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貓》評課稿(錦集15篇)

《貓》評課稿(錦集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麼什麼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貓》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貓》評課稿(錦集15篇)

《貓》評課稿1

《我們家的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把貓小時候的淘氣可愛和長大後的古怪性格表現地淋漓盡致,字裏行間流露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我覺得這節課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本節課的切入點很好。我讓孩子們欣賞可愛的小貓來導入新課,通過觀看形態各異的小貓,喚起孩子們對貓的興趣,激起孩子們學習本課的興趣。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孩子們理清思路,把握大意,為品文悟情做好鋪墊。

2、重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強調培養學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本課教學時,我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小時候的貓很可愛?又從哪些方面寫了大花貓的古怪呢?要求學生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並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達到了共識。

3、重視朗讀指導。朗讀教學能較好培養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體現語文課堂具有“語文味”的`重要載體。本課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多次讓學生品讀,並能通過學生間比較,指導朗讀的語氣與語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較好的指導引領作用。朗讀與品味語言結合起來,是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1、我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豐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聽名師、專家的課,學習他們課堂評價的語言。

2、對教學中的生成資源利用地不夠好,經驗不足,我還要多看書,多學習,多積累。

3、雖然我飽含激情,重視和孩子們的交流,但我想如果我在上課的過程中能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去,也許教學效果會更好的。

《貓》評課稿2

我有幸聽了X執教的《貓》一課,X老師關注文本寫作特色,層層深入,步步激趣,教學目標表述清晰明瞭,一看目標我們也猜出這堂課將怎麼完成她的教學。

一、步驟細化,做到實施有效

X老師教學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劃總起句,接着討論交流、抓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點:老實、貪玩、盡職等看似矛盾體的特點表現,然後有感情朗讀指導,最後填空指導背誦,層層推進,步步落實。步驟細化,一層層教師引導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有效。

二、細節學習,提高準確度

課上,把握細節教學,提高準確度。董老師為了讓學生正確區分學習掌握多音字的辨別。

建議就是希望她今後準備更充分些、多解讀文本、深挖特色、把文本資源充分利用。如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構段方式,用具體事實描寫的方法寫小動物某一方面的'特點。這一環節是否改為瀏覽貓的“淘氣”部分,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初步嘗試用具體事實描寫的方法寫貓淘氣的特點,以此降低學習難度,也進行了言語實踐。利用沒學“淘氣”部分,利用好該資源,提高文本整體的密度,這是對語文課程資源的優選和重構,極大激發課堂教學的張力,也是語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現。還希望抓住每次展現的機會,盡力去做好一件事,如果準備不充分,先不上,因為大家也期待你展示最好的一面!

《貓》評課稿3

老舍的這篇貓其實特別有味道,可當我一拿到這篇文章時卻有些矛盾了,總覺得自己也被困住了,於是在紙上寫了寫這篇文章的脈絡是怎麼樣的。

第一課時主要講授了生字詞和第一自然段,具體感受貓的性格古怪。預設中是讓學生初讀課文,初讀之後具體感受大貓是怎麼樣的,因為後面寫道滿月的小貓很可愛,所以順勢讓學生説:你是否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老舍印象中的大貓,學生説到了古怪,然後讓學生順勢找一找哪些地方寫了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然後隨機交流,讓學生深入瞭解古怪是從哪些地方體現的,在學的過程當中順勢引導學生,既然如此古怪的貓,那老舍爺爺是不是不喜歡,學生肯定會説不是,再讓他們找找哪些地方是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歡的。

第一課時下來,我沒有具體的介紹老舍,這是我的疏忽了。不過開始的時候一個更大新課標指出四年級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以研究性閲讀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説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理解。創設情境來讓學生感受作者和《貓》之間的真情,感受“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畫面,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並在閲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教學時,我採用了“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實、盡職、貪玩”感受貓性格的古怪,重點分析、體會、朗讀第一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來突破難點。

在開頭和結尾分別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對比,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而並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另外還有兩點是需要我注意和改進的:

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優美語句的文章,應給學生一些背的時間。

2、在指導“屏息凝神”這個詞語時“屏息”指導得不夠準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和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探討,不斷完善自己,還請各位同事多多幫助、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貓》評課稿4

今天聽了王國芳老師講授的鄭振鐸先生《貓》這一課,感覺收穫不小!我們都知道本文託物言志,怎樣通過細讀文本,挖掘訓練點,這才是語文教師備課的能力與技能的最高體現!這是一節很實在、很有效的課。在他的語文課堂中對“寫法的提煉”,對“字詞句”的反覆咀嚼,推敲,比較無處不在。

王老師執教《貓》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回顧前面兩個課時學習的內容,有效的及時複習,在原有基礎上學習新知。明確學習任務,閲讀品味課文的真切的語言,挖掘文章深刻主題。感知歸納,引出一隻可憐的貓,閲讀課文寫了貓可憐之處在哪裏,很快學生就通過讀文歸納出:來的可憐,活的可憐,去的可憐。一個問題讓學生歸納了三個部分的內容,又極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線索!緊接老師又問了:“芙蓉鳥事件”,“我”判斷是可憐貓吃了芙蓉鳥的依據是什麼?誰能找出這些句子?很快的,學生又找出了“那隻貓對着這對黃鳥…對鳥籠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嘴裏還吃着什麼。”説明自己在證據確鑿下處理的猜測理由。“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使用的修辭手法及作用,這一個過渡句!這個句子在我們平常老師的眼裏中,它無非就是一強調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頂多讀兩遍,然後草草打發!然而,王老師卻在這句子上還增加同學要注意修辭手法。“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妻子的話加速“我”的肯定,讓學生分析改成陳述句效果會不會好些?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寫作語感,促使學生寫作不再千篇一律的陳述。接下來請同學找出促使“我”造成冤案的內生原因,學生自己歸納,不喜歡這隻貓,那是什麼使“我”不喜歡這隻貓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歸納,體現新課標要求,教師教的主導,學生學習的主體。“來歷、外形、性情等”。問題引導:到底誰是咬死芙蓉鳥的真兇?證據何在?在教師與學生這樣一問一答中輕鬆把課文重點解決。

小組討論:1、“我”懲戒了可憐貓後,心理為什麼十分難過?

2、從中看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文章揭示的主體是什麼?

通過三個問題討論,增強學生學習的合作能力,學會自主探究,將理論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促進自身發展。

在教學過程,王老師在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的同時,十分關注“詞句”的品味與體會。例如:(1)一定是貓一定是貓。(2)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老師通過這兩個句子的比較,讓學生明白句子該怎樣準確又有所強調地去表達!還有在學生劃出體現貓性格特點的重點句時,王老師總是由為什麼會造成悲劇為出發點,緊扣關鍵詞進行一系列的追問,在追問中完成了學生對字詞的深層寬度上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你是鄭振鐸先生筆下的“我”或者貓,當貓就這樣含冤而死,你的心情會怎樣?相對“貓”或者“我”説些什麼?促進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深化課文內涵,現實生活中應該待人接物,對人處事等。課文延伸拓展的很好,動物處於弱勢羣體,我們要關注動物,制止虐待動物。和平共處是人與自然的生存之道,提高學生熱愛自然,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情感。教師就是運用這種“敏感”引領學生觸摸語言文字的温度,走進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

《貓》評課稿5

科普文,就是普及科學知識的説明文,所以它具有説明文的主要特徵:知識性與科學性。同時,它還有自己的特性:普及性。因為科普文是介紹科學知識的,這就決定了它的語言是準確、嚴謹、平實的,表述主要使用説明的方法。但這不等於説科普文就是“乾巴巴”的,為了科學知識得以更好的傳播,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科普文也會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在平實的説明之中穿插生動的比喻,在科學的介紹裏穿插有趣的傳説,在嚴謹的語言中穿插通俗的口語等。這就使得科普文的語言特色除了有準確嚴謹以外,還具有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通俗易懂的特徵。

因此,在科普文中的教學中有兩個方面的重點,一是科學性的教學,二是普及性的教學。在科學性的教學中,要關注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等;在普及性的教學中,要關注各種表現手法的運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科學知識寫得有趣、生動、通俗易懂的。

趙丹娜老師執教《國寶——大熊貓》時,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老師對科普文教學的幾個重點的思考。趙老師先明確了這篇課文的文體——科普説明文,向學生介紹了何為“科”,何為“普”。然後帶領學生梳理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找找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方面的知識。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而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如何做到準確説明關於國寶大熊貓的科學知識的。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了恰當使用説明方法和限制性詞語對準確説明科學知識的作用。最後,老師讓學生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讓更多的人喜歡讀這篇説明文的,由此引出了“穿插”的作用,使用形容詞的作用,使用修辭的作用。家庭作業是“寫一寫你所喜愛的一種動物”。

從整個教學環節看,趙老師關注了科普文教學應有的重點,對科普文的科學性和普及性都引導學生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分析,在知識內容上沒有什麼缺漏。但是聽下課來卻覺得課堂比較生硬,缺乏一點整體的圓潤。老師在文章的方法技巧上考慮得較多,但是對課文按知識點進行板塊式的教學,卻有了肢解課文之嫌,忽略了學生對課文整體的感受。

這堂課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找出課文介紹了有關大熊貓哪幾個方面的知識,這一環節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但是隻是知識的篩選,沒有激活學生對文本情感上的'感受。

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如何做到準確説明關於國寶大熊貓的科學知識的,前提是讓學生覺得文章寫得準確,先感受到“準確”,才有討論“如何寫得準確”的基礎;讓學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讓更多的人喜愛這篇説明文的,前提是讓學生喜愛這篇文章,先感受到“喜愛”,才有討論“用了哪些方法讓更多的人喜愛這篇説明文”的基礎。就好比讓人説説一個女孩美在哪裏,如果不覺得這個女孩美,就很難説出美在哪裏。這一課的教學,如果加入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受,先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篇寫得準確有趣的文章,再來分析方法技巧,效果應該會更好。

要讓學生覺得這篇科普文確實寫得很精彩,有趣也有用,才能讓學生產生探究技巧的願望。讓學生對文本產生情感上的親近感與讓學生理解寫作技巧相比,前者更不容易做到。這時,可以藉助一些教學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受,讓本來混沌的閲讀感受變得清晰而敏鋭。

例如,給學生展示一段詞典上對大熊貓的介紹,讓學生進行對比閲讀。有了對比,學生會敏鋭地發現一個乾癟生硬,一個豐富有趣;又如,讓學生模擬大熊貓的身份進行自我介紹,學生為了介紹好“自己”,必須去找出有關大熊貓特點的準確表達,對文章的準確性的感受就由“知道”上升到“感到”;再如,讓學會繪聲繪色地讀一讀寫得生動精彩的語句,講一講文中有趣的故事,想象一下西班牙國王半夜接電話的穿着、神情、語氣,文章的生動性自然會感染學生。在做好了這些鋪墊後,再來研究作者是怎麼樣寫出這樣的效果來的,就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而不是一個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當然,受到課時、借班上課等因素的限制,公開課的課堂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況。因此,對這堂課的思考,意義不在於苛求一堂課的完美,而在於反觀自己的教學,映照自身的問題,尋找更好的日常教學之路。在對這一課教學的觀摩中,我學到的是,科普文的教學不僅僅要關注知識點的滲透,也要關注學生的閲讀感受;對文本的分析如果建立在學生有了閲讀熱情的基礎上,就不再是孤立的問題研究,而是糅合了學生的情感願望的閲讀提升。

《貓》評課稿6

今天聽了王xx老師上老舍先生的《貓》這一課,感覺收穫不小!

王老師執教《貓》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讀文,思考課文寫了貓哪兩個不同的生長時期,很快學生就通過讀文歸納出“大貓”“小貓”這兩部分內容。一個問題讓學生歸納了兩個部分的內容,又極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線索!緊接老師又問了:文章中有一句話就好像一座橋,巧妙地連接了這兩部分的內容,誰能找到這個句子?很快的,學生又找出了“小貓滿月時更可愛”這一個過渡句!這個句子在我們平常老師的眼裏中,它無非就是一個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頂多讀兩遍,然後草草打發!然而,楊老師卻在這句子上“久久”停留,挖掘出許多我們之前始料未及的“精彩”。

首先第一個問題:如果你想讀出小貓的“小”,哪個詞?(滿月)如果你想讀出小貓的“可愛”,你認為應該把重音落在哪個詞?(更)緊接着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一句簡單的句子,孩子們讀得可謂“有滋有味”,這就是朗讀指導的高效體現!接着老師又緊扣一個“更”為訓練點,發問:從一個更字,我們知道前面應該有個前提,誰來為這個句子加上前半句話?(學生紛紛舉手:大貓可愛、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那麼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承上啟下)從中我們還可以知道大貓、小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可愛)看!就一個簡單的`過渡句,既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情朗讀,又開拓學生的思維,進行句式訓練,最後進行文本內容的整合歸納“可愛”!這一環節設計可謂整密無縫,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過程,老師在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的同時,十分關注“字詞句”的品味與體會。例如:

(1)貓的性格古怪。

(2)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老師通過這兩個句子的比較,讓學生明白句子該怎樣準確又有所強調地去表達!還有在學生劃出體現貓性格特點的重點句時,老師總是由“字詞”入手,緊扣關鍵詞進行一系列的追問,在追問中完成了學生對字詞的深層寬度上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讀“它會不時蹭你的腿——”這個句子時,老師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它會怎麼“蹭”?它還會怎麼蹭“(學生的回答:温柔、輕輕、撒嬌、快樂……)

如果你是老舍先生,當貓就這麼温柔、輕輕、撒嬌、快樂地蹭你的腿,你的心情會怎樣?來,就讀出你的這種心情!就這麼一個“蹭”字就把作者內心許多細膩的,豐富的情感牽引出來了,又如在引導學生對“小梅花”與“小腳印”的對比品味中,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就是一個語文教師的語文敏感,教師就是運用這種“敏感”引領學生觸摸語言文字的温度,走進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

《貓》評課稿7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陳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下四個優點:

1、陳老師在教學本文時抓住兩個要點。

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藴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2、在教學這篇文章時,陳老師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3、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説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陳老師結合課文的內容,在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用“説它……可是……”説話。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4、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陳老師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陳老師讓學生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説説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又如在理解“閉息凝視”讓學生表演,充分理解詞語的意思。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值得探討的地方:陳老師應走下講台走近學生,教學氛圍更加好。

《貓》評課稿8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學生也非常喜歡並且愛學。於是我在教學中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能力。

一、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思考:貓的性格怎樣?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貓的這個性格?這些性格特點怎樣?作者是怎樣將這些矛盾的詞語連接起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逐一解決以後,然後通過朗讀、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由於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是相同的,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在反饋交流時,一位學生條理清晰,很快講出了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以及勇敢和膽小的性格特點,這是高於一般學生的思維廣度,也顯示出了這位學生非常強的學習能力,這正是我們着力想培養學生的方面。也許因為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找的重點詞還是比較準確的,緊接着學生又結合具體的語句深入談了自己的體會,因而為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以及思想感情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

在學生找到貓那老實、貪玩、盡職的性格以後,分別讓學生找出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句子,然後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並從中找出重點詞語。例如:無憂無慮、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學生有親身體會,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對於“閉息凝視”這個詞語的理解,我採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再加上“一連就是幾個鐘頭”的理解,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貓那“盡職”的性格。

2、在小結中提升,深入理解“古怪”的含義:

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貓那三方面矛盾的性格以後,我為學生出示了填空題: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這些看起來互相矛盾的特徵,但又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通過學習以及板書很快理解了這些古怪之處,並且做出了填空。

3、通過對比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最為關注的還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與學生實際的理解有距離,特別是“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個句子。為此,我首先設計的是比較朗讀,其次是以梅花圖引發美感,最後提出反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能把那髒腳印看成梅花呢?”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的學習價值得到實現,而不是在課堂中虛度光陰。那麼,用什麼可以顯示出學生的感悟在提高了呢?這決不是附和性的意見,一個強有力的檢驗便是朗讀,讀出自己的`特色,而這篇文章又適宜用朗讀來體現,當然在實際學習中學生由於對句子的一再提升的認識而讀得津津有味。

在大家的幫助下,我認為學生基本理解了這篇課文,理解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但是我感覺課堂上沒有讓學生更充分的朗讀,因為時間倉促,小貓那部分內容學生理解得不夠充分,課堂上有些問題只要有學生回答正確,教師就給予肯定,而沒有給其他學生思考的空間,因此沒有體現出面向全體學生。我僅僅後會繼續努力研究語文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老舍貓評課稿3

老舍喜愛小貓小狗,花花草草,四處風景,愛窮人,母親,愛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愛生活中的一幕幕場景。

老舍是一個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於、運用語言,犀利有智慧,會正話反説,讓人讀了以後想笑都笑不出來。

我特別喜歡《洋娃娃,四十分》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老舍先生的教育理念——快樂童年,快樂學習、快樂教育。雖然女兒數學考得很差,只考了不及格,但是他為了鼓勵女兒給女兒加油讓女兒被邪氣還是跟女兒開玩笑説自己小時候數學考得比女兒還差。但是後來女兒得知,爸爸的數學非常優秀,考的都豐常好,女兒這時才恍然大悟父親對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我的母親》老舍用平實的文字、飽含感情的筆觸描述了母親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靠打零工賺錢養活一家子,即使再苦再累,也不忘善待親朋好友,不忘幫助更窮苦的人們;在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年代中,即使站在強大的侵略者面前,也表現得那麼勇敢、堅強,充分表現出了當時中國女性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優良品質。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在生活中愛我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在我晚上睡覺時總是把我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第二位自己經常半夜裏起來看我給我蓋被子怕我着涼。

老舍先生知識淵博,熱愛生命,對世界充滿好奇,是個富有幽默感的作家。

《貓》評課稿9

《貓》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聲,因此,我覺得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

1、找關鍵句,準確把握主要內容

李老師指名學生在初讀全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第一大段進行思考“作者介紹了貓的什麼特點”,大部分學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這個問題答案的詞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接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貓的性格古怪。再從這部分的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幫助理解“實在”“古怪”兩個詞語。這之間,學生便積累並運用了不少詞語。然後順勢利導,通過“它的主人是怎麼形容它的古怪的?”這樣整體感知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逐步感悟、理解,從而逐步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即貓的性格特點。

2、品語言,悟情感

本文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舉止,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李老師在本課教學中能着力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體悟情感、學習語言。如,李老師在第一段教學中,緊緊抓住“任憑,也”這個關聯詞,通過調動學生進行去詞比較、感情朗讀進行引讀,讓學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反覆品讀、體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使學生為之動心。這是一個語文教師的語文敏感,教師就是運用這種“敏感”引領學生觸摸語言文字的温度,走進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

李老師的課亮點還有很多,比如李老師採用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再如,李老師的板書美觀,教態從容,充滿激情等都體現了一個語文教師的功底與素養,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

《貓》評課稿10

“滴滴”,我被這段音頻所吸引,剛抬起頭來,就聽到李玲素説,“同學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接着一羣可愛的孩子,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了。最後老師總結了他們所説的,原來是QQ裏,小貓朋友找我聊天了呢。緊接着展示貓的圖片,引出今天要學的課題:老舍先生的《貓》。

學生自由讀,讀通句子,讀準字音。以開火車的方式來讀字詞,最後挑出兩個多音字,重點讓學生記憶。學生再次齊讀一遍。然後瀏覽課文,分析文章的脈絡。

重點分析貓的特點。首先引導孩子説出貓的特點是:實在有點古怪。找到句子,總結出特點老實、盡職。並找到文中具體的句子。提到盡職,讓學生用語言描繪出盡職的樣子,哦,是的,是屏息凝視的。那麼,那個能做出屏息凝視的表情?找兩個學生來演示貓和老鼠,做出屏息凝視的表情。學生通過自己演示,自己做動作,那麼這個表情和動作就印在了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觀察別人做後,能更深刻的理解到這個盡職的'含義。學生在這個活動中,更明白了目不轉睛,專心致志的含義,更明瞭了貓的形象,讓學生清晰的懂得了“盡職”。這個活動非常的有意義。

貓的另一個特點:古怪。哦,學生們明白了,原來貓不僅僅是老實和盡職,還很古怪呢。小女孩和老奶奶會對貪玩的貓説些什麼呢?學生先來説説,老舍先生又會説些什麼呢?“任憑......也......”聯繫生活,再造句子,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個關聯詞。

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毛的其他古怪之處。體會貓對老舍先生的親暱、親密之情。找出表現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地方,學生通過老舍先生不嫌棄貓留下的髒腳印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出貓的其他特點:膽小與勇猛,温柔可親與一聲不出,貪玩與盡職。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貓,生氣勃勃、天真可愛的貓。學生自己板書,記憶深刻。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漲,學生能自覺地找尋書中的重點段落句子,以學生的學代替了老師的教,教學效果良好。

《貓》評課稿11

本課是第二課時,教師選擇了學習體會"淘氣可愛"這部分內容教學,意在引導學生重點體悟和練習選擇具體事例表達的方法,切口小,重點突出。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交流感悟,體會作者選取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注重啟發式教學,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一方面讀寫結合,指導學生體會寫法、遷移運用,很好的落實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

建議:在寫法的領悟上,除了引導體會作者選擇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感情,還應引導學生體會抓住特點選材的方法。在教學內容上,針對20分鐘的小課和本節課表達訓練的內容安排,可以捨去複習字詞的內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本課的重點內容上,在遷移運用部分在訓練紮實些。另外,在聯繫遷移運用的環節宜聯繫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喜歡的動物選擇事例介紹,這樣更有利於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有話可説,更突出教學效果。

《貓》評課稿12

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十課《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聲,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

第一,朱老師在教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注重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樣把貓的性格寫具體的?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一些體現矛盾的詞語,先讓學生找出來,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然後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接着讓學生運用這些詞語,從而達到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比如“説它……可是……”等,從這一點來看,朱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是比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首先讓學生説説從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然後通過一組句子的比較,“髒腳印”與“小梅花”的比較,接着,從貓的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第三,朗讀比較到位。《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黃老師首先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後緊緊抓住描寫貓的特點的`語句,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從而在讀中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

這篇課文的教學,最後可以進行拓展的訓練,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幾種小動物,示範説一種的性格特徵,舉一個真實具體例子,讓學生來猜是什麼動物。然後叫學生來説自己喜歡的動物特徵,其他同學來猜是什麼動物。也可以背誦兒歌、古詩,讓同學猜寫的是什麼動物。

我體會到朱老師在教學中注重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揣摩,既能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能培養學生説話、寫作的能力。

《貓》評課稿13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本文層次清晰,作者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採用總分段式。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表現貓的特點時,用事實説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老舍先生在語言的運用上是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

林老師關注文本寫作特色,層層深入,步步激趣,教學目標表述清晰明瞭,一看目標我們也猜出這堂課將怎麼完成她的'教學。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迴歸點。教學目標的制訂是否準確、清晰,不僅影響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很大程度上也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她這節課緊扣目標,有效實施,與校本研修緊密結合,突出言語實踐,積澱言語能力。

一、目標聚焦,做到心中有數

林老師課上緊扣目標,實施有效教學。

1.通過查字典,學習掌握多音字的辨別。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能通過抓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貓的性格古怪。

4.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構段方式,用具體事實描寫的方法寫小動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林老師心中的目標,教案的目標,最後我們看到實施出來,學生達到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中,她層次清晰,忙而不亂,實施的三維目標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據了教學內容的不同有所側重,根據文本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以知識與能力的落腳點、過程與方法的展開點,步步為營,踐行言語,讓學生積澱言語能力,融情、融理解、融表達,多方位、多角度地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力度。真正使課堂高效、靈動。

二、步驟細化,做到實施有效

林老師教學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劃總起句,接着討論交流、抓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點:老實、貪玩、盡職等看似矛盾體的特點表現,然後有感情朗讀指導,最後填空指導背誦,層層推進,步步落實。步驟細化,一層層教師引導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有效。

三、細節學習,提高準確度

課上,把握細節教學,提高準確度。林老師為了讓學生正確區分學習掌握多音字的辨別。特意利用PPT出示“屏”的幾種意思和不同讀音。Píng:1遮擋;2字畫的條幅。Bǐng:1除去,排除;2抑止(呼吸)。做動作理解“屏息凝視”、“蹭”等詞語。細節決定成敗。課堂上教師看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坐下想想,進行深度思考引導,林老師關注細節,引導:

1、課文除了寫波斯貓,還寫了哪些動物?

2、燕子、蜜蜂、青蛙的快樂各是什麼?

3、波斯貓為什麼找不到快樂?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畫出燕子、蜜蜂、青蛙説的話,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的快樂,體會波斯貓為什麼不快樂?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尤其是呂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波斯貓為什麼不快樂時設計得非常好,和其他小動物進行對比,學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對全文小結後齊唱兒童歌曲《勞動最光榮》來進一步體會“勞動創造快樂”,深華了文章的主題。呂老師在課後的拓展訓練“我們來幫幫波斯貓怎樣才能找到快樂?”設計得非常好,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到怎樣才能感受到快樂。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能夠在讀中自己感悟出“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非常了不起。

不足之處是:大屏幕上《勞動最光榮》的歌詞字太小看不清,如果在教學中能將寫的環節安排一點效果會更好。

《貓》評課稿14

課如其文,課如其人。《貓》是人教版四上年級的課文。單元主題感受名家筆下的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何老師這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能抓住互動點,巧妙“穿針引線”,課中流淌着濃濃的愛貓情,流淌着濃濃的語文味。

三個互動點:

其一:在課前談話的時候,老師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談談自己喜歡什麼小動物;

其二:在學習貪玩一層的時候,老師創設了一個情境:老舍先生與貓已經建立了難以割捨的感情,如今它已經跑出去一天一夜了都還沒有回來,如果你是老舍,你的心情會怎麼樣?那咱們趕緊把它喊回來吧!學生3名,全班喊。

其三:在學習二、三自然段的時候,老師又巧妙地讓學生通過同桌對比朗讀的形式進行互動。再讓學生説一説,在現實鎮南關你有過這種體會嗎?

這三個互動點巧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推進了課文的學習。

兩個巧妙牽引:

首先,朗讀的牽引豐富精巧。《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通過國小六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本文是老舍的名篇。老舍是傑出的語言大師,多讀就是本課最好的學習方式。老師引導着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評價之後讀、男女生對比讀、齊讀、同桌讀、範讀、師生合作讀,讀的形式達到了近10種,如此豐富多彩的朗讀形式,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而且對於感受課文語言的精彩,積澱學生的語感很很有裨益的。

其次,理解的牽引絲絲入扣。

學習“貪玩”這一塊的時候,“任憑”一詞的教學非常到位:第一步,先是讓學生換位體會老舍找不到貓的心情,第二步設置情景呼喚貓,指名呼喚,全班一起呼喚,聽到大家如此焦急的呼喚,小貓肯回來嗎?還是不肯。第三步:由此自然引出:“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回來。”結合“憑”的識字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是:任你幾次三番喊他他也不回來,再換詞“不管、無論”。第四步:然後再一次朗讀。到這裏,老師還沒有結束:又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第二天,這隻貓終於回來了,老舍先生他對他的鄰居説——對他的家人説——對我們大家説——一次又一次地引導學生再讀老舍先生的語言文字。這麼三番五次地讀、喊、一讀再讀,這一隻“貪玩”的貓呼之欲出,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也欣然可見,所以這哪裏是一隻貓,簡直就是老舍先生的——孩子,家人,孫子,這樣的體悟就自然生成了。聽到這裏,相信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感也早已悄悄蔓延,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情不自禁地也喜愛上了。

還有對於“古怪”的教學,這是一個理解上的難點。以前聽過課,是一般先出現這個詞,找古怪,這是演繹印證法。而老師把他安排到學習完了前面三段,,貓的老實、貪玩、盡職、高興時、不高興時、膽小、勇猛等性格再來得出難怪老舍先生要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讓學生練習生活經歷説説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使他們對老舍先生明貶實褒的寫法也有了一定的體悟。這樣,有了前面的步步推進,最後巧妙歸納,自然水到渠成。

探討:課文的祕秒之處還有很多,如語調上的“説它老實吧,的確是啊”等娓娓道來,蹭、小梅花、豐富多腔這些詞兒的體悟都有些一筆帶過,不知道是不是老實有意虛化的?感覺上似乎點一點,在學生的朗讀上再加一把火,愛意會更濃些。

總之,整堂課,非常從容,非常清新。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從風格上,像散文詩,如郭沫若先生曾經寫的:“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何老師的課,也是一首精巧的詩。

《貓》評課稿15

《貓》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裏行間裏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聽完劉娟老師的課之後感觸頗多也受益頗多,以下是幾點感受。

1、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在劉曼曼老師的課堂上,老師開頭説貓是大家熟悉的朋友,並讓同學們觀看生動、形象的貓的動畫,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再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給予了學生自學的空間,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自己找到答案一步步深入理解,並對此加以鼓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這一段時,教師抓住整個特點,提問為何古怪,以大問題引出“老實、貪玩、盡職、膽小、勇猛”等其他具體性格特點。在説明大貓盡職整個特點時又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來引導學生理解,並指名學生做動作來表演,更為直觀的使學生一點就通,十分巧妙。

3、在教學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讀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而在這節課中,為了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教師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邊理解邊讀、有體會的讀等各種形式的讀書,使學生邊讀邊悟,最後深切體會了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

4、利用圖片、想象、播放動畫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了老舍的愛貓之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劉曼曼老師設計製作的多媒體十分的精緻,無論是圖片還是上的課文內容分解都設計的非常細緻,可以説在細節上做到的很好。這種靈活的使用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能更輕鬆更快樂的學到知識可以説是寓教於樂。

5、整節課聽來,劉老師的課十分的精彩

但也有一些方面是我想要與她討論討論斟酌斟酌的。旁觀整節課的課堂,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並沒有特別高。在教師以貓的古怪為大框架的提問,再以一個個小問題引發討論與思考的時候,給予學生的引導依舊有些過於簡單抽象,使得課堂上發言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有些學生並沒有真正融入進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來。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提問與提問過程中必要的引導語是否需要再多一些。以上便是我的評課。

標籤: 評課 稿錦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vwwv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