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詞

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詞

導語:《洪湖水浪打浪》是王玉珍演唱的歌曲, 創作於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衞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後成為電影主題曲,很快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

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詞

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詞

洪湖水呀

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邊

是呀嘛是家鄉啊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

晚上回來魚滿艙啊

---music---

四處野鴨和菱藕

秋收滿帆稻穀香

人人都説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魚米鄉啊

---music---

洪湖水呀

長呀嘛長又長啊

太陽一出

閃呀嘛閃金光啊

共產黨的恩情

比那東海深

漁民的光景

一年更比一年強啊

拓展閲讀

《洪湖水浪打浪》創作於1958年,梅少山等作詞,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先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衞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后成為電影主題曲,很快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

一、詩意語言的運用

歌詞是詩歌的一種,也是詩的語言。《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詞運用了通韻的押韻形式,開口度較大的江陽韻既適宜於抒發雄壯豪邁的情感,又朗朗上口,富有聲調節奏的音樂美感。從詩歌中分化出來後,情感性依然是歌詞的基本屬性。歌詞的內容通過縝密的結構形式表現,段落和句式的`有效組織和精心安排是歌詞表達特定情感的重要手段。《洪湖水浪打浪》歌詞分前八句和後六句兩片。上片重寫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上片歌詞簡潔明瞭,生動形象,深邃的意藴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清晨的陽光,盛開的鮮荷,簡樸的漁船,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真實而動人的洪湖。漁民臨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這天成的洪湖,“清早船兒去撒網, 晚上回來魚滿艙”成為主要的生產活動。物產豐富的洪湖,盛產菱藕,又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水稻產量很高。而且洪湖地區野鴨雲集, 用野鴨羽毛製成的羽毛扇至今都是全國知名的傳統純手工藝品。六月荷香滿城,七月蓮子重垂,波光粼粼之間,洪湖給予人們的是富足的生活。這就是:“人人都説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後六句是加寫,點明瞭歌曲的革命性,也表明了洪湖人民深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天堂般”生活的珍惜。

二、湖北民歌的特色

《洪湖水浪打浪》是湖北人民獨特而珍貴的文化遺產,如同劉三姐代表着廣西,阿詩瑪屬於雲南,《洪湖水浪打浪》則是湖北民歌的象徵。與同時期的歌劇相比,《洪湖赤衞隊》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將民間音樂個性化、戲劇化。因此《洪湖水浪打浪》也成為湖北民歌與革命音樂的完美結合。

民歌特色之一:襯詞的運用。襯詞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對歌詞的節律變化、情緒表達和地域風格的體現起到很大的作用。《洪湖水浪打浪》中襯詞的使用極具地方特色。湖北地處中國南北交界地帶,文化與音樂均有獨特的色調,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流暢,又兼北方民歌的高亢明亮。從民歌發展來看,荊楚民歌是由《楚辭》經漢代樂府的相和歌、南朝樂府的西曲到宋代及以後的竹枝詞,形成了豐富完整的楚歌體系。自古荊楚民間就有“無歌不插禾”之説。許多民歌反映了當地特有的農業生產民俗,也繼承了“楚歌”中浪漫主義的音樂性格和樂觀的音樂稟賦。早在屈原借用“楚聲”的民歌形式作成《楚辭》之時,楚地民歌已經打破了古詩語言字數與句式的諸多限制,每句可長可短,並在句頭或句中加上襯字以豐富歌曲的韻律和節奏,增加歌詞的內容含量,是以形成穿插體的民歌形式。《楚辭》中“兮”字所體現的體式因素,是穿插體民歌體式流行的重要淵源。作為體現楚文化特色的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不僅反映了楚地的諸多民俗與藝術風情,也沿襲了《楚辭》中的騷體形式,句子參差不齊,靈動自由。歌詞中運用的襯詞,如:“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即使歌詞口語化、生活化,營造一種自然而綿延的情感氛圍; 同時襯詞也改變了正詞中原有的平仄,造成句中和句尾的迴環韻律,使得歌詞既悦耳和諧又活潑整齊, 既有潑辣奔放的酣暢淋漓,又有如水般的柔美綿長;加上音樂上的“拖腔”,結合婉轉的旋律,使人深深感受到歌唱者韓英所代表的革命者對家鄉愛的深沉與純真。

標籤: 浪打浪 洪湖 歌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o6o2jv.html