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彙編6篇)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彙編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彙編6篇)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1

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設計有效問題,引領數學教學。今天施老師圍繞本次活動主題為我們帶來了一節十分精彩的示範課。

一、複習鋪墊有效且必要。

教師複習階段複習了除法以及有餘數除法各部分的名稱和各部分間的關係。喚起學生的

已有知識,為過渡問題(這個算式對嗎)的提出埋下了伏筆。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目標。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活動中發現理解新知。

教師在學生合作時給予必要的指導示範,逐步放手,使得二年級的學生合作起來毫不遜色於高年級學生。教師一改擺一擺為畫一畫這樣的活動能將每次的結果留下來方便學生比較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合作中學生分工明確,基本上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教師精心設問,問的及時有思考價值。

如活動到一定階段後,教師問: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當學生髮現餘數小於除數是教師追問,餘數是4行嗎?為什麼?到此學生領會到了餘數小於除數的原因。還有當學生能夠理解除數是4時餘數的特點時,教師有質疑,如果擺三角形,除數是幾,餘數是幾?

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點到面,理解較為深刻了。

四、練習形式多樣,注重方法解題技巧的'滲透。

如選擇題2題餘數是7的算式有哪些,交給了學生排除法,很好。

再如,用小棒擺圖形猜猜擺的是什麼,是個開放性很強的題目,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擴散性思維。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2

尹老師上的《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於是尹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講幾點我的想法。

優點:

1、教師先出示一張學生圖片,讓學生從“前、後,側”觀察,然後又以盲人摸象讓學生體會:觀察物體要全方位。

2、利用學具(兔子模型),讓學生分小組,輪流交換位置進行觀察,並將觀察到得圖形,放到相應位置。

3、環節清晰,環環相扣,語言親切,過渡自然流暢。

4、重點突出,訓練充分,讓學生體驗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讓學生交換位置,並説出自己的'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缺點:

教師在前面的探究環節,未能將“左右”觀察的方法將透徹,導致後面學生做類似題型時出現疑惑。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3

雷xx老師這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實來源於國小數學二年級的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重點在於引導學生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辦法去解決。在這堂課上,主角是學生,老師只是一個引導着和聽眾,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學生,把更大的舞台讓學生去展示。對於這節課,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

1、一條主線貫穿始終

雷老師這節課一開始就出示了帶領孩子去科技館的情景,通過解決坐車能不能坐得下的問題運用乘加,乘減來解決。在問題的伊始,讓學生自主理解題意,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何為坐得下,何為坐不下,對解決此問題邁出了大大的一步。

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加以自己的計算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之後的練習題中,雷老師還是沿用了這個情景,讓學生繼續得以鞏固此類問題。用這條主線貫穿本節課堂,讓學生能夠理解的更為紮實可靠。讓人覺得有很清楚的'脈絡,課堂的結構很清晰,先是閲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按照這樣三個層次來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學會有序的解決問題。注重把一類問題講清,講透,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解決更多的問題。

2、體現人文主義的關懷

在這節課中,雷老師並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是適時的進行點撥,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在講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的聽,並能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去追加一句你們聽明白了嗎?還有什麼問題嗎?讓學生在聽的同時也要注意思考。同時,課堂上的例題採用乘坐大巴車這個情景,也正好體現了現在春運將至,有不少返鄉的人們回家旅途的安全。在數學課堂上也融入了人文關懷,要讓學生知道大巴超載是萬萬不可行的,安全意識從娃娃抓起。從小給他們灌輸這樣的交通安全的知識。如果每位老師都能從小隊學生進行教育,那麼我想,十年後,中國國民的素質將會大大提升。

3、課堂中的一些不足

本節課在環節設置,講解上都很到位。但是由於可能學生是二年級的,對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樣的課堂還不大適應。學生有想法,但是還未必能充分的表達出自己的思路。雷老師對於第一環節坐車問題結束的時候,可適時的引導學生小結,他們可能對這類問題有更深的印象。還有就是感覺這樣的課堂有點沉悶,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上應該更多讓學生能夠動起來,畢竟讓二年級的學生乖乖坐一整節課還是有點難度的。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4

聽了XX老師執教的二年級的數學課是《買家電——口算整百數加減》後,我們組織了老師們進行交流互動,從老師們的交流中,感受收穫很大。

一、X老師教學基本功深厚。

從本節課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教學思路清晰,活動組織緊湊,課件運用自如,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效果優質。課一開始教師以猜電器價格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自如地進入新課學習;課中運用百元人民幣情景(課件)和計數器,讓學生理解整數加減法的算理,把算法和算理有機的結合起來了,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後的遊戲又一次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樂趣。

二、X老師教學理念比較先進,教學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在這節課中,我們一次次的感受到了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的展現,教師總是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引導學生一次次説出精彩。如:在比較680+30與680+90的大小時,當學生説出答案後,教師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追問“你是怎麼想的”,當學生説是計算後比較的後,老師緊接着問:“還有誰沒有算就知道誰大誰小?”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學生説出了“只要看30與90的`大小就行了”的精彩。再就是數學思想方法在本節課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如:新課教學完後學生遊戲時:兩個數相加結果是500,這兩個數分別是多大。學生參與積極、課堂進入高潮,對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發展很有必要。

三、教態自然,師生關係和諧。

可以説這是一節優質的常態課,也是我們教學一線老師應該去追求的。在整節課中,X老師親和的態度,不時的語言激勵,孩子們學得輕鬆,而且效果很不錯,看得出孩子們是非常喜歡這樣的課的,也是很喜歡X老師這樣的老師的。

在交流中,老師們也對課堂中的一些不足之處説出了各自的見解。

1、課堂上對後進生關注的不夠,很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在回答問題。

2、算理的教學力度不夠。雖然學生會算600+900,1800-200,但是真正能説出算理的學生不多,或不會説。

3、在拓展上還可以更深入些。如最後的遊戲環節,無論是兩個數相加為500,説出這兩個數分別是多少?還是兩個數的差事700,説出這兩個數是多少?學生説的都是整百、整十的數,沒有涉及到不是整百整十的數,要是這樣進行挖掘,自然而然就就前面的內容進行復習,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加減法的算理: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5

教學流程: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一堂計算課,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層次清楚,符合計算課型的一般步驟。主要分為三個環節:

1、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56–22=?讓學生根據以前學的方法來思考,想想相同數位的數直接相減?把豎式寫在記錄本上。

2、方法的交流與展示:你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這麼做;直觀圖的教學。

3、具體情景中適用方法運用:57–1439–8讓學生用筆算的方法計算?請寫在記錄本上並説説為什麼?

幾點建議:

首先是學生主體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學生都會算。所以應該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教師不因該牢牢的“抓”着學生,生怕學生出錯。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其次是讓學生説的練習的還不夠。如今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的探索,改變過去應用題教學片面強調用什麼方法計算的做法,做了題目就要讓學生講出,你是什麼算的,為什麼是這麼算的,通過長時間的鍛鍊之後,可以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着是新授課的引入。兩年級的小朋友,還是處於低段學生。他們的.自我掌控能力還不夠,上課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通常只能維持在10至20分鐘的時間,那麼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能夠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段裏學得最多的、最有用的知識,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堂課可以充分發揮情景圖的作用,利用情景圖上提供的素材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能夠儘快的進入上課的最佳狀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從情景圖所提供的數據中發現數學問題,為後面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計算作好準備。

最後算理和算法,這點是針對計算課來講的。在教學直觀圖的時候可以結合算理和算法同時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和記住豎式計算的算理和算法。

二年級數學評課稿6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後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乘法的初始課,因此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本節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劉爽老師的課堂清新自然,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周老師安排了簡單活躍的拍手活動作為課前遊戲,又出示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樂園”情境進行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2、在教學中善於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以此為切入口進行有效的教學

在課堂中周老師讓學生經歷了連加計算的繁瑣,在理解完過山車中2+2+2+2+2表示5個2相加,周老師提問,如果20個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標準地列出了,2+2+2+2+……這時周老師適時地引入乘法計算。學生進行對比後,自然就體會到了乘法簡便和快捷的優越性。讓學生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的呈現過程,瞭解新知產生的由來,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在練習上,周老師也頗費苦心,通過我會連、我會選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整節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兩點值得商榷:

1、從圖中來,沒有回圖中去。課的伊始,劉爽老師很好的利用主題圖,讓學生髮現了其中的數學信息,並提出了數學問題。從而提煉出了3道題目的解決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數時間,周老師都是根據算式理解含義,基本上沒有再回到圖中去。其實就2年級的小朋友而言,對抽象的算式的理解遠難於對形象的圖意的理解。

2、3×4與4×3的板書,混淆視線。這節是表內乘法的起始課,雖然很多小朋友已經知道有乘法這種計算,個別小朋友還會背乘法口訣。但是在意義的理解上還一知半解。課上,劉老師有意圖的把3×4,4×3這兩個算式寫在上和下,然而在講解這兩個算式的意義時問題出現了,學生不知道哪個算式表示4個3,哪個表示3個4。我覺得在板書的書寫上可以避免這種算式寫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煉其他的數據作為素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ddd0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