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家庭教育讀後感10篇

家庭教育讀後感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庭教育讀後感10篇

家庭教育讀後感1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證一個家庭關係穩定、成員幸福和睦的關鍵。在《聚焦家庭教育》一書中,愛自己、愛配偶、無條件地愛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則;既關注孩子本身的狀態,同時又限制孩子對其他人傷害,做一名權威型家長,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於所處的年齡段的緣故,我常常受到情緒的困擾,此書中對於“如何調節情緒”論述令我收益頗多。

不論是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還是家庭成員的相處,處處離不開情緒的調節。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巨大的情緒波動,或歡喜或憤怒,人們往往認為這樣的情緒就是感受,本就應該得到表達和釋放。“動力溝通認為,情緒是一種思想,是思想對感受的傾向性評價。”本書認為,情緒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緒漩渦實際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畫地為牢,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最本質的感受已經經過思想的翻譯變成了另外一番樣子。

當讀到這樣的觀點時,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的一個小例子,一個嚴重精神分裂患者,認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別人看不到,外星人偷聽他的思維,並且趴在每個人的耳邊告訴別人,可是當他用那種奇怪的眼神看別人的時候,對方也覺得他奇怪,也會多看他兩眼,他就更加認為別人已經知道他想什麼了,會狂躁,會失常。簡單地聯想一下,也許這名患者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鎖,既然已經認定這個“事實”,後面情緒崩潰就顯得必然了,當然這樣草率的分析無疑是片面而不專業的。

故而把書中讀到的、自己感覺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觀點金句不做刪改,和盤托出,希望曾經帶給我心靈震撼的觀點也能帶給其他人省悟和啟迪。

關於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兩個方法如何去應對孩子,也不是教你怎麼説話讓孩子聽,而是家長與孩子相互學習,認識自己,認識對方,認識世界。然後,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那個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提升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權威型家長。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傾盡全力培養、愛護我們的孩子,可是我們的做法是真的離“讓自己的孩子,離開家長後能夠獨立生活,能夠從周圍的人那兒學習,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這個目標更近了嗎?我們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嗎?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家長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關於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讓孩子更自信,那麼就還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玩耍的權利,讓他體驗到,真正的自信,在未來,他才能夠自信的去選擇自己的路,自信的堅持所愛的事業。

那些站在台前意氣風發的人,那些帶着團隊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後,會不會像泄了氣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陳詞,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成功學套路的背後,踩着多少被夢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們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應該就是這樣: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夠欣賞別人的好,也能夠欣賞自己不那麼的好

-自己可以選擇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種從容的態度,在比賽前會緊張,贏的時候會開心,輸的時候會難過,在大部分的時候都能讓自己找到平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為自己創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遠無法找到自己,關注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也會受到情緒無法宣泄的困擾。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壘,拋棄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別人,找回那顆嬰兒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進現實,走進自己,走進他人。

向孩子學習

孩子的心靈是開放而靈動的,他們時時處處在學習着,只要有安全穩定的環境,他們都會按着自己的節奏茁壯成長。

家長卻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裏,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孩子和外在環境與自己的思想地圖不一樣而產生焦慮、恐懼,所以隨時準備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學習是我們要向孩子學習的。

家庭教育讀後感2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本身就是我們所有家長為之暗暗努力之目標。在當今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能為孩子操勞的不僅僅是衣食住行的圓滿,更關鍵的是要輔助孩子練就一身可以萬夫不當的本領。因此,如何做家長、做“好 ” 家長成為了我們為人父母后最大的課題,乃至是一生的追逐!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及眾家之所長,運用詳實的事例、深入淺出的剖析;摘錄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總結、警句給我們以振奮和警醒;內容豐富、概括全面,從全視角為我們的家庭教育指明瞭方向。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初讀,為內容的豐富與多彩而愛不釋手。再讀,為書中觀點、建議的現實指導意義而自我審視。書籍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聽了朋友的諄諄諍言,該行動起來的是我們。

作為一名家長,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無從挑選,無從逃避,既然選擇了就要微笑着、享受着勇敢地擔起這份重擔。社會在不斷地進步,我們在時代的大潮中躑躅前行,家庭教育也越來越真切地提到了最為關鍵的位置。沒有一個人是主觀不想做好,而是客觀現實中太多的誤區。

作為一名國小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最深的感觸是,好家長是做出來的,更是學出來的。從兒子上國小開始,雖然我刻意地學習了很多關於如何指導孩子的方法,可是實踐中能用上的,能正確使用的,能持之以恆的太少太少。為什麼?當然,我們得承認的是,我們自身的成長環境不同,我們的認知能力不同,甚至是我們的閲歷也不同,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方法都與書本上的有很大的差別。

那麼, 我想我要做的是:在我自身現有的能力基礎上,融會貫通,把這些先進的理念 、 好的方法,融合到我和兒子真實的生活狀態中,既要遵循又要創新。

説到“講道理”、論到“讀書”,我想我和更多的家長一樣,非常認真而努力,但不是説我們努力了就可以了,我認為這是一種“偽”努力、“偽”認真,家庭教育的對象是孩子,我們更需要解決的是我們的“對象”是否接受、感知我們給予他們的這種教育。我想怎樣和孩子共同認知,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則更為重要和關鍵。

這本書另一個特點“全” 。 所謂全,涵蓋非常廣,一遍一遍讀過來,往往是後脊樑冒冷汗,我之前的太多做法簡直就是罪大惡極呀!

現在對孩子的影響要是扭轉不過來怎麼辦?以前的錯誤怎樣彌補與糾正?我改還來得及嗎?等等糾結。

人往往在糾結後感悟才最真切,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感覺自己的聲調低了,在掌控不了自己脾氣的時候,我選擇去侍弄花草,以至於我家裏現在是花草為患。但欣喜的是,我感覺到了自己的改變,我也悄悄觀察兒子的變化,在我平靜了一個星期後,在我温柔了一個禮拜後,他也不那麼急躁了,有時還會和我認真 地 説上幾句“大人話”。例如:這周老公出差4天,每天早飯時,他依然在挑剔,但好在看在我盡心盡力的份上給了我及格的分數。週四早上,我做的麪條,可圈可點吧!(自認為),他吃着飯,忽然説了一句“媽媽,您以後能對我和爸爸不那麼講原則,行嗎?”聽後,我一愣,但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説:“能先吃飯嗎?這個問題晚上討論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後感七年級作文。”他歎了口氣,繼續吃飯。諸如此類的語言集錦還非常多,我知道很多時候 , 我選擇了逃避,但這終究不是辦法!

如何低下身來,何時低,怎樣低, 低多少?這可真得理論聯繫實際,要講科學,要有技巧。 既要保有一顆童心還要給孩子能認可的指導,真的挺難的。再難也要做,還要認真做,開心做,摸索着、探究着,同時又興奮着、驕傲着、快樂着 ――

這本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 對於我而言恰如甘霖,給予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全方位地指導。這裏既有兒童心理分析,又有問題解決之法;既有詳實的案例解析,又有觀點剖析。集眾家之言,集眾家之長,讀後感覺既有現實指導意義又不乏先進理念的灌輸。

再次,暗暗篤定,做個好媽媽,做個合格的家長,絕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在此,感謝笑笑老師的真誠推薦!感念笑笑老師貼心的關照……

家庭教育讀後感3

通過閲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只盯着孩子的缺點,應該把孩子的優點放大,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避開缺點、劣勢,找到優點,發揮特長、優勢,並加倍強化這種優勢,把它發揮到極致,這樣離成功就近了。但做到這點,並非易事,需要家長要有一雙慧眼,善於發現優點,鼓勵或幫助孩子把優點發展了,就升級為特長了,把特長穩固下來了,就成了優勢。把優勢發揮好了,成功的機率就高了。

要全面認識孩子的優點缺點,首先要了解兒童各個發展時期的共性,瞭解哪些優點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並非自己孩子獨有的,又有哪些缺點是孩子們共有的,自己孩子有這些缺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次是怎麼去鑑別優點和缺點。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是優點的,可能實際上是缺點,比如小綿羊式的聽話,從不給家長惹麻煩;而有些我們理所當然看成缺點的,可能實際上是優點,比如思想獨立、性格反叛、貪玩、上課愛講話等。再者,每個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橫看成嶺側成峯。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許做事丟三拉四,但為人卻不拘小節,心胸豁達;內向的孩子交際面不廣但善於思考,喜歡探索。所以,怎麼看優點缺點,深入地、細緻地瞭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觀察,多思考,多溝通。

首先,寬容和接納孩子。對於孩子的缺點,即使有點過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行。多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缺點,不要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多接納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會做得更好,在接納、理解和信任之後,再以平靜的態度去支持和幫助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説教和批評。其次,不能總盯着缺點看。是要放大優點,尋找“閃光點”,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並用積極的暗示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更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自我的認識,逐步把缺點和錯誤進行改正,而不是處處都需要家長去指出來,然後家長動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謂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對,它就沒有了。正所謂“缺點不説慢慢少”。判斷一個人是否懂得賞識,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會誇大缺點,是否懂得誇大優點。站得遠些,看缺點;靠得近點,看優點。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點是正常的,我們為什麼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優點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點不放?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不是,我們的子女將來也不是,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正常的社會人。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寬容,父母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點,拼命要讓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們做孩子時,就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嗎?到了我們做父母,為什麼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進兩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問題有起伏?“水至清則無魚”,這才是正常的人,真實的人。我們都做不到完美無缺,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幾歲、十多歲的孩子潔壁無瑕?我們是不是太虛偽、太苛刻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如果父母眼裏只有孩子的缺點,那你在孩子眼裏的形象也好不到哪裏去。這樣的親子關係也會有問題,這種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懷疑了。

樂觀豁達的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對人對事多為寬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對生活多為不滿的。於是,前者會用感恩的、賞識的眼光看問題;後者則經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對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對孩子時,一樣的孩子犯一樣的錯誤,擁有不同人生觀的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賞識的眼光去看孩子,會發現原來孩子身上並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點,後者則在他的眼裏孩子一無是處,混身是缺點和毛病。所以家長的積極向上、樂觀寬容的人生觀對於孩子很重要,因為潛移默化的薰陶和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讀後感4

有關教育之議,已經令人不勝煩擾。然而,不論我們如何不堪其擾,不管我們心中是否存乎教育的明哲之道,二千年來不斷積澱下的種種議論、態度,案例甚至爭吵,對於當下的中國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仍然有着鮮明的現時意義。而歷史中存留的觀點,更是直接影響着中國教育的方方面面。言多而失,倒不在於這些言論中有多少存着謬誤,而是話説多了,就足以令人無所適從,把本來清楚的事情拉進迷局。關於教育該由誰來充當主角的問題,本來是一件義理明晰的事情,而當各種觀點彙集在一起的時候,本不該錯位的職責便悄悄地模糊不清了。常言道世事如棋,教育也不能脱身其外,那麼,假如把孩子的教育看成一盤棋,那麼到底該由誰來執棋呢?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誰能把這盤棋下得更好。觀高手行棋,弈棋佈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着着求先。臨局離爭,靜謐獨觀,毫釐不差,其中妙訣就是在行雲流水之際,胸中已有甲兵十萬。説白了,不受外界叨擾,安心下好自己的棋而已。街頭巷尾也有棋迷,棋局一開,眾人圍聚、你曰出車,他説跳馬,眾説紛紜,莫衷一是。這樣的棋不是棋手在下,而是一項集體娛樂活動,如此想要將棋下好,反倒更加艱難了。這樣得棋,贏了功歸旁人,輸了怨天尤人,又何嘗有一絲下棋的樂趣?由此來看,棋還是自己下的好。自古萬事如出一轍,懂得了這個道理,有關教育的問題也就不難解了。俗話講先入為主,這樣看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謂的培養、所謂的教育,説起來不過是一句話——子女之教,在於家庭。對棋而言,佈局的棋手是棋魂所在,其中的精妙玄機,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也只有他一個人處理得好;對孩子而言,家庭是人生第一站,一生的成長、影響,都在於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薰陶。染蒼則蒼,染黃則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棋局的好與壞,都在於棋手的素質高下,孩子的好與壞,都在於家庭的教育如何。説完了棋理與育人之道,就輪到一個龐大的命題:究竟如何將家庭教育做好?或者説,中國現時的家庭教育,究竟哪裏做得不好?好的地方,人人心中有一本賬,我們也世代相傳了千年之久,不好的地方,恐怕便不是一兩句説的清了。於缺處補益,於短處補長,將短少之處分門別類,辨別出是哪一條讓孩子先天不足,哪一條令孩子後天失調,哪一條助子成功,哪一條引子失敗;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家庭教育這盤棋中游刃有餘。更緊要的是,棋可以重來,教育卻不可能覆盤,成功固然好,失敗卻是無可挽救的,沒有一個家庭有資格試驗,更沒有一個家庭輸得起這樣的棋。

基於此,我在讀《中國家庭教育缺什麼》一書後,也不禁有所感,這本書拋開陳腐的老套路,拂去空洞説教,直指中國家庭教育所缺所欠,以鮮明案例為資本,以細緻考量為手段,為中國家庭教育查缺補漏,為中國萬千孩子,更為兩倍於孩子的家長打造一本萬世不易的教子典籍。在這本凝結了智慧與心血的書中,我們所要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的現狀,更是孩子的未來。所謂的關注未來,也就是為孩子的一生奠基,《中國家庭教育缺什麼》這本書讀起來都是細緻入微的小道理,小感悟、小故事、小竅門,但是正是這種近似於工筆的考量,描繪了當下中國家庭教育的一種氛圍,使我讀後受益匪淺。或許讀了此書後,未必知道成功的孩子是如何登頂的,但卻可以知道我們所缺乏的東西,在這個閲讀的過程中,有些答案就已經浮於紙上了。教育其實就是這樣一個東西,許多名宿鴻儒不能為之的,往往在這本書中一個小道理就講通了,一盤看似繁雜的棋,其實只要由正確的人、按正確的方法堅持到底,也就是所謂的大師了。

家庭教育讀後感5

從網上無意中搜到《家庭教育密碼》,覺得挺好,就讀了起來。讀完其中一篇,我就收穫很大,感悟非常多:教育孩子時,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要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不要依據自己的主觀願望,牽引着孩子順着自己的思路,逼迫着他毫無興趣的疲倦的痛苦前進。

“孩子對很多東西開始時都是有興趣的,這時父母應該培養他形成好的習慣,等到他有些煩躁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一種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他獲得成功。所以,在培養孩子的興趣中,要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去品味,真正找到一種成就感,他可能就有興致了。因為人的大腦就像一扇一扇的窗户,當你打開一扇窗户使孩子充滿了興致,他以後就會對這方面充滿興趣;如果打開一扇窗户使他充滿恐懼、充滿壓力,可能窗户就關閉了。但是這一扇窗户跟下一扇窗户是有關係的,所以興趣的培養可以從一個方面入手,找到感覺和成就感,然後就會影響其他的方面。”這段話説得多好呀!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許多方法與技巧的。

睿睿身上呈現了許多不足:不愛讀書,學習時精力不很集中;小膽,不敢主動與別人(尤其是陌生人。)為何會出現這些情況呢?現在分開來研究一下:之所以他沒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最主要的是在他幼兒時期,我沒有給他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一是沒有給他提供讀書的條件,比如:書籍、時間、地方,另外對他缺乏必要及時的鼓勵與反饋為了讓他儘快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我要從以下方面努力了:為他提供必要的讀書環境與條件,適時鼓勵。

為了培養他主動交流的能力,我要從以下方面努力:儘量鼓勵他,少批評,尊重他,力爭讓他的主動性更強一些。

假,我讀了《家庭教育密碼》這本書。原本我是不愛看書的,可就在我讀了這本書幾頁的時候,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主要闡明瞭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而孩子的父母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這本《家庭教育密碼》上講了教育孩子的十四條黃金法則,還有講述知心姐姐如何幫助那些失敗的、有着不良習慣的孩子找回成功的案例。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相機,每天拍下父母的形象。”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對,我的眼睛就常常“拍下”父母犯的錯誤,當他們犯錯時,我會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再犯了,因為他們知道要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好孩子。

這本書還講到一則寓言故事:從前有兩隻青蛙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路邊的牛奶罐,罐裏的牛奶足以使青蛙遭遇滅頂之災。一隻青蛙想:完了,全完了,這麼高的牛奶罐啊,我永遠都爬不出去了,它很快就沉了下去。而另一青蛙看見同伴沉沒在牛奶中,並沒有沮喪,而是不斷地對自己説:“上帝給了堅強的意志和發達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它不停地鼓起勇氣,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由於它反覆的踐踏和跳動,牛奶罐中的液狀牛奶慢慢變成了奶酪,它終於跳了出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這本書還講了長輩的虛榮心,我覺得那是最可恨的心態。書中講到一些孩子自殺了,那都是大人們的虛榮心所致。其中提到一位國小體育老師,一心希望兒子出國留學光宗耀祖,但因兒子分數差了一點兒,失去了出國留學的機會。父親着急得不得了,到處託人找關係花了兩萬美金,終於把兒子“弄”到美國。兒子出國以後,先後把自己掙的1000美金寄回了家。父親立刻“牛”了起來,穿戴也講究了。後來,兒子被打傷了,他給父親打電話訴説了自己的遭遇及提出回國的想法。父親很不高興地説:“你真不給我爭氣,回來丟我的臉!最好找個沒人看到你的地方呆着去!”從上面父親的言行看出虛榮心是多可怕的東西,父母的虛榮心會給孩子帶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希望大人們不要有虛榮心。

家庭教育讀後感6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週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於接受和成長。可是週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樑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後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説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遊戲,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電視節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着各種遊戲,孩子的心裏會怎麼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寫作業,或者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時父母也沒有清閒,這樣孩子的心裏會有一種平衡感,也願意寫作業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説説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鬆。孩子向您訴説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説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並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説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着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四、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讚賞,不斷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強、自尊和自立。賞識是對孩子的愛,如果我們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未達到高分就苛責孩子,而要鼓勵他説“考得不錯”、“考得挺好”,幫助孩子分析沒做對或者沒做出來的原因,找到做題的方法,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就不做束手無策了。賞識孩子會帶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動力、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於它卸掉了壓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於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了。

五、為孩子創造良了的學習環境

環境很容易改變一個人,尤其是對孩子很言。有人説:孩子的大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種莊稼就會長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會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家的温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是任何感情都無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這種親情。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裏才會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才會懂得去愛別人、愛社會。家長要常讀書、常讀報,讓孩子感覺到讀書看報是件很快樂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喜歡學習的。

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不侈求孩子將來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只願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擁有自信自強的心態,擁有獨立的人格,對學習充滿興趣,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愛。

家庭教育讀後感7

通過閲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覺得自己收穫很大。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避開缺點、劣勢,找到優點,發揮特長、優勢,並加倍強化這種優勢,把它發揮到極致,這樣離成功就近了。但做到這點,並非易事,需要我們的家長、老師要有一雙慧眼,善於發現優點,鼓勵或幫助孩子把優點發展了,就升級為特長了,把特長穩固下來了,就成了優勢。把優勢發揮好了,成功的機率就高了。

要全面認識孩子的優點缺點,首先要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要了解兒童各個發展時期的共性,瞭解哪些優點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並非自己孩子獨有的,又有哪些缺點是孩子們共有的。其次是怎麼去鑑別優點和缺點。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是優點的,可能實際上是缺點,比如小綿羊式的聽話,從不給老師和家長惹麻煩;而有些我們理所當然看成缺點的,可能實際上是優點,比如思想獨立、性格反叛、貪玩、上課愛講話等。再者,每個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橫看成嶺側成峯。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許做事丟三拉四,但為人卻不拘小節,心胸豁達;內向的孩子交際面不廣但善於思考,喜歡探索。所以,怎麼看優點缺點,深入地、細緻地瞭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觀察,多思考,多溝通。

對於孩子的缺點,即使有點過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行。多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缺點,不要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多接納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會做得更好,在接納、理解和信任之後,再以平靜的態度去支持和幫助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説教和批評。其次,不能總盯着缺點看。是要放大優點,尋找“閃光點”,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並用積極的暗示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更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自我的認識,逐步把缺點和錯誤進行改正,而不是處處都需要家長去指出來,然後家長動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謂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對,它就沒有了。正所謂“缺點不説慢慢少”。判斷一個人是否懂得賞識,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會誇大缺點,是否懂得誇大優點。站得遠些,看缺點;靠得近點,看優點。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點是正常的,我們為什麼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優點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點不放?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不是,我們的子女將來也不是,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正常的社會人。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寬容,父母、老師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點,拼命要讓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們做孩子時,就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嗎?到了我們做父母,為什麼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進兩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問題有起伏?“水至清則無魚”,這才是正常的人,真實的人。我們都做不到完美無缺,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幾歲、十多歲的孩子潔壁無瑕?我們是不是太虛偽、太苛刻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師眼裏只有孩子的缺點,那你在孩子眼裏的形象也好不到哪裏去。這樣的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也會有問題,這種情景下你的“教”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懷疑了。

樂觀豁達的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對人對事多為寬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對生活多為不滿的。於是,前者會用感恩的、賞識的眼光看問題;後者則經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對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對孩子時,一樣的孩子犯一樣的錯誤,擁有不同人生觀的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賞識的眼光去看孩子,會發現原來孩子身上並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點,後者則在他的眼裏孩子一無是處,混身是缺點和毛病。所以家長的積極向上、樂觀寬容的人生觀對於孩子很重要,因為潛移默化的薰陶和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讀後感8

好快呀,孩子馬上就是二年級的學生了,孩子每天的成長都給了我們莫大的驚喜和驚奇。每天的家庭作業、考場上的嚴肅氣氛、戴上紅領巾時驕傲的表情……,這一切的一切都使身為家長的我們回想起了自己孩童時的點點滴滴;每個字母的發音、每個漢字的筆畫、每一次孩子渴望問個究竟的表情……,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們深感窘迫,生怕講解錯了任何一個問題、生怕自己的言行舉止誤導了孩子的價值認知。通過為人父母以來點點滴滴的積累,通過閲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得到的啟示,我決心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和孩子共同成長,樹立正確學習態度。當孩子從踏入校門那一刻起,我們家長都非常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當看到孩子在家中讀書學習時就很高興,如果孩子看電視或者長時間地玩耍,我們家長就會很生氣,考得不好就會責怪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學習態度不認真,是我們父母最大的煩惱。我們家長應當給孩子灌輸責任意識,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知識是自己的事情,是為了將來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行動和諸多的故事告訴孩子:“只有知識和健康是屬於自己的”,強化孩子學習的責任意識、主動意識,使孩子們自覺從“要我學”漸漸過渡到“我要學”。

和孩子共同成長,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現在社會是高效率、快節奏的社會,我們做家長的由於工作、學習、生活、社會等方面都很忙,但是再忙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培養。父母要善於觀察和感悟孩子的愛好。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電腦;有的喜歡琴棋書畫等等。最大限度地發掘、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但同時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又不能讓孩子沉迷於此而忽略了文化知識的學習。另外,還要培養孩子在生活上、學習上的獨立性。如:早晨起牀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早睡早起等。也可能孩子剛開始做的不是很好,但家長只要用心的加以培養和鍛鍊孩子,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就能使其真正的健康快樂成長,家長不用過分的操心和擔憂。

和孩子共同成長,營造快樂學習氛圍。可能每一位家長都有過切身體會,如果讓孩子看到父母喜愛讀書、認真工作,他們也會模仿父母,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就會加強。但如果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在看電視或上網打遊戲,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在學習之餘,他們也會花費很多精力在電視或遊戲上。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和孩子共同成長,着力提高綜合素質。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只要在學習下功夫,有好成績就是自己教育有方,在孩子的思想品質、自理能力方面,他們較少顧及,一般是出問題了,才意識到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培養。有的在平時的教育中也有注意到這方面,但遠遠低於對學習的重視程度。看了書中的教育方法及實例,我更加確信:在確保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家長最重要的任務,應是幫助孩子牢固樹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績第三”的正確理念。家庭教育是通過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價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質。對於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説,家庭教育的重點絕不應是孩子在學校智力教育的繼續,而應放在對孩子愛心的培養上。因為沒有愛心的孩子,很難想像會真誠地尊重、諒解和寬容別人,長大後會努力回報社會。家庭教育就是通過潛移默化讓孩子懂得愛是一份尊重、一份諒解、一份寬容和一份給予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後感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後感。

家庭教育讀後感9

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孩子一生的發展。

“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充滿良知的媽媽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師,她敢於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對本書的閲讀,我被作者獨到新穎的教育觀念所吸引,並且對現行的家庭教育產生了深深的思考。

書中記敍了許多關於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這一切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作者通過記敍自身的經歷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我們都是經歷過孩童時期長大的,當家長們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犯錯,永遠達不到他們理想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教育行為,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簡直無懈可擊。“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當家長們對孩子做思想工作時,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因為你主觀感覺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家長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而你們作有沒有樹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而自己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

家長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們犯了錯誤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國小老師説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中學老師抱怨國小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當孩子長大後真的禍害社會時,又有誰來為他負責呢?

“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針對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等一系列問題,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獎勵”等。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發現作者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即將為人父母的我們,只有通過更多的學習,不斷地對當下教育進行深刻思考,將來才能以更科學更完善的家庭教育來培養我們的子女。

家庭教育讀後感10

自從進入幼兒園工作,就對家庭教育情有獨鍾,從《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正面管教》、《孩子,你慢慢來》等等,都會從書中學到一些好的理念和方式方法。5月共讀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第二版)》真是收穫很多,本書是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全書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則101條。前兩章述兒童心理及普通教導法;後10章都是拿具體的事實來解釋各項建議之涵義。在這書裏,小孩子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撒,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的種種問題,都得了很充分的討論。這些討論對於負家庭教育責任的,都有很具體的指導。

書中指出小孩子是好遊戲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歡成功的,是喜歡野外的,是喜歡合羣的,是喜歡稱讚的,這些對於我們幼兒園教學來説,對此並不陌生,但是很多家長是不瞭解的,所以在讀這本書時,我所思考的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傳遞給家長們。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用消極的命令,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則,一方面還要替他選擇環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語氣去指揮他們的小孩子。做父母的不應當對小孩子多説:“不!不!”事屬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別人做好的事情或壞的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以辭色來表示讚許或不讚許的意思給小孩子聽,給小孩子看。我們應當按照小孩子的年齡知識而予以適當的做事動機。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嚴厲。不要驟然命令小孩子停止遊戲或停止工作。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子做伴侶,採用遊戲式的教育法。

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

隨着自主遊戲的推進,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小孩子應有畫圖的機會,有看圖畫的機會,有剪圖的機會,有剪紙的機會,有着色的機會,有穿珠的機會,有錘擊的機會,有澆花的機會,有塑泥的機會,有玩沙的機會……有各種各樣的遊戲機會,有他們自主選擇的材料、場所和玩伴,才能更好的自我發展。

無論是哪種家庭教育,歸根到底都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家長的“言傳”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對孩子諄諄教導,其影響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一個很有説服力的證據是,在心理諮詢門診,人們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為有直接聯繫,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父母為人處世、行為規範的折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行為過程有着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他們首先是通過感覺,也就是直觀表象來認識外界事物。孩子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模仿,他們所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説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第一個榜樣。許多子女的行為舉止之所以像父母,與其説是遺傳不如説是早期模仿的結果。道德是一種價值判斷,是一種行為規範,家長的言行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個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家長對美醜、善惡、是非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家長為人誠懇,言行有禮貌、講文明,孩子看得見、學得到,天長日久就會起薰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長對別人的態度粗暴,行為失態,缺乏教養,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其中,對於小孩子學習待人接物這一方面,無論在幼兒園中還是家庭教育中。都應該引起重視,教小孩子要從小教起的,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顧慮別人的安寧,家裏有人生病的時候,非有特別的關係,做父母的應當使小孩子得着與病人表同情的機會,應使小孩子養成收藏玩物的好習慣,教小孩子對待長者有禮貌,小孩子在家裏應當幫助他的父母做點事情,教育小孩子愛人。

最後,做父母的應當利用兒童的好問心,以作教育兒童的一種良好動機,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例如遊戲的環境、勞動的環境、科學的環境、藝術的環境和閲讀的環境等等,用環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家庭教育全面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mopw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