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語文評課稿(集合15篇)

語文評課稿(集合15篇)

語文評課稿1

聽課評析:

語文評課稿(集合15篇)

《北風和小魚》是一則搞笑的童話,寫的是肆虐的北風雖然能夠使許多動植物害怕,但是小魚卻不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弱者應對強者時毫不畏懼的情景。

王老師整堂課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語言價值,着重於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師設計了多處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如: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後,讓學生説説他們都聽到了什麼,以及聽了這些聲音有什麼感受;再如:讓學生觀察北風向梧桐樹、草地、鳥兒吹一吹,梧桐樹、青草、小鳥發生變化的畫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透過看圖不僅僅訓練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同時也幫忙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又如:“北風氣急了,它怎樣想,學着北風的口吻來説一説”等等,像這樣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王老師課上還有多處。能夠看出,整堂課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高於一般一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也是平時王老師這樣不斷訓練的結果。

王老師整堂課十分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且十分善於煽情,善於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並抓住學習重點。老師用心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用自己投入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因此,整堂課上自始至終學生臉上都洋溢着學習的熱情,如:一開始,由“呼呼地吹”去體會北風的凜冽,王老師不僅僅僅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説了自己的感受,還讓學生也模仿北風的樣貌來吹一吹,當學生吹得不夠用力時,老師引導學生“北風吹得還不夠大,再大一點”,全班學生跟着老師一齊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體會了北風凜冽,不僅僅化解了難點,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再如:為了幫忙學生理解北風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師讓學生來演一演北風的樣貌,模仿北風的樣貌來説説北風的話,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課文還就應多給他們一些讀課文的時間與空間。課堂上應是書聲朗朗。還有,對於朗讀的指導不僅僅僅是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還就應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風氣急了,猛吹一口氣”等處,就應不僅僅僅是因為讀就是讀,得有感情,老師能夠進行範讀,讓學生試着比較一下怎樣讀更好。

語文評課稿2

聽完馬老師執教的《古對今》,使我深受觸動。馬老師這節課融合了識字教學、韻文學習、讀説聯動、讀寫聯動等多種劑型,課堂組織如行雲流水般遊刃有餘。課堂設計接近孩子們的語言最近發展期,不斷設計各種環節,刺激孩子們的感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展示了她豐厚的.文化底藴。本節課,我發現了以下亮點:

一、整堂從玩“手心手背”遊戲導入,寓教於樂,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兩冀教材”鏈接自如。課前鏈接了《你讀我誦》中的《水檻遣心二首》,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孩子們達到熟讀成誦。豐富了語言積累。

三、課程設計精妙,思路清晰。馬老師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了闖關模式,這樣做,既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又獨具匠心,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每一關的學習都很用心,這樣層層深入,順利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

四、多媒體的設計和運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配樂朗讀入情入境,課件配圖精美生動,無一不刺激着孩子們的感官,使他們始終充滿激情地投入在本課的學習當中。

五、朗讀形式多樣化,既訓練和培養了孩子的朗讀能力,同時也鞏固了字詞學習,加深了對韻文的印象。

六、課外延伸,迴歸生活。的教育就是從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這節課給我們形象地展示了這一點。孩子們學習了文中的對子,馬老師又給出圖讓孩子們試着對對子,最後讓他們試着自己寫對子,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讓孩子們達到到語言表達和思維訓練的雙向提升。

語文評課稿3

《鄉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經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黃主任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充分引導學生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這節課,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神清氣爽。

下頭我就這節課,代表我們四年級組,進行一個簡單的評析,不到之處,還請黃教師和大家多多指正。

我們認為,黃教師根據本文所體現的人和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以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感情的薰陶、感染、昇華,思維的撞擊為目的的,使本課教學成為了全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對話的過程。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經過“品析”,加上及時的朗讀指導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把語文課上得有情趣味。大家一致認為黃主任這節課努力做到了“五實”:教學功底紮實、課堂知識充實、情感體驗豐實、課堂語言平實和教學效果真實。

1、黃教師十分重視了語言積累和訓練,在讓學生給每一幅畫取一下小標題,不做甩手掌櫃,泛泛而談,而是傳授給學生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法,讓學生用“地點+動詞+景物”的格式來為每一幅畫取個小標題。這樣十分便於學生上手操作。在單位時間內的,黃教師畝產豐收,獲取了比別人更大教學效益,凸顯質校創優的先進理念,為我們供給了一個向課堂要效益的生動實踐。也體現了一個老教師紮實的教學功底。

2、在教學過程中黃教師至始至終都十分關注我們大勘學生基礎薄弱的學情,所以十分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儘量做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比如在指導學生自學自我喜歡的畫面時,他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就很有層次性: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後劃一劃圈一圈想一想。

3、黃教師善於用平實的課堂語言智慧,來營造和諧的氛圍、美的意境,誘導學生跟教師一道參與文本對話,進行豐實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簡便、和諧的環境地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黃教師的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教師那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待的眼神。如黃教師的“同一個句子,你也能夠有不一樣的感受”一句話,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説,敢説、願説,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出錯而產生畏縮,正是由於黃教師的鼓勵,在後面幾幅畫的自學過程中,學生們也是個個興趣盎然,收效很好。

在本課教學中,黃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方面也做得十分巧妙、老到、不露聲色。他沒有直要求學生“興奮”起來,虛假地熱烈起來,也沒有藉助小紅花之類的物質誘惑;而是迴歸文本,藉助文本對話的過程,有效地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來感受文中描繪的完美意境,誘導學生跟教師一道來發現美,欣賞美,感悟鄉村人家獨特迷人之處,從而不知不覺的讓學生慢慢興奮起來,受到美的薰陶。所以我們認為他的教學效果,教學效果是真實的,沒有公開課那種譁眾取寵的鰲頭。

4、在教學過程中,黃教師沒有越俎代庖,而是十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師生之間始終是平等的對話,充分的言語交際。在指導自學剩下的幾幅畫面時,充分相信學生的'本事,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我喜歡的畫面,並加以恰當的指導,大大激發了學習主體學習熱情。在本節課的40分鐘內,學生對學習始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教師和學生在這節課中以談話式的語言,進行了一次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設置優美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樂於交流、懂得傾聽,勇於發表自我的閲讀體會。教師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去發現鄉村的美麗,去感受鄉村人家獨特迷人之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我們來檢閲黃教師的教學收成,我們都能夠看到,無論是品析好詞佳句也好,還是為畫面取小標題方面,同學都做得很到位,表現完全不比其他優質學校差,充分展示了翻身做學習小主人的驚人的創造力。

在聽黃教師的課,總感覺很簡便,他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十分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們覺得,黃教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們幾個的提議,供黃教師參考:

1、新課標強調閲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所以一個小小提議:黃教師能不能加強朗讀指導,比如配樂朗讀等,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也許能夠從另一個角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

2、《鄉下人家》既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模仿寫作也能夠成為教學本文的一個要點,讓學生在閲讀中學習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描述鄉村生活的特點。這樣能夠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創設一個展翅翱翔的平台,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幾句自我都感悟,或者讓學生在課後根據課文資料作畫,或者創作一首小詩等等??????這些是不是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用作業的形式來實現呢?

3、在本課中,黃教師在教學中出示了農村美麗的自然風景,並且也提及到跟城市風景的比較,讓我感受到了鄉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一樣。可是隻是一筆帶過,要是能出示幾幅城市相關代表畫面做一個鮮明比較,帶給同學們的衝擊力可能更明顯,從而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獨特迷人風景的理解。

語文評課稿4

今日第二節課,我聽了xxx教師上的一節生動趣味的公開課,獲益匪淺,此刻由我對這節課作如下評説:X教師語文功底深厚,教師語言豐富、優美、感染力強。既求新又求實,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中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了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課文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導入,畫龍點睛

本文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散文。情景導入時,X教師用那聲情並茂、富於文采的語言,引領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在品味祖國奇山異水的同時,激發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導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講解朗讀、方法多樣

作者簡介上,X教師採用了讓學生簡介的辦法,簡潔明瞭地進行了介紹。字詞講解採用卡片式,解決方式新穎。課文朗讀上,重點突出,有聽課文朗讀錄音、齊讀、範讀、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等多種方式,能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課文朗讀時,教師給予了充分的學法指導,還採用適時點評打分的方式激勵學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穎

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組疏通文意,然後每人一句進行翻譯,教師適時點評、鼓勵,形式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促使他們都能動起來,真正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增強了學生合作參與的意識。

四、感知資料,層次清晰

感知課文資料部分,x教師的分析富有層次性,能夠經過三個有梯度的問題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課文資料,效果明顯。

五、品味賞析,設計科學

品味賞析部分,教師能選擇典型的句子,進行點撥、賞析,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分析鑑賞本事。

作業設計,典型科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x教師為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活潑的文言文示範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還有很多,未盡之處,還望各位同仁再作評説。

該課誘導得法、點撥到位,學生思維活躍、參與進取。整堂課活實相濟、精彩紛呈,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現綜合評價如下:

一、厚實的教學資料。《蚊子和獅子》寥寥百餘言,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空間有限,但馮教師硬是從這單薄的課文裏淘出了厚實的資料:寓言知識介紹、寓言功用評價、寓言結構方法、寓言閲讀技巧、寓言寫作訓練、寓言語言賞析······。

二、濃郁的語文韻味。這是一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的精品課。寓言的閲讀與寫作自不必説,單是在字、詞、句、篇的領悟與解讀上也細入毫釐、絲絲入扣,甚至連一個引號也能夠嚼出不一樣的味道來。好的語文課不怕細,只怕粗,粗了就出不了味。牛肉乾是要細嚼慢嚥才能出味的。

三、豐富的激活手段。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學生參與度高低與否,是與教師激活手段的多寡密切相關的,馮教師在這堂課上運用了引領、點撥、思辨、搶答、化解······一系列激活手段,使得課堂活動如行雲流水、氣脈貫通、瓜熟蒂落、順理成章。

四、顯著的教學效果。這堂課知識含量充足,教師引經據典,挖掘教材既深且廣;學生理解到位,回答問題有理有據,既學到了寓言的相關知識,又學到了寓言的寫作方法,還學到了大師們對寓言的一些精闢論述。

五、沉穩的教學風格。馮教師由於鑽研教材透徹,又能機動應變,故而課堂上的他指揮若定,進退有據,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漸入佳境。避免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常犯的急躁、慌亂、逼供、掛漏等毛病。不足的是: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該強調的知識記憶沒有強調,異常是大師們對寓言的精闢論述。白璧微瑕,此課仍不失為一堂短文深教、細教、巧教的精品課範例。

語文評課稿5

《操場上》是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緊接在學習了漢語拼音之後的識字課文。楊老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把握了教材的特點,從對識字方法的滲透,並注重了字音的準確拼讀,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中,楊老師的教學過程流暢,環環緊扣。一開始,用學生名字命名的班級歌進行新課,從生活中的操場上到課本,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創設了在操場上的情境引入對課文的教學,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這一環節中,楊老師利用直觀的.畫面吸引學生,並在課文的朗讀中強調字音的準確,訓練學生説好普通話的能力。緊接着便是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張老師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有詞語卡片、生字卡片,有看拼音讀、去拼音讀,有同桌互讀互評、比賽讀、開火車讀等,重點在於認識文中的生字。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楊老師不僅繼續注重了字音的準確性,還特別強調了識字方法的滲透,在反覆的認讀中強化了生字的認識。之後進行了有趣的遊戲,在遊戲中再次熟悉生字。這使學生既感到放鬆,又自己動手做了做,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是對要求學會的字進行書寫。通過學生自己對字形的觀察以及老師的示範,指導學生進行書寫。這一環節中,楊老師注意了對學生書寫姿勢的常規訓練。

這節課,課堂中有鬆有緊,有動有靜,整節課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符合低年級的教學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建議:

1、語速再慢一點,等待學生的過程再長一些。

2、課間操放在可中間,不要太靠後。

3、幻燈片上不要有動感圖片。

總的來説,這一節識字教學課在張老師的精心設計和靈活教學中完成,是一堂成功的課,其中有許多閃光之處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語文評課稿6

現在我重點來講講《泉水》這一課這節課。陳老師能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説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有以下幾點和大家探討。

一、讀中品味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教材。因此,陳老師能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為主

陳老師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國小閲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陳老師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説話、寫話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聽了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一小濃濃的教研氣氛,教師們濃濃的朝氣!這是一種好現象,希望以後能多多向你們學習!

語文評課稿7

今日有幸聆聽了xx教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秋天的雨》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語言美,意境美,篇章結構美,名為寫秋雨,實在寫秋天,把秋天的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串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在本課教學中,姚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完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姚教師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盡情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姚教師的課堂上實現了“以讀為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並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第四段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主角,與學生展開對話。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姚教師結合課文特點,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秋天的顏色、氣味、聲音進行教學。姚教師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顏色。讓學生在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

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飄呀飄呀”這二個動態詞語,進行引導學生經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悦之情。

可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着自我的想法。如在教學“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一部分時,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並同桌討論,再説説自我發現了什麼?然後拓展訓練“像”的句式,這樣就會加深學生比較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級剛開始習作,本篇課文在每一段都有一個明顯的中心句,教師在教學時也能夠滲透寫法的指導。以上幾點只是自我聽後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語文評課稿8

今天,聆聽了陳老師執教的《頂碗少年》,受益匪淺。這堂語文閲讀課,陳老師的整個教學思路是以讀代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在讀讀悟悟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強調了師生對話的互動,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了新課程理念下,閲讀教學中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重視了學生的感悟、體驗、理解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了學生在學語文,在用語文。現結合本文內容談談自己膚淺的認識。

1、整體把握,抓主線

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1)抓住少年表演時的動作、神情進行描寫,表現頂碗表演動作的高難度;(2)具體描寫了觀眾觀看錶演時的反應,突出表演的扣人心絃;(3)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不僅體現了表演的難度之大,還烘托了表演的緊張氣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觀眾、碗具體描寫,突出表現了雜技表演的緊張程度。因此,陳老師的教學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線,以此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教學環節中老師設計的.導言、問題、引讀等都不能偏離文章的主線。文章的主線很清晰、明朗。陳老師沿主線引、沿主線導、學生很自然地沿主線學,沿主線思,沿主線悟。達到學有目標,學有重點。如導言中教師讓一位學生講述林肯的生平,以此來引導學生明白課文中要講的道理也和課前的故事所藴含的道理一樣。然後從生字詞的認讀、理解中導出文章的重點句也是文章的主線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老師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而自由讀文,解決問題。學生彙報時,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圍繞為什麼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一中心進行。這樣設計,既找準了切入點,又適當地進行了變序教學,有利於突破重難點。從而讓學生理解了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既是作者看了表演發出的感歎,也是文章的題眼所在。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於拼搏的讚歎。

2、抓好字眼,重感悟

在這個環節上,教師設計了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抓住了文中的重要字眼少年碗觀眾,學生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進一步感悟少年不放棄希望,不怕失敗、敢於挑戰的精神。同時,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老師不失時機的進行朗讀指導,加以點撥。實實在在讓學生在讀中思、思中悟,最後出示一到擴展填空,進一步讓學生在填空時理解少年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總之,從教學設計和教學細節上看出陳教師的教風樸實,不設花架子,語文功底紮實,潛心研究文本。正像崔巒老師説的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實,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

語文評課稿9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日有幸聽到馬教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教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經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我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教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説話本事,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説:“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教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馬教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讓語文課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能上一節好的語文課,是許多教師夢寐以求的夙願。一節好的語文課應當是灑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那麼,語文課的魅力在哪裏?我認為,它應當在課堂中師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説:“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連通讀者和作者關鍵點。如果在閲讀教學中學生和文本對話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發生共鳴,經歷一次心裏歷程、情感洗滌,哪還有什麼魅力而言呢?

但語文課僅有情感,魅力就夠了嗎?不是,好的語文課要能啟迪學生的心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學生智慧的潛能被開發,幽閉的心智被開啟,創造的天性被喚醒!唯有情和智和諧共生,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統一,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閃耀出動人的魅力。

那麼,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頭我試以特級教師孫雙金教師一次借班上課蘇教版五年級《天遊峯的掃路人》的課例來作闡釋。

一、導入新課顯示教師親和的魅力

因為是借班上課,所以孫教師與學生進行了一段課前談話,談話包括兩層資料:一層是師生情感溝通,縮短因為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接納教師,讓教師走進學生心裏。教師借用孫悟空這一學生喜愛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離,向零距離心理教學靠攏。另外一層內涵是導入新課。優秀的導入或自然、或新穎、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導入語言必須在資料上與教學資料有必然聯繫,否則,不是譁眾取寵,就是喧賓奪主;不是教師賣弄,就是故意做作。所以,一個好的“揭題談話”或“新課導入”,在資料選擇上應當有以下要求:1、要選擇學生有話可説的話題;2、要能和教學資料有機聯繫;自然相關;3、要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充分激發學習熱情。

二、質疑問難,顯示教師啟發的魅力。

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認為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即要讓學生敢問、善問。敢問,是心理問題,勇氣問題。教師要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識,敢於説出自我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於向書本和教師挑戰。從低年級開始每節課留下必須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題,不走過場,不搞形式。善問,是方法問題,是本事問題。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問題。

從教學片斷之中我們能看出學生提問本事也不是很強,開始的時候,學生問不到點子上,提出的問題也有語病。但教師沒有否定學生,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提問的進取性。他的那番調動的語言實在精彩:同學們,如果你提的問題與你的同桌一樣,你們都是英雄!因為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你提的問題與同桌不一樣,有兩種辦法——你能回答他的問題,證明你比他強,你噹噹小教師,回答他的問題;如果你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請你向他請教,因為他提出了你沒有發覺並且又不能解答的問題。一番話將所有的孩子調動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待教師一聲“開始”,整個課堂已經沸騰起來。可想而知,之後學生的問題真是精彩紛呈,幾乎個個出採,上台寫上自我問題及大名的學生達十人之多。從學生問“掃天遊峯的人是年輕人,還是老頭?”逐步引導到問“天遊峯景那麼美,作者為什麼不寫美景,而寫天遊峯的掃路人呢?”從問“掃路人身上有什麼偉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掃路人身上有什麼高尚的品質?”這些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耐心,教師的啟發,教師的循循善誘。最終,應對那滿黑板的問題,孫教師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讓學生選一個最重要的金點子,這其實是讓學生學會梳理問題,學會真正地提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再抓住最關鍵的問題帶動討論其他問題,期望在解決問題時,能夠觸發靈感,解決其他的問題。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學習的今日,我們經常呼喚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可是學生真的懂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嗎?真的會嗎?我覺得孫雙金教師就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真正懂得了研究與學習的關係,這節課也的'確當之無愧是研究性學習的典範。

三、朗讀體悟,顯示教師指導的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説:“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本事。”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當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進取最有效的“刺激”。

當前閲讀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讀起來了,聽到了琅琅的讀書聲,但暴露出來的問題是朗讀教學停留在較淺的層次。朗讀教學時,教師有讀無導,學生有讀無效,有走入“死讀書、讀書死、讀死書”怪圈的傾向。出現這樣的狀況,從理論上講,存在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誤導。多讀確實有利於語言的積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讀絕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讀,也絕不是排斥教師應有的引導、指導和講解的讀。宋代學者朱熹提出的“熟讀精思”貼合閲讀規律。“讀”而不思則罔,有些深奧的課文,如果離開教師適當的引導和精講,不要説讀一百遍,就是讀一萬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謬誤,我們要把握朗讀教學中讀的度,要有辨證的思維,而不是盲目地讀、讀、讀。朗讀教學出現效果不明顯的狀況,從實踐層面上講,原因主要是教師自身朗讀水平不高,缺乏朗讀指導的方法,所以只能在一個層面上讀,不能讓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味,讀出韻味來。

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呢?還是舉孫教師這課為例:第一步,讓學生理解爬天遊峯是很累的,而老人卻不覺得累,讓學生找出有關的詞句。第二步,學生找到了“九百多級,飄飄悠悠”等詞語後,體會天遊峯的險峻,老人的簡便自在,並讀出意思。第三步讀中感悟,體會老人對天遊峯的愛,對掃路工作的熱愛。第四步師生相互品讀、賽讀,先由學生朗讀師生評議,然後教師範讀學生品賞,體會出師生讀得好在哪兒,哪兒需要改善,從讀的情感和技巧兩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賞中提高。

從以上課例能夠得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

四、隨機點評顯示師生智慧的魅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十分重要,往小裏説,它能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和活動,往大的説,它有時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可是當前課堂教師點評語言現狀實在不容樂觀,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邊際,有的照搬標準答案,有的是板着臉訓人,有的是廉價的表揚,所有這些均不能體現新課標下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照和平等對話。

下頭我先摘錄一些本課例中的評價語言:

1、(學生問為什麼寫天遊峯的掃路人?)

多好的問題呀,再説一遍。寫到黑板上,後面寫上你的名字。這是你自我發現的,是你的專利。

2、(學生質疑:作者為什麼要寫笑聲一向伴隨回到住地?)笑聲不可能伴隨着回到住地,為什麼要這樣寫呢?你讀書真會思考,我認為你像個小小思想家。

3、(生讀書聲音太小)你們都是悄悄地讚美,(生笑)我們放聲讚美一遍,好不好?

4、(學生問為什麼作者與分兩次寫掃路人的外表)為什麼分兩次寫掃路人的外表?何意?這個問題連我教師都沒有想過。第一次寫的是什麼?第二次又寫什麼?請把問題寫到黑板上。你雖然是男同學,但比女同學都要細心。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僅需要能出口成章,還應具備説笑嬉罵皆成妙語的功夫。教師在課堂之上點評妙語連珠,看似信手捻來,但都是教師文化底藴和教育智慧的結晶。怎樣提高教師點評語言的水準和品位呢?我認為一是要提高教師的文化底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由衷讚美;三是要掌握必須數量的評價語言,以便在課堂上靈活、恰當地運用。要做到:

①評價語言要發自內心。如:當學生提出了別人提不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孫教師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視着他的雙眼,讚美道:“你有一雙慧眼喲,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多了不起呀!”

②評價語言要多樣,富有變化。當有學生在品評教師範讀,講得有理有據,不僅僅説出教師讀得好,還説出教師讀得好在哪裏,教師動情地對他説:“你説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語言,內心肯定比吃了蜜還要甜。

③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要反映學生髮言好在哪兒,錯在哪兒。

④要善於從學生錯誤的發言中捕捉正確的因素。記得斯霞教師上課時問過這麼一個問題:“黨的十大在哪兒召開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機裏召開的。”這顯然是錯誤的答案,但斯教師沒有否定,而是啟發道:“你是從收音機聽到的吧?”小朋友點點頭,教師之後啟發:“收音機裏説十大是在哪裏召開的呢?”學生回答:“在北京召開的。”看,讓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靠的就是教師的循循善誘。

⑤評價語言要充滿激勵性。學生成長髮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師充滿真情的激勵語言能讓學生不斷獲得走向成功的動力。“真能幹”,“多聰明”,“就是與眾不一樣”,“多麼富有創造性的思考啊”,這一句句話語就像蜜汁一樣流進學生的心田,化作前進的不竭源泉。

⑥要調動體態語言參與評價。除了上頭説的有聲語言外,教師要善於調動體態語言,豐富評價的內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頭這些親熱温暖的舉動能給學生身心帶來愉悦,教師那燦爛的笑容是開在學生心中永不凋謝的鮮花。

語文評課稿10

《荷葉圓圓》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語文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小夥伴的對話體現了荷葉的美,從而突出夏天的特點,使學生熱愛夏天這個季節。張豔老師在教學《荷葉圓圓》時努力體現以下幾點新課標的理念:

1、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擴展教材的“形”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文字畢竟不是直觀的,他們能感受到藴涵在人物化了的物中間的童趣,並有足夠的想象力,但對文字所呈現的美感缺乏體驗。老師就借用多媒體課件和圖片直觀形象的'優點,一方面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對美的嚮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使教材的“形”得以程度的擴展。如:教師在讓學生交流了你見到的荷葉是什麼樣的以後,請學生欣賞荷葉圖片,精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到了如詩如畫的情景中。

2、充分品味課文語言——擴展教材的“味”文字是平面的,只有藉助聲音才能立體起來。本節課以讀貫穿教學,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訓練語言,在讀中體會樂趣。通過對課文充分的朗讀,將語言逐漸吸收內化,文本的“味”便出來了。教材也便因此而更具生命力。張老師本節課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剛開始的初讀識字,分段賽讀,教師範讀後再讀,分角色讀,自讀感悟等,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在讀中品味文本優美的語言。

3、適時擴展學生的想象——由“文本”向“文外”擴展

比如“讓學生想象小水珠躺在荷葉上滾來滾去,感覺怎樣?它躺在荷葉上看到了什麼?”在拓展時讓學生想象池塘裏還來了誰,他們會怎麼説?會把荷葉當作什麼呢?課堂中,老師引導學生將文本向文外拓展,把學生的想象也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加以利用,達到對文本的豐富和補充。

語文評課稿11

這次聽課對我來説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也深感到自己的教學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深感不虛此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像這些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聽完學校舉行的評優課後,我被幾位教師的語言深深的吸引住了,教師語言竟有如此的魅力,有的老師擅長設計教學環節,課堂氣氛活躍;有的老師課堂語言豐富、幽默、娓娓動聽,極具感染力。有的.課堂緊湊,主題突出,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興趣高漲,而且也令聽課老師連聲讚歎。

二、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

三、本次聽課讚歎、感慨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今後我們要像優秀老師一樣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如何才能讓課堂有如此的魅力,讓學生輕鬆度過還意猶未盡?如何讓學生樂此不疲、有説的慾望?通過此次聽課與評課,我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1、充分調動學生資源,讓學生互學。2、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説,教學生把話説完整,説得有條理。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希望以後我也能站在這樣的課堂上。

語文評課稿12

星期三早上,我聽了陳嫦聰老師上的《雷雨》。我覺得陳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善於發現雷雨前,中,後景象變化的特徵。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雷雨》前,中,後天氣不同的變化,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善於發現雷雨前,中,後景象變化的特徵。

二,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陳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後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接着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出示詞語課件先帶拼音認讀,再去掉拼音來讀,分組認讀,最後讓生字回到句子中認讀,還抓住"壓""垂"等幾個生字讓學生看老師做動作來記。在學生掌握識字的同時,陳老師又很到位地指導學生書空寫字。然而讓同桌評選出寫得最棒的字那到上面展示。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激勵下,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積極思考,動腦探究,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記憶支柱。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思維的擴展,學漢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了。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品嚐了創造,體會了成功的喜悦,達到了自主學習,自主發現,激活思維,陶冶情操的理想境界。

三,展讀理解,環環緊扣

陳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藴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台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在重視朗讀的同時,陳老師善於求異提問,問題的設計富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挖掘學生正確答案以後的思維活動,全面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善用表揚激勵,對學生表現的評價能及時,正確,富有區分度與鼓動性。

語文評課稿13

今天有幸聆聽了xxx老師的學區中青年賽課——蘇軾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獲益匪淺。對於xxx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一課,我想作一個簡要的評析。

xxx老師紮實的語文功底和開闊的思維方式從他的課堂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從他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也可以看出這位老師的教學理念,緊密地與考試結合起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他的優點就一一顯現在我們面前:

(1)課前備課準備充分,導課精彩

用“清風明月本無主,心閒便是其主人”詩句導入新課,引出“閒”字,並要求學生用“閒”造句。這個導課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對月色的描述,又為下面理解蘇軾的情趣、突破本課的難點埋下了伏筆。這個導課可以總領本課內容與主旨,高屋建瓴,實在精彩,可見xxx老師課前充分的準備及對文本透徹的理解。

(2)課堂環節完整、流暢,訓練有梯度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xxx老師熱情鼓勵,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老師教給學生簡單的翻譯方法,讓學生對照註解疏通翻譯,有疑惑處圈點或舉手回答,而後出示幻燈片“自我挑戰”,落實關鍵詞與重點句。指導與自讀相結合,訓練有梯度,把文言詞句理解落到實處。

(3)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疏通、翻譯課文學生再讀思考: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其實文言文的教學要學生在朗讀中慢慢地體會語感,從而達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們平常的教學往往把朗讀和理解人為地分離開來,早自習就要求學生預習、熟讀至背誦,然後再上課也許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背誦課文,但對於理解文意卻存在問題。

(4)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xxx老師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並及時靈活引入材料:1、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並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2、為什麼作者眼裏只有竹柏並及時引入竹柏象徵義;3、何謂“閒人”你是如何理解“閒人”並及時引入餘秋雨及法國世界報對蘇軾的評價。問題設計雖少卻很有深度且給學生切實的幫助,切中肯綮且遊刃有餘。

縱觀全課,xxx老師的這一節課內容充實、具體,有深度、廣度,教法靈活、得當,教師熱情鼓勵、及時點撥,學生參與度廣,在基礎不太好的班級能把文言文上得如此紮實有效,着實不易。

語文評課稿14

情境交融的閲讀課堂

——淺評郭麗影老師執教的《橋》

4月17號,有幸連聽了由我們新教師中一位優秀的同仁郭麗影老師執教的《橋》,讓我們大開眼界,學有收穫。這裏我想着重來談談聽了郭老師執教的《橋》後的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

郭老師的這整堂課的構思非常的完整、巧妙。雖然是新教師,課堂上展現出來的卻是她成熟、老練的一面,完全不見生澀,令人佩服,基本上課堂處理的無可挑剔,亮點多多,顯示出教師對教材、課堂與學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郭老師的課堂上,始終不忘帶動學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導課之前,郭老師就播放了一段關於山洪災害的錄象,這真實可怕的山洪鏡頭馬上把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都拉入了這種氛圍中。同時葉老師讓學生在滋生情感之後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談談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營造了一種與課文相吻合的緊張氣氛,奠定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基調。再如郭老師在後來教學中,兩次運用音樂渲染,這音樂選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樂,一是山洪爆發時的聲音,二是温柔悽婉的配樂,適時出示,恰當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烘托氛圍,讓學生很快進入音樂中的情境,讀有味,説有情。

二對話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課的又一大亮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郭老師把閲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為本,於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寫洪水的句子這個環節中,郭老師請學生劃出句子後指名交流後談對洪水的感受,學生説是“兇猛的,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接下來郭老師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接觸這些文字,在練讀中體會洪水的兇猛,並通過個別展示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交流讀,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觸文本。這時我想學生對這洪水的認識以不僅是開始時那段錄象所帶來的,而是他們自己在與文本的次次對話中所帶來的體驗,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滋育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讀的入情。同時教師又利用自己的情感,投入的導讀,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師生配合讀中,再次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讀得聲情並茂。

三抓詞品句,讀中升情

本堂課還是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是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堂。教師抓詞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這裏,還要講的'是郭老師提問設計也很有效,利用幾個大的問題去統領整堂課的教學。然後又把解決這些大問題的途徑,迴歸到閲讀,落實到具體的句子,詞語的品讀中去。比如郭老師抓住“老漢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大問題,讓學生劃出句子,讀讀説説。並抓句幾個重點的句子,以及其中重點的詞語,引領學生深入的思考,品味。如抓住“衝推揪”等詞體會老漢的辦事果斷,到他的大公無私,捨己為人……學生的感悟在這詳盡的品讀中,層層遞進。同時郭老師還把品詞與“寫寫練練”相結合,比如抓“揪”字讓學生寫一寫,為揪字做註釋,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背後藏着的意韻,使他們的情感自然得到昇華。

要説這堂課覺得還可商榷的地方,只有幾個小細節:

1“揪”字這裏的教學提問有些模糊,學生的回答也就顯模糊,“老漢揪出的是什麼?”(指好的還是壞的?)

2 老漢的形象似乎解讀的不夠豐滿,作為一個黨員的形象很突出,而他的父親形象,他與兒子的父子之愛,是也是也應該講一講,使老漢顯得更有血有肉。

總之,郭老師的這堂課亮點十分突出,課堂有起有伏,學生的學,教師的教,都很投入。教師教態自然,能及時評價學生,多鼓勵性語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動。在紮實的品讀中,結合説話,寫話,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又迴歸朗讀,讀的有層次,有感悟,有深情。閲讀教學做到了情境交融,難能可貴。

語文評課稿15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這天,我們聽了三位老師的課。下面我代表第二學習小組對三位老師的課談一談我們的看法。

第一節:黃小偉《將相和》

亮點一: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大膽質疑,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黃老師很善於質疑,在上課前讓學生説説由題目想明白什麼,然後讀課題,再質疑,讓學生帶着質疑展開教學。

亮點二:黃老師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體現了新課標第三學段對閲讀的要求。另外,黃老師上課很認真,相信他這種認真教學的態度,必須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下面談談我們隊黃老師需要改善的地方的看法。

1、課堂評價語言不少,但很單一,説得最多的一句是“掌聲在哪裏”,我們認為,評價語就應多樣且貼合實際的,如:真棒,你真聰明,十分不錯等。

2、重視字詞教學但不貼合高年段學情要求。對於生字,學生已經讀得很好了,老師還一向追問學生有沒有哪個字不會寫的.,並且這時下面的學生都表示沒有了。你這個時候能夠立刻説:“真沒有了呀?那老師就要檢查一下你們是不是真掌握好了。”能夠檢查他們寫一兩個難寫的。就不用按照之前的教學設計吧自己認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硬跟學生分析一通。

3、在教學流程中,你先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簡單説説課文講了哪幾個小故事。後年又有一個環節讓學生給每個小故事起個小標題,説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其實,我們認為,如果把這兩個環節整合在一齊講,是不是會更好呢?

第二節:李丫梅《我為你驕傲》

亮點一:根據課程四大理念之一,努力建設開房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黎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亮點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段的學生最喜歡遊戲。李老師活學活用,把錢兩天培訓老師教的查收遊戲引入課堂,激發了學生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信心。課中為了鞏固詞語,也做了聽音找詞語的遊戲,這個方法好,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用心性又被調動起來了。

接下來談談我們對李老師這節課不成熟的看法:

從教育學的理論看,強調學生的紀律對塑造低年級兒童良好的課堂行為有用心的作用,畢竟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李老師這節課沒有強調課堂紀律,很多學生都是伏台的,個別學生交頭接耳,老師也沒有提醒學生注意。

第三節:莫美媚《魚游到了紙上》

亮點一:莫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能將識字教學落到實處,讓學生去發現南都難寫易錯的字,並且個別重點指導書寫,貼合學段要求。

亮點二:莫老師的教學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善於激勵學生,充

分調動學生的熱情,表揚語言多樣,如你真聰明,你真勇敢等。昨日為校長説聽了我們的課,有一個小遺憾,就是沒有能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概括文章主要資料,還個性給我們舉了《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案例。但是,這天聽了莫老師的課,我想魏校長肯定會感到很欣慰,因為莫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她根據板書,不離文本,概括出主要資料:一個聾啞人,一年來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靜靜地看金魚,他畫得一絲不苟,畫出來的金魚栩栩如生。我們認為,這種教法就是莫老師這一節課最大的亮點,我們發出欣賞。

至於不足,我們認為有一點便是莫老師上課時聲音很洪亮,吐字清晰,但缺少一點親和力。如果多一點親和力,那你這一節課就真的很成功了。

以上便是我們第二小組對三位老師的課的看法,僅供大家分享與探討,謝謝大家。

標籤: 評課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jrjo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