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品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品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品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品1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手記一:愛心和童心,我感受頗多。最令人感動的是李老師那一腔投身教育的滿腔熱情,以及學生們純潔美好的心靈,着實讓我佩服和羨慕。誠然,在李老師的世界裏也有不愉快,也有不完美。但是,他甘願竭盡所能,來做那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特別是他常説的那一句”我這是在還債啊“,可謂真的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我可能不會像李老師那麼的優秀,但是,我願意以李老師為榜樣,不斷鞭策自己,為之而奮進。

看了李老師在教育中的點滴小故事,真是讓人為之震撼,為之動容。例如將汪斌父親送他的雞蛋每天煮給汪斌吃;送錢給家境困難的寧瑋,讓她改善伙食,增加營養。特別是讀到李老師給學生過生日,送上生日的祝福時,我內心由衷地佩服、由衷地震撼。李老師居然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送出不同的禮物。例如書籍、生日蛋糕、精美的書籤等等。特別是生日禮物上的祝辭,更是讓人讀來倍感親切。那些收到禮物的學生內心又怎會不開心呢?李老師真是做到了和學生亦師亦友,真正的”把心靈獻給了孩子“,能夠做李老師的學生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李老師正是用他的真誠和愛心為我們闡述了何為崇高的教育,也教給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給學生們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幫助、多一點安慰,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説: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品2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説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説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類型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説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

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實例,我也在心裏記下了他所説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

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

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

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

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

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

高爾基説:“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中用自己的行動很精闢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李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傳統的教育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唯分數論”的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現象。隨着課改的春風吹進,很多教師意識到學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視,德育問題也毅然被擺在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許是由於教育體制的不夠完善,對教師考核方面的條例欠缺,抑或是教師本人對理論認識的不到位,總之,也還存在着“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

在轟轟烈烈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只要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精品3

寧小燕的自殺,楊守豐的病故,接着在《愛心與教育》一文的手記五六中出現,帶給我的是不同的震撼。一個是看破世界,為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一個是珍惜生命,與什麼病症做鬥爭,卻爭不過惡劣的環境與病痛,不服地離去。這是為什麼?

風華正茂的高中生,是什麼使其對生命失去了眷戀,難道整個世界就沒有值得好留戀的嗎?其實正是太單純致使這樣的結果,因為沒有對社會的清楚認真,過於一向情願認為社會應當純為淨水,她的'眼中容不得沙子。她已經被自己的理想社會所當浸透,所以看不服看不慣,於是她追隨的夢想而去了,稱之為解脱。

相比之下,生性要強,不甘心落後,總以積極心態的應對自己的磨難,最終仍是堅持學習,只因身體狀況與大學無緣,最終抱着遺憾而去。

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命,最總都是走向了不歸路。

對寧小燕來講,此時的教育是慘白無力的,或是説根本就針對寧小燕落到實處,班主任家長沒能關注到她的不一樣的言談表現,做為好朋友也沒能及時發現異樣行動。李老師的德育教育似乎也無能了,只能防患於未然。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做人,是具體到生活中與人相處,更重要是要了解社會不是一個人兩個個能扭轉的,但可以漸漸去影響他人,這事急不得,是個長期的工程。其實寧也是這樣做的,用自己單純的行為,自己單純的個性,影響到周圍人。只是在她看來,她的力量太薄弱,看不服的事情太多;相比之下重病在身的楊守豐不但以自己早熟的心理解讀着身邊的不平事,同樣也能以豁達開朗的性格影響着周圍的人們。那怕是她已離世多年,同學,老師甚至於沒見面的筆友老師的牽掛,總以證明她走過的短短的人生之路是值得的,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思考,更是一種精神,用她同學所講就是一種對真善美的追求。

楊守豐雖不是英雄,但帶給同學,老師的那種執着,令人感受到的平凡人格的偉大,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堅強。

希望能給其他學生以做人的啟迪,做人真的比做事更重要,一個人健康的心理永遠比健康的身體更重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4lk7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