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搭配》評課稿[錦集5篇]

《搭配》評課稿[錦集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搭配》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搭配》評課稿[錦集5篇]

《搭配》評課稿1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新課程強調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充分從事探索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搭配中的學問》這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並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在教學本課時,都能以直觀的內容為主,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愉快。兩節課都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下面就兩節課的亮點説一説:

一、情趣設計誘其樂思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認為:智力活動必須是為一種情感性力量所激發的,一個人從來不想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要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學習的動機。而興趣則是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觀原因。從心理學上來説,興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引起學習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躍、記憶牢固,能抑制疲勞,產生愉快情緒,能以最佳心態獲取信息。學生一旦有了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興趣,就會積極地去實踐,這對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兩位老師都能創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陳丹鳳老師以笑笑過生日為主線,巧妙地將選擇衣服——選擇路線——吃午餐——送禮物等生活素材串聯起來;何立娜老師則以自己國慶遊世博為主線,將選擇衣服——吃早餐——選擇路線等生活素材串聯起來。兩人都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讓學生在生活問題和實際情境中來學習組合和排列,讓學生從穿衣、吃飯這些生活事情中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於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二、猜想求證誘其創思

猜想是一種數學方法,是數學研究中的發現法,是一種創造性的直覺思維方式,是關於數學規律的聯想和設想。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保護這種非邏輯的思維方法,並且要在此基礎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證欲X,進行不懈的自主學習。

兩位老師都能在學生探索問題(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上衣和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之前讓學生進行猜測想象,之後告訴學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驗證,以此來激發學生求證的欲X和學習的興趣。

三、動手操作助其深思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國小生思維是形象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在新問題中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兩位老師課前都精心準備了衣服模具,讓學生用擺的直觀方式來表達搭配效果,使得抽象的排列組合知識變得形象易懂,之後,老師又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連一連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實物操作到圖形符號的過程,一步一步地從形象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將數學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數學事實。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找到按順序,不重複,不漏掉的排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娜老師在教學搭配衣服時,引導學生不僅可先確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確定下衣,由下衣來搭配上衣。對知識點進行了拓展,着力培養了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總之,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她們追求課堂教學有效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

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裏我也提點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陳丹鳳老師在引導學生直觀排出衣服的搭配方法後,提問學生:如果不能去動這些衣服,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表示它們的搭配方法?學生的方法很多,也很好,並且呈現的生成資源可以讓老師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看到方法的“優化”過程,這節課到這裏已是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師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看看用哪一種方式來表現更簡單明瞭?),而是讓學生呈現出的優化資源白白浪費。應該説數學學習的一個最終目的就是不斷讓學生從形象中抽象出來,而非讓學生一直停留在表象中,這樣對學生思維發展也是不利的。

何立娜老師在這一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選擇路線的教學設計中,先安排2對3的路線,再安排2對4,2對5的路線,層次不斷提升,並有意引導學生説

2對3的路線其實就是2個3,2對4的路線其實就是2個4,其用意就是要抽象出用乘法來算出排列的方法,這是搭配算法的最高境界,但可能是由於時間不夠,最終老師沒有對此進行總結,學生也沒有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沒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搭配》評課稿2

今天聽了樑老師的課,感覺她的設計很精心,課堂上的她也越來越沉穩了。

1、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基礎,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服裝搭配、早餐搭配、選擇路線,組字練習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活動,便於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思考當中來。

2、創設合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服裝搭配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動手搭配學具,在組內交流好的搭配順序,給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便於學生抽象出連線的方法。

3、教師的啟發語言很有思考的價值。

當學生講解完服裝的搭配方法後,教師預設到學生會感覺這樣表達很麻煩,及時啟發,有沒有別的方法呢?聰明的`孩子馬上會想到連線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表示時,又先引後放。如:你想不想試一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板演,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有序思考。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隨即教師引導學生找到了計算的方法,從而實現了由直觀到抽象的過度。

4、注重方法的總結。

無論從服裝的搭配還是組字練習,教師都注重總結方法:先確定一個不變的,在進行有序搭配。

5、從始至終,教師都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時間讓他們進行操作、表達,很有耐心,學生感覺不到緊張,學得比較輕鬆。

建議:可以介紹用符號、字母表示事物的方法,使表達更簡潔。

《搭配》評課稿3

今天有幸聆聽了趙老師的《搭配中的學問》一課,簡單談談我個人粗淺的想法。這節課是簡單的組合,內容很抽象。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了趙老師設計了寫一寫、擺一擺、畫一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表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把這些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整節課非常具體、細緻地給我們呈現了“三步導學”精緻化的目標達成過程,不僅認識追求思想實質,操作要求也精準到位,最後的結果更是務實高效。

以自主學習為例,我們看到:

首先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具體的學習要求。任務的選擇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的感受親切了、真實了,就很容易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從而調動學生積極的去探索。

其次,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操作交流,保證了活動的.真實有效。通過實際操作,合作交流,學生的感知從片面到全面,從無序到有序,在不斷地分析和比較不同思考方式的過程中將內化的思維方式再次外顯出來,讓學生感受符號化思想並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意識。

另外,這節課中針對自主學習的評價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有自評、他評,有針對學生學習的個人評價,也有針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既有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評價,也有對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還有對學生優化學習之後水平提升的評價。

之後,趙老師不斷變化條件,促使思考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體現了有序思考的價值。

總之,這節課的自主學習,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能學、想學、會學並堅持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提升,不僅達成了學生的學習目標,也非常好的達成了教師的教學目標。

《搭配》評課稿4

針對本節課我發表一下我的個人觀點:我認為《搭配的學問》這節課,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開始創設猴山情境導入,很巧妙的串聯整個教學環節。其次教師的教態自然親切,師生配合的很默契。整個教學流程很清晰,從搭配衣服(學生動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組成兩位數、再到回猴山到兒童樂園有幾條路,各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設計。遵循學生接受知識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孩子們對新知的理解得深,記憶的牢,自然教學效果好。我覺得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操作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內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師在這方面的展示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發。

但是這節課對於教材的編排我有一個疑問:本節課與二上的《搭配》有哪裏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

組合與排列知識不僅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體現這一要求,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如用兩個數字卡片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三個小朋友兩兩握手的組合數等。在三年級上冊繼續學習排列與組合這一內容,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突出教學的重點。

與二年級上冊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內容更加系統和全面,分別介紹了組合和排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學具操作、畫簡圖、文字形式羅列、連線等)把排列組合的結果羅列出來(即有哪些組合或排列),使學生學會用更簡潔、更抽象的方式來表達排列組合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以上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把所有結果都呈現出來,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並發展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學要求。

本節課,教材只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採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示組合數,並能感受到有順序思考,可用圖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組合情況羅列出來(即有哪些組合),不要求抽象地計算一共有多少種組合數。因此,在教學中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搭配》評課稿5

聽了我校數學骨幹教師樑老師執教的《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收穫頗多。下面我就本節課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結合生活實例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樑老師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景串,以兩位同學早餐吃是什麼導入新知,巧妙地設計了本週老師到職工食堂吃早餐,請同學們給老師搭配出一份營養早餐的情景,以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融入整節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體現學生為主體。

教學中,樑老師精心設計了給馬戲團的小丑搭配服裝等環節,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等活動中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操作、方法多樣,且踴躍展現自己,從而充分領悟到:搭配要遵循有順序地搭配,而且要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觀念等。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遊戲等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四、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

本節課的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如“營養早餐的搭配”,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總之:樑老師能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學會了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感受“用數學”的愉悦,收到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標籤: 稿錦集 評課 搭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oqg0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