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攝影 >

攝影過程中的心理意識論文

攝影過程中的心理意識論文

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他藝術的本質和功能不在形式本身,因為形式不能獨立存在,並無自我價值,只有當我們通過形象思維賦予形式以新的內容,形式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示出來。其實這個過程無不和攝影者深入生活,長期實踐,知識積累,文化藝術修養以及攝影技巧上的基本工運用,尤其是心理意識的作用有着直接的關係。

攝影過程中的心理意識論文

心理意識,這不是一般的意識活動,而是深化了的思維方式,在攝影創作的過程中,攝影者通過對所見到的物象進行分析,判斷、推理,以闡明自己的個性和構思。一般來説,人們接受的文化程度不一樣,在創作時審美的標準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幅作品的所包含的東西有可能遠遠多於攝影者意在表達的東西,因為作品的意義具有獨特的豐富性,光影效果、構圖、色彩以及情感方面的微妙變化和輔助性聯想等等,這是促成一幅作品的前提。

從理論上説,藝術與外部現實和內在情感是有關的,但它又不是把外部現實和內在情感原原本本地搬進作品中,而是藝術家按照一種審美態度,從某一種獨特的角度觀察事物和人的感情時,對它們作出的特殊理解和解釋。如一幅作品中的景別和一個真實的景別是,作品是攝影者有意創作出來的供人做審美欣賞的,通過這種創作,非藝術物體中包含的那些散亂的和被淹沒的審美要素得到了突出、闡明、強化和統一,從而獲得更大的吸引力。在攝影創作過程中,面對被拍攝對象時,實際上是在有意識或無意識間,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凝聚在了作品之中,我們在欣賞作品時,即使我們對攝影者本人一無所知,從作品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聯想到攝影者的意圖。當我們把拍攝內容限定在一個拍攝題材時,同一個內容,不同的心理意識活動,將會產生不同的作品,平陸“地窨院”這是很多攝影人常去拍攝的內容,有的是以直接了當的紀實手法去表達,有的是以含蓄的,耐人尋味的手法去表達,不論是全景式的再現,還是對局部細節的關照,心理意識始終貫穿於作品之中。“即將消失的地窨院”,從一個側面反映的是破敗不堪的窯洞,留守老人的生活狀況,以及場景中古老的耕作工具,不同的元素和符號都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歷史的態度。“地窨院的婚禮”,表現手法就不同了,作者充分利用光影效果和色彩組合,將“地窨院”喜慶的氣氛以有韻味的形式表現出來,婚禮進行中的情節發展,動人的瞬間,環境的交代,既以紀實為基礎,又把事實的反映與藝術表現力、感染力結合了起來,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印象。

攝影是“瞬間”藝術,在創作過程中,攝影者不可能在事前或事後塑造。攝影藝術從初級到高級的發展,攝影技術不斷以現代科學技術改善,主要是為了適應在攝影創作者在時間,空間的運動變化中能夠進行快速、敏捷的選擇,以便充分發揮攝影者的主觀能動作用,照相機的電子化、自動化,高速快門、電子閃光,變焦距鏡頭,都是為了使攝影者精於從自然、凌亂的景物中選擇,從中切割出一個畫面,攝影者的心理意識活動,表現在把什麼景物在怎樣的時間、空間切割到取景範圍裏,又把什麼景物和怎樣的時間、空間讓到取景範圍以外。在選擇“視覺美點”和“瞬間美點”的同時,一方面凝視着所要表現得主體,另一方面努力避開,剔除妨礙無助於主題的'多餘形象。“即將消失的地窨院”和“地窨院的婚禮”,同一個題材,兩種拍法,由於攝影者的審美心理意識不同,他們“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在認識事件意義的同時,又給於事件本身以適當表現的形式結構”。心理意識活動是構成一幅作品的重要個性特徵的審美主張。其實,攝影視點的發掘和捕捉,乃是一種直覺的,感性的和自治的活動。托爾斯泰説過,“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在創作中,攝影者對拍攝對象的認識內容瞭解得越深入,情感因素愈豐富,而情感因素愈豐富,感知就愈深切,愈能從有限的具體的拍攝對象中發掘出更多的認識內容,從而更深刻地反映拍攝對象。實踐證明,藝術與我們的感情有關,內在的心理意識和外在的視覺表現形式是一種因果關係,能互相吻合,我們只有把記憶中的某些知識和感情通過作品釋放和宣泄出來,這樣的作本站能在觀看它的人中誘導或喚起同樣的感情和情緒。

標籤: 攝影 論文 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eying/weje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