的想法成了全班小朋友的心願。看着孩子們急切的眼神,我一時犯難了,由誰先帶回家呢?這種情況下,只有用公平競爭的方法,讓孩子們心服口服了。“我知道你們很愛灰灰,都想把灰灰帶回家,但是給誰帶回家,我們才會放心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們,有的孩子自我推薦,還有的孩子推薦別人。不管是自我推薦的還是推薦別人的,都説出了自己的理由。這樣一堂有趣的小辯論賽就開始了。辯論完了再投票,由票數最多的孩子帶灰灰回家做客,第二天再帶回來。對於那些競選失敗的孩子,我和他們一起總結失敗的原因,爭取下一次能夠成功。真沒想到在領養灰灰這件事上,孩子們都具有這麼強的內在約束力。灰灰呀,真是不可小瞧你,你讓小朋友做事時變得主動、積極啦!

灰灰的愛好

灰灰在中四班過着悠閒自在的生活,慢慢地不再滿足於班上的小空間,經常趁孩子上課時,搖搖擺擺地晃着身子去散步。下課後,孩子們會立馬尋找灰灰的身影,跟它一起玩耍。有一天,細心的小戴發現調皮的灰灰竟然在吃螞蟻,他立馬對着小朋友們大聲喊:“告訴你們,灰灰它喜歡吃螞蟻哎!”“真的嗎?”小朋友們都聞聲跑到教室門外,圍過來看灰灰怎麼吃螞蟻。看到灰灰玩得這麼開心,孩子們也非常開心。課間休息時,孩子們把灰灰放到院子裏,這個捉一隻螞蟻説:“灰灰,快來吃我的螞蟻。”那個也説:“灰灰,我這兒也有螞蟻,快來呀!”看着灰灰帶勁地吃着螞蟻,孩子們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吃飽肚子的灰灰,不再吃小朋友們捉來的螞蟻了,小朋友們很疑惑:“咦,灰灰怎麼不吃了?”胖意兒突然説:“我知道了,灰灰一定是口渴了,才不想吃螞蟻了。我來倒點水給它喝。”嘿嘿,小傢伙們課間休息時總記不得喝水,每次都要老師提醒才能去喝水,這會兒倒是想着給灰灰喝水,哈哈,真是有意思。灰灰,真是羨慕你呀!

灰灰受傷記

一天午飯後,孩子們像往常一樣在走廊上散步,突然,一位老師大叫起來:“哎呀,你們班小朋友把小鴨踢到花叢裏了!”聽到這話,我立馬衝出教室,但我不相信我們班小朋友會做傷害灰灰的事。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愛灰灰,甚至比他們最珍愛的玩具還要喜歡。聞聲望去,果然是其他班的一位小朋友,正手足無措地站在那裏,被我們班的小朋友圍成了一圈。“老師,是這個小朋友把灰灰踢到花叢裏的!”“對,就是他!”“他真壞,我們打電話吧!”孩子們氣憤地瞪着眼看着這位“肇事者”。

驚嚇過度又負傷的灰灰更多時候躲在一個角落裏,不再悠閒自得地出來找吃的。看着灰灰經常癱在地上不動,偶爾走會路也是一瘸一瘸的,孩子們很傷心。珊珊傷心地問:“老師,灰灰會不會死呀?”有幾個小朋友眼裏都浸滿了淚水。大家急得想各種辦法,有的説:“我們給灰灰帶點有營養的東西,讓灰灰早點好起來。”有的説:“我們要告訴那個小朋友下次不能再欺負小灰灰了。”有的説:“我們給它找個醫生吧!”“對,應該給灰灰找個獸醫。”“獸醫?”“獸醫就是專門給小動物看病的醫生。”“獸醫會給灰灰開什麼藥呢?”“可能會開眼藥水吧!”

親愛的孩子們,我多想變成天使,一直在你們身邊,守護着你們的安全與自由,給你們創造更多的快樂與幸福,而如今你們已變成了一個個小天使,你們關心着那隻名叫灰灰的小鴨,守護着它的安全與自由;我關心着你們的感受,你們關心着灰灰的感受……這一切,多麼奇妙啊!

幼兒園教育心得3

《綱要》中明確指出: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聯是教育的基礎。是建立平等師生關聯的橋樑。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與幼兒間的對話是師生交往的主要渠道,因此,師幼間的對話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現出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是否具有對話意識和對話精神,是否與兒童持續一種對話的關聯狀態,都能夠在教師與兒童的共同活動中,在教師對兒童的態度中表現出來,在教師對兒童的有意和無意的行為中表現出來。咱們不得不承認,在兒童面前,教師是會處於一種優勢地位,兒童處於弱勢地位。從對話的角度看,我往往會構成不利於對話的局面,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綱要》頒佈以來,有些教師明白的不夠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咱們一再強調要“蹲下來”看幼兒,實際上就是指尊重幼兒,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師的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着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老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

二、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是暗示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數父母忙於事業,部分是老人帶,還有的是請保姆帶,這對幼兒的教育也有必須影響,如咱們經常聽到爺爺奶奶這樣説:“你鬧,我就給你送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你”。有的會當着孩子的面説:“老師,您的話就是聖旨,您好好説説他,他就聽您的”等等。孩子在這種語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對老師的恐懼心理,這也是不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聯的,從而影響到教育。

三、教師缺乏對話意識

過去,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把幼兒看作是知識的理解者,而幼兒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者,雖然其中存在着必須的人際交往,但作為精神整體的人的自覺的明白和溝通不存在,師生關聯因而失去了“教育好處”。例如:在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兒童“跟隨”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隨聲附和――“是!”、“對!”、“好”這樣一來,兒童的回答成了他們不假思索的“齊聲合唱”兒童成了教師的“應聲蟲”,這説明教師所期望的只是兒童能夠跟隨自已的思路;並透過回答問題“是”、“好”、“對”來決定他們是不在跟隨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動成了“告知性”的活動,長此下去,兒童很可能構成一種惰性或對教師的依靠性,這種損害是任何此刻知識都無法彌補的。

此刻,多種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觀盛行,多種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對話過程,它表現於教師與兒童在活動中的對話關聯,而師幼間的對話關聯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和幼兒者説接觸的每一句話入手,提高自身素質,把與幼兒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那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聯呢?我在實際工作中有幾點體會:

一、師與兒童的對話關聯,是對“以教師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的一種批判

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應是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一樣,從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師幼間的對話不僅僅僅是指二者之間的狹隘的語言的談話,而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對“對方”的傾聽,是指雙方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聯,這種對話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指雙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

二、真誠的應對幼兒,是師幼實現對話的基礎

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一樣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咱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重視一日生活中每一次與幼兒對話的機會

從早上的第一縷曙光到晚上的最後一抹夕陽,這之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為師幼帶給了對話的平台,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鋭的目光,有對話的意識。

(一)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幼兒園的教育是“為幼兒生命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尤其是在幼兒園這個特殊階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在培養小班幼兒洗手常規時,我並沒有專門的去説教洗手的好處,應怎樣洗手等。而是該洗手時候我和孩子們一齊洗,開始孩子們會看着老師洗,之後咱們會像家裏人一樣一邊洗一邊聊天。一天,小杜説:“徐老師,你一會又不吃飯,為什麼也洗手呀?”我説:“正因我要幫你們盛飯,如果小手髒了碰到你們的碗你們會生病的。”“噢!”他的樣貌似乎明白了什麼,一會兒站在旁邊的朵兒説:“老師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縫、小手腕都洗呀?我母親就不像你這麼洗?”“那一會兒你看看我這樣洗的乾淨還是你媽洗的乾淨好嗎?”“好”。“徐老師,咱們倆比賽吧,看誰洗的又幹淨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對話”形式使幼兒更易於理解,也能夠引導幼兒思考與嘗試,更能引發出許多新的問題。

(二)教育活動中的對話

在教育活動中,如果師幼之間的“對話”激發出新的矛盾,產生出新的問題,則更加體現了“對話”的重要好處,這些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進一步“對話”留下了空間和餘地。咱們應儘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導方式和話語,使教師對孩子的指導能夠切實引起孩子產生必須的感受。例如在主題活動《小手真能幹》中,請幼兒用小手蘸上顏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兒感到即新奇,又高興都大膽的印着。這時張雨恬“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説:“老師,我不敢”,這時坐在她旁邊的陳澳説:“別怕,我來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邊向張雨恬投向鼓勵的目光,一邊説:“好啊,陳澳哥哥可勇敢了,你來當小老師吧!”過了一會當他們的作品完成的時候,我又用鼓勵的`話説:“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葉”。陳澳的小手印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話剛説完,他們倆抬頭看着我笑了。我的話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咱們的關聯更近了。

師幼對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首先要樹立師幼對話的觀念。就像瑞吉歐幼兒教師們説的那樣“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獲得體驗和切身感受。

幼兒園教育心得4

元元是我們班年齡較小的一名男孩子。開學到我們班時,我就發現他有些任性,常常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並又哭又鬧,還常常到老師面前"告狀",老師給他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針對他的問題,我曾嘗試着採用鼓勵、表揚的辦法來激勵他、促進他改正自身不足,但經過一段時間卻發現,鼓勵、表揚對他身上存在的某些問題起作用,而對於另外一些問題作用就較差,幾乎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於是在每天加強對他觀察的同時,我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最近,在區角活動時我發現元元愛去美工區玩,喜歡玩美工區裏小貼貼,有時把小貼貼粘在他自己畫的小房子裏,有時還照着小貼貼畫圖片。他在美工區的舉動讓我發現了他感興趣的東西,也使我的腦子裏閃過一種個別教育的構想。對!就從他感興趣的東西入手,結合一個圖表來幫助他改正他身上的不足。

下午區角活動時,我找到元元並問他:"你喜歡什麼樣的交通工具?"他説:"飛機"!"好,MissKaty給你畫一個飛機,咱們給他起個名字吧。""叫元元號"元元興奮地跳起來。"那好吧,這就是你的小飛機了。"然後,我在小飛機上畫上兩排小格子,並給他講明畫的意圖:上面的格子代表'星期',下面的代表'壞習慣'。我告訴元元,這架飛機是專門來運送壞習慣的,第一次咱們運送'扔鞋子'的壞習慣,如果你每天能按老師的要求睡覺前把鞋子擺好,而不到處亂藏鞋子,那麼就在下面的格子裏給你貼上一個小貼貼或你自己畫一個畫,當所有格子都畫滿了,你的小飛機就能把壞習慣運走了。"怎麼運呢?"元元好奇地問。"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我給他留了一個懸念,以激起他的好奇心,這樣能使他改掉壞習慣的決心更大一些。不過第一週裏他沒有能每天都做到不到處亂藏鞋子,不過他卻總問我飛機要怎麼運壞習慣,我還是沒告訴他,而是暗示他小貼貼都貼上了才能告訴他。第二週,好奇心促使他記住了我的話,每天他都做到不到處亂藏鞋子了,並興奮得趕緊來告訴我他的這一進步。我馬上給他折了一架漂亮的飛機,上面寫上'亂扔鞋子'的壞習慣,我讓他自己把飛機投向天空,飛機藉着風飛向遠處,我帶着他喊"元元的壞習慣運走嘍!回不來啦!"小朋友們看着我們喊,他們也一起喊了起來。此時元元既興奮又激動,我藉此機會在大家面前問他:"元元,你的壞習慣真的運走了嗎?"他十分認真地説:"運走了。""我們大家都聽到了,對不對呀?"我問其他的孩子們,"對"大家齊聲喊着。"那我們就看元元的行動了"。"好"!他很肯定地答應我。這個壞習慣改了,我在飛機上又換了另外的一個內容,並告訴他完成後又會有另外的驚喜。

最近我發現元元的一些壞習慣確實改掉了不少,這讓我興奮不已。從對他的個別教育中我深深感受到:鼓勵、表揚只是教育手段的一部分,要想在個別教育中有更大的收穫,應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每個問題選擇適當的教育辦法才會更有效。

幼兒園教育心得5

時間過的真是很快,一轉眼我的兩個可愛的小寶貝——辰辰、汐汐已出了滿月了,這些日子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我的關注,是不是餓了、拉了、困了或是其他別的原因,對於初次養育寶寶的我來説一切都得自己摸索。

首先是啼哭,他們尿濕了、餓了、拉了、要人抱了時都會哭,當他們要什麼時,一定得達到目的,否則就會大哭不止,辰辰在這方面就比汐汐強很多,他也很能吃也很懂事,而且吃飽了就睡,汐汐每次吃飯時總是喜歡用小手抓住我的一根手指,他們真的是都非常的可愛。

傾聽,每次在他們吃飯、換尿布時,我會和他們交流、談話(寶寶別哭了,媽媽來了、媽媽要抱一下你好嗎?寶寶你好可愛呀等等)他們真的能聽明白,會慢慢地變的安靜起來,有時他們在達到目的的時候會對你微笑,時我也會給他們一個微笑,他們的笑容好甜,好甜。

交流,有時候,他們啼哭與飢餓、尿了一點關係也沒有,僅僅是哭而已。只要是換過尿布也餵飽了,他們再哭那就是表示他們需要你,你要儘快過去。他們只要是看到了你或是聽到了你的聲音,他們就不再哭,也許他們只是害怕,害怕沒有我在身邊的感覺。

生氣,有時他們也會生氣,記得有一次辰辰哭了,但是我在喂着汐汐,所以也就沒有理會他,等我喂完了汐汐再去喂辰辰時,他卻緊閉着嘴不張開,我就和他談並且對他説對不起,媽媽不該不理你,並且讓他原諒我,過了好一會他看了我一眼才慢慢地張開了小嘴。你説可笑不可笑。

有時候他們還會盯着一個地方看很長時間,有時會笑,有時會好象嚇了一下,有時他們睡覺的時候也會微笑,有時他們還會對你做醜樣,總之他們的每個表情都是那麼的可愛。有時在喂他們時他們會放屁;有時喂他們時吸進了空氣他們會打隔;抱他們時如果折了腰他們會拉綠屎;出去如果吸進了風他們會拉沫沫等等,還有很多的養育知識在等着我去摸索。

這些日子裏雖然為了照顧他們減少了睡眠(前些日子基本上是白天睡覺,晚上值班,不過最近好多了因為他們現在能攢食了)但是我卻從中體會到了很多。在逐漸學會“理解”和迴應孩子不同的哭聲中,我也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愛和寬恕是如此的重要。

幼兒園教育心得6

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學習教育和興趣發展的培養,除了老師盡職盡責的教育之外,就是家長和老師之間、和孩子之間的協調配合。但是就目前國內的應試教育現狀來看,很多家長都是“拔苗助長”、x學習、超前學習的模式。“望子成龍”固然是好,但這一切都扼殺了孩子的童年快樂,讓孩子接受到“要我學習”,而不是“我要學習”。

一、珍視孩子的“快樂童年”

童年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都儘量地安排好孩子每一天的生活,比如説“孩子要玩就讓她玩”,這能夠讓她更多地接觸到人與物,程度上滿足她的直接感知,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心靈是最為單純的,她只有通過玩才能得到親身體驗,才能豐富自己的認識。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的生活習慣培養是項系統工程,包括“吃、喝、拉、撒、睡”等,營養是第1步,也是孩子健康體質的關鍵,這一點相信幼兒園是做得相當好的。

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主要是家長的職責,家長要多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和一些社區遊戲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愛與母愛,從而培養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對孩子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很大的幫助。

四、發現好奇心,培養興趣愛好

孩子好奇心是1種天性,主要是來源於對新鮮事物自然的直接的感知,當孩子發現1個新鮮事物時,要讓她敢説、敢問“為什麼”,家長可以跟她簡單解釋,讓其有1種發展思維邏輯的能力,去培養一些她自己的主觀創造性。

五、學習特長、興趣、運動要適合孩子的年紀

一些書籍上説2—3歲適合拍球,3—4歲輪滑,4—6歲跳繩、游泳,這些運動鍛鍊耐力,全身協調發展。不要讓孩子從事長跑、爬山等項目,因為這些有損骨骼的發育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望子成龍的心理在中國父母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而且目前大環境的影響,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將來生活壓力大,競爭激烈,所以大多數家長就迫切地採取了一些過早教育、超前教育的模式。因此在此呼籲一下家長朋友們,當國外的孩子在大自然裏享受時、在快樂地認識世界時,就別讓我們的孩子被厚厚的書本掩埋吧!讓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快樂地健康成長!

分部大2班鄭鈳悦父親

教育小孩,不應該以學習表現來衡量,更應該重視他的能力發展,尤其是孩子的動手能力。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與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住一起,寵的小孩無法無天,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

孩子如果對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賴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情也推脱,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惰性,難以自覺地動手實踐,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願動手。我們要減少為孩子做事的衝動,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應該自己去做。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培養出獨立的意識。作為父母,把信任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會樹立“我能行”的心態,並在實踐中不斷印證這種感覺。

俗話説:“養不教,父子過。”人生下來之際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幼兒園教育心得7

怡菲是個性格有點像男孩子的小女孩。凡是教過她的老師沒有不頭疼的。

她個頭不高,在班裏眾多高大的孩子中並不怎麼起眼,但是卻特別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鑽桌子、上椅子是常事。尤其是午睡時,她不但自己不睡,還會抓抓這個,捏捏那個,弄的其他下朋友無法入睡。沒辦法,為了能讓她安靜入睡,每天我都會抓着她的小手,輕拍着她,看着她入睡,慢慢地她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壞習慣。

漸漸地我發現怡菲雖然有些調皮,但卻很聰明也很有愛心。常常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因此我常常表揚她。每每聽到我的表揚,他會更加努力地去表現自己,我很欣慰。漸漸的將目光轉向其他幼兒。

一天,班裏的鞠欣諾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小裙子。我將她叫到眼前,誇了她幾句,順便幫她梳理了一下亂糟糟的頭髮並和她聊了幾句。誰知這時怡菲大哭了起來,我一愣,忙走到她身邊問她怎麼了?她抽泣着説我不喜歡她、喜歡鞠欣諾了。我笑了,一把將她摟在懷裏對她説:“怎麼會不喜歡呢?你們都是老師的寶貝呀。”聽我這麼一説,怡菲破涕而笑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被關愛,做老師的寶貝。由於怡菲的進步,漸漸淡出了我的視線,讓她誤以為老師不在喜歡她了。而我想對他們説的是:“老師永遠愛你們。”

幼兒園教育心得8

開學來班裏新入了幾名幼兒,多是三歲剛過。他們自理能力較弱,穿脱衣物、入廁盥洗都很依賴成人。大班額的情況下,每日户外活動前為幼兒整理服裝費時費力,尤其每天午睡醒來後,總有一些孩子圍在身邊,讓我幫助他們做這些事晴。説實話,有的時候真的感覺有點煩,但當我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充滿懇求的小臉聽到孩子們稚氣十足的話語:"老師,幫幫我行嗎","老師,我的鞋帶系不上了","老師,幫我……"我還真不忍心不去幫忙。但是往深處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來就很差,如果一味這樣遷就照顧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麼能提高呢?怎麼辦呢?

在這些年帶班中,我發現有些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特別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平時吃喝拉撒等都是由老人包辦,造成孩子過分依賴的思想。再看班上幾個能力弱的孩子,魏新怡依賴於奶奶,每天入園都抱着奶奶不讓走。奶奶告訴老師孩子不會吃飯,希望老師照顧;沙詩航每每入廁後都喊老師幫忙提褲子,通過與家長溝通了解到小傢伙平時總偷懶,自己會做的事也總央求家長代辦,諸如提褲子等事她還是會做的。瞭解了情況,我有了鍛鍊幼兒動手的方法:適時放手,逼孩子們自己動手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

一天,在幼兒起牀如廁後,我像往常一樣在逐個為幼兒進行檢查。沙詩航又小腿上耷拉着褲子走來了,笑眯眯地對我説"老師,幫我提褲子"。我沒有停下手,只看了她一下,説:"你看,老師現在很忙,你必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我不會",她不死心。"我知道你的小手很巧,在家提褲子提的很好,在幼兒園也行。"我還是沒有幫她,並提醒到"你要快點,不然就過來吃午點的時間了"説完我依然忙着做自己的事。沙詩航看看我又看看吃午點的夥伴,她開始動手了,比較順利地提起了褲子,我幫她整了整,誇張地表揚了她,孩子高興了一個下午。在以後的一段時間,每當有幼兒向我求助時,我會叫他們自己先動手試試,在孩子確實不會做或做不好時再進行指導幫助,這種半扶半放的策略使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做不好時再請人幫助,也使幼兒在不斷練習中體驗了成功的滋味,為幼兒更主動完成加入了強化劑。望着一張張通紅的小臉,我心裏感到了―陣欣慰。

經過這件小事,我真正體會到我們領導常説的句話"要想讓孩子會做,教師的手就要學懶一些"是有道理的。但老師的懶要適時適度,一味的"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我認為應該做到1、對幼兒適時放手,要清楚瞭解孩子的情況,家長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如在對沙詩航採取策略前,我和她的父母認真溝通了孩子的情況,使家長認識到這樣下去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必選要幫助孩子糾正,其次我為家長分析了這種做法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孩子不願入園)及其原因:她覺得老師不幫自己,每次都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提褲子),覺得幼兒園不好。要求家長在家裏也要和老師在園的要求一樣,統一做法,克服孩子的依賴思想。2、教師放手時機要找準,必須是在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進行。如春秋季,孩子午睡起牀時,如果不能及時穿上外套,就很容易感冒,特別是體弱幼兒。而自理能力弱的幼兒一般由於老人的過度保護,體質都不是很好,這時教師要在指導的同時幫助幼兒穿外衣。如果這時放手,"袖手旁觀"勢必會傷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幼兒園教育心得9

《一起來做手指操》

今天上課組織全班小朋友們一起玩了一個小遊戲——手指操。還沒等我講解遊戲規則,小朋友們早已迫不及待在下邊喊道:“老師,老師,快教我們怎麼做!”於是我就給小朋友們邊示範邊講解注意事項,在我做示範的同時小朋友早已投入到遊戲當中,聽得非常認真,動作也學得非常到位。

我讓小朋友們邊做邊嘴裏説着手指操歌謠:小小手兒玩一玩,兩隻小手來比賽;看看誰的反應快,左手拳、右手剪,右手拳、工手剪;左手六、右手三,右手六、左手三,快快、哪隻小手反應快,快快、我的小手反應快。整堂課小朋友們玩的非常高興。

俗話説:“十指連心”、“心靈手巧”。哲學家康德曾説:“手是身體的大腦”,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對於嬰幼兒來説,手指的活動,是大腦的體操。活動的是手,得到鍛鍊的是大腦。手的動作與人腦的發育有着極為密切和重要關係,對語言、視覺、聽覺、觸覺等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助益。所以,我們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多組織小朋友們動動手做做操。

幼兒園教育心得10

在幼兒園裏,大班與小班的孩子在行動和思維上都存在着不同,那麼該不該讓他們混合一起進行户外活動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混齡不混齡》。

每每和園長老師們交流起幼兒園的户外活動,當大家看到我所呈現的照片或視頻中孩子們遊戲玩耍的樣子,特別是各種充滿挑戰的活動狀態,都會給予讚歎或感慨。但回到自己的現實去轉變,卻又有些為難,常會説:你們園開展的是混齡活動,我們不是,所以沒辦法達到這樣的水平。

其實不然,幼兒園的户外活動有着各種不同的組織形式,混齡、混班、大循環、小循環還是就是固定班級固定場地的組織模式等等,具體如何安排主要還是要根據園所實際而決定,既有場地設施等硬件條件的制衡,也有園所文化和課程理念的制約,但這些都僅僅是形式而已,並不是真正決定户外活動質量和孩子游戲水平的關鍵,最關鍵的應該還是其中的人,即每一個參與和陪伴孩子的人,我們看待孩子游戲的視角和給予孩子的遊戲權利的組織行為。

課程遊戲化所倡導的遊戲精神,概括為四個關鍵詞“自主、自由、創造、愉悦”,怎樣的行為表現才是真正的自主和自由?我們怎樣做才是真正的自主和自由?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孩子自己的遊戲是有着自己明確的意圖,而不僅僅是對我們提供的材料、環境感興趣而已,興趣僅僅是遊戲起步的火種。比如,孩子喜歡玩積木,這是興趣,他要用積木搭建一個房子,這就是意圖。

很多時候,户外活動往往呈現這樣兩種狀態:一種是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材料,但材料和場地的搭建都是在我們成人的指揮下進行,那麼這不是遊戲,而是高控制下的練習,另一種則是我們提供了很多材料,但孩子們卻總是在場地上轉悠遊蕩,換來換去,老師們也漫無目的的看着,看着而已,那這僅僅是一種低水平的遊戲,甚至就是我們所説的放羊而已。

所以,户外活動中,我們的重點並不要太過於關注於組織安排的形式如何,園所自有園所的考慮,而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應該是無論是混齡還是不混齡,都要去關注孩子們對於你所提供的材料、環境等支持條件是否有興趣、有意圖的進行遊戲,去發現孩子的興趣並逐漸引導有意圖,去發現有意圖並尊重和允許進行,這樣的活動才是真的能讓孩子感覺到有意思和有意義。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小班的孩子,多會處於興趣探索階段,也就容易轉來轉去,換來換去,所以也就常會讓老師們困惑:是否需要去教,是否需要去幹預等等,這些困惑都很正常,但關鍵是困惑的時候,要能剋制的住自己,不去隨意的干預和介入,而是通過觀察和傾聽、重複孩子的話語表達認同、用同樣的材料玩孩子同樣水平的遊戲,玩着玩着就會慢慢了解孩子的興趣,發現孩子的意圖,進而再考慮如何改變支持策略。

總而言之,孩子的世界,我們並不是太瞭解,正如輪胎在我們的眼裏永遠是輪胎,在孩子的眼中不僅僅是一個輪胎,而是一個世界!所以尊重孩子的意圖,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圖去玩,才是真的遊戲,才是會真正的高水平遊戲,才是真正給予孩子的自主和自由,才會真正的生髮出創造和愉悦。遊戲

所以,混齡不混齡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孩子是否能夠擁有一個開放的遊戲和學習環境,能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探索和學習才是根本。

幼兒園教育心得11

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從這裏開始了真正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為此,我為我的女兒選擇了嘉興市藝術幼兒園。

家長是孩子的導航艦,對於剛剛脱離父母懷抱的他們來説,幼兒園又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環境,他們希望得到認可.讚賞.同情.關心和愛護,更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師的愛。這就需要老師和我們家長共同用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呼喚.去呵護.多與孩子交談溝通,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此,我對我家的小公主(媛媛)的教育心得説出來與大家共勉。

1.冷處理:

面對女兒有時的一些無原則的要求,我和她媽媽是堅持不同意或不理會,讓其放任的哭,待她冷靜下來後,再對她分析為什麼沒有滿足她的原因,並要求她下次不許提出這種無理的要求。比如:女兒剛進幼兒園的前幾天,由於脱離不了父母,我和女兒的媽媽輪流接送,後由於工作時間的原因改為由她奶奶專人接送。剛開始女兒對馬路邊的小吃饞得對她奶奶糾纏不休,甚至抱着她奶奶的雙腿倒在地上不走,在小區門口正好被我碰上,我也置之不理,讓其放任的哭鬧後回家再給她疏通道理説:“馬路邊上的小吃很髒,有灰塵還有小鳥拉的屎,吃了肚子會長蟲,人的營養被蟲吸收後個子會越來越變小,你就上不了學,也就不能與老師和童伴們開心的玩,家裏給你準備了你喜歡吃的東西。”到現在為止她就從不向我們討要馬路邊的小吃了,甚至我去接她時還會主動的給我説:“爸爸,這些東西乖小孩是不能吃的”。

2.條件對換法:

女兒吃菜很挑,不吃不喜歡吃的菜或不開心時的菜,為此,她媽媽特意為她列了一張飲食獎懲記錄表,並對她説:我們全家與她都是平等共同互助的關係,如果吃飯表現好就在表上打分,並獎勵全家一起帶她逛公園。如果表現不好,這種平等關係就取消,以後就沒人給你燒更好吃的飯菜。

3.分散注意法:

女兒在睡覺時總是想到學校裏好玩或開心的事,靜不下心來睡覺;甚至有時還爬起來在牀上唱歌跳舞。為此,我們就讓她閉上眼睛給她放一首她喜歡的音樂,或者再給她講一個故事,讓她在聚精會神中不知不覺安睡。

4.鼓勵法:

隨着年齡的增長,讓她放學到家後先吃一點零食再寫字.畫畫.彈琴,有時還讓她用麥克風隨着音樂唱她喜歡唱的歌。早上讓其早起跳舞或跳繩,使其養成一種有規律性的生活學習習慣。比如:女兒家練習寫字時精神分散甚至不願意,我特在電腦上下載了《童話識字樂園》軟件,讓她在此學習軟件中練習識字的同時另再用一寫字本練習寫字,最後再讓她聽聽此軟件中的童話故事或音樂,使其學中有樂,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不知不覺,這朵嬌麗的花朵在我們家長與老師的精心呵護下進入了大班,也就是到了幼小銜接階段。讓我們用愛心來共同努力澆灌呵護她們,使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完美的完成幼兒園的快樂生活而成一名合格的小小少年!

幼兒園教育心得12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務必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資料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就應把着眼點放在幼兒這天明白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就應着重思考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潛力,怎樣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處;要求選取貼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資料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説,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着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透過調動幼兒用心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用心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構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取一節活動時,選材很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潛力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説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説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閲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心得13

吃完飯照例我帶着孩子們出來散步自由活動,我發現劉燁偉和郭駿鴻他們不知是什麼原因聚在一起,似乎還在爭論着什麼。我悄悄地走過去,他們似乎在挖什麼東西。“你們在做什麼呢?”“老師,我發現了一個‘寶石’!”劉燁偉大聲地回答我,並且讓開了一個小縫。我好奇的探過頭去,原來不知道是誰在地上埋藏了一個玻璃球只露出一個小小的反光點在閃閃發光。他們在用小手用力的扒着,不少小朋友的手指甲裏已經滿是泥土,我趕緊問他們:“你們這樣挖小手疼不疼呀?” “老師我的手疼了。”劉燁偉接着説到。“我的有點疼”“我的也是”……“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給挖出來?”“用鏟子”宋振豪説道,郭俊鴻馬上説到“這裏沒有”劉燁偉不知從哪裏撿來了一個小石塊,問道:“老師這個行嗎?”我沒有立即告訴他答案而是説:“你可以試一試”他用力的在地上划着,玻璃球在地上暴露的部分越來越大,他高興地説“行,這個行。”其他的小朋友也爭相效仿從地上撿了些小石塊在地上用力的划着,我趕緊提醒他們“小心一點,不要劃到其它小朋友的手”他們很聽話的放慢了速度,避開其它小朋友的小手。看着他們幹得這麼開心,我沒有過多的干預,也沒有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只是再次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後便去看着那邊的幾個小朋友去了。

沒過多久郭俊鴻就拿着那個“寶石”跑了過來,很高興地對我説:“老師,你看我挖出來了。”孩子們都興奮的圍着我。“老師這是什麼呀?”“這是一個球嗎?”我很認真的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玻璃球。”“老師我想玩玩”“老師我也想玩”“老師給我看看吧”……

“每個小朋友都想玩,但是卻只有一個玻璃球該怎麼辦呢?”“老師我先玩”宇軒説到,“老師我想玩”張舒琦説到“可以小朋友一起玩”舒羽説道。我趕緊表揚了舒羽的想法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玻璃球。我們想出了許多得玩法可以扔着玩、可以藏着玩、可以踢着玩……孩子們玩得十分開心。

一個小小的玻璃球,一個意外的發現,卻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快樂,我想對於孩子而言快樂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肯發現快樂可以無處不在。

幼兒園教育心得14

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作為發展中的人,有權利知道他所處的環境狀況,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很多都是通過周圍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所以,要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即在進行各項環境創設時要處處考慮安排環保教育的內容,而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因而,從幼兒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良好的環保意識與行為習慣。

幼兒的特點是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多問,活潑好動。而我們進行環境佈置時往往容易以成人的觀點代替幼兒的觀點,特別是在環保教育時,如果只講大道理,孩子們難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所以幼兒的環保教育要通過一件件小事來完成的,寓環保教育於生活中,使幼兒形成自覺的環保意識。

(一)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

環境佈置要讓幼兒易於理解,所以,設計時要圖文並茂,以畫為主,並且運用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如設計《廢舊物品總動員》這個主題活動中,就用平時幼兒喝過的牛奶瓶進行裝飾,老師就把這些瓶子用線穿起來掛在牆飾上。還有用幼兒從家裏帶來的各種瓶子做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地瓶寶寶,放在窗台上,讓來來往往的老師和幼兒都能看到我們班孩子的作品,幼兒可開心了,每次家長送他們到教室時,他們總忘不了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家長。用牙膏盒、冰棒棍等廢棄材料做成的“機器人”、用報紙紮成栩栩如生的玫瑰等等的作品,佔據着幼兒視線。設計環保教育內容應該以幼兒熟悉的事物為主,這樣容易使幼兒產生親切感,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二)要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

設計畫面應該帶有童趣、童真,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如在課室環境佈置中,可讓幼兒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參與制作,這樣,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地增強了環保的意識。一次有位小朋友生日,把蛋糕帶到幼兒園裏吃,我們就用剩下的蛋糕盒做成銅鼓,用幼兒折斷的金箍棒做鼓槌,在端午節那天這個自制的鼓大受幼兒的歡迎,我們就用這個鼓來指揮幼兒“划龍舟”。幼兒划龍舟的興趣大大地提高了。

(三)創設廢品回收站,為孩子們提供環保條件。

為了讓幼兒真實體驗對環保應做些什麼,在幼兒園創設廢品回收站是一項非常好的舉措。我們就在教室裏設置一個“垃圾回收站”的區角,並告訴小朋友可以將家中廢舊物品帶到幼兒園,我們可以把它們變成很多有用的東西。像我們收集到的可樂瓶就成為幼兒户外活動器具;還有我們收集的紙盒子也成了幼兒平時搭城堡的積木;還有飲料罐子我們給它裝了很多石頭、沙子、報紙等,讓幼兒分辨聲音的強弱、還可以給樂曲配奏等,幼兒玩的不亦樂乎。

在幼兒園的大廳裏,還設置了一個廢舊電池回收箱,我們經常帶幼兒去看看回收箱裏的電池有沒有多起來了,還會告訴孩子廢電池被隨便扔掉後會對土壤和水造成破環,而經過回收加工卻能再次成為有用的資源。我們還要求幼兒回家問爸爸媽媽這些電池回收過來有什麼用。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經常看到幼兒提着裝滿廢舊電池的袋子上幼兒園呢。

(四)對家長進行環保宣傳,引導家長參與環保活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通過開家長會、與家長交談等活動,呼籲家長參與到家長主動參與,使環保教育的範圍從幼兒園延伸到社會,使全民都有一顆“為了孩子,為了未來”大家行動起來的心。

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三者之間應該是有機結合的。因為幼兒是一個社會的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密切結合,幼兒園環保教育的作用就會被削弱,甚至抵消,而家長榜樣的樹立,社區資源的利用,則使這三者之間的結合成為現實,加大了幼兒環保教育的力度。

保護環境是一項需要社會個體共同參與的事業。幼教工作者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們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和培養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情感,這是孩子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素養和品格。

幼兒園教育心得15

有一次,我們班觀察角投放了紅豆、綠豆、黃豆和豌豆等,目的是引導幼兒先觀察豆子的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然後做種子發芽實驗。第二天,我發現泡在瓶子裏的豆子有的不見了,有的還剩一點兒,這是怎麼回事呢?於是,我開始留意觀察角,這下讓我發現了,幾個調皮的孩子正在偷吃,我趕緊跑過去説不能吃,可他們卻説這個好吃,這個不好吃,這個是甜的,這個是苦的。難道孩子們需要了解豆子的味道嗎?原來,我們也知道觀察角可以投放品嚐味道的材料,可是從來沒想過其他的東西是不是也會引起孩子味覺的興趣。在成人中都有一種定式: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哪些東西應該是什麼味道我們都知道,而孩子也知道嗎?

不,他們接觸、瞭解的比我們少多了,正因為我們忽略了他們的需求,他們才會自己尋找了解的機會。

教師是成人,經過長期大量的經驗積累已形成了對事物認識的慣性思維。可是,幼兒的經驗相當有限,一方面,經驗的缺乏限制了他們對更多新事物的認識,但另一方面,正是由於他們沒有框框的限制,反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思考。教師和幼兒的這兩種優勢能互補時,教育與受教育雙方才能得到滿足。幼兒觀察到的就應該得到老師的理解,並作為一種教育的契機加以利用。

標籤: 幼兒園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42q11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