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1

四年級的張老師在教研組活動中作了一節文言文,當時我就在想:文言文該怎樣教呢?回想以前教老教材高年級時,文言文的教學思路,一般是:

1、讀,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師範讀、引讀,生個人讀,動筆劃出停頓);

2、自主學習,對照註釋,讀懂句意,合作探究,理解句子意思;

3、熟讀成誦。

現在的部編版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學習文言文,張老師的教學步驟非常清晰:

1、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2、根據方法自主閲讀,讀好停頓;

3、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大意;

4、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5、指導書寫。

張老師的課有以下優點:

1、注重朗讀訓練。文言文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及閲讀經驗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自主閲讀,主動地思考、理解、積累。本節課上,張老師先讓學生自讀,再劃分節奏練習讀,藉助註釋理解了文言文意思後,再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整節課,老師都能做到尊重學生,讓學生充分閲讀理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教學語言樸實無華。張老師的語言不是激情高亢,而是一種“生活化”很平樸的課堂語言。沒有矯情的修飾,沒有華麗的鋪排,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受。課堂和教材要回歸生活本位,張老師的課紮實而有效。

3、簡簡單單學古文。

學文言文,做到“會讀”(字音、停頓)、“會講”(理解字、句、全文)、“會背”(積累)就行了,不要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每次教研組活動,總能發現別人的長處,我們要吸收他人有益的經驗,用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2

本課是一篇文言文,學生之前對文言文的體裁已經有所瞭解,因此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根據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4.能解釋“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學本課時,為了讓學生快速瞭解《世説新語》,我出示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兩小故事,談話導入新課。

一般文言文的學習,我認為大概過程是:1、初讀課文,疏通文字,2、再讀註釋,理解詞義,3、聯繫上下文,逐句翻譯,4、再讀課文,複述故事,5、背誦全文,體悟內涵。

按照這個過程,在學習中,我注意方法的指導,朗讀課文時,提醒學生要注意文言文的停頓,理解文章意思時,根據註釋和插圖把短文讀順,讀懂,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將王戎看到路邊李子時“不動”和其他小夥伴“競走取之”的行為進行對比,關注王戎的語言“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從而得出王戎是一個善於觀察,聰明機智的孩子。雖然帶孩子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但是漏洞百出,缺點多多。教研室魏老師給出的建議,讓我醍醐灌頂,收穫滿滿。

要讀好文言文,在哪裏停頓是非常重要的,而文言文的停頓要聲斷氣連,教師應該進行規範的示範,帶領學生讀。而我恰好沒有做好這一點,直接出示了停頓節奏。對於文言文的停頓指導,是放在一開始,由老師直接給出停頓,還是在學生嘗試理解文章意思時,讓學生自己體會停頓,後者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是啊,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就自然而然的,能體會到在哪裏停頓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就能明白課文中“之”字的意思了,“之”字在文中共出現了三次,可當時在課堂上學生並沒有一下子明白三個“之”字的意思。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從教學的方面上,第一個環節——朗讀,朗讀形式不夠多樣,學生讀得較少,朗讀的.作用和意義也沒有完全發揮;其二,在於課文的講解上,講解過程中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不夠,學生不夠入情入境,在讀上感受到的文言文的趣味不夠。其次,教學不夠生動,過於追求全面,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和感受。這是一篇以孩子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還是發生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完全可以以情景劇的形式,學生表演,從中感受體會,這樣不但理解了文意,同時讓學生進入文本,切身感受,同時又有了自己的發揮,有助於課堂的生成,過程也更有趣味;或者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講述他的玩耍中的發現,結合文章,得出結論等等。總之,這還是我過於追求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特點和感受的結果,在今後的課堂中,我要多動腦筋,真正在備課時就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學生真正感到趣味的高質量的課堂。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3

鄭瑞梅老師執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讓我印象深刻,獲益匪淺。

鄭瑞梅老師的語文素養很高。她的語言簡練卻很有指導性,提問的問題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出正確答案。生字的講解十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概括、總結類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受益終生。比如,鄭老師把漢字分解成幾部分,説出古代漢語中每一部分的含義,讓學生猜測出組合漢字的含義;通過組詞的形式分析字在文中的含義;通過學生看圖觀察,根據上下文理解某一個字的含義。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思考中積累,在思考中成長。

不管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需要朗讀。朗讀能夠讓學生理解文本、昇華情感。鄭老師利用多形式的朗讀指導,讓學生邊讀邊理解文意,邊理解邊讀,以讀促理解,理解後讀得更加準確。師生在讀中獲取了每一個漢字的含義,讀懂了整篇文章的文意,總結了文言文中部分漢字的“一字多義”。相信在以後的文言文學習中,學生會主動、輕鬆很多。

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培養而不是硬塞。鄭老師很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如,讓學生小組交流,學生問學生答,藉助連環畫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等,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愉快地探索過程中得到了提升,合作精神得到了認可。鄭老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總結一下,鄭老師的課堂主要的特點就是:以學定教。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受時間的限制、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影響,我們會着急,急於給學生答案,急於用太多的'話去引導學生。久而久之,學生變得懶惰,毫無激情。我們在埋怨孩子的時候能不能反思一下自己呢?你的課堂是否廢話太多?你的課堂是否還給了學生?你的課堂學生收穫了多少?

可能我的能力還不夠。像鄭老師這樣具有高素養的老師才能信手拈來吧?但是,我可以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高素養。堅持每天閲讀了嗎?每節課都疲於應付還是精心設計?我做的遠遠不夠,所以我沒有這樣的能力。反思自己,改變自己,改變課堂,從現在做起。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4

本次教研活動,又聆聽了本校新老師張豔霞老師執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她設計的教學重點是: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學習古人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習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加強了誦讀,誦讀的多樣化(範讀,自讀,齊讀)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體會文章的內容及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本節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讓學生參與到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從中對“王戎識李”這個故事表明自己的見解。

三、不足之處

1、環節設計過於全面,顯得臃腫繁瑣。過於看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環節時間根本無法全部保證。一堂好課不必“滴水不漏”,不必非要“趕着”把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走完。課堂上,應該靈活的“以學定教”。

2、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重方法與知識,能力並重。方法與能力的訓練時間可以再延長一些,後邊的環節可以再壓縮一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接着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教師提示,課件展示自譯方法。然後自讀自譯:學生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最後悟讀主旨,質疑探究:試對人物進行評價,並思考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5

一年一度的滻灞優課是老師們學習、交流的平台,非常有幸能參與本次優課展示。活動結束後,深感意外的是自己並不是長舒一口氣完成了一項任務,而是回味無窮。回想從接到任務到今天,心中頗多感受,我想,這種獨特的體驗正是本次展示課帶給自己的成長吧。

我執教的是統編版第七冊教材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僅49個字,故事簡短,卻描寫生動。講述的是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能根據環境來分析路邊李子樹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讚揚了他的聰慧、善於觀察和善於思考。

接到任務後,我並沒有着急備課,而是反覆讀課文,問問自己讀完文章有哪些感受,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確定的知識。同時從一位老師的角度出發,梳理出了本課需要教會學生的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取捨、設計。本單元的人文要素是瞭解歷史中的俊傑,語文要素是“瞭解故事情節,簡要複述課文”和“寫一件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針對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教學本文時,需要將簡短的文言文變長,因此我將引導學生梳理文言文學習方法,圍繞“複述課文”及抓住人物的動作、心理、神態來想象畫面講故事作為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設計了一個課時,如何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帶給學生更多的收穫,哪些是學生明顯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師課堂上引導提升的方面,以何種方式來引導,突破重難點是我在設計教學時考慮最多的方面。

經過多次試教,我決定關注語文的實用性,將課堂還給學生,整體上設計了五個環節:字理導入,激發興趣;梳理方法,做好鋪墊;理解文意,挖掘形象;創造性講故事;拓展延伸,以文帶文。

整堂課下來,覺得呈現比較好的幾個方面:

從課題入手,抓住了一個“戎”,字理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關注到了“戎”常用的義項,導入直接、紮實。

第二環節幫助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文言文,旨在喚醒舊知,搭建起新舊知識的關聯,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拓展遷移,克服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理解文意,深挖人物形象時,用到了本節課總結的方法,沒有使方法流於形式,同時在此過程中教會學生從積累古文中與現代漢語意思不同或者意思差不多的詞語,感受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方法滲透、歸納貫穿整堂課。

挖掘人物形象時,也能抓住諸兒“競走取之”與“唯戎不動”的區別,層層深入剖析出王戎的冷靜思考、善於觀察、善於推理,而不僅僅是學生浮於表面的“聰明、機智”等。

創造性講故事有抓手。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及文言文特點,我將拓展講故事作為難點之一,課堂中教給學生方法,同時為學生搭支架,引導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動作、心理、神態描寫,最後四人小組人人彙報,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

以文帶文,拓展學習了《孔融讓梨》,該環節也是圍繞本節課教的方法來學習,豐富了學生的文言積累,也運用了當堂課教的方法。

總之,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我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將學生放到了第一位,致力於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穫,課堂呈現還算順利。

本次活動結束了,但是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以生為本”的課堂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理念,可是真正能時時把學生放在心裏,放在課堂的第一位,關注語用並在課堂中呈現,我是在本節課的反覆打磨中才逐漸實現,希望今後自己的課堂能以此為契機,在以生為本的語用課堂上越走越遠!

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6

1、以讀為主

四年級的國小生對文言文還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想理解文本內容必須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首先板書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先指生試着讀一讀,發現學生認識字但是不會停頓,所以教讀題目學會停頓。之後自由練習朗讀,同桌互讀,發現問題在班內及時指導,爭取每個學生會讀本文,也能以此為根基學會去讀其他的文言文。最後,指學生在班內展示朗讀,讀得好的當小老師教讀,去體會當小老師的喜悦感。

2、學有方法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説説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能談得比較準確,感受非常到位。設想:你還讀過哪些名人軼事呢?引導學生談出司馬光砸缸等,在熟悉的歷史人物身上再次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55ln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