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篇)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説法,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典成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歷史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篇)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

捨死忘生

【成語故事】繹州龍門大黃莊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20歲時學成十八般武藝。他一心想投軍報國,父母鼓勵他為國要捨死忘生。

他對父母説:“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2

晨鐘暮鼓

【成語故事】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在長約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藝術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內供奉的是盧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龍門奉先寺》描寫僧侶的.晨鐘暮鼓生活:“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典故】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唐·李鹹用《山中》詩

【釋義】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晚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近義詞】暮鼓晨鐘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

刀頭燕尾

宋代時期,有個華原人叫趙光輔,他是一名畫家,特別擅長於畫跟道家以及佛家有關的人物畫像,同時他對塞外西域所產的良駒好馬也很有研究。趙光輔在宋太祖時期在圖畫院當過學生,許昌的龍興寺跟開元寺也有存有他的.壁畫。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趙光輔》中稱“工畫佛道,兼精蓄馬,筆鋒勁利,名刀頭燕尾。”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

十羊九牧

南北朝時期,楊尚希在明帝、武帝、宣帝三朝都有擔任過要職。在北周政權被隋文帝掌控以後,楊尚希也是忠心耿耿的對隋文帝。隋文帝改變了鮮卑族的統治,恢復漢制,以此來適應漢人的願望。當時在隋朝設立的州郡相對秦漢時期多了有一倍,千户人家便分作兩個郡;方圓百里便設有幾個縣,這樣的分法導致官員卒吏多了很多,國家的負擔日益加重。楊尚希對此顧慮重重,他向隋文帝上書報告説:“我們國家現在州郡這麼多,這就像是十羊九牧,這樣會把國家託垮掉,目前最重要的是把真正需要的州郡留住,不需要的都可以撤掉。對於國家來説,人口、面積還是這麼多,國家的收入不會減少,但是開支卻大大的`降低了。這樣還可以把有用的賢才能人派到需要的地方去發揮作用,可以提高整體效率。”隋文帝按照楊尚希的建議撤掉了很多的州郡,在國家的治理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

在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就躲到渭水河邊過着隱居的日子。

在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範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鈎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説:“魚兒呀,你快點上鈎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着説:“魚兒自己會上鈎的。”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裏,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裏念着:“釣、釣、釣,魚兒不上鈎,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於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裏又念着:“釣、釣、釣,大魚不上鈎,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後,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一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輔佐(zuǒ)他。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為太公。

到後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

鵝行鴨步

不少學生有些行為實在不雅,而幾年下來,這些不僅沒有改觀,反而愈來愈甚,小區住户及路人望之側目。如果説穿衣體現的是文明,那麼,走路就體現了一個人的精神。有些學生,走路沒個走相,低頭哈腰,鵝行鴨步,彎腰鴕背,懈而晃盪,鬆鬆垮垮,缺乏年輕人的虎虎生氣、青年人的如虹豪氣、當代學子的風發意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頌揚的當年那代青年人那種熱情奔放、朝氣蓬勃、幹勁十足的.的精神,在新一代學子身上很難體現。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7

驚弓之鳥

戰國時期,有個傑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本領在當時可稱是舉世無雙。有一天,他和魏王並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飛過一羣鴻雁。更贏很自信的對魏王説:“我可以用弓聲就把飛鳥給打下來。”魏王很懷疑。正在那是,一隻孤雁很低很慢的飛過。鳴聲悽慘。更贏見了,就張着弓,扣着弦,砰的一聲,直入雲宵。那孤雁果然應聲落地。魏王驚歎之餘,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更贏解釋説:“那孤雁飛得低且慢,因為它已經受過傷;它鳴叫的聲音悲而哀,因為它離了羣。身傷心碎,使它心跳加速,兩翼無力,體重失去平衡,正如人們吃飯時,突然聽見雷聲,筷子落地的情況一樣自然而平常。”

後人根據上面的故事,做成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形容先前多次受過驚嚇的人,忽然遇到同樣可怕的事物,就嚇得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不知如何去應付新的環境。

鳥盡弓藏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卧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為什麼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己留點餘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羣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着:“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説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鳥盡弓藏的含義:飛鳥射盡,打鳥的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話説古時候,海邊一個村子裏有個無賴阿三,此人好吃懶做,總想不勞而獲,到處打聽在哪裏能夠不必幹活就發大財。

説來也巧,在阿三生活的'那一帶有一隻貪婪的大鳥,這鳥胃口很大,而且極其兇惡,每天都要去搶周圍居民的羊吃,時間久了,牧民們慢慢的都搬走了,大鳥的食物來源就漸漸的成了問題。

這一天,阿三正在院子裏一邊曬太陽,一邊做發財的白日夢,大鳥突然從天而降,阿三嚇的急忙躲進屋裏。大鳥對阿三説:"你不是想發財嗎?我可以幫你。"阿三一聽"發財",

馬上忘記了害怕,從屋裏探出了腦袋:"怎麼發?"大鳥説:"在東海深處中有一小島,島上遍是金子,我帶你到島上撿金子,回來後,作為報答,你每天要給我一隻羊吃。"阿三想想,這買賣合算,連連點頭。大鳥補充到:"但是天快亮時,我們得趕緊離開小島,否則會要被太陽升起時的萬丈光芒燒死。"阿三不耐煩的説:"知道了,知道了..."

大鳥揹着阿三飛過高山,掠過大海,終於落在那個小島上.阿三睜眼一看,乖乖,只見遍地是黃澄澄的金子,他再也

顧不了許多,瘋狂地撿了起來。他只顧撿自己的金子,哪裏還記得天亮之前必須離開的警告。轉眼天快亮了,大鳥催促他快走,阿三總是説"再等等"。大鳥看情形不對,丟下阿三飛上了天空,就在這頃刻間,太陽一下子升了起來,阿三為了撿更多的金子,被火烤熟了。

大鳥這個氣,白白揹着阿三飛了這麼遠,什麼也沒得到,轉念一想,不對啊,羊是得不到了,阿三的肉也可以吃啊。於是,大鳥又飛回了島上,把阿三的屍體當成了大餐,可是它只顧吃,卻忘記了時間,太陽又一次升起,這次這隻貪婪的大鳥和阿三落得了同樣的下場。

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唸經。別的和尚空閒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

神武掛冠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樑國的陶弘景,自幼家貧,經過苦讀而入仕,他沒有當上大官,在一次求一個縣官失敗後,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十分厭倦,就於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掛在神武門,上表辭官。辭官後,他就隱居山林。

【出處】南朝梁陶弘景“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見《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

【解釋】指辭官隱居。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示列】置吾兄於神武掛冠,華頂高服之間,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

車載斗量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出兵伐吳,吳主孫權派中大夫趙諮出使魏國,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傲慢地侮辱他,趙諮十分巧妙地回敬曹丕,使曹丕十分佩服他的'才能,問他東吳像他這樣的人才多不多,他回答説可以車載斗量。

【典故】遣都尉趙諮使魏。  《三國志·吳志·孫權傳》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裴松之注引《吳書》

【釋義】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用法】作謂語、定語;表示事物數量很多

【近義詞】不可勝數、不計其數

【反義詞】鳳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數

【示例】舉人、進士、我和表兄兩家車載斗量,也不是什麼出奇的東西。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

氣壯山河

南宋時期,趙鼎受到宰相吳敏賞識到開封任職。1125年冬,金國南侵,太原形勢危如累卵。宋欽宗驚慌失措召集大臣商議對策。貪生怕死的主張求和。趙鼎卻説:“祖先留下的國土怎能拱手相讓?”欽宗害怕金兵最終答應把黃河以北讓給金國,金軍繼續南下抵達開封。欽宗不等金軍攻城就到金營乞求投降。金兵扣留了欽宗和他的'父親徽宗,連同搜刮到的金銀財寶運回金國。北宋王朝滅亡。

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現河南商丘)建立南宋王朝、史稱宋高祖。初期起用主戰派大臣,趙鼎也在其中,後當了宰相。在金兵的南侵下,高宗撤到會稽(現浙江紹興)秦檜知道高宗並不是真心抗金,便竭盡全力唆使他與金國講和。趙鼎自然反對。於是秦檜在高宗面前説趙鼎壞話。後來高宗將趙鼎貶到外地去。

趙鼎在朱崖生活困苦。秦檜知道他活不長,叮囑地方官每月呈報他是否還活着。趙鼎六十二歲,終於病入膏肓。臨死前他怒髮衝冠地對兒子説:“秦檜要置我於死地。我死了,才不會連累你們。”他叫兒子取來銘旌(豎在靈樞前標誌死者官街和姓名的長硯),在上面書寫了一行字:“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意思是説:“我身騎箕、尾兩座星宿迴歸上天,我的氣概像高山大河那樣雄壯豪邁地存在於本朝。”幾天後趙鼎不食而死。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1

春秋時期,楚莊王派左司馬申舟訪問齊國,派公子馮出使晉國。

當時,從楚國到齊國必經宋國;從楚國到晉國必經鄭國。按規定,從別國經過,事先要得到別人的允許。可是楚莊王自恃楚國為大國,可以輕視別國,不把宋國和鄭國放在眼裏,所以就沒有通知宋國和鄭國。

臨行前,申舟擔心地對楚莊王説:“鄭國明於事理,到晉國去不向它借路還關係不大;可宋國不講情面,到齊國去不向它借路,我恐怕會被他們殺死。”

楚莊王説:“不用擔心,假如他們真敢殺你,我就替你報仇。”

宋國國君知道了後,十分氣憤,將申舟扣留下來。

大臣華元對國君説:“楚國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國當作已亡,領土已歸屬於他。我們必須維護獨立主權的尊嚴,不能受這種侮辱!就算楚國要發兵進攻,大不了就亡國。但我們寧可戰敗,也不服屈辱!”

宋國國君聽了後,處死了申舟,並隨時迎接楚國的進攻。

楚莊王得知消息後,果然派兵進攻宋國,並將宋國都城睢陽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好幾個月,楚國也未能取勝。

楚軍把宋國圍困了半年,第二年春,宋國被逼無奈,只好派大夫樂嬰向晉國求助。

晉景公欲派援兵去幫助宋國解圍,可是晉國大夫伯宗極力反對,他對晉景公説:“我們不能派兵幫宋打楚,古話説的好,‘雖鞭長,不及馬腹(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的'肚子)’,現今的楚國正在興旺時期,楚國的強盛是上天贈與它的,別人不能與它相爭。我們晉國再強大,也不能違抗天命,又怎能管得了楚國呢?”

晉景公仍然猶豫不決,他説:“人家有難相求於我們,我們竟不加理睬,這有點説不過去吧?我感到恥辱。”

伯宗進一步勸道:“這算不了什麼,山林沼澤裏難免有污垢疾害,就是美玉也難免有斑點。因此説,國君有時不免要含恥忍辱,這是小毛病損害不了大德。”

聽了伯宗這番道理,晉景公才決定不派兵去救援宋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都不要奢求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要做,就做自己能力所能涉及的範圍內的才是最適合的。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2

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一天晚上,為酬謝有功將士,擺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開懷暢飲。在輕歌妙舞的氣氛中,忽然,燈火全部熄滅。黑暗中莊王的愛妾受到一個將士的調戲。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個將士的頭冠,讓莊王點燈,捉拿那個無冠帶的人。莊王不但沒有發怒,反而説:“無妨,此刻宴樂飲酒自不必拘泥婦人之節。”並讓所有的人都取下頭冠,當燈火再亮時,將士中無一人戴頭冠。真是難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

數年之後,楚軍與晉軍交戰,楚軍處劣勢,突然,一位將士衝向敵陣,使戰爭轉敗為勝。這位將士就是當年調戲莊王愛妾的那人。莊王當年是“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充分表現了他的.寬厚仁愛之心和令人歎服的人情味;他並沒有期求回報而卻得到回報,這正是他事業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場帝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報復,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為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魏徵曾鼓動太子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徵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為唐王朝立下了豐功。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3

投筆從戎

【成語故事】東漢初期,班超因為家貧靠幫官府抄寫文件為生,供養老母。但是他覺得這樣抄抄寫寫沒什麼出息。剛好北方匈奴侵漢,他把筆一扔,毅然報名參軍,當了一名軍官,在戰鬥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議與西域各國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出處】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後漢書·班超傳》

【解釋】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棄文就武

【相近詞】棄文就武

【相反詞】解甲歸田

【成語例句】

◎ 他毅然投筆從戎,輾轉天津、煙台、濟南,投身於硝煙瀰漫的抗日戰爭之中,先後經歷了無數次浴血戰鬥。

◎ 1972年冬,黃建國投筆從戎,從無線電報務員到電台台長,一干就是十載。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4

1

挺身而出

唐朝時期,開國皇帝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爭權奪利。李建成是皇太子,可是他的威望不如李世民。李建成怕皇位被李世民奪去,便同李元吉聯合起來,密謀殺死李世民。李世民得到消息立刻同心腹房玄齡等商量對策,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派人伏兵於玄武門,等到李建成一入朝便出其不意把他射死,同時把李元吉也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馮立、謝叔方等糾集精兵兩千人來攻李世民。這時,宿衞將領敬君弘帶兵駐守玄武門,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敬君弘表現得勇往直前。他的親信曾開誠佈公地勸阻他道:“事情還不知究竟怎樣發展,等待援兵到來擺好陣勢再打也不晚呢!”可是敬君弘充耳不聞,奮不顧身地指揮反擊。他這種臨難不懼、挺身而出的精神得到了李世民的極大賞識。

2

不得人心

唐玄宗時,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企圖篡位奪權,他領兵十萬侵佔中原。朝廷派封常清、高仙芝征剿,但由於安居樂業的生活過得太久,兵士缺乏戰鬥能力,交戰之後敗得潰不成軍,只得退守潼關。玄宗又將因病在家休養的西平郡王、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請出山抵擋來勢洶洶的敵人。哥舒翰認為安祿山名義上是為除去奸賊楊國忠,實際是陰謀搶奪大唐江山,不得人心,應採取分化瓦解的對策,先不出戰,待他內部離心離德,然後選擇有利時機,出城將他一舉殲滅。可是玄宗聽信“叛軍沒有防備”的話,加上楊國忠見哥舒翰兵權在握,唯恐對自已不利,屢次奏請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玄宗頻繁派出使者責令哥舒翰禦敵。哥舒翰萬般無奈,只得領兵出關,結果敗得一塌糊塗,自已也不幸被俘虜。

3

自慚形穢

晉懷帝時期,有一位知名人士叫衞玠。二十七歲那年突然死去,流言蜚語流傳:“衞玠是被人‘看’死的!”原來衞玠生下來就眉清目秀、有一種特別的氣質,説話、走路、接人、待物皆與一般孩子不同,人見人愛。衞玠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達官貴人。衞玠進城時經過市場,人們見到他都十分驚訝,侃侃而談地議論説:“他多像用玉雕成的人哪……”全場的人都歎為觀止。衞玠的舅舅王濟是驃騎將軍,也很有風采。但他見到小外甥就感慨道:“衞玠和我站在一起就像明珠在我身邊,我的形象太難看了,他好像是一顆明珠在身旁閃爍,熠熠發光啊!”衞階雖然長得異常俊美,又才氣無雙,但是體弱多病,弱不禁風。衞玠到了建鄴京師的人們都想見他。他走到街上,看他的人將他圍得水泄不通,沒過幾天,衞玠由於勞煩過度,很快就死了。

4

一髮千鈞

公元前252年,漢景帝劉啟即位。三年後吳王劉濞不滿中央削減諸侯王封地的措施,便聯合四面八方的諸侯王起兵叛亂。便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亂”。在吳王劉濞宮廷裏任郎中的枚乘極力反對叛亂,曾進行過開誠佈公的勸阻,他呈上《諫吳王書》,書中採取比喻的方法暗示劉濞不要冒險。他推心置腹地説:“形勢危急就像一根細線在高空中懸掛着千鈞的重物,下垂的地方又是萬丈深淵,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如果能聽忠言相勸,國家就可以轉危為安了。”可是劉濞根本聽不進去,還是聯合其他諸侯反叛。結果正像枚乘所預計的,“八王之亂”很快被平定了。他對吳王勸諫的比喻,成為“一髮千鈞”的成語,這個成語也可作“千釣一發”。

5

行將就木

春秋時期,晉懷公即位後仍然不許公子重耳返回晉國。重耳風塵僕僕逃到蒲城,晉國就派軍隊去討伐蒲城。蒲城的百姓打算與晉軍決一死戰,保衞公子重耳。重耳為了不使蒲城人民受難,帶領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等謀士逃到狄國。狄國人很尊敬重耳,把婀娜多姿的美女叔隗、季隗獻給重耳。重耳看中了季隗娶她為妾,將叔隗賞給了趙衰。後來季隗為重耳生了兩個兒子,取名伯倏和叔劉。叔隗也給趙衰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趙盾,後來成為晉國宰相。重耳在謀士們的敦促下,決定離開狄國尋找回晉國執政的機會。臨別時重耳依依不捨地對季隗叮囑道:“我處境好了就來接你。請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來你再嫁別人。”季隗聽完此話淚如雨下,她開誠佈公地説:‘我今年二十五歲,等上二十五年我怕是行將就木了,你還是早點來接我吧!”

6

萬人之敵

項羽世代都是楚國名將,項羽年少時學文學武都沒有什麼成就。叔父項梁開誠佈公地責備他説:“你學什麼都學不好。”項羽卻理直氣壯地説:“識字只不過記記姓名,劍術只能對付一個人,我要學就學可以敵萬人(萬人之敵)的學問。”項梁聽了很大吃一驚,於是教他兵法。項羽對兵法愛不釋手,可也只從大的.方面學,並不深究細節。有一次秦始皇出巡錢塘江,項羽和項梁也在旁邊觀看,項羽看到秦始皇的車駕浩浩蕩蕩,威嚴盛大,他指着秦始皇説:“此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嚇得如驚弓之鳥,趕緊捂住項羽的嘴巴、從此項梁認為項羽定能成就大事。叔侄暗暗積蓄力量,以報秦殺祖之仇。後來陳勝拉起反秦大旗,項羽跟隨項梁在會稽舉兵響應,項羽勇猛善戰,三年內就成為各路諸侯統帥。當時他威服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項羽一人出令,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成就了霸王之業。

7天翻地覆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賈府的趙姨娘和馬道婆合謀陷害鳳姐和寶玉。馬道婆用紙剪了兩個紙人,寫上鳳姐和寶玉的生日。又剪了五個青面鬼,拿針釘了,用巫術作法,害得鳳姐和寶玉發起狂病。王夫人與賈母見了放聲大哭,賈府上上下下登時驚慌失措……三天以後,寶玉和鳳姐連氣息都快沒了,人們忙着為他倆淮備後事,王夫人與賈母哭得死去活來。這時有人來向賈母開誠相見地報告:“兩口棺材都備齊了……”賈母更是心如刀絞,氣得怒髮衝冠,大罵不止:“是誰叫做的棺材?把做棺材的人給我抓來打死……”又哭又鬧,把賈府鬧個天翻地覆。後來,來了癲皮和尚和跋腳道士,用法術治好了寶玉突如其來的病,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8

司空見慣

唐朝時期,劉禹錫和李紳,都是唐代的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李紳做過“司空”的官職,劉禹錫做過蘇州刺史。他們兩人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情誼很深。劉禹錫因為政治革新被貶職,司空李紳設宴款待他,席間命歌妓着霓裳羽衣以歌舞勸酒。酒過三巡,劉禹錫感慨萬千,詩興大發,即席賦詩一首。詩中寫道:“高髻雲鬟宮樣粧,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9

日下無雙

南朝梁時期,有個名叫伏挺的人,學富五車,文章寫得好,還喜歡摹仿宋代才高八斗的詩人謝靈運寫的五言山水詩,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有個散文家任昉是他父親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經常誇他説:“這個孩子日下無雙。”梁武帝蕭衍見了他,也是讚賞有加,把他比作孔子的學生顏淵,讓他做參軍。當時,參軍是王府和將軍府中的重要幕僚,他擔任這個職務時才只有十八歲。伏挺性格温和,與世無爭。朝中官員都能與他和睦相處。他在家裏開講《論語》,滿朝文武官員都來聽課,都認為他講得很好。他後來因收受別人的賄賂,害怕被查處,逃到外面做道士,直到被朝廷赦免才敢露面。邵陵王蕭綸是梁武帝的第六個兒子,也是個博學多才的人,喜歡寫詩作文,他見伏挺是個人才,就與他交為知心朋友。伏挺在他勸説下回家還俗,重新做起官來。伏挺死後,留下《亦説》十卷,文集二十卷。

10

牢不可破

東晉時期,北方前秦苻堅親自率領水陸大軍八十萬入侵。當時東晉大將朱序鎮守襄陽,密密麻麻的符堅大軍把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這時朱序的母親韓氏住在城裏,她登上城樓去探望,看見襄陽西北角首當其衝,料定敵人必定從西北角進攻,她馬上帶領一百多個婢女,並動員城中婦女重新築一道新城。這道新城一共有二十多丈長,築得牢不可破。後來,敵人果然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北角,舊城很容易便土崩瓦解被攻破了。當敵人乘勝追擊準備進攻新城時,因新城築得堅如磐石,敵人對它無可奈何。當時的人便把新城叫做“夫人城”。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

寵辱不驚

【成語故事】唐太宗時期,官吏盧承慶奉命調查漕運船隻失事的責任問題,先後三次給漕運官更改考評政績,該官吏表現出寵辱不驚。後來盧本人也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他的心情始終平靜如水,並不因起落無常而改變自己的為人原則。

【出處】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  晉·潘岳《在懷縣》詩

【解釋】寵:寵愛。受寵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

【用法】作謂語、賓語;形容人豁達的'性格

【相近詞】置之度外

【反義詞】患得患失、寵辱若驚

【成語造句】

◎ 縣府大門前一對石獅,見慣清朝的黃龍旗,目睹過辛亥年間的五色旗,早已寵辱不驚,惟留一身歲月斑駁痕跡。

標籤: 成語故事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dry0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