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薦)《花鐘》評課稿

(薦)《花鐘》評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花鐘》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薦)《花鐘》評課稿

《花鐘》評課稿1

三年段評《花鐘》李老師執教的《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閲讀文章,整堂課層次清晰,結構合理,主要教學了第一自然段。

在教學中,老師教態大方、自然、得體,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李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當學生還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時,老師趁機讓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體驗語言文字的美。

同時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各種花兒開放所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學會感受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也同時學會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能表達相同的內容。當然老師也比較注重學生寫的訓練。在教學中,除了課文中出現的這些花外,老師又出示了3種花,想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仿寫,這種仿寫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體會祖國的語言文字。之後,學生的回答也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在學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雖然還比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

建議: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句話強調了朗讀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師的設計確實做到了讓學生充分地讀,並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但總覺得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主要是在體會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寫花的細節方面,老師還沒做到很好引導,學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讀指導的有效性還沒完全突顯出來。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方面,教師沒有針對性、激勵性,以致教師的評價評而不導,評而不實,評而不治,評而不全。因為是剛從二年級過渡三年級,所以在字詞方面還應加強識記,另外在體會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寫花的細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肢體語言,觀察想象,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詞語的意思,我們的老師也不用解釋那麼多了。

比如,在請學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時候,可以請學生觀察一大片萬壽菊開放的畫面,讓學生説説這些萬壽菊開得怎麼樣?再請學生説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會怎麼做,怎麼想,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這樣是不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花鐘》評課稿2

《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閲讀文章,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説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在教學中,胡老師根據教材特點,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合作朗讀中探究,在想像中創新,在朗讀中悟情,在感悟中積累。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後的生字和練習,教者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要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豔麗、甦醒、夢中”等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一段,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在《花鐘》一文的`教學中,我們看到,從這一課時的整體上看,胡老師設計了三大環節:(1)揭題質疑;(2)初讀課文,感悟文意;(3)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上述這些教學環節,既有前後關聯,又有層次推進。

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胡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導入階段,採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老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沒有根據學生實際,以至在後來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感悟朗讀是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胡老師在教學中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在品讀這段課文時,先讓學生了解這一段內容。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再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並通過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説出理由,通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進而加深對內容理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

胡老師在朗讀指導方面雖然力求形式多樣,但整堂課下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學生還沒有更深入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

胡老師的這堂課有好的地方值得我去學習,也有不足的地方提醒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

《花鐘》評課稿3

聽了沈老師《花鐘》一課,讓我收穫頗多。下面我就此課談談我粗淺的看法。

《花鐘》是一篇優美的文章,文字生動,語言優美。沈老師講的很美,正如文中所説的鮮花朵朵,芬芳迷人。作者筆下流露出的文意,就像生動活潑的孩子們,千姿百態。沈老師的講課將文章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我收穫良多,學以致用。

1、識字環節非常紮實有效

沈老師將生字新詞利用多媒體分組出示,學習時,利用多種形式突破詞語難點,例如學習“含笑一現”時,讓學生聯繫生字所在的句子進行理解;又如學習“欣然怒放”這個詞語時,沈老師利用多媒體先出示花兒開放和含苞待放的對比圖,再讓出示煙花圖,這樣孩子很快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沈老師簡短的言語,形象的理解,就將識字的方法傳授給了學生,非常紮實透徹。

2、評價語豐富

沈老師整堂課的.語言,都顯得緊湊,尤其是老師的評價語,及時的給孩子們鼓勵,讓孩子們感覺到了興趣。孩子讀書讀的不夠好,但是能讀下來,老師便説:“真不錯,能讀通順了”。讀好了的學生,老師會説:“非常了不起,讀得很感情。”給了孩子們鼓勵,上課也更積極了。在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老師都不忘説一句:“還有誰想起來試試呢?”更是激發了更多孩子的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空間”。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安排了讓學生動手製作花鐘的活動。這個活動不是形式上讓學生“熱鬧起來”,而是以課文學習為基礎的真正的語文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和鞏固學到的知識,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在教學中第一自然段時,除了課文中出現的這些花外,沈老師又出示了其他花,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仿寫,這種仿寫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體會祖國的語言文字。之後,學生的回答也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在學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雖然還比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如果經常仿寫,學生作文水平定能不斷提高。

《花鐘》評課稿4

許老師執教的《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閲讀文章。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説法。教學難點是説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單獨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理解,針對不同的年段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

許老師的設計先是讀課題導入你想知道什麼、花怎麼是鍾和什麼是花鐘。然後自由讀課文找出答案,出示花鐘的課件,直觀感受花鐘,重點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交流各個時段各種花開放的樣子,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妙處,並比較兩種句子之間的差異。再然後拓展積累,給“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 )”補上開花的狀態的詞句。最後指導生字的書寫。許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開這堂課的主題是“朗讀指導的有效性”。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句話強調了朗讀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可見朗讀教學不僅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閲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許老師的設計確實做到了讓學生充分地讀,並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但總覺得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主要是學生沒有感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以致朗讀指導的有效性還沒完全突顯出來。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方面,教師沒有針對性、激勵性,以致教師的評價評而不導,評而不實,評而不治,評而不全。

示範朗讀是朗讀指導的一個法寶。範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朗讀,更能使學生真切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情感美,也是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的重要方法。好的範讀不僅以真摯的情感、優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感染了學生,還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朗讀方法的指導。三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朗讀感悟,但程度還不是很深,如果加上教師的示範和指導,將是對學生程度的一個很大提高。

總體來説,許老師的這堂課有讓我學習的地方,也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借鑑,改進。

《花鐘》評課稿5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堂最主要的任務還應該是讓學生品味語言,感悟形象。要讓學生在語文素養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開展以課文學習為基礎的真正的語文活動。今天聽了王老師的《花鐘》一課,更是有這種體會。

一、合理運用和整合語文課程資源。

我們知道,語文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花鐘》時,王老師以“鍾”導入,引出“花鐘”,認識“花鐘”,“填滿花鐘”為主線,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從最後一段落手,然後教學第一段,並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捨,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學生除了從教材上獲取信息之外,王老師有意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有關花鐘和有關各種花的圖片,一張張美麗的花的圖片,從顏色、形狀、開放的姿勢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不禁為之讚歎,有助於學生理解、體驗、感悟教學內容,使課內外學習相結合,使語文學習走向生活。

二、突出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重點。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王老師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王老師用一個大問題“課文中的花鐘都種了哪些花?你最喜歡哪一種”統領這一段。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出示各種花的圖片,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萬壽菊欣然怒放”的理解更是出奇制勝,在學生字面上理解之後,王老師出示了一朵朵萬壽菊爭香怒放的動畫,再配上一段輕快的音樂,把萬壽菊開放的樣子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大家面前,王老師再讓學生説説,學生的理解就更到位了。有的.學生説:“開得太多了,而且開得大又美麗。”有的説:“把畫面都佔滿了。”還有的説:“密密麻麻的,一棵接着一棵開,都開不下了。”“真像一場大型的比美會。”王老師又出示一段文字與課文對比,學生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句子表達的多樣性,也為後來的寫一寫做下了鋪墊。王老師還巧妙地找來“十一點,仙人球開了;下午一點,鳳凰花開了;下午五點,茉莉花開了……”四幅圖,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寫一寫,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整堂課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只是在閲讀實踐中,讓學生自我建構,學會閲讀。

看花鐘可以讓人知道大概的時間,但王老師對每種花開的時間強調得還不夠,尤其第一段是要背誦的,這會造成背誦難的現象。

標籤: 花鐘 評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vwrk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