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關於教育的事實論據素材

關於教育的事實論據素材

關於教育的故事一:

關於教育的事實論據素材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分析】這個小故事體現了佛祖巧妙的用人之道,充分發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個故事可以運用在因材施教的論點上。

關於教育故事二:

在前蘇聯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採摘。

一天清晨,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就讀於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麼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

“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裏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後我會把花送回來。”

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他牽着小女孩的手,從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説道:“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位校長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教育家、萬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蘇霍姆林斯。

【分析】這個小故事體現了傾聽的重要性。所以,作為老師,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關於教育故事三:

著名特級教師袁浩在處理4個放學後貪玩抓蝦的"小調皮"時,用瞭如下方法:袁老師事先對他們捉蝦的地點做了瞭解,發現了那個"清淺的小溪"是沒有危險的。於是當4個"小調皮"耷拉着腦袋,站在辦公室裏等着挨批時,袁老師只是笑着對他們説:"你們喜歡蝦,這好啊!大科學家達爾文、法布爾從小不都是昆蟲迷嗎?你們誰能告訴我,蝦子喜歡歇在什麼地方?你是怎麼抓着的?抓蝦用什麼辦法最好?蝦子到底是什麼模樣、什麼顏色的,頭上有什麼?腳有多少隻?尾巴呢……"小調皮們傻了眼,只顧着抓,誰會注意到底是什麼模樣?看到孩子們傻了眼,袁老師又拍拍他們的肩膀説:"我本想讓你們明天向全班同學介紹介紹的,可是你們……這樣吧,你們再去抓一次,抓的時候,認真看看,好好想想,回來再講給我聽聽,好不好?"孩子們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分析】孩子放學回家忙着捉蝦,這事若落在我們手裏可能會把他們的家長傳來!左一個"不遵守紀律",右一個"不注意安全",通常會把孩子説得眼淚汪汪!因為我們所關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學不回家捉蝦"這個事情的性質,至於孩子們捉蝦的危險大不大,壞事能不能變成好事,我們很少會去關心和注意的。在這一點上,袁老師做了有心人。他通過孩子們對蝦的特殊"情結",引導他們進行觀察、思考、探索、教孩子們如何玩得更有意義。教育就是這樣,有時只要我們的多些瞭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選擇和智慧。

關於教育故事四:

這是一節自習課,學生們都在座位上專心地閲讀、寫字,我站在講桌前批改他們的練習冊,當改到小康的作業時,我不禁皺起了眉頭:字又寬又大,格子塞得滿滿的。於是,便隨口説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該減肥了。"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我絲毫沒想到的是,下課後,幾個平素快嘴的孩子將我圍住了:"老師,你今天批評小康真幽默,我們喜歡你這樣説話。"體育委員帥帥説道:"老師,我們犯錯誤時,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樣,我們肯定喜歡你了。真的,我們喜歡這樣的批評。"

【分析】幽默,創設了和諧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讓本來難堪的批評變得友好起來,更為重要的是,幽默傳達了監督對學生的尊長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説:"幽默者的心是熱的。"幽默的老師不僅不認為學生的過錯行為是出自惡劣的動機,有時還假設動機是善良的,這種"文過飾非"的假設,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更能激發起學生改過向善的強烈願望。

關於教育故事五: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國小。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説:“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燬,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杆,誠懇地説:“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煙了。

【分析】張伯苓的例子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中,要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4e29n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