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淺析《春江花月夜》

淺析《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的詩人借對春、江、花、月、夜這人生最動人的五種良辰美景的描繪,盡情讚美了大自然,構成了境界非凡的奇麗景色。“‘春江花月夜’五個字,各各照顧有情。詩真絕詩,才真絕才也”。

淺析《春江花月夜》

“月”是詩中生命的紐帶,全詩以“月”為主體,14個“月”字統攝全詩。在結構上月經歷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籠罩下,月與江水、沙灘、夜空、原野、花林、飛霜、扁舟子、恩婦、高樓、鏡台、鴻雁、魚龍等組成了不同的畫面及場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一、該詩在創作上有三個重要特點:

1、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為開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將“春江花月夜”組合成一個優美完整的畫面,繼而又引出對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繪:“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猶如一股清爽之風撲面而來,剎那間便感覺到那種清爽美的存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這種淡靜如水的環境中,靈魂彷彿被淨化,使人有一種超凡脱俗的聖潔心情。

2、含蓄表述,意藴悠長。

“淺淺説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面對象徵着團圓的明月。詩的後半部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遊子和思婦的離恨閨愁:“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種過渡非常的自然,沒有絲毫的牽強附會之狀,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種意藴是非常深遠的。濃濃的離別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為淡淡的哀愁。這種離愁別緒始終透露出一種空濛、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營造了夢幻般的意境。然後,作者推出遊子、思婦“相望不相聞”的情思哀愁。“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春江花月夜》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它並沒有直接書寫遊子思婦的感情,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景色表述,而後很自然的過渡到的。以景喻人,以景襯托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那一份悠長的相思之情寄託於明月和春潮。

3、語言清晰,結構嚴謹。

《春江花月夜》全詩語言清晰,對仗工整,韻律婉轉,濃淡相宜。共三十六句,四句換一韻,共換九韻。全詩隨着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歎,前呼後應,既迴環反覆,又層出不窮,有強烈的節奏感;又由於頂針句式的靈活使用,使語言清新流暢,琅琅上口。

藝術中國

全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藝術中國

二、該詩的藝術價值

藝術中國

1、對唐朝後期作家的影響

《春江花月夜》對民族審美積澱的形成,對後世的詩歌影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古來寫月亮的詩歌中,《春江花月夜》當屬第一。曹公的那句“何處秋窗無雨聲”與“何處春江無月明?”如出一轍。從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也能窺見“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子。

歷史上詠月名句更是數不勝數,例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青天來月有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范仲淹的“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張孝祥的“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等。雖然都是曠世傑作,但都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樣渾然天成。

2、對其它姊妹藝術的影響

唐詩《春江花月夜》對音樂,舞蹈等相鄰藝術也有其深遠影響,有著名的舞蹈《春江花月夜》、還有一首著名的民族器樂曲的名字也叫作《春江花月夜》。據説此曲用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唐詩《春江花月夜》命名,是因為作者受到張若虛所作《春江花月夜》開頭的一段詩句的啟發,樂曲形象描繪了月夜春江,花影層疊的迷人景色。盡贊大自然的綺麗美色,盡情讚賞了江南水鄉的風姿意態。全曲就像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扣人心絃。

樂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國古典音樂中的傑作,她表現了祖國山川的秀麗雋永和優美寧靜,她用中國特有的音樂旋律來表達了中國人的情感,她也是一首世界名曲,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淋漓盡致的表現瞭解到中國傳統文化中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境之美,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點,也是西方文化中所不具備的。她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難得的佳作。張若虛僅憑這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千秋揚名。

歷代文人都給這首詩以高度的評價:

藝術中國

清末王凱運評此詩説:“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較為公允地指出了它的源流、地位和影響。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近代文人聞一多先生則評價這首詩:這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孤篇壓全唐。讚揚張若虛的貢獻是“無從估計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e2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