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搭配》評課稿10篇

《搭配》評課稿10篇

《搭配》評課稿1

針對本節課我發表一下我的個人觀點:我認為《搭配的學問》這節課,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開始創設猴山情境導入,很巧妙的串聯整個教學環節。其次教師的教態自然親切,師生配合的很默契。整個教學流程很清晰,從搭配衣服(學生動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組成兩位數、再到回猴山到兒童樂園有幾條路,各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設計。遵循學生接受知識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孩子們對新知的理解得深,記憶的牢,自然教學效果好。我覺得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操作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內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師在這方面的展示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發。

《搭配》評課稿10篇

但是這節課對於教材的編排我有一個疑問:本節課與二上的《搭配》有哪裏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

組合與排列知識不僅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體現這一要求,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如用兩個數字卡片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三個小朋友兩兩握手的組合數等。在三年級上冊繼續學習排列與組合這一內容,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突出教學的重點。

與二年級上冊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內容更加系統和全面,分別介紹了組合和排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學具操作、畫簡圖、文字形式羅列、連線等)把排列組合的結果羅列出來(即有哪些組合或排列),使學生學會用更簡潔、更抽象的方式來表達排列組合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以上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把所有結果都呈現出來,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並發展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學要求。

本節課,教材只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採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示組合數,並能感受到有順序思考,可用圖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組合情況羅列出來(即有哪些組合),不要求抽象地計算一共有多少種組合數。因此,在教學中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搭配》評課稿2

二年級王老師和高老師同課異構講了數學廣角的《搭配中的學問》。兩位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有一定挑戰性的簡單的排列問題,發展了學生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優點:

1、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兩位教師創設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故事形式,無論是王老師的幫助小雞、小鴨、刺蝟解決雨傘的問題,還是高老師的遊數學城堡,都創設了對學生有吸引力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注意力,開了個好頭。

2、體現學生為主體的課標理念,注重學生自主探究。

兩位教師都是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並且學生自己總結出搭配的方法,交換位置法和固定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做了方法的優化。教會了學生學習方法。

3、教學設計符合數學教學規律。

兩位教師注重了學生知識新舊的銜接和由易到難的特點,有效地設計教學流程,都是從兩個數字能夠組成幾個兩位數為基礎,探索三個數字能夠組成幾個數,以複習舊知為基礎,使學生很容易想到三個數字同樣可以用交換法來組數,水到渠成掌握了交換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到了不重複,不遺漏,教學重點突出。

建議:

1、王老師的教學內容在稍加拓寬,將生活中的應用解決問題會更好。

2、在學生活動後,高老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路,長期這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提高很快,同樣會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搭配》評課稿3

《搭配—排列》是數學廣角中的內容。這節課主要通過數字的有序排列,讓學生體會排列的多種方法,藴含的數學思想和其中的數學方法。

1.從現實情境引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教學中,張忠華老師通過創設“小豆班開運動會貼號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

2.注重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教學中,張老師設計了一個問題“擺一擺,怎樣擺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觀察、交流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教師在每個小組中傾聽、點撥和指導,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注重對方法的總結。在教學中,學生通過組內的交流、研討,得出瞭如下的排列方法。交換十位、個位 先固定十位 先固定個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2 3 3 1 1 3

3 2 3 2 2 3

在彙報各種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抓住一條主線引發學生的思考,即怎樣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凸顯有序思考的重要性,這也體現了排列數學思想的精髓,那就是有序思考,不重複不遺漏。

4.注重練習的設計。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卡片,生活中的排隊照相問題,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排列的方法,以及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不僅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還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可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搭配》評課稿4

曹老師上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搭配問題,結合聽課的實際情況,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受:

1、曹老師先從親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實際情境中,導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問題,為了保證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從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課堂的一開始,老師就切入到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親密接觸後,引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解決搭配問題中,老師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遺漏,不重複”。

2、課堂設計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種飲料,3種點心,學生動手操作後得出結論2×3=6種搭配方法,緊接着老師説如果再增加1種飲料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搭配情況?學生思考總結3×3=6種搭配方法,,再反過來,如果增加的是1種點心呢?會是什麼樣的搭配情況,學生思維發生高漲,然後對兩種情況發生對比,從而總結出搭配中的算法。這樣的設計,體現的數學思維的遞進性,師生之間發生思維的碰撞,達到課堂的高潮。

3、體現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多樣性。學生過生日,讓學生動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號的多樣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還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探究,方法靈活多樣。

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1、學生在學習和理解2×3=6的時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圖片,用連線法直接出示,1件上裝配3件下裝,2件上裝就有6種搭配法。這樣是不是更直觀一些,沒必要大費周折。

2、曹老師的語言很清晰,吐詞清楚,學生在動手操作完搭配後,可以用投影儀把學生的效果圖展示出來,用圖形結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會好些。

《搭配》評課稿5

1、教師的課堂引導非常有趣,從數學王國的大門鑰匙的密碼引入課堂,讓學生利用1和2組成一個兩位數來揭開大門的鑰匙,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初步接觸利用數字組成一個數的可能性是多個的,另外結合地圖的塗色來引入第一個例題。

2、教師利用了一條主線貫穿全課堂,利用數字王國的大鎖密碼,開始課堂,最後又用大鎖的密碼結束課堂,並且對本節課做了昇華提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始有終。

3、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巧妙,尤其是對於塗色的設計,根據地圖進行了改變,讓學生理解題意,注意題意的要求,並在黑板上進步擺出圖形,結合自己製作的圖,讓學生明白定位法的`確定方法,可以先確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確定後面的。

4、教師通過幾次個例題和操作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探究實踐,對具體的方法最後提出總結,根據學生的活動,挑出能夠快速完成的幾個,總結方法,讓學生來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練習題的設計上也別出心裁,形式多樣,有排數字,合影留念,教學環節聯繫生活,抓住學生的心裏特點,實際進行模擬演練,讓學生倍感興趣,而且在練習上也拓寬思維,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編號排序。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課堂的開始地圖出示雖然比較新穎有趣,引起學生關注區分比較,但佔用的時間過長,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裁剪,直接給出陽泉地圖,把盂縣和郊區的地圖首先圖上不同顏色,問學生還有其他塗色方面嗎,口頭回答幾個後,直接開始塗表格,不用塗地圖。

2、講解定位法和交換法是是否可以再具體詳細些,感覺學生課上還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評課稿6

亮點一:結構設計新穎,寓意深刻

陳敏老師用一首清新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七言唐詩來寓含本課的教學內容,課程結構設計十分有新意。

一夕風雨滿城香(談油紙傘的材質與工藝)

亦俗亦雅亦張揚(談油紙傘的審美與賞析)

夢裏花落知多少(談油紙傘的典故與民俗)

桐香竹韻留清新(談油紙傘的設計與展示)

此詩與本課的知識點十分吻合、貼切,一句詩則代表一個知識點,較好地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有層次、有內涵,值得探討和研究。可見陳敏老師文學功底和歸納能力非同一般且用心良苦,單憑這點就已和其他選手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亮點二:策略運用適當,效果良好

PPT課件的底圖顏色,大小標題及文字的顏色,視頻、圖片的`顏色,賽場擺設的油紙傘所綻放的顏色,自然而然地讓學生置身於一個民間色彩的空間中。再加上舞蹈視頻、油紙秀的選段和音樂的配合,情景油然而生。用情景引發情感,用情感引導探究,用探究指導表現,陳老師運用了一個較好的教學策略,所以教學效果良好。

亮點三:綜合素質較高,增光添色

陳老師是位高挑白淨的川妹子,穿着清新自然,賞心悦目,在整個賽場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陳老師吐字清晰,生動流暢,偶爾還能説上兩句黃山話,和學生拉家常、套近乎。陳老師在課堂上注重示範教學,輔導得法,使學生上手快。陳老師的“親和力”配上那蒼勁有力的隸書板書,確實為其增光添色、增分不少。

亮點雖多,但為何無緣一等獎呢?因為這節課其實遺憾也不少。

遺憾一:評價輕描淡寫,流於形式

陳敏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對學生自我評價的表述是吸引人的:自評講思路與氣氛,互評講優點與不足。本應該成為堂上亮點之一,遺憾的是陳老師竟把此環節輕描淡寫、流於形式了。

遺憾二:時間把控失靈,“虎頭蛇尾”

要承認,陳老師在前段和中段演繹得還是挺精彩的,但因為陳老師求全求大,想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講得一清二楚,而且在講解傘的結構和製作流程等環節花的時間太多,時間把控失靈,以至後面的拓展延伸等環節就忽略不談了,顯得有點“虎頭蛇尾”。

遺憾三:未達既定目標,功虧一潰

對學情沒有分析到位,高估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把印製傘面和體驗做一把油紙傘作為本課的作業是考慮不周詳的。瀘州分水油紙傘採用的傳統制作技藝至今被譽為中國民間紙傘的活化石,儘管已經被定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性文化遺產,但對於離分水有千里之遙的黃山市七年級級學生而言,能夠初步感受民間美術的內涵、加深對民間美術色彩特點的瞭解,並探討出民間美術色彩的搭配規律,已經完成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了,還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地讓他們去體驗和製作一把油紙傘,勉為其難,效果出不來那是意料中的事了。

最後的作業效果未能達到既定目標,我想應該是本課最大的遺憾所在,也應該是無緣“一等獎”的主要原因吧。

《搭配》評課稿7

日常生活裏經常會遇到與選配有關的實際問題,如服飾選配、飲食搭配、顏色搭配、路線選配、隊伍組配……讓學生研究一些常見的搭配現象,初步學會搭配與選擇的方法,體會選配的規律及計算,是發展數學思考的載體,也有益於學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簡單搭配的過程,探索並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們從簡單常見的數學現象中尋找規律的意識得到加強,探索規律時所用方法也日趨成熟、理智,數學活動的經驗得到了積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發展了符號感和數學思維能力。

我覺得執教老師在這節課中有這樣幾個亮點:

1、善於將數學與生活結合:

上課一開始,邵老師就從“校園藝術節活動”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邵老師適時揭題“探索事物搭配的規律”,並出示實物圖片:兩頂漂亮的`帽子和三個木偶娃娃,產生搭配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搭配,尋找規律。另外邵老師在教學過程彙總所舉的例子也都是來自生活,如握手的搭配,襯衣和領帶的搭配等,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整個課堂充滿生機。圍繞問題展開對藴涵其中的數學規律的探索,既能激活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又充滿情趣,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

2、注重自學點導,交流應用的過程:

邵老師是這樣處理教學過程的:首先出示自學提示,明確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向,讓學生根據問題藉助實物圖片進行觀察操作和交流獲得初步的答案。接着引導學生學會用有序連線的方法將搭配的方法依次表現出來。最後是採用簡明的符號進行思考,通過這些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過程,既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又鼓勵了富有個性的積極思考,並相應發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3、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本節課教者在引發學生有序搭配的過程中,出示了三種學生搭配的方法:一是以帽子為基準,與其他三個木偶娃娃搭配;一是以木偶為基準與其他兩頂帽子搭配;還有一種是無序的。教者通過展示與討論使學生明白在搭配過程中我們要有序,這樣我們才不會重複和遺漏。再通過一組表格:

不同帽子的頂數

不同木偶的個數

搭配的種數

2

8

4

4

使學生自然而然找到搭配的規律:不同帽子的頂數×不同木偶的個數=搭配的種數。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學生經歷了“實物搭配——體會符號思想——得出規律”的探究過程。

另外在探究過程中要求學生有條理,有順序的做一件事情,要求學生把實物演變簡單的數學符號,當遇到複雜的題目,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或是把它先簡單化等,既重視了數學思想的的滲透,又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再創造過程。

《搭配》評課稿8

丁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不僅如此,教學中,吳老師還用飽滿的熱情、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愉快。本節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1、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數學廣角”屬“實踐活動”的範疇,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數學與書本上數學之間的聯繫,強調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讓學生在生活問題和實際情境中來學習組合和排列,讓學生從穿衣、吃飯這些生活事情中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於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2、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主動參與數學過程、自主探究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排列組合知識比較抽象,教師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連一連、畫一畫、説一説等一系列活動,開展同桌合作和獨立思考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分析、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例如在衣服搭配這個環節上,教師又開展小組討論,選擇方法的最優化,找到不重複又不遺漏的科學搭配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進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樣性,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3、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

在教學例1時,教師引導學生不僅可以先確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確定下衣,由下衣來搭配上衣。在教學例2時,不是例1的簡單重複而是在例1的基礎上增加“拓展”這一塊,這樣學生對“排列和組合”意義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課對學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順序的',教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給學生以人文關懷,着力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總之,丁老師結合學生實際與教材內容,遵循新授課四步教學策略對本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丁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

《搭配》評課稿9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新課程強調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充分從事探索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搭配中的學問》這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並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在教學本課時,都能以直觀的內容為主,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愉快。兩節課都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下面就兩節課的亮點説一説:

一、情趣設計誘其樂思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認為:智力活動必須是為一種情感性力量所激發的,一個人從來不想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要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學習的動機。而興趣則是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觀原因。從心理學上來説,興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引起學習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躍、記憶牢固,能抑制疲勞,產生愉快情緒,能以最佳心態獲取信息。學生一旦有了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興趣,就會積極地去實踐,這對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兩位老師都能創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陳丹鳳老師以笑笑過生日為主線,巧妙地將選擇衣服——選擇路線——吃午餐——送禮物等生活素材串聯起來;何立娜老師則以自己國慶遊世博為主線,將選擇衣服——吃早餐——選擇路線等生活素材串聯起來。兩人都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讓學生在生活問題和實際情境中來學習組合和排列,讓學生從穿衣、吃飯這些生活事情中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於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二、猜想求證誘其創思

猜想是一種數學方法,是數學研究中的發現法,是一種創造性的直覺思維方式,是關於數學規律的聯想和設想。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保護這種非邏輯的思維方法,並且要在此基礎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證欲X,進行不懈的自主學習。

兩位老師都能在學生探索問題(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上衣和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之前讓學生進行猜測想象,之後告訴學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驗證,以此來激發學生求證的欲X和學習的興趣。

三、動手操作助其深思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國小生思維是形象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在新問題中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兩位老師課前都精心準備了衣服模具,讓學生用擺的直觀方式來表達搭配效果,使得抽象的排列組合知識變得形象易懂,之後,老師又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連一連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實物操作到圖形符號的過程,一步一步地從形象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將數學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數學事實。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找到按順序,不重複,不漏掉的排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娜老師在教學搭配衣服時,引導學生不僅可先確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確定下衣,由下衣來搭配上衣。對知識點進行了拓展,着力培養了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總之,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她們追求課堂教學有效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

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裏我也提點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陳丹鳳老師在引導學生直觀排出衣服的搭配方法後,提問學生:如果不能去動這些衣服,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表示它們的搭配方法?學生的方法很多,也很好,並且呈現的生成資源可以讓老師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看到方法的“優化”過程,這節課到這裏已是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師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看看用哪一種方式來表現更簡單明瞭?),而是讓學生呈現出的優化資源白白浪費。應該説數學學習的一個最終目的就是不斷讓學生從形象中抽象出來,而非讓學生一直停留在表象中,這樣對學生思維發展也是不利的。

何立娜老師在這一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選擇路線的教學設計中,先安排2對3的路線,再安排2對4,2對5的路線,層次不斷提升,並有意引導學生説

2對3的路線其實就是2個3,2對4的路線其實就是2個4,其用意就是要抽象出用乘法來算出排列的方法,這是搭配算法的最高境界,但可能是由於時間不夠,最終老師沒有對此進行總結,學生也沒有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沒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搭配》評課稿10

太行開放有幸聽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搭配》,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教師的課堂引導非常有趣,從數學王國的大門鑰匙的密碼引入課堂,讓學生利用1和2組成一個兩位數來揭開大門的鑰匙,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初步接觸利用數字組成一個數的可能性是多個的,另外結合地圖的塗色來引入第一個例題。

2、教師利用了一條主線貫穿全課堂,利用數字王國的大鎖密碼,開始課堂,最後又用大鎖的密碼結束課堂,並且對本節課做了昇華提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始有終。

3、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巧妙,尤其是對於塗色的設計,根據地圖進行了改變,讓學生理解題意,注意題意的要求,並在黑板上進步擺出圖形,結合自己製作的圖,讓學生明白定位法的確定方法,可以先確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確定後面的.。

4、教師通過幾個例題和操作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探究實踐,對具體的方法最後提出總結,根據學生的活動,挑出能夠快速完成的幾個,總結方法,讓學生來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練習題的設計上也別出心裁,形式多樣,有排數字,合影留念,教學環節聯繫生活,抓住學生的心裏特點,實際進行模擬演練,讓學生倍感興趣,而且在練習上也拓寬思維,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編號排序。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課堂的開始地圖出示雖然比較新穎有趣,引起學生關注區分比較,但佔用的時間過長,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裁剪,直接給出地圖,首先塗上不同顏色,問學生還有其他塗色方法嗎,口頭回答幾個後,直接開始塗表格,不用塗地圖。

2、講解定位法和交換法是是否可以再具體詳細些,感覺學生課上還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標籤: 評課 搭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q5je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