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集合]四季評課稿15篇

[集合]四季評課稿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季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合]四季評課稿15篇

四季評課稿1

《四季之美》評課稿今天有幸通過遠程直播聆聽了《四季之美》這一課程,感受頗深,獲益不少。《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納言心性敏感,對外界事物感受力強,同時又充滿女性的寬厚慈愛,因此,到了她的筆下,她選擇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的,她認為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寫出如此文字的。執教老師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基本功紮實。在她的教學中有以下幾點讓我印象頗深。一、以讀帶講,促使學生感悟。作者清少納言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了四季的美。老師要求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想一想: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麼,抓住中心句體會情感。然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去獨立思考。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閲讀所得,互相補充,互相借鑑,這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最後全班交流。此時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表現春、夏、秋、冬美好段落,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總結內容,簡化內容。老師將每一個季節引導學生用三字詞語凝練概括,鍛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學生積極,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智慧與靈感得到高質量碰撞。上好一堂課融合了老師的文化底藴,融入了老師的情感柔軟,融合了智慧和氣度,可以稱之為是一堂能激發人思考的優秀課。

四季評課稿2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見到學生有這樣的現象,讀了很多的書籍,讀了很多的優美的篇章,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卻捉襟見肘,這是為什麼呢?通過我的觀察,最基本的就是在實際的運用中毫無方法,結合尋找20-最美童詩的實際情況,我執教了童詩課《四季之美》。

本節課的設計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通過對文章的閲讀,去找尋寫作和表達地一些密碼,我設計了三種情況,第一就是相同句式的文章改寫,第二,抓住題目和中心句,第三就是轉化內容和想象畫面,通過這些方法的指導給予學生在寫作中一些最簡單的,最實用的的技巧,這樣在學生們閲讀文章時可以不自覺的就關注到自己需要提煉和提取的信息,這樣通過關注關鍵詞語,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文字的.敏感性,達到化為己用的目的。

一節課上下來,我感覺這節課還是有許多值得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一:抓住學生的學習訴求,以貼近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在智慧的課堂上生長。

二:關注學生的語用表達,以自由和開放的教學方式,大膽地,讓學生去表達,去思考,去想象。

三: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的共同體中來,使教學達到全覆蓋,人人蔘與。人人思考,人人表達。

在這節課上,語用的表達很豐富,然而留給學生創作的時間還不足,可以延伸到下節課,這樣就可以使童詩指導課更豐滿。

四季評課稿3

近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品質教師精品課展示,講了《四季》這一課,首先感謝我們一年級組的老師對我的幫助,他們給了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我捧着沉甸甸的收穫,心情也被感動着。講評課時,老師們都毫不敷衍,有什麼説什麼,真誠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見中肯實在,這種嚴謹求實的教風一直延續傳承着,激勵着一批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這次通過自己講課,聆聽不同年級語文老師講課以及評課,收穫良多,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1、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

2、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藴含的`感情,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3、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

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藴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老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 、“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這次講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四季評課稿4

《四季》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讀來琅琅上口。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為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閲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它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本節課我有兩點感覺不錯:

一、導入自然。

講課開始時,我採用出示優美的秋天的景色圖片,配樂朗誦的形式:聽,這悠揚的笛聲;看,那滿山遍野充滿了紅色和金色,這裏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樺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挺拔。金燦燦的葉子隨風擺動,那一片片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瞧,那鮮紅的`山楂多麼可愛!葉子紅了,果實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愛。還有這不知名的果實也掛滿了枝頭。這不,就連那小小的蘑菇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葉子慢慢地飄落下來。來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看了畫面上的景色你們想説點什麼呢?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板書:秋)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再引問:秋天,除了我們剛從畫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還能看到什麼?一年之中,除了秋季,還有哪些季節?(板書:春、夏、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板書:四季)引出課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引出課題自然而親切,從身邊的生活環境入手,孩子們很容易進入課本內容。

二、在遊戲中識字。

做遊戲識字,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識字方式。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能夠明顯體現四季特徵的事物的帶字圖片(柳樹、荷葉、菊花、梅花、雪人、草芽、穀穗、桃花、橘子、麥苗、楊梅等),讓認識的學生上來説説這些事物是屬於哪個季節的。再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卡片上的生字。並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還重點學習了多音字“地”的讀音和不同用法。然後再開小火車認字讀: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個招呼,先開小火車讀,適當給予評價,以鼓掌鼓勵為主。再記憶比賽:以課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個,看誰記得準,讀得好。孩子們都高高舉手,搶着認字。最後進行擴詞比賽: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每個生字進行擴詞練習,重點用“尖、説、彎、春”擴詞。目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注重詞彙的積累,為今後的寫話打下基礎。

這節課就這樣,在愉快、高興、搶答中很快地度過了。孩子們各個都學得不亦樂乎。我心裏也充滿了喜悦。

四季評課稿5

凌:聽姜老師的課如沐春風般愜意,舒心。問題設置有梯度,過渡承接語言流暢富有童趣與詩情,帶文設計與一主教材銜接自然,課堂氛圍活躍,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汪:聽了姜老師的一節課,如果要問有哪些亮點?我告訴你吧,她整節課都是亮點!姜老師本身就是閃亮亮的一位資深名師!這節課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姜老師課堂上機智果斷的'應變能力!一個“冬”字突然找不到了,後來發現在學生那裏,姜老師就説:孩子們,這個“冬”字和我們捉迷藏呢!孩子們開心地笑了!老師也笑了!姜老師這樣機智地處理課堂突發事件,既緩解了課堂上的尷尬,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真是高!實在是高!

李:名師就是名師!聽姜老師的課如沐春風,讓人神清氣爽!一節課全程無尿點,設計巧妙,層層遞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各種讀書方法吸引着學生全部注意力,再加上姜老師的點撥激勵,整堂課學生表現精彩絕倫。在創設情境讀的環節處,姜老師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父母早起或晚歸,再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我覺得這把語文的教書育人完美的結合起來了。姜老師課堂上的教育方法,表揚激勵方式都讓人耳目一新,我們可以學習借鑑處很多。不過,我覺得在板書上,還可以簡潔一些,因為板書要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吧!

林:聽君一堂課,勝過南昌行。姜老師的課恰似一杯美酒,越品越香;姜老師的人猶如一本無字書,越看越神。今日聽課之心得,我總結為三個詞語。一、有效。姜老師的語言功底深厚,教學激勵語言豐富,又恰到好處。尤其注重學生規則、禮儀、閲讀、傾聽等養成習慣的培養。我相信,有這樣的的老師,真是孩子的幸事!二、巧妙。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正如孩子的課間餐,輕鬆有味。此環節的設計水到渠成,孩子在歡快的歌聲中,自然而然地進入階段學習。三、捨得。有舍有得,方為智者。姜老師結合時令特點,重點抓住秋天,展開想象,練習創編詩歌。向本土名師姜老師學習,是我前行的方向。

鄭:姜老師端莊、優雅、睿智,語言親和力強,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整節課層次清晰,看圖猜季節導入新課環節設計獨具匠心,注重了課內與課外結合,課堂與生活結合,語文與音樂學科整合,不愧為名師!

四季評課稿6

這是一節能較好地表達語文課程標準理念,而又佈滿情趣,具有時代氣息的低段閲讀課,這節課在設計中有以下特點:

一、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讀書內化”的閲讀教學規律,本課設計了“初讀──精讀──熟讀──背誦”四個環節,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直接地、反覆地接觸課文。從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有感情地朗讀,到擇段背誦,以至全文背誦,“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指導思想和訓練的層次性非常明確。教學過程中,還留意強化閲讀教學的多功能,在讀中識字、學詞句,積存語言,培育語感,進展口語交際,拓展想象,學會合作、創新、競爭和評價;在讀中熟悉四季,抒發愛美的情懷。使閲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學問、長本事、身心進展、潛能開發的過程。

二、努力開掘語文學習的豐富資源

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徵,讓學生在豐富的、整合性的、視野開闊的情境中學習語文,能增加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力量。本課教學,在課前要求學生了解四季的學問,畫畫自己最寵愛的季節。在課堂上,他們藉助圖、景理解課文,學習語言;觀看動畫課件,綻開想象;朗讀課文,練習説話。這些充盈着情感的教學,引發了兒童的共鳴,促使他們樂觀參與學習實踐。課未處,引導學生綻開想象,聯繫已有的`閲歷仿編兒歌,激活兒童的求異思維,讓他們在實踐中探究運用語言的規律,享受美的情趣和製造的樂趣。整節課的教學,學問面廣,信息量大,實現了課內外、學科間、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聯結、貫穿、互補,語文課堂教學也因之更充實、更具活力。

三、改革方式、方法,促進學生自主進展

“閲讀教學是共性化行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定教,把原本屬於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一是選擇權。敬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舞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然後再選擇自己的夥伴進展合作學習,學習的結果也讓學生自己彙報、補充,教師只是中國撥作用。二是評價權。學生的朗讀,發言儘量讓他們去評價,從而培育學生分析、推斷的力量。……活動形式有個體獨立、同桌之間、羣體小組、男女生分隊、自由組合等等,教法生動活潑,學法為兒童所喜聞樂見。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説“活動與交往是進展的源泉。”這些活動有靜有動,實效性強,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由於沒有拘束、強制,課堂氣氛輕鬆。愉悦,學生在動靜相間的活動中,在自主與合作、主動與互動中動腦、動口、動眼、動手,大面積地參加,自始至終地參加,差異性地參加,使課堂成為學生自主進展的世界。

四季評課稿7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品讀課文,讀中識字、朗讀指導,體味文本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力圖來達到兩個教學目標:

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徵,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着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好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開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説説現在是什麼季節引出四季,然後讓學生欣賞四季的風景圖,從直觀上感知四季的美,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閲讀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不能脱離語言環境,因此我採用三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

一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語,放慢速度讀;

二是識字後再來整體感知讀,要求讀通順;

三是把課文流利,讀出美的感覺。

三朗讀指導、體味文本

通過前面的練讀,學生對課文已較熟悉了,但他們沒有深入地瞭解文本,讀起來沒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觸閲讀課,也不知道什麼叫感情朗讀。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走:

一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讀,説説它寫了這個季節的誰,是什麼樣子的來具體感悟,並通過做動作來體會“圓圓彎彎鞠躬一挺”等詞語的'意思來初步感知該怎樣讀。通過老師的示範讀、重音提示讀、學生個人練讀、展示讀讓他們有感情朗讀的初步意識;

二是讓學生自己配動作朗讀、請同學上台帶頭飾表演讀來達到感情朗讀的要求,這裏也是預設中課堂的一個高潮。

第一次挑戰自己,勇敢地站在了這麼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面前執教,本節課有很多不足,無論是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對於教材的講解,都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提高、不斷充實!

四季評課稿8

我評課的對象是志丹老師,她所上的是三年級上冊第9課《四季歌》,聽了志丹老師的課,感觸頗多,收穫不小。志丹老師上的很精彩,教學設計巧妙,安排合理、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師生關係和諧,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具體對志丹老師這節課説一説我個人的體會。

本節課教學設計嚴謹,教學流程清晰。課的一開始,以一段四季變幻的視頻導入本課,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做賞美景、找顏色的環節,課件出示幾組四季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找一找每個季節主要的顏色和代表的.景物,學生找,教師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色卡,當講到秋季的主要顏色時,老師讓學生到蠟筆盒裏找一找相應的顏色,學生馬上就找出,這一細節的設計體現出志丹老師對課程的精心安排。在欣賞李可染的名作時,志丹老師對本環節進行深挖,引導學生想象,“在這片楓樹林中,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示範環節,體現出志丹老師深厚的基本功,不僅示範了春季,還出示了其他幾個季節的範畫。本課的作業形式新穎,採用油畫棒結合水粉兩種材料來作畫,畫紙裁成小張的圓形紙片,減少了作畫時間,讓學生能在短短的一節課時間都能完成作業。在展示評價的的環節,學生們都能抓住四季的主要顏色和景物來作畫,作業效果很不錯,但是有一個小細節我認為值得關注,學生作業中,春天和秋天的色彩非常接近,春天的綠色與夏天的綠色幾乎相同,我認為可以在第二個環節中單獨將春天的綠色和夏天的綠色進行對比,由此學生能清晰的認識到春天的綠色是嫩嫩的黃綠、淺綠色,夏天的綠色是茂盛的深綠色。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點個人的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四季評課稿9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由課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導入課文,引出課題。在初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自己找出本課的生字,並自學生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然後通過同桌互學、小老師領讀等方式反覆學習生字,再通過遊戲,開火車讀、摘生字花檢查鞏固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使學生在短短的時間內將生字認熟。

第一個重點完成後再進入到下一個重點朗讀課文的學習中,生字認讀的掌握也為課文的朗讀奠定了基礎。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給同桌聽,並説説為什麼喜歡。在課文通讀、重點讀的基礎上分段來學習整篇課文,並且學習的順序並不是按課文章節的順序,而是緊接上一個環節,在片斷一的.教學中,我先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學生的回答引出了課題—四季。“那誰來説説四季都有哪些特點,有哪些特別的事物?”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接下來在優美、輕快的音樂和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詞韻美、意境美、整體美,從而讓學生喜歡上《四季》這首詩歌。接着,我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幾種事物,並且試着説一説。這裏,琅琅上口的語言,可愛的事物形象,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有一些誇張的語氣,學生都踴躍地參與到朗讀中去,都想試上一試,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

兩個教學重點都完成之後,最後進行擴展練習,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完全消化吸收。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忽視的內容。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每節課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即使是寫1-2個字。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將課外作業在課內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在教學中仍有不足之處:

1、識字環節的層次不夠清楚,識字環節應從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到不帶拼音的生字認讀

2、對於學生回答問題的點評的語言以及過渡的語言還需錘鍊。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應多鼓勵,評價的語言要豐富。

3、需加強課堂的組織教學。

四季評課稿10

在對五年級的學情、認知水平有了大概的瞭解後,教學有了起點,聚焦問題,寫景的文章究竟應該如何教呢?

在進行寫景類課文教學時,可以在具體課文教學前,增加了單元導讀課,目的是整體設計單元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寫景類文章歸類學習的意義,瞭解寫景類文單元歸類的學習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習寫景類文章的積極性、自覺性,使他們真正地學會和會學。

待單元課文學完後,在最後一課時進行單元小結,幫助學生回顧歸納寫景文的特點,歸納學習寫景文的方法策略等。在此基礎上,還可在課外閲讀中拓展其它類型的寫景文章,幫助學生打開閲讀思路和寫作思路,提升學生的閲讀水平和習作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寫景的文章,我們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悟,體會文章所描寫的景物的美麗,讓這美景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美景寫出來的,即文章的表達方式。

學生活動特徵:初步領略,直觀感知——自由朗讀,整體把握——默讀體會,小組交流——品讀交流,入情入境——迴歸整體,梳理寫法——鞏固練筆,內化提升。

認知動態過程:初步感知——整體把握——默讀理解——交流體會——梳理寫法——鞏固內化。

我們如何操作呢?

具體的操作流程:

一、在朗讀想象中受到美的薰陶

1、立足文本感受美學習寫景類的課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悟景物的美好,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努力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充分地去品讀感悟。首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進行自學,抓住關鍵詞句圈圈畫畫,理解景物的特點。

2、超越文本想象美在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觀看視頻,視聽相結合,想象奇景,進一步豐富頭腦中的畫面,努力讓學生把課文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

3、朗讀文本表現美在學生充分感悟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教師通過適當的評價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這樣,通過默讀——品讀——美讀,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閲讀,幫助學生真正享受到了美的樂趣和陶冶。

二、在品讀感悟中習得言語智慧

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揣摩寫作方法,積累優美詞句,從中習得語言表達的規律。如詞語的準確運用,比喻、誇張修辭方法的感悟以及對比襯托手法的使用,從中獲得寫景類文章的語言表達規律,為自己今後的習作打好基礎。

三、在互動探究中不斷滲透學習方法,讓結構意識更加的清晰。

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學會學習幫助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把前期初步掌握的學習寫景類課文的方法遷移運用到其他篇課文中。這種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意識的前移到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教學過程中採用閲讀寫景類文章的基本方法進行推進,達到螺旋上升。這樣在教學中落實了學法指導,真正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針對寫景文,還引領大家聚焦寫景,感受王國維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展開討論。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論及詩詞所表現的境界問題,成為我們展現了宋詞的極大魅力所在。“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不在於作品中是否包含了“我”這個主體的存在,它捨棄了“我”在詞中所佔有的地位和作用,拋卻了“我”的主觀標的,類似於文學寫作中的“全知視角”,有上自下的“俯視”萬物。但這樣的“俯視”中卻包含了“物”與“我”的關係——“我”觀察“物”、“物”作用於“我”的情感特徵和審美範疇。

王國維原文如下: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是“有我之境”的表達,分別出自歐陽修《蝶戀花》和秦觀的《踏莎行》,詞的意境裏包含了作者對“花”和“鞦韆”藉以情感寄託的表達,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和情感。“花”藴含了作者的相思之情,“鞦韆”有勾起了作者的回憶和思念,讓客觀的“物”寄託了人的感情。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分別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和元好問的《穎亭留別》。這是王國維最所尊崇的“無我之境”的詩詞一類。這一類的詩詞在王國維看來,是“物”與“我”的相容和化境,達到了作者和所藉以描述的實物的融匯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表現在詩詞裏,看不出是描寫“物”還是表達“我”。陶淵明的《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能代表這類作品的特徵,似乎有人的行為表達,但更多的是在“無心”和超脱自然的狀態下,性情的自發流露,“南山”亦並不是物的南山,它在詩詞裏是“心”向“遠方”的擬物和歸宿。

其實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自然是情與景,意與象統一的,如果完全脱離情感那其實意象是難以被接受和理解的,藝術的內容美又從哪談起呢?而且他本人也説“一切景語皆情語”。瞭解了王國維先生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再進行文本解讀,教材設計,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季評課稿11

在課文《四季》的教學過程中,我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草芽是尖尖的?”這時有位同學舉手站起來,卻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個問題:“老師,小草為什麼只對小鳥説話?”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我曾經準備了許多出現意外情況後如何處理的預案,但是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在經歷了短暫的驚愕後,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質量的問題,當場對這位同學進行了表揚,肯定他善於思考,能夠敏鋭地發現問題,然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們覺得草芽是不是隻對小鳥説話?”這時學生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不能,這種意見的學生被書上的圖畫所侷限,認為只能説書上有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能,因為春天還有別的動物。看着一張張因為動腦思考急於表達的紅通通小臉,看着一雙雙閃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是的,美麗的'大自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學生能夠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樣一個過程是多麼不簡單哪!

我抓住這一契機,及時引導,再次提問:“那還可以怎麼説呢?”此時,讓學生聯繫自己平時的情感體驗和在上課開始所瞭解及在課前學生了解的,馬上想到:“桃花對小鳥説……”“油菜花對小鳥説……”等等。但是至於桃花怎麼樣,則一時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形容述説。我在此時進行適當提示:桃花是什麼顏色?可以怎麼説?學生馬上根據顏色説出:“桃花紅紅,它對小鳥説:‘我是春天!’”我繼續引導:“誰能把書中的‘小鳥’也換掉?”這時設置一個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啟發思維,充分展現自我。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不同的學生對同一語言文字的理解會有不同,沒有正確與否的絕對標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語文學科應該是開放的,問題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承認多種答案的正確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用自己的知識、生活經驗去主動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

多些疑問又何妨,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獨特的視野、美麗的幻想、探索的慾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也是語文學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四季評課稿12

今天聆聽了陳老師的識字教學課《田家四季歌》,深有感觸。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對於低段語文識字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在教學中特別要注重識字方法的教學,力求識用結合。能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今天陳老師在識字教學中,教學手段多樣,學生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識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此,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穫。

1、創設圖畫情境進行識字。陳老師利用多媒體創設了四季的畫面,上課伊始,老師帶領學生去欣賞了美麗的圖畫,讓學生説猜猜是什麼季節,學生一開始就被四季的美景圖吸引了,在這樣優美的情境中老師抓住契機,開始了識字活動,讓學生認識並記住了“季”這個字。

2、利用圖片幫助孩子認識生活中不常見的事物,讓學生猜他們在幹什麼或是什麼。本篇課文有很多農事活動距離學生實際生活教遙遠,課堂上她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聯繫生活實際識字,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的摸得找的東西。

3、利用課堂作業本進行生字摸底檢測。特別是多音字教學,不僅讓學生知道了多種讀音,還明白了要根據意思來正確讀好字音,並能靈活運用。

4、積極組織生動有趣的教學遊戲。沈老師在教學生情境中識字後,做了一個找朋友的遊戲,老師讀拼音,學生找出相應的生字卡片,找對了當小老師帶領全班讀,這個遊戲雖然簡單,但孩子們覺得識字環節原來可以這麼有成就感,樂此不疲。

5、陳老師在教學識字過程中非常重視識字方法的滲透,本堂課要寫的生字有十個,如何對生字進行歸類識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和她在上課前探討了是不是把同種結構的生字放在一起識記對學生的生字掌握是否更有效,課堂上學生能從結構、注意事項等方面講出了自己的發現,我相信如果以後能長期這樣滲透,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當然,聽了這堂課也有讓我思考的地方,本堂課要認讀的生字有18個,識字量多,難度教大,如果一一呈現生字,部分學生可能會覺得有點難度。因此,依據學情,是否可以事先讓學生認讀課堂作業本中的詞語再挑出難讀的詞語有針對性的學習是不是更為有效。;生字認讀環節能否引導學生用更多的方法識字,不要僅限於加一加的方法;寫字訓練時,是否可以多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説出來,老師再強調結構、筆畫,然後學生再動筆寫,效果會不會更好些。

四季評課稿13

今日聽了一節市級語文討論課,是一節一年級新課標教材的閲讀課,《四季》其次課時,感覺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開心。

一、教師留意情境的創設

這節課教師始終留意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引起引起學生學習慾望,開課創設一個童話故事情境:這節課我們要到秋伯伯和冬爺爺去做客,想去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在接下來的過生字關時,也是那麼主動樂觀。

學習秋天和冬天的兒歌時,調動學生的生活閲歷,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什麼就知道秋天來了,冬天來了,然後放剪輯的典型的秋天、冬天特點的錄象。孩子們完全進入了情境,跟着錄象一會兒讚美,好美啊,一會兒自發讀兒歌:紅葉舞,黃葉飄……師生邊看錄象,邊自然地抒發感受,其樂融融。學生對秋天、冬天有了更多的熟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想象力量在回憶生活閲歷中,在看錄象中,在説畫面中也得到了進展。

讀書指導很奇妙,讓學生身臨其境,如指名讀“穀穗彎彎”這一局部時,教師很自然地一問:小穀穗在哪兒呀?我們班有沒有小穀穗?能不能邊做動作邊讀。學生讀後,教師評價;小稻子成熟了,多驕傲啊,誰還是?既是表揚又暗含朗讀指導。

讀“小雪人把肚子一挺那一局部”時,教師説:“那小雪人在哪兒呢?我們下位找找小夥伴,把雪人的樣子讀出來吧。”學生投入地讀着,彷彿自己就是那彎彎的穀穗,那頑皮的小雪人,在讀中,在表演中,還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彎彎、挺、鞠躬‘等詞語的意思。

二、在合作中進展互動

這節課留意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合作的.形式許多,如,四人小組商議怎麼識字,同位合作表演讀,下位找小夥伴讀,分組競賽讀等等,但是沒有流於形式,合作中形成了真正的互動,比方四人小組溝通識字方法,在後來的反應中看出來效果很好,學生用了熟字加偏旁,遍兒歌,比擬等方法識字。比方你怎麼知道冬天來了,學生的答覆一個一個都很精彩:看到窗户上結了冰;小兔子找食物找不到了;河面結了一層薄薄的冰,越結越厚,釣魚的時候就要鑿一個洞……思維的相互啟迪,這才是真正的互動。

也有幾點想法,閲讀課文是一個整體,不能把兩課時決然斷開,這節課雖然學的是秋冬兩季,與前面兩段的界限太清楚沒有一個整體的感覺。關於四季學生的生活閲歷是很豐富的,引導學生回憶和多媒體錄象都是不錯的。但是課前應當給學生更寬闊的收集空間,收集有關的圖片,兒歌,親自去感受秋天,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展現會更樂觀,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我們的課堂會更開放,更有活力。

四季評課稿14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在整堂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了以下教學思想。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第一段時,我目標明確地分層指導學生進行了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讀中得,讀中展示。接着我從扶到放,讓學生四人小組學習課文的2、3、4段,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讀一讀,説一説,演一演。在拓展訓練中,我又出示幾幅不同季節的'典型畫面,讓孩子選擇説話,孩子們興趣高漲,語言豐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個充滿智慧的小詩人紛紛冒出。

其次,課文中的個別詞語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淺出,水到渠成,如在幫助孩子領悟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時,我問表演的孩子:“親愛的小麥穗,你為什麼彎腰啊?”孩子回答:“因為我成熟了,沉甸甸的果子把我的身子壓彎了。”在孩子表演完冬天的雪人時,我問孩子們,“你們為什麼説他表演的好啊?“因為他挺着大肚子,樣子很可愛。”“因為他臉上笑眯眯地,還挺着個大肚子一搖一擺的,很頑皮。”“頑皮”一詞的理解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動作中做了具體的解釋。整堂課下來,孩子的學習興趣濃厚,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遺憾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指導孩子的書寫沒能落實到位,自己認為如果能在課外有更充分地預習,可能這堂課的效果會更好。

四季評課稿15

聽了潘老師上的《四季》一課,我感到汪老師她對課文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和思路還是清晰。

1、注重從生活入手創設情境。如開始上課時,潘老師先問學生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從什麼地方觀察到是秋天。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發現大自然,接着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優美的春、夏、秋、冬的風景圖,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四季的'美麗,從而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

2、重視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四季》是學生剛剛接觸的語文課文,所以汪老師在設計中也進行了精心處理,本節課中汪老師在教法上打破了以往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方法。以往學習課文,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孤立的認識生字詞,再指導朗讀課文。本節課,汪老師將生字詞隨同課文的句子一起學習,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中識字,落實紮實。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汪老師事先讓學生在句子中拼讀生字,在,這樣學生就有一定的語境。但本堂課上的效果還是缺少,由於學生剛剛從簡短詩馬上到課文學生的讀書方法還是掌握不夠汪老師也感受到了,於是汪老師就馬上進行逐個認識,讓學生説説識記方法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識字,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的目標。

3、指導朗讀,形式多樣。大家知道,現在學生唱讀的現象比較普遍,汪老師在指導朗讀時,形式是多樣的,有指名讀、教師範讀、小組、開火車讀等。在讀中注意了糾正學生的唱讀現象。

4、注重拓寬思維訓練,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如在講“春天”這一部分時,老師提出了“草芽還對小鳥説些什麼呢?”這一問題,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但在這裏,學生可以根據老師出示的圖片去思考,如,“桃花對小鳥説……”,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桃花是什麼顏色?”從而讓學生根據顏色説出:“桃花紅紅,它對小鳥説:‘我是春天!’”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誰能把書中的‘小鳥’也換掉?”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啟發思維,充分展現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ddnm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