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合集]一年級下冊評課稿《棉花姑娘》2篇

[合集]一年級下冊評課稿《棉花姑娘》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冊評課稿《棉花姑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合集]一年級下冊評課稿《棉花姑娘》2篇

一年級下冊評課稿《棉花姑娘》1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中,語言生動,有情趣,非常符合兒童的特點,並且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一定的啟發和滲透作用。

根據本文的特點,廖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到學生體驗情感,指導朗讀上,讓學生自己體會課文角色的內心世界,讀好請求的語氣。這一點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知識點是簡單的,但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是有難度的,因此老師的課堂設計是相當重要的。

廖老師這一堂課上得非常成功,給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體現

在這節課上,廖老師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和諧課堂教學氛圍,課一開始,廖老師出示圖片,用親切的語言對學生説:“讓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請跟她打打招呼吧!”學生很興奮,在跟“棉花姑娘”打招呼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了 “姑娘”中的“娘”應該是讀輕聲的,並且發現“姑娘”中兩個生字寶寶偏旁一樣等知識的滲透。

二、識字教學紮實有效

我們知道,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教學重點。廖老師在這堂課上重視識字教學,並且形式多樣。如:看圖識字,隨文識字、猜字謎,指名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分組讀等反覆識記生字,並且用遊戲法進行鞏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趣中學”、“樂中學”。

三、課文教學“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如:學習2—4自然段時,而廖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創設的情境中,針對每一個環節都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有一種節節深入,環環相扣的層次感,一種抑揚交錯,張弛有度的節奏感。在教學中,廖老師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棉花姑娘,教師接着引讀:假如你的全身正有無數的小蟲在叮咬,你麼多盼望有醫生來給你治病啊!心情多着急啊,燕子醫生來了,你着急地説……;唉,燕子治不了你的病,你的心情多難過啊,蟲子越來越多,疼得不得了;啄木鳥醫生來了,你難過地説……;青蛙來了,他專吃莊稼的害蟲,一定能治好你的病,你高興地説……。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這樣的朗讀指導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不錯的語感,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廖老師至始至終都讓學生置於課本的情境中,讓學生感覺自己就是棉花姑娘,同時在情境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不由自主由情生情。

一年級下冊評課稿《棉花姑娘》2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在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潘老師在執教本課時,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努力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要打破傳統教學教師主導的地位,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説的那樣“把我們擺在兒童隊伍裏,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倪老師努力做到了,課的開始,潘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對學生説:“讓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叫叫她?”學生很興奮,在跟“棉花姑娘”打招呼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了“棉花”“姑娘”中後一個音應該是輕聲,並且發現“姑娘”中兩個字偏旁一樣等等。在書寫生字“只”“星”時,潘老師也讓孩子自己觀察發現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學生書寫時就更能把字主動寫端正漂亮。總之,教學中,潘老師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

二、重識字教學,形式多樣

我們知道,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頭戲”。潘老師在這堂課上重視識字教學,並且形式多樣。如:看圖識字,分別出示棉花圖、啄木鳥圖、七星瓢蟲圖、蚜蟲圖,學習了“棉花”、“啄木鳥”、“斑點”、“蚜蟲”,充分有效地利用這些圖片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在學習“盼”時,先男女生讀,再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來記住這個字,在講“治”時,還讓學生了解了“治“這個字的演變過程。還讓學生給它們找朋友,豐富了學生的識字量。在熟讀生字詞的基礎上還有一個鞏固環節,在教學“斑”時,潘老師還讓學生去找找哪個字跟“斑”很像,學生很快發現“班”與“斑”同音不同字。這些生動有趣的.識字教學,不但學生願意去學,而且能讓學生巧妙識字,學生能“趣中學”、“樂中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識字規律。

三、創設情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提倡多讀少講。教材中那些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美文章,為我們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設了情境。我們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想,想中讀,反覆吟誦,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培養他們的再造想象能力。潘老師在教學第一段時讓學生都來噹噹棉花姑娘,現在,這些可惡的蚜蟲正在咬着你呢!棉花姑娘,你會怎麼説呀?學生在融入自己情感的同時大膽地發揮了想象,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入,語文學習盡頭也更足了。

四、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潘老師在教學第六段時,先讓學生看圖説話:(課件出示長得漂亮的棉花姑娘)後來,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你覺得棉花姑娘變得怎麼樣了?讓學生欣賞棉花的美,順勢出示句子: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它咧開嘴笑啦。抓住“碧綠碧綠、雪白雪白”,讓學生讀出顏色之美。抓住“咧開嘴笑啦”,讀出笑容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2g74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