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幼師教育隨筆

幼師教育隨筆

幼師教育隨筆1

喜歡,在淺笑安然裏執一縷墨香,聆聽那雛花開放的聲音;喜歡,夢一般恬靜、水一般空靈的感覺。“老師”的稱謂、責任,孩子的嬉鬧歡笑、歡天喜地,都是我引以為傲的幸福。我小心翼翼地珍惜,放在心坎守護,晴天雨天,安好的你們都成了我一絲不苟的眷戀。——題記.

幼師教育隨筆

初聞陶行知,是在國小語文課本上,稚嫩的年齡也許未能讀懂課本中的涵義,但是令我記憶猶新的便是語文老師一個勁地在讚頌陶行知先生,説他是所有老師的榜樣,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的我便對那位先生肅然起敬。後來上了師範,細細拜讀了先生的著作,便向兒時的語文老師一樣成了陶行知的“忠實粉絲”,立志以他為楷模,對得起“教師”這個莊嚴而神聖的稱呼!當“紅燭”、“園丁”、“春蠶”這些美詞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為了這些財富,我們每天,都在耕耘,播種愛的教育種子……

八月的日子裏,我們結識了班裏的“小小弟”——小天。還記得那是8月中最熱的天氣,烈日炎炎的夏日,瓦藍瓦藍的天空中,小鳥也不願探出頭來,只有蟬在樹梢不停地叫着,夏樹擲出平生最濃烈、最樸素的顏色,每一滴綠都滲透着生命的精華。我和搭班夏老師穿街過巷,滿懷着認識新生的期待中,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為我們打開了家門。烏黑的頭髮、白皙的面孔,銅鈴般的大眼睛對我們兩位老師眨巴眨巴,似乎在問:“你們是誰?”和其父母交流中發現其父母對小孩子入園十分焦慮是有原因的:開口比其他幼兒晚一年,會走路也比其他幼兒晚十個月,所以對他的生活自理上十分擔心。知道了這一情況,我們對小天也分外留意,總想着他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我們也在努力着,先從生活入手:課間要上廁所不會提褲子時,我們耐心幫助與指導;吃飯不會自己用勺子吃時,我們幫助喂;和大家講話聽不清他意思時,我們總是盡一切全力讀懂他的意思……

這樣反覆幫助他已經有半月有餘,這天,小天和往常一樣,揹着卡通小書包,走路不是很熟練的他踮着腳跟,一晃一晃地走進來,用一口“外國語言”對我説:“今天吃五顏六色的飯,我不要吃,我想吃沒有顏色的飯。”早已習慣他發音和語調的我聽懂了,他不想吃蛋炒飯,要吃白飯。幼兒的食譜都是校醫通過研究、配比訂出來的,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讓孩子選擇挑食,於是我先安撫他,到了吃飯時間,小天看到自己的碗裏依然是蛋炒飯時,用他一貫的發脾氣方式——盤腿坐在地上,頭埋在膝蓋裏。我走上前去,摸摸他的頭,親切地問:“覺得蛋炒飯不好吃嗎?”也許他感受到了我對他並沒有生氣,慢慢地把頭抬起來,點點頭。我繼續問:“媽媽燒蛋炒飯嗎?”他繼續回答:“媽媽都是燒白白的飯。”原來,他並沒有吃蛋炒飯的經歷,於是我微笑着説道:“瞧,這個飯有黃黃的雞蛋、紅紅的蘿蔔、綠綠的青豆,這麼多顏色,你真聰明,那我們就叫它五彩飯好不好?”這時的小天似乎對我給飯起的名字很有興趣,正把頭一步一步地向桌上看去。在別的小朋友的一致説“好吃”中,他嘗試了第一口,於是第二口、第三口……那天,我只是餵了一口,其餘都是小天自己拿勺吃飯,我很欣慰也很激動,從那一天過後,小天吃飯明顯進步了,我們從全程喂到隔三岔五喂幾口,連他的媽媽都説還在在家吃飯也進步了!

趁着這個好的發展開端,我們開始鍛鍊小天的提褲子、穿外套、扣鈕釦、發音、走路等等。在練習小天的準確發音上我們可真是下了一番苦工,不僅在上課時請他回答問題,培養他的自信,自主操作時、課間休息時、遊戲時,我都會以“同伴”的角色參與到遊戲中,找到生活中、遊戲中的一切契機。這不,在建築區玩得不亦樂乎的他一個人在角落裏,不斷地拿積木壘高,倒了、再壘。我走進去,問:“哇!你搭的是什麼?”他看到我這麼欣喜若狂,心想自己的作品一定搭得不錯,説道:“搭房子呀!”我反覆他不標準的房子發音:“房子嗎?是什麼?怎麼念?”接着又和他一起數多少層,幫助他數數。給了他一個輕鬆沒有壓力的氛圍,他和我聊天一點也不緊張,並且在遊戲中還學到了許多知識,糾正了許多單詞的發音。

時間過得真是快,小班一學年已經結束,看看小天小朋友的進步真是讓我欣慰:除了套頭衫外套,其它外套能自己穿好並且扣鈕釦;發音雖還稚嫩,但是基本能和班裏幼兒交流;吃飯挑食的習慣已經完全改掉,每天都吃得香香的!小天的進步便是我們努力得來的回報,天傲爸爸媽媽對我的感動便是別人不能體會的精神財富!像小天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許多,可愛的他們躲在角落裏,只要老師願意走進,便會發現,他們的一抹微笑,純淨得能將世俗的繁雜嘈亂,悄無聲息地盪滌掉。

在飛逝的時光裏,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限量版,孩子如雛花,每一個笑靨都是花開的聲音,我願就這樣一直下去,在教育的前線,拈一朵朵微笑,柔柔地哼着繽紛的旋律;掬一縷縷陽光,輕輕迎接藍藍的晨曦。我把摘下的朵朵芬芳,期待你們的春暖花開……

幼師教育隨筆2

春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的聚在一起,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今天他們都帶來了自己的沙水玩具,在我的帶領下來到沙池玩沙,孩子們邊玩邊談論着自己的發現與感受。梓陽指着自己的大車説:“我的大車可以翻鬥,用力一翻沙就都沒了,好輕便!”金航推起自己的小推車説:“我的車可以推很多土,玩起來也很好!”……看到這幾個孩子對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開始思考:各種車能否成為我們的主題活動呢?於是,我讓這孩子們開始收集有關有關車的圖片,放在班內的圖書區,每天區角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起看看書,和他們説説有關車的故事,孩子們都很高興,,我還故意提出一些問題:“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車”“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和我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收集資料:有的帶來製作的自行車,有的畫下了各種汽車,有的帶來挖土車、小轎車、消防車……,頓時,我們的教室頓時成了車的世界,車輛成了大家的關注點。

通過這次對“各種各樣的車”主題活動觀察與分析,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們就像各種車,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寬闊的跑道上,自由的奔跑!

幼師教育隨筆3

又是一年炎炎夏日,又是一年研修時節。研修第一天,我觀看了虞永平教授的關於《過程意識和經驗指向》的知識講座。通過虞永平教授在講座中理論聯繫實際,多次舉例然後加以點評分析,讓我明白所謂“過程意識”,就是讓我們老師學會放手,敢於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去探索、去體驗、去表達,在操作、探索、體驗、表達的過程中學會交往,獲得經驗與成果。

學會放手,並不是完全放手,聽之任之,而是要擔任好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為幼兒創設有利條件,從他們的興趣出發,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幼兒興趣出發,加之幼兒自身探索,自己動手,活動往往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和諧又可用操作的環境(美食區),讓幼兒主動自由的去探索、去實踐、去發現。區域活動時間到了,文棋小朋友選擇在後廚做“配菜工”,文棋小朋友活潑開朗,表達能力強,善於交往,我覺得她更適合去擔任“收銀員”這一角色,於是我試探性問:“文琪,你願不願去當收銀員?”“不想”她回答的非常乾脆。“為什麼呀?”“我喜歡但配菜工,我和王一陳(小廚師)為大家做好吃的飯菜,大家都説我們做的飯菜又快又好看。”“那真是太好啦!”看着文琪在遊戲中快樂的樣子,那麼自信滿滿、充滿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我選擇了認同和等待。不一會兒五顏六色的美食就在他們倆的合作下完成啦!並且很快在窗口被“小顧客”買走,自信幸福的笑容又再次出現她的臉上。這時又有“小顧客”來點餐,他們又開始忙碌起來。我慶幸自己的選擇沒有堅持,沒有盲目的得去按自己的意願讓他們遊戲,原來學會放手,是給大班孩子最好的幫助。

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真實的想法,還孩子自主操作,自由探索的空間,這樣的過程對孩子們來説更具意義。

遊戲是孩子自主的,不是老師預設的,他們自己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它最重要的價值是他們自主遊戲的過程中獲得的愉悦體驗。在這樣的角色遊戲中孩子們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得到發揮,激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也只有通過他們自主地探索,自主的操作,他們才會最大限度的獲得經驗,收穫遊戲的快樂。

幼師教育隨筆4

孩子們即將進入大班了,在各個方面,比如表達上、操作中明顯比以前更加老練了。但現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還很強烈,同伴間還不能很好的合作相處。有的孩子也是個性比較鮮明,不會表達自己的要求。

在我們班裏有個樂樂小朋友,個性比較特別。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經常不和同伴教師交流。

幼兒本身個性比較內向,家長也不經常與他交流,教師也沒特別關注他。

1、教師要多關注幼兒的在園表現。

幼兒在園的表現,教師要給予多多的關注。比如在一日生活中多和幼兒交流,碰到問題時讓他積極的解決,不懂的問題多問教師和同伴,不要逃避。同時,經常通過肯定、表揚的方式及時鼓勵他,使他獲得自信。

2、請家長配合。

教師要多和家長交流,把孩子情況告訴家長,讓家長注重孩子的身心,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3、多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

給幼兒多一些機會,多一些責任,讓幼兒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

這個學期下來樂樂的表現改善了不少,成長了不少。在幼兒園裏,他能學習主動和同伴,教師交流,融入到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家長也進步很大,學習着和樂樂交流,陪伴他的時間也多了。教師也經常和他交流,還會派給他一些任務。

幼師教育隨筆5

“我來,我來……”在一張張渴望參與活動的小臉中,我找到了鳴鳴,他正高舉着小手,眼中閃爍着急切的表現慾望,看到這種情景,我不禁想起鳴鳴剛入園時,他父母和我談起的一番話:“這孩子,從小反應慢,教什麼都不會,真是沒辦法了。”從那時起,鳴鳴就是別人眼中的笨孩子,扮演着醜小鴨的角色。

在教育活動中,我總是特別在活動結束後單獨找他,問問他活動中的知識學會了沒有,時不時開一次小灶。

有一次,小朋友在室內自由活動,突然電燈滅了,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説:“電燈沒了”、“燈壞了”。這時候鳴鳴地聲音響了起來:“不是的,是停電了。”小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停電的含義,於是我就馬上插話:“鳴鳴,你給大家説説,你怎麼知道電燈滅了是因為停電了。”鳴鳴走到大家面前,漲紅了臉説:“爸爸告訴我,電燈要通電,停電了電燈就不亮了。”我看着孩子們認真聽的神情,心想:這正是一個讓鳴鳴表現自我,增強自信的好機會。我對全體小朋友用崇拜的口氣説:“原來是這個道理呀,鳴鳴真了不起,我們大家不知道的,他也知道。”隨着我的一番話,鳴鳴的頭彷彿抬高了一些。自從這件事後,每當有在集體面前表現的機會,我都讓鳴鳴參加,並對他的表現無論好壞,都給予鼓勵、贊同,漸漸地鳴鳴也成了一個活潑勇敢愛表現的孩子。

鳴鳴由一個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我認為成功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質中最重要的是自信、自立、自主。自信是成功的關鍵。鳴鳴的成功證明:有了成功教育,每個孩子都有潛力可挖,有了成功,便自然產生了自信心,學習的困難就不會畏懼,成功的例子就會層出不窮。

幼師教育隨筆6

無意間,我看到一部電視劇《你就是我的幸福》,這引起了我無盡的思索。幸福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感觸。或許有錢就是幸福,可以買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或許有權就是幸福,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或許健康就是幸福,無病痛困擾;或許……幸福究竟是什麼?是付出?是收穫?其實幸福很簡單,因旁人的快樂而快樂,視他人的幸福為幸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就我而言,我因幼師而幸福。

兩年前,我還在為找工作而奔波,盲目地追逐着。面試過文員、收銀員、統計員……可冥冥之中我卻選擇了幼師這個神聖而光榮的職業。這個職業讓我肩負着巨大的責任,讓我不停地忙碌着。如今的我,不謙虛地説已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師,在學校綻放人生的光彩,收穫着為人師者的幸福。

選擇做幼師,就意味着選擇了付出,選擇了奉獻,但更是選擇了快樂,選擇了幸福。將近兩年下來,和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黏在一起,引導他們如何做人,養成生活、學習的好習慣,帶領他們學知識,的確是一種快樂和幸福。而孩子們對我的愛戴和擁護,也無時不給我帶來樂趣。在我短暫的教學生涯中,我收穫的卻是燦爛的人生。

兩年前我在這裏沒有任何根基,認識的人也是寥寥無幾。可現在走在這條短短的街道上卻能聽見無數甜美的聲音。他們微笑着叫着“老師”,邀請我去他們家裏做客,我心裏總是甜得像蜜一般。

這兩年,我付出了很多,也收穫滿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給了我最大的喜悦;家長的信任給了我最大的欣慰;園領導的重視給了我最大的動力。我越發喜歡這一職業,在以後的漫漫長路里,我將不斷地成長,它也將幸福着我的生活。

我是一名幼師,我很幸福。

幼師教育隨筆7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曄曄平時不太善於交往,各方面發展較遲緩,活動中,需要老師更多地提醒與幫助。但是我漸漸發現,曄曄對美工活動情有獨鍾,在做手工時非常投入,表現出特別的耐心。我欣賞他的作品。保護他對美工活動的興趣,給與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美工創作的快樂,體驗到完成製作的成就感。 、

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休閒一角”手工製作示範圖,幼兒可以根據圖示用紙杯、紙盤、吸管、剪刀、雙面膠等製作桌子和椅子。第一天活動結束之後,所提供的紙杯就被用完了,由於大家第一次嘗試製作還不熟悉,所以浪費了較多的紙杯,好多紙杯被剪壞掉了。紙杯被用光了該怎麼辦呢?孩子們紛紛都説明天我們再拿一些過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曄曄手裏拿着幾隻紙杯,和媽媽一起走進教室,我知道他拿來紙杯就是要做桌子和椅子,所以就告訴他可以去美工區做手工了。

他拿起了剪刀,照着示範圖上的步驟,將紙杯從杯口開始往下剪,準備剪出椅子腿。看到他那認真的模樣,我欣慰地笑了笑,難得看到他能這樣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一條椅子腿基本完成了,還有三條椅子腿,他拿着剪刀繼續剪,我在旁關注着,我想看看沒有我的幫助.他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作品。突然一不小心,剪過了頭將椅子腿剪斷了,他發出了歎息:“哎呀,剪壞了。”我試着安慰他:“沒關係,你還可以重新再做一個。”於是,他又拿起了一個紙杯,開始製作,我默默地看着他的操作,當我發現他有點不對時,稍稍給了他一點提醒。在曄曄的耐心努力下,椅子的製作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興地問我:“老師,我做的椅子漂亮嗎?”我點點頭,對他的表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並引導他向小朋友介紹自己是怎麼製作的。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講述是件很光榮的事情,曄曄顯得特別的自豪,雖然他作品做的有些粗糙,對製作過程講解得也不很清晰,但是我看到了他對美工活動的熱愛和耐心。

我將曄曄喜歡做美工的事情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反饋,他在家也很喜歡做手工呢,家裏買了很多手工紙,他看上面的步驟學習摺紙,碰到不會做的時候才會喊媽媽幫忙。一天早上,曄曄帶着一幅自己的作品走進教室,上面有用手工紙折的兩條魚,還畫了背景。我欣賞並誇讚了他的作品,鼓勵他展示給小朋友看。他高興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並介紹説:“小魚在池塘裏遊,池塘裏還有蝌蚪,池塘邊有椅子可以給人休息。”“那池塘裏綠綠的是什麼呢?”我接着問。他回答:“是荷葉。”小朋友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折小魚,曄譁就一步一步地教大家,幾個動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很快學會了。曄譁非常開心,小臉上充滿了成就感,自豪地説:“是我教會的。”

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有介紹和解説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孩子創作力的方式。可能有時,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作品看起來根本什麼都不是,但如果讓孩子講一講自己的作品時,孩子往往會呈現一個精彩的畫面。而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會覺得孩子的作品是獨特的。就這樣,最近,曄曄每天早上都會帶一件手工作品到幼兒園,然後教小朋友,雖然有些是他和媽媽一起做的,自己單獨還不會,但是他對這些美工活動依然充滿了興趣。在教學活動《快樂的婚禮》之後,大家對裝扮小豬還意猶未盡,曄曄也同樣興趣濃厚,今天,他吃飯吃得很快,因為他還要去給小豬打扮。

《指南》中説:“每個幼兒的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們除了給幼兒創設條件和機會之外,還要積極地保護幼兒對藝術創作的興趣,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保護孩子、支持孩子,就會讓美的種子發芽……

幼師教育隨筆8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遊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評教育,但往往又事與願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龐豪是我們學前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的遊戲時特別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龐豪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遊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經常讓小朋友給打小報告。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龐豪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狀:看書的時候,他總是不斷的下座位,和別的小朋友搶圖書,而在搶圖書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龐豪搶我的圖書了”“老師,他碰到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麼辦,鼓勵他與小夥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龐豪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有創意,在活動時,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龐豪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關愛一下調皮的孩子吧!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幼師教育隨筆9

新學年開學,我又迎來了小班的孩子們。考慮到小班孩子剛入園會出現分離焦慮,我特地在開學前的家長會上向家長們就此現象作了充分的講解,介紹了一些簡單的應對方法。開學初雖然有的孩子也會哭泣,也會焦慮,但是他們會期待地等着“下午四點鐘”,唸叨着“下午四點鐘,媽媽會第一個來接我”來安慰自己。看來,開學前的“預防針”還是很見效的,我不由地鬆了一口氣。

焦慮的順順

開學後的第三天,順順媽媽焦急地給我打來求助電話:“何老師,順順在家裏成天機械地重複同一句話,晚上要拉着外婆的手才能蒙朧入睡,還時常驚醒,怎麼辦……”

“老師,一起!”“外婆什麼時候來?”“不要睡覺好不好?”……在幼兒園裏順順不停地重複着相同的幾句話,一邊抽泣,一邊不安地拉着我的衣服,不允許我離開他的視線,也不願意坐在他的小椅子上。順順的午睡也是在迷迷糊糊中進行的,每天大約也只有半小時,只要我從他的小牀上稍稍挪一挪身子,他就馬上跳起來:“老師不要走!”接着就是大聲哭泣和無休無止的“……好不好……什麼時候來……”如果有陌生的老師或高鼻子藍眼睛的外教進入教室,順順更是恐懼地蜷縮在我身邊,驚恐地哭着重複:“老師,一起!老師,一起!”我完全被順順死死地拖住了,分身乏術。望着滿頭大汗、精疲力竭卻依舊驚恐焦慮的順順,我有説不出的心疼。從教近二十年從來沒有遇到過分離焦慮反應如此強烈的孩子,怎麼辦?

我開始查閲大量的相關資料,瞭解到:分離焦慮是幼兒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突然離開了幼兒的視線,幼兒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在哪裏?我要找媽媽!幼兒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幼兒缺乏安全感有關,它促使幼兒去尋找他所親近的人,或者發出信號,呼喚媽媽的出現,這是幼兒尋求安全感的一種有效方法。焦慮中的幼兒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有時甚至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這些平時最能引起親人關注的行為,現在成了幼兒用來呼喚親人的一種方法。此時其他活動自然也就進入不了幼兒的視線。

同時,我還考慮到幼兒的強烈反應可能與家庭的教養方式有關。於是,我和順順媽媽進行溝通,瞭解家長的個性、教養方式,分析順順的氣質類型。

順順非常聰明,但是從小體質較弱,一旦發高燒,就會出現驚厥現象。此外,他對痛、癢、熱等感覺特別敏感。如果手上有小傷口,他就會不停地哭泣,並且要求媽媽和外婆陪伴。順順的爸爸長期在國外工作,順順在外婆和媽媽的呵護中長大。尤其是外婆,對順順非常關注,順順幾乎從來都沒離開過外婆的.視線。即便是順順到早教中心參加活動,外婆也在窗外守候。順順不太出門、接觸陌生人,很少有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機會,也從沒有離開過媽媽,甚至沒有出過遠門旅行。順順始終生活在他熟悉的環境裏。

順順第一次離開媽媽,特別沒有安全感,對未知的生活方式充滿擔憂和恐懼,對教師也不信任。加之媽媽和外婆每天憂心忡忡的神情,深深感染着敏感的順順。每天來幼兒園對順順來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制訂互動要點

經過分析和反思,我制訂了與順順本人和其家長等人的互動要點:

1.仔細觀察順順的表現,尋找他在幼兒園裏的快樂片段,找到能讓他開心並暫時忘記緊張的“開心點”和讓他擔憂和不安的“緊張點”,尋找對順順有效的方法,總結有針對性的干預手段。

2.經常和順順媽媽溝通,和媽媽一起詳細分析順順在幼兒園的一些細節表現,通過具體事例分析、探討有效的干預方法。

3.付出更多耐心,及時給予關注,讓順順對教師逐漸產生信賴,確立安全感。説服自己,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及時迴應順順重複的同一句話,減輕他的焦慮。

4.在一日生活中,嘗試讓順順對依賴逐漸“脱敏”:讓他從緊緊黏着我→可以離開我,在1米範圍內幫我取東西→在我的注視下坐着玩→讓順順在看得見我的視線範圍裏活動→我能短暫離開順順的視線去照顧別的孩子。

5.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鼓勵順順媽媽瞭解一些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獲得家長的理解、支持私配合。

順順需要我長期耐心、細緻地觀察和幫助,我在心理上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順順的進步

吃午飯的時候,和順順同桌的可可又開始“作”了。一會兒嫌飯太多,一會兒不要吃胡蘿蔔、不要吃湯裏的蔬菜……伴隨着可可的大哭和嘔吐,順順也緊張得滿臉通紅,喃喃地重複着:“我吃的,我吃的……”接着也嚎啕大哭和嘔吐起來,最後還傷心地説:“我要吃飯的……”

幼兒間情緒感染的現象在順順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同時也説明順順內心很希望進步。看來,要儘量避免同伴在順順面前的強烈情緒表現。於是,我把順順的座位換到了吃飯特香、情緒愉快的小小身邊,讓同伴的愉悦情緒給順順帶去輕鬆的心情和好胃口。

在同伴的感染下,順順也開始像小小那樣鼓起小腮幫子香香地咀嚼飯菜,有時還會自己捧着小碗大口地喝湯。儘管挑食的習慣還是有時會讓順順皺着眉頭,撅起小嘴,但在我積極地鼓勵再配合適時地喂幾口飯後,每天午飯時順順便變得輕鬆自然起來。

又要游泳了,這是我最頭疼的環節,因為需要花多一些精力去照顧班裏大部分孩子,所以我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順順身上。悶熱的更衣環境加上不會自己穿脱衣服的着急、對下水的恐懼、對男教練的畏懼……這一切讓順順更加焦躁不安。順順常常滿頭大汗地拉着我的衣服嚎啕大哭,焦慮地重複同一句話的現象便會加劇。

每次進游泳池之前,我都會加倍耐心地對順順講:別的小朋友都需要何老師的幫助,你要學會等一等,我會來幫助你的……等一會兒在游泳池裏,你就和我在一起,我陪你站一會兒,再到水裏去玩……不管順順是否能理解,我總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我的話:我一邊滿頭大汗地照顧着大部分孩子,一邊及時迴應着順順的哭喊……

終於,順順願意等一等了,儘管紅着眼圈,眼淚汪汪。進入游泳池後順順也願意試着下水,雖然遠遠地離開男教練,雖然站在水裏緊緊拉着我的手,但是,我卻很開心,畢竟順順進步了!他開始學着控制自己不安的情緒,開始信任我了。

看來,教師在幼兒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時對其行為給予包容和理解,以及給予及時地迴應和耐心安撫,就能帶給幼兒像母親一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經過一段時間,順順漸漸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開始趁他不注意悄悄離開他,站在離他有些距離的地方和其他小朋友説話、做遊戲,但是依舊時刻注意着順順的表現。有幾次,順順可能玩得比較專注,竟然沒有注意到我的離開。等到他意識到抬頭尋找我的時候,沒等他着急,我就很主動地叫他“順順,我在這裏,正看着你玩呢”。順順心情好的時候,會很配合地點點頭,繼續他的遊戲。

於是,我開始嘗試着拒絕順順的某些過於依戀的要求。“你自己去小便,我會在門口看着你。”“到我的桌上幫我拿一本書好嗎?”“自己試着吃幾口飯,然後我再來幫你!”我發現,時不時地提些小要求,順順還是能夠接受的。這樣也更有利於他大膽地去嘗試獨立活動。

可是,剛適應了一點點,順順就生病請假了,我很擔心:順順好不容易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在家呆幾天後會不會又回到原來的水平呢?我及時和順順媽媽進行交流,説出了我的想法和計劃。於是,我利用休息時間,給順順打電話,和他聊天,關心他的情況,使順順對我產生親近感,讓他不忘記幼兒園的生活。順順媽媽也很配合,每天在順順面前提及我和小朋友,還讓順順在家裏畫了一幅畫快遞到幼兒園。更可喜的是,順順不再説“不上幼兒園”了。

我充滿期待地等待着順順重新回到幼兒園,並決定幫助順順逐步建立自信,讓他早日在心理上獨立起來。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幼兒早期的經歷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早期所遭受的創傷或挫折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幼兒就會受到壓抑,負面情緒潛藏於幼兒的內心就會形成無意識的影響。因此,幫助幼兒快樂健康地成長,最終成為獨立的個體,是我們必須關注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我相信,童年時代教師給予幼兒的關愛與真心付出,將是幼兒一生最温暖的記憶。

幼師教育隨筆10

對於小班的孩子而言,她們會經常不假思索的説:“老師,你給我弄好!你幫幫我!我不會!”這些好像已經是習慣。這説明孩子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本領,我們做老師的首先要樹立孩子的信心,引導孩子主動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就像我們班的瑞瑞,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這是一個多月來我對他的瞭解),做事丟三落四,遇到困難就找老師,而且還特別倔強。

今天吃粽子,以前幾次都是老師給剝開的,這次我們決定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相繼剝開了粽子皮,只有瑞瑞瞪着無辜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説老師你快來幫幫我吧!看到瑞瑞的表情,我靈機一動,走到瑞瑞跟前拿過手裏的粽子跟它説起了話:“粽子粽子,瑞瑞是個能幹的好孩子,我們一起給他加油,他一定會把你的小衣服脱下來的。”我把粽子還給瑞瑞:“瑞瑞你來試試看!”瑞瑞給了我一個微笑,看得出他非常高興,一會就把粽子的衣服給脱去了,當時高興的連蹦帶跳,也不顧的吃粽子了。

第二天早晨入園,奶奶説:“瑞瑞,天熱時讓老師幫你把外套脱了。而瑞瑞説:“我自己會”多麼寶貴的第一次啊!

幼師教育隨筆11

在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候,我都會或坐着大椅子上或站在教室的中間看着孩子們遊戲。沒過多久,孩子們遊戲的聲音就會越來越響,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通常,我都會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對着孩子喊幾遍“請寶寶們安靜點”,但情況沒有改變,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

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候會發出這麼鬧的聲音呢?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説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稍微安靜點遊戲,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在玩陀螺。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麼玩得那麼開心,便什麼話都沒説,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玩陀螺,可是現在陀螺只有3個了,很多孩子也想玩,但是沒有了。所以暉暉想去玩區角材料裏磁鐵這份材料,但是被趙洋阻止了,趙洋説“老師説的,自由活動的時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你不能玩區角里的材料的。”“可以,我想玩陀螺的,但是你們不肯跟我玩,我只好玩磁鐵呀。”旁邊的翔翔也説“不可以玩的”。“可以的”。“不可以的”。於是他們的爭吵聲越來越響。瞭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我釋然了。我對孩子們説:“自由活動的時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沒有玩具的時候,也是可以玩玩探索角里的玩具的。

但是很暉暉沒有玩具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跟他一起玩呢,他也很想玩陀螺的。”趙洋聽了我的話,對暉暉説:“那我的陀螺和你一起玩。”“好的”暉暉開心的笑了。我連忙説:“你們在自由活動的時候,發生矛盾有問題的時候,自己來解決,但是聲音要輕輕地,不要影響到其他小朋友。”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一方面,孩子的“矛盾”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並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

幼師教育隨筆12

春天來了,和風徐徐。晚飯後,和幾位老師信步走在田徑小路上。看着春天的景,聞着春天的香,聽着春水潺潺,説着笑着,好不愜意。

“那是韭菜嗎?”一位年輕的老師突然發問。我傻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竟然分不清是小麥還是韭菜!散步繼續,聊天繼續,可給我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問號——“四肢不勤,五穀不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誰之過?家長?老師?

家長有過嗎?有。現在的孩子在家中被高高捧起,除了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其它什麼事都不用做,什麼苦也不用受。特別是農村孩子,因為家長眼中只有讀書,不管自己的子女智力如何,他們都希望子女能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大山,過上城裏人的幸福生活。所以孩子在家可以不幹家務,可以不用下地,可以不用風吹日曬,更不用雨淋。當家長在汗流浹背時,孩子在家吹着電扇,看着電視;當家長在寒風中砍柴時,孩子在家啃着雞爪烤着火爐;當家長冒雨來送傘時,孩子可以坦坦然,毫無感動之心。我想對我們的家長説:請別隻苦自己,讓孩子一起承擔吧。

讓孩子去親親大地和大山,去摸摸農具和泥土,知道耕種的辛苦和收穫的喜悦,知道什麼是汗什麼是累。只有讓孩子現在學着生活,經歷生活,懂得生活,他們將來才能更好地生活!

老師有過嗎?有。學校裏,老師只知教與授,讓學生聽話地學。學生小小年紀就開始了“坐而論道”。只知讀書讀書,只知作業作業。是老師讓學生忽略了那春日窗外低低飛過的燕子,秋日滿山似火的楓葉;忽略了泉水的叮咚,淘氣的小魚;忽略了雨後的春筍,荷葉上晶晶亮的水珠。“兩耳不聞窗外事”,只爭分數高與低。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奉獻給了學習,生活的時間少了。那究竟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學習呢?當然,我們每一位都會説“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那麼,我們老師是不是該把那些被我們剝奪的時間還給學生,放開他們純真的童心、放開他們好奇的眼、放開他們好動的手和腳,放開他們藍色的夢,讓他們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到更廣闊的原野中,吃吃苦、流流汗。如與老農一起挖挖地,起個血手泡;與老師一起上山砍砍柴,扛得肩膀紅又腫;與同伴一起野炊,薰得眼淚直流……即使不能增長知識,也能強健體魄,明白生活的酸甜苦辣,讓孩子們盡情地經歷該經歷的童年吧!

春天很短,童年也很短,但它是人生的春天,讓每一位孩子的童年都像春天一樣多姿多彩,充滿希望、歡樂和回憶!——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們老師和家長共同的追求!

幼師教育隨筆13

户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張老師快看,我抓到一個小毛毛。’’隨着喊聲,孩子們都擁到麗潔面前。‘‘什麼東西我看看’’。孩子們像發現了奇寶,都爭搶着看。我走到孩子們中間,麗潔把攥緊的小手鬆開了,原來是一顆蒲公英種子。

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羽絨服裏的小毛毛。”“迎春花”“棉花”“小鳥身上的羽毛”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我告訴他們這是蒲公英的種子。同時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它的形狀與顏色,孩子們認真地看着。麗潔説:“它像小傘。”“它是白色的”“小朋友説的很好,它是由傘形的絨毛組成的,每一縷絨毛下都有一粒種子,容易被風吹散,隨風飄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發芽,長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將這顆蒲公英種子放回空中,孩子們望着飛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興了。

藉着户外活動的機會,孩子們認識了蒲公英,增長了知識。作為幼兒教師應多留心觀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幼師教育隨筆14

在幼兒園工作過程中,各類小事繁不勝繁,但卻都不能忽視。作為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自認為記憶力尚可,但也會在繁忙之餘忘卻一些注意的事項,特別到了中午,交接班時,上午班的教師忙於照顧尚未用完餐的及已用完餐在玩的幼兒,下午班的教師就開始忙於鋪被準備午睡等事了,有些事一忙就忘了交代,由此也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小麻煩,年輕教師是如此,更別説年紀大一些的。

針動這一情況,除了反覆提醒自己要記住的事外,我還將各種事情寫在紙上,放在風琴上來提醒自己,但因為紙成平面狀放置,有時還是與琴上一些其他的書件等混合,不夠醒目,因此效果有提高但並不理想。怎樣使自己非常自然地被提醒?經過思索和設計,我找了張吹塑紙,將它製成一個兩面為三角形的

立柱體,再在三角形兩端別上兩枚回形針,提示紙條就夾在回形針上,由於是立柱體,不會同一些平面書件混淆,且色彩又與風琴對比較大,因此很能吸引人的視線,自然而然地就讓人注意到該記住的事了,“***今天身體不好,要注意照顧。”“下午別忘了發家長通知。”“告訴***家長……。”一個小小的架子,不但幫助我記錄了所有瑣碎的小事,又提醒了我該做些什麼,還為我們的交接班工作起到了好的作用,接班教師可以在一進教室或幼兒午睡後,靜下心來細閲一日狀況變化及應注意的事項。如果在立柱體上挖個小洞,還可以作為筆筒插筆呢!

得意洋洋之時,我為之取了個小小的名稱“勿忘冊”,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多類似的小訣竅,使我以後的工作更為細緻、完美。

幼師教育隨筆15

“眾星捧月”不知為什麼我忽然就想到了這樣一個詞,可能因為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就像星星一樣圍繞在孩子身邊守護着他們獨一無二的小寶貝。在幼兒園裏,眾多的孩子同樣是“月”,老師是接力孩子離開家人的“編外星星”: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家長像親人一樣溝通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對家園溝通、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記得那天下午到了接孩子的時間,楊硯雯的媽媽一臉嚴肅地把我叫到一邊,隨着腳步的移動我的心一點一點往下沉,因為憑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知道肯定又發生了作為教師不想看到的一幕。在楊硯雯的媽媽的講述下我還原了早晨來園時發生的那一幕:早上楊硯雯和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來到幼兒園,因為今天她要送一支花給老師,所以她格外興奮。到教室門口時,遇到了好朋友鄒曉萌,她就驕傲地向鄒曉萌“顯擺”了一下,意思是我要把花送給老師,而你什麼都沒有。鄒曉萌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小女孩,平常話不多,一不高興就嘟着小嘴吧。這次,在楊硯雯的“挑釁”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她一口唾沫吐在楊硯雯臉上……隨着事件被一步步還原,楊硯雯媽媽的情緒越來越激動,我明顯看到她臉部肌肉因為生氣而壓抑不住地抽動着,雖然她笑着説:“我不知道我應不應該説,但是不説我心裏又特別難受。孩子還小,我不能和一個孩子發火。但是家長在老師在,這個時候,甚至沒有一個人出來説一下,鄒曉萌你做得不對,這樣不文明。老師在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出面適時教育一下孩子?為人師表是不是應該為孩子做個表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知道小張老師年紀小,平常也很細心,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老師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責任?(因為那段時間優質課,我不在教師,小張老師在教室看孩子、收拾衞生,實習生小張老師在門口晨間接待。)

她一連串的發問,換位思考,我理解她作為一個母親在孩子受委屈時的憤怒,我體諒她因為沒有人為孩子伸張正義時的委屈,我同樣慶幸她願意把這件事情和我分享而不是憋在心裏任委屈、窩囊、心疼、不滿、氣憤、埋怨甚至怨恨肆意發酵增長……

事後,我問起早上的事情,小張老師一臉迷茫:“吐唾沫?我沒看見。當時正好曉晨在門口摔倒了,我就轉身扶了一把,我回過頭的時候,就看到雯雯媽媽在給她擦臉……”雖然表面看是一個巧合讓事情發展偏離了軌道,但事實上應該是家園合作出現了裂痕。第一時間家長看到的是孩子在受委屈的一瞬間,老師沒有為孩子伸張正義,這件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我們以後的家長工作就會很被動,這也提醒我們孩子入園後的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能放鬆:

細節決定成敗,面對一日生活中的“小事”,教師要學會放大細節,以把握溝通中的主動權。

一、“放大鏡”策略

1、留心一天中發生的小事。如,身體不適的幼兒進餐、午睡如何,自控力差的幼兒是否有進步,內向的幼兒情緒怎樣等等。對於這些細節的觀察,在晨間及晚上接待時跟家長個別交流,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細緻。

2、觀察家長的情緒變化。捕捉家長對孩子、對老師在表情、言語方面的異常情況,主動詢問,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熱情、細緻,從而願意敞開心扉和老師進行心貼心的交流。

3、牢記家長交代的事情。努力做好並及時反饋。家長有時會有一些特殊的關照,也許只是讓孩子“多喝水”、“少運動”、“添加衣服”之類的小事,但完成和反饋的情況卻是家長判斷教師是否認真負責、是否尊重自己的直接依據。

二、“藉助外力”政策

溝通無效時,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改變一下思路,嘗試藉助其他力量和策略。

1、儘量避開態度強硬、性格固執的家長。主動找孩子家庭中比較開明的家長溝通,家園溝通既要因人而異又要注意對象選擇。

2、藉助外力,化解矛盾。家園溝通中,我們要善於利用周邊資源。比如同事資源——讓老教師出面做工作,用理念和經驗引領家長;朋友資源——找和家長信賴、親近的朋友幫忙溝通,用情義打動家長;網絡資源——在網站上傳一些有關怎樣教育孩子的文章或者和有經驗的家長交流心得,用行動感動家長。

總之,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主要靠我們教師的努力。對待孩子絕對不能存在絲毫僥倖心理,永遠記住關愛孩子無小事。我想,只要我們用心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就會享受成功,成為家長心目中合格的“編外星星”!

標籤: 幼師 隨筆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l6no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