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北師大版歷史教案3篇

北師大版歷史教案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歷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師大版歷史教案3篇

北師大版歷史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和發現的歷史意義。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體質特徵、發現的意義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和了解我國境內其他古人類遺址。

2。過程與方法

(1)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佈圖》等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培養查閲歷史資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北京人。

難點:理解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

[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徵。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係,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遞進關係,先介紹北京人的發現,再闡述北京人的特徵和發現北京人的意義。

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蹟三四百處,遍佈全國大多數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左右。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蹟,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説提供了有力證據。

2。學情分析

(請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3。教學方法

閲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繫對比法。

[教學準備]1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圖片等。

學生:自學教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s教師活動E學生活動6設計意圖b

導入新課H展示女媧摶土造人、亞當與上帝、古猿人的圖片,問題:

1。人類是怎麼產生的?

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誰?x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回答問題。r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慾,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課)g1。我國最早的人類g

展示《元謀人復原圖》《元謀人使用石器圖》《元謀人勞動復原圖》”,提出問題。

(1)元謀人生活在哪裏?

(2)元謀人的體質有哪些特徵?

(3)元謀人懂得哪些技術?

(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觀察並搶答:

(1)雲南元謀縣。

(2)牙齒碩大、粗壯,脣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複雜。

(3)製造工具和使用火。

(4)會不會製造工具。

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發現

活動與探究

假如你是導遊,你將如何向遊客介紹北京人的發現?

動腦筋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展示化石的圖片)

(2)北京人的特徵

展示《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分組並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①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你們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麼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提出問題: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麼用途?

③根據《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講述北京人勞動的情景。

④討論北京人過羣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火對北京人生活有什麼作用?

⑥北京人的發現有什麼歷史意義?

3。動動手:今天我們學習元謀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把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標識在《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播放《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的動畫。

北師大版歷史教案2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記住與唐朝友好交往的國家,在對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瞭解日本遣唐使及與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實;理解對外交流發展的原因。

二、能力與方法:在教師指導下,幫助學生找出鑑真和玄奘,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方法去認識歷史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唐朝文化對日本等國產生的影響,使學生認識中國當時在是世界上的先進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瞭解唐朝在與日本、印度的交往中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實行對外開放,加強中外交流的重要意義;通過學習鑑真東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經的史實,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為弘揚中華文化而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鑑真東渡和玄奘西行

二、教學難點:唐朝對外關係發展的原因;佛教在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方法:講述、談話、圖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誰能講述唐僧的故事?唐朝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民族和睦。這不僅促進了周邊少數民族關係的發展,對周圍的國家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

二、講授新課:展示《唐朝主要交通路線圖》弄清鄰國的地理位置和水路陸路交通。

(一)、遣唐使來華

1、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節,他們往返於中日之間,是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2、與學生一起分析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次數、作用等。

因這時唐朝正值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其經濟文化處於世界的先進地位,而此時的日本則處於奴隸社會瓦解,封建制度確立、鞏固的時期。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有利於促進日本社會的發展,對日本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再加上當時交通比前代有所發展,為雙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介紹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貢獻的日本歷史人物:空海和阿倍仲麻呂;空海在中國是怎樣成為著名的學問僧的?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重要貢獻?引用王維和李白的詩歌來突出他們與晁衡的深厚友情。《送祕書監晁衡卿還日本》王維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李白的詩見書

(二)、鑑真東渡

看“鑑真坐像”圖和“唐招提寺鳥瞰圖”教師簡介鑑真生平,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鑑真受到中日兩國人民的尊敬?”然後閲讀郭沫若的詩“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三)、玄奘西行

1、玄奘為什麼要去天竺?

2、玄奘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貢獻?

教師講解:玄奘西遊學佛和玄奘學佛後堅決回國的史實,以引導學生學習玄奘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執著追求和熱愛祖國的精神。

三、鞏固小結:教師簡要對本節課內容作一小結。然後討論兩個問題,第一,唐朝與周邊各國的交流得到發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學習本課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第一:唐朝是當時世界上大國,具有先進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會環境、繁榮的經濟、光輝燦爛的文化,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對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傢俱有強烈的吸引力。而且唐朝實行較為開放的外交政策。

第二:學習玄奘和鑑真的優秀品質;認識唐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先進地位,感悟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中外交往可以促進雙方的發展,從而聯繫現實認識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

北師大版歷史教案3

學習目標:

1.瞭解:波斯帝國的形成與希波戰爭

2.知道: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與帝國的建立

3.敍述: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4.正確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戰爭的兩面性作用

5.學會: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的'願望,並能對戰爭的後果做出比較客觀的價值判斷。

學習重點:

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學習難點:

如何辯證認識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閲讀教材,解決下面的問題。

1.公元前世紀,古代伊朗以人為中心形成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頻繁地出征和擴張。前5世紀中期,波斯帝國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贏得戰爭的勝利。

2.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國強大起來,公元前4世紀後期,繼王位,他足跡遠達,建立地跨三洲亞歷山大帝國,定都。

3.任羅馬帝國皇帝后,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帝國疆域不斷擴大,到世紀疆域達到規模,東起,西臨,南抵,北達,地跨三洲,成為內湖。

4.羅馬擴張與征服一方面充滿着,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2、我們的問題(學習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提出來向全班同學推薦)

3、老師的問題

①我們現在運動會中的馬拉松運動出現在那一個戰爭中?

②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樣才能正確評價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的征服

②觀察下面《羅馬帝國疆域圖》,回答問題

(1)據圖,説一説2世紀時羅馬帝國疆域所到達的地方。

(2)圖中的人物是誰?他在羅馬歷有什麼樣的地位?

(3)從羅馬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對文化融合的促進作用。

(四)系統總結

一、希波戰爭二、亞歷山大東征三.羅馬擴張

1.背景:1.背景:1.背景:

2.時間:2.時間:2.時間:

3.經過3.過程:3.結果:

4.結果:4.帝國疆域:

5.影響:5.羅馬擴張的影響

(五)鞏固訓練

1.羅馬為了取得地中海霸權,曾經和誰展開長期爭霸

a.埃及人

b.印度人

c.迦太基人

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是

a.埃及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羅馬帝國

3.古代雅典人設置“馬拉松長跑”是為了紀念哪次戰爭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戰爭

b.希波戰爭

c.伯羅奔尼撒戰爭

d.羅馬的擴張戰爭

4.使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的人物是

a.凱撒

b.安東尼

c.屋大維

d.斯巴達克

5.有關古代世界戰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古代世界戰爭大多規模大,範圍廣

b.希波戰爭進行了三次,最後波斯人取得勝利。

c.有很多古代國家通過戰爭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d.古代世界戰爭客觀上促進文化的傳播

6.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條條大路通羅馬”

材料二“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古代戰爭與歷史演進的關係時指出:“暴力、戰爭、掠奪、搶劫等等被看作是歷史的動力……古老文明被蠻族破壞,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種社會結構(羅馬人和野蠻人,封建主義和高盧人,東羅馬帝國和土耳其人)。對野蠻的征服者民族説來,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戰爭本身還是一種經常的交往形式。”

①材料一反映了哪個時期的什麼景象?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②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指哪個國家?材料中記載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國具體是在哪一年?這個史實記載在哪部書中?

③材料三能説明什麼?用學過的知識回答。

(六)當堂反思:説出本節課的收穫和不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5od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