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歷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1

《三國鼎立》一課的內容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展示自己歷史知識和口才,在講到“赤壁之戰”時,請學生可以根據課外資料、教材來説説赤壁之戰,學生們立即炸開了鍋,都想試一試,一位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述了孫權和劉備走上聯合的經過,還有同學講述了黃蓋的苦肉計......教室裏掌聲陣陣。這時一位平常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站起來了,講述了赤壁大戰時的場景以及曹操是如何倉惶出逃的,最後總結:“安徽赤壁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古戰場,有機會一定去看看”。聽完後我注意到這個同學把赤壁所在地説錯了,不是在安徽而是在湖北,但我不忍心潑冷水,還鼓勵性的説了聲“你真不錯”,並沒有糾正他的錯誤。

下課後我仔細想,總覺得那樣處理不對勁兒。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特別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充滿着“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揚的話語。雖然這些表揚話對孩子來説是一種鼓勵,但過度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表揚給孩子帶來的就完全是好處嗎?我的上述處理方式,讓學生接受了錯誤的知識。作為教師,這是一個不小的錯!

其實,學生聽多了讚賞的話,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所以當學生做得不對的時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提醒,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所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一定要給學生一箇中肯,公正的評價!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2

《原始的農耕生活》一課仍使用多媒體教學,注重於分析、比較,側重於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以河姆渡居民和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產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磨製石器的使用,原始種植業的產生,房屋的建造,原始手工業的開始等;二是把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南北方原始農耕生活的異同點,進而認識到我國原始農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發展,共同構成了遠古中華農業文明的基礎。這節課設計問題比較切合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歷史教學中,尤其是古代史的學習中,要多給學生展示歷史實物,讓學生直觀感受,從而記憶深刻。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3

課程改革給國中歷史教師帶來生機和動力,大部分國中歷史教師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改革之中,潛心研究課標、教材、教學理念,使國中歷史教學發生很大變化。但通過實際調研,發現國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問題一:照本宣科

學科知識薄弱,相關知識貧乏,在教學中以本為本,僵硬無味。

問題二:無章無法

課堂教學各環節的組織、方法的運用,讓聽者感覺雜亂無章,收穫甚微。

問題三:無綱無椐

不看新課標,無依據地講授新教材。

問題四:依依不捨

對傳統的“填鴨式”不離不棄,教師承包了課堂90%以上的時間。對舊教材情有獨衷。

問題五:懵懵懂懂

對新理念的認識有偏差。對任何課型都千篇一律地使用同種方式,或一堂課,把教師新掌握的新教法、學法全搬上課堂,走馬觀花,學生的知、能、情三維目標的達標率卻很低。 究其上述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受考試製度影響

從學校的角度看,中學教師的配備,都為會考服務。歷史學科多年不參加會考。歷史教師中精英多被充實到語、數、英、理、化隊伍中,相反把教師隊伍薄弱羣體移到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隊伍參差不齊。

從教師的角度看,不參加會考的科目無壓力,另外多年教歷史的教師,書本那點知識已爛熟於心,新教材“只是換湯不換藥”,教學方式我行我素,有人聽課臨時作秀,這部分羣體從思想底層,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因而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老生常談”。

二、受對新課程不重視程度的影響

從教育部開始實施新課程之時,我們在教研中就宣傳、滲透新的教學理念。20xx年秋,我市開始使用新教材,我們開展了新教材培訓、研討課、片活動、定期深入到校調研指導等活動,目的是提高教師對新的理念,新教材的認識和理解,解決教師教學活動中的困惑。經過一段時期調研我發現,新的教學理念並沒引起有的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表現是:一、教師手中沒課標,教師僅憑對教材理解備課,沒有依據。二、大多教師手中只有一本教材、一本教參,沒有任何可學習、借鑑的學習資料。

三、受教師自我因素的影響

1、拒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

許多教師長年的教學習慣已成定勢,要把新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學思想中,拋棄以往的教學方式,採用新的教學方式,是一個很難接受的過程,所以,許多教師毅然採用老方式授課。

2、對新理念理解有偏差

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所以有的教師認為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只要學生動起來了就是一堂好課,在課堂教學表現的是:不論什麼課都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沒有思考,新課程教師的地位作用是什麼?課堂教學中過程和結果的關係是什麼?一堂課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一體化了嗎?

3、缺乏主動學習、合作的精神

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新教學觀的理解程度,除了受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外,主要因素是教師自身。大部分教師喜歡單打獨鬥,對身邊大量可借鑑、可利用的學習資源視而不見。如:我在調研中發現,同一所學校,同一學科,有的教師綜合能力很好,對新教材,新理念的運用駕輕就熟,而有的教師相差甚矣,問其常向別人學習、請教、討論嗎?其只是一笑了之。

4、缺乏研究、反思的精神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僅憑感覺,自己教學依據什麼理論?自己教學是否適合學生需要與發展?自己教學與別人的差距有多少?等等問題,可能想都沒想過,更不用提研究、反思。 對於國中歷史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採取的對策是:

一、穩定隊伍

各學校要穩定教師隊伍,要克服師資參差不齊的困難,讓歷史教師有一個持續、穩定的學科定位,並能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從七年級帶到九年級,才能使教師義無反顧投入到本學科的學習當中,才能使每位教師學科知識體系化。學校努力給歷史教師創造自我學習的條件,適當訂閲一些雜誌、報刊,學校給教師創造集體備課,學科評優等活動。

二、提高認識

學校、教師要加強對歷史學科的認識,避其參不參與會考不談,歷史學科連接過去、現實與未來,它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軌跡在人們意識形態和知識系統中的反映,故它是一門具有“價值理性”的綜合性知識學科。可見,在學生人格養成方面歷史學科處於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歷史教育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真正學好歷史,對學生道德提升,人格發展起積極的作用,同時可促進其它學科的完善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加強學習

每位歷史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與社會,我們所處的時代知識與理念不斷更新,科技突飛猛進,我們不進則退,甚至被淘汰,更何況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終身學習,不斷進取,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如今,課程改革緊鑼密鼓地在我們工作中進行,它要求我們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是學生人生的領路人。 歷史的重任,逼迫我們要學會以下幾點:

1、學會學習

學習人類一切先進的科學知識;學習他人的經驗;學習國內外教育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儘快從古老的教學理念的窠臼裏拔出來。

2、學會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3、學會合作與交流

英國作家蕭伯納對思想交流有一個獨到的比喻:“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另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這種思想,那麼,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以上的思想,因而,教師在日長工作中要和同事們多合作交流,知識共享,讓別人靈感引發自己的靈感;和學生多合作交流,教學相長;和領導、家長交流、合作,你的工作將得到更多支持。

4、學會反思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我們要學會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的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使教學質量高效地進行;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同時,教學反思會促成我們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5、學會創新

創新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教師要敢於從自己的思維定勢中走出來,從別人的經驗中走出來,大膽嘗試,從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為宗旨,走出一條自我發展的新路,成為一名有特色的學生喜愛的歷史教師。

以上是我對國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幾點淺顯看法,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共鳴。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4

當前的課程改革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而教育現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現代化。歷史課程改革與教學以培養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新時代合格的公民為根本目的他們嚮往與追求真、善、美,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或者説具有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其中,科學精神主要表現為堅毅、嚴謹、求真、求實,懷疑、批判、創新精神;人文精神主要表現為能和諧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人為本、熱愛生命,尊重人格、人權,講究人性、人道。體會最深的是,一旦接觸到教學實際,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一組組關係錯綜複雜,真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無疑,坦然面對、正確理解、儘快理順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也就成了歷史課堂教學的當務之急。那麼,哪些關係是首先要去理順的呢?

一:三維課程目標之間的關係

在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其中,“知識與能力”是課程學習的基本目標,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文化素質和進一步發展的潛能。“過程與方法”旨在強調歷史的認識過程以及得出結論的可能性,從而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科學方法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指通過歷史學習與感悟,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人文主義精神、優良的人格品質、科學歷史觀、開放的世界意識,等等。與以往的歷史教學目標(即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思想教育)相比,歷史三維課程目標有很大的變化:在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範圍大大縮小,而歷史探究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它特別重視歷史學習、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參與、體驗、感受,重視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它着力扭轉以往思想教育中的泛政治教育化傾向,力求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育人功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人格道德品位,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心中有學生,依託學科知識,着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三維課程目標之間的關係就不難處理,三維課程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現代化。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怎樣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仿效。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去探索,去行動,使新課程理念能夠體現在其教學行為上。這種探索、行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困惑、困難、誤區,但只要確立新課程意識、把握新課程理念,就會在實踐中予以調整、改進。在一定意義上説,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的發現誤區、分析和研究誤區、形成應對誤區措施、辦法的過程。舊的誤區消除了,又會出現新的誤區。當然,這不會是簡單的重複,新的誤區的出現常常意味着新課程進一步開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新課程的課堂上存在的誤區就是新課程實施中面對的問題,只有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中,才能使教師將新課程理念加以內化為個人的信念,才能使新課改切實向縱深推進,才能真正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水平。如果看到新課程的課堂上存在着誤區(有時是不是誤區還很難説)就大驚小怪,就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那麼就束縛了教師的手腳,就會使新課程的實施在低層次上徘徊。人們經常説,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也許能夠説,新課程的課堂上,沒有誤區才是最大的誤區。人們談論新課堂誤區,幾乎都要列舉一條“濫用現代教學手段”之類,常常要責怪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的種種弊端。而事實上,以多媒體課件為特徵的教學技術遠遠沒有達到“濫用”的程度,即便對某一個教師來説最多也是偶一為之。能夠獨立製作供自己教學使用的

多媒體課件的老師少之又少,教師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機會也非常有限。也許,不用這些“花裏胡哨”手段照樣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是現代教學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的使用並不單單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是為了使學生感受現在教學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的魅力,領略一種特有的氛圍,使學生受到一種感染和薰陶。所以現在教學技術特別是多媒體在課堂上的使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三: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教學方式的改革。

《歷史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改革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使以往單一的教學過程成為一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過程,建立起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注重能力與方法培養的現代教學模式。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要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把教學的着眼點放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研究學生的認知障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推動學生在自覺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自身利益的發展。歷史課程還必須注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角色,逐步實現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要合理地、創造性地應用現代教育資源,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的課程整合。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增加啟發學生思考的內容,多些“論從史出”,少些結論的灌輸,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變成教師引導學生形成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可通過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遺蹟,編演歷史劇,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閲讀欣賞歷史文學藝術作品,仿製歷史文物,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板報、通訊、刊物,採訪歷史見證人,撰寫家庭簡史和社區簡史,舉辦專題展覽等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從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中要善於從學生實際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發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要注意師生互動方式;要設計兩三種針對不同羣體學生的教學安排。應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履行組織、指導、示範和傳授知識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指導和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要高度關注和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力求在知識的呈現方式、內容的選擇、學生獨立思考並得出自己的結論、問題的設置、教學活動建議、課型選擇、參與社會實踐和鼓勵學生動手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與興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傳統學習方式。與此同時,以往歷史教學中的合理要求和有效做法仍值得我們借鑑和繼承。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5

1.蒐集相關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就是做好歷史故事的搜索工作,這要求教師廣泛蒐集材料,儘可能掌握歷史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同時要選擇那些有憑有據、真實可靠的歷史故事,弄明白歷史故事的來源和來源,儘量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故事素材用於國中歷史教學之中,這樣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且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歷史故事一般是相對真實的,雖然有些歷史故事是後人虛構出來的,可是在必須程度上,能夠對當時的基本歷史面貌進行準確反映,例如史籍《山海經》中所提及的黃帝擒蚩尤、精衞填海等故事,雖然是經過藝術化的創作、加工而成的故事,可是其能夠反映當時的歷史背景。然而對於一些完全是編造和杜撰的歷史故事,例如穿越類、野史亂史類故事,最好不要應用於課堂教學之中。國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史為鑑,古為今用,所以,在選擇歷史故事過程中,教師最好對其歷史和現實的聯繫進行分析,能夠從中總結歷史的發展規律,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從而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學有所獲。此外,國中歷史教師要儘可能地開發口述性史料,例如對《社會生活的變遷》中改革前後生活狀態的變化過程進行適當講述,此時教師能夠鼓勵學生回家後,讓長輩講那個時代的歷史故事,從而幫忙學生對這段歷史

故事有全面認識。

2.在教學中根據需求恰當地引入歷史故事。

與正常課文相比,雖然歷史故事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可是不可能一節課的所有時間都用在歷史故事講解上,因為這樣一來不僅僅無法到達預想的教學效果,反而會使課堂教學失控。可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以便他們能夠長時間堅持良好的聽課狀態,以確保課堂教學資料被充分理解和吸收,此時就需要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資料相符的歷史故事。例如在講解東漢歷史時,教師能夠向同學們講解與神醫華佗有關的故事。而在講解楚漢之爭時,能夠將著名的鴻門宴講解給學生聽。在講解西漢時期相關的人物和歷史時,能夠為學生講述《史記》作者司馬遷的故事,尤其是他所寫的歷史鉅作。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適當插入歷史故事,不僅僅能夠調整學生的聽課狀態,並且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能夠對歷史資料有深刻認識和掌握,從而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開展。

3.在課堂結束後穿插歷史故事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歷史教師能夠為學生講解一個或多個與課堂教學資料相關的歷史故事,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堂資料的理解和掌握。在講解歷史資料時,對於一些學生有自我的看法或者不太清楚的問題,能夠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這樣能夠幫忙學生更好地瞭解課堂知識。例如商鞅變法,雖然在秦國的發展歷程中,商鞅變法起到了進取的推動作用,可是最終商鞅被施以車裂之刑,這時大部分學生會替商鞅惋惜。此時,教師就能夠經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商鞅變法的重要作用有正確認識,能夠將秦王派兵追殺商鞅的片段講給學生聽,講述商鞅逃亡入住客棧的過程中,客棧人員藉助商鞅的法令拒絕了他的請求,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確即使商鞅被殺,可是商鞅變法仍在繼續實施這一事實。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6

是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邁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中佔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在這裏主要是分析一下自己在這次上課中的好的一面與不足之處。首先,是整個課堂很有秩序。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好,基本上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其次,就是部分課堂展示還算有效。比如説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設計了不同的方式,有“一幫一”互相檢查、同號抽查及搶答等,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加入了競爭機制,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的動起來。再者,就是在基礎知識方面,學生都能明確,而且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通過這一課,學生明白了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以及對洋務運動的評價等基礎知識,還算是有一點成績的。40分鐘的講課,值得一説的優點卻只有這些,真是慚愧。看來以後努力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7

作為一名新教師深覺這份工作確實需要深厚的功底,不單單是豐富的知識,對課堂的掌控,更是對學生的關注。

經緯中學開展雙層次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反思使自己不斷提升,成長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人民教師。

在教學中努力做到:

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

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

可謂是一舉兩得。

就是平時我們所説的“温故而知新”。

三、加強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會考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會考意識。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

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麼,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

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歷史之“故”而知新。

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

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

這樣通過温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

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

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

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

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

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

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信息。

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8

一、理論依據:

教師專業化發展,可以由“他主發展”,即通過學校和培訓院校、教科研機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專業化培養;也可以由“自主反思來發展”,即靠教師的自主學習、反思來自我發展。儘管二者可以相輔相成,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終成功,還是依賴於自主發展,別人的培養只是條件,真正的提高還靠自己。當我們在研究學校各種教研模式的時候,放在第一位的是要研究教師的自主學習和同伴互助。這是學校整個教研工作的基礎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教師成長、成熟、成就的決定因素。

(一)怎樣理解自修反思式教研

所謂自修反思式教研即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雖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導,但主要以自修和經常反思為主的一種學習方式。

自修反思式應包括以下幾個層面的內容:

1、教師要有主動自學自主的學習意識和精神。

2、在學習內容上,除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外,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自加學習任務,即重點餐加自助餐。

3、以校為本的學習。離開了學校,也就離開了實踐,離開了“家”,也就不會有教師的自主發展。

4、學習的個性化。由於是自修,那麼教師在學習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方法上,不受統一限制,而是要靈活機動地處理。

5、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即這種學習往往依靠教師個人的動力、興趣、計劃、進行“自在”“自省”“自悟”。

當然,我們提倡教師的自修反思式學習,並不是排斥學校其他的教研模式對教師的影響,我們提倡自修反思式教研與其他教研形式有機結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多少年來,我們十分重視外在因素對教師培訓的影響,而忽略對教師自身潛能的開發。即學校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首先應該考慮如何引導教師去認識、發展自己,從而在專業發展上通過自修反思,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二)教師成長動力的教研指導

1、要研究教師專業成長動力

實踐證明,教師的專業成長並不單純依賴於他的智力水平和教學能力,在教學能力的背後是他們的理想、信念、興趣、毅力等原動力起着支撐作用。教師的專業發展並非是孤立的,它總是與教師的理想、信念、興趣、愛好、勇氣、信心、創新等這些非智力因素的活動同步進行。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有兩大系統,即動力系統,但作用不同。動力系統在教師的專業的成長中,起着定向、強化、促進、保證作用,解決教師想不想發展,愛不愛發展問題。而操作系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技巧、策略、方法途徑問題,解決發展操作問題。二者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而且互相作用,互相促進。

所以理想、信念、興趣、愛好、勇氣、信心、毅力、習慣、創新探索精神等個性心裏素質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原動力,也是永遠從滿活力的不竭力量。

2、教師專業成長動力指導

激發價值取向,讓教師樹立學習意識。許多教師習慣於把學校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主體,等着學校向自己提要求,等着學校給自己提供進修的機會,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成了一個被動的等待過程。就會在等待中看到周圍的同事發展了,而自己發展滯後的原因歸結為沒有得到學校的培養,從而對他人的發展不以為然。事實上,如果學校成為主體應該是教師自己。我們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學習應該成為每個教師每天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有專業追求,學習是生活、學習是工作,學習是一種責任。只有學習,生命才精彩。

提出自修要求和規則,引領教師努力鑽研。俗語説,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僅僅有學習願望還遠遠不夠,學校還應為他們提出學習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這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讓教師給自己的學習做出規劃。二是學校要給教師提出近期的長期的學習要求。

給教師壓擔子。我們知道,實踐是最好的一所學校。在對教師的自修反思教研施以影響的同時,學校也應在教學實踐工作上採取一些措施,特別是對一些中青年教師應給他們創造一些鍛鍊的機會。即因路子、架梯子、壓擔子、給方法。使教師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更有助於教師成長。

(三)教師讀書學習的教研指導

1、高度重視教師的讀書

如果説有一種最方便、最快捷、最省時、最有效的教師專業能力的學習手段,那就是讀書學習和工作實踐。而近些年來這種最基本、最常規、最經常的教師培訓提高的方法途徑被輕視了,被忽略了。

圖書是教師知識、技術、情感、理論等的載體,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和有經驗、有智慧的人溝通和對話。讀書能使人豐富厚重,所謂學高為師就是這個道理。讀書對教師來説更有特殊的意義,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讀書能讓教師超凡脱俗。

2、教師讀書的建議

選擇讀書內容。讀書應讀三類書:一有關自己專業的書——這是立身之本;二與專業有關的其他門類的書——多讀這類書,對於開拓思路,增長見識有好處;三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要了解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科學史;瞭解各種新技術、新思想、新文化、新任務,須讀好有關這類書。

3、注意積累資料

求知如採金,積學似儲寶,學習中積累資料是十分重要的。在資料積累過程中,便收集、邊思考、邊吸收、邊轉化使用,平時要做到四勤:勤閲讀、勤思考、勤整理、勤翻查。

4、讀書運用要活

我們對於學術著作和各種報刊雜誌的思想、觀點、經驗、方法既不能不加任何選擇地全部相信,更不能機械模仿死搬硬套。要用自己的見解去剖析作者的思想和見解,用自己的概念消化別人的言論,以形成完全屬於自己的認識。

(四)教學反思教研指導

1、必須重視教學反思

對於教師教學經驗積累來説,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對外學習吸納;二是對內總結反思。

教師成長就是:經驗加反思。教與學之所以能“相長”,貴在學習後能及時反思。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總是在一定的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教育觀念直接決定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行為、教學策略的選擇及教學組織技術的採用,它像一隻無形的手,控制、推動、調節着教師的行為。而恰恰許多教師從事同一工作的時間長了,往往形成某種套路,如果不注意從從外界吸收能量衝擊這種套路,不從內部對這種套路進行理性反思和批判,就會束縛自我、重複自我、窒息自己的創造才能。只有敢於否定自我,才能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有新的發展。

2、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實踐後回過頭來思索過去自己做過或經歷過的教學活動,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今後工作。

教學反思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學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以及教學後果。通過教學反思、研究,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3、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種類和方法是多樣的。如從時間看有課前反思,課上反思、課後反思,從反思內容看,可以對備課反思,也可對教學方法反思;也可對教學評價反思等等。在反思策略上,既可以對整體內容反思,又可以對重點內容反思。如抓住亮點進行反思,抓住重難點進行反思,抓住盲點進行反思,抓只疑點進行反思。反思的方式方法,既可以進行自我反思,也可以請教同行或專業人員幫助反思,而在操作上既可口頭反思,也可進行書面反思。

二、基本框架:

流程:自修

反思

自修:教師要有自主的學習意識和精神,在學習內容上,除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外,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自修。由於是自修,那麼教師在學習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方法上,不受統一限制,而是要靈活機動地處理。

反思:實踐後進行反思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即這種學習往往依靠教師個人的動力、興趣、計劃,進行“自修”“互助”“自悟”。

三、應用與效果:

我們提倡教師的自修反思式教研,並不是排斥學校其他的教研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多少年來,我們十分重視外在因素對教師培訓的影響,而忽略對教師自身潛能的開發和同伴合作的促進。學校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首先應該考慮如何引導教師去認識,發現自己,從同伴互助中改進自己,在不斷實踐反思中提升自己。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9

探索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基於核心素養的.國中歷史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新課程標準,探索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式。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繪製思維導圖,將歷史事件串聯起來,並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時空和歷史事件緊密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時空觀念,瞭解時空裏的歷史事件。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人民解放戰爭的歷程,掌握解放區、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實,知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意義是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分組,讓小組蒐集和整理人民解放戰爭的資料,對歷史事件建立時間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史實發生的時間脈絡,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國中歷史知識點較多且枯燥,導致學生不能主動探索歷史知識。因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歷史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虢國夫人春遊圖”,展現出一個充滿朝氣、開放的時代情境,引出唐朝的繁榮盛世。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唐朝建立、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況和貞觀之治出現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國中歷史教學思考與分析原因,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歷史問題的答案。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

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國中歷史教學更加註重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促進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蒐集和整理教材中的歷史史料,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態度,以及史料實證的素養。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鬥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讓學生通過讀圖分析歷史問題,全面瞭解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過程。然後,教師讓學生分組探究,蒐集並整理殖民地人民反抗鬥爭的歷史史實,自主歸納總結反抗殖民統治戰爭的主要事蹟,並且從歷史事件中學習愛國主義的優秀品質,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拓展教材中的歷史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和挖掘歷史教材的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對歷史的認知。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歷史事件進行拓展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讓歷史學習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這樣,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敏感性才能得到提升,從而提升歷史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鴉片戰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影片片段,並對教材中鴉片戰爭的背景進行介紹,拓展鴉片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影響和危害。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情懷。

總而言之,在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採用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並且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拓展延伸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的國中歷史教學要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時空觀念、歷史價值觀得到發展。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10

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就要多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業務能力。

一個優秀歷史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已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學反思促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師生不斷輝煌的過程。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或是雙邊活動開展的經驗,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穫,課後及時反思,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都會大有好處。同時,反思教學的不足。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不確切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後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課堂駕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11

今天學校領導又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我聽取了一節馬牧池張文淑老師的課和薛校長的報告,感觸很深,收穫也不少:

老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要認真指導學生,真獨學、實自查,有效地控制學生自主學習內容進度。

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互助的目標要明確、互助的對象要明確、互助的內容要明確、互助的時機要明確、互助的方式要明確。

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把握好展示時間、展示的對象,展示的過程要跟上評價,評價要公正合理。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12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為全面提高業務水平,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赴馬牧池中學的聽課“課堂教學研討會”的一切活動。認真聽取了兩位老師的課:《燦爛的青銅文明》《美國的誕生》,感觸很深。

歷史學科要適應素質教育的目標,就要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兩位老師都做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往往認為“歷史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功課”學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教和學基本上變成了機械灌輸和死記硬背。兩位老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靈活的課堂環節設計,風趣的語言,及時的調控,達到了課堂的最優化,值得學習借鑑。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積極的探索,敏鋭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歷史學科因其內容龐大時間久遠,被人們當作死記硬背的副科這一偏見造成負面影響是使學生對歷史科目不夠重視和失去興趣。在這兩節歷史課堂上,老師通過形象的圖片、一個個的問題點燃學生探索的慾望,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幽默,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發展。

在今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不僅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還要通過對教法學法指導進行反思找到一種更適合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從而好學。同時要善於捕捉學生的優點,通過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攢美,給學生以激勵,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

通過教研活動--聽課,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今後我要繼續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實踐,全面提高教學水平,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13

新課程改革進行地如火如荼,教學模式也隨之一改再改,日見豐富。新課程、新標準、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隨着形勢的發展,普通國中歷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如何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餘地,從而得到鍛鍊,已是一個關鍵性問題,也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通過歷史教學,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國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説:“對於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學習興趣。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例如講到“炮烙之刑”時,我説:“商紂王創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把‘犯人’的身體貼在銅柱上,‘犯人’剛貼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身體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幾乎都是被活活的燙死了。這樣,學生彷彿“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治的認識。

國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明朝君權的加強”時給學生講述“露馬腳”故事的由來,這樣既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如在學習“中外的交往與衝突”講到戚繼光抗倭時,給學生講述體育課的口號“稍息、立正”的由來及光頭餅的由來等等,使學生聽了以後非常感興趣,由此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其次,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在上導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設計了“科舉制的創立”這個內容,先由教師接任了一個自己一點也不瞭解的新班,要選幾位品德好、關心集體、辦事能力強的班幹部,用什麼辦法選舉呢?而引出話題,再結合本課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該如何選撥官吏呢?短時間內便創造出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學生真正做了課堂的主人,享受到了歷史課堂的快樂。

除此之外我還採用我們所熟知的“温故知新”教學法,讓學生首先温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温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14

核心素養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是實施核心素養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核心素養目標進行的。歷史學科要適應核心素養教育的目標,就要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而歷史課往往給人認為“歷史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功課”所謂“貝多芬”(背多分)就是這樣來的。學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這樣歷史課成為歷史只是的單一傳授進取記,教和學又基本上變成了機械灌輸和死記硬背於是上課時出現了學生做其他科作業的,打瞌睡的,還有一些學生在下頭筆聊的,即便有的同學機械的記下一些歷史知識,但過不久,也全面還給教師了。

怎樣才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僅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進取的探索,敏鋭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歷史學科因其資料龐大時間久遠,即逝性強的特點被人們當作死記硬背的副科這一偏見造成負面影響。使學生對歷史科目不夠重視和失去興趣。所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上,要點燃學生探索的慾望,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在簡便,幽默,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發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僅僅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簡便愉快的學習環境,還應當加強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並且是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經過對教法學法指導進行反思能夠讓教師找到一種更適合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從而好學。同時要善於捕捉學生的優點,哪怕只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攢美,都會給學生以激勵,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

經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中成長。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15

在當今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就國中歷史教學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其中也包括顯性和隱性的歷史現象的內涵、外延、內在因果關係、主要矛盾的變化進行分析比較,提高學生再認史實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歸納、綜合問題的能力,不是單純的重複教材中的史實,而是對教材中所涉及史實的昇華、提高。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怎樣才能掌握好恰當的教學方法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指導學生閲讀課本中所必須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過好識記能力關

國中學生,剛從國小升入國中。在國小學了一些歷史知識,在某些方面有所瞭解,卻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識點的關係及基本歷史概念的準確記憶,但如果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或對知識點記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閲讀。教師用講讀方式與學生共同閲讀,弄清每一課段落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各知識點的表現、本質,初步建立起知識網絡系統,做到合上書,使每個歷史知識點都歷歷在目,真正做到基礎知識過關。

二、着力培養師生感情,注重情感教學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有一種“移情體驗”在發生作用,“移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影響過程,即將一個人的目的、知覺和情感跟別人暫時聯繫起來,使他們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為一體。所以説,教師的言行舉止,感情的傾向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情感在教學時起着感染和激勵的作用。良好的情緒,能夠融洽師生關係及輕鬆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教師的認可、情感能使學生精力集中,教師在此時充分利用學生此時的精神狀態,使學生由自發喜歡聽課轉向自覺的學習需要上來。當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越來越濃。因此,從某個意義上講,注重歷史課堂情感教育,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進取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精講,對歷史現象進行立體分析

在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後,教師在上課時,對每課都要進行精講,對歷史現象進行立體分析,這是很重要的一環,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第一,對歷史現象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

第二,對歷史現象進行宏觀和微觀的分析。

第三,通過教材中的顯性知識發掘出隱性知識。

第四,與歷史學科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0nll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