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通用)歷史教學反思

(通用)歷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歷史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反思 篇1

【內容摘要】生活化歷史教學體現現代教學思想,能夠促使學生理論聯繫實踐,實現理論轉化速率。教師施教過程中主動聯繫社會現實生活,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多生活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維度,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生活聯繫

高中歷史教學要常聯繫生活,就是指教師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學科知識,實現歷史生活思維的有效對接,給學生以生動直觀感知,達到學科教學的目的。正是教育即生活教育觀念的生動體現。歷史學科與生活有太多契合點,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語言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都能夠建立生活切入點,通過聯繫社會生活,引入生活元素,體現社會熱點,促使學生儘快建立立體歷史認知體系,形成歷史綜合素質。

一、教學內容,聯繫社會生活

關於歷史課堂教學聯繫社會生活,新《歷史課程標準》有明確規定:“中學歷史課程要從社會發展和學生個性成長的特點出發,突破認知識記為目的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規律,糾正急功近利、被動接受的簡單化做法。”因此,歷史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時,教師要注意靈活掌握,要以教材文本為主要教學材料,結合社會生活相關實際,創造性引入社會生活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改編,這樣才能提升學生關注度。教師對教材進行微調並非是脱離教材,而是增強歷史生活化內容,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切入角度,促使學生思維多元啟動,形成重要教學突破。在學習《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時,教師讓學生討論一個問題: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現大一統後,主要採取了哪些統治措施。學生討論後得出結果:建立皇權、中央集權官制、全國實行郡縣制。教師讓學生聯繫當今社會,還保留哪些秦漢政治樣式。學生討論認為,現在的郡縣制和中央集權依然保留,這些政治措施對穩定國家統治,制定社會秩序都有重要作用。教師讓學生聯繫社會現實學習歷史,學生認知更為生活深刻,學習效果顯著。

二、教學形式,引入生活演繹

歷史課堂教學形式生活化,這是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掛圖一根教鞭,教師完全是唱“獨角戲”,“一言堂”成為教學常態。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教師要將課堂學習權力完全交給學生,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教學形式聯繫生活進行設計,教師面臨更多選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討論、辯論、檢測、質疑,還有課堂中的演繹活動、實踐操作活動等等,都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化,學生對這樣的歷史學習充滿熱情,教師教學引導也會變得豐富多彩,課堂教學進入多元、靈活、熱烈、高效境界。在學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時,教師讓學生閲讀文本,指出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哪些措施?並讓學生課堂演繹朱元璋頒佈政令的`場景。學生大多不好意思演繹,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影視剪輯,然後找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進行展示。很快,學生都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很威嚴地宣佈:“今後,我的子孫,不管誰做了皇帝,都不許設立丞相這個職位……”課堂呈現一片笑聲。教師引入影視情節,讓學生找到了思維啟動點,很快就進入歷史學習節奏之中。

三、教學語言,加入時尚元素

教師講解歷史需要用歷史學科語言,但學科學術語言常常更抽象更呆板,有些學生不僅聽不懂,而且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如果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低效的。因此,教師要注意調整課堂教學語言,適當引入帶有生活氣息的時尚語言,自然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易中天、紀連海講述歷史為什麼有眾多聽眾,正是因為他們運用了最通俗的語言講解歷史,可以將歷史活化了。學生一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歷史課堂教學自然是最成功的。《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學習時,教師講解列強侵略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列強為什麼敢這樣明火執仗地掠奪我們呢?因為當時的中國太衰敗,不僅是閉關自守,還滿足現狀。這些老外更是壞透了,弄些鴉、片來麻醉國人,很短時間中國人都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東亞病夫’,我們的文化教育制度也不爭氣,讓女人都裹腳,搞自我摧殘。女兒裹小腳。怎能不落後,落後會怎麼樣?當然是要捱打。”教師的語言賦予生活化,學生聽得真切明白,學習過程自然和諧高效。

四、教學資源,體現生活熱點

高中歷史教學資源主要來自教材文本,但教師僅僅侷限於文本,也是不能拓展教學寬度的。社會歷史教學資源眾多,鄉土教材、影視資料等,都為歷史學習提供生動教學資源。教師要注意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關注其他學科歷史素材的同時,學習歷史也涉獵了其他認知領域,這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都重要促進作用。學生對歷史的關注渠道眾多,電影、電視、網絡等,到處都有歷史素材的展示,雖然這些影視作品有虛構有誇張,但歷史因素的深度滲透不可阻擋。學生從這些渠道獲得歷史認知會更自然更生動,這也是歷史教師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自身特點,聯繫社會生活有諸多便利條件,這也是新課改的基本精神體現。新課改不僅要求課堂教學要摒棄傳統教學意識影響,還要主動與現實社會生活形成多維聯繫,啟動學生社會認知體系,用生活事實感知歷史,學習歷史,能夠讓學生快速建立歷史嶄新認知,提升人文素質。

歷史教學反思 篇2

一、本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我以春秋戰國這段錯綜複雜的史實為藍本,進行了科學宏觀設計。首先我利用大屏幕展示並介紹《春秋爭霸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時,為學生形象直觀掌握本節的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成語典故較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積極收集本課的成語典故,如:退避三舍、老馬識途、一鳴驚人、卧薪嚐膽、圍魏救趙、朝秦暮楚、紙上談兵等成語故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平時多閲讀課外書籍、收集課外資料的好習慣,也積累了文學素養。同時也通過學生們上網查閲資料,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尤其對於鄉下剛剛步入我們三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説,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水平是非常有利的。

3.我讓學生講授”卧薪嚐膽“的成語故事,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通過同學們瞭解故事中的越王勾踐的曲折的人生經歷,培養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對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成為一名品學兼優、健康向上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4.在講成語退避三舍時,讓學生了解古代戰爭的戰略思想,從而引發學生了解21世紀我國“鋼鐵長城”取得輝煌成績,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

5.在講齊桓公、晉文公的改革時,使學生懂得:國強要革新,國立靠人才的道理,從而刻苦學習。

6.在講“戰國七雄”時,教師利用大屏幕展示的《戰國形勢圖》講述,在增強教學直觀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地理空間分佈的記憶,也使學生明確不但“文史不分家”,而且,“史地也不分家”。

7.在記憶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時,利用圖加縮字記憶法,即: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

8.在討論“由春秋紛爭到戰國七雄,説明了什麼問題?並聯系現實説明有什麼意義?”時。這個問題的設計,即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又體現了歷史“以史鑑今”的功能。

9.小節部分老師編歌決、即精練省時又幫助學生記憶。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授課時間稍長,達32分鐘,學生練習時間相對少些。如:討論題,通過對比“春秋和戰國分爭形勢圖。我們不難看出國家逐漸減少了。這説明什麼問題,感想是什麼?”這個問題雖設計的較好,但由於授課時間稍長,討論這個問題時,僅有4名同學發表觀點,大多數同學沒有發言,沒有達到學生全員參與這個效果。這是本節課最大的遺憾。

2.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沒有與商周的成語典故聯繫記憶。

3.春秋爭霸戰爭的影響應讓學生分析,老師不要先説出來。

4.有的問題的設計還不夠合理,過渡還缺乏邏輯性,語言有的地方還不夠精練。

5.教師有的`問題提出後,讓學生思考的時間少,就急於讓學生回答,忽略了七年級學生的分析能力,影響了學生的接受效果。

6.由於是剛接觸七年級學生,對學生的名字記憶不熟。也影響了授課時間和效果。

7.最後一個班的授課,教師先總後分的授課靈感,效果極佳,值得我今後沿用。

總之,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屏氣舊的教學模式,不斷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科學把握好訓練的層次和坡度,多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利用歷史這一平台,虛心學習他人,從細微處慢慢改變,不斷完善自我。讓歷史課真正成為有趣味而又充滿智慧的課堂。

歷史教學反思 篇3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

對於主觀性的題目,我覺着無必要制定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學生的發展沒多大意義。這樣的題目應放手,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碰撞、交流;同時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答案可能是各異的',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有時會留下遺憾。因為歷史課比較少,沒有時間,再加上家務事較多,交流就少了,有些急躁。對於一些學生有所忽視,處理上過於簡單。關於鼓勵與批評的應用上應更多得側重於交流,講究策略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經常和多年帶九年級的老師交流,而且可以不限於本科的交流,有些問題會豁然開朗。一定要記錄和沉澱,這樣多年下來會留下很多寶貴的經驗。

歷史教學反思 篇4

通過本課學習可以充分認識到隋唐時期對外開放的特點。認真思考本課的教學,有助於培養七年級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興趣,認識到唐朝在當時領先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本課的教學工作,我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教學中較成功的地方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提問一系列問題:你看過《西遊記》嗎?裏面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哪一些真實的?哪一些是虛構的?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過程。

2利用比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堅強、堅忍不拔、是良好的思想品質。在歷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於這些良好品質的形成。均可以讓學生了解這些名人身上所具備的誠實品質。本課通過比較鑑真六次東渡日本講學、玄奘西遊天竺取經的史實進行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從而向他們學習為達到一個目標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優秀品質。因為學生可以從歷史人物中學到影響其個人選擇、態度和價值認識等方面的知識,而這些又直接能影響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説,歷史教學中對德育的滲透作用我們決不能忽視。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沒有把隋唐的對外交往與今天商品經濟進行比較。

2、提問時學生都亂回答影響課堂教學,有時包辦。

3、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差生沒有給予更多的成功體驗。

今後努力方向

今後改進措施如下:

1、認真備課。

2、提出問題後給學生有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他們合作交流,自己去發現問題。

3、作好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不包辦。

歷史教學反思 篇5

歷史教學對提高國民素質和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個國家是否重視歷史教學,小則影響該國國民道德品質修養和理論文化水準的高低,大則影響國民和執政者能否正確認識社會現實和社會發展的規律,關係到能否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歷史經驗指導自己的行動和正確決策,進而影響社會發展進程和個人事業的成敗。

歷史教學作用如此巨大,然而歷史教學的現狀與提高人民素質以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恰恰是背道而馳的。道德品質與愛國主義是一種思想修養,是通過不斷的薰陶和培養而形成的一種心理品質。歷史是這種品質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人們不能正確認識歷史的這種學科特徵,產生了許多誤解,因此在素質教育中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在現實社會中人們不重視,甚至輕視歷史教學,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歷史學作為一門修身和認知社會的學科,是一種長期的、含蓄的、意識導向型的學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們思想境界和認識社會現實進行科學決策。但是這種道德水平和決策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較長的形成過程。不象數理化等工具學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杆見影的效果。

因為這些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計算問題;簡單的機械使用與維修等,容易讓人看到它們的價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諺語就是人們重理輕文思想的折射。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我國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選拔,招工和招公務員的考試中,絕大多數不考查被選拔者的歷史知識水平。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讀史無用論”。在這種情況下,終日為升學而苦讀的學生當然不會為這樣一個看起來無關緊要的科目而花費太多的時間;社會上的人也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學習這種不能創造現實的利潤和價值的知識。因此,歷史常常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

其次,是歷史教學本身的問題。它涉及國家政策導向、史學工作者、教材編者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歷史教師等諸多方面。就史學研究和史學工作者來看,許多史學研究“太細”,遠離國計民生;不少史學文章和專著文句深奧難懂,只能在圈內流傳,圈外無人理會,形同廢紙。就教材的編寫來説,當今中學歷史教材比以前幾版是圖文並茂了,但是圍繞歷史教育功能選材以及中國小各級教材層次區分方面,仍然不盡如人意。如選材狹窄、人物敍述缺乏立體感、迴避熱點問題等等。

自會考制度實行以來,歷史教材的問題就更加突出了。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教材編寫越來越簡單,只有基本線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詳細資料。而考試的要求卻越來越高,試想學生沒有充分的佔有歷史資料,怎能去分析歷史問題,又怎能從中得出規律性的認識呢?這種南轅北轍的教學與考試模式怎能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發奮進取的求知意識呢?

最後,是學生知識結構的失衡,造成歷史學習的困難。會考制度實行後國中就不再學習地理,學生對地理知識一無所知。歷史本就抽象,再失去了這個人物、事件賴以存在的舞台,那麼學歷史就好比是下盲棋,沒有幾個人能搞得明白。如今學生中聽不懂國際新聞,讀不懂世界文學名著的大有人在。

因為他們對世界的地名、人名識記不準,混淆不清,甚而不辨國別,不分時代,就是因為缺少了這個科學而便捷的工具,不死記硬背難道還有別的好方法嗎?如在一次考試中,問“《馬關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國內地的.是(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學生有選蘇州的,也有選杭州的,也有選沙市的,很明顯他們是僅僅依靠記憶來做題的,書上寫的是重慶,記住了就能選對,記不住就選錯了。因為沒有地理座標,也就沒有思維的餘地,只好憑記憶來做了。本來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精減了科目,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不健全的知識結構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因此,要改變歷史教學的困難處境,還需要優化學科體系,讓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學生將來的發展。

我想,歷史的教育作用要得到真正的發揮,首要的是在宏觀的教育決策上要重視歷史。假若在大學聯考中取消歷史考試,歷史將更為人們所輕視。至於那種取消中學歷史教學的論調,更是危險的。現在學生中不學歷史的風氣極盛,不懂得中國歷史也不覺得恥辱,歷史課上常出一些荒謬的笑話;在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能見到歷史盲的活劇。

這些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清代思想家龔自珍曾説過“滅人國必先去其史。”日本侵華時,在淪陷區曾不準中國人民學習歷史,以期奴化中國人民.現在如果我們自棄國史,結果如何,可想而知。“歷史之於民族,正如記憶之於個人。一個人如果喪失了記憶,那他就成了白痴;一個民族如果不講歷史,那就會成為愚昧的民族。”因此,教育部門在發揮歷史作用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經濟上支持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在政府公務員考試中,增試有關歷史知識和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歷史教育功能的社會宣傳等等。這樣,就能有力推動歷史教學的發展,增強人們學習歷史的意識。

另外要充分發揮歷史教學的作用,還有賴於史學研究工作者的自身努力。這裏,一是要求我們自身具有崇高理想和追求,使歷史的教育功能在自身得以充分展現,以自身的表率作用顯示歷史的魅力,激發人們學習歷史,並運用歷史的觀點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二是要求我們在歷史研究、歷史教學和歷史信息利用等方面做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

在研究方面,我們應把重點放在國計民生方面,主動研究與現實社會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從歷史的角度主動為政府、企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服務,使人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深刻感受和認識到歷史的現實意義。在歷史著述方面,我們要力誡文字深奧難懂,力求通俗易懂和富有文采,以生動形象的論述向人們展示歷史上的善惡美醜、成敗得失、經驗教訓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從而使人們喜歡讀歷史著述,在閲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歷史教育。對於中國小歷史教材的編寫,要力求做到內容結構清晰、目標明確、強化教育功能等等。還有在歷史考試中應增強趣味性和應用性,不要對那些純粹的死知識追的太深太細。讀史使人明智,通達事理,同時還能提高理論修養,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如果單純考察知識,就會陷入學究式的誤區,自然是越學越枯燥,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增加了歷史教學的難度。

歷史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節九年級新授課,授課的內容是《人類的形成》。

第一、在教學目標方面,力圖貫徹課程標準和考綱的要求“求真”,即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增智”,即通過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增長見識,瞭解人類的形成過程所經歷的幾個階段。

第二、在教學內容方面,依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目標和學生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也是根據課堂教學實踐的需要和可行性確定的。

第三、在教學過程和方法方面,首先讓學生明白課程標準對本節課內容的要求,其次,圍繞着教學目標,按歷史發展的時序,對教材知識進行梳理整合。通過邊問邊講,問講結合,把學習的過程化解為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突破重點、難點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歷史。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多數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不高,究其原因來説,⑴中國史學到的知識點,如今幾乎遺忘光了,學習新知識聯繫中國史,尤其是當很多知識點整合到一起的'時候,學生感到很困難。⑵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惰性很強。⑶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是很弱,但這又是會考的重頭戲,授課中又不能因為學生能力弱而避開不講。所以設計到這類問題時,往往會佔用大量的授課時間。

就整個授課過程來説,這堂課是不完整的,有兩部分內容被擠到了習題課中去了,一是典型會考題分析,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線索總結。

一節好課,就教學過程來説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主體、過程管理、練習應用、學法指導等各項策略相互協調、共同支持的過程吧。雖然這節課並不盡如人意,但在不斷地磨合、調整過程中,九年級的課一定會越來越好。

歷史教學反思 篇7

本課利用學案教學,這種模式能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本,對課堂上的一些重難點問題有所思考,使學生對歷史的線索更加清晰,特別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綜合歸納能力,達標檢測有利於學生在拓展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教學方法是好的,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我將從幾個方面予以説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講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時,作為起始課,在導入新課時利用歷史朝代歌,通過提問方式和學生一起回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繫。

2、這節課利用導學案教學,通過運用大運河資料,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3、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不足之處:

1、設計了兩個合作探究題,時間不夠用,而且有些影響重 點的突出。

2、上了兩節課都感到課堂練習達標時間不夠充分,鞏固不到位。

3、學生在發言方面,不願舉手,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4、通過檢測發現學生對第一課大運河的相關知識掌握的不好。

歷史教學反思 篇8

回想一年來的教學工作,看到那些高低不一的分數,還有孩子們考後不同的神情,我想了很多。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義,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瞭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繫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歷史教學反思 篇9

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九年級歷史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同學雖然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兩級分化較嚴重。因此,在上課時經常會顧此失彼。今後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記得一位優秀的老師曾説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聽課也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聽課的主要對象是我們組的優秀老師的課,同時也聽其他老師的課。本學期,我聽完課之後,把教師們上課時講到的記在聽課記錄上,然後對我自己的.備課教案進行修改,將他們很多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

因為歷史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優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

歷史教學反思 篇10

當大學聯考結束的鐘聲敲響,緊張而又充實的高三第一學期的歷史教學漸進尾聲,這一個學期以來的歷史教學的得與失,成與敗常讓我反思,高三這一學期的緊張與快樂、疲憊與幸福,成功與失敗一直相伴而行,卻一直充滿希望的生活讓我們至今回味;現我將我的做法、得失拿出來哂哂。

一、眼中有大學聯考

大學聯考是學生考,但離不了老師的引導、指導,所以要讓學生考得好,首先老師引得好,“引”的關鍵是老師時時眼中有大學聯考,事事圍繞大學聯考轉。我們的做法是:

1 .合理安排大學聯考複習時間

為了保證高三有充足的複習時間,在學期初,我就結合以往高三輔導經驗,按市統考要求,擬定了三輪複習計劃,力爭做到一輪夯實基礎,二輪狠抓提高,對於第三輪複習,“調整(心態)、鞏固(基礎)、充實(補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針,逐步提高學生成績及能力。

2 .研究大學聯考收集大學聯考試題

12 大學聯考結束後,我們注意收集各地大學聯考試題,並把它們與前兩年的大學聯考試題進行分類分章整理,仔細研究試題特點,做到心中有大學聯考、心中有試題。在教學過程中,隨進度和教學內容適時調出使用,這樣學生既熟悉了近年的大學聯考難易程度新穎程度,對大學聯考不再那麼恐懼;同時還可排出一些剛考過的考點,減輕複習的負擔。

3 .關注社會熱點以現實的熱點帶動歷史知識,以歷史知識去解讀熱點,編制熱點小專題。不過,一些特別熱的點往往命題時表現並不明顯。因此,複習中也不要太強調,以免淡化對其它基礎的掌握。

4 .團隊協作備戰大學聯考

這裏的團隊包括教師團隊,更包括教師與學生的班級團隊。與備課組的教師共同研究、分工協作備戰大學聯考;與學生多溝通,對學生多幫助,多留時間給學生,大家齊心協力奔大學聯考。

二、學、練為大學聯考

為了讓學生考好,就要讓學生把知識爛熟於心,還要讓學生把知識用得得心應手。

1 .夯實歷史基礎知識

一是要將課本讀“薄”, 在認真鑽研教學大綱、考試説明和近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的前提下,有選擇、有針對地將課本里大量的閲讀文字和不少孤立、靜態的陳述性語句,以及夾雜在字裏行間的相當部分的修飾性詞句果斷刪減,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備考的效度。

二是將課本讀通,充分利用課本的目錄,探求章目、子目錄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到融會貫通,深化理解;同時又能系統化課本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2 .有針對性地自編試題就非常重要和有用。這類考題考查內容主要是與市診斷考試以及大學聯考同步,試題形式與大學聯考題相同,檢測時間控制在 40 分鐘左右。在每一次診斷考試前準備多套,集中訓練,()效果很好。

3 .考前強化訓練高三的考試有點多,綜合的月考、學科的'單元考、專題考,似乎一個都不能少。但我認為學科檢測在日常應減少一些,以增加學生閲讀教材、領悟知識的時間。

三、心中有學生

1 .賞識、尊重學生

與直屬校比較,我們算是二流的學校;與理科生比較起來,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是三流學生。整理知識體系、記住該記的知識點、有不錯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對他們來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賞識學生的微小進步,理解學生的一次次的失敗,會讓學生心理上更能感受學習的快樂與興趣。

2 .關心、幫助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則需要系統知識,化解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差一點的學生則需要督促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記憶並掌握基礎的知識點。所以,老師要多轉轉教室,多陪陪學生,不僅僅是解答學習疑難,也可以與學生聊聊天。

以上僅是我在高三這一年中教學進程上的所做,並沒有談及學科知識教學方面、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東西。回想過去一年的複習備考感覺有很多東西值得注意和改進,也更深的認識到自己的諸多不足之處。

1 .研究大學聯考方向雖然是花了很大力氣,但還不是很夠。

2 .對基礎知識的落實還不夠,使學生在考試中出現了基本常識的錯誤。學生的做題習慣,規範性不強。

3 .引導學生落實基礎,進而轉化為能力也是沒有做好的一件事情。

總之教書育人,需要更多的思想和行動,任重而道遠!

歷史教學反思 篇11

今年第一年政史合卷,剛在政治教師的崗位上站穩腳跟的我又多了一個新的課題。捏着一把汗,去授課、複習、輔導,寒來暑往中迎來了會考。千叮嚀萬囑咐把學生送上考場後,戰戰兢兢地等待着成績的揭曉。終於等來了領導的'一句“還好”,心中的大石落了地。一年的辛苦沒有付之東流,自己也為之欣慰。

但也不至於好了傷疤忘了痛,該總結反思的還得沉下心來細細盤點。按照會考説明,我幫助學生整理了知識點,並充分利用備課組的基礎複習卷練習、講評。基礎知識複習完一輪後,接着以練和講為主展開了綜合複習。試卷以政史

合卷為主,反覆練習、講評。同時利用關係引進了正衡的幾份歷史綜合練習卷,在難度上幫助學生拔了一拔,培養他們面對難題的答題能力。最後會考前再次將基礎知識複習一輪,並利用時間給學生提優補差。

教學過程中,苦於沒有專業教師的引領,沒有專業知識的支撐,無論是備課時還是會考複習指導方面都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作為政治教師,政治教材不斷在改革,幾乎年年換新教材,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學習、研究。此時再政史包班,去研究、拓展歷史知識,精力明顯不夠,底氣明顯不足。鑑於學校缺少歷史教師的實際情況,客觀上我也想政治歷史兩手抓兩手硬,但主觀上我還是傾向於政治,這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對教師自身的提高也有較大影響。畢竟會考科目牽涉的精力太多,這樣的生源下,一門尚且需艱苦奮鬥,兩門頗有彈盡糧絕之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神話”時代已經過去了,唯心主義應該科學地迴歸到唯物主義,我應該清醒地看待、分析自己。

歷史教學反思 篇12

1、教學目標適中,把握有度。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點。我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先有一個歷史上的一個有關數學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引出課題後又通過一組事件,師生共同分析,梳理知識。例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例2進入高潮。其間,由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比較自然的認識概率與頻率,而後又分析到概率與頻率的區別,優秀的學生條理清楚、思維敏傑,一般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發現。在教師理性梳理學生的成果之後,引導同學自主探索頻率與概率的`聯繫。兩道例題選擇恰當,充分體現了概率與頻率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很好地滲透了數學實驗思想,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情感目標。綜上所述,本課教學目標貫徹到位,把握恰到好處。

2、教學模式恰當,引人入勝

“探究討論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然而,本課探索“頻率”卻頗有難度,尤其是嚴格概率與頻率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為了突破這一難點,首先引入事例,預備鋪墊,接着設計簡單的實際中的求值問題。教師在思想方法上的點拔,思維層次上的遞進,讓學生分享自己成果的樂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楚,層次轉換自然,點撥及時,自然流暢,引人入勝。

3、體現先進理念,合作探索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知識的重組或重新建入手,讓學生髮現問題,出現迷惑,接着,對事件概率的研究,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通過概念的辨析,使學生對概率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時推出綜合應用題,過渡自然,符合認知規律。同學探究,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攻克難點,培養了合作精神。通過展示研究成果,讓學生感到愛好盎然而佈滿探索求知的願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同時深化了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練習設計和學具設計富有創意,富有挑戰性地體驗成功的喜悦,分享快樂,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4、敢於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整合教學內容。

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也大膽地整合教材,使課堂教學更適合於教學、更適合於學生。

教學尚需改進之處:

1、課堂上對學生答錯的問題給予了及時的糾正,但是當學生回答正確後,對學生們的正面迴應有些少,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利於學生對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2、個別地方在互動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太多,有“滿堂問”的嫌疑。

3、在關注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方面做得不夠。

4、按照新的課改方向: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而我在課堂上恰恰有時做的不太好。

我們熟知,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好説難做。如何落在實處,本課做了有益的嘗試。案例的設計,具有時代氣息,以問題為先導,直接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境界。教案的設計説明,體現了教者“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該教案雖有可點之處,可以作為一份體現新教學理念的教學案例,但有些地方還需要探究改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71mm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