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6篇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6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6篇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1

最近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感觸頗多。這本書體現的是一種對社會,對時代的深深的思考。作者在探索教育的方向與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由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作為教師,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

作者有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才,因為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

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教學中的交往使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成為可能,而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均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個體之間面對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時反饋成為可能;交往使師生間的視界融合成為可能,使課堂生活生動活潑、多姿多彩成為可能——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生活是學生的學校生活之所以值得過的重要原因。”帶着智慧與真情和學生交流,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必需途徑。作為國中教師,我們是學生人生的啟蒙者;我們肩負着的不僅僅是要他們學會説話、寫字更重要的是要將他們引導成為一個高級趣味的人。人生來就是具有自己個性的獨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來感悟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只有真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可能正確而合理的引導他們。交流便是進入他們內心世界的最佳途徑。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認為“學校生活值得過”?其實誰都知道,那就是讓孩子們覺得上學很有趣。與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瞭解他們的性格,當對每個學生都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們都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了。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興趣來學習的話,那麼我們的課堂就真正成了孩子們的課堂了。也只有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求知慾。對於小孩子來説動力和求知慾就是新鮮感。

作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又該怎樣做呢?書中這樣寫道“作為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只有教師本身的成長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師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如果把我們自己比做水和風的話,那麼我們只有豐厚了自己才能“負大舟”“負大翼”,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只有多讀,多想,多交流,多實踐才能豐富自身底藴。這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之道,因為豐厚的底藴是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個人素養。大量的閲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閲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將知識化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別人交流探討,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後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傳播給我們的學生。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教學!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從書中我們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並且要時刻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不斷進步。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2

當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我發現肖川教授的文筆優美、自然,含藴豐富、耐人尋味。從書中能看出肖川先生對於教育的執着和對於教育的理性思考。

我從網上看到這麼一段評價這本書的話——“寓凝重、深邃、透徹的理性思考和濃情温暖的人文關懷,於或輕盈靈動、或細膩雅緻、或明快練達的文字之中。同時,該書更有一種歷經波濤洶湧、大浪淘沙之後的豁達、平實與質樸。

當我試圖透過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來源時,我發現,用“智慧”與“真情”真的是最為恰切不過的了。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

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變的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3

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篇裏面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羣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閲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説,閲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

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藴藏着一種思想底藴,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

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4

一次和一個教師同學出去喝茶,發現同學帶了本書——《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就拿起來看,看着看着發現這本書寫得很實在,很對我們教師的心聲。於是就借過來認真得去品味它,發現這是一本不亞於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經典教育學著作,它就像一把鎖解開了我很多結。

一個教師需要理想、信念、智慧和真情。肖博士在書中這樣來解釋他的論點: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囿於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多麼經典的論述,作為一名教師我只是沉浸在吸取知識,積累經驗而增長智慧卻忽略了理想、信念和真情。雖然我在教學中有真情的投入但如果我不去重視真情的投入可能我的課堂真的會成為沒有激情沒有活力的課堂,只剩表面而沒有真實的東西在。我在看完之後除了感慨外留下的更多的是反思,如果去重新調整自己的規劃,向成為一個有理想、有信念、有智慧、有真情的老師這個目標前進。 而如果説感觸最深的還是肖博士“教師的解放”篇裏面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特別像我一個新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可能説只停留在書上的一點解釋,更別提有什麼很好的思想。所以去吸取大師級人物的思想,去領受和品味他們對教育的理解,把他們那裏真正好的東西慢慢吸收過來成為自己腦海中的東西。雖然我們不是“巨人”,但是我們可以成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個人。

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比教學更重要的就是反思,如果沒有反思就不可能從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更不能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而將經驗抽象成理論則無從談起。在新教師的培訓中,過來為我們授課的老師一再強調我們這些新教師要懂得反思,並把這些反思寫下來,進行總結,讓自己一點點的進步,不斷得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彌補一些自己缺乏的東西,加強自己優秀的地方,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才可能成為真正有思想的.教師。

最後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藴藏着一種思想底藴,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可能我都沒有發現學生最擅長的就是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如果你不去重視這些,可能你就會把一些不好的思想通過你這樣不經意間的言行傳遞學生那裏。如果讓學生接受了這些不好的思想,可能這些思想就會對學生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想到這裏的時候也不禁反思起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真的沒有注意到這點。不過我相信我以後會好好注意這點,薰陶學生如何做人,做一個品德優秀的學生。

在這本書讀完之後留下的不僅僅是對肖博士這本的思考,更多的是思考自己一個教師該如何重整風帆,調整方向,讓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屬於自己的教學新篇章。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5

讀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這本書,受益匪淺,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有了愛,也不等於有了教育,這也是真理。前者告訴我們,教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孩子的愛;後者提醒我們,教育僅僅靠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還需要智慧。在任何時代,人們強調的,總是當時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當教育之愛失落時,我們強調愛心;當絕大多數教師並不缺少愛心而缺少智慧時,我們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師以真實的感情愛護學生,幫助教育學生,以真實的感情感染學生,會使學生增強承受壓力、耐受作者的能力,會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造性,在適應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去改變環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經成為我們無數的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真理。無數教育方面的事實都充分證明,那些矯揉造作的東西,那些虛假的東西,那些流於形式的東西必須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顆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勵我們的學生,教育教學效果將會顯着的提高。事實上,不僅在教學之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學校,虛情假意、阿諛逢迎只能是一時的,真的、實的、自然的,才會永遠具有生命力。作為教師,我們對待學生要真;對待事業要真;對待社會、對待祖國都要有一顆無私的、純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説真做,是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在教學中,你想聽到學生髮自內心的話語,那麼,請你先為學生奉獻出一顆真心,因為教育需要真情。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6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

“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我不禁反思從教以來的得與失,我問自己:作為教師,我的幸福感來自何處?是學生好成績?是領導和同事的認可?還是自我提升的那些收穫?我身邊的同行朋友們也會有這樣迷茫的時候。肖川教授的書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透過這些文字看到了教育的魅力,從教以來的點點滴滴幻化成美好的畫面,湧現腦海。我不正是付出了智慧和真情才收穫了這些美好的點滴嗎?

這本隨筆九章,肖川教授娓娓道出一名教師該如何面對繁重的教業,承擔教學的重責,獲得教育的幸福,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思想享受教之樂、能讀會寫表達教之樂。

《教師的解放》一章,肖川教授列舉了教師負擔過重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幾大原因。這些情況確實也存在,但是他給的建議特別好:既然不能改變整個世態,何不從自身改變。“當然教師自身也有調整心態、校正觀念、提高素質、自我解放的必要。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以光明、正直、昂揚、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我們就會生活在光明、昂揚、樂觀、向上的生活中,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生”。給自己更多的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是所謂的“境由心生”。給自己更多的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然後在教師自身的修煉和尊重學生的思想方面去告訴教師們如何解放思想享受教之樂。這些站在教師的角度的闡述深深觸動了我。

一名教師如果固執於成規,只能搬、照、仿,缺乏自己的思想,很難形成自我風格。我們希望孩子是獨立、自主、創新的人,而我們如果不從自身開始解放,怎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教師自身的解放才能讓我們把教育的視角從課堂知識的單一傳授轉到關注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的需要上來。以前聽過這樣一種言論,“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是學生的重要影響人,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穿衣打扮都會對孩子們產生強力的影響。記得,我們開校運會的入場式,基本是班主任走在班級隊伍的前面,同事們討論説,學生們走路的氣勢、動作和班主任真的有相似之處。

《語言的世界》一章提到的“寫作的意義”讓我很好地理解了班主任工作室有關多寫教育隨想的要求。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閲讀,善於閲讀。“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其次要會在反思中進步。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管是有效的經驗還是反面教訓,都是教學的寶貴財富,在反思中獲得進步。肖川教授認為“每當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如果你的確付出了心血和真情,那你一定有成就感,一定會有一種收穫的快慰。”確實如此。當我有感而發地想表達當時的想法起,從擬定題目、列出提綱、翻閲資料,再一個一個文字敲出來的這麼一個過程,到最終一篇文章呈現在自己眼前,那種滿滿的成就感只有當事人才可以體會到。

有一位老師很有意思地將肖川先生的書名與章節串聯起來,讓我很感動。“找到教育的方向,才會明瞭教育的意義。運用教育的智慧,才能獲得教師的解放。縱橫文明的星空,翱翔語言的世界,釋放心靈的陽光,表達自由的言説,品讀書的芳香,這就是《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很好的註釋,借用在此表達我的感受。

合上書頁,目光再次鎖定在扉頁上:《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的,付出真情和智慧才能收穫滿滿的幸福!

標籤: 讀後感 真情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jg16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