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局關工委關於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的思考

教育局關工委關於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的思考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還要繼續流向城市,留守學生隊伍還將進一步擴大。

教育局關工委關於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的思考

  一、留守學生的現狀:

分析留守學生的現狀,尚存在着以下兩大問題:

(一)監護得不到保障,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1、照管小孩的祖輩或親屬只盡心在小孩的生活上加以關照,而對小孩離開家庭所出現的複雜情況因多種原因不能認真行使其對小孩的監護。

2、祖輩或親屬在照管小孩時出現矛盾後就乾脆放鬆其對小孩的監護,致使留守小孩在各種不良情況的影響下身心受到傷害,嚴重的還會做出諸多的越軌行為,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身心發展得不到保證,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性格缺陷。一是留守學生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無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二是留守學生的父母或父母一方長期在外,家庭心理、教育環境的失缺,加之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滲透,使得留守學生形成特有的個性特點,集中表現為:任性、冷漠、自卑、鬱悶、失望、敏感、孤獨、膽怯等;三是父母在外,祖輩溺愛,造成留守學生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執倔強、情緒波動大、愛發脾氣等不良性格,在學校常常表現為合羣、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和平共處等等。

2、行為不端。有的留守學生缺乏成人適當的約束和科學的引導,自制力差,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他們在家裏不聽祖輩的教導,或頂撞祖輩,或保持沉默;在學校裏不遵守紀律,撒謊、打架、敲詐、小偷小摸等。極小數留守學生還迷戀遊戲機、逃學、早戀、夜不歸宿。

3、學習消極。一是照管小孩的親屬只管小孩的生活起居,對孩子的心理、學習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顧不到。而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對子女的期待要求過低,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聰明,將來不會有什麼大出息。這些情況和心理潛移默化地給了孩子,使孩子在行為上缺乏約束,思想上出現波動,學習上缺乏信心和動力,甚至將自己的前途定位在跟父母一起打工上,導致學習馬虎,態度消極,成績下降。二是不少外出務工者在長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種“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認為孩子上不了學,也可以和父母一起打工掙錢。這種思想的存在,也助長了一些留守學生的厭學情緒,許多留守學生進入國中一兩年後就輟學了。三是農村基礎教育資源相對有限,師資總體水平不高,加大教育成本大,學生就業困難等,這一切問題的存在,都影響着留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怪到後來,輟學的人越來越多。

  三、留守學生問題形成的原因:

留守學生問題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在於:

1、教育環境的影響。據調查可知,好多打工者家庭對留守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科學的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不少留守學生在學習之餘,還要承擔着大量的農活和家務,從而使他們原本惡劣的學習環境雪上加霜。還有少數代養人對留守小孩的教育存在着兩個極端,要麼放任自流,要麼嬌寵溺愛。而他們入學的學校往往也是教育資源缺乏,師資素質低下,教學環境差,難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2、農村勞動力轉移。隨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農業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他們為了增加收入,大量地離開農村,轉移到工業部門和第三產業部門工作。流動人口越多,出現留守學生問題也就越複雜,帶來的教育和社會問題也越多。

3、有關政策和社會現實的影響。上世紀九十年代,公安部、教育部曾聯合出台政策,要求外出打工人員的子女教育要以流出地為主、公立學校為主,這從客觀上造成今日留守學生問題。迄今,全國留守兒童已有千萬餘,但相關部門還沒有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出台相關政策,使留守學生問題不能從整體上得到解決。再説,外出打工人員不可能連家搬走,他們的'家仍在農村,他們的子女一般只能在農村就近入學。即使政策允許他們帶子女進城讀書,但農民工在外打工流動性大,他們的子女也無法長期跟着父母東奔西走。

  三、解決留守學生問題的方法:

農村留守學生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各級政府要唱主角。

1、為人父母要切實負起責任,給留守孩子以更多的關愛。一是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利用春節返鄉等機會,多瞭解孩子在學校和家裏的情況。當孩子取得成績,做了好事,應給予獎勵;當孩子做了錯事,違反了紀律,要多引導,少訓斥,使孩子體會到親情和温暖,少些寂寞無助,多些深情關愛。二是要利用電話、書信等形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感情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唯有這樣,才會使留守孩子感到父母雖不在身邊,心卻在自己身上。三是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證其授完義務教育段的課程,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而使孩子中途輟學。四是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隨時掌握子女在校表現,並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教育。五是要與負責照管子女的長輩和親屬明確要求,既要悉心關懷孩子的生活,又要嚴格規範其行為,既當管家,又當良師。

2、學校要對留守學生這一特殊羣體傾注關愛。一是要建立留守學生的專門檔案,針對不同情況,實行分類管理。二是要對留守學生建立監測制度,明確監測辦法,整體地、動態地掌握留守學生的情況。三是要通過舉辦留守學生“家長學校”、

召開留守學生“家長會”等形式,搭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樑。四是要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留守學生真正感到學校集體的温暖,以此來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五是要在課程教學中靈活多樣地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強化他們的自尊、自立、自強能力。六是要主動積極地與社會有關部門聯繫,整治學校周邊環境,阻斷不良風氣對學校、對學生裝的影響。

3、政府部門對留守學生要高度重視。留守學生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留守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關係到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因此,各級政府要把解決留守學生問題,當作一件大事來抓。要進一步加大宣傳貫徹《未成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的力度,促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依法監督民工正確處理外出打工緻富與教育子女的關係,把留守學生的輟學率降到最低限度。要制訂相關政策,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户籍相聯繫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給予農民子女能與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學校的建設、佈局、規模等方面要進行適當調整,以保證農村孩子有學可上,並創造條件,讓他們進得去留得住學得好。要保證農村學校的辦學設施和師資力量,使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有同等條件。並積極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為留守學生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學生在老師、同學羣體中成長,以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

4、調動社會各界力量,齊抓共管。教育和培養下一代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利益,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命運,是每個家庭的事,是全社會的事,是我們每個人的事。留守子女教育規模大,數量多,問題重。它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需要真正做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主動配合,形成合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健康成長,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會和諧發展,使我們的國家長治久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pnjl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