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

寒假期間,閒暇之餘最大的任務就是學習新課標,這不僅是學校的安排,也是作為教師,時刻要關注和研讀的,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熟悉的知道課標的要求和內容,才能在教學中更得心應手的去落實教學。課程的設計都體現着一定的指導思想。國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是:“以唯物史觀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精選歷史課程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愛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題目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的關係,激發學生對祖國曆史的瞭解慾望,培養學生深刻的愛國主義情懷,從歷史中吸取智慧,養成作為世界公民應具有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國。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首先,新課標闡明瞭國中歷史課程設計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正確思考歷史的習慣,為健全的人格、多樣的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學習潛力的發掘提供堅實的基礎。另外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學習進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構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的理想。總之,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不但能取得作為現代公民應具有的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其次説明了為實現課程設計目的必須遵守的原則——必須體現科學性、時代性和適應性的統一,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結合。在重讀一遍後,我又有了新的體會。

一、課程標準設計具有的新的教學觀念

1、要建立讓學生想學和樂學的觀念。樂學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俗話説:好學者不如樂學者。樂學靠教師的“鼓勵、喚醒、鼓舞”,靠教師奇妙的教學設計,這些設計包括教學進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設計,合作的師生關係的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特別應當重視歷史知識的全面性和趣味性。

2、要建立學生全面的歷史素養理念。具體的説,學生的基本素養應當包括對祖國的認同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方面。歷史要教會學生思考,有自己的觀點,能產生思維的碰撞。

3、要建立大歷史觀,培養學生的人文內涵。歷史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歷史教學必須與生活相聯繫。要努力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學、深入地理解“學史明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等古訓的思想內涵。激起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學會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以人類優秀的思想成果、文明成果,塑造自身的素養,理解人與社會及自然的發展關係。

4、要建立“教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指導學生主動發現、自主探究題目的觀念。歷史學習的進程是學生自學、自求、自悟、自得的進程,這個進程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進程。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學生終究將甚麼也學不到。課堂教學的着眼點應當是“指導學生學”,這樣學生才會學。那末,教師要不要講?怎樣講?固然要講,但一般要少講、精講,尤其是思路清晰的講述基本史實,具體而生動的情節使學生感知歷史,清楚的瞭解歷史狀況,這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

5、要建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觀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歷史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學生是否是主動、是否是探究,主要表現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現在是否是能提出題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十分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是相互依託;是否是面對面的學習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學設計應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構成。 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最終達到:“教而不教,學而不學,逐漸成為習慣”。

二、教學標準設計告知我們教學中應留意的題目

1、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應當是主體的“首席”,那末“首席”的作用在於“主導”。主導表現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流程的安排、教學進程的點撥、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學生的主體表現在對題目的探究,對進程、方法的討論,對知識的積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表達等。在教學進程中,沒有了教師的主導,也體現不了學生的主體。那種“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其自然的課堂要不得。因此教學設計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2、正確處理課內與拓展的關係。所謂“課內”指的是教材所顯現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解讀教材時,僅憑教材的內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就需要藉助課外知識加以彌補。另外教材中有價值的題目,也應當向課外延伸拓展。正所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但是拓展不能闊別教學目標,拓展內容應當是有益對課內題目的解決和歷史素養的構成。那種偏離了歷史學習,而把拓展放在與歷史學習無關的其他方面都是分歧適的。總之,為了到達歷史課程的教學目的,科學公道的歷史課程設計,必須着眼科學性,立足時代性,重視適應性,努力使三者構成協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現代社會培養出思想敏鋭,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歷史、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創新型人才。

三、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嚴重缺乏

1、作為學校教學,教科書是必備且是核心的教育資源,但是僅僅依靠一本教科書是難以更好的落實教學的,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領域廣泛,希望學校和班級都能自我建立起的圖書館(角)有部分史學讀物,以便學生閒暇之時能夠補充一些內容。

2、開發和利用校外資源滯後,學生缺少對歷史遺蹟、遺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的參觀和走訪。在我們所在的區域,此類資源本身不足,但是僅有的一些資源,還未充分利用,由於客觀的許多原因,不僅學校少有組織,教師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以上,即是我對重讀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看法,重讀是為了更好的把握教學,提升教師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效、合理、真實的幫助。

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2

在對xxxx二期課改中的國中歷史課程標準進行一番學習後,有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新的歷史課程標準不是從學科體系出發,而是把現實社會生活作為設計標準的基點。強調面向社會、面向生活,並不是不要學科的概念、知識和方法,而是運用這些概念、知識和方法去了解人生、理解生活、參與社會。本課程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文明之間的互動作為知識整合的基礎,因為只有在這種互動中人們才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發現新的知識。

其次,課標根據國中生的認知特點,提出了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減輕了學習負擔,降低了課程難度。如:凡在具體歷史內容的陳述中使用"列舉"、"知道"、"瞭解"、"説出"、"講述"、"簡述"、"複述"等行為動詞的,這是學習國中歷史課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學生能正確寫出或説出這類歷史內容的基本史實。這類歷史內容約佔全部內容的70%左右。而凡在具體歷史內容的陳述中使用"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的,它要求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工作總結工作報告能初步分析所學歷史問題的因果關係、利弊得失、作用影響,並能做出自己的解釋和判斷。這類歷史內容約佔全部內容的10%左右。課程標準基本上改變了原有課程中"繁、難、多、舊"的現象,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

再次,課程標準強調探究性學習,尊重國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本課程強調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倡體驗、探究、參與、合作、討論、調查、社會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課程編排貼近學習主體,強調體驗和探究過程,儘量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和社會現象出發切入主題,充分考慮國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知識獲得的過程性。內容標準的許多要求是開放的和過程性的,活動建議不是硬性規定,而是為教學活動特別是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啟示。

最後,課程標準強調評價的多樣性。提倡發展性的教學評價,注重個性化評價、過程性評價、全面性評價,提倡學生、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

總之心得體會,國中歷史課程要在原有課程建設基礎上,通過標準的研製和實施,革除現行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真正落實義務教育的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y0yw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