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案3篇(精選)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案3篇(精選)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案3篇(精選)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案1

【課標要求】

⑴講述發明珍妮機的故事,瞭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於一系列工作機的發明;

⑵知道瓦特改進蒸汽機的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

⑶簡述發明"旅行者號"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工業革命首先開始的國家和時間;記住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進蒸汽機,富爾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和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理解工業革命的概念和英國首先發生了業革命的原因以及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和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機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門間相互促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判斷、聯繫、推理分析歷史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通過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國家的科學家在發明創造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史實,讓學生樹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開放性觀點;

通過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重點難點】

一、重點:英國最早進行丁業革命的原因;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及工業革命的影響。

二、難點:工業革命中各環節的相互促進和工業革命的影響。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準備】

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講述為主,輔以討論法、列表法、圖示法、問題探究法。

【教具媒體】

計算機和多媒體課件、圖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設問引導)同學們,你們乘坐過火車和輪船嗎?你們知道它們發明於什麼時候?誰為它們的發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學生回答後教師過渡)這兩種重要交通工具誕生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那麼,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哪個國家?其間有哪些重要發明創造?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本節課我們一起探討。(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

(教師過渡)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生產從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重要階段。那麼,工業革命是怎樣興起的呢?我們先探究第一個問題。(板書第一標題)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下列問題自主學習)

1.工業革命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2.工業革命何時最先發生在哪個國家?

3.工業革命最先發生於哪個部門?

(學生學習後教師進行總結,並形成如下要點)

1.興起原因:工場手工業生產不能滿足不斷擴大的國內外市場市場需要。

2.時間國家:18世紀60年代,英國。

3.最先部門:新興的棉紡織業。

二、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

1.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珍妮紡紗機)

(指導學生看書,瞭解一系列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情況,並理解紡紗與織布是如何相互促進的)

2.改良蒸汽機的成功研製(瓦特)

(教師強調瓦特製成的是改良蒸汽機;改良蒸汽機是動力之源;改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

3.火車和輪船的發明

(指導學生看書,舉出火車、輪船的發明者和第一輛火車(汽船)的名稱,認識火車、輪船的發明重大意義)

美國人,富爾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

英國,史蒂芬孫,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旅行者”號。

三、工業革命的完成

(引導學生知道工業革命完成的時間,理解工業革命完成的標誌)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師指導學生主要從三方面總結認識工業革命的重大影響)

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

2.促進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

3.工業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強大的工業國。

拓展思考:

(通過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板書設計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1.興起原因:工場手工業生產不能滿足不斷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要。

2.時間國家:18世紀60年代,英國。

3.最先部門:新興的棉紡織業。

二、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

1.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

珍妮紡紗機

2.改良蒸汽機的成功研製(瓦特)

3.輪船和火車的發明

美國人,富爾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

英國,史蒂芬孫,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旅行者”號。

三、工業革命的完成

(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

2.促進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

3.工業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強大的工業國。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案2

重點:袁世凱復闢帝制和護國運動

難點:袁世凱得以實現轉制獨裁統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學手段: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綜合法;運用相關的歷史圖片、視頻資料、動畫

教學過程

一、袁世凱專權

明確指出:袁世凱建立北洋軍閥政府之後,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統一,但在政治上仍處於對峙狀況。北方各省基本上處於袁世凱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實際上處於同盟會的控制和影響下。袁世凱建立北洋軍閥政府後,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閣,加強北洋軍,削弱革命軍,實行專制獨裁統治,並且派人刺殺宋教仁,從而導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一是聯合中間力量,造成中國第一大黨,以奪取國會中多數席位,建立以國民黨為中心的內閣。二是企圖通過民主手段建立責任內閣,以保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實施,把中國政治納入資產階級共和制的軌道。但是這一行為,阻撓了袁世凱的獨裁。因此,袁世凱派人在上海火車站刺殺宋教仁,以阻止國民黨組閣,撲壓革命勢力,並派北洋大軍南下,從而導致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維護民主共和,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的武裝鬥爭,它是辛亥革命的繼續。但是由於革命黨人力量渙散,北洋軍閥力量強大而失敗。

三、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稱帝採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兩面派手法,唱擁護共和的高調,行獨裁專制之實。政治暗殺手段,武力 鎮壓,先發制人,鎮壓二次革命。強迫國會選舉其為正式大總統。獨斷專行,解散國民黨、國會,廢《臨時約法》,頒佈《中華民國約法》,使其獨裁專制披上合法外衣。

通過上述分析進而歸納袁世凱稱帝的原因是什麼?可概括為:袁世凱掌握強大的北洋軍;帝國主義的支持(以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為例,目的在於換取日本的支持);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推行“復古尊孔”,為復辟大造思想輿論。

四、護國運動

護國運動粉碎了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迷夢,恢復了中華民國的國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護國運動勝利了。但是,護國運動並未-北洋軍閥的統治,更沒有擺脱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並沒有改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還遠未完成,所以,依然失敗了。然而,護國運動説明違背歷史發展潮流,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從另一方面説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五、小結

本節由始至終貫穿着資產階級革命派與北洋政府之間維護民主共和與堅持獨裁專制的矛盾與鬥爭,其鬥爭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勢力與封建勢力之間的鬥爭,是順應歷史潮流前進與逆歷史潮流搞倒退的鬥爭。同時,向人們展示:任何違背歷史潮流的逆行,終將以失敗而告終,遭到歷史的徵懲罰。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閲讀課本、製作資產階級革命派反袁鬥爭紀事年表、思考討論:袁世凱為建立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採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凱這樣做的主觀原因?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為什麼能夠在中國實現帝制?袁世凱復闢失敗説明了什麼問題?等問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引導學生閲讀課本、設計一系列問題,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案3

重點:維也納會議、1848年歐洲革命

難點:學生自我閲讀及分析問題、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培養以及理清各種矛盾、把握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係。

教學手段: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工業革命的影響;19世紀前期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

一、維也納體系

學生閲讀教材第71—72頁,並回答下列問題:維也納會議召開的時間、參加國家、目的、主要內容、結果和影響。什麼叫維也納體系?歐洲各國用什麼來維護維也納體系?維也納體系為什麼被稱為歷史的反動?

出示歷史圖片《維也納會議》,強調此次會議是由俄、英、普、奧四國控制的。由學生歸納會議的主要內容後,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出來,以便於學生分析維也納會議的反動性。在學生分析維也納體系反動本質前,教師應指出評價歷史進步和反動的標準是:第一,是否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第二,是否推動人類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進步;第三,評價歷史事件要置於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背景中。引導學生根據此標準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強調維也納會議對近代國際關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後,各國通過國際會議解決國家間的糾紛。

二、19世紀二、三十年代革命和改革

學生閲讀“維也納體系下的矛盾衝突”一目,利用課件幫助學生分析:為什麼會爆發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維也納體系下存在矛盾衝突有哪些,哪個是主要矛盾?並概括19世紀二、三十年代革命類型。

三、1848年革命

學生閲讀“1848年歐洲革命”一目,分析革命的原因。 講解革命過程時,利用動畫講解,給學生一個較為直觀的印象。講完後,教師強調以下幾點:揭開1848年歐洲革命序幕的是意大利;法國的二月革命-腐朽的七月王朝,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匈牙利起義是1848年歐洲革命中影響的民族解放運動。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1848年革命的高潮為什麼是二月革命而不是六月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1848年革命的影響,為什麼1848年革命失敗了,但卻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徹底瓦解了維也納體系,這種説法是否矛盾?

學生回答:1848年革命僅經歷一年多即失敗了,一方面由於封建君主的反撲、資產階級的妥協;一方面由於無產階級不成熟,雖已登上政治舞台,但沒有政黨鬥爭經驗,政治上、組織上都很軟弱;説明雖然資本主義經濟繼續發展,還未成熟到完全廢除封建生產方式的程度。這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資產階級在這場革命中明顯佔有優勢,革命的失敗指資產階級完全掌握政權、民族獨立的革命任務沒有最終完成,但革命削弱俄、普、奧等國的封建統治力量,重創了反動勢力的堡壘——俄國,加劇大國之間的矛盾,歐洲大國再也不可能聯合起來鎮壓革命了,歐洲政治版圖再次變動,維也納會議確立的反動統治秩序破產。

小結

利用下面圖示對19世紀上半期的歐洲形勢進行小結。

教學設計思想:

指導學生閲讀,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究得出結論。瞭解維也納體系確立、受到衝擊、瓦解的過程,並深刻認識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的決定性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k1oo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