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關於讀書人的成語

關於讀書人的成語

  關於讀書人的成語

【囊螢映雪】: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關於讀書人的成語

【囊螢照讀】:用口袋裝螢火蟲,照着讀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囊螢照書】: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囊螢照雪】: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

【牛角書生】: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貧士市瓜】:市:買。窮苦讀書人買瓜只挑個大的。比喻以言談和外貌取人。

【七行俱下】: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寢饋書中】:饋:吃飯。讀書很專心,吃飯睡覺都忘記了。

【輕財好士】:輕視錢財,重視讀書人。

【輕財重士】:輕視錢財,重視讀書人。

【輕賢慢士】:輕:輕視;慢:傲慢。輕視有才能的,不尊敬讀書人。形容輕狂傲慢,狂妄無知。

【窮愁潦倒】: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窮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讀書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窮措大】:措:讀書人。比喻貧窮的讀書人。

【卻客疏士】:卻:拒絕;疏:疏遠;客:外來人;士:讀書人。比喻囿於地方觀念,不用外來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賢嫉能。

【然荻讀書】: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為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儒士成林】:儒士:指讀書人。比喻讀書人很多。

【三絕韋編】:韋:熟牛皮。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刻苦。

【三餘讀書】:充分利用一切空餘時間讀書。

【舌戰羣儒】: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詩禮傳家】:指世代皆讀書習禮。

【詩禮人家】: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詩禮之家】: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十年窗下】: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十年寒窗】: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食而不知其味】:東西吃下去,卻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讀書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士農工商】: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士窮見節】:士:讀書人;窮:困窘;節:節操。讀書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節操來。

【士窮見節義】:士:讀書人;窮:困窘;節義:節操,氣節。讀書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節操來。

  形容讀書人的成語
白麪儒冠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閲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麪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户人?”
白麪儒生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閲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詳之徒,皆白麪儒生,烏合為羣,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白面書郎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閲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唐·白居易《重過祕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為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白面書生指缺乏閲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淨的讀書人。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布衣韋帶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大璞不完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簞食瓢飲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道學先生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出處:明·凌?鞽酢抖?膛陌婦?妗肪硎??骸爸儆嚴駁氖強∷??鰨?盞氖塹姥?壬?!?/td>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雲:‘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九儒十丐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出處: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納士招賢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
窮愁潦倒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窮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讀書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處: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舌戰羣儒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羣儒。”
十年窗下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世代書香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家。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書生之見指讀書人不切實際或不合時宜的見解。
出處: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為大費,欲復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書香門第舊時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如今眼看着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
書香門户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個所謂書香門户子弟。”
書香人家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書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儘管把鼻子都氣歪了,也還是保持着書香世家的風度。”
碩學通儒儒:指讀書人。學問淵博,通達事理的學者。
出處:《後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南史·顧越傳》:“弱冠遊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
宿學舊儒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出處: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西昆體》:“老杜詩既為世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文弱書生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賞譽下》:“士龍為人,文弱可愛。”
尋章摘句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諮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燕頷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
燕頷書生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同“燕頷儒生”。
一簞一瓢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招賢納士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
標籤: 成語 讀書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ley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