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音樂教育教案

音樂教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教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音樂教育教案

音樂教育教案1

目標:

1、讓幼兒感受古詩的韻律。

2、在説唱兒歌的過程中體會節奏的變化,感受空拍子。

3、讓幼兒學會運用動作來表現音樂。

4、利用空間來進行故事的表演活動。

準備:海鼓、音樂磁帶、綵帶、報紙

過程:

1、歡迎歌:Gettogether

2、坐地蹦跳:Icanseeme

3、樂器練習:傳遞海鼓,讓幼兒通過介紹自己名字來認識海鼓這種樂器,並初步掌握使用方法。

4、身體部分:兒歌“小手跳舞”

讓幼兒在説兒歌的過程中以2/4拍的節奏型來進行兒歌的説唱,感受拍子的強弱變化。

5、嗓音練習:用捲起的綵帶來讓幼兒進行嗓音練習。當教師打開彩帶時幼兒發出“啊”的音,當打綵帶的動作停止時,幼兒發音停止。然後練習繼續進行。

6、唱歌遊戲:sheismyfriend

7、歌曲:為了媽媽

讓幼兒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時抒發熱愛媽媽的情感體驗。

8、古詩:早發白帝城

第一節讓幼兒有節奏的説古詩;第二節加入歌曲的形式讓幼兒唱出古詩;第三節請幼兒進行卡農的嘗試練習,藉以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中國傳統的文化。

9、音樂欣賞:啤酒桶波爾卡

教師首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音樂所要表現的內容,然後讓幼兒欣賞音樂;最後當幼兒瞭解音樂後,請幼兒進行表演音樂。以達到了解樂曲的目的,同時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第二節讓幼兒用報紙來當道具,可以聽到音樂有不同樂段變化時把報紙撕成有規則的條形。

10、圓圈活動:誰是小熊

教師帶領幼兒進行遊戲活動:一個小朋友當小熊,其他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圍城圓圈坐好,當聽到兒歌説到“小熊小熊在哪裏”時,馬上幫助小熊找到他的好朋友,然後遊戲繼續進行。

11、結束:Good—baytoyou

以歌曲“Good—baytoyou”這首歌曲為結束曲子,讓幼兒在舒緩的音樂中結束這節音樂活動,穩定幼兒情緒,為下一次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育教案2

音樂材料主要是指“曲、詞”。音樂的節奏、強弱等存在着量的差異。而音樂的樂曲中藴含着一定的包含關係。整體包含部分,部分包含於整體,它們之間是從屬關係,即每一首完整的音樂與樂段、樂句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包含關係。音樂中的節奏讓幼兒感受到一種時間量的關係,如"1"拍1/2拍。有些歌曲的的歌詞也藴含着一定的數學關係。如:歌曲《蘋果》歌詞為:“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喜歡吃蘋果,多吃蘋果身體好。”其中就藴含了“1”和“許多”的關係。

歌曲《大皮球》歌詞為:“大皮球,圓又圓,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輕,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我的皮球接住了”,其中就藴含了“輕—低”、“重—高”的對應關係以及“輕、重”、“高、低”等量的關係。歌曲《十個小矮人》則比較好地體現了數的實際意義和數的順序關係。諸如此類的歌曲,在引導幼兒玩音樂遊戲的過程中,能更加直觀地引導幼兒體驗其中藴含的數學關係。

2.通過音樂遊戲幫助幼兒感受數學關係。

有些音樂材料本身就藴含了較為明顯的數學關係,如上面所舉到的一些例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幼兒感受到一定的數學關係。如:《找朋友》這首歌曲很簡單,可以反覆唱很多遍,幼兒在音樂遊戲的過程中,每唱一遍就交換一次朋友,這樣就能充分體現一一對應關係、互換的關係。

再如:《逛公園》和《拔蘿蔔》音樂遊戲中都存在着按高矮差異排序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按照從高到矮或者從矮到高的順序分配角色,或者引導幼兒在組合玩遊戲的過程中兼顧到按一定順序排序的因素,這樣能充分體現互逆關係。韻律活動中隊形的變化可以讓幼兒體驗到守恆關係。如:韻律活動中需要隊伍從圓形變成方形,幼兒的站立位置變化了,也許空間變小了,但是幼兒的總人數是不變的。另外,韻律活動中幼兒的站位等也充分體現了空間關係。

在音樂教育中,可以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引導幼兒體驗數學關係。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對數學關係進行細緻、深入的分析,充分利用音樂教育中顯性的數學因素,充分挖掘出音樂教育中隱性的數學因素,藉助於外在的表現形式:如音樂遊戲、律動、打擊樂等方式,將其有機地融進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化抽象的數學關係為具體的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在生動、活潑、感興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關係,實現音樂教育與數學教育的有機融合,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音樂教育教案3

案例背景:《綱要》指出:以兒童發展為本為主旨,服從於使每個幼兒全面地、和諧的地、富有個性地發展的學前教育總目標,並將這一目標藴含於實現幼兒園課程的一切活動之中。音樂活動《鼓上的小米粒》是大班建構式課程《動感天地》主題中的一個教學活動,細細分析以後,我把目標定位為科學領域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第二目標定位在藝術領域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體驗鼓上的小米粒彈跳的樂趣。本活動傾向於讓幼兒主動探索和發現而非被動灌輸接受;傾向於建構重組織經驗而非機械記憶,也就是使幼兒的學習由記憶向理解轉化,由日常概念向科學概念提升。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從興趣入手,幼兒興趣濃,參與的積極性高;從旋律入手,從歌曲的重點入手組織教學,使孩子們學得輕鬆而有趣,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整個活動重視智力的開發、身心的健康、情緒的發展、合作的精神、創造的萌發,體現了和諧發展的目標。

分析:根據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視聽唱、整首教唱法、遊戲法三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為了使振動的物理現象與歌曲的演唱有機結合,我先進行了一邊敲鼓一邊唱歌的演練。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小鼓和米粒的遊戲,讓幼兒直觀感受感知振動與發聲的關係,任何發聲物體都在振動着。鼓靠鼓面的振動發聲;唱歌、説話靠咽喉聲帶的振動發聲。力不斷地作用於鼓面就產生振動,米粒跳起來的高度直觀地顯現出振幅,米粒跳動的頻率顯現出振動的頻率。鼓敲擊的輕重不一樣,鼓的振動幅度也不一樣,米粒跳動的高低也發生相應變化。孩子們看到了這種物理現象也就很容易、自然而然地理解歌詞內容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小鼓休息了,米粒不動了。

把學唱歌曲與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感受、體驗擊鼓的不同力度和頻率與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動態變化的關係這一物理現象,獲得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幫助了幼兒理解、記憶歌詞,目標也就水到渠成地達到了。同時通過圖譜的演示,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這種整合符合幼兒認知發展規律,能引導幼兒積極地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互動、合作,使他們建構自己豐富多彩的經驗。

《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通過遊戲《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動,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進一步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也體驗到了扮演小米粒的樂趣。

建構式課程的主體是教師和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動靜交替,層層遞進。活動中,注重以遊戲形式貫穿始終,在師幼平等、尊重和合作的條件下,師幼間建立交互主體的關係,使教師的教育機智和幼兒的主動建構相輔相成,協同發展,共同建構成長的經驗,在玩的同時體驗了敲鼓的輕重與小米粒的動態變化關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充分體現愉快教學給小朋友帶來的樂趣。

沒有最好的課程,只有更好的課程。在這個活動的構想和設計仍有不盡完善之處,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但我相信,經過所思所悟反思、分析、總結,一定能使更好的活動變得最好。

音樂教育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感知《懶惰蟲》這首歌曲中的節奏

2.樂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

3.能跟着身體的節奏歌唱《懶惰蟲》

二、教學活動

1.導入:用已經學過的《咚咚鏘》作為律動,小朋友們跟着老師一起歌唱並做動作,這樣能夠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律動完了,就進入主題。教師:“今天啊,老師請來了一隻大蟲子,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隻大蟲子長什麼樣啊?大蟲子説正哭着説,它的眼睛痛,肚子痛,它的全身都在痛,它的哪裏還在痛啊?頭,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腰,屁股,腿,手腳……它的全身都是痛。”

教師:“為什麼它全身都在痛啊?是因為它太懶惰了,不愛運動,總是坐在凳子上,也不起來做遊戲。”

2.教師通過激發好奇心,引入歌曲和節奏動作的教學。

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隻懶惰蟲長什麼樣子啊?老師給你們模仿一下。”教師唱《懶惰蟲》並做節奏動作,讓幼兒感受歌曲中的節奏,知道身體的一個個動作可以表現歌曲中的節奏。幼兒看教師多次表演後,能主動站起來模仿教師。

3.做遊戲,學唱歌與能做節奏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把懶惰蟲子請出來,讓它和我們一起做遊戲。你剛才説,還有頭痛,所以你來做我們懶惰蟲的頭,好吧?你現在是頭寶寶”把第一個小朋友請出來做遊戲,“現在,大蟲子的頭出來,就是我們這個頭寶寶,他排在第一個,還有眼睛寶寶,鼻子寶寶……都快出來吧”依次把幼兒請上來做遊戲。“我們一起讓懶惰蟲動起來,這樣它就不會全身都痛了”,幼兒扮演大蟲子,教師指導幼兒的動作,多次遊戲後,幼兒能學會歌曲的節奏和動作。

4.結束遊戲,慢慢地調節速度,聲音和速度都變弱變慢。“懶惰蟲和我們做遊戲,帶給小朋友們好聽的歌曲,它現在已經不懶惰了,我們謝謝它並請它回到小凳子上吧。我們先和頭寶寶説再見,再見……”,依次把幼兒請到座位上,結束教學活動。

三、活動評價

教學活動中,幼兒應該是主動的參與者,主動自願地參加遊戲。

音樂教育教案5

設計思路:近段時間,班級幼兒欣賞了大量的樂曲。孩子們對音樂欣賞感興趣,並喜歡用語言、動作等多種形式來表達他們對音樂作品中音樂形象的理解,合作意識日益增強。《撥絃》是一首輕快、詼諧的樂曲,它形象鮮明,節奏感強,深受廣大小朋友的喜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經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因此,我們在設計此活動方案時,如何讓幼兒愉快地感受和體驗樂曲輕快、詼諧的風格、讓幼兒始終對音樂保持濃厚的興趣成了貫穿整個活動的主線。由於音樂結構較鬆散,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捉老鼠"的情境,以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用各自的表現形式來表達樂曲中的重音,感受該樂曲輕快、詼諧的風格。

活動目標:1、 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輕快、詼諧的風格,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2、 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及表現音樂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節奏感。

3、 引導幼兒瞭解樂曲中重音出現的規律,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表現音樂形象。

活動準備:1、 貓和老鼠布偶。

2、 打擊樂器:鼓、沙錘、雙響筒、鈴鼓等。

3、 道具:報紙棒、塑料玩具、蒼蠅拍、蛋糕盒、帽子等。

4、 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1、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觀看木偶表演"捉老鼠"。討論:這段音樂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貓是怎樣捉老鼠的?

2、 引導幼兒欣賞音樂,討論:追老鼠和打老鼠時的音樂有什麼不同?

3、 教師與幼兒共同聽音樂用手指玩遊戲,引導幼兒瞭解重音出現的規律,熟悉音樂形象。

4、 為幼兒提供遊戲道具,引導幼兒再次玩遊戲,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並討論: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捉老鼠?你準備怎麼打老鼠呢?一個人去還是和朋友一起去?

5、 教師出示打擊樂器,鼓勵幼兒用打擊樂器來表現音樂形象。

6、 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音樂作品--"撥絃"。

音樂教育教案6

幼兒園音樂教育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標與原則

(一)《綱要》中的藝術領域目標及解讀

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幼兒音樂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音樂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音樂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音樂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這是必須深入領會並在實施中進行貫徹的基本理念。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目標:

第一層次目標——藝術教育終極目標

第二層次目標——音樂教育總目標

第三層次目標——各年齡段音樂教育目標

第四層次目標——具體音樂教育目標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

1、“以美感人”——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用美好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和音樂中藴含的美,薰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進入音樂美妙的境界。

2、“以樂施教”——以遊戲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兒音樂教育

讓幼兒與音樂一起玩,在快樂的遊戲中自主探索音樂的奧祕,學習並大膽嘗試用個人喜愛的方式來抒發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動人”——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幼兒音樂教育

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智慧與靈感,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兒的人格,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動

2、韻律活動

3、音樂欣賞活動

4、打擊樂器演奏活動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結構

1、“三段式”結構:即把音樂活動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種組織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被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所普遍採納,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音樂活動組織結構。一般在開始和結束部分通常是安排複習性質的活動內容。開始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律動進教室-練聲-複習歌曲或韻律動作,結束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複習韻律活動、歌表演或音樂遊戲。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動。

2、“一杆子式”結構:既沒有明顯的三部分劃分界限,而是圍繞新內容來組織安排活動結構。突出主題,激發兒童興趣為導入目的,遞進式的進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學習活動。這種組織結構目前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運用得較多。

四、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及教學方法

※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

(一)幼兒園歌唱活動的價值與目標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幼兒學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正確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情感體驗。歌唱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表現、情感體驗的抒發與正確歌唱技能與方法的指導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關歌唱的簡單知識和技能

1、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指無論是站着還是坐着唱歌,都應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鬆;兩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兩眼平視,兩肩放鬆;口型保持長圓形,嘴脣的動作要求自然,正確的歌唱姿勢,可以使幼兒在歌唱時保持最佳的氣息通道狀態,有利於用美好自然的聲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時有氣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長歌聲,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方法應該是自然地吸氣,均勻的用氣。

3、發聲:正確的發聲方法是使歌聲優美、動聽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兒童學會用“自然美好”的聲音來唱歌就必須用一定的發聲技巧。對於幼兒來説,首先要告訴幼兒的是用自然的聲音歌唱——下巴放鬆、嘴巴自然打開、不大聲喊叫,也不過分的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模式一:示範——模仿——練習的模式

1、引出主題。

2、範唱新歌。

3、幫助幼兒分析理解和記憶歌詞。

4、用全曲帶唱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時用教唱的方法幫助兒童掌握新歌中的難點。

6、採用各種不同的演唱組織形式,不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反覆練唱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分解後累加的模式 (案例分析)

1、教師將歌曲中的節奏、歌詞、曲調分解出來,作為節奏活動、語言文學活動、節奏朗誦活動、韻律活動等材料分別加以使用,使幼兒初步掌握歌詞或旋律。

2、採用按節奏朗誦歌詞並同時傾聽曲調的過渡方法,最終由幼兒自己將歌詞填入曲調唱出。

●從動作開始的設計:

範例:小班歌曲《頭髮肩膀膝蓋腳》

1、教師提出遊戲的方式:教師説出身體某一部分的名稱時,全體幼兒以最快的速度將雙手放到該部位上去。

2、教師以隨意的順序説,有時快,有時慢,使幼兒感到緊張有趣。

3、教師改用歌詞中的順序説,並逐步加快,讓幼兒逐步發現其中重複的規律。

4、教師改用歌唱的方式發出指令,讓幼兒逐步熟悉歌曲的整體形象。

●從情景表演開始的設計:

範例:小班歌曲《誰餓了》

1、教師表演,用動作象徵性地表述全部歌詞內容。如“一直大貓出來了”(模仿動物走路的樣子)“肚子餓的咕咕叫”(做出表現肚子難受的樣子),“看見了小老鼠”(做出看見食物很驚喜的樣子),“啊嗚啊嗚吃完了”(先做出狼吞虎嚥的樣子,再做出吃飽後很滿足的樣子)。

2、教師邀請幼兒猜想教師的表演所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一開始是誰來了?他怎麼了?後來它看見了什麼?最後它又怎麼了?

3、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組織歌詞演唱給幼兒聽。

4、教師邀請幼兒一起隨歌聲邊唱邊做動作。

●從故事講述開始的設計:

範例:中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鴨》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有一個池塘,池塘邊有一棵柳樹,柳樹下有一隻小小的花鴨子,小花鴨正在傷心地哭。接着,教師請幼兒猜想:小花鴨為什麼要傷心地哭?最後,教師完整地講述第一段歌詞中的故事。

音樂教育教案7

一、設計思路:

《新綱要》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尊重幼兒個人的意志,給兒童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兒節奏感較強,而《蘿蔔謠》讓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和自由創編節奏詞,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這首節奏兒歌簡單、明快,在音樂活動中通過拍打,敲擊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自由選擇節奏樂器,產生不同節奏的聲音,從而有興趣地、創造性地來表現音樂。

二、活動目標:

1. 感受節奏兒歌的韻律之美,嘗試自編相應節奏動作及兒歌伴奏有趣、詼諧的特點,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 學習自編節奏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 打擊樂器若干。

2. 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難點分析:學習自由創編節奏詞。

四、活動過程:

一、課件引出節奏兒歌。

故事:有一隻兔子叫跳跳,它呀最愛吃蘿蔔了,中午到了跳跳該吃中飯了,它來到菜地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0|,回到家打開水龍頭,跳跳洗蘿蔔|洗蘿蔔|洗洗|洗0|,洗乾淨了,就把蘿蔔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蘿蔔|切蘿蔔|切切|切0|,然後放在鍋裏炒蘿蔔|炒蘿蔔|炒炒|炒0|,不一會兒,蘿蔔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蘿蔔|吃蘿蔔|吃吃|吃0|。

二、請幼兒一起説兒歌,並配上自編的動作。

1. 這個故事有趣嗎?哪些地方有趣?

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0|

洗蘿蔔|洗蘿蔔|洗洗|洗0|

切蘿蔔|切蘿蔔|切切|切0|

炒蘿蔔|炒蘿蔔|炒炒|炒0|

吃蘿蔔|吃蘿蔔|吃吃|吃0|

2. 幼兒分成四組,分別是“拔、洗、切、炒”最後大家一起説“吃蘿蔔”,邊説邊做相應動作,教師指揮幼兒練習2遍。

三、用打擊樂器為兒歌伴奏。

1.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邊説兒歌,邊按節奏齊奏。

2. 幼兒分成四組,每組按“拔、切、洗、炒”打節奏一次,最後一句“吃蘿蔔”一起打節奏。

四、自編兒歌節奏詞。

1. 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編哪些有節奏又有趣的詞?

2. 幼兒自編節奏詞如:

踩高蹺|踩高蹺|踩踩|踩0|

蹦蹦牀|蹦蹦牀|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鈴|敲小鈴|敲敲|敲0|等

幼兒齊説並配上樂器伴奏。

3. 快樂大比拼活動:自編節奏詞串聯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快樂大比拼活動,比一比誰能得冠軍。

請小朋友把自編的節奏詞串聯成句,如:

刷牙齒|刷牙齒|刷刷|刷0|

背書包|背書包|背背|背0|

乘汽車|乘汽車|乘乘|乘0|

看誰編的多,就能奪得冠軍。

五、活動延伸:

提供給幼兒一個新節奏, 請幼兒自己創編節奏詞,下次再參加快樂大比拼。

音樂教育教案8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欣賞"搖籃曲",這首歌曲有三段,這是一首東北民歌,曲調優美,節奏緩慢,歌曲有三段歌詞其中滲透着媽媽對寶寶的無限疼愛和殷切希望,音樂教案-音樂欣賞。教材所含的知識點是:搖籃曲的節奏特點及情緒色彩。由於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能完全較為正確的來辨認音樂作品的情緒及節奏特點。因此只有掌握了搖籃曲具有的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才能更進一步瞭解作品表達的思想內容,為教學地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準備。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音樂教學的意義中所提到的:對幼兒來説音樂活動的意義決不應侷限於音樂本身,它同時也要有益於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陶冶幼兒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享受到愉悦的情感體驗。2、發展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現力,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3、引導幼兒瞭解搖籃曲的性質特點,知道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啟發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制訂的依據是: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是通過各種表現手段如旋律、節奏、速度等而塑造出來的。而音樂又是一門時間藝術,是在時間中流動的,稍不注意就會流失過去,作為歌曲的欣賞幼兒可以藉助於歌詞來理解歌曲內容。大班幼兒注意力的發展比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會神地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與歌曲產生共鳴。

教學中的難點是: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情感體驗與聯想。難點制定的依據是:欣賞音樂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幼兒的認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過理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產生情感體驗及聯想從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對幼兒來説及具挑戰性,就象一個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果實,藉助於教師的引導幫助,幼兒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説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法、啟發聯想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

第一種欣賞法,這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賞法中又分為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兩個層次。整首欣賞,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受搖籃曲的性質。因此教學中的第一遍欣賞是完整欣賞,給幼兒初步的音樂印象;然後再分段欣賞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再完整欣賞,這是幼兒對搖籃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在運用欣賞法時為幼兒創設安靜温馨、有利於傾聽的教學環境,藉助於動感的多媒體課件、教師聲情並茂的的演唱。在聽覺和視覺上給幼兒積極的刺激,使幼兒對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有充分的感受,激發幼兒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第二種啟發聯想法,音樂是表現人們的思想,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它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聽眾產生聯想與想象。這首搖籃曲表現出的優美、温柔的情緒,媽媽對寶寶無限的疼愛與期望都會引發起幼兒的聯想,幼兒教案《音樂教案-音樂欣賞》。比如在完整欣賞後啟發幼兒:"你想想媽媽在唱着搖籃曲哄寶寶睡覺的時候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在分段欣賞時教師啟發幼兒聯想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從而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產生愛媽媽的情感。在引導幼兒開展聯想時我注意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語言和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種情緒感染法,因為音樂是一種表情的藝術,很容易使幼兒受到情緒的感染,它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在活動中除了欣賞錄音外,我特別注重讓幼兒欣賞我的演唱,因為通過聲情並茂,面帶微笑的演唱,和幼兒面對面能將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媽媽對寶寶的愛傳遞給每個幼兒,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在孩子安靜欣賞錄音時,我會用温柔的目光注視每一個幼兒,用輕柔的動作適時給予提示,與幼兒之間進行無聲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音樂是時間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地去傾聽才能正確地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幫助:1、根據新綱要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了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比如在導入部分,用動感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夜空"為背景,運用大型軟積木搭出顏色鮮豔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導幼兒在環境中集中注意力進入美好情境。讓其心情放鬆,沒有任何壓力的去欣賞。2、在重複傾聽的時候,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媽媽在搖籃曲中唱了些什麼?"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聽。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的方法。首先,我採用了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視聽欣賞的形式能調動起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悦、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欣賞過程也在不斷地暗示幼兒,應從哪裏入手,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另外,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的方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動作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隨音樂作模仿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這樣,幼兒初步學習了欣賞的方法還會激發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促進了其情感的發展,陶冶了性情。為幼兒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另外,由於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都有所差異,每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通過音樂產生的聯想也都不會一樣。在學法指導中我注意了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説説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想法,這樣既有利於自我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間的相互學習;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又富於音樂作品更豐富更豐滿的思想內涵。這也符合了綱要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樂情景表演"小白船"導入課題。在這裏用了多媒體課件和軟積木兩種教具。教師製作出動感的夜空美景課件作為背景,再用大型軟積木擺成各種可愛的房子、花朵、彎月亮的造型,讓孩子們樂在其中進行表演唱,引導幼兒進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師同時運用描述性語言引起幼兒的注意:"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你聽--。"然後請幼兒邊演唱邊表演,這樣可以穩定幼兒的情緒,以便進入搖籃曲的欣賞過程。第二部分全面展開欣賞,包含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完整欣賞,運用引導語:"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户人家的窗子裏傳出了優美的歌聲,仔細聽--。"接着大屏幕上出現了窗子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放錄音伴奏教師進行演唱引導幼兒進行第一邊完整欣賞(教師演唱),通過欣賞教師的演唱,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和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接下來運用提問:"這首搖籃曲有幾段?媽媽都唱了些什麼?"進行第二遍完整欣賞,運用了課件演示。第二個環節分段欣賞,這一環節要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根據歌詞將歌曲分為三段每一段都分別欣賞兩遍。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運用了啟發聯想法,在提問上下功夫,力求問得巧、問得妙。設計了兩種提問,第一種是再現性提問,如:"歌曲中唱了些什麼?""小寶寶做了一個什麼夢?"一種是啟發聯想式提問,如:"你想想媽媽會怎樣哄寶寶睡覺?""寶寶為什麼會在夢中露出微笑?"用這樣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想象,幫助幼兒理解三段歌詞反應的三層意思。除了用語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媽媽是抱着小寶寶輕輕的搖;第二段為了表達媽媽對寶寶的殷切希望會輕輕的拍拍寶寶,撫摩寶寶;第三段看到寶寶睡夢中都露出了笑容,媽媽會情不自禁的親親小寶寶。層層深入引導幼兒體會歌曲中那濃濃的母愛。充分發揮了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德育的影響功能,自然的將重難點一一突破。第三個環節是情境表演,孩子們每人抱一個寶寶通過扮演媽媽或爸爸,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表達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結束,讓幼兒在搖籃曲寧靜温馨的意境中,教師引導幼兒:"看寶寶睡的多香啊,讓我們一起輕輕的把寶寶放到牀上去吧。"教師和幼兒輕輕的走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搖籃曲,組織美術活動為媽媽親手製作"愛心卡"表達對媽媽的愛。體現了各課教學的整和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音樂教育教案9

活動名稱:

會跳舞的小柿子

活動目標:

(1)樂於想象不同動物的造型,體驗遊戲的樂趣;

(2)能夠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做相應律動動作。

(3)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圈上反向追跑

材料準備

A式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安排角色及角色動作創編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摘的小柿子都會跳舞。他們可厲害了,他們跟誰一起跳舞,就能學會誰的樣子”。(備註:老師可以舉例説,跟小兔子一起跳舞,就豎起耳朵。)

二、展開

1、教師展示一遍。(備註:一共八個八拍。前四個八拍是固定不變的,後四個八拍根據不同動物或人的造型改變不同動作)。

2、請幼兒思考動物或人的造型,並大膽想象動作,將其加進律動中。(備註:教師可根據幼兒提供的動作造型,重複四到五遍律動)。

師:某小朋友想和小貓一起跳舞,那我們現在來學學小貓。

3、遊戲環節:教師將結尾處加一個大錘捶下的動作,並與幼兒討論發生了什麼事情。

師:剛才跳完舞,你們有沒有看見老師做什麼了?…對了,有一個大錘子捶了下來。原來,這個大錘子是來把小柿子捶成柿餅的,我們這些小柿子可不想被捶成柿餅,那樣我們就不能開心地跳舞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營救我們的好朋友。

(備註:遊戲規則:在律動結尾處錘音響後,教師先作錘子向任意一個幼兒做敲打的動作,這時被“打”到的幼兒便任意做一個被打扁的動作,然後,該幼兒左右兩邊的兩名幼兒迅速反向跑,先回到原位的幼兒則成功營救第一位幼兒,後回到原位的幼兒則在下一次律動中作為錘子)

三、結束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音樂教育教案10

教學內容:

1、歌曲。

2、三角鐵、雙響筒、鈴鼓。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歌曲《好朋友》。

2、能説出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名稱並初步學會演奏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和創造精神。

教學過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們在國小裏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並介紹一下各自的優點。

3:好朋友在一起會做些什麼事呢?

4:討論交流。

S:我們在一個大集體,一起遊戲、一起上課、一起唱歌、一起勞動,一定要互相團結友愛,今天老師介紹一首新歌給小朋友——《好朋友》。

6:跟着老師分句學唱歌詞。

7:指導學生歌唱,在拍手處重點指導,與歌詞銜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插圖,他們分別在幹什麼呢?

10:分組仔細觀察,進行創編新歌詞活動。分組進行彙報。

11:把好歌詞寫在黑板上。

12:集體學唱新歌詞,並將老歌詞與新歌詞連起來唱。

他們玩得非常開心,這是為什麼呢?(引導學生明白,課間要文明遊戲,不能追逐奔跑,做正當的遊戲。)

逐一出示實物:三角鐵、雙響筒、鈴鼓,並示範演奏。

二:學習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演奏方法。

1、分組表演,為歌曲伴奏。

2、富有表情地歌唱。

3:除了這些打擊樂器外,小朋友還能想到別的嗎?

作業:自找、自制打擊樂器。

音樂教育教案11

一、教學要點:(綜合能力、活動能力、思維訓練)

1、通過參與體驗,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感受、審美能力。 2、根據對歌曲的情感體驗,有情感的自然演唱歌曲。

3、掌握正確科學的歌唱姿勢,呼吸和吐字,糾正不良歌唱習慣。 4、培養髮展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實際開展音樂實踐活動。

 二、教學要求:

1、 培養感受與欣賞能力、不斷提高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 並能夠根據歌曲的不同情緒特點,學會用自然親切、歡快、活潑等情緒演唱歌曲。

3、 增強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培養音樂愛好,樹立好好學習的信心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培養髮展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審美能力、創造能力。 掌握歌曲演唱的情感表達和正確發音。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教學過程

1.氣息的練習:深吸一口氣,保持住,用腰腹控制送氣,發si。 就像皮球撒氣一樣。重點難點:記住吸氣的位置、體會腰腹間的力量,記住並保持住,用在

發聲與歌唱中

2.音階練習:1-|2-|3-|4-|5-|6-|7-|1-|| 1-|7-|6-|5-|4-|3-|2-|1-||

重點難點:音準與換氣

3、4之間7、1之間的半音關係

上行音階4後換氣,下行音階5後換氣 3發聲練氣:5 3|4 2|1-|| Mi ma mi

重點難點:mi是閉口音,ma是開口音,要做到兩個音之間的連貫與位置的

統一

5 3 |1 0 |5 3| 1 -| 小花 貓喵喵 喵

重點難點:用象聲詞提高兒童練聲的興趣。 這幾個音都是開口音,要做到字正腔圓 4複習歌曲:檢查上節課所學的歌曲

要求:音準、節奏正確,熟背歌詞,並有感情有表情的進行演唱 5導入新歌:1教師彈奏新歌曲,讓學生聆聽。聽完後進行提問(歌曲是歡快的還是抒

情的?有沒有重複的段落?等)

2教師範唱,同時讓兒童認真聽歌詞,並總結歌曲大意,啟發兒童描繪腦

子裏想像的故事場景畫面

3有感情的朗誦歌詞,做到字正腔圓,渾厚有力,感情豐富。並運用到歌

唱中。並由歌詞進行節奏的學習。

4唱譜,教師一句,學生一句(三遍——五遍左右),不好唱的段落進行重複演唱。

5填歌詞:教師可教唱一段,等兒童熟悉第一段後,可鼓勵他們自己進行第二段的填詞演唱。

6檢查歌曲:可通過分組演唱,個別演唱,歌曲接龍的形式,進行檢查。發現有錯誤或者不熟悉的地方加以糾正和鞏固。

7表演:兒童們面對着家長,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所學過的歌曲。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鍛鍊自己的表演能力,提高自我表現力。

教學進度表:

兒童音樂教育活動教案篇二:音樂律動活動教案

 教學活動名稱:《我們一起來跳舞》

教學內容:複習本學期所學的舞蹈。

 教學目標:

1、能模仿老師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

2、能伴隨音樂做出正確的舞蹈動作;

3、A組學生可以獨立完成規定的舞蹈動作;

4、B組能在提示下模仿老師做出舞蹈動作;

5、C組學生能與老師配合,在家長輔助下完成舞蹈動作。

教學重點:

能模仿老師的肢體動作。

 教學難點:

跟隨音樂節奏做出舞蹈動作。

教學活動過程:

一、 準備活動

1、 學生站姿糾正。

2、 師生問好,小朋友互相問好。

3、 運動前準備活動:手腕活動。

二、 主要活動

1、練習舞蹈《春天天氣真好》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動作;

教師糾正那個別學生不正確的動作,並作強化練習;

重複一次舞蹈。

2、練習舞蹈《小小蛋兒把門開》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動作;

教師糾正那個別學生不正確的動作,並對個別動作作強化練習;

3、練習舞蹈《數鴨子》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動作;

強化練習不正確動作;

重複一次舞蹈。

4、複習舞蹈《小毛驢》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做舞蹈動作;

教師糾正那個別學生不正確的動作,並作強化練習;

5、舞蹈《放學歌》

準備音樂;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跟音樂做舞蹈動作;

對重要動作強化練習;

讓一個小朋友獨自表演舞蹈。

(依小朋友課堂表現,適當調整來練習舞蹈的順序,先練習小朋友比較感興趣的舞蹈。

三、總結、鞏固

針對小朋友個體的表現,預留家庭訓練內容(有針對性)。

音樂教育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感受音樂節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參與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入領會歌曲情感,培養音樂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音樂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領會歌曲情感,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三、 教法、學法

教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啟發、點撥、引導為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

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體現歌曲內涵為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還有:情景創設法、合作探討法、啟發式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 自己選擇 編排哈)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方法的選擇 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 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 板書設計

自己編了 一般就寫下教課標題或者下面的小標題 比如 我喜歡大海啊 故鄉在大海啊故鄉外面畫個心形框起

五、 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多媒體教學課 所採用的的教具有 鋼琴 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等

(1)、 導入 (5分鐘)

一般採用情景的方式導入(欣賞形式的課程多采用創設情景的方式導入) 也可以採用複習上節所學的方式導入自己編入一段 課程導入詞 (根據課程)

(2)、 新課(20分鐘)

(如果是欣賞性質的課程 新課設計多采用多聽 讓學生多討論 小組討論啊 教師引導提問 學生多聽 多想 多回答 然後再總結的方式去設計 目的` 一個要讓學生 瞭解 體會到歌曲情感)

比如 1、講解歌曲時代背景

2、講解歌曲作者

3、學生初次聆聽 體會歌曲情感

4、學生再次聆聽 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 畫出歌曲旋律線

(小組合作方式進行)

5、學生再次聆聽歌曲帶着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聽歌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如果是教學新歌之類的課程 新課設計還是以學生為主導 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新課教學)

比如

1、聆聽歌曲

2、講解歌曲節奏 強弱規律 重難點不好唱的地方

3、設計發聲練習曲 (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4、學唱歌曲 示範演奏 教唱 跟琴學唱 跟錄音學唱 分小組討論歌曲情感 找同學示範唱 抽唱

5、互動環節劃出2 3 4拍子 適合歌曲的指揮手勢圖,教同學指揮,抽同學演唱,抽同學指揮 這樣全班互動下

(3)、 課堂小結 (5分鐘)

自己總結整個課堂教學 再次闡述歌曲 旋律 作者 情感等 肯定下學生

(4)、 課後作業

同學們將自己所學歌曲演唱展示給自己的父母或者親戚朋友下去聆聽與本課作者有關的歌曲 體驗歌曲表達什麼情感

六、 教學反思

(空在那兒 這個學生學習了這課後 存在的問題的反思 不用寫 空着就行)

在教案中體現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旨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輔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音樂教學四多“多聽 多想 多體會 多創作”等方式深入瞭解歌曲情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重視整個的創作過程,重視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性是本節課的宗旨。

音樂教育教案13

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師課堂全套教(轉 載 於: :幼兒園音樂教育教案)案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説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繫。他們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別,想象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摘自百度百科]

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師課堂全套教案,運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

教育原理對小朋友進行的潛能開發課程。其中包括:音樂聆聽遊戲、音樂語言遊戲、音樂節奏快車、音樂小舞曲、音樂熱身遊戲、音樂歌唱遊戲、樂器玩玩看、音樂律動遊戲、音樂回聲遊戲等眾多奧爾夫音樂經典內容。幼師們再也不用擔心如何去上奧爾夫課了。

教案具體活動樣本如下:

小班音樂活動一 《粉刷匠》

? 老師接待工作:

課前兩分鐘接待小朋友進入活動室,兩位教師同時在門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長。配課教師負責接待,主課教師引導小朋友進入活動室做準備活動。 ? 音樂活動環節:

一.音樂活動名稱:《粉刷匠》

二.音樂教學目標:

1、熱身音樂律動讓小朋友愉快高興的進入音樂氛圍

2、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3、培養幼兒親自參與音樂表演,感受音樂的愉悦情緒

三.音樂教學重點:

1.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四.音樂教具準備:

:《蛙蛙快樂頌》、《粉刷匠》、《再見歌》

2.樂器:節奏棒

3.舊報紙做的刷子、畫好的粉刷圖片、彩色貼紙

五.音樂教學內容:

A.音樂熱身律動:《蛙蛙快樂頌》(5分)

1.主班老師請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貼好的標記)

2.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隨音樂一起做音樂律動

3.做完音樂律動後,主班老師請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樂提示:剛開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樂動起來就可以

B.音樂聆聽遊戲(10分)

1.唱名字

老師依次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請小朋友用動作或聲音作出迴應 例如:(老師)×× ××│×× ×(幼兒)做動作:站起來、舉手;

貝貝 貝貝 在哪裏?

或者説“哎”“到”“這兒”等話迴應

2.音樂問候

老師和小朋友拍手互相進行音樂問候

例如:(老師)唱:1 23 4︱5-︱5 43 2︱1-‖

小朋友們 好小朋友們 好

(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

老 師好老 師好

3.聽《粉刷匠》伴奏音樂

①師:老師的手真靈巧,喜歡跟着音樂跳。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手跟着音樂怎麼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手跟着音樂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手有節奏的做動作

③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手的動作

④老師鼓勵、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

附手的律動:

第一個樂句:胸前拍手

第二個樂句:前平舉左右晃手

第三個樂句:前平舉雙手交替上下做刷牆動作

第四個樂句:伸出食指,雙手分別交替點自己的鼻子

C.音樂語言遊戲(10分)

1.猜謎語:

①師:喜歡猜謎嗎?我説你們猜一猜,仔細聽好了“兩棵樹,十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手)

②師:説説你們的小手能幹什麼?

2.能幹的小手:

①師:下面看看老師的手能幹什麼?

(拍手、掃地、洗衣服、刷牙、洗臉、粉刷)

②師:小朋友真聰明,一看就知道老師的手在做什麼?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3.音樂語詞節奏

①師:小朋友,老師把剛才粉刷牆壁的動作編成了一首動聽的兒歌,你們仔細聽(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頂又刷牆,刷子飛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語詞節奏型)×× ××│×× ×│×× ××│×-‖

②老師説一句,小朋友模仿説一句(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③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樂語詞

D.音樂節奏快車(20分)

1.動作節奏配音

(教師用舊報紙折成刷子在牆壁上做粉刷的動作)

①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粉刷房子時的動作請你們給我的刷子配上聲音,先瞧瞧Ⅹ老師(配班)是怎麼給我的刷子配聲音的?(刷的長,配上唰-的節奏;刷的短,配上唰的;總的節奏型: ××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②請小朋友一起給我的刷子配上更好聽的聲音(還可以用嚓、沙沙替換)

③老師給粉刷時配上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和老師邊手做粉刷地面動作邊跟唱歌詞(雙跪坐,雙手隨音樂節拍前後刷動)

2.老師介紹樂器節奏棒,示範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

3.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節奏棒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重複2遍) E.音樂小舞曲(10分)

1.音樂律動表演(重複4遍)

第一個樂句:雙手伸直於胸前做上下交替粉刷動作

第二個樂句:雙手叉腰,雙肩做上下聳動動作

第三個樂句:雙手叉腰,屁股左右扭動動作

第四個樂句:雙手併攏,手心朝向臉部,做畫圓式動作;最後雙手於胸前攤開(變呀變了樣時)

2.身體不同部位創編粉刷律動

①師:“小朋友,你們用什麼粉刷啊?”(手)

“大家想想我們還可以用什麼部位粉刷呢?(胳膊、肩膀、後背、腿等)我們跟着粉刷音樂都試一試吧!“

②小朋友模仿老師分別隨音樂做不同部位粉刷的動作

F.愛的叮嚀(4分):老師表揚每位小朋友的表現,並親手為小朋友貼上代表榮譽的

彩色貼紙

G.再見歌(1分):

1.音樂中老師和大家一起唱再見歌.

2..送園環節:兩位老師面帶微笑向每位家長和小朋友説再見

六.幫幫寶提示:

1.音樂語言遊戲環節老師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節奏棒敲奏時注意節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傷害幼兒

音樂教育教案14

音符寶寶的家

活動由來:

五線譜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採用的記錄樂曲的方法,讓幼兒從小正確認識五線譜,也是為他們日後開展各種音樂活動做準備。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講解就會違背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變成知識的灌輸。所以,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給音符寶寶起房子的遊戲,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師幼互動,促使幼兒對五線譜的認識。

活動目的:

1、通過遊戲讓幼兒認識五線譜,知道構成五線譜的元素線、間、小節線以及高音譜號的名稱。

2、讓幼兒自由在五線譜上建構的樂譜,並能説出自己在五線譜的位置。

3、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4、讓幼兒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合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活動準備:

1、音符頭飾。

2、五線譜圖示。

3、製作五線譜的毛線,將若干小節線、高音譜號放在教室周圍。

活動過程:

1、合作遊戲:與幼兒一起建構小音符的房子。

音符媽媽:我想給音符寶寶建一座房子,你們説起什麼樣的呀?需要什麼材料呀?

幼兒討論後出示五線譜圖示,徵得幼兒同意後,對照圖示開始與大音符寶寶一起拉線建構,要求 幼兒合作完成。

音符媽媽:讓我們對照設計圖,看看還缺少什麼材料。請小音符寶寶去找來。

2、認識“五線譜”。

音符媽媽:房子起好了,我們來給它安個名字吧,叫“五線譜”。五線譜上有一間一間的房間,這是五線譜的第一線,這是第一間……還有房子的大門“高音譜號”。我們知道了這些知識以後,住到裏面就不會亂了。

3、遊戲:住房子。

幼兒聽教師的指令分別站到五線譜的相應位置,鞏固對線與間的認識。

音符媽媽:音符寶寶一定很想住新房子吧,為了不擁擠,一個大寶寶帶一個小寶寶住一個房間。音符媽媽:大寶寶站第三線,小寶寶站第一間。

音符媽媽:請寶寶自由選擇,並説出你站的位置。

音符媽媽:小音符的房子真有趣,到下次,我們還可以邀請不同的朋友來做客,小音符回去想一想,可以邀請誰?

可愛的音符

一、 活動目標:

1、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們的名稱、符號和特點

2、能根據音符的符號拍出節奏,並創作節奏樂。

3、複習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

二、 活動準備:

1、教學卡片(高音譜號、低音譜號、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小貓、喜羊羊 小魚玩教具。

2、小星星若干個、音樂磁帶、錄音機一台

三、 活動過程:

(一) 律動:小朋友跟隨老師一起節奏律動

“小朋友,你們想聽着音樂跟老師做遊戲嗎?那請小朋友輕輕地站起來,我們跟着音樂一起拍打節奏,有音樂就拍,沒有音樂就不動。”(邊聽音樂,邊拍手拍腿)

(二)認識休止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據音符拍出節奏。

(出示高音符號和低音符號).

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個圖片嗎?

這是高音媽 媽和低音爸爸。

看看這裏還有三個玩具(小貓、喜羊羊、小魚),

它們都很喜歡音樂,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它們的音符寶寶都是高音媽 媽和低音爸爸的孩子,

(出示二分音符),

喜羊羊喜歡叫兩聲,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我們拍兩下手;

(出示四分音符)

小貓喜歡叫一聲,我們拍一下手;

(出示休止符),

小魚不喜歡出聲、只睡覺,它的名字叫休止符,

我們也休息不拍手.

幼兒拍節奏

這些音符寶寶都能拍出好聽的節奏,現在請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師拍一拍好嗎?

1我看看哪個小朋友拍得好,請小朋友來表演(給予表揚)

2(出示所有符號)

高音媽 媽和低音爸爸要帶着音符寶寶回家了,我們來跟它們説再見

(高音媽 媽再見、低音爸爸再見、二分音符寶寶再見、四分音符寶寶再見、休止符寶寶再見)。

(三)遊戲:摘星星

小朋友們聽聽這是什麼歌呀?

幼:《小星星》,小朋友們想不想摘星星啊?

小朋友們,高音媽 媽和低音爸爸給我們留下了一副小星星圖,小朋友想看看上面有什麼祕密嗎? 那把星星翻過來看看,請小朋友來摘星星,

看看藏了些什麼?

(教師示範遊戲玩法,再請幼兒進行遊戲)

遊戲玩法:聽音樂,《小星星》做動作,伸手摘星星,讀出星星 背後音符的名字並知道它的節奏。

(四)幼兒操作:好聽的節奏

每人一件樂器,幼兒任意選擇喜歡的小動物,跟它一起參加聚會,要求是會打小動物喜歡的節奏。 幼兒一一選擇小動物並拍打節奏。

大家參加聚會我們總要表演個節目吧!

幼兒隨音樂一起打擊節奏樂《喜洋洋》。

活動結束)。

四、 活動延伸:幼兒回活動室在音樂區域自創節奏樂。

活動目標:

1、學會看譜合奏,體驗合作演奏的樂趣。

2、發現生活中的音樂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樂。

活動準備:

1、創設廚房場景;事先拍攝錄像:教師打擊樂(兩段);

2、廚房用具實物掛在kt板後;

3、錄音機、伴奏音樂磁帶、節奏圖形卡。

活動目標:

1、學習聽辯音的高低。

2、初步感受音樂中的高音和低音。

3、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圖片,《小手爬》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通過視覺形象,引導幼兒感知聽覺形象,聽辯一個八度以上的音。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高人、矮人的形象。

2、聽高人、矮人唱歌(琴聲),問:你能聽出那句是高人在唱?那句是矮人在唱?高人和矮人唱歌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3、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聲音的高低。

二、練習聽辯音高相差較小的音。

1、聽歌曲《青蛙唱歌》,

問:大青蛙和小青蛙誰的聲音高?誰的聲音低?

2、用身體動作表現。

三、練習聽辯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

1、引導幼兒傾聽碰鈴和大鼓的聲音,問:應該用哪種樂器為大青蛙伴奏,用哪種樂器為小青蛙伴奏?為什麼?

2、表演唱《碰鈴和大鼓的歌》,並用動作表現聲音的高低。

四、音樂遊戲《小手爬》,辨別音的高低,初步感知音的上行與下行。

1、邊唱歌詞邊做動作。

2、用“啦”音演唱,並隨音高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

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逐一認識廚房用品。

我們到廚房去看看,廚房裏有些什麼?它們有什麼用呢?

2、觀看錄像,欣賞廚房交響曲。

(1)欣賞錄像

看錄像裏的這些廚房用品有什麼用呢?

這些好聽的音樂是用哪些東西演奏的呢?

(2)教師按幼兒説的出示實物。

3、教師小結。

原來這些廚房用品還能敲出這麼好聽的音樂。

二、自由敲擊

1、教師錄音

幼兒自由選擇用具敲擊。

2、幼兒聽錄音

你們覺得好聽嗎?你們用了哪些用品演奏的?為什麼相同的用品,敲出的聲音卻不一樣呢?

3、對比聽

老師為什麼敲得好聽呢?

4、教師小結。

演奏時要一起整齊地開始和結束,還要有節奏地敲,不能敲得很響。

三、學習合奏

1、介紹節奏譜,幼兒拍擊節奏。

這是什麼節奏?

2、學習輪流演奏。

出示圖片節奏譜——這是誰敲的節奏?

3、聽音樂看節奏譜學習合奏。

現在我們能聽着音樂看着指揮合起來試試嗎?

四、延伸活動

1、老師表演:鍋碗瓢盆交響曲。

老師還用哪些廚房用品演奏?是怎麼演奏的?

2、教師小結。下次我們可以試試用這些廚房用具來演奏更好聽的音樂。

辨長短

活動目標:

⒈樂於傾聽樂曲,感受樂曲中長短音的變化。

⒉用線條、撕紙和身體動作表現樂曲中的長短音。

活動準備:幼兒有玩過慢動作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它有一個特別的音,請你仔細地聽一聽,找一找!

二、傾聽音樂,感受樂曲中的長、短音

⒈欣賞音樂

提問:你找到這個特別的音了嗎?你來學一學。

⒉師:那這個“嘀”到底特別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音樂。

⒊再次欣賞音樂

提問:這個“嘀”到底特別在哪裏呀?

小結:原來這個“嘀”的特別之處就是有長音、有短音。那我們用線段把這些長長短短的“嘀”畫下來好嗎?

三、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長、短音

⒈用畫線條的方式表現

⑴師示範講解:一個“嘀”畫一條線,聽好音樂,“嘀”的時間長,線條就畫得長,“嘀”的時間短,線條就畫得短。

⑵幼兒聽音樂畫線條

(幼兒在報紙上畫,教師示範畫。提醒幼兒:“嘀”沒有停,線條不斷。)

交流:你們有沒有聽音樂表現出這些長音和短音呀?長有短是這首樂曲的特別之處,所以這首樂曲的的名字就叫《長短音協奏曲》。這些長長短短的音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呢!你發現了嗎?

⒉用撕報紙的形式表現

⑴師:你們想不想做一回演奏家?來演奏一下樂曲中的長短音?聽一聽哦,報紙小樂器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仔細聽哦,嘶——

⑵幼兒聽音樂撕報紙

交流:檢查一下,你是不是一個稱職的演奏家?有沒有演奏出樂曲中的長音和短音?

⒊用身體動作表現

⑴師:剛才我們用報紙演奏了樂曲中的長短音,如果用一個身體動作來表現的話,你會選擇什麼動作?你來做做看。

小結:“嘀”的時間長,你的動作就要一直保持、延續。

⑵師:有沒有不同的想法?聽音樂集體學)

⑶師:你有沒有不同的想法?你呢?那你在心裏面想好做一件好玩的事情,小耳朵聽清楚音樂,“嘀”有多長,你的動作就要一直保持、延續多長。

⑷聽音樂自由做動作

⒋合作表現

⑴師:好玩嗎?這麼好玩的事當然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呀!等一會請你去找一個好朋友,一起表現一件好玩的事情,想一想這個動作要適合兩個人一起表現的,我給你們一小段音樂的時間,快速地找到朋友商量好!

⑵幼兒找朋友商量動作。

音樂教育教案15

活動目標:

1、嘗試和着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敲鑼、打鼓、放鞭炮。

2、 體驗樂曲歡快、熱鬧的情緒。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鑼一面、樂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 出示掛圖,和幼兒一起談論過新年的愉悦,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過年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些什麼事情?

“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 嘗試用動作和聲音模仿敲鑼:

老師介紹它的名稱和演奏的方法:怎樣敲鑼才能發出好

聽的聲音呢?

幼兒用自己的動作和聲音模仿敲鑼的動作和聲音。

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帶幼兒均勻有節奏的表現敲鑼的

動作和聲音。

3、表現放鞭炮的聲音和動作 :

啟發幼兒回憶放鞭炮時的聲音,並嘗試用自己的嗓音模仿。並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鞭炮爆炸時先低後高的運動狀態。

4、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仔細分辨音樂中什麼地方敲鑼、打鼓、放鞭炮。

表演時加入兒歌作為前奏:新年到,新年到,敲鑼打鼓真熱鬧!

標籤: 音樂教育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1qvv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